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虎頭埤 李偉智提辦泳渡

議員李偉智建議發揮巧思活化新化虎頭埤。(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新化虎頭埤為台灣最早興建的灌溉用水庫,議員李偉智建議市府發揮巧思,推出露營車、美麗帳棚和泳渡虎頭埤等構想,帶動地方發展,市長黃偉哲認同並強調虎頭埤是台灣第一座水庫、南瀛八大景之一,最快今年暑假舉辦。 觀旅局指已和西拉雅風景區、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環保局等,針對水質、水道評估,目前規範南北八百至一千公尺、東西向一千六百至兩千公尺規劃。 李偉智指新化人口密度全市第二,要求擴大規劃新化都市計畫區;都發局指區段徵收可增約十五公頃住宅用地。而深綠捷運規劃和老街林進區興建立體停車場,要求加快速度;交通局指將興建廣停5平面停車場。 李偉智說L、M區兒南公園荒廢,要求市府實際查核;黃偉哲說政府部門不該相互推諉,亡羊補牢。 李偉智要求改進桔子溪排水溢淹、整治烏鬼厝溪;水利局回應,今年底完成治理計畫,向中央爭取經費。極端氣候下,他也要求噴藥消毒次數增加,並爭取永康焚化爐回饋金、森霸二期工程回饋等。

Read More

宜蘭傳藝園區推端午節體驗活動

宜蘭傳藝園區於端午連假期間,首次推出超應景的龍舟、粽子圖樣彩噴,及防蚊金魚香包、皮革祈福吊飾等手作體驗,還有蛇尾打卡裝置,讓你一秒變蛇仙。(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夏至過端午、連假到傳藝!」每回宜蘭傳藝園區都會結合民俗文化與創意巧思,於端午節舉辦既傳統又熱鬧的體驗活動,今年也不例外,廿二至廿五日端午連假期間,除了布置菖蒲艾草束與五毒符,重現端午驅除疾厄的傳統習俗,更首次推出超應景的龍舟、粽子圖樣彩噴,及防蚊金魚香包、皮革祈福吊飾等手作體驗,還有蛇尾打卡裝置,讓你一秒變蛇仙,與親朋好友共渡創新有趣的端午假期。 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表示,此次以「藝起慶端午 動手玩體驗」為主題,與台灣布衣、DOZI皮革工作室、老椰子三間店家合作推出端午限定體驗,只要於園區消費滿九九九元,憑發票即可免費擇一兌換「龍舟粽子彩噴」、「防蚊金魚香包」或「皮革祈福吊飾」DIY券,以及福氣滿滿的文昌福氣水,邀請民眾透過有趣的體驗活動認識端午習俗。 此外,基金會還特別向在地農家訂購菖蒲艾草束,及張貼具有祈求安康意涵的五毒符,重現最傳統的民間文化習俗。

Read More

改善交通 沈震東籲向外取經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議員沈震東針對交通問題提出全面考量,市府允諾連通中西、北和安平的和緯路五段工程九月通車。針對偏心式左轉、Z字型行穿線、交通標線等,建議取法其他縣市作法,並爭取於文祥公園成立主題公園;交通局表示,正進行招商作業。 沈震東關心中西區成功國小校舍進度,指工程一0七年九月開工,國小生都快畢業,還無法回到原校舍。市長黃偉哲指出,協調文化、教育局,規劃必要經費。 文化局指依其工程順利施工,二期將於二十日開標,教學設備和操場運動空間規劃將分區施工,預計一一三年底完成。 他還指市府各項補助、調薪,預算增加近五十億元,擔心恐排擠市政規劃,要求市府審酌。

Read More

花蓮味醬醬好徵件 成績揭曉

第一屆花蓮味「醬醬好」徵件活動,評審團逐項對產品進行風味審查。(花蓮縣政府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為運用醬料探索地方文化的味覺記憶,花蓮縣政府以在地醬料為媒介,引領民眾認識洄瀾日常,感受花蓮的美好滋味,辦理第一屆花蓮味「醬醬好」徵件活動,吸引近六十件風味好醬前來投件,製醬人的巧思與用心讓評審的味蕾驚艷,在激烈的角逐下,共計二十組醬料出線,成為首屆「花蓮味醬醬好」獲獎產品。 首屆醬料徵件活動以挖掘隱藏在花蓮各處的在地好滋味為出發點,將項目區分為料理、沾抹及醃製三大類。本次徵件評選邀請多位主廚與專家,針對作品的在地性、風味、食安、市場性等面向進行評比,為求評比公平性,採用全程盲測方式,讓本次評比精準鎖定於商品本質及背後製醬人的設計追求上,以探索出在地味覺脈絡,展現出獨特的花蓮味道記憶。 縣長徐榛蔚表示,本次徵件活動及後續洄瀾餐桌菜色開發,除能讓更多人認識到花蓮不同風味與文化外,亦可把在地職人釀的醬打造成花蓮新品牌形象。 農業處長陳淑雯指出,在花蓮,相同的產品在不同地方開發而出,就會產生不同的個性,參賽作品中有融入刺蔥、山蘇、文旦、山苦瓜、樹豆等特色食材,令評審感到驚艷,不同族群釀製手法,如客家風味、原民風味、潮汕風味等,亦讓更多人認識花蓮不同釀造文化。 另本次徵件活動的各組別第一名,將由評審老師林奕成主廚進行料理研發,共同創造花蓮的創意料理。這些精心研發的創意料理將在後續的「洄瀾回甘餐桌」活動上推出,讓更多人認識花蓮特色醬料文化。

Read More

虎頭埤圳頭祭 謝水神祈豐收

虎頭埤舉辦圳頭祭,感謝水神王爺保佑,並祈求五穀豐收。(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新化報導 有「台灣第一水庫」之稱的新化虎頭埤,每年在一期稻作順利完成灌溉後會舉辦圳頭祭,有飲水思源、知恩報本的意義,至今已有六十八年歷史。今年疫情緩解,祭典恢復往年規模,十二日上午在虎頭埤第一碼頭旁舉行,感謝水神王爺保佑,並祈求五穀豐收。 虎頭埤圳頭祭起源於民國四十三年因嚴重乾旱,地方仕紳商議後在新化朝天宮廟埕設壇,請神農大帝曬日祈雨,希望能夠降下甘霖,而後果然應驗。為飲水思源,隔年(四十四年)開始舉辦圳頭祭,以謝神恩,並祈求來年穀物豐收,延續迄今。 近兩、三年由於疫情關係,虎頭埤圳頭祭有時停辦、有時縮小規模,今年疫情稍緩,恢復往年規模辦理,十二日上午在儀式進行時,剛好碰上陰雨連綿,與會人士多認為是紓解目前缺水窘境的好兆頭。 參與祭典的包括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長陳英仕、市議員余柷青、新化區長吳金喜、新化區農會總幹事林侑融、市府觀旅局專委鄭道立、虎頭埤風景區管理所主任陳宏田等人。 相關儀式,由新化朝天宮主任委員許滄淵協助策劃,他準備了豐盛的供品,並恭讀疏文,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時無災、五穀豐收,典禮簡單隆重,卻彰顯飲水思源的精神。合辦單位都非常期待能將這項極富意義的圳頭祭儀式有爭取列入市定無形文化資產。 陳宏田表示,農水署各地工作站也陸續擇日辦理圳頭祭,該項傳統由新化開始,因此在起源的虎頭埤舉行儀式,更具意義。

Read More

太陽能板導致不下雨?黃偉哲:謠言不攻自破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設置太陽能光電板是否與台南不下雨有關?市長黃偉哲十二日表示,這兩天的雨勢,不只是為台南水庫帶來相當程度的幫助、讓城市的暑氣驟降,也使得前一段時間缺乏科學證據的謠言—裝太陽能板會導致不下雨,不攻自破。 台南缺水嚴重,加上前陣子久未降雨,讓早就備受爭議的太陽能光電板成為眾矢之的。網路瘋傳南部超過六百天沒有大雨,是因為廣設太陽能光電板會引發熱島效應,對周遭的降雨不利。 這兩天天降甘霖,黃偉哲對此表示,其實,經濟部在今年四月,就已經製作圖卡說明,不下雨真正的原因是鋒面還沒來。鋒面來了,雨就下了。 他還說,經濟部補充說明,太陽能發電的原理,是運用太陽能板把光能轉換電能運用,不會提高環境的溫度,當然也就不影響熱對流;而且氣象達人彭啟明也表示,不下雨主要是這幾年恰巧颱風擦邊而過,降雨不如歷史值,導致乾旱。 黃偉哲強調,天要下雨,太陽能板也擋不住,希望這兩天的雨勢,除了能解台南水庫的渴,也能把一些奇怪的謠言沖走,還給台南一個就事論事、就理論理的討論環境。

Read More

官田慈聖宮 今神農大帝祝壽大典

官田慈聖宮慶祝神農大帝聖誕,十一日晚間舉辦台語老歌晚會。(陳俊銘醫師提供) 記者黃文記∕官田報導 官田慈聖宮管理委員會為恭祝神農大帝誕辰,舉辦一系列祝壽活動,十一日晚上的仲夏經典台語老歌晚會,包括市長黃偉哲、立委郭國文及多位地方官員、民代均到場,祈求普降甘霖,解除旱象,萬物蓬勃滋長,一禾九穗慶豐收。 官田慈聖宮主委陳俊銘表示,官田之地,古來盛產水稻,為歷朝歷代重要穀倉。因此,在明鄭時期陳永華總制當政之時,即在該地龍湖築居,經略重鎮。 到了一百二十年前日據時期,八田技師又在該處闢建烏山頭水庫,做為嘉南大圳橫跨雲嘉南區域,防旱潤生,調節灌溉的總樞紐。 陳俊銘指出,慈聖宮主祀神農大帝,自永華公引其香火,創立以來,已歷三百餘年。該宮位處風水龍脈之地,關乎大地欣榮,神農大帝靈佑,可謂與天同功。 官田慈聖宮在每年神農大帝聖誕(農曆四月二十六日)會舉辦一系列的祝壽活動,前一陣子辦了一場樂團演奏,十一日晚上舉辦仲夏經典台語老歌晚會,十三日上午九時將舉行祝壽活動,當天下午有賞兵活動。 十一日晚上的台語老歌晚會,由陳昭瑋主持,到場歌手有林保羅、余凱揚、林喬安、林孟宗、陳孟賢、陳思安、黃西田等人。市長黃偉哲、立委郭國文、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徐振能、市府民政局長姜淋煌、市議員陳秋宏、吳通龍、郭清華、陳昆和等人均到場參拜,向神農大帝祝壽。

Read More

南投茶葉外銷裝櫃銷陸

南投縣政府與縣農會合作,媒合七千八百二十五台斤茶葉銷往大陸,十二日在名間鄉舉行外銷裝櫃儀式;縣長許淑華、縣農會總幹事曾明瑞等人出席。(記者陳朝枝攝) 記者陳朝枝∕南投報導 南投縣政府與縣農會合作,媒合七千八百二十五台斤茶葉銷往大陸,十二日舉行外銷裝櫃儀式。縣府指出,除媒合茶葉銷往大陸,縣長許淑華七月也將率團訪陸,打開大陸農特產品市場。 縣府與縣農會上午在名間鄉舉辦「南投縣各級農會茶葉外銷裝櫃儀式」,出席的除許淑華外,還有立委馬文君及縣農會總幹事曾明瑞等人。 許淑華指出,受新冠疫情影響,茶葉需求與銷售量驟減,茶葉庫存增加。縣府與縣農會媒合七千八百二十五台斤茶葉外銷到大陸。這次外銷裝櫃只是疫後媒合銷售的第一步,她七月將率團到大陸,希望能進一步打開當地農產市場;縣府也會和縣農會密切合作,繼續支持農民和產銷班,拓展更多國外銷售渠道。 縣府指出,縣府去年協助茶農外銷茶葉計一萬一千台斤,這次再次成功媒合外銷茶葉計七千八百二十五台斤,累計外銷茶葉將近一萬九千台斤。

Read More

茶六燒肉進軍台南 榮登店租王

人氣燒肉店將入主永華商圈,月租金創新高,成台南店租王。(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後疫情時代,人潮回流,商圈也活絡,台中人氣燒肉店將進軍台南,以月租六十萬元租下近八百坪空間,榮登今年台南最貴「店租王」。 台灣集團房屋安平加盟店長蘇家賢表示,店面樓高四層,建坪約七八八坪,位處市政特區,地段佳、店面醒目且好停車,店面每坪租金換算七六0元,以周邊大坪數店面,市場行情曾開價至一千兩百元,租金總金額雖高,若以單坪租金來看,在該路段其實合理。 來自台中的「茶六燒肉」,即將於台南開設南部第二間分店,根據實價揭露,位於安平區永華路二段,屋齡十七年、四層樓高的整棟透店,近八百坪面積,今年二月以六十萬元租下,且為十五年長約,租金每三年調漲一次,最高月租可為七十萬元。 台灣房屋趨勢中心經理李家妮表示,一般能創下高租金店面,多具備坪數大、地段優、結市生財等優勢,而面臨主要路段、角窗店、商圈聚客力佳等,也能帶動店面身價,名店更能帶動周邊整體商機與價值。 該透天店原先為富霖宴會館,當時歇業,坊間傳出是要拆掉蓋住宅大樓,然根據實價登錄,該棟房地和相鄰土地,去年三月由台中詹姓自然人以無貸款方式,豪擲四億元買下,取得四百四十坪住宅用地,換算每坪九十點八萬元,創下安平區史上次高地價紀錄,疫情復甦,也碰上金雞母,租金投報率約百分之二左右。 蘇家賢認為,單看投報率率雖不算亮眼,然買家應是相中地段具高開發價值,且鄰近市府,大馬路邊面積大又方正,土地珍稀,附近豪宅大樓林立,成交單價站穩四字頭,買主擲高價入手,穩定收租兼養地,以長期持有換取增值性。

Read More

台江國家公園 推環境教育獲特優

「蠔小子蚵南」安排青少年學子化身蚵農,認識潟湖變遷與環境變化對養蚵的影響。(台江處提供)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推動台江濕地學校環境教育,績效卓著,經環保署「國家環境教育行動方案執行成果績效評比表揚計畫」審查,獲評特優並接受表揚。 台江國家公園擁有二個國際級濕地及二個國家級濕地,是台灣唯一濕地型國家公園。台江處二0一一年以「台江濕地學校」為創新品牌,藉由園區豐富的自然生態及人文資源,規劃符合在地特色的環境教育課程,打造一座豐富多采的濕地環境學習樂園。 台江濕地學校學習中心整合在地學校、社區及機關,開發獨具地方特色的環境教育課程,設計了十多套教學方案,「蠔小子蚵南」由在地蚵農現身說法,學員化身蚵農巡視蚵田,體驗串蚵、綁蚵、採蚵及挖蚵等工作,見證蚵的成長歷程,進一步認識潟湖變遷與環境變化對養蚵的影響,思考如何保護環境。 「台江時空膠囊」闡明台江內海是台灣發展的重要舞台,透過戲劇、闖關猜謎、古蹟踏查與對戰解題的方式,帶學生重回台江歷史場景了解時代的演變,反思文化史蹟保存的價值。 「半日漁夫鮮體驗」以養殖漁業為主題,讓學習者透過講解、訪談漁夫,並體驗漁夫捕魚的甘苦,進而了解永續漁業的重要性。 「愛地球」傳達如何親手實踐愛地球的理念,很多廢棄物或不起眼的生活用品,其實只要經過一點巧思,就能創造出無價的新生命。「台江海人營」透過生動有趣的挑戰活動,讓青少年認識台江國家公園的自然生態、人文歷史與產業經濟,從體驗與行動中,一起來保護環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