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顎骨隆突 無法裝假牙

張耕閤醫師(左)手術時經口將此硬顎的骨質增生粘膜打開,將其磨平再予以縫合。(記者徐義雄翻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53歲張女士因為缺牙無法享受美食,牙醫建議裝置活動假牙,發現口腔上顎有一顆巨大硬塊影響裝假牙進度,只能望美食興嘆。大里仁愛醫院耳鼻喉科張耕閤醫師檢查診斷為「顎骨隆突」,手術後其上顎處已經變成平坦的正常狀態,後續使用活動假牙增加進食能力,前後歷經4個月重拾美味人生。 張女士的牙齒上排有許多顆缺牙影響進食,牙醫檢查與治療後,建議製作活動假牙以利進食在進行治療前,其口腔上顎處長了一顆巨大的硬塊,牙醫告知需先至大醫院接受口腔腫塊的切除,活動假牙才能黏合到硬顎處。 張耕閤醫師檢查,告知硬塊叫做「顎骨隆突」,是一種良性的骨質增生,但是張女士的隆突較巨大,必須進行切除才能使用活動假牙,改善這一顆硬塊常常出現潰瘍而影響進食的狀況。 張耕閤表示,如果患者容易反覆在隆突處產生潰瘍,或者像張女士因為巨大隆突無法戴活動假牙的狀況,可以接受手術將此骨質增生去除。手術方式為經口進入,臉部外觀無傷口,將腫塊粘膜分離後使用器械將骨質增生區域磨平,再將粘膜進行縫合。術後傷口會有輕微不適感,術後兩週需要吃軟質食物,粘膜完全癒合的時間大概為1個月左右。 圖1顯示在口腔上方硬顎處有一顆突起物,此即為顎骨隆突。圖2為電腦斷層影像,可見此為一個2.34公分大的骨質增生。(記者徐義雄翻攝) 「顎骨隆突」屬先天性,很多人都可能會發生,是一種很常見的骨質變異,出現的位置在口腔上方上顎處,可大可小,張女士的隆突在電腦斷層畫面顯示為2.5公分,算是蠻大的隆突,切除下來的體積宛如一顆貢丸般大小。另外,此種隆突可能出現在舌底兩側齒齦處,容易在吃較硬的食物時摩擦到隆突造成粘膜破裂,導致產生口腔潰瘍。 張耕閤醫師建議民眾如果發覺口腔有硬塊,或者持續2週以上未癒合的口腔潰瘍,應該到門診接受檢查與評估是否需要進行切片檢查和後續治療,以免良性與惡性腫瘤持續存在及擴大,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

Read More

邊境攔查 日本葡萄泰國山竹 農藥殘留超標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動輒一串數百元的日本葡萄,竟然也農藥超標!食藥署11日公布最新邊境檢查結果,泰國出口山竹、日本出口鮮葡萄又被驗出農藥殘留含量不符規定,相關商品皆已要求業者銷毀或退運,沒有流入市面。 食藥署指出,本週驗出農藥不合格者有澳大利亞出口高粱、泰國出口山竹、日本出口鮮葡萄、越南出口速食蝦蔥味炒麵、越南出口速食酸辣蝦味麵、泰國出口剝殼椰子、印尼出口綠豆等7件。另外,印尼出口瓶裝及軟包裝辣椒口味調味醬漂白劑含量不符規定。韓國出口炸雞醬防腐劑含量不符規定。泰國出口冷凍山竹鮮果肉重金屬含量不符規定。 食藥署表示,日本葡萄半年來共有3批不合格,本次又發現1批日本進口的鮮葡萄,被檢出殘留農藥Cyclaniliprole 0.01ppm違規,共250公斤依規定退運或銷毀,同時,進口日本鮮葡萄的八通關公司,日前也被驗出農藥超標,已列入100%逐批查驗名單,而其他業者從日本進口葡萄將調整成加強抽批。 越南進口泡麵屢次因農藥殘留違規遭攔截,這次又有2批不合格。食藥署表示,近6個月內累計5批不合格,都是瀚璵有限公司申請報驗,均為檢出殘留農藥環氧乙烷,違反不得檢出規定,已對這名業者採百分百逐批查驗;其他業者暫時沒有違規情形,還是一般性抽驗。 泰國新鮮山竹本次又有1批不合格產品,食藥署表示,過去半年累計9批違規產品。

Read More

18歲女在家早產女嬰 社工介入救回

18歲的小媽媽經濟拮据,在家產下1400公克早產女嬰,在社工人員的介入下,將女嬰護送醫,在保溫箱養到2500公克健康出院。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18歲的小媽媽,因經濟拮据怕付不起生產費用,在家產下不足月的早產女嬰,在社工人員的介入下,將女嬰護送澄清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2個多月來,在保溫箱從1400公克「養」到2500公克健康出院,病房主任黃元韻表示,早產女嬰的故事令人心疼,幸好幸運的救回來,提醒懷孕媽媽不用怕付不起生產費用,政府健保有最好的照顧機制。 這位年輕女子與男友同居,因家境清寒,社工人員介入定期關懷,一直未告知已懷孕,社工從她婆婆口中得知後,立即送她去產檢,已懷孕24週,在27週時在家生產,由婆婆用剪刀斷臍,產下女嬰。當社工得知後,趕緊護送早產女嬰到醫院急診室,立即轉到新生兒加護病房處理。 澄清醫院病房主任黃元韻說,早產兒因各個器官尚未發育成熟,生下早產兒一定要即早送醫,以減少早產兒併發症及死亡率。(記者陳金龍攝) 黃元韻表示,早產女嬰體重僅1400公克,還不到正常出生新生兒體重的一半,因肺部發育還未成熟,有呼吸喘的情形,以鼻式正壓換氣儀器幫她呼吸,又因吞嚥吸吮和呼吸能力不協調,得用口餵管給予高熱量高蛋白質的早產兒奶水,以及部分靜脈營養輸液,在住院期間,也因黃疸問題接受照光治療,也住進多功能保溫箱。 在保溫箱長達2個多月,體重由原來的1400公克增加到2500公克健康出院,出院時女子喜極而泣,不斷向照顧寶寶的新生兒加護病房醫護人員致謝。 黃元韻指出,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每年有將近2萬名早產寶寶出生,約占所有新生兒的8%至10%,不滿20歲的年輕懷孕,因生理不成熟及社會經濟問題,早產機率相對高,建議懷孕媽媽一定要定期產檢,早產兒因各個器官尚未發育成熟,往往需要醫療輔助成長,生下早產兒一定要即早送醫,以減少早產兒併發症及死亡率。如果有經濟問題,可與當地政府聯繫,社工人員會介入關懷協助解決問題。 由於目前流行小兒呼吸道融合病毒,女嬰符合健保給付32週早產兒的條件,出院前也幫她施打抗病毒的單株抗體,由於每月施打1劑,需施打6劑,黃元韻對小媽媽說:「半年內,我們每月都會見面,我會評估妳寶貝的成長狀況,一起照顧她的健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