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施耐德電機分享「未來建築(Buildings of the Future)」願景提出電力4.0(Electricity 4.0)結合數位化與電氣化,協助實現智慧建築,並進一步達成智慧都市。(附圖由施耐德提供)
施耐德電機表示,近年來各國政府制定淨零碳排政策以因應氣候變遷及能源危機。然而在台灣,能源燃料燃燒產生了約90%的二氧化碳排放,但目前超過60%的能源損失或浪費。此外,全球70%的溫室氣體(GHG,Global Greenhouse Gas)排放皆來自都市,且據估計2050年都市人口將達到70億。因此,都市與建築去碳化是減少能耗、降低碳排的關鍵。數位轉型業者法商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分享「未來建築(Buildings of the Future)」的願景、便是期望透過數位化與全電力基礎設施,打造更永續、彈性、高效的都市。
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估計,為了打造智慧都市,全球每年投資高達5.4兆美元,各國政府也開始研擬相關法規,以推動建築能源系統的轉型。為因應此趨勢,具有創新理念的公司將淨零策略視為企業取得長期成功的關鍵。永續發展不僅是為了符合法規,也能降低營運成本、提升對能源漲價的應變能力,並擁有更正面的品牌形象。創新科技如雲端輔助分析、建築智慧維運等便相應而生,助力客戶實現去碳化未來。
過去微電網多使用在軍事基地、醫院、學校等關鍵大型設施,隨著技術進步、價格下降,微電網的市場變得更廣泛。施耐德電機為微電網解決方案的領導者,透過微電網智慧優化各式能源使用,例如太陽能板、風力發電機、汽電共生發電廠(CHP,Combined-heat-and-power plants)、電動車(EV)充電等。未來電網(Grids of the Future)將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彈性,並加速去碳化。
施耐德電機致力於打造智慧建築與智慧電網,而廣泛部署數位化解決方案將有助於掌握都市的能源動態。利用智慧且靈活的能源系統,可以減少非必要的能耗,例如自動調節室內溫度。此外,各建築也可透過系統將能源分配給電動車充電使用,未來電動車駕駛不再需要尋找特定的充電站。若達成所到之處皆能充電的便利性,將對電動車推廣大有幫助,進而加速交通去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