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9旬老嫗雨中迷途街頭 善心人士與警暖心助返家

林口警分局文林所員警協助失智婦人回家。(林口警分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台灣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意即65歲以上老人將達到總人口數的2成,相當於每5人中就有1名65歲以上老人,隨著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失智走失的現象亦將逐漸上升,更是不容忽略的社會問題。 林口警分局文林所員警端杯熱茶讓其暖身子。(林口警分局提供) 日前夜間近21時許,一位林姓民眾神情緊張,匆匆跑進林口警分局文林所報案,稱其高齡90的媽媽不知何因單獨外出,還沒返家,因為她有失智情事,身上無手機、錢包證件等,因此趕緊至派出所報案尋求協助。 林口警分局指出,文林所警員華宏麟、莊承鑫獲知後,隨即受理並登錄婦人衣著、特徵等,也詢問婦人可能的去向等重要資訊,除第一時間通報線上巡邏人員地毯式找尋外,另也以同心圓方式調閱周邊監視器,一個畫面接著一個不停比對找尋,希望在最短時間尋獲婦人,確保人身安全。 警方說,就在派出所員警總動員四處奔波找尋之際,突然一位民眾攙扶著老奶奶走進來,向警方表示老奶奶好像走失了,忘記回家的路,適逢外面又下著雨,擔心其身體承受不住,所以載來派出所請警察協助,員警見老奶奶全身遭雨淋濕,趕緊請老奶奶進入所內休憩並提供毛巾等供其擦拭,同時也端了杯熱茶讓其暖身子。因為老奶奶沒有任何證件,惟眼尖員警看到她的穿著、身型疑與所內在找尋的對象十分相似,因而趕緊再確認方才受理的失蹤人口資料,才確認老奶奶的身分,立即通知家屬前來帶回,家屬見到老奶奶平安無事後也鬆了一口氣,急忙感謝善心民眾與員警的熱心協助! 林口警分局呼籲家中若有失智老人,除隨時留意動態外,亦可至區公所申請免費「愛心手鍊」,若真走失也能迅速找回,另也希望民眾對於周遭老人家,能踴躍伸出熱情的雙手主動關懷,也許正是您的一聲關懷與問候,能適時協助找到回家的路!

Read More

國民黨團至監院陳情 為城中城大火往生民眾討公道

國民黨團三長赴監察院遞交調查高雄大火陳述書。(圖:國民黨團提供)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在高雄「城中城大火」造成46死41傷嚴重死傷,而今天更是火災受難往生者頭七,國民黨立院黨團20日上午懷著無比沈痛的心情前往監察院,要為大火中不幸往生的民眾討回公道。 總召費鴻泰表示,自高雄市長陳其邁上任以來,高雄槍聲不斷,儼然成為慶記之都,現在又創下高雄公安史上,最嚴重火災傷亡記錄,高雄市在陳其邁的主政下,高雄市政一塌糊塗,在19日天下雜誌所公布的全國縣市首長施政滿意度,高雄也是六都最後一名。高雄人有這樣的市長,苦在心裡、心在淌血,國民黨團來到監察院為高雄人討回公道,因陳其邁市長與市府團隊施政懈怠、怠惰,造成無辜高雄市民枉死,人民期待看到有作為的監察院,敢打老虎的監察院,為民伸冤。國民黨團要求監察院必須超越黨派秉公調查。 費鴻泰指出,高雄是由民進黨長期執政,現任市長陳其邁民進黨籍、現任監察院長陳菊也是民進黨籍、派系大姐大,更是高雄擔任超過12年的市長,此次城中城火災事故,帶走46條人命,不僅涉及高雄市政府長期對消防安全的漠視,更涉及相關官員的長期的失職、瀆職,才會讓火災一發不可收拾。相關的官員必須負起應有的責任,而現任市長陳其邁更必須負起所有的政治責任。同時,國民黨團強烈要求曾經長期擔任過高雄市長的陳菊院長必須迴避,保持行政中立,讓監察委員有個公平、公正、公開調查空間。 書記長陳玉珍表示,事發至今看到民進黨高雄的立委、官員,一心想把事故責任推到人為縱火、公安意外、都更法令不完備、没有管委會,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都是基層的錯。陳玉珍質疑,如果没有管委會,民進黨議員選舉的廣告看板,如何掛上城中城大樓的外牆,又是怎麼回事?大火鬧出人命之後,民進黨政治人物各個噤聲、唯恐避之不及,當初高掛參選看板的民進黨政治人物,現在躲到哪裡去?難道都不用出來說清楚、講明白? 陳玉珍表示,國民黨團遞送陳情函,要求監察院秉公調查,更要求本案的當事人、被調查對象的陳菊院長,必須迴避本案,國民黨團呼籲陳菊院長能夠大是大非,拿出院長的高度、氣度和政治良心,主動申請迴避,還給在天上往生受難國人及受災家屬,一個明白清楚的交代,更讓失職的市府官員,獲得應有的懲戒。

Read More

問政荒唐護航執政 國民黨籲中2選民罷免失職立委

國民黨20日召開「荒唐問政、護航執政,人民拒養失職立委!」記者會。(記者王柏倫、陳威穎攝)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國民黨20日指出,台中第二選區立委陳柏惟在國會問政表現荒腔走板、顯然不適任,呼籲選民23日投下贊成罷免票,表達拒絕用納稅錢養失職立委的憤怒心聲。 國民黨副祕書長林為洲指出,陳柏惟的網路聲量,建立在辱罵他人的基礎上。真的不適格。(記者王柏倫、陳威穎攝) 國民黨召開「荒唐問政、護航執政,人民拒養失職立委!」記者會,副秘書長林為洲、台北市議員王鴻薇、文傳會副主委黃子哲等人砲火全開,強烈質疑台中第二選區立委陳柏惟在國會問政表現荒腔走板、顯然不適任。 台北市議員王鴻薇則拿出「超級比一比」手板,凸顯陳柏惟與國民黨立委問政表現天差地遠。(記者王柏倫、陳威穎攝) 陳柏惟國會問政實況顯示,包括台語質詢國防部長邱國正被打槍,更曾問邱國正「有挑食習慣嗎?」、「中國好打還是美國好打?」;還拿蝦子形容疫苗,問蘇貞昌愛吃哪種蝦,蝦子是「男人加油站」等等,諸多無腦問法讓被質詢官員不耐,也讓觀看影片的與會者頻頻搖頭。 文傳會副主委黃子哲指,陳柏惟是「草包、出包、把台中民眾丟包」的「三包立委」。(記者王柏倫、陳威穎攝) 林為洲指出,陳柏惟很有網路聲量,但卻是建立在辱罵他人的基礎上。立委不該把自己當成網紅,應該以問政為基礎,陳柏惟真的不適格,也非好的示範。 先前陳柏惟反對國民黨團增購4000萬劑疫苗決議案,但國民黨提案明明寫著世衛組織認證的疫苗,陳卻抹黑是國民黨要偷渡科興、國藥等大陸疫苗,可以看出陳柏惟遇到真正的質疑就閃避、俗辣,與遭外界質疑其賭博、肇逃時的反應相同,都是不敢直接面對! 王鴻薇則拿出「超級比一比」手板,凸顯陳柏惟與國民黨立委問政表現天差地遠;同樣在立院國防外交委員會,國民黨立委江啟臣、陳以信展現專業,質詢時言之有物,讓行政部門啞口無言,才是認真立委該有的表現!陳柏惟卻整天問讓人感到丟臉的問題,國防部長邱國正事務繁多已心力交瘁,還要在立院應付這種草包立委,呼籲台中海線選民,「23日我們一起讓邱國正解脫好不好?」 黃子哲也質疑,陳柏惟表現非常瞎,意識形態比公共政策質詢的多、監督國民黨比執政黨還多、講幹話比幹正事厲害、關心台獨比關心台中還要多。陳柏惟自稱抗中保台,卻只抗中不抗空汙,只保台獨不保台中。這種「草包、出包、把台中民眾丟包」的「三包立委」,罷免他是剛好而已。呼籲台中海線選民讓陳柏惟離開台中好好反省。

Read More

天下雜誌民調 黃偉哲推廣城市特色滿意度82.77%六都第1

台南市在市長黃偉哲帶領下,推廣台南城市特色獲82.77%滿意度 六都第一。 (市府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2021年天下雜誌幸福城市大調查出爐,從五大面向來衡量22縣市表現,分六都組和非六都組。台南市在客觀指標各分項皆有不錯表現,在主觀指標(民意調查)積極推廣城市特色這項,有82.77%的台南市受訪者滿意黃偉哲的表現,是六都首長最高,施政滿意度也達77.47%。 另外,台南市的治安滿意度82.77%,排名為六都第二。客觀指標調查,包括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成長量42.7萬瓦,為全國第一;每萬人藝文展演次數為28.52次,是六都最高;每萬人擁有11.36個社區發展協會及附屬社團,六都最高;勞動力參與率則為62.1%,六都最高,失業率則為3.8%,是六都最低。 市府表示,民調是波動的,核心價值是要督促執政團隊時刻調整施政方向,市長黃偉哲將繼續帶領市府團隊,找到市民生活中的痛點,規劃更有感的施政建設,努力做得更好,讓市民過得更好,對自己的城市更有自信。 天下雜誌幸福城市大調查,從經濟、環境、施政、文教、社福等五大面向衡量一縣市的表現,調查架構為客觀指標佔80%、主觀指標佔20%,主觀指標為電話民調,今年共有12道題目;客觀主指標則來自各級政府的公開統計資料,今年共採用54項。

Read More

家的新室角 雅登五十周年更進化

DFUN 首頁http://www.dfunmag.com.tw 當生活被疫情侷限,在家中的時間變長以後,我們才發現家中的物件擺設與設計的重要過去都被我們都忽略了,也開始對於身邊的物件有了更多想像與挑剔,但早在此之前,雅登就發現廚房、餐廳、陽台都能是你空間劇本的一環,一個細節成就了一系列作品,這就是雅登這五十年來做的事情。 PHOTO:雅登 打開廚房空間新可能 這幾年,我們對於居住的空間要求愈來愈挑剔,有些人在乎是否能夠引光入室,客廳與餐廳廚房的界線愈來愈模糊,寵物是否具備足夠大的空間活動,陽台空間是否能讓我們妥善運用,讓陽台乘載為家事間功能……都是許多人考量的重點。 為此,雅登提出的「三大場域」概念,通過設計,讓餐廳、廚房、陽台成為一體,不僅將中島與餐桌巧妙融合搭配,也透過收納滑軌等五金,讓水槽、爐台等區域能夠達到展示或隱藏在櫃中,也保有空間可以收放掃地機器人等設備;另外,因為家中養寵物、種觀葉植栽的人日益增加,雅登也將寵物的動線、觀葉位置規劃在家事間的動線裡,並且設計能夠收納掃除用具的櫃子;考慮到每位使用者的身高有各自的適合高度,利用電動馬達,讓廚房能夠依照不同的使用者調整高度,而這些都歸功於過去雅登不斷嘗試的堅持。 依照需求可以調整高度。 運用通透的方式,提供三大場域連成一氣的機會。 毛孩也是家中一份子。 依照每位使用者的需求,雅登按照「三大場域」的設計理念賦予空間新的價值,但只是這樣還是不夠,50周年,雅登想要的,是嘗試不同風格完美揉合。   艾斯ACE 〈艾斯〉這個系列,宣告了雅登跨領域將廚具設備深入了空間木工的領域,將門板拉高至天花板,讓櫥櫃的容量與機能增加,也同時減少了木工的施作成本;材質部分,〈艾斯〉系列使用了回收PET塑膠瓶製成,具備環保特性,製作程序也減輕了環境負擔,確實做到了環保訴求;同時因應廚房中需求不同,雅登設立了烘焙、洗滌、煮烤,以及酒窖…等專用的魔方儲房,分離出不同屬性的對口,讓廚房多了更多可能,並主導出自己廚房生活樣貌,同時營造出廚房小角落承接住自己靈魂,櫃內用上不鏽鋼材質,不管是上掀增加烘焙擀麵的穩固平台,還是內收節省空間進夾層,都讓〈艾斯〉的收納與組合設計更具實用性。 另一邊,這幾年生活儀式感的注重,雅登發現廚房中愈來愈多社交需求,因此中島的設計以五角形去發想,打造出兩端為不同需求而生而各異的角落,讓中島檯面與吧檯或餐桌做到巧妙結合,一角可以作為日常飲食區域,另一角則是具備酒吧的高度與便於互動的設計,將社交性能拉滿,達到酒吧搬到自己餐廳一般。 魔方儲房 蓋亞GAIA 金屬般石材色澤,彷彿是大地中的石材都被打磨成堅硬物件,被命名為〈蓋亞〉的這系列,深黑中帶有金屬紋路,不僅顯得沉穩大器,揉合了工業風的金屬質感與簡約風的石材,並為了增加機能性,運用了電動開放櫃的強項與改造門板內設置,改善許多使用者埋進櫃中翻找的困擾,讓廚房的瓶罐與用具收納、存糧放置更加有條理。 此外,上掀組裝的中島餐桌設計,做到不用則藏,使用時穩如泰山一般功能,不僅提供了廚房至餐廳時的新的功能與想像,也達到了空間節約的作用。 金屬紋路加上工業風電動儲間,給予了空間新的選項。 萊格RYNEG 新古典風格的節制,與現代風的單純俐落碰撞在一起,原來也能這樣和諧共處! 俐落又帶有金屬光澤的極光櫥櫃,加上了新古典簡約的流理台與瓦斯爐,讓〈萊格〉系列能夠有效引導人們視線,做到了風格求同存異與機能完善融合,此外〈萊格〉可以看見開窗引光入室的巧思,這些完美碰撞,讓這系列有了多元有趣卻不雜亂的特色。 另外由於雅登將廚房與餐廳、客廳的疆界打破,因此萊格系列上也能看見雙向櫃這項設計,櫃體的另一面,即是客廳置物架的領域,不管是收藏的書籍,還是畫作、盆栽都能置於櫃上。 引光入室,讓新古典風格更亮眼。 極光櫃的現代風設計,不僅不搶走鋒頭,在夜晚也別有一番趣味。 半百之年,還是勇於嘗試 古時候常說五十知天命,半個世紀以來,雅登不斷嘗試與突破,不僅與時增進自身功能,也吸收了現今時代趨勢,巧妙運用空間,達到空間發展的平衡,在環保與空間概念上,做到了溫柔對待環境並達到永續發展的功能,雅登的作品,總讓人好奇他們下一步會怎麼做。

Read More

白河警分局破獲電纜竊案 台電新營區處頒發破案獎金

台電新營區處長張簡宗瑜(圖中)拜會白河警分局長陳明宏(右二)頒發破案獎金。(台電提供) 記者翁聖權/白河報導 台南市警局白河分局破獲電纜竊案,台電新營區處長張簡宗瑜10月20日到白河拜會分局長陳明宏表達謝意,並頒發破案獎金6萬元。 台南市東山區去年頻頻發生電纜失竊案件,王姓嫌犯在南102線及南100線等處竊取導線100多公尺,經台電專案聯絡窗口提供資訊,警方迅速破案,請檢察官起訴該名竊賊。王嫌是由嘉義地區騎乘機車至台南東山區,選擇附近無住家的區域下手行竊電纜,謀取不當利益;經警方鍥而不捨追查,終於在嘉義縣民雄鄉一處工寮將其繩之以法。 張簡宗瑜表示,竊賊所偷的電纜變賣金額有限,但隨之而來的停電,嚴重影響民眾用電權益,並可能造成巨額的損失;如果夜間路燈無法放亮,更嚴重危害用路人的生命安全。台電公司除了財產損失外,搶修人員更須四處修復被竊線路,造成人力耗損,很感謝警方協助迅速破案。 台電表示,已訂定最高200萬元的檢舉獎金,一旦經警方偵辦破獲後移送,檢舉者可獲頒發3萬元獎金;竊賊經法院判刑,台電公司若獲得民事賠償,檢舉者更可獲得到所獲民事賠償金額的十分之一作為獎勵。請民眾勇於檢舉不法,共同維護用電品質及社會治安,檢舉電話110或撥打台電服務專線1911。

Read More

〈李仙得是馬前卒?還是代罪羔羊?〉8-8

恆春古城,目前已列為國家二級古蹟──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賈忠偉 臺灣~西太平洋的不沉航母 拜「牡丹社事件」的影響,清廷體認到臺灣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因此不但於1874年5月下旬派遣船政大臣沈葆楨以巡閱為名來台,主持臺灣海防及對各國的外交事務。同時也先調派淮軍最精銳的武毅銘軍(劉銘傳部)13營約6,000餘人及總兵張其光、吳光亮等洋槍隊及粵勇總共8,000多人赴台,分批進住鳳山至枋寮一帶,就近監視屏東日軍的行動。另外也加派水師兵艦6艘長期停泊於澎湖,到1886年則乾脆於臺灣建省。沈葆楨來台之後立即在琅嶠設縣、猴洞築城,而這就是現在的「恆春古城」。在這個事件中,沈葆楨深刻體會到臺灣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尤其是花東一帶的海防更加值得朝廷注意。於是奏請朝廷「開山撫番」,獲准之後他分別派遣官兵修築北、中、南三條通往臺灣東部(花東)和內山的道路,藉以打通臺灣東西兩地,鼓勵漢人入山拓墾,並解除限制漢人渡臺、禁止漢人入原住民活動區及禁止漢人娶原住民為妻等不合時宜的禁令。同時也藉由道路的開闢,派軍進入山區「撫蕃(註五十二 )」,並藉助教化導入農耕與人文教育,改變原住民的部分生活習慣,積極推動「化番為民」政策。其中「北路」是由福建陸路提督羅大春於清朝1874年(同治十三年)年時奉令率兵,開闢蘇澳至花蓮奇萊之間的道路,這條道路,就是著名的「蘇花古道」,但由於原住民的反抗,因此才完工約1年就被荒廢,直到日本人佔據臺灣之後,為討伐花蓮一帶的高砂族因此在蘇花古道沿線開鑿新的理番道路,最後才將其拓寬為可供車輛行駛,於1932年(昭和七年)完工,命名為「臨海道路」,也就是今日「蘇花公路」的前身。另中路為現今之國定古蹟的八通關古道──由南投縣竹山鎮(原彰化林圯埔)越過中央山脈到花蓮縣玉里鎮(舊稱「璞石閣」),即「八通關古道」,也是今天的「新中橫公路」的基礎,全長約150公里,是由總兵吳光亮帶著千餘名粵籍官兵所組成的飛虎軍所開鑿完成的,只可惜才開通沒多久便被廢棄不用。至於南路(「崑崙坳古道」)是由高雄鳳山通往卑南(西起鳳山,經過來義,一直到台東縱谷金崙溪一帶),但現在也已荒廢。後由日本人在1935年(昭和十年)重新構築--屏東楓港到台東大武的「南迴公路」取代。沈葆楨在臺灣的這些積極開發作為,為此後臺灣的建設奠下基礎。 接續沈葆楨的大力建設,劉銘傳為臺灣建省的首任巡撫,不但積極進行現代化建設,加速臺灣的各項發展,使臺灣成為當時中國唯一有系統實施全面都市計劃的省份,同時也不斷建構許多戰略設施,以防備愈來愈複雜的台海情勢。只可惜在1895年甲午戰爭,清廷戰敗,臺灣仍舊逃不過割讓給日本的命運,臺灣與澎湖成為日本在海外的第一個殖民地,而在1904年末至1905年初的日俄戰爭中,剛剛成為日本殖民地不久的臺灣就立即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當時傳聞說--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在從歐洲趕往朝鮮途中,會先攻佔臺灣,進行補給之後,再出發攻擊日本,當然這項計畫後來並沒有被執行。但這個傳聞在當時,卻造成許多剛剛移居到臺灣日本人的恐慌,特別是居住在波羅的海艦隊可能會航行經過的澎湖地區,島上的日本人因為風聞俄艦可能襲擊當地,於是紛紛逃回日本,據估計當時全台逃回日本的日本人大約有5,000人以上。 沈葆楨-維基百科 另外在日俄戰爭期間辜顯榮受日本海軍部之命,出動數十艘戎克船(junk;即為中國帆船。戎克即為junk的中文翻譯)巡戈在臺灣海峽、巴士海峽之間,暗中偵查俄國艦隊的行蹤,使日本海軍得以提早探知俄軍動態,一舉殲滅當時位居世界第一的俄國艦隊,臺灣與澎湖的戰略位置因此被凸顯。到了二次大戰期間,臺灣與澎湖不但成為日本主要糧食與兵源的供應基地,甚至是日本侵略中國沿海與東南亞的前哨戰略基地,一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臺灣與澎湖才重回中國的懷抱! 綜觀十九世紀台海周邊所發生的各種歷史與戰爭的爭議,我們可以發現,臺灣在近代東亞霸權的爭奪上扮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戰略角色。而這個情況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變的更加複雜。原本在抗戰之前與抗戰前期在幕後支持與供應日本軍火的美國,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美國才轉向全力支持中華民國對日抗戰,第一階段美國的戰略是希望中國戰場能吸納大部分的日軍主力,隨著戰局的變化,美國認為中國戰場已經使得百萬日軍陷入泥淖,中日雙方形成僵持對峙,因此真正決勝的關鍵,應該是太平洋戰場,所以到了1942年美國政府內部出現了佔領與託管臺灣的聲音,為此美國情報機構也完成了整個臺灣島的戰略測量圖,甚至還印行了《臺灣財富摘要》指南,提供政府單位參考。到了1943年12月美國政府在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的海軍軍政學院設立了一個研究中心,裡面還特地組成了一個「臺灣組」,其中也找了許多臺籍人士擔任研究工作,藉著這個工作小組,美國研擬了好幾套佔領與管理臺灣的方案。到了1944年至1945年初,又陸續完成了十二套相當完備的民政手冊,當時美國政府計劃在美軍登陸臺灣之後,將這批民政手冊作為軍政人員行動準則之用。當時美國主張在臺灣實施與琉球一樣的聯軍臨時託管制度,由美國人實際掌控臺灣的命運。 而曾經著有《被出賣的臺灣》一書的「臺灣問題專家」的柯喬治(又譯葛超智;George H. Kerr,1911~1992),當時就是以美國駐臺北副領事職銜的身份來掩護與執行美國政府的政策。只是隨著美軍新式長程武器--如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註五十三 )、B-29轟炸機…等的陸續服役,美國開始實施所謂的--「跳島戰略(Island hopping;或稱:跳蛙戰略──Leapfrogging)」,成功佔領亞太許多具有戰略價值的小島後,在1945年6月23日美軍佔領琉球之後,由於琉球(沖繩/Okinawa)距離日本比臺灣近,所以這個階段美國的亞洲戰略開始出現變化,臺灣被暫時的排除在美國的戰略目標之外。因此在日本投降之初,美國的亞洲主要戰略延伸至中國大陸,美國人認為只要將中國大陸納入美國的勢力範圍,即可將他對蘇聯的戰略防衛線拉長到蒙古與西伯利亞,只是沒有想到的是,國府在抗戰勝利後短短4年便被趕出中國大陸,美國在試圖轉向吸收中共不成之後,再加上1950年6月25日爆發的朝鮮戰爭,蘇聯與中共就站在北韓的背後,因此美國被迫將整個亞太防衛戰線由中國大陸移往日本及太平洋沿岸,戰略基地除了被美軍託管的日本與沖繩之外,整個亞太環大陸的群島就被美國重新納入防衛線之內,為防止中共衝出太平洋,前美國國務卿艾奇遜(Dean Gooderham Acheson,1893~1971)在1950年1月12日宣佈──「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防禦圈是從阿留申群島,經日本、琉球到菲律賓」,這就是所謂的「東方弧線」新月形封鎖戰略,而臺灣與位於朝鮮半島的韓國就位於這條防衛弧線的最前緣。 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的地理邊界線-維基百科 杜勒斯在接任國務卿之後,於1951年冷戰(Cold War)初期首次提出:「島鏈(Island Chain)」這個戰略名稱,所謂的「島鏈(註五十四 )」指的就是:美國將許多分布於西太平洋海域中一些島嶼連結在一起,以這些島嶼構築一條圍堵──蘇聯和中國大陸等共產極權國家的防線,而臺灣就中佔有非常重要的樞紐地位,因為臺灣位於第一島鏈的的中間,具有極特殊的戰略地位,掌握了臺灣島就能有效地遏止東海與南海的咽喉戰略通道,也有了與「第二島鏈」內海域的有利航道及走向遠洋的便捷之路。從美國的角度來看,臺灣具有封鎖紅色中國向太平洋的延伸的戰略價值,反過來說,臺灣也是中國未來發展海權相當重要的戰略基地,對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來看,則是:「兩岸合──臺灣是對外敵防禦的第一道防線,兩岸分--臺灣則會變成為抵住大陸咽喉的一把匕首」,其實也不止美國有這樣的戰略佈局,包含曾經殖民統治過臺灣的日本,也一直將臺灣視為日本的勢力範圍、甚至視臺灣為日本對抗中共的第一道防線。講白了:由於地處敏感戰略地帶,不管是──中共、美國、甚至是日本…大家對於臺灣都是「虎視眈眈」的,而可悲的是,在整體國力與複雜的歷史因素的限制之下,臺灣的和平與發展,與鄰近的沖繩一樣,還是繫於與週邊大國的關係,在目前兩岸政治意識形態尚未百分之一百轉向民主自由之前,要謀求台海的永遠和平,恐怕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後記說明: 節錄一段:中國網(China.com.cn)在2006年11月16日發表的文章:《間諜佐爾格》中的一段「《間諜佐爾格》片長三個多小時,背景時間跨度十幾年,重大歷史事件連續不斷,筱田正浩沒有把影片停留在陳述史實的枯燥程度上,而是以刻畫細節來展現人性,由此帶給觀者心靈上的震撼。最受好評的一段是德國駐日大使奧托到獄中和佐爾格會面,面對欺騙自己和夫人的『前摯友』,奧托聲音顫抖地問:『你好麼?』佐爾格表情複雜地說:『還好。』奧托又問:『吃得還好麼?』佐爾格說:『我很滿意。』兩人相對無言,稍頃,奧托起身離去。當他走過佐爾格身邊時,佐爾格哽咽著說了聲『對不起』,奧托腳步一停,眼中淚水模糊。作為一名中國觀眾,影片中的另一段場景也頗有震撼力。1933年,佐爾格初到日本,看到鄉村赤地千里,農民們衣不蔽體,食不裹腹,賣兒賣女的告示隨處可見,更有成群的少女站在火車站,等待去國外賣淫謀生。這種慘境在當時的中國農村應該是常見的,但在日本竟然也如此,是我們的歷史教材中沒有學到的。」 日本明治維新後,雖然將國家帶往現代化道路,但日本國內卻一直處於嚴重發展不均衡的狀態,佃農依舊貧困,因此大量的農村盲流只能外出找工作,為了幫忙家計,很多農村婦女都遭人口販子拐賣而淪落為妓女,以最原始的本錢討生活 附註: 註五十二: 「崑崙坳古道」是臺灣第一條開山撫番道。西起鳳山,經過來義,一直到台東縱谷金崙溪一帶。不過這裡原為排灣族所居住的地區,因此負責開路的清軍一直飽受沿途各部落的襲擊,造成重大傷亡。1875年(光緒元年)2月,沈葆楨命提督唐定奎率淮軍三路進剿大龜文(大龜紋)的內獅頭社、竹坑社、草山社…等部落,史稱:「獅頭社戰役」。 之後清廷將這些部落改名為「永平」、「永福」、「永安」、「永化」等社。另外在這個戰役中,清軍戰死與因瘴疫病亡者,至少2,000人,於是臺灣道台籍總兵在鳳山建了一座──「淮軍昭忠祠」,在水底寮建了「白軍營(淮軍義塚)」,來祭祀這些陣亡官兵。「崑崙坳古道」不但是清軍「開山撫番」第一路,也成為紀錄排灣族擴散遷移的歷史路線。日本人占據臺灣後,將「淮軍昭忠祠」拆除,並在此地設立了鳳山公學校,推測「淮軍昭忠祠」應該位於現今鳳山國小內,而原本立於祠內的「敕建鳳山昭忠祠碑」,已經被移至位於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的「臺灣省立博物館」內存放。 註五十三: 在整個二次大戰期間,美國海軍共有17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下水服役,它們分別是:「埃塞克斯」號(CV-9)、「約克城」號(CV-10)、「勇猛」號(CV-11)、「大黃蜂」號(CV-12)、「富蘭克林」號(CV-13)、「提康德羅加」號(CV-14)、「倫道夫」號(CV-15)、「列剋星敦」號(CV-16)、「邦克山」號(CV-17)、「黃蜂」號(CV-18)、「漢科克」號(CV-19)、「本寧頓」號(CV-20)、「拳師」號(CV-21)、「好人理查德」號(CV-31)、「安提但」號(CV-36)、「香格里拉」號(CV-38)和「張伯倫湖」號(CV-39);該級航母的標準排水全為27,200噸,滿載排水量34,880噸。艦長(全長)265.79公尺,飛行甲板長262.13公尺;艦寬28.35公尺,飛行甲板寬29.26公尺。推進裝置:為4部齒輪傳動式渦輪機,8個鍋爐,4軸,15萬軸馬力,航速32.7節。燃料載量6,300噸,續航力15,000海浬/最高航速15節。每艘航空母艦可載運:兩個戰鬥機中隊(36架戰鬥機)、一個偵察轟炸機中隊(18架);一個俯衝轟炸機中隊(18架)、一個魚雷機中隊(18架)、1架擔任聯絡任務偽俯衝轟炸機,共計91架各式飛機;另有9架備用(戰鬥機、俯衝轟炸機和魚雷機各3架)。但隨著雷達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偵察機的作用日益減少,於是到1944年偵察轟炸機中隊和俯衝轟炸機中隊合併,共計24架俯衝轟炸機,原先12架偵察轟炸機的空額則由戰鬥機替補,飛機裝載總數仍保持91架。至1945年夏,典型的埃塞克斯級航母的航空大隊包括:一個戰鬥機中隊(36至37架)、一個戰鬥轟炸機中隊(36至37架)、1個俯衝轟炸機中隊(15架)和一個魚雷機中隊(15架),總計103架飛機。 註五十四: 事實上所謂的「島鏈戰略」的最初發想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7年至1952年制定「遏制戰略」時的產物。其中「第一島鏈」最原始的雛型是在1950年1月所提出來的,當時擔任國務卿的艾奇遜(Dean Acheson,1893~1971)為此曾公開對外表示: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防衛線──北從阿留申半島(Aleutian Islands)──阿拉斯加(State of Alaska)──日本(Japan)──琉球(沖繩/Okinawa)──最後到菲律賓(Philippines),而南韓(Korea)、臺灣(Taiwan)與中南半島(Indo-China Peninsula)並不在這條防衛線之內。這條防線美國官方就稱之為「西太平洋防禦圈」(Western Pacific Defense Perimeter),美國人認為這是以中國人所設想的『海上防衛圈』,而不美國針對中國的『海上包圍圈』。簡單的說,其實美國最初規劃「西太平洋防禦圈」的目的並非是要圍堵中共,反而是為了拉攏中共,同時也向國府表明不會給予援助的立場。艾奇遜趁機向中共喊話,指出只要中共不要投入蘇俄的懷抱,美國不但會率先承認中共,還會提供30至50億美元貸款給中共。 美國雖然無法確定毛澤東何時會出兵臺灣,但是就當時的情勢來研判,美國認為毛澤東可能發動戰爭的日期應該就在1950年(民國39年)的下半年,因此在1950年(民國39年)1月中旬,美國開始從臺灣撤走僑民。只是北韓的金日成在朝鮮半島突然出兵攻擊南韓,讓美國反共勢力抬頭,因此全盤推翻了艾奇遜所規劃的遠東外交戰略,從此臺灣與南韓被重新納入防衛圈內,而「西太平洋防禦圈」的概念就被新接任的國務卿──約翰․杜勒斯改為圍堵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集團的「島鏈(Island Chain)」戰略,嚴格來說這並非美國官方的立場。當時杜勒斯提出的三條島鏈分別是: 第一島鏈(Boundaries of the first island chain)是指北起日本群島、琉球群島,中接臺灣島,南至菲律賓群島、印尼群島…的鏈形島嶼帶。 在第一島鏈的「封鎖鏈條」中,最為關鍵的是臺灣島。它位於第一島鏈的的中間,具有極特殊的戰略地位,掌握了臺灣島就能有效地遏止東海與南海的咽喉戰略通道。也有了與「第二島鏈」內海域的有利航道及走向遠洋的便捷之路。 第二島鏈(Boundaries of the…

Read More

虱目魚加工外銷美國 第一櫃21噸今啟運

學甲虱目魚成功外銷美國,市長黃偉哲到場見證。(記者林相如攝) 記者林相如/學甲報導 以往虱目魚都是整尾外銷,學甲區鮮饌公司以優質的加工及包裝技術,將虱目魚加工處理後,成功外銷美國,20日上午外銷美國的第一櫃虱目魚正式啟運,預計12月初運到美國,市長黃偉哲前往參與啟運儀式,期待不只美國市場,未來包含中東及世界各地,都能享受到美味的台南虱目魚。 學甲虱目魚成功外銷美國,市長黃偉哲到場見證。(記者林相如攝) 外銷美國虱目魚封櫃啟運儀式於20日上午8點在學甲區鮮饌公司舉行,除黃偉哲外,漁業署副署長林國平、農業局長李建裕、市議員謝財旺、蔡蘇秋金、蔡秋蘭、方一峰等,都到場見證,這是外銷美國的第一櫃,由40呎的貨櫃裝運,共有21噸的虱目魚將運到美國市場,且運往美國東岸,各界期待藉由這次虱目魚外銷美國市場的成功,替台南虱目魚帶來更多的外銷市場。

Read More

種稻半世紀 黃崑茂自創品牌

後壁上茄苳里長黃崑茂(左)種稻五十年,八年前創立植禾米品牌。(讀者提供) 記者陳佳伶∕後壁報導 後壁區上茄苳里長黃崑茂平時用心為里民服務,種稻已五十年的他,堅持友善耕作,創立「植禾米」品牌,要讓消費者吃得到健康ㄟ米,里民也稱讚,這是里長伯ㄟ米。 黃崑茂說,國中畢業後,就留在家中耕田種植稻米為業,因收成有限,婚後為維持家計,夫妻倆胼手胝足購買割稻機代客收割,從南到北都有他們代客收割的足跡,含辛茹苦培育子女長大,孩子們有的當律師,有的當老師,表現沒有讓人失望。 八年前,黃崑茂接受子女建議自創稻米品牌「植禾米」並自產自銷,由耕作、收割、碾米、篩檢、包裝都一貫作業,堅持友善耕作,決不施用化學肥料,生產的稻米的香Q有口碑,網路行銷獲消費者肯定,訂單源源不絕。 黃崑茂說,自產自銷植禾米(吃好米),第一年只種植一公頃,產出一萬公斤米,目前承租親友農田種米,面積已達十公頃,每期稻米產出十萬多公斤,廣受消費者喜愛。 種稻五十年,常年與米為伍,稻米也成就他的事業,黃崑茂堅持種稻要「務實」,而且賣米是良心事業,因此「植禾米」決不混充進口米,要讓消費者吃得到實在ㄟ「台灣米」。 黃崑茂靦腆的說,種稻相當辛苦,一路走來,很感謝另一半跟他同甘共苦,也讓他能心無旁騖為里民服務。

Read More

我贈教廷300睡袋助難民

我駐教廷大使館19日致贈300個台製睡袋給教廷移民難民事務處與天主教義大利明愛會,展現台灣以實際行動響應教宗關懷弱勢的呼籲。 義大利明愛會主任蘇度(Francesco Soddu)盛讚台灣是教宗「眾位弟兄」通諭的最佳實踐者,還當場把自己隨身佩戴的聖母項鍊取下,戴在駐教廷大使李世明的脖子上,他感性表示,駐教廷使館近日代表台灣政府救苦濟貧的連串事蹟,在教廷外交圈傳為美談,他認為這個象徵聖母大愛的項鍊找到了合適的新主人。                     (圖∕駐教廷大使館提供 文∕中央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