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村木笛團5月巡演 募款10餘萬

全球教育機構董事長莊為勤(左)等捐款贊助三村國小木笛團校園巡迴演出經費,校長黃俊傑(中)贈狀感謝。(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區三村國小老師王維斌積極推廣木笛好笛聲,指導學生參加國內外比賽屢獲獎項,五月上旬將受邀前往南投縣、台北市及基隆市校園巡迴演出,校長黃俊傑為減輕木笛團經費負擔努力募款十餘萬元,讓巡迴演出能順利成行。 八十五年成立的三村木笛團,由老師王維斌推廣木笛好笛聲迄今,歷年來在台南市比賽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十餘次代表參加全國比賽,二0一七年更是代表國家前往日本參加第卅八屆全日本木笛大賽榮獲銀賞每年除接受邀請演出,更主動或受邀至全台各地演出,分享木笛好笛聲。 指導老師王維斌這十年來更是利用空堂課時間至偏鄉小校協助指導好笛聲,令人感佩。 黃俊傑表示,木笛團能有如此優異表現,除王維斌辛勤指導訓練,還要感謝家長們及各界善心人士的支持與贊助,讓木笛團無後顧之憂向前邁進,讓好笛聲可分享推廣到全台各地。 今年五月三至六日,三村國小木笛團又將受邀前往南投縣竹山、台北市福林、北投及基隆市長樂、武崙等國小巡迴演出,特別是今年基隆市演出後就完成全台走透透巡迴演出的紀錄。 黃俊傑感謝南良集團總裁蕭登波、全球教育機構董事長莊為勤,及每年均贊助的木笛團後援會前會長陳桂玉等捐款,共計十餘萬元,減輕木笛團巡迴演出經費負擔,也讓木笛好笛聲屆時能順利成行。

Read More

邊境攔截產品違規 中國占比6成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食藥署7日指出,根據最新邊境查驗不合格名單,有5項不合格產品中就有3項來自中國、占比達6成,分別為「決明子萃取」、「百合」及「富村山居杯&碟」,全數在邊境攔截沒有流入市面。 食藥署公布邊境檢驗不合格名單,共有5項檢驗不合格產品,包含印尼ABC原味辣椒醬、馬來西亞液體螺旋藻濃縮飲品等,各被檢出漂白劑、非法著色劑的不合格狀況,全數遭退運或銷毀。 在這次不合格產品中,有3項來自中國,其中宇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口的「決明子萃取(Semen Cassiae Extract)」,被檢出防腐劑苯甲酸0.04 g/kg違規,共1批、50公斤全數退運或銷毀。 另,宏峻貿易有限公司進口的「百合(LILII BULBUS)」則是被檢出重金屬鎘0.61 mg/kg含量不符規定,共約2100公斤依規定退運或銷毀。 還有一項老英格蘭莊園從中國進口的「富村山居杯&碟((瓷製)  Cup&sacuer Cup:8* 6.1cm Saucer:15cm)」,在溶出試驗時被檢出鉛14ppm超標,全數約480公斤遭退運或銷毀。

Read More

崑大環工系5成績優異生再攻讀研究所

崑大環工系應屆畢業生學業成績前五名同學甄試入學錄取環工所,繼續攻讀碩士學位,與系主任許蕙琳(右三)合影。 (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環境工程系今年應屆畢業生學業成績前五名學生,張千慧、吳子雯、林焜廷、李原榮、梁舜淮等人,均以優異成績甄試入學錄取環工所,繼續攻讀碩士學位,透過校內挹注豐富資源,持續為學生增添技術專業,未來就業更順利。 環境問題越來越受重視,產官學界招募環工人才與日俱增,崑大環工系鼓勵系上學生繼續攻讀研究所,持續研讀與深造,投入職場更能得心應手,今年該系應屆畢業生前五名學生,均以甄試入學繼續攻讀該校環工所碩士班。 崑大環工系主任許蕙琳表示,崑大環工系是國內培育環境技術人才的重要搖籃,系上對於教學向來以技能為導向,課程實用為主,輔以專題討論及專題研究訓練,二0一九年更通過最新一期的IEET工程教育認證,獲得教學品質最高肯定的六年有效認期,並輔導所有學生在畢業前均能取得環工專業證照,成為企業喜愛的優秀人才。 環工系碩士班考試入學受理報名至十日,歡迎有志青年加入環工系行列,一起保護地球、永續環境,成為地球的綠醫生。

Read More

苗婦女會表揚模範婆媳

苗栗縣婦女會與縣長鍾東錦表揚模範婆媳。 (記者葉蒼秀攝) 記者葉蒼秀∕苗栗報導 苗栗縣婦女會七日結合十八鄉鎮市婦女會,在文化觀光局中正堂舉行「模範婆媳暨績優小組召集人」表揚大會。縣長鍾東錦與夫人陳美琦到場致賀,讚許女力撐起一片天,肯定接受表揚的婆媳,展現智慧與能力融洽相處,營造安定和諧社會。 表揚大會上午在中正堂舉行,由頭屋、苗栗婦女會的太合鼓和舞蹈表演開場,造橋、三義、三灣及銅鑼婦女會穿插演出。大會由縣婦女會理事長蕭芳纓主持,中華民國婦女會總會理事長徐劉淑媓與會致意,鍾東錦、陳美琦伉儷,以及立委陳超明、徐志榮夫人王慧珍,還有苗栗市長邱鎮軍及多位女性鄉長和議員出席,表揚模範婆媳與績優小組召集人,婦女姊妹六百多人齊聚一堂。 接受表揚最年長婆媳為頭份市九十二歲的羅黃見妹,其次為卓蘭鎮九十歲的詹劉有娘;受表揚的小組召集人頭屋涂謝菊梅加入婦女會已四十八年,其次為銅鑼朱玲玲亦超過三十年。 鍾東錦表示,家裡有太太和女兒,深知與女性相處之道。家庭中的婆婆難免有些堅持或固執的觀點,新加入家庭的媳婦要和諧相處誠屬不易,相信受表揚的模範婆媳,婆婆一定很有智慧和胸襟,媳婦則是具備孝順、能力和體諒等優點。 陳美琦表示,現代女性很多是職業婦女,忙於工作之外,回到家裡還要照顧婆婆、公公、老公和小孩,幾乎從早忙到晚,柔性的付出才能維持家庭的溫馨、和諧。

Read More

長興里詭異電箱 民眾傻眼

公園南路一一四號前停車格位內有電箱,當初是先有電箱,市府還硬把停車格畫進去。(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北區長興里內的公園南路有兩個詭異電箱,令里民覺得不可思議。一個是設在停車格內,另一設在斑馬線盡頭。里長李茂德表示,後者已會勘兩次,至今已一年,電箱仍無「動」於「終」。 李茂德嘲諷,說第一個電箱設於公園南路一一四號前的停車格位裡。印象是先有電箱再有停車格位,畫格位的交通局人員也真是天才,這種畫法,車子只能往快慢車道的方向跨停兩尺,一邊的輪子已快到快車道,不用說也知道這樣停車一定很危險,不知道出事誰負責。 再者,這個停車位剛好就在一一六巷的出口處,里民多次陳情,出巷口的視線被停車格內的汽車擋住,常常聽到緊急煞車聲,險象環生。 里民希望移開的是停車格位,不是台電電箱。 公園南路一四四巷前的斑馬線盡頭是電箱,民眾過斑馬線得繞道而行才能走上人行道。(記者陳俊文攝) 馬路另一頭,從一四四巷延伸到對面三二一巷藝術村人行道的斑馬線,行人走到盡頭會碰到台電電箱。 民眾到此,無法走上人行道,只能繞過電箱,再踏上人行道,當初交通局這樣畫斑馬路也被里民譽為奇葩。 李茂德表示,電箱是台電的,人行道是文化局的,水溝是工務局、水利局的,斑馬線是交通局的,各單位人馬已會勘過兩次。結論是,把人行道設計成緩坡,方便民眾走上人行道,如此是最簡單的解決方式,該里也同意了。 但是,已經過了一年,至今都沒有動作,里民只能繼續過斑馬線撞電箱。

Read More

基捷土地開發利益 願讓給中央

基捷經費暴增,市長謝國樑認為應由中央建設負擔,沿線土地開發也一併處理。(記者王慕慈攝) 記者王慕慈、張上耕∕基隆報導 基隆捷運第一階段環評通過,但建設經費地方負擔從十七點七億元暴增至五十三點八六億元,市長謝國樑強調「吞不下去」,要求中央全額負擔建設、開發及營運階段所有經費。對此,議員藍敏煌認為合情合理;立委蔡適應則呼籲大家坐下來好好研究方法推動,不要一句話抹滅眾人心血。 基捷地方款暴增,謝國樑七日仍堅持不太能接受,強調應就國土發展回歸《大眾捷運法》,由交通部盡量全額負擔建設、開發及營運階段所有經費。內政部長林右昌表示,其中有十幾億元是土地徵收,不一定要直接付款,呼籲謝跟中央溝通爭取;謝國樑回應,「謝謝林部長的指教」。 交通部長王國材建議,基捷沿線土地開發,降低土地取得成本與增加開發收入,挹注建設經費;行政院長陳建仁也表示,基捷預算經費增加,主要是因為興建成本、土地徵收成本增加,當前已用最優惠的方式,和地方政府一起努力開發基捷。   基捷經費暴增,謝國樑認為應由中央建設負擔(上),沿線土地開發也一併處理(下)。(記者王慕慈攝) 謝國樑認為,基捷雖在綜合規劃階段,路線調整為主線優化、深入市區;並與新北市辦理汐東捷運,在樟樹灣、汐科、汐止市公所三站整合共構。但不可以因此就將中央所辦理的基捷改為地方捷運建設。 他說,如果中央覺得沿線土地開發可以挹注基捷興建經費,希望中央來負擔建設費用,沿線土地開發利益也讓中央分配,這樣是最好的方案。 對此,藍敏煌認為合情合理,基捷應該比照機捷由中央統籌;更希望林右昌能夠不分黨派多為基隆爭取,不要讓基隆再回到高舉債壓力。 立委蔡適應針對基隆捷運,希望謝國樑市長多用心推動規劃,說清楚基隆還要不要捷運。(記者張上耕翻攝) 蔡適應則呼籲謝國樑坐下來和各方單位研析方案,不應恣意以一句話就抹滅所有基層人員多年來的心血。

Read More

歸仁行善團公私協力救助急難個案

歸仁區行善團救助急難個案。(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歸仁報導 歸仁區行善團集結民間企業及善心人士的力量,自一百一十年以來募集善款,針對遭遇重大事故因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給予慰助,另也對經濟弱勢族群提供多元服務,辦理計畫性的公益活動,例如歡慶兒童節、暑期育樂營、春節送年菜等,藉此幫助弱勢族群度過難關。 歸仁區長魏文貴表示,「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一個突如其來的意外或疾病,常讓人措手不及,除了心裏的衝擊,家庭生活及經濟也難以負荷,情況嚴重更可能需要他人協助。 歸仁區行善團即扮演急難救助、幫助弱勢的角色,兩年多來已協助多個特殊個案,每個個案背後皆代表一個困難的家庭。個案中包括罹患重大疾病致經濟及生活陷入困境;或家中主要經濟來源的男主人在上班途中發生嚴重交通意外,讓原本經濟拮据的家庭又更加雪上加霜。 兼任行善團團長的區長魏文貴皆親自到個案家裡關懷,發給慰問金應急,並依據案家狀況的不同,再轉介寺廟、慈善團體及善心企業等,除了給予金錢上的援助外,也能安慰案主或家屬的心靈。 魏文貴表示,區公所致力推動市府「希望家園、弱勢優先」的理念,以行善團公私協力的合作模式匯集各界力量,號召大家一同投入扶助弱勢的行列,攜手推動台南市成為友善溫暖城市。

Read More

公視公民新聞 走讀田寮河創生

田寮河「Try拍+」活動由公視Peopo和基隆社大合辦,來自全國各地近四十位公民記者齊聚基隆。(基隆社大提供) 記者吳翊慈∕基隆報導 公共電視Peopo公民新聞自二0一二年開始,帶著公民記者到每個鄉鎮了解在地的議題和社區人文紀錄。今年將活動升級為「Try拍+」,藉由社區大學的走讀,更深入認識每個地方創生。第一場活動在基隆田寮河登場。 基隆田寮河「Try拍+」活動由公視Peopo和基隆社大合辦,全國各地近四十位公民記者齊聚基隆。活動聚焦在地議題,讓公民記者除了拍攝之外,從觀察到記錄提升新的視野,用影像典藏在地故事。 此次拍攝規劃兩條路線,第一組由教授曾子良走訪基隆忠烈祠∕神社、明月巷遊廓、田寮河十二生肖橋祥龍橋;第二組由講師李正仁走訪基隆二二八事件刑場吉羊橋,並在田寮河沿岸繼續前行導讀解說。兩組在月眉路福靈宮土地公廟會合,同行前往基隆社大月眉學園。 在月眉學園中,基隆社大副校長周俊男帶領大家導覽校園,講解實體社大的籌備與特色課程;接著由校長蔡素貞講解基隆社大近來推動地方學與在地議題的工作。活動最後由兩位公民記者進行許梓桑古厝及田寮河採訪拍攝的分享。

Read More

德國信徒擔任進香團掌旗官

來自德國慕尼黑的PETER,每次回台進香都擔任該廟的掌旗官。(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近幾年,台灣進香團較常看到外國人,最多是美國、法國人,但極少見到德國人。來自新北新莊中誠街的泰聖宮,七日南下進香,站在最前頭的掌旗官身材高大,他是來自德國慕尼黑的上班族PETER。 PETER的妻子是泰聖宮的委員,愛屋及烏的原則, PETER也愛上台灣道教,並學會擲筊杯向神明問事,令人嘖嘖稱奇。 PETER與廖姓妻子夫婦兩人,身材都很高大,站在隊伍中顯得鶴立雞群。妻子從事禮服設計,在德國慕尼黑工作期間和PETER相識相愛結婚。 兩人同為不惑年紀,膝下尚無子女,所以每年PETER都隨妻子返鄉一起參加泰聖宮的進香季。PETER雖是外國人,但態度虔誠,又懂得入鄉隨俗的宗教禮儀,因此,被賦與職務,每次進香都成為頭旗手,成為矚目焦點。 來自德國的泰聖宮信徒PETER學會台灣的搏杯,有事也會擲筊請示神明。(記者陳俊文攝) 據泰聖宮宮主說,該廟主祀九天玄女,每年南下進香之旅必到台南市開基玉皇宮,也曾至下營北極殿,近幾年受疫情影響中斷,今年才又復辦。 此次,泰聖宮共出動六輛遊覽車、一輛大轎車,三輛有輪子的轎子坐滿近百尊神明,還有六尊將爺,由PETER的頭旗開道,神轎前依古禮由肩挑馬草水的小朋友前導。 PETER到廟之後,跟著妻子焚香拜拜,並長跪在玉帝前搏杯,歐美人幾乎都信奉基督教、天主教,跪在台灣道教廟宇擲筊問事的老外,誠屬少見。 廖女士表示,PETER四、五年前跟她回台灣,每次都是為了參加泰聖宮的進香之旅,從不懂到熱心參與,也學會搏杯的規則,看懂聖杯、笑杯、哭杯的神意,但內心求什麼?只有他自己清楚,似乎也能在搏杯中找到滿意的答案。

Read More

東岸旅客中心街頭展演 受理登記

基隆四月份起新增「麗都蝶客花園」為街頭藝人展演點。(文化局提供) 記者吳翊慈∕基隆報導 基隆市四月起新增「基隆港東三東四旅客服務中心三樓─麗都蝶客花園」為街頭藝人展演點,每月十五至二十五日進行申請登記,二十六日於基隆表演藝術網站公告抽籤結果。 基隆街頭藝人現採登記制,並與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合作推行一證通用,凡持有任一市街頭藝人展演許可證,皆可向四市公告之展演場地提出申請。惟申請作業及展演規範須依照管理單位規範辦理。 文化局長江亭玫提到,過去兩年因為疫情、工程等因素,暫停部分街頭藝人展演點的使用;基隆港務公司提供去年甫完工的麗都蝶客花園作為街頭藝人展演點,除了坐擁海景之外,規劃的展演處也設置平台及頂棚,讓表演者避免日曬雨淋,未來民眾能在此一邊賞景、一邊賞藝文,為街頭藝術添加新的風貌。 因應疫情暫停展演的扶助措施,文化局曾自動為基隆街頭藝人延長許可證效期;六月起陸續到期,申請換發新證可自行登入《基隆市表演藝術》網站查詢,許可證到期前三十天系統會自動跳出到期提醒,民眾可依循網站步驟再次提出申請。同時,為使操作更加便利,系統將自動帶入原許可證相關資料,只須針對欲變更或新增之項目進行調整即可提交申請。 江亭玫補充,為提升街頭藝人在申請及展演方面的便利性,政策逐年都有微調,也希望透過相關政策的改動,讓基隆的街頭藝術越來越有愛。有關許可證效期延長計算方式,可參考表演藝術網站公告(https://reurl.cc/o018LV),或電(0二)二四二二四一七0轉分機三八八洽詢相關事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