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膩膠彩呈現大自然的真實與迷幻 高美館市民畫廊《物換星移的遊戲—黃鈴詠個展》

DFUN 首頁http://www.dfunmag.com.tw 高雄市立美術館將於10月23日至12月19日推出市民畫廊《物換星移的遊戲—黃鈴詠個展》,假美術館地下樓B01展覽室登場。 黃鈴詠作品〈植物人系列17-寒露〉 本展呈現藝術家黃鈴詠三個時期的作品,包含日本留學前、在日本求學期間及留學回國後三階段,她以厚重的顏料堆疊呈現出層次分明的透明感,展現與傳統膠彩畫之柔美形象截然不同的多元面貌。本展將於10月23日(週六)上午11時舉辦開幕式,藝術家黃鈴詠並將為購買畫冊的觀眾簽書紀念並進行現場導覽。 此次市民畫廊《物換星移的遊戲—黃鈴詠個展》展出藝術家的24件膠彩作品,黃鈴詠成長於高雄,赴日深造取得碩士學位,這次回到家鄉高雄舉辦個展,她表示「這次展覽對我來說別具一番意義,高雄是孕育我長大的地方。2008年後離開高雄前去北部就學,之後再輾轉到日本求學,如今再回到故土,既是熟悉卻也十分陌生」,黃鈴詠並提及,展覽主題「物換星移的遊戲」的靈感同時也是來自於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與詩人王勃,藉以訴說世間萬物的變化無常、無物常駐,物換星移才是常態。藝術家黃鈴詠作品中常見九重葛、蜘蛛絲與蝴蝶,在她的畫中彷如線與面的碰撞、生與死的交纏。透過植物四時的成長變化,因此嘗試以自身的角度揣測大自然、植物的互動與可能性,透過觀察植物,感受到關於「生命」的啟示。其畫作不僅重視東方的寫意、線條用筆的表現,也將西方重視立體空間、陰影變化的精準形體保留著,並將植物擬人化,在細膩描繪中表現虛實相間的景象。  

Read More

永和警3所長異動 分局長勉勵新任所長轄區治安無縫接軌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永和警察分局長陳保安於25日下午14時起,分別到中正橋、新生、秀朗等派出所駐地辦理新任所長布達儀式,儀式過程簡單隆重。 陳保安在儀式中對卸任所長表達感謝,希望到其他工作崗位後,不忘永和分局這個大家族,並勉勵新任所長秉持阿仁局長「無縫接軌,治安不打烊」、「人民最大,基層優先」的理念,在肅槍、緝毒、打詐工作上持續精進,特別是針對打擊黑道幫派不法分子及所轄超商、金融機構及時攔阻車手提領等是項重點工作加強防制,以展現維護治安、保護市民決心,也對各民意代表、警友、義警、民防、志工、里長及地方仕紳等五力團體熱烈與會支持表達最高敬意。 永和分局指出,原中正橋所長林建中調派汐止分局汐止所長,遺缺由新生所長莊振華調任,新生所長遺缺由新店分局交通分隊長曾鐘錡調任,原秀朗所長陳軒竣外調嘉義市警局服務,遺缺由本分局督察組巡官黃柏銘調任。 永和分局表示,新任中正橋所長莊振華歷任同分局新生、秀朗所長、樹林分局彭厝所長、原中和一分局交通分隊長等職務,相信其過去豐富經驗,能繼續為永和治安貢獻心力;新任新生所長曾鐘錡曾任新店分局交通分隊長、金山分局野柳派出所長等職務,期能迅速熟悉轄區狀況,全心投入轄內治安工作;新任秀朗所長黃柏銘係應市警局「自產自用」政策,自行培養優先派補同分局服務,黃柏銘歷任基隆市警局第四分局偵查隊長、刑大組長、第二分局偵查隊副隊長,刑事工作經驗豐富,定能為永和警政工作推展注入新氣象,大展長才服務轄區鄉親。  

Read More

《我們在安靜中跳舞》身障表演藝術文件展 新北府中15與你見面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勞工局為推動身障者就業的多元發展,首度與新北市文化基金會合作,秉持「文化參與」的核心精神,將藝文場景,拓展到較少碰觸的聽障群體,使其成為藝術活動的建構者與參與者。透過深富教育意涵的展覽與活動,讓民眾看見身障藝文工作者多元職涯發展的可能性;「我們在安靜中跳舞」身障表演藝術文件展,從即日起至111年1月3日止,在新北市府中15與民眾見面,並在24日及25日進行現場演出,邀請市民朋友一同來身障藝術表演者。 《我們在安靜中跳舞》10位聽障藝術家舞動熱情。攝影/林育全(新北市文化基金會提供) 「我們在安靜中跳舞」特展由導演王珩帶領10位聽障藝術家,從自身經驗為主體出發的創作,展覽有三大亮點:一、「藝術家故事」:看藝術家傾瀉對舞蹈的愛與不屈不饒的生命故事;二、「藝術家最寶貝的3樣物品」;三、「互動區」:模擬聽障者透過助聽器聽到的環境音,觀眾可以實地感受他們最真實的生活。此次以多元互動性策展詮釋,「一扇幽微老舊的窗」傳遞聽障族群特別之處,帶領觀眾欣賞身障藝術之美。 《我們在安靜中跳舞》舞者展現自我。攝影/林育全(新北市文化基金會提供) 在兩歲時發高燒造成聽障的宗吾,從小在充滿愛的家庭長大,宗吾的祖父母以耐心和愛心教她讀唇語與聽人溝通,而她自己是用手語跟她的聾父母溝通,她在工作閒暇之餘,還會教聽損孩子的家長基本手語及表演手語故事劇等公益活動來回饋社會,希望以她的成長經驗,鼓勵聽損孩子,在自信環境成長,並讓聽人朋友了解聾人世界文化,而有更多尊重與包容。平時也愛跳印度寶萊塢舞的宗吾,更是此次身障表演藝術文件展的表演者之一。 《我們在安靜中跳舞》舞者表演。攝影/林育全(新北市文化基金會提供) 活動詳情請至網頁「府中15-預約參觀」,臉書粉絲專頁「大可創藝」、「新北市文化基金會」,或洽29603456分機6331余小姐。讓我們透過展覽來探索那些被淹沒的聲音。

Read More

慎選染髮劑! 「這個成分」恐引發白斑症、蕁麻疹

染髮劑含有「對苯二胺」(p-Phenylenediamine,簡稱PPD),會造成接觸性過敏性皮膚炎,或是蕁麻疹,甚至染劑若碰到某區塊的皮膚,恐會產生化學性的白斑症,因此並不建議使用含有PPD的染髮劑。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不少民眾認為染髮劑會致癌,其實這是過時的觀念,台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陳冠伃表示,「大部分的國際研究中,都是以動物實驗為主,並沒有足夠的人體實驗資料可以證明,染髮劑與人類致癌有關。」且現代的染髮劑成分不斷改良,已經大幅淘汰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若要染髮的民眾不用太過恐慌,不過有些染髮劑含有「對苯二胺」成分,可能會引發接觸性皮膚炎、化學性白斑症或蕁麻疹等等,民眾應多留意。 染髮劑致癌物早去除 不需過度恐慌 陳冠伃表示,1980年代前的研究顯示,將染髮劑長期且大量塗抹在動物身上,有些研究證明染劑會經由皮膚吸收到血液中,也呈現實驗動物身上有致癌的疑慮,但不是絕對的關聯性,也並沒有證據說明跟人類癌症有關係,且大部分的研究都提到其成分中的「芳香胺」(Aromatic amines)會致癌,但在1980年代後製造的染髮戲都已經去除芳香胺。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目前將染髮劑歸類在第3級致癌物,其實與人們經常飲用的「咖啡」為同一級,陳冠伃說明,生活中其實早就暴露在許多致癌物之中,而染髮劑與罹癌的關聯性,可能與皮膚直接接觸或長期的職業暴露有關,例如美髮師,但若有做好保護隔離措施,可不用過度擔心,並且動物實驗畢竟是大量塗抹染劑、並直接接觸到皮膚,和一般美髮師、民眾所使用的情形不盡相同。 陳冠伃表示,一般染髮劑分為三類,包括暫時染,成分屬於大分子,不會真滲進頭皮裡面,只有殘留在表面,風險不大;半持久染,也就是常見的植物染,大多標榜天然成分,因為不是永久性的,洗頭5到10次就會掉色,認為風險也不大;永久性染髮劑,也就是平常在理髮廳使用的染髮劑,內含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氧化後,會使頭髮改變顏色,尤其越深色的染料,化學分子就越多。 染髮劑成分「對苯二胺」 恐傷害皮膚、粘膜 雖然目前染髮劑對於致癌的風險尚未確鑿,不過對皮膚或粘膜仍具有刺激性,陳冠伃表示,進行染髮時,會感到刺鼻、眼睛刺痛、頭皮發癢,其實是刺激了皮膚或粘膜,因為染髮劑含有「對苯二胺」(p-Phenylenediamine,簡稱PPD),會造成接觸性過敏性皮膚炎,或是蕁麻疹,甚至染劑若碰到某區塊的皮膚,恐會產生化學性的白斑症,因此並不建議使用含有PPD的染髮劑。 陳冠伃補充,所謂的半持久染、植物染,雖然不是化學合成的,但市面上有些產品會偷偷添加化學物質,民眾還是要看清楚成分標示,並且要認明通過檢驗。若仍擔心引發過敏,在使用前可以先做皮膚測試。 陳冠伃建議,美髮師替客人染髮時,必須戴手套,以免接觸染髮劑,另外,客人的脖子、肩膀可塗抹凡士林,也有隔離保護的作用,並且染完頭髮後要確實清洗乾淨,不要讓染劑停留在頭髮上過久,以降低過敏機率。但陳冠伃也坦言,現在染髮劑中的PPD很少,因為所有染髮劑的製造、其成分濃度都必須符合法規,因此只要不選購來路不明的染髮劑,民眾做好保護措施,一樣可以自在染髮。

Read More

板橋2派出所所長異動 警分局長親自布達勉勵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警局板橋分局在此波人事異動中有板橋派出 所及沙崙派出所等2個派出所所長職務異動,於25日由分局長劉炯炫親自主持布達典禮辦理離到職。 (板橋警分局提供) (板橋警分局提供) (板橋警分局提供) (板橋警分局提供) 板橋警分局指出,原板橋派出所所長劉圳鎮榮陞警察局警務正,遺缺由原板橋分局沙崙派出所所長柳明宇接任,柳所長是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學系第82期畢業,歷任新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偵查組偵查員、三峽分局橫溪派出所所長、板橋分局沙崙派出所所長等職務;沙崙派出所所長遺缺由原金山分局萬里分駐所所長戴立明接任,戴立明是中央警察大學行 政警察學系 81 期畢業,歷任新竹縣政府警察局竹北分局第二組巡官、新北市政府警察局三重分局督察組巡官、三重派出所副所長、金山分局萬里分駐所所長等職務。 會中,劉炯炫期勉板橋及沙崙派出所所屬同仁,給予新任所長最大的支持,並秉持阿仁局長理念「社區警政、人民最大、基層優先」。同時也期許新到任幹部除了要貫徹市長的社區警政、第三方警政、行動治理及前線管理等治安理念,更要落實執行當前反詐騙工作,藉由警民共同合作打擊犯罪,維護社區安全。 劉炯炫強調,市民、志工、民防、義警,都是警察的好夥伴,社區 警政需要由在地的里長、議員、立委向警察反應與聯繫。讓大家一起為新北治安和交通努力,打造一個「安居樂業」的 新北市。

Read More

車輛拋錨停路中無法動彈 警一個動作「揪感心」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三重區福德北路12號馬路上,於日前晚上20時57分有一輛黑色汽車逕直停在路中,該車陳姓駕駛因行駛途中汽車突然熄火,只好停在路中不知所措的站在車旁看著其他車輛呼嘯而過,險象環生,眼神充滿無助,此時幸有三重警分局三重派出所員警鄭源方、陳思帆巡邏行經該處,發現拋錨車立即協助處理。 (三重警分局提供) 三重警分局指出,2員為了顧及交通安全,隨即開啟警示燈且將巡邏車停擋在拋錨車輛後方,並設置圓錐警示,陳員疏導其他車輛安全通過,鄭員以雙手推著後車廂把車推到路旁,解決駕駛燃眉之急,陳男對警方的協助:「揪感心!」 (三重警分局提供) 三重警分局提醒,民眾行車外出前應先多了解車況,尤應注意檢查五油三水或電瓶電量,輪胎胎壓跟胎紋,才能快樂出門平安回家!遇到車況拋錨無法動彈或交通意外事故應先開啟警示燈或擺放故障警示標誌,以維護自身及其他用路人行的安全。

Read More

三峽分局五所長布達 全力「勇」護民眾福祉 治安交通無縫接軌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警局三峽警分局25日舉行三峽、二橋、橫溪、鳳鳴派出所及鶯歌分駐所長布達典禮,邀請轄區議員、里長及地方士紳等民力團體出席觀禮,三峽警分局長許芳毅期許警察同仁能秉持著局長「人民最大 基層優先」及五力(警友、義警、民防、志工、巡守隊)齊發等工作理念,希望各所所長能全力以赴為地方上的治安、交通盡心盡力,勇護民眾福祉,共同達成「幸福、美麗、新北市」之施政願景。 (三峽警分局提供) (三峽警分局提供) (三峽警分局提供) (三峽警分局提供) (三峽警分局提供) 許芳毅表示,除了「打詐、掃黑、緝毒、肅槍」等重要治安工作外,目前轄內重要交通設施,因捷運三鶯線仍在施工階段,加上轄區議員、里長及先進的支持鼓勵,使轄內治安及交通狀態良好,為貫徹侯市長行動治理、前線管理、社區警政的治安理念,以及阿仁局長強調各地區的治安特性不同,但都要靠「人」互相幫忙,就像是義警、民防、警友、志工、義交就是我們的五力,是最親近警察的工作夥伴。 許芳毅說,民力運用都要對治安有幫助,尤其防詐宣導及治安情資反映,都可仰賴五力協助,期盼各新任所長能夠接地氣,更貼近地方,以人民福祉為目標,善加利用五力,繼續秉持「人民最大」的工作理念落實社區警政,共同朝向「幸福、美麗、新北市」。

Read More

乾癬病友防關節炎小撇步 五大症狀要注意

根據國內乾癬性關節炎生物製劑健保給付規範,對於傳統光照療法與口服藥仍無法改善的中度至重度乾癬性關節炎患者,可在皮膚科與風濕科雙科別醫師評估下選擇使用生物製劑,透過精準鎖定發炎因子的方式抑制皮膚與關節症狀。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46歲的陳小姐是名乾癬患者,皮膚自罹病以來都不見好轉甚至愈趨嚴重,直到指甲也相繼出現角質異常增厚、色澤泛黃與層狀剝離等問題,且服用口服藥物也無法有效抑制發炎時,她才驚覺疾病的嚴重性並前往醫院皮膚科門診就醫。在醫師的觀察診斷下發現,除了皮膚、指甲的乾癬嚴重外,陳小姐的部分手指也出現腫脹問題,是典型的乾癬性關節炎-香腸指症狀。 高雄長庚醫院皮膚部劉奎蘭醫師說明,乾癬性關節炎是乾癬的常見併發症之一,如果患者有指甲乾癬將有較高風險合併乾癬性關節炎。然而,關節炎初期沒有症狀,所以不容易被患者察覺,建議乾癬病友觀察到指甲出現點狀凹陷、角質增生等異常變化時應盡速與主治醫師溝通,把握黃金治療期! 五大症狀揪乾癬性關節炎 生物製劑助攻防變形傷害 劉奎蘭醫師說明,除了皮膚與指甲的病灶嚴重恐合併關節炎外,若患者有接骨點炎(周邊關節疼痛腫脹)、香腸指/趾(手指、腳趾紅腫疼痛)、中軸症狀(頸部、下背痛、脊柱活動受限)則表示關節已出現發炎反應,應盡速與主治醫師溝通並制定全方位的治療目標。此外,許多乾癬性關節炎病友常有關節不痛就好了的誤解,劉奎蘭醫師強調,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炎是持續進行的,一旦中斷治療,後續症狀再度復發時反而需要耗費更長時間才能改善,呼籲患者務必配合醫療團隊持續治療,穩定控制皮膚和關節症狀。 根據國內乾癬性關節炎生物製劑健保給付規範,對於傳統光照療法與口服藥仍無法改善的中度至重度乾癬性關節炎患者,可在皮膚科與風濕科雙科別醫師評估下選擇使用生物製劑,透過精準鎖定發炎因子的方式抑制皮膚與關節症狀。 目前乾癬性關節炎一線治療的生物製劑包括TNF-α、IL-17抑制劑、IL-23抑制劑等,歐洲風濕病醫學會(EULAR)治療指引根據不同症狀提供相對應選擇建議:有中軸症狀的患者會以IL-17抑制劑為治療優先建議;若合併皮膚嚴重與香腸指,可以用IL-17抑制劑或IL-23抑制劑有效緩解症狀;而周邊關節炎則是使用TNF-α、IL-17抑制劑、IL-23抑制劑皆可達到良好的控制。劉奎蘭醫師建議,病友依據個人情況與醫師溝通評估使用適合自己的治療方針。 ▲高雄長庚醫院皮膚部劉奎蘭醫師 防疫攻略三步驟 1醫病溝通2持續治療3施打疫苗 新冠疫苗的施打與否也是許多自體免疫疾病病友所關心的。劉奎蘭醫師說明,接種疫苗後出現的「副作用」與一般大眾相同,且多為非嚴重的短期症狀。其中生物製劑雖不影響接種,但部分藥物需做時間調整,在施打前建議與主治醫師溝通討論。呼籲病友乾癬與乾癬性關節炎病友應及早預約,才能防疫同時兼顧疾病控制。 以上衛教資訊由台灣諾華協助提供

Read More

配戴角膜塑型片造成不適 醫:可用濕潤液舒緩症狀

眼科院長李尹暘醫師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面對智慧科技當道的年代,3C用品已成為許多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加上疫情爆發後,線上學習成為趨勢,更拉長孩子使用3C用品時間;眼科院長李尹暘醫師分析,隨著升學競爭壓力,閱讀量增加,加上部分家長若將3C作為保母使用,都可能讓孩子用眼過度,目前小六生的近視比率已達七成,國中生已達八成,甚至1/3是超過500度的高度近視。近年來越來越多家長使用角膜塑型片幫孩子控制度數,但長期配戴有部分孩童略感不適,建議可使用含鎖水因子及玻尿酸的濕潤液改善。 孩童近視不能等 及早治療預防惡化 事實上,近視越早發生,高度近視的比例就越高,相對後續誘發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等併發症機率也會變大,因此治療若能越早開始,越能防止近視惡化。李尹暘醫師表示,矯正近視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透過長效散瞳劑來減緩兒童近視惡化,但部分孩童使用散瞳劑效果差,可能有畏光等副作用,因此也能選擇具有近視控制或軟式日拋的眼鏡、角膜塑型片來控制近視。 角膜塑型片搭配散瞳劑 控制近視效果加倍 其中角膜塑型片因配戴上需要一些技巧,且配戴後也須配合避免揉眼睛等情況,因此衛福部規定得九歲以上兒童才能配戴;李尹暘醫師說明,不過目前臨床上,透過角膜塑型片控制近視的效果成效佳,尤其若能再搭配低濃度長效散瞳劑,前者利用眼睛周邊離焦近視控制效果,後者則針對神經傳導部分做治療,藉由不同機轉治療下,根據統計,能有效控制近視達六成的療效。 孩童度數每年飆升100度 改戴角膜塑型片控制良好 李尹暘醫師提及,臨床上就曾有一名個案,原本期望每年近視增加不超過75度,但這一兩年來卻發現從原本度數100度飆升到200多度以上,經評估後續可能會造成高度近視,因此改以角膜塑型片控制近視,雖增加的度數已回不去,但已經持續好幾年度數都控制良好,不過角膜塑型片屬於硬式隱形眼鏡,許多孩童在配戴上常會出現異物感、乾澀等情況,甚至拿下後眼睛也容易充血、出現分泌物等情況。 配戴角膜塑型片造成過敏 必要時應立即回診 為了解決孩童配戴角膜塑型片的不適,目前也可藉由人工淚液或濕潤液幫助舒緩症狀;李尹暘醫師解釋,若僅是上述所提的輕微不適症狀,可藉由在配戴前點人工淚液舒緩或拿下後以濕潤液潤濕,以達到多層保護的效果;但若嚴重出現過敏、因潤滑度不夠導致眼睛疼痛,甚至角膜破皮等情況時,就得立即停止配戴且回診就醫,必要時也會開立抗生素藥膏,以避免細菌感染導致角膜潰瘍的風險。 選擇含玻尿酸濕潤液 保濕效果佳 此外,在選擇濕潤液的產品時,家長也得特別注意,除了儘量選擇大品牌較有保障,因長期使用於孩童眼睛,也應選擇無防腐劑的產品;李尹暘醫師提醒,另外也可選擇具鎖水因子,且含有玻尿酸的濕潤液商品,根據研究指出,含有玻尿酸等潤滑成分對於在保護眼睛角膜上的修護能力,比一般人工淚液有更好效果,不過若孩子長期配戴角膜塑型片後,近視控制良好,也能考慮慢慢減緩配戴時間,甚至改回散瞳劑,重要是孩童若出現近視時,一定要及早治療,才能避免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愛爾康 糊矇族的好夥伴

Read More

10/25本土新增2例 1例死亡 6例境外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5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本土、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 (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新增2例本土個案均曾接種過1劑或2劑疫苗,研判非近期感染。其中,案16485為20多歲男性,今年10月24日因陪病需求進行採檢,於25日確診(Ct值33,血清抗體IgM陰性、IgG陽性);已匡列接觸者1人,列居家隔離。 案16486為40多歲男性,10月23日因其他原因進行採檢,於25日確診(Ct值37,血清抗體IgM陰性、IgG陽性);已匡列接觸者5人,均列居家隔離。衛生單位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及防治工作,以釐清感染源。 指揮中心說明,新增6例境外移入個案,為2例男性、4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50多歲,分別自英國(案16479)、美國(案16480)及印尼(4例,案16481-16484)入境,入境日介於10月10日至10月22日,皆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 指揮中心指出,新增1例死亡個案(案12235),為80多歲男性,具慢性病史及相關活動接觸史;6月8日因出現食慾不振及昏睡症狀就醫採檢,同日住院隔離治療,6月10日確診,7月14日解除隔離,7月23日出院返家,10月1日因身體不適住院治療(住院期間多次核酸檢驗結果均為陰性),10月22日死亡。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6,376例確診,分別為1,733例境外移入,14,58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10例移除為空號。 2020年起累計847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5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2例、台北市320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2例為境外移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