就近施打 南區加開兩小型接種站

喜樹活動中心十一日加開小型接種站,方便當地長者接種疫苗。(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南區公所與衛生所十一日在灣裡活動中心及喜樹活動中心各加開一場小型接種站,出動復康巴士、疫苗接種專車接送,讓喜樹、灣裡地區三百多名長者就近注射疫苗。 南區區長蕭琇華指出,為疏解南區、安平區長輩施打人潮,七月九日、十一日在慈濟高中增設兩場大型接種站,讓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儘早接種疫苗。為體恤長者辛勞,減少往返奔波,昨日上午在灣裡活動中心及喜樹活動中心各加開一場小型接種站,出動復康巴士、疫苗接種專車接送,讓喜樹、灣裡地區長者就近注射疫苗。 民政局長姜淋煌、衛生局長許以霖及地方民意代表到場關懷,區公所搭設帳棚,讓長者遮蔭等待注射,亦提供扇子、礦泉水。蕭琇華說,昨日約有三百多名長者接種疫苗,減少自已與家人的擔心,降低受感染風險。 南區公所指出,疫苗會一批批進來,請符合資格長者依序前往施打,千萬不可輕忽疫情,也不要刻意選擇疫苗,加入台南打疫苗LINE官方帳號,預約登記接種疫苗。

Read More

在家搭帳篷 王少偉「享」像野營

王少偉搭帳篷,找回生活主控權。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儘管中央宣布微解封,但露營區鬆綁未定,熱愛露營的王少偉,在家全力投入YT頻道「隔壁老王」,照樣搭帳篷享受野營趣,建議先別報復性出遊,但可加一點點趣味的儀式感,找回生活的主控權。 王少偉在疫情前只要有空就往大自然郊外衝,幾乎每週都會在野外搭帳棚夜宿,一台車一頂帳篷一個行動咖啡箱,就可以在山間林道享受蟲鳴鳥叫溪流的聲音。 王少偉說,他都是自己紮營帳,或是睡墊睡車上的露營,是特別適合一個人的玩法,在樹林間喝著自己手沖的咖啡,完全就是極致的享受,但當然還是要注意安全第一,所以要露營的話在合法的營區有水有電則相對安全多些。 三級警戒之後無法外出露營,王少偉轉戰在家全力投入YT頻道「隔壁老王」,把平常野營的全套裝備、整個夜宿過程在家中完整真實呈現,並推薦大家等疫情完全解封之後,可以到新竹尖石鄉露營區、宜蘭大同鄉亞爸的山、台中武陵農場、南投九份二山連興農場露營區等,都是他常去的露營地點。如果喜歡野營的則可以試試新竹五峰鄉羅山林道,沿路很多地方都可以紮營。 王少偉還不忘鼓勵大家,不要被疫情限制了自己的想像,改變不了疫情但是可以改變心情,在家裡也可以自得其樂,不受時空限制,而且就算一個人也可以多做自己喜歡的事、一樣開心過生活,大家一起平安度過疫情。

Read More

〈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預防醫學專欄 〉飲食與健康:從最新一版美國飲食指南談起(上集)

作者:蕭明熙教授 前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教授 美國農業部每5年公布一版新的飲食指南,2021年初公布的第九版(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s 2020-2025)有一些值得一提之處,特別提出供參考。但仍須謹記這是一份針對美國人口健康與生活現況,且依據目前較可信的科學證據所提出來的飲食指南,因此不一定能完全適用於美國以外地區。國人飲食逐漸西化,外食人口漸多,肥胖與老化人口比例也漸高,這份新版飲食指南仍然有很多值得參考的價值。首先,此版飲食指南的撰寫方式已大幅改變,新版以年齡分章節。此版也首次將嬰兒從出生到學步階段(出生到23個月)獨立成一章,有助於對嬰兒時期的照護。另外,新版飲食指南更偏向食品營養的定量型描述,而不僅強調營養需求。指南也更傾向健康促進,而非疾病處理,這樣更合乎食品的本質。 第一章是通則,敘述全生命期的營養與健康,建議使每口吃進的食物都發揮功效。本章共有四項重點,包括:(1)依個人偏好、文化傳統、預算考量,食用高營養密度的食物與飲料;(2)著力於攝取符合各食物群的需求且具有高營養密度的食物與飲料;(3)攝取合乎健康飲食型態的各種核心營養素(指水果、蔬菜、穀類,乳品、含蛋白質食物、油脂)且勿超過每日熱量攝取上限;(4)限制攝取過多含外加的糖與飽和脂肪的食物與飲料,含酒精的飲料也不可攝取太多。具體的建議是,外加的糖與飽和脂肪每項每日攝取量均不可超過熱量的10%。成年人每日鈉攝取量不可超過2300毫克,14歲以下青少年每日鈉攝取量還要更低。男性酒精飲料攝取量不得多於每日兩份,女性不得多於每日一份。懷孕與準備懷孕婦女不得飲用含酒精的飲料。 外界對於這份新版飲食指南並非完全沒有意見。例如目前流行低糖飲食,甚至生酮飲食亦有流行的趨勢。故有人建議將外加糖從目前佔熱量的10%再降為5%。新版飲食指南並沒有對此做出改變,但也提及假若已經遵守充分、多元、高營養密度的食品選項,且達到每日熱量需求,並沒有太多的熱量空間容許太多的外加的糖,或是更多的飽和脂肪。事實上,外加糖與飽和脂肪這兩型分配到的熱量程度大約也只有5-10%。 同理可推,本版如同前一版,也不再對成年人每日膽固醇攝取量做出建議。更前的版本曾經建議每日攝取膽固醇量不高於300毫克,而今日美國成年人每日膽固醇攝取量已低於此值。新版指南只建議應限制攝取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飽和脂肪主要來自棕櫚油(或是含有高量棕櫚油與動物油產品),建議改以不飽和脂肪取代。事實上目前美國人平均每日飽和脂肪攝取量仍達11%,也只有23%美國人每日飽和脂肪攝取量低於10%的熱量。反式脂肪大多來自氫化的植物油。自2018年6月起,美國已不再將氫化油認定為普遍地認為安全的食材,因此氫化油也不再添加於食品。 依據各個年齡層,目前美國人口遵循前一版飲食指南的比例只有51-63%。老年人口最容易有高血壓與中風的危機,但美國老年人每日鈉含量攝取仍偏高(高於2300毫克),老年男性攝取的鈉含量超標者達97%,女性也有84%,老年人的口感偏重,因此超標者偏多。其他章節重點將於下集接續說明。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為統一企業及統一超商於2003年共同捐助成立之公益基金會,致力於預防醫學及營養保健之社會教育、研究發展、國際學術交流。)

Read More

韓病例激增 多為年輕未接種者

韓國疾病管理廳表示,截至11日零時,新冠肺炎確診單日新增1324例。圖為首爾民眾排隊等候COVID-19核酸檢測。(路透檔案照) 中央社∕首爾11日綜合外電報導 韓國疾病管理廳今天表示,截至11日零時,境內COVID-19確診新增1324例,低於前一天的破紀錄1378例。韓國正竭力控制激增的確診病例。 路透社報導,週末期間由於篩檢數少,確診病例通常會下跌。有關單位警告,確診病例可能會持續攀升。 最近激增的病例中,重症患者人數遠低於前面幾波疫情,因為許多年長和高風險居民已接種疫苗。 根據韓國疾病管理廳數據,韓國5200萬人口中,約11%已完整接種,包括兩劑型疫苗已打完兩劑;約30%接種了一劑。激增的病例中,大多為年輕一輩、尚未接種的民眾。 確診病例激增下,促使當局首度對首爾及周遭地區祭出迄今最嚴苛的社交距離規範,明起生效。 韓國自疫情爆發以來的COVID-19確診總數達16萬8046例,死亡總數2043例。

Read More

避免熬夜 維持規律生活 乾癬越抓越嚴重 醫:以輕拍取代

新營醫院中醫師陳建閔為患者診視乾癬。(新營醫院提供)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50多歲的陳媽媽常搔抓皮膚,雙手雙腳有些許紅疹塊且有脫屑,抓痕也很多有些地方被搔抓到出血,來新營醫院中醫科求診,經醫師診察及詢問病史後判斷為乾癬。醫師說乾癬除藥物治療外,應盡量不熬夜,過規律正常的生活,讓身體增加自我修復能力,若真的很癢,應以輕拍取代搔抓病灶,以免越抓越嚴重。 新營醫院中醫師陳建閔說明,乾癬皮損為紅色斑丘疹或斑塊,其表面覆蓋著多層發亮的銀白色鱗屑,邊界清楚,刮去鱗屑,露出淡紅半透明薄膜,刮去薄膜則可見露水樣的點狀出血,大多發生在四肢伸側和頭皮,自覺癢感,男女老少均可患病,好發於青壯年。在歷代的紀載中以「白疕」、「銀屑病」、「蛇虱」等為多見,俗稱牛皮癬。 陳建閔說,在臨床治療乾癬患者,於辨證的基礎上大致會將病灶分成血熱、血燥、血瘀等,端看其型態的表現。血熱型常見於急性期,皮疹顏色鮮紅,出血點明顯,鱗屑多,此時治療宜清熱涼血,並要患者注意飲食習慣應清淡。 急性期時若伴隨火毒熾盛或濕熱蘊結,須配合使用涼血解毒、清熱利濕的藥物;血燥型病程較久,皮疹並無擴大,或有少數新疹,疹色不鮮紅,皮膚乾燥,伴搔癢,此時應以養血袪風潤燥的藥物治療為宜。血瘀型病程較長,反覆不癒,皮損紫暗或色素沉著,鱗屑較厚,不易脫落,通常會採用活血化瘀的藥物。

Read More

南大人機共學國際競賽 成果發表

南大李健興教授(左一)三月下旬率資工系師生指導台南市仁德國小AI-FML人機共學。(南大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台南大學辦理的人機共學國際競賽,包括南市仁德國小三隊在內的九支進入決賽隊伍,十一日在盧森堡國際線上會議發表台灣學生的AI人工智慧學習成果。南大同時提供免費課程,讓全球學生體驗人工智慧學習。 南大表示,今年的人機共學國際競賽由AI-FML人機共學國際學院校長楊弘敦教授主持線上決賽。 國內大學組有六隊、南市中小學八隊、高雄市中小學九隊,合計二十三隊報名參加。其中十四隊完成初賽線上發表影片錄製,由主辦單位遴選出九隊進入決賽。分別是大學組三隊、南市仁德國小三隊、高雄市東光國小三隊,決賽隊伍十一日在盧森堡國際線上會議中發表學習成果。 南大知識應用暨網路服務研究中心執行科技部計畫,與台南市及高雄市教育局合作,邀請台灣、日本、加拿大、英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國的專家學者,於盧森堡FUZZ-IEEE二0二一國際線上會議,辦理人機共學國際競賽暨學習推廣活動,展現台灣學生的AI人工智慧學習成果。 南大知識應用暨網路服務研究中心主任李健興,與盧森堡國際會議主辦單位、AI-FML人機共學國際學院專家學者及FUZZ-IEEE二0二一大會主席英國Christian Wanger與Hani Hagras教授共同合作,辦理免費的中小學生計算智慧學習入門課程。內容包括模糊邏輯、神經網路及演化計算基本知識與觀念、未來的生活應用等,適合十二至十八歲學生線上學習。

Read More

青光眼須定期追蹤眼壓 勿自行停藥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青光眼是僅次於白內障造成失明的第二大主因,藥師提醒民眾,定期追蹤眼壓遵照醫囑用藥非常重要,切勿因副作用不舒服或自覺眼壓正常而自行停藥。 青光眼主要因眼內的液體(房水)不能正常排出,使眼內壓力升高,導致視神經病變、萎縮。初期多無症狀,中後期會使視神經受損,而明顯出現周邊視野缺損,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師李科鋒表示,青光眼須由醫師詳細檢查才能確認,一旦診斷為青光眼,降低眼壓是延緩視神經功能惡化的首要任務。 臨床上治療青光眼藥品多是藉由減少房水分泌或增加房水排出,以達降低眼壓的效果,其中,前列腺素衍生物類藥品可增加房水排出,以降低眼壓。因藥效長,每天僅需使用一次。常見副作用有紅眼睛、眼瞼皮膚顏色加深、睫毛變粗、黑、長及畏光,建議於睡前使用,以避免不適。 β-交感神經阻斷劑可減少房水分泌,通常一天兩次,也有長效型,一天一次即可。常見副作用為心跳變慢、氣管收縮等;α2-交感神經致效劑可透過減少房水分泌或增加房水排出以降低眼壓。副作用為過敏性結膜炎、結膜充血、視覺模糊及口乾。 碳酸酐酶抑制劑則分為眼藥水及口服劑型兩種,原理為抑制房水分泌。眼藥水常見副作用為結膜炎、視力模糊及眼睛搔癢等;口服劑型常見副作用為噁心、嘔吐、臉或手腳發麻及尿路結石等。藥師提醒此類藥品有磺胺結構,有蠶豆症患者應避免使用。 膽鹼激素致效劑類藥品會導致縮瞳,藉由縮瞳來拉緊虹膜,將隅角的角度拉大,增加房水的流出而降壓,常見副作用有頭痛、眼睛有刺激感及灼熱感等;高滲透壓型利尿劑分為靜脈注射及口服兩種,原理是使眼內玻璃體的水分移行至血管中以降低眼壓,但全身性副作用多,如:頭痛、頻尿及電解質不平衡,為緊急情況下使用的降眼壓藥。 李科鋒提醒民眾定期追蹤眼壓遵照醫囑用藥,勿因副作用或自覺眼壓正常而自行停藥。

Read More

中西合璧 刈包三明治很誘人

BAO-WICH就是包了西式內餡的台式刈包,很獨特的美食體驗。(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刈包不只市區老街有賣,台南市有一家西式速食餐飲店,老闆將台式刈包包了西式餡料,有一點像三明治的口感,因此取名為BAO-WICH,名為刈包三明治,此時正逢外帶熱潮,吸引消費者買回去嚐鮮。 開在東區小東公園旁的ROCKY’S SPOT負責人ROCKY畢業於家齊女中餐飲科,赴澳洲墨爾本唸書時在當地餐廳、飯店廚房打工,學到一手很道地的西餐廚藝,返國後開設一家西式餐飲店,從速食、義大利麵、披薩賣到牛排,很原汁原味的西式簡餐店,卻又變化和創新,其中一個刈包三明治在網路的聲量很高,吸引好奇的饕客嚐鮮。 ROCKY表示,BAO指的是中式刈包,WICH之名來自SANDWICH,作法上也是中西合璧,台式刈包類似饅頭的皮,ROCKY再用奶油煎過,讓它有點酥脆,口感接近台式烤饅頭。內餡偏西式,可選擇BBQ豆腐、培根起司蛋、青醬雞肉、水牛辣雞,還有兩道較特殊的台式紅燒牛和髒髒牛排,售價一百三十元起。 ROCKY指出,刈包三明治有點像義大利麵包帕尼尼,包了起司,夾了肉,口感是台式和西式的混合,非常別緻。疫情期間購滿兩百元可享九折,吸引消費者外帶回家嚐鮮,回籠率極高。

Read More

假警詐財 苦勸才打消解約定存念頭

東寧路郵局日前發生假警察真詐騙事件,所幸郵局承辦人員、襄理機警通報警方協助,民眾才打消解約定存匯款念頭保住老本。(記者羅玉如攝)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假警察真詐騙雖是萬年老梗,還是有人深信不疑。近日又有民眾前往東寧路郵局想要解約兩百萬元定期存款匯至銀行,所幸郵局承辦人員、襄理機警通報警方協助。在眾人苦口婆心勸說下,民眾才打消解約念頭保住老本。 郵局表示,打算解約兩百萬元定存的民眾,不久前曾至郵局匯大額款項至銀行帳戶,引起承辦人員的注意,因此詢問其匯款用途,該民眾稱欲購買胞妹介紹的土地。為免遭詐,郵局請存戶提供其胞妹電話供查證。此時對方支吾其詞、遲疑不安,又改口打算購買土地後再知會胞妹。郵局襄理見狀,直覺事有蹊蹺,於是通報警方到場協助。 警方抵達後,民眾態度轉趨強硬,堅持私人購地提領匯款、郵局無須刁難。此時員警發現該民眾手機LINE好友檔案貼圖竟有警徽標誌,判定應係詐騙集團所為。雖然始終不願進一步透露匯款真正原因,不過在眾人力阻下,民眾終於打消解約定存匯款念頭。  

Read More

婦染兩種變異株 就醫5天病逝

中央社∕巴黎11日綜合外電報導 比利時研究人員今天表示,一名90歲婦人在同時染上COVID-19的Alpha變異株和Beta變異株後病逝,還強調這樣罕見的現象恐怕遭到低估。 法新社報導,這名婦人獨居、並未接種疫苗,接受居家照護,3月間多次跌倒後被送往比利時城市亞斯特OLV醫院治療,同一天驗出COVID-19陽性反應。 起初婦人血氧濃度良好,後來病情卻急轉直下,5天後不幸病逝。 醫療人員採檢是否有任何「高關注變異株」時,發現婦人身上同時存在最早在英國發現的Alpha變異株和最早在南非發現的Beta變異株。 主導這項研究的OLV醫院分子生物學家萬克柏根說:「當時比利時正流行這兩種變異株,所以這位女士有可能是從兩個不同人身上感染兩種不同病毒。」 「遺憾的是,我們不知道她是如何遭到感染。」 萬克柏根表示,目前很難判定合併感染是否對這名患者病情迅速惡化發揮了作用。 這項研究正在歐洲臨床微生物暨感染症會議上發表,尚未提交醫學期刊刊登。 萬克柏根在新聞稿中表示,目前雖然「沒有這類合併感染的其他公開案例」,但「這樣的現象恐怕遭到低估」。 她指出,這是由於高關注變異株採檢有限;她呼籲提高使用PCR快篩方式來偵測已知的變異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