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友宜、王偉忠 嘉中人相見歡

嘉義高中舉辦一百週年校慶系列活動,校友、新北市長侯友宜(前左)與資深媒體人王偉忠(前右)十三日應邀返回母校分享經歷,兩人也參觀校園環境。(中央社)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嘉義高中一百週年校慶系列活動,十三日邀請校友新北市長侯友宜、資深媒體人王偉忠回母校與學弟妹分享經歷。 侯友宜、王偉忠都是民國六十四年畢業的嘉中校友,下午回到畢業近五十年的母校,連袂參觀校園,雖然很多早期建物已不存在,兩人走在熟悉場景時,侯友宜還開玩笑說,王偉忠就是從現今的校史館後方翻牆出去打撞球;但當場被王偉忠反駁,翻牆是在另一側。 校方表示,嘉中百週年校慶系列活動的名人講座,今年首場講座邀請侯友宜、王偉忠回母校,兩人是第二十八屆畢業校友,講座則透過主持人的提問回溯兩人的高中生活及學習經驗。兩人下午進入校園樹人堂,受到全校學弟妹熱烈歡迎。 侯友宜在高中階段是理工組、王偉忠是社會組,並不同班,兩人在高中階段相識但不熟悉,在台北發展時才逐漸熟識。 侯友宜表示,高中情誼很重要,出社會在不同的崗位要互相提拔、合作,特別是大家都是嘉中人,在選舉期間感受特別深,全國各地的嘉中人都樂於幫忙,互相提攜,嘉中永遠是大家的大家庭。 王偉忠指出,目前是AI時代,現代年輕人會比較迷惘,不過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且不斷地學習。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人生是長遠的遊戲,要研究自己最喜歡及擅長的事,未來發揮專長過不一樣的人生。 侯友宜說,以前生活貧困,父母忙於生計,親子間沒有很多互動,但父母的勤奮身教,成為人生最佳的學習榜樣。 王偉忠在高中時期,直到高二下學期才從自然組轉到社會組,找到喜歡的學習目標。他建議學弟妹重視成長環境的養分、天分,以及所學的東西,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朝自己喜歡的事情學習,尤其是在AI的年代特別重要。

Read More

高市首季開發區土地 27日開標

高雄市一一三年度第一季開發區土地標售,共計推出十二標十二筆優質建地。圖為第一標大港段二小段一五一一地號。(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市府地政局一一三年度第一季開發區土地標售,共計推出十二標十二筆優質建地,訂三月二十七日開標,合計總底價十九億四千六百餘萬元。 地政局指出,第七十一期重劃區位於三民區高雄火車站區域,開發完成後,鐵路地下化以及自由路與復興路開通,形成交通便捷的優質生活圈,本季推出二筆特定商業區土地標售,一筆面積約五一六坪,臨鐵新二街;另一筆面積約三五五坪,位於大港街及十米建國二路,二筆土地皆近台鐵高雄及民族車站、龍江公園,住商皆宜。 高雄大學區段徵收區,區內因後勁溪整治及周邊美綠化、家樂福進駐商圈形成及新台十七線興闢,已營造優質社區環境。地政局本季釋出三筆土地,一筆第三種商業區土地,面積約七0六坪,地形方正,近台十七線及中和兒童公園,為興建優質住商大樓首選;另二筆為住宅區土地,分別位於援中路及大學二十八街,可規劃為透天住宅使用。 中都重劃區,串連美術館特區及農十六,成為高雄市最大的優質住宅聚落,本季推出二筆住四土地,一筆角地臨九如三路及德勝街,面積約七十三坪;另一筆相鄰土地,位於德勝街,面積約五十九坪,皆面對中都溼地公園,擁有景觀第一排優勢,附近九如陸橋拆除工程已於今年動工,未來交通與景觀優化,前景可期。 第九十二期重劃區,距國道十號仁武交流道及仁武產業園區僅數百公尺,附近有仁武運動公園、仁武國小、仁武高中及中山大學仁武校區,生活機能及環境佳。本季推出一筆住宅區土地,臨安樂一街及八米道路,面積約二0四坪,可規劃新加坡式住宅。 鳳青重劃區近澄清湖風景區,緊鄰鳳山熱帶園藝試驗所,休閒環境優,目前已形成優質住宅群落,本季推出本區最後一筆抵費地,面積約一五0坪,位於文龍東路,近文德國小,基地方整易於規劃。

Read More

古坑建德寺善心捐贈救護車

古坑建德寺地母廟捐贈價約四百萬元救護車。(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雲縣消防局獲古坑鄉建德寺(地母廟)捐贈救護車一部,作為消防到院前緊急救護使用,有助於提升緊急醫療品質及搶救人命。十三日由縣長張麗善代表受贈,並回贈感謝狀及紀念品。 建德寺主委傅威勝說,地母廟創建於一九○八年,奉祀主神為地母至尊也是地球之母,地母孕育眾生、慈悲為懷,古坑鄉幅員廣闊、山路難行,救護車輛耗損也大,經委員會及信徒大會通過捐贈最新四輪傳動救護車,期鄉民有急難救助需求時,都能受到地母庇佑平安。 古坑鄉建德寺地母廟造福鄉里,捐贈價約四百萬元救護車。(記者陳正芬攝) 張麗善縣長表示,近幾年雲縣府受贈救護車達三十五輛,二十鄉鎮市救護車輛皆更新為五年內新車,如今獲地母廟委員會及所有善信大德善心,捐贈價值近四百萬內部裝備、性能齊全救護車輛,其高度反光性,讓民眾在夜間能清晰辨識救護車,降低發生事故率,提升出勤人員執勤安全性,同時車內配有潮氣末二氧化碳監測儀、自動給氧機等急救設備,讓救護人員對心肺功能停止患者更安全有效執行急救,提升救護急救品質。 古坑鄉長林慧如也感謝廟方的捐贈救護車,對古坑鄉消防救護工作量能有很大幫忙。

Read More

新埤鄉長潘和源涉貪 30萬交保

屏縣新埤鄉長潘和源疑捲入貪汙案,屏東地院裁定三十萬交保。(記者毛莉攝)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屏東縣新埤鄉長潘和源疑捲入貪汙案,屏東地院裁定三十萬元交保。 新埤鄉公所爆發的這起貪汙疑雲案,牽連甚廣,潘和源、秘書賴勇煌及機要秘書潘日文皆遭屏東地檢署聲押;屏東地院除裁定潘和源交保外,並分別裁定賴勇煌、潘日文及鄉公所陳姓員工,各以十五萬元、十萬及七萬元交保。 六十七歲的無黨籍潘和源,曾任新埤鄉代表會主席,這屆首次參選新埤鄉長,一舉執掌鄉政。 檢調單位接獲檢舉,指潘和源及鄉公所數名員工涉及貪汙案,十二日出動人馬,將四名涉嫌人傳喚到案,因羈押庭夜間未開,四人皆於地檢署過夜,直至十三日近傍晚才獲交保;不過,檢方對案件低調不多談。

Read More

新藝獎綻放 穿街走巷尋藝術

邁入十二屆的新藝獎,今年創新推出「南巷藝事」,讓民眾可以更輕鬆、愜意,欣賞藝術如何融入日常生活。(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邁入第十二屆的新藝獎,配合台南400,展現新風貌,除原來讓新銳藝術家和藝廊合作,今年更推出「南巷藝事」,媒合歷屆藝術家和不同類別的巷弄空間,店家有輕食、花藝,甚至是眼鏡行,引領民眾探訪台南獨有的歷史街區文化和感受巷弄氛圍。 策展人胡朝聖表示,台南有潟湖、沙洲、濕地等特色環境,提醒民眾氣候暖化和生物多樣性,新藝獎今年以「無際棲域」為題,也反映當代藝術多樣包容的環境。 新藝獎已在藝術圈受到重視,去年三百多件徵件,今年近五百件,創歷屆新高,除挑出十位藝術家和十二位邀展藝術家,十四日起至四月十日,於十家畫廊展出,今年更運用藝術結合歷史空間,推出「南巷藝事」,邀請歷屆十一位得主和十個不同空間、店家,讓民眾品味畫香之餘,亦可品嘗美食咖啡和花香,甚至還有眼鏡行,而屋齡從四十至上百年,一窺台南建築藝術之美。 市長黃偉哲表示,新藝獎從發掘、培植到成立平台,建構系統,此次台灣燈會,許多新銳藝術家透過作品被外界看見,希望日後台南的活動,都有機會一窺其身影。 南巷藝事希望讓文化美學融入市井街道,轉化巷弄,成為藝術的網絡地圖,也呈現台南老屋再生、歷史街區和藝術共融氛圍,如先前得主洪譽豪於木磚造老屋「小轉角」,展出《鎮誌‧人徒(VR體驗5G版本)》,探討台灣臨海城鄉演進與祖先遠渡重洋的拓墾和深厚的信仰基底,以金唐殿剪黏藝術為靈感,借助3D掃描,透過數位化,保存佳里市井風貌,呈現地區的時光與文化記憶,也開啟藝術和科技對話。活動另有藝術小旅行、講座等,帶領民眾穿街走巷尋藝術。

Read More

成大7教授 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邁入十二屆的新藝獎,今年創新推出「南巷藝事」,讓民眾可以更輕鬆、愜意,欣賞藝術如何融入日常生活。(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公布一一二年度傑出研究獎,成功大學共有七名教授獲獎,分別為材料系教授丁志明、化工系教授吳意珣、電機系教授梁從主、電機系教授莊智清、工科系教授傅龍明、機械系教授劉彥辰、水利系教授蕭士俊,均屬於工程領域,展現成大在工程科學領域的深厚實力。 成大表示,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是為了獎勵長期從事基礎或應用研究,且研究成果傑出之科學技術人才而設立,今年成大就共有七名學者獲獎。其中材料系教授丁志明是高熵陽極催化劑研究領域的領先者之一,在嶄新的高熵材料應用上,亦有獨步全球的夜間發光觀賞用植物技術,是世界上第一件結合高熵材料與觀葉植物藝術之工藝創作。 化工系教授吳意珣近年來有四大研究突破,包括編輯大腸桿菌生產高值化學品的建立碳中和平台、CRISPR基因編輯微藻技術之碳中和平台、綠色智能細胞工廠生產癌症前驅藥、生質尼龍及關鍵化學單體的生產及應用,歷年來發表一百五十篇論文。 電機系教授梁從主研究專長為能源電子、照明驅動、電力電子、功率積體電路設計,研究成果獲得國際學術團體IEEE認可。 莊智清教授在成大建立衛星研究實驗室,積極進行立方衛星相關研究,讓國家太空中心留意到立方衛星發展趨勢。 另工程科學系教授傅龍明致力於發展微流體生物晶片及微流體紙基檢測試片開發研究,透過開發新式檢測晶片及試片,解決臨床上及食品安全之諸多問題。 而機械工程學系劉彥辰教授研究專長為機器人控制、多機器人系統、網路機器人系統、遠端遙控系統。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蕭士俊則專注於海洋∕海岸防減災相關研究。

Read More

台日學生漫畫賽 南應大獲表揚

南應大在台日學生原創插畫漫畫大賽中,除三位學生獲四個獎,並榮獲大學組優良學校表揚獎。(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第四屆台日學生原創插畫漫畫大賽在台中市國家漫畫博物館園區進行頒獎,台南應用科大漫畫系、多媒體動畫系三位學生展現精湛的創作技巧,共計獲得四個獎項。南應大也在大學組別中脫穎而出,榮獲「優良學校表揚獎」。 台日學生原創插畫漫畫大賽是一次極富競技性和文化交流性的活動,南應大三位充滿才華學生獲獎,包括漫畫系四年級的mi hong(筆名)在助理教授陸承石精心指導下,以「世界終結曲」作品奪得「最優秀獎」及專業認可的CLIP STUDIO PAINT獎。 此外,多媒體動畫系四年級吳少瑜與漫畫系三年級桐崎翼(筆名),分別以「希望只有你得到幸褔」、「神明與信徒」創作,榮獲「大阪綜合設計學院獎」和「COPIC獎」,展現他們獨到的藝術視野和精湛創作技巧。 南應大設計學院長盧錦融表示,這次的成就不僅是對學生們創新精神和創造力的肯定,也是對他們未來創作之路的鼓舞。勉勵學生們保持對創作的熱情,不斷追求進步。漫畫系代表教師黃建芳也表達了對學生們的期望,鼓勵他們持續以作品感動讀者,並在未來的創作旅程中尋找自己的獨特之聲。 另在國家漫畫博物館園區0六宿舍舉辦的「漫流來襲─經典與世代的對話」,南應大漫畫系共有兩位榮譽教授參展,其中敖幼祥「烏龍院」作品是許多人共同的時代記憶;魚夫的政治諷諭漫畫則陪伴人們走過苦悶的年代,他們的典範意義早已成為共識。

Read More

口埤實小復振文化 日教授感動落淚

日本札幌大學參訪口埤實小,進行文化交流及西拉雅共學。(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新化報導 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推動西拉雅語言復育教學,並開啟國際交流的視窗與途徑。日前日本札幌大學愛努族(Ainu,或稱阿伊努族)社團來訪,與口埤實小、西拉雅文化協會、口埤部落長老進行一場教學交流與對話,過程溫馨歡樂,充滿感動。 札幌大學由本田優子教授、岡田勇樹課長、二宮一朗牧師帶領師生二十人,慕名口埤實小的族語教學、社區支持與共學氣氛,特別聯繫蒞校參訪。在交流課程上,口埤實小由西拉雅合唱團演唱迎賓曲(招呼歌、部落平安、歡樂古謠))與舞蹈表達歡迎;愛努族大學生則表演傳統鶴之舞、刀流之舞,展示其復振文化的成果。 雙方互見不同的文化展演,均發出驚嘆與讚賞,看到對方族群文化的美好,擦出燦爛的火花。口埤實小學生更是聚精會神參與,大呼過癮。現場充滿歡樂的氣息,為文化交流做了完美的詮釋。 口埤實小校長王朝賜分享學校在西拉雅教學的規劃與實施現況,西拉雅文化協會簡報近年來西拉雅的正名及語言、文化復振過程。本田教授、二宮牧師在聆聽與了解學校、社區、協會在語言教學的努力後,表示非常認同與讚賞,還記下這些成功經驗做為珍貴筆記資料,將帶回日本比照實行;在發表感言時更感動得哽咽流淚。 雙方約定未來將持續連繫、互訪,進行教學成果分享與深度對談,提升文化交流的效果與影響。

Read More

不計人數設班 6國中體育班招生

一一三學年度基隆市國民中學體育班報名起跑,共有明德國中、銘傳國中、八斗高中國中部、中正國中、正濱國中及南榮國中等六所國中進行體育班招生。(教育處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一一三學年度基隆市國民中學體育班報名起跑,今年度計有六所國中進行體育班招生,包括明德國中(射擊)、銘傳國中(桌球、射箭、籃球)、八斗高中國中部(橄欖球、排球、跆拳道)、中正國中(民俗體育、網球、田徑、游泳)、正濱國中(田徑、籃球)及南榮國中(田徑),歡迎對運動感興趣的學童踴躍報名。 基隆市體育班提供各項資源培養學生競技運動能力,同時也挹注經費,投入專業師資教練,照顧學生課業表現。教育處代理處長楊桂杰指出,市府對體育班的投入不遺餘力,藉由整備體育班設施設備,以及對專任運動教練的遴選與管理,科學化運動訓練,協助學生多元發展,並保障學童訓練時的身心安全。 市長謝國樑表示,在目前少子化的趨勢下,體育領域仍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基隆市體育教學朝精緻重點方向發展,強調三級銜接,重視個人化IEP課程設計,只要孩子喜歡運動具體育發展傾向,不計招生人數,市府都會設班支持孩子學習,讓學生在追求卓越運動表現的同時也兼顧基本學業。市府更與在地各高中合作,協助體育班學生繼續升學,以達適性揚才、多元發展的十二年國民教育理念。 體育班報名與甄試詳情公告在各校網站,三月三十日甄試,報名日期為中正國中三月十一至十五日,明德國中三月二十至二十二日,銘傳國中即日起至三月二十二日,南榮國中、正濱國中、八斗高中國中部至三月二十九日,歡迎有興趣的國小應屆畢業生踴躍報名。

Read More

文化中心廣場鋪草皮 保留現有車阻

基隆市府在文化中心前廣場鋪設人工草皮,將為廣場增添綠意並提供市民舒適的休憩場域。(都市發展處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基隆市府進行文化中心前廣場鋪設人工草皮的工程,但民眾擔心該處鄰近交通流量大的主要幹道,可能會有小孩衝向馬路的安全問題。都發處說明,將保留現有鋼製車阻並進行造型優化,同時提高退縮空間因應。 為打造舒適的城市開放空間,基隆市府自三月四日起在文化中心前廣場進行鋪設人工草皮工程,希望提供市民舒適多元的休憩環境;不過,近日有民眾在臉書社群貼文指出,樂見城市開放空間改造計畫,但不能罔顧市民安全問題,尤其文化中心前廣場周圍車流量極大,且人行緩衝退縮空間嚴重不足,並不適合作為遊憩空間,若開放孩童在此遊憩,要是在沒有保護措施情況下,是不是會有孩童直接衝到馬路上的可能性。 都發處長謝孝昆對此現勘後提出說明,此次鋪設人工草皮主要是考量文化中心前廣場鋪面已超過十年未重新鋪設,水泥地坪鋪面已破舊不堪,鋪設人工草皮將可為廣場增添綠意,提供市民舒適的休憩場域;其次,該廣場緊鄰東岸郵輪旅客下船處,環境整理後也可成為郵輪旅客駐足停留地點。 謝孝昆說,未來廣場將提供多元使用的可能性,也將配合文化中心主題商店及裝置藝術,更加活化該廣場,考量廣場為基隆港東岸行人通行必經之地,市府後續仍會於兩側留設平整舒適的人行空間,供民眾雙邊通行自由穿梭,至於民眾反映廣場未來使用有安全疑慮,市府會將保留原有鋼製車阻,後續再進行車阻的造型優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