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依林跨年巡演 嗨唱6場

歌手蔡依林宣布將於12月31日起至明年1月8日舉辦6場UGLY BEAUTY巡迴演唱會台北最終場,陪伴歌迷跨年以及度過元旦。 (凌時差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2日電 歌后蔡依林今天宣布將於12月31日起至明年舉辦6場UGLY BEAUTY巡迴演唱會台北最終場,創下她在台灣單場巡迴新紀錄,結束後則會開始準備新專輯和新巡演。 蔡依林這3年已在台北小巨蛋和高雄巨蛋舉辦17場UGLY BEAUTY巡迴演唱會,今天再宣布將第8度唱進台北小巨蛋,從12月31日至明年1月2日、明年1月6日至8日,共舉辦6場演唱會,也為這套巡演畫下句點。 這次演唱會主視覺特別加上彩蛋設計,像是海報上方象徵UGLY BEAUTY演唱會開場以及結尾「加冕儀式」的皇冠圖騰,搭配音樂劇、歌劇中形容「精彩結局」的FINALE文字符碼,不只代表走向此套演唱會最終章,也希望歌迷從中獲得勇氣跟力量,為自己的內在英雄加冕。 除了給歌迷的斧頭手燈,蔡依林也捐出3萬個UGLY BEAUTY演唱會專屬限量口罩,給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用於愛心義賣,希望拋磚引玉,讓更多人響應愛心。

Read More

孟婆客棧 讓歌仔戲躍登國際

《孟婆客棧》讓台灣歌仔戲被國際看見。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歌仔戲電視劇《孟婆客棧》接連入圍金鐘獎4項大獎,和亞洲影藝創意大獎3項提名,13日舉辦感恩餐會,唐美雲笑說,走紅毯會「露」臉,感謝讓國際看見台灣的歌仔戲。入圍新人獎的演員張書宇也透露,會在紅毯上翻兩下,秀真功夫。 由唐美雲製作的歌仔戲電視劇《孟婆客棧》融入音樂劇的元素,耗時4年拍攝,一舉入圍金鐘獎4項大獎,和亞洲影藝創意大獎3項提名,成功讓台灣歌仔戲被國際看見。

Read More

全球猴痘逾7萬例 確診數上升 歐洲爆新一波新冠疫情

中央社∕日內瓦12日綜合外電報導 世衛和歐洲疾病預防管制中心今天表示,隨著歐洲各地病例開始增加,歐洲可能已經開始出現新一波COVID-19疫情。世衛也表示,全球已通報超過7萬起猴痘病例。 世衛歐洲區域辦事處主任克魯格和歐洲疾病預防管制中心(ECDC)主任艾孟在聯合聲明中說:「儘管與1年前相比,狀況已有所不同,但很明顯的,COVID-19疫情仍未結束。」 「不幸的是,正在出現歐洲確診數再次上升的指標,這代表另一波感染已經開始。」 世衛分區數據顯示,10月2日截止的這一週,歐洲是全球唯一確診數增加的地區,比前一週增加8%。 公共衛生專家警告,人們開始出現「疫苗疲勞」的狀況和對現有疫苗感到混淆,這可能會限制歐洲的追加劑施打率。 世衛組織和歐洲疾病預防管制中心強調,歐洲仍有數百萬人未接種COVID-19疫苗。 世衛組織今天也宣布,全球記錄的猴痘病例已超過7萬例。世衛組織警告,新增病例減少並不意味著人們應放下戒心。 世衛組織表示,上週美洲幾個國家猴痘確診數呈上升趨勢,並強調全球新增確診放緩可能是疫情爆發的「最危險」時期。 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塞表示,今年全球已通報7萬多例,其中有26人死亡。 譚德塞在日內瓦召開記者會表示:「全球猴痘確診病例持續下降,但過去一週有21國通報病例增加,大多是在美洲,占上週總通報病例的近90%。」 「疫情減緩可能會造成最危險的疫情爆發,因為這個情況會讓我們誤以為危機已經結束,並放下戒心。」

Read More

中風防失智 運動+針灸有效

記者陳佳伶∕柳營報導 腦中風病患部分會出現失智症狀,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賴郁凱說,中醫針對中風後的失智症會採取針灸方式治療,以活化腦細胞改善認知能力,不過,提醒中風患者要預防失智症,仍是要多運動、地中海飲食和控制三高。 賴郁凱表示,腦中風病人若存活下來,約有5%的病人會出現失智的症狀,五年後再追蹤,出現失智症的機會約為25%,其中最常見的類型是阿茲海默症,占所有失智症患者人數的50%到70%,血管型失智症則是第二名,約占25%。 他指出,中醫針對中風後的失智症,傳統針灸最常選用的穴位為「百會穴」(頭頂正中線與兩耳直上的交叉點)和「四神聰穴」(距百會穴前後左右各1寸的4個穴位),可以活化腦細胞、促進腦部的血液循環,改善認知能力、延緩記憶的衰退。 他提醒,中風患者要如何預防失智症發生,與如何預防中風相同,首要關鍵就是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多運動、採用地中海型飲食、維持健康體重、控制三高、避免頭部外傷、避免抽菸、喝酒等;其中,多運動最重要,因運動可促進腦部循環,中風後積極運動,不但可預防失智,更可讓中風後的恢復機率變大。

Read More

溫差大胸痛喘 當心血管痙攣

血管痙攣臨床症狀如胸口劇痛、喘不過氣等,和典型心肌梗塞症狀相似,又好發在夜間或清晨。(門諾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40多歲的王先生因突然呼吸喘、胸痛、冒冷汗被家人緊急送醫,原以為是心肌梗塞,經醫師進一步的檢查確認是「冠狀動脈血管痙攣」,所幸以藥物治療後症狀獲得改善,患者也鬆了一口氣。 門諾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翰興表示,氣溫驟降容易使血管收縮變窄、血液流量減少造成缺血症狀,若未及時治療,恐怕會造成心肌梗塞有致命危險,呼籲民眾天氣冷做好保暖外,有症狀就應立即就醫,年輕人也不能忽視。 陳翰興醫師指出,造成血管痙攣的原因很多,如工作壓力大、氣溫驟降、血壓波動大、抽菸、喝酒、生活作息不規律等,由於血管平滑肌受到刺激,造成心臟血管突然收縮而導致。臨床症狀如胸口劇痛、喘不過氣等,和典型心肌梗塞症狀相似,又好發在夜間或清晨,往往患者被緊急送醫,經心導管檢查才發現血管並未阻塞,也沒有血栓,原來是血管痙攣所造成,通常給予藥物治療便能緩解症狀與不適。 他提醒,避免攝取過多膽固醇、戒菸、保持規律運動、避免生活壓力過大以及注意保暖等,都是避免血管受到刺激而痙攣的日常保健,年輕人千萬不要仗著自己年紀輕就忽視,畢竟健康才是一切的基礎。 此外,冬季也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如中風或心肌梗塞的好發期,尤其早晚溫差大,很多患者疏於防護,血管易受刺激而產生劇烈的收縮或是血管斑塊的破裂,進而引起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陳翰興說,民眾可透過幾個現象自我檢測,像是突然覺得胸悶胸痛、呼吸困難、惡心頭暈等症狀,很有可能是急性心臟病。 如果發現臉部表情不對稱、雙手無法順利平舉,以及口齒不清,就要提高警覺,因為這很可能是中風的徵兆。另外,如平躺睡覺時會喘或是腳背明顯水腫等狀況,可能是其他心臟疾病的症狀,建議到院檢查以便早治療。 陳醫師強調,心肌梗塞是供應心肌的血管受阻,心導管手術雖可救急,但預防還是要從根本做起,尤其有三高患者更要按時服藥與定期檢查,由於冬季也是流感的高峰期,建議本身有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或是流感高危險群都應施打流感疫苗增強抗體,以降低流感併發症的發生。

Read More

3高候選人 不胖沒自覺… 逾40歲近4成有代謝症候群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45歲的劉先生是位資訊工程師,平日工作忙碌、壓力大,因此下班後總喜歡和朋友享用各種美食、熬夜玩手遊來紓壓,雖然自覺精神容易疲憊且體重有增加的趨勢,但沒有特別在意。兩個月前因配合公司體檢,看到報告才驚覺自己的腰圍、血壓、血糖、膽固醇等數值竟都不符合標準值,確定罹患代謝症候群。 苗栗竹南診所家庭醫學科醫師林佳霓表示,根據統計,國人前十大死因中,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疾病皆排名在前,這些疾病早期沒有特殊症狀,但病人常見且共通的危險因子是腰圍過大、高血壓、飯前血糖過高、三酸甘油脂過高、好的膽固醇過低,只要有3項異常即為罹患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是可預防及治療的疾病,如未及早治療,會增加6倍風險罹患糖尿病、4倍風險罹患高血壓、3倍風險罹患高血脂、2倍風險罹患心臟病及腦中風。因此,今年7月國健署與健保署合作規劃「全民健康保險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即是透過基層診所的推廣,幫助民眾遠離代謝症候群的危機。 竹南診所於8月加入該計畫,短短兩個月內就已收案超過目標值100人。林佳霓醫師指出,在實施計畫的過程中,發現許多民眾對於代謝症候群的認知不足,加上生活忙碌及外食習慣,導致血糖與血壓異常;因此,希望透過飲食、生活習慣和運動的衛教,幫助病人改善身體狀況,同時也讓他們了解代謝症候群的危險性,進一步降低慢性疾病的發生機率。 除此之外,代謝症候群並非只是肥胖者獨有的疾病,有些民眾雖然BMI及腰圍正常,但仍有血壓、血脂或血糖的問題,卻因自認非肥胖者而忽略潛在的風險,因此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了解自身狀況是很重要的。 林佳霓醫師提醒,40歲以上的民眾有超過37%罹患代謝症候群,因此可善用國健署提供的免費成人健康檢查,定期照顧自身健康,同時也別忘了每天早晚、左右手量測血壓,將血壓控制在130mmHg以下,就能降低26%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Read More

台版N號房 誘千人拍私密照

張嫌透過網路盜圖,以「賴思(詩)瑜」、「小思(詩)瑜」、「賴小瑜」等化名並以面試模特兒名義騙取私密影像。(讀者提供) 男剪輯師扮女降低戒心 受騙對象從10歲到70歲 張嫌已遭羈押 警籲被害人出面指認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台南市警五分局今年八月前往桃園拘提一名四十多歲張姓男子,涉嫌以「女攝影師」誘騙女子側錄私密影像並予威脅恐嚇。張嫌已遭羈押,警方清查犯嫌硬碟紀錄赫然發現,粗估有近千名受害人猶如台版N號房,籲請受害人勇敢指證給予犯嫌應有法律制裁。 警方呼籲受害人勇敢出面指認張嫌,受害人可致電偵查隊聯繫或掃描QR碼加入警方群組。(南市警五分局提供) 警方調查,在廣告公司擔任剪輯師的張姓男子,對於私密偷拍影像情有獨鍾,自一0六年起,即透過臉書、IG、交友軟體尋找被害人,千方百計騙取對方私密照片、影像,還不斷修正調整誘騙的手段與話術。 長相普通的張嫌發現,女性對同性警戒心較低,便以女經紀人、女攝影師身分,透過「賴思(詩)瑜」、「小思(詩)瑜」、「賴小瑜」等化名,謊稱公司在尋找模特兒誆騙被害人。 張嫌以高薪誘惑許多家境不好的女性,並進一步利用網路盜圖、變聲軟體假扮女性,待取得被害人信任,再以「視訊面試」為由,誘騙被害人脫衣、側錄私密影片,後以私密影片威脅被害人,繼續提供猥褻影片,否則就散布影片。 市警五分局今年三月獲報後,立即報請檢察官指揮偵辦,然而張嫌十分狡猾,利用人頭卡申請LINE帳號並定期更換帳號,使用網路也幾乎利用公用網路、跳板。直到受害人與警方配合,終於鎖定IP,今年八月警方至桃園將張拘提到案,扣回電腦、手機、硬碟等做案工具。 警方清查張嫌持有私密影像多達一TB,根據檔案資料研判,張犯案時間長達五年,受害人最小十歲最大甚至上看七十歲,更有多名未成年少女影像,警方訊後也將張依詐欺、妨害秘密、兒少性剝削條例、強制、恐嚇等罪嫌送辦,張現已遭羈押。 市警五分局呼籲受害人出面指認張嫌,並特別強調未來司法程序,作為證據之影片絕不會曝光,被害人身分資料也會受到保護,不會透露個人資料在公開判決中。 警方現已成立LINE社群供民眾聯繫,或可致電分局偵查隊(06-2598657)與承辦偵查佐聯繫。

Read More

桃園公寓大火 1死6傷

桃園市龜山區復興一路公寓起火,救火人員在火場周邊救火及救人。(圖:桃園市消隊局提供) 記者陳中興∕桃園報導 林口長庚醫院對面的四樓公寓昨天凌晨一樓發生火警,大火延燒至四樓,被困在三、四樓的七位居民,經搶救的消防隊雲梯車救出,但一名五十多歲女性,最後被救出時已經死亡。 這起火警發生於桃園市龜山區復興一路上的一棟出租公寓裡,桃園市消防隊於今晨三點五十八分接到民眾報案;當警消趕至火場,火勢已漫延至四樓。 桃園市消防人員以雲梯車進行被困火場的人員搶救。(圖:桃園市消防局提供) 因起火點公寓一樓被大火封住,救火消防隊員除了拉水線灌救外,並用雲梯車進行高樓搶救,陸續在三樓及四樓救出四男三女,其中最後被救出的五十多歲女性,被困在頂樓的樓梯間,但已遭濃煙嗆死。 大火於昨天清晨五點四十分被撲滅,火勢波及隔壁的民宅外牆,懸掛的廣告看板也遭到延燒;火場調查科昨天也進入火場勘查,以了解起火原因。

Read More

流感大年 秋冬恐爆發多重感染

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黃立民(中)、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左)以及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右)共同呼籲,慎防病毒、細菌多重感染危機。(記者戴淑芳攝) 「免疫負債」將席捲全球 「三病一菌」夾殺 死亡率倍增 醫籲高風險族群打滿疫苗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邊境解封,病毒與致病菌也可能隨著國際交流頻繁入侵,醫師示警,過去兩年因新冠疫情累積免疫負債,預估秋冬除新冠病毒外,還有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肺炎鏈球菌夾擊,勢必爆發多重感染潮,尤其新冠併肺炎鏈球菌感染30天內死亡率增8倍,提醒高風險族群應該盡早接種相關疫苗。 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大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13日再示警,世衛(WHO)不斷提醒「免疫負債」即將席捲全球,且除了新冠疫情仍在社區流行,近期已經觀察到呼吸道融合病毒、流感都提早報到,更容易併發細菌感染,其中最常見併發就是肺炎鏈球菌,防範多重感染不可小覷。 黃立民指出,2022年可能會是流感大年,解封之後將面對的是合併感染的治療對策,呼吸道感染往往是病毒、細菌或黴菌一起來,高感染風險族群應多加注意病毒性與細菌性肺炎併發症問題。 據研究統計,近9成新冠肺炎患者出現續發性細菌感染,其中又以肺炎鏈球菌為大宗,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表示,臨床上面對肺炎合併感染的問題確實相當棘手,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截至10月3日統計,全台已有逾百萬名60歲以上的新冠肺炎確診者,患者的肺部仍然脆弱,若高齡、又曾有過慢性肺病患者,更應慎防流感病毒、肺炎鏈球菌的侵襲。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也指出,據美國2020年上半統計,近4成新冠肺炎死亡人口有糖尿病史,糖友若血糖控制不佳,一旦感染病毒或病菌,易引起發炎、全身性感染問題,例如支氣管炎、腦炎、心肌炎、敗血症等致命性併發症。 因此,醫師特別提醒國人,要預防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及肺炎鏈球菌的多重感染風險,尤其年長者、慢性疾病族、菸槍族、外出族以及曾罹患慢性肺病等族群,應積極與醫師諮詢疫苗的接種事宜,做好完整的預防措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