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結合數位化與電氣化分享智慧建築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施耐德電機分享「未來建築(Buildings of the Future)」願景提出電力4.0(Electricity 4.0)結合數位化與電氣化,協助實現智慧建築,並進一步達成智慧都市。(附圖由施耐德提供) 施耐德電機表示,近年來各國政府制定淨零碳排政策以因應氣候變遷及能源危機。然而在台灣,能源燃料燃燒產生了約90%的二氧化碳排放,但目前超過60%的能源損失或浪費。此外,全球70%的溫室氣體(GHG,Global Greenhouse Gas)排放皆來自都市,且據估計2050年都市人口將達到70億。因此,都市與建築去碳化是減少能耗、降低碳排的關鍵。數位轉型業者法商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分享「未來建築(Buildings of the Future)」的願景、便是期望透過數位化與全電力基礎設施,打造更永續、彈性、高效的都市。 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估計,為了打造智慧都市,全球每年投資高達5.4兆美元,各國政府也開始研擬相關法規,以推動建築能源系統的轉型。為因應此趨勢,具有創新理念的公司將淨零策略視為企業取得長期成功的關鍵。永續發展不僅是為了符合法規,也能降低營運成本、提升對能源漲價的應變能力,並擁有更正面的品牌形象。創新科技如雲端輔助分析、建築智慧維運等便相應而生,助力客戶實現去碳化未來。 過去微電網多使用在軍事基地、醫院、學校等關鍵大型設施,隨著技術進步、價格下降,微電網的市場變得更廣泛。施耐德電機為微電網解決方案的領導者,透過微電網智慧優化各式能源使用,例如太陽能板、風力發電機、汽電共生發電廠(CHP,Combined-heat-and-power plants)、電動車(EV)充電等。未來電網(Grids of the Future)將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彈性,並加速去碳化。 施耐德電機致力於打造智慧建築與智慧電網,而廣泛部署數位化解決方案將有助於掌握都市的能源動態。利用智慧且靈活的能源系統,可以減少非必要的能耗,例如自動調節室內溫度。此外,各建築也可透過系統將能源分配給電動車充電使用,未來電動車駕駛不再需要尋找特定的充電站。若達成所到之處皆能充電的便利性,將對電動車推廣大有幫助,進而加速交通去碳化。

Read More

長榮海運:五月份出口貨量較上月提升 時序漸入旺季營運加溫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長榮海運公告五月份合併營收,單月營收229.17億元,較上月營收增加5.8億元(增幅2.60%),與去年同期比較減少355.48億元 (減幅60.80%),累計今年度前5月合併營收為1,120.80億元(減幅60.74%)。 長榮海運也指出,五月份整體出口貨量較上月提升,合併營收亦呈溫和增長;隨時序漸漸步入旺季,營運可望逐步加溫,該公司對海運後市仍維持審慎樂觀。

Read More

萬海航運:5月份的部分市場需求已見回溫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萬海航運今年5月合併營收為新台幣81.72億元,月增0.52%,年減67.41%;累計營收418.61億元,年減67.88%。 5月份的部分市場需求已見回溫,公司也彈性調整船舶以滿足客戶需求,貨量較上個月略有增加,如地緣政治緊張趨緩及通膨持續回落,再加上終端市場庫存已逐步去化,將有助於公司未來正向展望。

Read More

長榮航空攜手中原大學舉辦首屆ESG環保創新設計競賽

長榮航空孫嘉明總經理親自授獎獲得「空間設計組」設計大獎得主鄒采廷,其作品「Hidden Hill」在校內草皮上以航空貨櫃堆疊成休憩空間,讓學生可以有個放鬆心靈的角落。(長榮航空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長榮航空為落實企業永續,攜手中原大學舉辦全球首創「第一屆長榮航空ESG環保創新設計競賽」,邀請學生以汰除航空貨櫃、貨盤及附屬編織類用品為材料,利用重新堆疊組合、拆解交替方式,提出創新、綠色設計(Green Design)主題的多元模型創作;於中原大學宗倬章紀念廳舉行頒獎典禮,由長榮航空總經理孫嘉明及中原大學董事長張光正親自頒獎。 長榮航空總經理孫嘉明於頒獎典禮表示:公司持續朝向2050淨零碳排的承諾前進,希望能同時結合社會共融,此次很高興能與中原大學共同舉辦第一屆長榮航空ESG環保創新設計競賽,展現雙方對於永續價值的重視。長榮航空在競賽開始前安排師生認識多樣、多型輕巧尺寸的航空貨櫃,共同參與評選及提供得獎獎金。雖然目前作品僅以模型呈現,但未來長榮航空希望能將這些優異作品實際打造出來,讓公司減碳作為再往前邁進一步。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趙家麟院長也在頒獎典禮分享,第一屆競賽以中原大學校內比賽為主,中原大學會將此次參展作品展於設計學院的展覽室,希望能達宣傳效果,也期待本屆能拋磚引玉並獲得廣大迴響。明年中原大學將與長榮航空繼續合作,讓參與學生擴大至北部八大設計系院校,並朝全國競賽目標前進,期望在未來能將航空貨盤、貨櫃及附屬品汰除議題提報於國際設計年會,擴散議題效應,推廣此競賽至國際。 「長榮航空mini市集」於中原大學楓香詩園展出。(中原大學提供) 長榮航空每年有高達1,200只以上各類型貨盤、貨櫃需銷毀成廢鋁回收,80噸的附屬品如綁帶、盤網等廢棄物需焚毀,此次透過與中原大學合作,希望激發學生創意共同思考如何能更妥善處置這些汰除物品,也希望青年學子在校園之外,有機會在技術與實務面上學以致用,培育未來社會產業菁英人才。 此次競賽活動自今年2月15日開跑,共分「空間設計組」及「商業產品設計組」兩組競賽項目,參賽作品題材料除既有航空貨櫃外,主題創意、環境融合、生活美學、實用功能性皆為評選指標,共有多達333件參賽作品,經專業設計師資群逐一評議,歷經初選、複選後,挑選出72件優秀作品進行決賽,並由中原大學設計專長教師及長榮航空代表合組成評審團,最後評選出兩組共22件得獎作品。 配合頒獎典禮,長榮航空與中原大學共同在設計學院外,以實體航空貨櫃打造成迷你貨櫃屋市集,將近年來與供應商共同開發的機上減塑服務用品於屋內展示。展示項目包括受到國際知名Onboard Hospitality Awards 及Travel Plus 「最佳經濟艙毛毯」獎項、全以回收塑膠瓶製成的ecoTHREAD ?環保毛毯;採竹纖維製成觸感柔軟舒適的環保餐巾紙,以取代塑膠包材;今年3月全航線皆使用100%環保無淋膜非塑紙杯及evian環保無標籤礦泉水。 桃園市政府近年與國防部合作,要將原為國防部聯合後勤司令部接受美援物資的主要倉儲區,保留營區內的19棟庫房群老建築,修復打造成為「中原文創園區」,預計明年起正式營運。同時與中原、銘傳、龍華、台北商業大學等10所大專院校合作,促成產學合作。如能善用學生得獎作品製成實體展出,讓航空貨櫃打造出之藝術建築吸引更多遊客成為打卡亮點,共同促進推廣桃園觀光。

Read More

前五月全球新船訂單量陸船廠奪第一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今年前五月全球新船訂單量由中國大陸船廠奪第一。 克拉克森發佈統計,上(五)月全球新船訂單成交量為79艘206萬CG,其中大陸船廠以52艘、141萬CGT市佔率近七成(68%)排名榜首,韓國船廠則以17艘、51萬CGT市佔率25%位居第二。累計今年前五個月大陸船廠接單299艘、713萬CGT佔52%穩居領先,韓國船廠以104艘、474萬CGT及35%市場佔有率居次。 數據顯示,大陸船廠在今年一月、三月、四月及五月份連四月接單保持領先。 克拉克森發佈今年一月全球新船訂單量為72艘、196萬CGT,按CGT計比去(2022)年同月大減63%,其中大陸船廠承接40艘、112.4萬CGT佔57%訂單量位居全球第一,;韓國12艘、64萬CGT佔33%排名次席。二月份全球新船訂單量為58艘、201萬CGT,按CGT計減少25%,其中韓國承接34艘156萬CGT市佔率77.6%位居全球第一,日本九艘20.4CGT市佔率10.1%排名次之,大陸僅九艘、17萬CGT佔8.46%排名第三。三月份全球新船訂單量79艘、243萬CGT,大陸以承接43艘、95萬CGT及39%市佔率重奪第一,韓國15艘、80萬CGT佔33%居次。四月份全球新船訂單量80艘、185萬CGT,其中大陸承接62艘、141萬CGT佔76%排名第一,韓國13艘、38萬CGT佔20%市佔率居次。 據統計,截至五月底,全球船廠手持訂單共計1.113億CGT與四月底相比減少了19萬CGT,其中大陸船廠手持訂單量佔5113萬CGT佔比45%居首,韓國船廠3910萬CGT佔比35%排名第二。

Read More

IMO MSC 107閉幕 初步認同海上自主水面船舶(MASS)遠端操作員應接受適當STCW訓練

遠端操作中心未來預想圖(驗船中心提供,資料來源Kongsberg Gruppen: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PtdgiIrlJI )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驗船中心表示,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舉辦之海事安全委員會第107屆實體及線上混合會議(MSC 107)已於倫敦時間6月9日閉幕。有關海上自主水面船舶(簡稱MASS)之議題,本次已針對MASS遠端操作之特性,將「遠端操作中心(Remote Operations Centre) 」初步定義為:「一個不在MASS上,但能遠端操作MASS所有或部分功能之處所」(遠端操作中心未來概念預想圖如圖),並訂出其必要之功能性要求。 針對在遠端操作中心工作之遠端操作員,現階段已先就其應接受航海人員訓練、發證及航行當值標準(STCW)國際公約適當的訓練達成了共識,但考量遠端操作員仍與在船上的船員有所不同,故其具體適任資格將在MASS章程中進行規範。至於其是否適用海事勞工公約(MLC),則另須由國際勞工組識(ILO)審議。後續預計於今年下半年再召開相關會議,進一步討論MASS船長和船員的角色及責任、遠端操作中心和遠端操作員議題。 另一方面,為有效掌握船舶運動狀態,本次會議採納海上人命安全國際公約(SOLAS)修正案,強制2026年1月1日以後新造總噸位3,000以上之貨櫃船和散裝船安裝電子傾斜儀,將船舶橫搖資訊記錄於航行資料紀錄器(VDR)以協助海事調查,並提供船舶穩度資訊作為調整貨物裝載及布置的依據,以防貨物移動或掉落入海。此外,本次亦採納救生設備修正案,要求2029年1月1日以後安裝至船上的全圍蔽救生艇(圖2),須具備足夠換氣量,防止艇內CO2濃度過高而造成人員不適。 以上是本次會議討論之重要議題摘要,驗船中心將持續追蹤本次會議的最終文件,分別摘要於驗船中心的技術通報,歡迎讀者訂閱! 訂閱網址: https://www.crclass.org/subscription/。

Read More

臺北港南碼頭區公共建築新建工程落成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為因應臺北港南碼頭區新生地港埠招商及配合後續廠商進駐需求-臺北港南碼頭區公共建築新建工程落成。 基隆港務分公司表示,斥資5.57億元於公共服務區新建三棟公共建築辦理「臺北港南碼頭區公共建築新建工程」日前舉辦完工落成典禮,南碼頭區公共建築新建工程對臺北港來說是重要的里程碑。 臺北港南碼頭區內側土地面積約146公頃,為臺北港航道及林口電廠更新擴建計畫浚挖土方填海造地之新生地,基隆港務該分公司除積極辦理招商作業外,亦同時興建必要之公共設施基礎工程,提供廠商進駐之需求。此三棟建築分別為聯合辦公大樓、港警廳舍及消防廳舍,均為四層鋼筋混凝土大樓,該工程於2020年十月卅日開工,歷時兩年半於今年四月正式竣工,完成後將有助後續臺北港南碼頭區之開發及營運。同時配合臺北港南碼頭區之土地招商作業,除可提供未來各相關單位進駐使用外,亦將能落實公權力之執行,促進臺北商港繁榮發展與提高民營企業投資意願。 基隆港務分公司指出,臺北港配合國家重點發展計畫及因應全球運籌發展,已劃設成為自由貿易港區。主要建設目標係以滿足北部地區貨櫃及大宗散裝雜貨需求,進而發展成為貨櫃轉運中心,以擴大港埠服務功能,遠程目標則朝向港埠功能多元化方向發展,開發國際物流,提升港埠競爭力。附圖為臺北港南碼頭區公共建築新建工程。 附圖為臺北港南碼頭區公共建築新建工程。(基隆港務分公司提供)

Read More

反覆發作易睡眠障礙 中醫調理鼻竇炎 治肺膽脾經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慢性鼻竇炎常會有鼻塞、鼻悶脹、鼻涕倒流、頭暈、頭痛、頸部筋膜緊繃等症狀,反覆發作時易造成注意力無法集中,出現睡眠障礙等,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曾裕芳說,經中藥治療可明顯改善症狀,提醒日常生活不要過度勞累,以免導致免疫力下降,飲食清淡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曾裕芳表示,當鼻竇發炎經治療後,症狀仍持續至少12週,即為常見的慢性鼻竇炎;而慢性鼻竇炎會阻礙鼻腔內的分泌物排出,最後造成鼻黏液堆積,使得用鼻子呼吸變得困難,鼻竇周遭的眼部和臉部也可能會感覺腫脹、疼痛或壓痛。 常見病因包含:鼻息肉組織增生,阻塞鼻孔通道或鼻竇;或是鼻中膈彎曲,可能阻塞鼻孔的通道;以及其他疾病併發症,如胃食道逆流或其他免疫相關疾病,都可能引起鼻塞。另外,常見的感冒等呼吸道感染,也會使鼻竇組織發炎腫脹,並使黏液堆積造成鼻塞。 他說,鼻竇炎屬中醫「鼻淵」、「腦漏」範疇,病因包括外感風熱邪毒或風寒侵襲,久而化熱,邪熱循經上蒸,犯及鼻竅;或膽經炎熱,隨經上犯,蒸灼鼻竅;或脾胃濕熱,循胃經上擾等引起。 常見的證型有: 「肺經風熱型」,症狀有鼻流黃涕或黏稠量多、嗅覺減退、發熱畏寒、頭痛、咳嗽、痰多等,治法宜祛風、散熱、通竅,方劑可用蒼耳子散。 「膽經鬱熱型」,症狀為鼻流濁涕,黃稠如膿樣,嗅覺變差、頭痛、發熱、口苦咽乾、耳鳴、煩躁等,治法宜清膽瀉熱,利濕通竅,方劑可用龍膽瀉肝湯等。 「脾經濕熱型」,症狀為鼻流黃涕,質稠而量多,鼻塞、嗅覺減退、頭暈頭重、胸腔脹悶等,治法宜清脾除濕,方劑則可用加味四苓散等。 曾裕芳提醒,慢性鼻竇炎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的疾病,平時的預防方法不外乎鍛鍊身體,增加免疫力,預防感冒;生活中注意勞逸結合,不要過度勞累使身體免疫力下降;飲食宜清淡但要有營養,戒除菸酒,少食辛辣刺激之食物,尤其患病期間更應注意;平時也可用灌洗鼻腔專用的擠瓶、生理食鹽水罐或洗鼻壺沖洗鼻腔,來幫助清潔鼻竇,舒緩鼻子不適的症狀。

Read More

中醫針灸治療複視

■陳俊銘 兩眼所視為雙重影像稱為「複視」,在門診不算少見。複視的原因很多,大都是眼睛的眼外肌無力或麻痺所引起,而眼外肌是由腦神經所控制,所以腦神經或大腦本身的疾病都可能引起複視。 複視產生的原因是一隻眼睛的影像落在黃斑部中心凹,而另一眼的影像卻不落在中心凹上,落在中心凹上的影像永遠比不落在中心凹上的影像清晰,於是形成兩個影像。 複視可分為兩大類,一,單眼複視:主要是由於眼部本身疾病所引起;原因有屈光不正(特別是散光)、角膜病變、白內障、水晶體脫位、虹膜萎縮,虹膜手術後,玻璃體視網膜病變,歇斯底里症及詐盲也會產生單眼複視。 二,雙眼複視:主要是眼肌或其交配的腦神經病變所引。原因有重症肌無力、糖尿病、甲狀腺突眼症、腦瘤、中風、動脈瘤、多發性神經硬化症、鼻咽癌、外傷(眼窩壁爆裂導致外眼肌被卡住)等。 眼睛有7條肌肉控制著眼球的轉動,這7條肌肉分別是上、下直肌,內、外直肌,上、下斜肌和上瞼提肌。它們是由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和外展神經所支配,內、外直肌負責眼球向內或向外轉動;上、下直肌收縮時,眼球上轉或下轉,同時還使眼球內轉;上斜肌主要使眼球內旋,同時還使眼球下轉和外轉;下斜肌主要使眼球外轉,同時還使眼球上轉和外轉。這6條肌肉互相密切配合,使眼球協調一致地上下左右自由轉動,但是當支配眼球轉動的6條肌肉中只要有一條或幾條發炎,外傷或神經障礙,雙眼肌肉動作就不協調,一個物體可以看成兩個,造成視物雙影即複視。 透過針灸調節轉動眼睛的7條肌肉,可有效改善複視。針刺穴道,引發神經電位傳導至腦部中樞,調節控制眼睛的肌肉、神經,產生修復作用,使控制眼睛的肌肉、神經達到平衡、協調,可有效改善對焦不準,改善複視。頭皮針常用穴位如百會透太陽、額中帶、額旁一帶、眼區;耳針常用穴位如目一、目二、腦三針;眼針如眼八卦針,體針常用穴位像攢竹、睛明、陽白、魚腰、絲竹空、瞳子瞭、承泣、風池、翳明、百會、合谷、曲池、大沖、陽陵泉等。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

〈中華副刊〉自珍集/〈解佩令〉徽州行止

■子寧 徽州童謠:「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 不修前世 生在徽州 十四五、朝外一抖 惡水窮山 無盡休 遙遙星斗 拚全力孤身奮鬥 多年之後 我來徽州 竟然成、山青水秀 千古悠悠 好漢子、聲嘶汗流 念前人、淚哽在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