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市副議長陸淑美表示,在社會住宅完工前的過渡期間,如何推出符合實際需求的租金補貼及首購族的低利貸款政策,是市府團隊不能推卸的責任。(記者吳文欽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市副議長陸淑美八日表示,在社會住宅完工前的過渡期間,如何推出符合實際需求的租金補貼及首購族的低利貸款政策,以及設法抑制投資炒作的氛圍,讓全體市民能居有定所,共享經濟成長的果實,是市府團隊不能推卸的責任。
陸淑美提及,受到疫情影響,國內百業蕭條,許多小本經營的店家都咬牙苦撐,雖終於盼到疫情趨緩,但迎面而來的,卻是通貨膨脹及物價上揚的壓力,不僅菜價漲了,便當漲了,就連房價也因「台積電投資高雄」而變的高不可攀。但是長年低薪的高雄人,收入卻沒有增加。
陸淑美指出,高雄與其他中北部城市相比,經濟發展落後了幾十年,過去一年多來,政府積極推動大南方計畫,從南科、路科、橋科、仁武產業園區、楠梓科技產業園區形成的高科技S廊道開發計畫,再到亞灣區的5G AIoT創意園區等,可望帶動中下游產業鏈群聚,改變高雄的產業結構,並帶來數萬個工作機會,這固然是高雄發展的契機,但如何協助民眾度過轉型的陣痛,是市府團隊不可迴避的責任。
陸淑美認為,城市建設發展的願景是讓市民安居樂業,但隨著指標企業宣布到高雄設廠後,高雄的房價再度加溫,市民尚未享受到經濟成長的甜美果實,就先為房價飆漲所累,其中包括投資客的炒作與哄抬,房價三級跳的情形比比皆是,導致年輕人更難買房,加上受到疫情影響及物價上漲的壓力,弱勢民眾的生活更加艱辛,亟需市府團隊有更積極的作為。
陸淑美表示,政府應苦民所苦,加速推動社會住宅,以因應產業進駐高雄後,企業員工及青年市民等的居住需求,並兼顧高齡者、身障及單親弱勢者的特殊需求,才能讓青年朋友及弱勢族群在居住上獲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