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解濕氣 擊退腸病毒

奇美中醫部總醫師莊照宇提醒5歲以下小朋友家長注意,如小朋友出現嗜睡、意識不清、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等腸病毒徵兆,應儘速就醫。(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5歲李姓女童因過敏性鼻炎長期在奇美中醫門診調理,回診發現微燒、咽喉痛、舌紅苔白膩,且合併四肢起水泡紅疹等疑似腸病毒症狀,雖無西醫確診,但診斷屬中醫外感風熱夾脾胃濕熱證型,開立銀翹散合甘露消毒丹內服中藥處方,治療3天後症狀明顯改善。 奇美中醫部總醫師莊照宇表示,農曆5月初55端午節前後,由於氣候愈加悶熱潮濕,也是腸病毒等許多濕熱疫病蠢蠢欲動的時節,中醫因此發展出一套驅毒避邪的方法。另根據疾管署的監測資料顯示,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持續上升,已高於2017年以來的同期。由於社區風險升高,因此加強腸病毒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緩。 莊照宇表示,中醫認為腸病毒屬於溫病疫癘,風邪熱毒兼夾濕邪侵犯人體而發病。腸病毒主要流行於每年3~5月,達到高峰後又逐漸趨緩。依疾病管制署資料,2023年全國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由3月初每周的2332人次,增加至5月每周11,916人次,迄今累積突破6萬2865人次,顯示國內正處於腸病毒流行期。 腸病毒易感染的年齡層落在5歲以下小朋友,提醒家長特別注意腸病毒重症的出現。一旦小朋友出現嗜睡、意識不清、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心跳呼吸急促等徵兆,應儘速就醫。 莊照宇說,對於腸病毒的預防方面,由於酒精對腸病毒無效,因此宣導洗手、戴口罩,甚至用漂白水做居家消毒,預防效果會更佳。由於腸病毒經由腸道感染繁殖,故平素加強腸胃道的免疫防護很是重要。中藥保健茶飲方面,可選擇金銀花、連翹、藿香、扁豆、薄荷等解熱毒化腸胃濕氣。 另配合穴道按摩,例如合谷、曲池、魚際、神門、陰陵泉等通暢身體循環。飲食方面也要盡量少食用烤、炸、辣、甜食等高熱量食物,並配合適當運動與水分補充,方能有助於免疫力提升,降低腸病毒感染與傳播的風險。

Read More

〈中華副刊〉日子

■黃鈺婷 有些人 平放的時候是海 反摺的時候是鬼魂   湖水有時也是鋒利的嗎 在我們尚未認識自己的時候 水鳥輕輕濺過時間 沾溼了一點 我們太用力的眼瞼   春天搭著一艘小船 停了下來 天空太遠 我們選擇在地上 寧靜地開花 那時陽光也會停下來   有些文字 在還沒生成之前 如同點不起的篝火 在黑暗裡覆滅   那些神總是無法收回的 是一瞬之光 起皺的湖面 是死亡的堅硬 夢的柔軟 讓我們失去了時間   每一張因愛而皺摺的臉 都有著宇宙洪荒的安靜 在那時候 我要粗糙地去觸碰 去製造 比白色更長的噪音

Read More

主婦好肩熬 鈣化性肌腱炎作祟

復健科醫師陳音翰提醒,鈣化性肌腱炎很常跟五十肩搞混,如果有不適最好至醫院就診,才不會延誤就醫或造成2度受傷。(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43歲黃小姐為家庭主婦,某天左邊肩膀突然感到劇烈疼痛,活動度嚴重受限,晚上無法入眠。去國術館看病,說是五十肩拉開就沒事了,結果反而更痛。醫師經超音波檢查確診為「鈣化性肌腱炎」,施予超音波導引做鈣化抽吸治療,治療後疼痛大幅改善,回到正常的生活。 長安醫院復健科醫師陳音翰表示,黃小姐檢查肩膀時,稍微動或是碰一下就痛到哇哇叫,推測跟五十肩無關,做肌肉骨骼超音波,影像上就發現肩膀脊上肌肌腱有一個不小的鈣化,此處明顯就是她的痛點,確診為鈣化性肌腱炎。 陳音翰說明,鈣化性肌腱炎就是肩膀某段肌腱出現鈣化,變的像石頭一樣硬,當肩膀活動時,這石頭在肌腱內反覆摩擦,引起發炎反應,進而出現疼痛症狀。好發在30-50歲的女性患者,其中教師、家庭主婦、上班族是最常見的職業。通常發作前都沒什麼症狀而且也沒有外傷,一旦發作起來常常是痛到無法入眠,生活無法自理。 圖為超音波檢查照,箭頭處為鈣化結晶沉積在脊上肌肌腱。(記者徐義雄攝) 臨床檢查,鈣化性肌腱炎可以用X光或是超音波診斷,但是使用超音波儀器檢查搭配觸診,可以更準確的定位出發炎的位置,以做精確的治療。治療上可以使用傳統的治療像是口服止痛藥搭配復健,通常成效較慢;另外可以選擇震波治療或是超音波導引鈣化抽吸治療,直接處理鈣化結晶,效果比較快。 陳音翰提醒,鈣化性肌腱炎很常跟五十肩搞混,兩者都從單側發作,如果有不適最好至醫院就診,尋求醫師的診斷與治療,才不會延誤就醫或造成2度受傷。

Read More

好咀嚼又美味 餐飲軟食力 國健署推銀養餐盤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許多長輩苦於牙口和咀嚼功能逐漸低下,國健署依實證基礎與我國飲食習慣,推出「高齡營養飲食質地衛教手冊」,製備適合且容易入口的食物,還透過設計教案工具、培訓種子師資等方式,已於全國輔導超過100家餐飲業者、社區據點加入提供高齡美味餐點的行列。 根據調查顯示,65歲以上長者,有70.6%部分缺牙;21%的長者覺得自己的牙齒(包括裝假牙者)功能狀況不好,63.2%的長者因為牙齒狀況、咀嚼或吞嚥的問題,使飲食種類受限。 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營養的好壞攸關長者的健康,為呼應行政院頒布「高齡社會白皮書」,營造高齡友善飲食環境,國健署自111年起,全台跑透透,教導飯店、餐飲業、社區據點等製作長輩可以咬得動、吃得下的質地調整飲食,讓長輩餐餐吃得營養開心,已於全國輔導超過100家餐飲業者、社區據點加入提供高齡美味餐點的行列。 高雄圓山飯店曹明德主廚30年來堅持用心煮,並以長輩開心笑為宗旨,在學習到質地調整的知識後,致力研發入口即化的刈包紅燒肉,讓長輩笑到合不攏嘴,說出許久沒有大口吃肉的暢快心情;深坑福容大飯店卓竑諺主廚以中西合併的創意作法,做出如醬香豚肉、焗烤青花菜等,讓長輩整盤吃光光。 此外,國健署也將業者、據點設計的餐點彙集成中文、英文及印尼文版「銀養的餐盤風景」美食期刊,讓想吃國宴料理、川客與蔬食、幸福家常、阿嬤食光等長輩或照護者能輕鬆製備料理。另也搭配不同節慶,推出應景料理,在端午佳節前夕,特邀請許多家業者推出經質地調整的南北、鹹甜粽外,更創新研發「無米粽」,以魚漿及蝦漿取代較易黏牙又難消化糯米,讓長輩們更好食用。

Read More

3線治療 4期攝護腺癌男重生

醫師江元宏說,若有家族史,建議40歲起每年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治療,術後10年存活率可高達9成5以上。(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一名63歲病人3年前被診斷出攝護腺癌時已是第4A期,不但有淋巴轉移,腫瘤也侵犯到膀胱,經採用荷爾蒙療法(雄性素剝奪治療)5個月腫瘤變小後,以達文西機器手臂進行淋巴結廓清術與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再追加放射線治療與荷爾蒙療法,病人在接受3線治療下,攝護腺特定抗原指數仍歸零。 花蓮慈院泌尿部泌尿腫瘤科主任江元宏指出,治療攝護腺癌有多種方法,即使是第4期病人,只要跟醫師好好討論治療計畫,多會有良好效果,但如果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更可縮短治療計畫與時間。 攝護腺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部分患者會有排尿困難、尿流速慢、需用力解尿、尿完仍滴滴答答、頻尿、夜尿、血尿等症狀,與攝護腺肥大症狀相似,當攝護腺癌侵犯儲精囊,會出現精液帶血或射精疼痛等症狀,後期轉移可能會引起骨頭疼痛、體重減輕、貧血,但許多人常有到泌尿科看診不光彩的觀念而隱忍,耽誤求診時機。 江元宏建議,50歲以上男性都應每年自費篩檢,醫師高度懷疑時再切片檢查;若有家族史,建議40歲起每年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治療,手術後10年存活率可高達9成5以上,甚至可保留勃起相關性功能。 江元宏表示,如果是尚未轉移的攝護腺癌,手術切除攝護腺或是放射線治療都是很好的做法。若局限在攝護腺內的早期癌症,且惡性度不高,積極監控可以是治療選項;如果惡性度高,應盡早手術治療;若腫瘤已侵犯攝護腺周圍,可使用放射線治療與荷爾蒙療法,使用雄性素剝奪療法降低睪固酮達到去勢治療的目的。 如果是轉移性攝護腺癌治療,則需雄性素剝奪療法加上新型荷爾蒙藥物、或化學治療,以2合1或是3合1療法治療。雄性素剝奪療法是讓病人體內睪固酮下降,會有降低性慾、勃起功能等副作用,也會使男性出現更年期症狀,如疲倦、臉潮紅、易流汗、及骨質疏鬆等。 攝護腺癌占台灣男性癌發生率第5位,江元宏說,願意接受根除性攝護腺癌切除手術的病人只有2成,成為攝護腺癌治療瓶頸。 傳統攝護腺癌切除手術傷口大、流血量多,在尿道括約肌的保護上並不容易,易併發術後尿失禁。目前台灣多已使用達文西機械手臂執行根除性攝護腺切除術,手術出血量約100CC,可精準切割病灶,保留最佳尿道長度,避免術後尿失禁,更可精準保留2至3毫米範圍的神經血管叢,避免造成術後勃起功能障礙。 江元宏也提醒,因研究指出西式飲食、紅肉、高油脂飲食容易引發攝護腺癌,民眾可從日常調整飲食習慣與規律運動,才是健康生活之道。

Read More

鼻腔魚腥味 揪鼻竇黴菌球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52歲男性,幾個月來左側鼻腔不時有黃色膿鼻涕伴隨鼻塞情形,後來甚至開始聞到腐臭的魚腥味,就醫檢查發現,男子左側鼻腔內有起士樣的膿鼻涕,進一步安排鼻竇電腦斷層顯示,左側上頷竇內有不均質鈣化以及上頷竇外壁增厚情形,診斷為鼻竇黴菌球。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耳鼻喉科主任朱峻緯表示,鼻竇黴菌球為黴菌性鼻竇炎之一種,多為單側,最常發生於上頜竇,其次為蝶竇。 他指出,最常見的黴菌菌種為麴菌,病患多數免疫功能正常,手術清除為根治之最佳方式,而內視鏡鼻竇手術為安全有效之治療方式,預後相當良好。 朱峻緯說,上述男性個案在與醫師討論後,決定接受內視鏡鼻竇手術,手術中順利將左側上頷竇開口擴大並將鼻竇黴菌球徹底清除,術後恢復良好,濃鼻涕與鼻塞情形大幅改善,腐臭魚腥味也從此消失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草地上的魚

小令 大坡池畔的竹筏群,像漂流木集合靠岸,拍碰推撞。 好奇竹筏是用什麼固定,遂往浸水的草地走去,連水裡的影子都還沒照見,先被草中橫停著的一條魚屍嚇住。 好完整的一條烤魚。心想,原來大坡池旁邊可以炭烤吃魚,還吃得這麼乾淨,只剩一副骨架嗎? 對竹筏的興趣就此全然扔回大坡池,身體下意識快步走往人群,不少遊客正沿著池畔踩動腳踏車,追喊笑鬧。 走回人群裡的腦子,還在想那條魚;猶豫著要走回去把魚屍埋起來嗎?不好放著曝曬又接續嚇到另外一個人吧。 沿著大坡池的弧形繞圈,邊移動、思考,很快就在草地上遇到第二條,一樣的骨架外型;彷彿出土化石般的魚仍活著,不停甩動尾鰭;剛剛看到的第一條魚,扎扎實實曬乾至眼珠凸白的樣子,對照眼前這隻還活著的,才發現牠身上的花紋頗似炭烤般撩亂。 沒人發現草地上的魚嗎?直起身子,往整個大坡池遠眺,才發現沿岸都有零星垂釣的身影。 走在草地上,就一直遇到魚;有不同大小,不同死活。我靠近一位釣客,他正收線起身,手裡抓著一尾大魚。我忍不住問,這什麼魚? 琵琶鼠啊。釣客看我一眼,邊熟練拆掉魚鉤,大手一揮,琵琶鼠就飛進他身後的草地上。 你不要嗎?我問。 釣這個沒有用啊,這垃圾魚吃垃圾的,結果比垃圾還多。釣客旁邊,是另一位釣客;腳邊也停著一隻還活著的琵琶鼠,像寵物一樣,仍開闔著鰓。 我問,不直接殺嗎?釣客說,不用殺啦都殺不完,丟到旁邊,牠們自己會死。 忍著繞池一圈,遠離午後的日光與強風,遠離草地,回到磚路上,心中仍充滿波痕。

Read More

嫗罹肺腺癌 精準醫療縮小腫瘤

吳昆明說,大里仁愛醫院與長庚醫院合作聯盟後加入多專科團隊,提供最適切醫療服務。圖中患者非當事人。(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73歲蕭女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巴金森氏症等病史,平時有規律門診追蹤治療。今年2月因咳嗽1個多月合併呼吸困難,就醫求診,肺部X光顯示左下肺心臟後方約有4公分的腫瘤且肺部布滿密密麻麻的轉移小結節,診斷為肺腺癌第4期,腫瘤的表皮成長因子受體基因及各項基因檢測均呈現陰性,醫生建議蕭女士接受自費標靶藥物治療。今年2月開始,規律服用標靶藥並定期門診追蹤。藥物反應良好,蕭女士恢復以往的體力及食慾,生活能夠自理且呼吸困難明顯改善。 病人經過治療後,肺部X光顯示,兩側轉移結節消失。(記者徐義雄攝) 大里仁愛醫院胸腔科吳昆明主任表示,台灣肺癌發生率,在流行病學上部分特徵與西方國家不同,女性肺癌發生率特別高,中研院士楊泮池研究團隊,2020年7月發表的台灣本土肺癌研究結果中指出,找到台灣女性不抽菸卻罹患肺腺癌原因,元凶就是癌細胞突變印記「APOBEC 酵素」,研究中指出,高達74%未抽菸年輕女性(小於60歲),體內APOBEC突變印記程度高。總結來說,有50%以上肺癌患者不抽菸,超過9成女性肺癌患者都未抽菸。一般來說肺癌被發現時多晚期,治療效果不好,生命存活期偏短。 林口長庚張文震主任表示,精準醫療時代來臨,對肺腺癌細胞進行基因檢測,找出突變基因後可選擇相對有效的標靶藥物。目前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已能在短時間內檢測到肺癌突變基因。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