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澳學童農事巡禮呷平安

蘇澳鎮長李明哲偕馬賽國小師生在稻田主人林旺德駕駛插秧機進行插秧,讓未主人翁體會農友插秧流程。(蘇澳鎮公所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為推廣蘇澳鎮優質稻米、鼓勵蘇澳學子「吃在地、食當季」農產,蘇澳鎮公所十一日土地公生,舉辦「農事祈福」與「田間見習」。鎮長李明哲偕馬賽國小師生,於深入直擊「合鴨稻田」自然農法,從產地、加工到餐桌,進行一堂特別的蘇澳飲食文化課。 配合農人早起耕作,此次的活動於晨間展開。師生們來到蘇澳鎮上,一處「稻鴨共生」的農田見習。所謂的稻鴨共生,主要於休耕期,將特選成熟合鴨釋入農田,藉鴨掌划水翻攪土壤,抑制雜草生長,順道讓排遺作肥增加地力。插秧後,改以黃毛小合鴨入田覓食福壽螺與害蟲,以維持稻米的品質。 完成插秧的農田,鳥群入田覓食福壽螺與害蟲。(蘇澳鎮公所提供) 馬賽國小師生除了實地見習農法,也到碾米廠學習稻作收穫後,包括碾製、米製、包裝等加工製程。隨後,轉赴蘇澳龍德廟,展開食農第二堂課。 蘇澳地區宮廟林立,逢年過節常有「謝神呷平安」的傳統,需大量使用稻米農產!農曆二月初二,尊奉土地公的「蘇澳鎮龍德廟」精心準備「酬神平安粥」供各界品嘗。而龍德地區,沙質土壤疏鬆通氣、排水佳,以出產鮮甜蘿蔔聞名,龍德廟平安粥最大特色,就是以在地蘿蔔入湯熬粥,再佐以「鹽漬菜脯」併餐享用。馬賽學子造訪龍德廟參與宮廟祝壽盛典,敬謝天地「呷平安」,完成這一堂從產地到餐桌的米食文化巡禮課程。

Read More

東門美術館喬遷歸仁農會舊倉庫

東門美術館喬遷到歸仁區農會舊倉庫。 (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歸仁報導 私人經營的東門美術館從台南市區搬到歸仁區農會舊倉庫,十一日舉辦開幕剪綵,包括副市長葉澤山、文化局長謝仕淵及多位文化界人士都到場祝賀。館長卓來成表示,因應數位化時代,參觀將採預約制,歡迎喜好藝術的朋友多加利用。 館長卓來成指出,東門美術館在台南經營已有二十八年,原先位於府前路的空間因租約到期,加上因應時代變遷,進入數位化時代,實體展示空間不再那麼重要,幾經探詢才發現,「合適的空間就在自己的故鄉。」正好位處老家不遠的歸仁區農會舊倉庫要出租,空間也合適,卓來成就以該處做為一館、二館的空間。 東門美術館租用歸仁區農會舊倉庫,二館很有工業風。(記者黃文記攝) 歸仁區農會舊倉庫有五十多年歷史,六年前進行空間活化,由當地的七甲五街花卉產銷班長黃毅斌進駐,著手空間改造,化身藝術、產業等展演場域及研習教室,保留原有建築外觀,賦予老建築新生命。 東門美術館租用兩間舊倉庫,做為一館、二館,另在市區北門出張所的三館也將在下個月揭幕。卓來成指出,一館有紅磚牆,屬老台灣風貌;二館是水泥地,偏向工業風。他的展品布置也符合各館的風格。 這次喬遷的開幕首展以卓來成個人的收藏居多,每件都是名家創作,包含長達三點三公尺的李奉繪畫〈大象希音〉,以及「現代書藝之父」楊子雲的〈本色系列〉,有一點八公尺高,都頗受矚目。

Read More

白河大地震一甲子 台日論壇在東山

二0二0年神戶市長主持一九九五年阪神大地震廿五週年紀念會的現場照片。(主辦單位提供) 記者趙家麟∕台南報導 白河大地震一甲子在東山│台日交流論壇,八日在東山區公所舉辦,對於白河大地震記憶的蒐集,並與二0一六年美濃(台南)大地震、以及一九九五年阪神大地震等進行防災教育的比較與討論。 日本關西學院大學總合政策學院院長長峯純一與教授井上一郎、成大社會科學院教授楊永年與建築系教授兼國震中心副主任姚昭智、東山區長呂煌男、台南市議會前議長賴美惠、市府消防局專門委具林謙哲、區公所員工,以及台日學生等與會。 一九六四年一月十八日白河大地震,東山是重災區。白河大地震屆滿六十週年之際,適逢日本關西學院大學至成功大學進行田調與學術交流。八日在東山區公所舉辦「白河大地震一甲子在東山」的台日交流論壇。 二0二0年神戶市長主持一九九五年阪神大地震廿五週年紀念會的現場照片。(主辦單位提供) 成大建築系教授兼國震中心副主任的姚昭智教授,介紹地震可能帶來土壤液化與火災問題,以及耐震補強的重要性,但耐震補強的成本過高,會遇到不小的阻力,此外,防災社區也有許多努力的地方。 主辦單位表示,白河大地震在東山經過六十年,為重拾大地震記憶保存歷史紀錄,強化防災意識,透過論壇的舉辦,可以增進彼此的學習與了解,並進一步提升災害防救的能量。

Read More

伯公文化小旅行訪白河客底聚落

參加伯公文化小旅行民眾走訪白河李家菸樓。(台南客委會提供) 記者翁聖權∕白河報導 台南市客委會於土地公(客家人稱伯公)誕辰前夕,舉辦二0二四伯公文化小旅行,除了帶領民眾走訪白河庄內里客底聚落,欣賞季節限定美景林初埤木棉花以及製作客家紅粄,用傳統祭典儀式幫最親近客家鄉親的「伯公」慶生,祭典儀式後的食伯公福,還品嘗最道地的客家料理,把滿滿的「福」帶回家。讓民眾從伯公信仰,認識台南最接地氣的客家文化。 台南客委會指出,台南是客家先民在大航海時代渡過黑水溝登陸後踏入台灣土地的門戶之一,在白河、楠西、東山都有早期客家移居的歷史痕跡。而白河區的庄內里舊地名為客庄內,庄名由來源自最早的開墾者為張姓客家族人,後因故分為兩派,各以「張鑑公」及「張婆太」為始祖,其祭祀方式及宗祠建築形式上仍保有客家傳統習俗。 這次在白河推出伯公文化小旅行,除了規劃走讀張鑑公祠及張婆太祠、李家菸樓及草店大埔宋屋等客底聚落,在白河客庄內最早創建的土地公廟「福呂府」用客家傳統祭典儀式幫伯公慶生,食伯公福更是邀請來自美濃著名的總鋪師劉春樹掌廚,推出「筍乾滷豬腳」、「客家冬瓜高麗菜封」、「客家小炒」、「蘿蔔肉丸湯」、「樹子炒野蓮」、「薑絲炒大腸」等客家傳統佳餚,打造客家文化的五感饗宴。 現場邀請在地客家藝文團體「府城真樂軒客家八音樂團」演奏的八音,是以鑼鼓樂加上嗩吶等吹奏樂器,為客家傳統祭典或節慶不可或缺的元素。

Read More

90包蘇丹紅豬肉乾賣出46包

基隆市衛生局持續追查「辣椒粉摻蘇丹紅」事件,杜絕違規產品於市面上販售。(衛生局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基隆巿衛生局持續追查「辣椒粉摻蘇丹紅」事件,繼新北市保欣公司,高雄市津棧國際及佳廣國際兩家公司亦分別驗出含有蘇丹紅的問題辣椒粉。基市業者向「金安記食品廠有限公司」進貨九十包含蘇丹色素三號「香辣豬肉乾(一百五十克)」,目前回收未售出產品計四十四包,並退回上游廠商。 此外,「母指料王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自行送驗保欣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之小米椒粉(效期:二0二六∕0八∕二十三)檢出蘇丹三號十七ppb,這批違規原料製成「雞心椒粉」,有四十公斤出貨至本市一家業者,經現場查核,其中二十九公斤未出貨、十公斤出貨一家下游商家,已使用一公斤,待回收九公斤、一公斤已製成兩千公斤佳味鮮甜粉,於二月二日出貨一家下游業者,下游業者已使用七百六十公斤,尚未使用一千二百四十公斤,已全數自主下架封存,待退回上游廠商。 另有一家業者自主性通報,表示接獲「亞洲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通知,一一三年一月十五日進貨的一千七百二十八公斤「雞肉川丸子」,所使用之辣椒粉驗出含「蘇丹色素」,產品需回收。 業者進貨後,僅出貨五百四十公斤給一家商家,衛生局立即追查確認下游廠商皆尚未出售,已全數回收完成。加上業者倉庫內尚有一千一百八十八公斤未出貨,一千七百二十八公斤「雞肉川丸子」皆已全數退回上游廠商,未流入市面。 海底撈香麻辣粗粉(即為「血旺調味料」)、好品味生技食品有限公司製成之紅辣椒粉、美食家食材通路股份有限公司之「牛王牌」及「金禾味食品香料有限公司」製成「青辣椒粉(殺菌)」有效日期:二0二六∕一0∕0四」」等產品,均未流入基市。

Read More

NET稱投標金額高過微風 市府駁混淆視聽

原負責東岸商場營運的主富服裝公司(NET)再度刊登廣告,清楚列出NET和微風投標金額相關數字強調所提條件優於微風。(記者楊耀華攝)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基隆市政府辦理東岸廣場重新招商案引發爭議不斷,原負責商場營運的主富服裝公司(NET)十一日再度刊登廣告,列出NET和微風投標金額相關數字強調所提條件優於微風;市府委託律師葉慶元則以參加考試舉例,指出難道某一科目的成績最好就應該拿第一名?認為NET的說法在誤導、混淆視聽。 NET再度在報紙刊登大幅廣告,清楚條例出固定權利金、土地租金、輿情費、變動權利金等項目的市府底標與NET、微風所提投標金額,其中微風均以底標開價,NET則在各項都高於微風,NET投標的每年入庫金額八千三百六十一點八萬元,更是超過微風所提三千八百三十五萬元的兩倍,而在二十年維護重置經費部分,市府底標是一點五億元,微風開出二點九億元,NET則是開出四點零八億元,比微風多出一點一八億元。 市府委託律師葉慶元表示,東岸商場案是政府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工程的招商案件,公開招商的評選項目總共有六項,包括投標廠商本身相關的實務經驗、財務狀況、營運計畫、財務計畫等事項,NET登廣告強調他的財務回饋最高所以應該要得標,這個說法本身就相當的誤導。 葉慶元說,就好像參加一個考試,總共有六個考試科目,如果國文作文寫得最好,是不是就能拿到第一名呢?當然不是的,該案的爭議已經進入司法訴訟,NET如果覺得自己的主張站得住腳,應該是到法院提出自己的說明,而不是透過媒體或是透過廣告來混淆視聽,這不是正常處理事情的方法。 NET委任律師陳義文表示,市府先前說招商年限訂二十年是考量廠商回收財務計畫,現在為何又說財務計畫不重要?市府說NET沒有執行部分實績是謊言,因為NET與大日共同建設、經營東岸八年,市府每年評估績效都是優良,要求市府公布四家投標廠商甄審文件,取信於民。

Read More

台中公車釀禍 轉彎壓斷單車男雙腿送醫

中台灣客運一輛公車11日行經台中市北區不慎撞上一名單車騎士,造成騎士雙腿骨折送醫。(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中台灣客運一輛公車十一日清晨行經台中市北區三民路與精武路時,疑右轉時的內輪差,撞上一名騎腳踏車的張姓男子,當場將張男壓在車輪下,雙小腿骨折送醫。警方到場調查,謝姓公車司機沒有酒駕,辯稱「沒有看到」,詳細的肇事原因,有待交大事故組後續釐清。 台中市第二警分局十一日清晨七時許獲報,北區三民路、精武路有發生一起公車與腳踏車的事故,警方到場調查,三十九謝姓男子駕駛中台灣客運的公車,沿北區精武路右轉三民路三段方向行駛時,當時三十八歲張姓男子騎腳踏車沿精武路往大誠街方向,雙方在路口處發生碰撞,張被壓在車底,救護車到場時,發現張有雙小腿骨折的狀況,經送醫後無生命危險。 警方表示,此案雙方駕駛都無喝酒,詳細的肇事原因有待交大事故組後續釐清,提醒用路人,行車遇有轉向或變換車道等情況時,應先顯示方向燈且讓直行車先行、注意安全距離。

Read More

基金交流道南下匝道 將增設交通號誌

立委林沛祥現勘研商,解決國道三號基隆西岸聯外道路基金交流道南下匝道處交通瓶頸。(立委林沛祥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為解決國道三號基隆西岸聯外道路基金交流道南下匝道處交通瓶頸,立委林沛祥十一日會同交通部高速公路局、交通部高速公路北區養護工程分局、安樂區公所等相關單位現場會勘,研商改善當地因紅燈秒數過長導致常態性交通壅塞問題。 林沛祥指出,此次會勘主要是希望儘快改善基隆大武崙地區交通瓶頸,尤其針對基金交流道下路口的紅燈秒數過長,造成常態性的交通壅塞問題,影響市民通勤及生活,現場研商後高公局允諾將全力配合,針對此路段交通壅塞情形增設交通號誌等提醒措施,促使車輛盡快進入高速公路,避免道路回堵情況發生。 林沛祥表示,將與市政府協調探討是否能建請大貨車業者在早上特定時段避免送貨,以減少交通壅塞情況,另將與派出所及各里長合作加強巡邏監管,避免違停等行為對交通造成阻礙,後續也將持續密切關注該地區的交通情況,以確保市民的通勤及生活品質。 此外,林沛祥也就大武崙溪民樂橋整治工程前往現勘,檢視新的河道改善工程在極端氣候變動下能不能增加排水斷面,有效抗洪,保障當地居民的安全;市議員鄭愷玲強調里長們對於改善工程存在擔憂,特別是對於豪雨洪水可能帶來的影響;工程單位表示,河道改善工程將在五月中旬完成,其排水斷面能夠應對豪雨的挑戰,施工單位也將提供相關數據給里長及居民,以確保大家的安心。

Read More

多元就業 創造逾1.2萬個工作機會

離開職場二十年的蔡惠名,透過雲嘉南分署多元就業計畫,前往慈光心智關懷協會服務,幫助慢飛天使。 (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官田報導 離開職場逾二十年的蔡惠名,透過勞動部雲嘉南分署台南就業中心推介到慈光心智關懷協會擔任多元就業計畫人員,主動參加初級教保員訓練,並協助行銷「慢飛天使」手作產品,為協會增加營收,開展不一樣職涯人生。 二十年前曾在工廠擔任車縫作業員的蔡惠名,因結婚生子辭去工作,在家照顧小孩,如今二個孩子長大,動了重返職場的念頭,於是向勞動部雲嘉南分署台南就業中心求助,媒介到協會工作已屆一年。 慈光心智關懷協會理事長徐育仁說,協會以照顧心智發展緩慢孩子,申請多元就業計畫項目以串珠為主,訓練孩子們手指的靈活度,蔡惠名不僅與孩子們相處融洽,更幫協會挹注不少營收。 為與特殊孩子相處,蔡惠名主動參加初級教保員訓練課程,也考上街頭藝人證照。她說,與慢飛天使互動中,培養更多耐心與同理心,也訓練自己的心性,這些都是工作上的額外收穫。 雲嘉南分署長劉邦棟表示,多元就業計畫透過政府與民間團體合作,除補助人力經費,也幫忙社區在地經營,不但提供中高齡、二度就業婦女工作機會,更協助其發展自身特色,計畫至今已補助雲嘉南區近二千個就業計畫,創造逾一萬二千個工作機會,讓更多優秀人才在社區被看見。

Read More

科館藻之道 探索台灣海女文化

日本文化人類學博士藤川美代子來台進行實地研究與記錄。(海科館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台灣東北角海岸有獨特的地形及人文聚落,沿岸的風景灣澳與岬角交錯的景緻,非常的迷人。而依海而生的村落從早期的採捕、漁撈到養殖至海洋休閒活動的展開,也發展出產業人才與海洋文化。而早期漁村應運而出的「海女」也逐漸在時代的洪流中式微與消失中。為讓民眾有機會認識海女文化及其相關故事,海科館十二日展開一場探索海女與海藻文化的活動,開放民眾免費參加。 這場命為「藻之道」活動播映曾榮獲二0一六美國金勳章獎「親親海洋」影片進行賞析,導演吳惠君映後以在地人的角色與民眾面對面座談,讓現場民眾可更深入的暸解村落的現況。此外,也邀請到長期研究台灣海藻的採集者的日本文化人類學博士藤川 美代子來台分享台日海女與海藻相關的研究。 海科館說明,台灣的藻類好發在冬春兩季,因此採藻的海女開始忙碌,中秋過後頭髮菜生長在海水噴濺之處,此時東北季風剛起,接著紫菜、小海帶、茶米菜(小杉藻)等等都是在地餐桌的食材,到了初春海水溫度還沒回暖,海女便潛入水中摘取石花菜,交盤商出口至日本貼補家用,現在台灣的休閒觀光發展蓬勃,石花凍成了不可或缺的在地飲品,也是海洋賜予的天然汁液! _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