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殯量能不足 遷移聲浪再起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台北市立第一殯儀館十二日卸下「景行廳」招牌宣告走入歷史,原址將暫闢為公園及停車場;而位於板橋區的新北市立殯儀館(板橋殯儀館)搬遷或改建談了十餘年無下文,在地國民黨新北市議員周勝考指出,在地居民對板殯忍受已久,希望市府拿出魄力 儘速移板殯,原地規劃成公園。市府殯葬處表示,板殯要移走很困難,目前已先針對殯儀館設施及周遭環境進行改善。 板殯所在的新海里里長宋靜庭指出,板殯的量能不足,導致很多殯葬業者進駐周遭的新海路、長江路,甚至會館、棺材店等深入巷弄內,法會禮廳與住宅融為一體,新海里有一大半的區域都跟殯葬業者有關,已嚴然成為殯葬特區,對居民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 宋靜庭表示,板殯問題困擾在地近四十年,許多居民都深受噪音所苦,導致身心重創,甚至有幻聽幻覺,應盡快搬遷才能解決,她認為市府若無能力將板殯遷移至他處,應重建或改建以提升環境品質。 新北市議員劉美芳則建議,板殯既然不能停止營運,可把隔壁的停車場空間改以立體化方式,建設有現代感的生命園區,可提供禮廳及地下停車場等相關需求。 市府殯葬處表示,板橋殯儀館要移走很困難,不管是選址或改建須通盤考量當地民情及各項因素,將持續與地方溝通取得共識;目前已先針對殯儀館進行設施改善,包括汰換現有門窗、新設牌位區,強化照明,並重新規劃停車場動線。

Read More

永續評鑑 最高榮譽 奇美實業勇奪EcoVadis白金獎

奇美實業榮獲EcoVadis永續評鑑最高榮譽「白金獎」肯定。(奇美提供) 記者黃文記∕仁德報導 奇美實業近日宣布在二0二四年EcoVadis永續發展評鑑中榮獲最高等級「白金獎牌」,成為全球前百分之一的企業之一,這象徵著奇美在永續發展的卓越表現持續得到國際權威的高度認可,是奇美永續發展的一大里程碑。 EcoVadis為全球領先的永續評鑑平台,主要在促進全球供應鏈的永續發展。奇美自二0二一年首度參加取得「銀牌」佳績後,連續兩年榮獲「金牌」,今年度更上一層樓,獲得最高榮譽「白金獎牌」,為二0二四年全球參與評鑑的十三萬家企業中,排名前百分之一的領先公司。 今年度的評比中,奇美實業在「勞工與人權」、「商業道德」、「永續採購」類別皆較前一年進步,其中「勞工與人權」與「商業道德」表現最為突出,在所屬行業中排名居全球前百分之一及前百分之六,「環境」面向亦持續維持優異表現。EcoVadis在評比意見中表示,奇美總體分數的提升是因具備完善的ESG政策與國際認證,且有效實施環境、勞工與人權管理制度,使奇美在評比中得以脫穎而出。 EcoVadis每年對來自超過一百八十個國家、跨二百二十個產業共約十三萬家的公司進行審核,奇美長期持續投入與實踐ESG各面向的永續發展,能在EcoVadis日益嚴格的標準中脫穎而出,一路從銀牌、金牌到今年一舉摘下最高評級的白金獎牌,印證奇美正穩健地朝永續發展邁進,並獲得國際高度認可。

Read More

學甲謎社社長開講 學員搶猜燈謎

學甲謎社社長莊秋情拿出拐杖,打台灣口語,讓學員絞盡腦汁想不出來。(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學甲報導 學甲區公所積極推動鄉土文化,邀請學甲謎社社長莊秋情傳授傳統、鄉土燈謎製作,讓猜燈謎變得更容易。 學甲區長張明寶指出,學甲謎社享有「閩台第一謎」美譽,社長莊秋情與謎社成員致力燈謎文化推展,每年元宵節在慈濟宮舉辦懷古燈謎晚會,也受邀在文化中心、社團、機關及寺廟舉辦近百場的燈謎晚會,謎題除一般文字題外,更有「實物謎」獨步謎壇。 莊秋情在二天的鄉土文化研習,講授傳統燈謎與鄉土燈謎,就燈謎的起源,製燈謎的原則,謎格等詳盡介紹,現場並提供二十道文字題讓學員猜射,大家爭相搶答,全部都被猜中。 其中兩道實物謎「拐杖」,打台灣口語,「扇子」,猜國語口語,實物謎亮相後,學員絞盡腦汁爭相搶答,但有相當的難度不容易猜中,經莊秋情加以解析和提示後,「拐杖」謎底為「扶起不扶倒」;「扇子」,謎底是「趕風流」,過程趣味橫生,學員們都說,受益匪淺。 莊秋情致贈每位學員其所編撰的《物謎燈華》叢書,希望喜歡傳統台語文學的學員可以傳承下去。

Read More

服務一甲子 北市一殯走入歷史

台北市長蔣萬安見證景行廳卸銜牌。(記者王誌成攝)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對於周邊居民盼了幾十年的台北市立第一殯儀館於十二日舉辦拆除祈福暨圓滿感恩灑淨法會,台北市長蔣萬安、副議長葉林傳、在地民代、里長出席見證拆除的歷史性一刻,殯葬處也象徵性將走過一甲子的「景行廳」銜牌卸下,代表第一殯儀館正式走入歷史。目前北市殯葬處規畫,拆除工程預計花費五個月,十一月拆除完成,將先做停車場及綠地開放使用。 蔣萬安受訪說,第一殯儀館從民國五十三年完工,到現在已經走過一甲子,在這過程中,它確實陪伴很多往生者走過人生最後一哩路,在此謝謝同仁、殯葬業者來協助家屬,充滿無限思念,當然一殯隨著二殯二期工程完工,正式功成身退,走入歷史,接下來第一殯儀館這塊地,會先做停車場、綠地使用,中長期會積極搜集彙整地方意見需求,會針對台北市長期整體發展完整評估。 未來一殯這塊地如何規畫,是否規畫長照醫療專區?或公私混合的商業設施等?蔣萬安說,這些都在市府考量的方案,不管作為台北面對接下來高齡化、長照需求,當然目前這邊是市中心鬧區,都會聆聽地方聲音,做一個對台北市長遠發展有利的長遠評估。至於未來是否會徵收周邊的私人用地一併開發?蔣萬安說,整塊地從西側、東北角是私地,確實整合是未來思考方向,但是不是徵收,會再整體評估。 對於一殯正式拆除後,二殯的殯葬量能、還有周邊交通?蔣萬安指出,二殯二期工程完工之後,禮廳總數有二十八廳,比一殯加二殯原本禮廳加起來二十一廳還多,冰櫃也增加三百櫃位總數有一千三百十四櫃位,整體看量能是夠的。 蔣萬安也提到,一殯整合到二殯,還是會有過渡期,包括禮廳開放到二十四廳,還有交通等,會持續關注、追蹤各項問題,也會要求民政局殯葬處、交通局等,相關單位,對於銜接的過渡期,可能發生各項狀況,必須會即刻改善精進。

Read More

中市表彰推動客家文化人員

  文學類個人獎得獎者何卿爾,著有客語詩集《寫一首自家詩》。(記者徐義雄翻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市表彰推展客家文化具卓越貢獻的個人、團體、機關學校,表揚分為九大類客家事務,包含客家語言、學術、文史、文學、藝術、公共事務、海外推廣、文創產業及客庄創生環境營造,台中市政府邀集專家評選出十六位得獎者。 文創產業類個人獎得獎者林昇偉,獲中華美食文化國際高峰論壇亞太年度十大青年。(記者徐義雄翻攝) 客委會主委江俊龍表示,得獎名單中有十二位獲個人獎,包含語言類獲獎者為彭秀妹、徐蘭英;文學類獲獎者為何卿爾;藝術類獲獎者為龍蘭香、羅玉秀;公共事務類獲獎者為謝美珍、邱民雄;海外推廣類獲獎者為張媜玲、江文通;文創產業類獲獎者為林昇偉;客庄創生環境營造類獲獎者為張東海、鄧文光。榮獲團體獎為石岡客家美食促進協會及大屯客家藝術團;榮獲機關獎為台中市政府觀旅局及東勢地政所。 文創產業類得獎者林昇偉,為東勢土牛客家小吃主廚,研發新客家美食,延伸在地客家傳統文化。林昇偉二0二三年榮獲中華美食文化國際高峰論壇亞太年度十大青年,特色著名美食客家五寶飯更是榮獲中華美食文化國際高峰論壇亞太年度十大名菜,為客家美食增添許多光彩。   海外推廣類個人獎得獎者江文通,海外對客家文化推廣不遺餘力。(記者徐義雄翻攝) 語言類得獎者彭秀妹長期任客語教學支援人員,一一0年度榮獲台中市本土語文績優教育人員表揚。個人獎文學類得獎者何卿爾,著有許多客語新詩、民謠,獲各項文學獎首獎,出版客家詩集《寫一首自家詩》;客庄創生環境營造類得獎者鄧文光等,以客家文化為元素,帶領庄民參與社區營造計畫,提升客庄觀光發展。 客委會指出,個人獎海外推廣類得獎者江文通為現紐西蘭客家同鄉會理事長,對客家文化推廣不遺餘力。

Read More

台中9熱點路段 劃設共享車格

台中市政府劃設「上下客貨區共享車格」及「復康巴士、長照專車、通用計程車共享車格」,提供上下客貨臨停使用。(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改善貨車、計程車、復康巴士等各車種上下客貨違規臨停,衍生道路交通安全問題。台中市政府交通局「享」方設法,盤點商圈、車站、醫院周邊等熱點路段,邀集相關單位會勘達成共識,已在九處路段劃設「上下客貨區共享車格」及兩處「復康巴士、長照專車、通用計程車共享車格」,提供上下客貨臨停使用。   台中市政府劃設「上下客貨區共享車格」及「復康巴士、長照專車、通用計程車共享車格」,提供上下客貨臨停使用。(記者徐義雄攝) 交通局長葉昭甫表示,都會區道路空間有限,各種車輛若都要專用車格,難以完全滿足;交通局以共享理念出發,研議適合試辦貨車、計程車上下客貨區共享車格的道路,在不影響車流運行及交通安全原則下,台中市東區樂業南路、中區三民路、西區忠明南路、北區錦新街、太平路、育才北路、西屯區文心路三段、市政北二路、惠民路等計九處路段,完成劃設上下客貨區共享車格,供貨車、計程車上下客貨臨停使用。 交通局與社會局、衛生局等單位共同研議規劃,於醫療院所周邊試辦「復康巴士、長照專車、通用計程車」三類車種臨停使用的共享車格,方便接送民眾、提升無障礙及敬老愛心乘車環境;目前於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立夫醫療大樓前設置一格、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室旁設置兩格。

Read More

志開實小北棟校舍動土 115年完工

志開實小北棟整建工程十二日進行動土典禮。(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志開實驗小學北棟校舍整建工程十二日上午隆重動土,由市長黃偉哲親自主持動土典禮。教育局表示,嶄新校舍預計一一五年完工,新校舍將與水交社文化園區日式建築呼應,成為聚落新地標。 市長黃偉哲表示,志開實驗小學於一0六年由公立小學轉型為辦理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學校,是目前台南市九所實驗小學之一,校區位於南區明德里,緊鄰水交社文化園區、原水交社宿舍群暨文化景觀群,是當地民眾活動、休閒及教育的重心,也是到訪遊客休憩的好去處。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志開實小北棟校舍整建經費共八千一百六十四萬兩千元,包括九間教室、兩間廁所及三座樓梯量體,由九穗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承攬設計及監造,配合水交社文化園區特色融入建築設計元素,並由安達營造承攬施工,特別以「志向展開」為設計理念,除開展校園新風貌外,運用雙層斜屋頂,對應日式宿舍意象的重簷建築,以人為本的教學活動空間,將景觀與建築物融為一體,凸顯地方歷史建築特色,除營造建築的活潑特色外,更能展現實驗教育新風貌。 志開實小校長王念湘表示,北棟校舍完工後將提供師生更優質的學習空間及完善的校園環境,未來學校將持續深耕生命教育,並結合生態學校課程議題,以友善環境的具體行動培養孩子們的生命議題素養、適應未來生活與終身學習能力。

Read More

台中食安衛生勇奪六都雙冠

《食力》公布最新「食育力城市大調查」,台中市榮登六都第一,更是六都中唯一登上四星榜單的城市。(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食力》十二日公布最新「食育力城市大調查」,台中市榮登六都第一,更是六都中唯一登上四星榜單的城市,全國排名躍升十名、進步幅度居全國之冠;其中,「食品與衛生」面向表現創下六都第一佳績;「食育推廣滿意度」排名,台中市也搶下六都第一。 《食力》公布最新「食育力城市大調查」,台中市榮登六都第一,更是六都中唯一登上四星榜單的城市。(記者徐義雄攝) 根據「食育力城市大調查」,台中市在「食安與衛生」面向表現卓越,「食品衛生查驗不合格率」全國最低,「確實實施追蹤追溯之餐飲業者比例」為全國最高。此外,台中市在「教育與文化」面向中,「食米學園計畫之學校比例」排名第三;「農業與環境」面向中,「環境部首惜廚師甄選活動、永續農村農業體驗活動提案競賽獲選數、環境知識競賽決賽得獎數」等指標位居一、二。 台中市政府說明,中市率六都之先成立食品藥物安全處,建置食藥安智慧雲,整合資料庫納管食品業者,落實輔導與稽查管理,登錄業者達九萬三四九五家次,為全國最多。食安處添購純鍺偵檢器及高階儀器設備,導入食安智慧行動稽查,鎖定風險業者強化稽查抽驗,一一二年查驗八萬三千五百五十七件,量能全國第一。 市府重視學校午餐及食農教育工作,聘有八十四位校園營養師認輔全市三五八所公私立學校,協助推動全市學校午餐菜單審核、輔導訪視、健康飲食教育及食安稽查等。

Read More

崑大何舒閔 編導圓電影夢

崑大視訊系應屆畢業生何舒閔積極拓展拍片、編寫劇本技能,畢業製作《天色斑斕的那一天》擔任編劇與導演,入圍放視大賞及頂級吐司影展銅獎,善用專業一圓電影夢。(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視訊系應屆畢業生何舒閔自小熱愛觀看電影與電視劇,大學積極拓展拍片、編寫劇本等影視技能,畢業製作《天色斑斕的那一天》擔任編劇與導演,除入圍放視大賞,頂級吐司影展銅獎,並以手繪插圖為電影推出周邊商品,善用專業技能一圓自己電影夢。 何舒閔自小常觀看電影及電視劇,國中就決定往影視幕後科系升學,在YouTube被崑大視訊系學長姐拍攝的畢業製作影片吸引,更發現許多師資都是得過金鐘、金馬獎,且至今還有在業界持續工作的老師,便以視訊系為第一志願,透過甄選入學錄取。 何舒閔課業安排以偏向導演、編劇等領域為主,除認真鑽研本科專業,也善用資源跨系選課,包含視傳系的腳本與分鏡發展、公廣系公關寫作、時尚系創意思考等,擴增學習視野。 何舒閔大二時在第廿二屆畢業製作《溫室外的你》擔任導演助理,輔佐導演執行拍片事務。向製作人、製片、行銷等不同領域前輩學習業界知識,為日後畢業製作立下紮實根基。 幼時的電影夢在大學親身實踐,何舒閔坦言四年時光過得忙碌,但在創作故事及討論議題的同時,讓自己覺得很有成就感。未來將從事影視項目開發企劃或編劇創作,將舞台持續延伸在業界發光發熱。

Read More

大安區博士莊淞洋 獲百大青農

大安區青農莊淞洋擁有博士學歷,生產高品質青蔥,獲選農業部主辦第七屆百大青農,各界紛給予致賀。(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大安區青農莊淞洋擁有博士學歷,九年前在大安農會的號召下返鄉務農,在父親的技術教導下,產出優質的青蔥作物,今年參加一一三年度農業部第七屆遴選輔導百大青農,以優異的青蔥作物,在眾多青農中脫穎而出獲選殊榮,農會總幹事蔡建宗昨日率幹部前往張貼紅榜祝賀! 蔡建宗表示,二十八歲的莊淞洋,目前就讀靜宜大學食品營養學系博士班,自二0一五年開始從事農業工作,至今已有九年的時間。他所種植的青蔥技術是由種植二十多年經驗的父親莊禮福傳授。最初在家中自有的兩分地開始種植,但隨著種植面積的增加,也遇到了諸如人力短缺、販售價格不高、成本居高不下及氣候變遷等一系列困難。在學校老師和父親的支持與指導下,淞洋逐步進行了農業轉型,並且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莊淞洋表示,父親不僅是技術上的傳授,更是對農業堅持與熱愛的無聲傳遞。他用辛勤的勞動和無數次的試驗,讓我深刻理解到農業並非僅僅是一項職業,更是一種與大地和諧共處的生活方式。在靜宜大學求學期間,他結合學術研究與實踐經驗,致力於提升農產品的品質和產量。指導老師李柏憲教授在學術上的支持,使他能夠將現代科技應用於傳統農業,探索出一條具有創新性的農業發展道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