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船代會會員大會明年3月12日召開

台北市船務代理公會召開理監事會,由理事長黃啟洋(左)主持,右為常務監事林榮章。(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台北市船務代理公會12月25日召開第19屆第17次理監事會,由理事長黃啟洋主持,黃理事長致詞時表示,本次是今年最後一次理監事會,又剛好是聖誕節,帶著感恩的心情向理監事們致謝,今年對航運來說,可說是峰迴路轉的一年。 會中提案討論通過,該會第20屆第1次會員大會擬訂於明(114)年3月12日(星期三)召開,該會第19屆理監事任期至明(114)年屆滿3年,依公會章程第23條規定,應召開會員大會改選第20屆理監事。計應選理事21人、監事7人、候補理事7人、候補監事2人。前項候選人參考名單擬由會員代表於大會前2個月自行向該會登記,希望會員代表踴躍參選,共同推展會務,為同業提供服務。大會會場擬洽租富邦國際會議中心(臺北市敦化南路1段108號B2) A廳,大會時程預定為下午1時30分至5時30分。 本次會中也通過蓉達航運股份有限公司(RONGTUA SHIPPING CO., LTD.)申請加入該會,同意以一級會員入會。 另外,該會在會務報告時指出,為關懷低收入戶、獨居長者及弱勢家庭,該會循例捐款響應臺北市政府社會局主辦114年度「溫馨年菜 愛心快遞」活動,讓受贈對象感受年節溫馨氣氛及社會關懷溫暖。

Read More

醫院麻疹群聚+7 累計12例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醫院相關麻疹群聚事件新增7例確定病例,累計已12人確診。疾管署25日公布,其中一名50多歲的陪病家屬,14日曾從彰化縣搭乘雙鐵及捷運,到台北市參加C.W.T同人誌活動。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這起國內首起醫院麻疹群聚累計已12人確診,也是5年來麻疹相關群聚案例中,確診數最高。指標病例為中部40多歲男性,從越南探親返台當天出現發燒、鼻炎、喉嚨痛等症狀,隔日就醫住院治療,引起院內感染群聚。 新增7例確診個案分別為中部某醫院20多歲女性護理師共3名、30多歲女性環境清潔人員1名、40多歲女性醫師1名、50多歲就醫接觸陪病家屬1名,及20多歲男性工務課人員1名。7例個案分別於14~19日間發病,17~21日出疹。衛生單位已掌握相關接觸者共1014人,本次群聚事件將監測至明年1月8日。 經疫調,疾管署也公布一名50多歲陪病家屬足跡,14日上午6時15分自台鐵花壇站搭乘區間車至新烏日站,6時52分從台中搭乘高鐵至台北,並於上午10時30分~下午4時30分在台大綜合體育館參加C.W.T 同人誌活動,隨後再搭乘大眾運輸返回花壇站。該個案也於18日下午3~4時到全聯花壇學前店、水文黃昏市場。 疾管署提醒,曾於上述時段出入相關場所的民眾自主健康管理18天,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紅疹等疑似症狀,請儘速與衛生單位聯繫並告知接觸史,由衛生單位協助安排就醫。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佩戴口罩。本案接觸者最晚監測至明年1月5日。

Read More

高榮精神部義賣 秀復健成果

高雄榮民總醫院精神部復健成果展示暨義賣。(記者許正雄翻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高雄榮民總醫院精神部舉辦復健成果展示暨義賣,今年活動以「當下」為主題,彰顯病友在復健旅程中的堅韌與成長;也展現精神部治療團隊,多年來以專業與愛心陪伴病友的努力成果。 副院長唐逸文感謝精神復健團隊辛勤付出,並強調「每一個『當下』都值得珍視與努力,這些成果不僅屬於復健之友,更是所有支持者共同攜手的結晶」。 復健之友參與銷售義賣作品,為活動注入更多能量與意義,展出超過5000件手作作品,包含十字繡、縫紉、木工、皮雕及個性鮮明的彩繪作品,真切地記錄病友一步步走過復健旅程的堅韌與努力。 高榮表示,作品不一定達到專業工藝的精緻,卻充滿創意與情感,彷彿透過一針一線一筆一畫,述說他們克服挑戰、迎向新生的勇氣與生命力。

Read More

小兒疝氣勿輕忽 及早手術解危

醫師楊筱惠表示,家長若發現孩子腹股溝處有異常,應盡早至小兒外科門診就醫。(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兒童腹股溝疝氣是小兒科臨床最常見的外科疾病,每百名孩子約有3人會發生,特別是男童、早產兒,發生機率較高。醫師提醒,若家長幫小孩洗澡或是孩子哭鬧時,發現孩子下腹部、腹股溝鼓起來,應盡早至小兒外科門診就醫。 花蓮慈濟醫院小兒外科醫師楊筱惠表示,腹股溝疝氣的成因與成人不同,主要是小孩的腹膜向鼠蹊部延伸的鞘狀突(俗稱疝氣袋)未閉合,導致腹腔內的器官,包含小腸、網膜,女生則可能是卵巢或輸卵管等掉入疝氣袋中,並會在孩子哭鬧、用力或站立時凸出且不痛,但一躺下後,這些凸起又會消失。其中,好發於右側約55%、左側約30%、雙側都有約15%。 楊筱惠表示,若器官長時間滯留於疝氣袋中,可能導致腸子或卵巢腫脹卡住為「嵌頓型疝氣」,引起腸阻塞,出現食慾不振、嘔吐等症狀,或是腸子、卵巢缺血壞死等。若家長發現孩子的腹股溝處有硬塊、腫塊,或嬰幼兒哭鬧不安、嘔吐合併腹股溝突起腫塊,應盡快讓孩子躺平或輕輕將硬塊推回,至小兒外科門診就醫。 楊筱惠表示,手術是疝氣常見的治療方式,特別是嬰幼兒腸子容易卡住,有症狀時應盡早處理,不需等待孩子長大後再手術。手術以傳統方式進行,將疝氣袋的開口關閉、切除遠端的疝氣袋,保護好輸精管及血管,大多不需要像成人一樣放置人工網膜,約20分鐘即可完成,且傷口小約1~1.5公分、不須拆線傷口,1週即可癒合。也可選擇腹腔鏡式同時檢查及治療對側。

Read More

明年起 化粧品禁用PFAS等9成分

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左)、醫療器材及化粧品組簡任技正吳正寧(右)25日表示,明年元旦起化粧品禁用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等9項成分。(中央社)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宣布,配合國際化粧品管理趨勢,明年元旦起禁用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等9項成分,禁止業者製造、輸入、供應消費者試用等,違者最高可處500萬元罰款。 食藥署指出,PFAS屬於內分泌干擾物質,可能影響甲狀腺代謝及免疫系統,且可能影響懷孕期間中胎兒及哺乳期間嬰兒的生長發育。由PFAS有阻隔油水特性,常使用於在防曬、隔離等化粧品中,歐盟目前已禁用含PFAS成分化粧品,食藥署跟進宣布禁用。 食藥署指出,衛福部3月21日公告修正「化粧品禁止使用成分表」,新增全氟/多氟烷基物質等9項禁用成分,明年1月1日起實施。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指出,PFAS是多種化合物的總稱,因其防油特性,過去被用來當作食品紙製包材;環境部已公告禁用逾500種PFAS成分,若業者使用,食藥署將依《食安法》要求限期改正、下架回收。歐盟針對雞蛋、魚肉、水產品、羊肉、豬肉等,訂有PFAS檢驗標準,食藥署明年也將增加接觸包裝容器具中PFAS監測計畫,檢驗盛裝食物的包裝材料是否溶出PFAS。 食藥署表示,PFAS類化合物具疏水性、疏油性、表面活性特性及化學穩定性,廣泛應用於工業及民生消費品中,如紡織品、地毯、殺蟲劑、食品包裝上的防汙、防油及防水表面塗層等方面。

Read More

低溫保暖 避開2項NG行為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入冬後氣溫驟降,耶誕節、跨年活動頻繁,國健署提醒民眾做好戶外保暖,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高齡長者及三高族群更應採取正確的抗寒方式,特別是頭頸與四肢的保暖。國健署提供4項建議: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定期健檢控制3高、進行慢性病風險評估,並避開喝酒暖身、取暖燙傷2大NG行為,防範低溫帶來的健康影響。 依據2019-23年國民營養健康變遷調查顯示,20歲以上3高異常國人約4~7成不自知,造成民眾不及改變行為或進行治療,導致心臟病、中風或其他慢性病發生。每當氣溫驟降與天氣濕冷時,因血管內的平滑肌也跟著收縮,更容易造成血壓升高,造成心肌梗塞和中風急性發作機會大增,在長者尤其明顯。 國健署表示,健康飲食要遵循「2低1高 (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 」飲食原則,避免因過節聚餐暴飲暴食;每週累積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例如快走、慢走、騎自行車、多爬樓梯少搭電梯。並可透過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定期健檢掌握自身的健康數據,若數值超過建議標準值持續監控而未改善,建議進一步諮詢醫療人員。 另外,國健署建置「科學算病館」慢性病疾風險評估平台,民眾可透過網站簡單輸入健檢報告數據,掌握未來10年內罹患冠心病、腦中風、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不良事件等5種慢性疾病的風險。 此外,要避開2大不適當的抗寒行為。第一個是「喝酒暖身」,因酒精作用,反而會造成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下降;第二則是「取暖燙傷」,長者及嬰幼兒不易用言語表達,或是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其末梢神經感覺較為遲緩,甚至是中風患者無力翻身,容易因直接或長時間使用電毯、暖爐,及暖暖包等造成低溫燙傷。若要使用隨身保暖用品,建議在外層包一層毛巾或布再使用。

Read More

長者6力評估 預防延緩失能

成大醫院25日辦理長者健康評估篩檢活動,幫助老人家及早發現衰退跡象。(成大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長者健康問題涉及多面向,透過整合式健康評估(ICOPE),針對認知功能、行動能力、營養、視力、聽力、憂鬱等6大項目進行評估,除了讓長者更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同時,醫療端也能夠及早介入,保持健康與高品質的生活。 成大醫院於25日耶誕節辦理長者健康評估篩檢活動,動員護理部、社區健康照護中心、高齡醫學部、家庭醫學部、藥劑部及老人醫院籌備處,以「長者量6力,明年更有力」為主題,幫助高齡者進行長者整合式健康評估,了解目前身體功能狀態,並針對結果提供健康促進與生活建議,鼓勵長輩持續從事健康行為,保持良好功能。 護理部主任馮瑞鶯表示,2025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平均每5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長者。長者可能面臨多重且複雜的健康問題,如行動力減弱、視力和聽力退化,以及認知功能下降等,如有發現衰退症狀,應盡快尋求醫療協助。 復健醫師指出,高齡族的衰退涵蓋平衡力、肌力、視力及認知障礙等,這些衰退也伴隨跌倒風險,如未妥善處置、復健,可能導致嚴重後果。呼籲民眾留意家中長者,並於日常進行預防跌倒相關措施,如有復健需求時,應盡早諮詢復健科醫師。 副院長許志新表示,世衛近年推動長者整合式健康評估,國健署也推動「長者量6力」的評估篩檢,包含活動力、營養、視力、聽力、認知與心理健康。成醫將持續推動國人健康,也提醒民眾透過檢測早期發現潛在問題,預防延緩失能發生。

Read More

想健康長壽 吃好睡好、運動不菸

醫師李耀泰說,維持健康體重等8種健康長壽要件,在高齡化社會更顯重要。(郭醫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隨著人類壽命越來越長,老化問題也越來越多。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症研究會提出包括維持健康體重、吃健康食物等8種健康長壽要件,在高齡化社會尤顯重要。 郭綜合醫院婦產部主任李耀泰說明,長壽和健康的8大要素,包括維持健康體重:身體質量指數BMI維持在18.5~24.9,可減少慢性發炎和過氧化壓力,降低5~10%癌症風險;吃健康食物:如地中海食物蔬果等,每天攝取30公克以上膳食纖維,蔬果、豆類富含多酚和胡蘿蔔素,能降低30~50%癌症風險:適當運動:每週150分鐘中等量運動,如走路、腳踏車、游泳、有氧運動等,能增加免疫力,減少發炎,降低10~25%癌症風險;減少精緻食物:快速食物和許多加工甜品可能使用反式脂肪和代糖,油炸物和含糖飲料也不宜多吃。 另外,避免加工肉品:如火腿、培根、香腸、漢堡等,其製造過程產生硝化物,有礙健康;不抽菸:香菸含許多有害物質,如尼古丁、一氧化碳、亞硝胺、丙烯醯胺、甲醛,易導致心臟病、中風、肺氣腫和各種癌症;少喝酒:酒精會增加癌症、胰臟和肝臟疾病風險;生命重要因素8:美國心臟學會採用4項健康行為,包括健康食物、適當運動、不抽菸、健康睡眠,以及4項健康因子,包括適當體重、血脂、血糖和血壓等健康生活必需8件事。 研究顯示,適當的體重加上前述≧3種生活習慣,可降低60%全部死亡率。

Read More

〈中華文薈〉窩在書店中間的人

文/圖 石芳瑜 或許這輩子,離不開書店了吧? 雖然,2019年我曾經收掉了「永楽座」,距離我開業的時間(2011年7月)已經超過了七年。七年不癢,只是疲憊,像薛西弗斯推石頭上山,感覺書店產業始終下滑,這個月推上去,下個月滑下來,彷彿一切徒勞。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產業整體下滑,我只要打平甚至業績上揚,就是成長,當時我是這麼激勵自己的。加上創業的動機在於追求自我成長,重拾安逸但苦悶的主婦生涯中流失的自信,金錢收穫少,精神收穫大,這不正是那幾年我需要的?痛苦且快樂著,像卡謬寫的《薛西弗斯的神話》,堅持,其實感覺到充實且幸福。  開書店的契機主要是想改變單調的主婦生活,而在那之前我已經開始寫作,2000年初期,我從一個從事翻譯、代筆的文字工作者,慢慢開始嘗試創作、投稿以及比賽。只不過起步太晚,等到幾個文學獎落袋,此刻「中間的人」已經來到了中年。當時整理了得獎與發表的作品,想要出版,卻乏人問津,某家出版社甚至建議我:再多寫一點、再多寫幾年。可是我懷疑自己寫作的天分和氣力,把建議當成打擊。後來投了一次國藝會創作補助後,總算順利出版,可是心中卻打算就此「停筆」。與其寫書,不如讀書;與其讀書,不妨賣書。出來交交朋友,增廣見聞,就這樣開了一家書店。 書店的生活加快了腳步,我開始大步追趕。我這才發現時間沒有所謂的浪費。 時間是一個中性的物質,即便你覺得自己曾經暫時擱淺,或是轉了彎。時間依舊往前,經驗依舊會累積,只要你不自我放棄,只要你依舊在路上。 書店生涯於我是一段高轉速的歧路風景,苦與甜都因此濃縮,為了書店,我被迫做了各種努力。而那些努力,包括搬家和展店,卻讓人覺得我精力旺盛、企圖心十足或是口袋很深,但其實這一切都只是為了讓書店活下去。奇妙的是,在如此疲憊的情況下,因為生活充實飽滿,以至於填補了許多養分,我又開始想寫作了,而且不覺得太晚。而這時也開始有人來跟我談各種合作。為了躲避別人找我談生意,確認自己更想要讀書與寫作,我做了個瘋狂決定:乾脆報考東華華文創作所,2014年秋天,正式回頭當起學生。 伊豆的舞孃 中年老學生,彼時,花蓮成了我換氣的桃花源、青春的大力丸,而在羅斯福路三段283巷的「永楽座」也漸成了許多文青心中的「知名書店」,因為每年我都辦三到四季的「永樂座文學季」,再加上許多出版社在此辦新書發表,不少NGO單位也來商借場地,每年上百場的活動成為常態。我在283巷一待就是四年多,彷彿和台大學生一起讀了四年的大學,那真是我和「永楽座」的黃金年代。 2017年,我完成我的小說,也完成我的學業。因為2014年318太陽花運動成了我人生中一個重要節點,於是我把它當成我的小說起頭。《善女良男》還莫名入選了2017年,亞洲週刊十大華文小說。這一年,我已經經營書店六年了,六年來「永樂座」成了一家活躍的書店,多少也不在我的預期。六年來,除了前兩年的虧損,後四年倒是可以勉強打平。但是經營十分辛苦,反覆推大石上山的心情,不免讓我有了倦意。 「如果不要負擔房租,我開書店應該可以輕鬆許多吧?」於是我賣房買了一間小店面,位在大安國宅、市圖後面,就是俗稱的「永樂座4.0」,心想就這樣頤養天年好了。 人生有失便有得,生意不好做,小說也賣得很普通,但卻稿源不斷,這時,我的寫作者和書店老闆的身分並行,甚至,我更認同「寫作者」這樣的身分。書店變小了,我才發現有點施展不開,每天和店員獨坐、發呆。加上獨立書店也漸漸多了起來,寫稿賺錢養書店,好像沒什麼道理,於是我正式萌生了退休的念頭。結束了書店經營,讓永樂座暫停在2019年2月28日。開始了寫作、讀書、旅行的樂活生活,而且還意外發現自己畫畫的天分。 只不過「退休」沒多久,疫情爆發了,旅行被迫中止,專欄也隨著時間一個個暫停。同時也發現自己並不是寫作慾望和毅力堅強的人。加上那兩年始終有人跟我說:「永樂座收了好可惜。」這句話聽久了,也起了一些作用,終於在2021年六月,忍不住和「失戀排行榜」合作,原因是唱片比書還難賣,負負或許得正,我們可能再創奇蹟! 誰知才剛簽了租約,疫情馬上升三級,苦撐多月,並沒有什麼奇蹟,只有二樓鄰居時不時因為店裡的音量而潑水。再加上我對音樂市場不是真了解,不如重新振作,好好經營我的「永樂座書店」。 可惜這兩年,不知道是大環境持續下滑,或是我自己體力和鬥志都不行,生意一直上不來,又加上頻頻搬家,以至於虧損連連,成為我經營書店以來最失敗的兩年。 這段日子過得有點煎熬,“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我仍不想放棄,也多少捨不得在患難時依然支持我的員工。然而去年底老天爺給了我一個「訊號」,發現我自己罹患乳癌零期,今年元月手術後確定是一期。雖然不嚴重,但彷彿是告訴我:不必掙扎,好好休息吧。  三月份我忙完手上的創新市集專案後,才正式宣布了歇業的消息,沒想到成了新聞。「中間的人」好像成了重要的人,也算是這兩年多來辛酸的慰藉。 「書店關門我就走。」我本想這麼灑脫,重新接上2019未完的旅程。可惜原本答應接手的書店突然喊停,我只好重新找人接手。這時,「底加書店」正好打算搬遷,尋覓新店點,於是找上了我,沒想到兩句話,一拍即合,他們並且希望我還留下一角。當時拍胸脯保證一定不留戀的我,改成分租一塊與「底加」共榮共存。 「永楽座」就這樣繼續「底加」了。 我這輩子走過很多歧路:公關公司、家庭主婦、書店老闆,每一次都是大轉彎,連想把書店收了,都這麼曲折。這次鐵了心,卻還是意外留了下來,不免讓我懷疑:或許這輩子,離不開書店了吧? 不過我不再是書店的主力,「底加」才是,但這對我正好,不管是年齡或是身體。正如前幾年我出版《中間的人》裡面寫過:「我已經到過自己的小山頂,這是年輕時的我到不了的地方。我已經不那麼怕痛了,而且我也不怕走下坡。」加上生病畢竟只是初期,真是萬幸,我並不怎麼擔心,反而覺得是老天爺給我休息的下台階。更何況,我還在舞台邊留張椅子,沒有真的離開,繼續看著台上的人發光發亮。 實體書店是創造人與人、人與書相遇的空間。活動,則給了一些創作者和讀者接觸的舞台。妳站在舞台邊,自然會被照亮,這是書店多年,我最感到幸運的事。 經營書店似乎越來越困難,但對我而言,它是我小時候的樂園、是這十幾年來的心靈歸宿,我希望有人更有心或更有創意地繼續把書店開下去。我不知道我和「底加」的緣分未來會有多長,或許有一天我終究或熄燈或轉身,專心在家畫畫、讀書與寫作,也可能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但書店永遠存在我心裡。我希望我所在的城市,始終有著各式各樣的書店,而我們可以在書店,遇到各式各樣有趣的書和人。只要有緣,我們總會相見。  石芳瑜簡介      輔大圖館系,美國西佛羅里達大學傳播藝術碩士。任職過公關公司、有線電視及電台。之後繭居家中,有時撰稿,有時翻譯,並開始思考創作的可能。2011年夏天突然轉念開了「永楽座」書店,後又赴花蓮讀東華華文所創作組。著有《花轎、牛車、偉士牌》、《就這樣開了一家書店》、《善女良男》(獲選亞洲週刊2017年度十大小說)、《中間的人》。

Read More

肺活量減退 竟是乾燥症惹禍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45歲林姓女子為合唱團成員,在一次發燒感染後,感到體力大不如前,頻繁出現乾咳,練唱時也氣不足,肺活量明顯下降。就診檢查被診斷出有間質性肺病變,最終確診為「乾燥症」。 萬芳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陳瓏方表示,乾燥症學名為「修格蘭氏症候群」,是一種慢性的自體免疫疾病,常因初期症狀不明顯而被忽視。口乾、眼乾是最常見的表現,部分病人可能伴隨皮膚乾燥、關節酸痛、疲倦等症狀,更嚴重的病人甚至可能影響到肺臟、心臟、腎臟或神經系統等重要器官。 陳瓏方形容這種疾病如同「溫水煮青蛙」,特別是在台灣濕熱氣候下,容易讓病人忽略早期異常情況,延誤診斷與治療。 乾燥症的確切成因尚未完全明確,醫學上認為其發生與先天性遺傳及後天環境因素息息相關,且常與其他自體免疫疾病並存,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根據統計,女性罹患乾燥症的機率遠高於男性,發病年齡主要集中在40~60歲之間。陳瓏方提醒,乾燥症相關的自體免疫抗體anti-SSA(Ro)與anti-SSB(La),可能會通過胎盤影響胎兒健康,嚴重時甚至導致胎兒先天性心臟傳導阻滯或新生兒紅斑性狼瘡等問題。因此,若病人有生育計劃,務必積極與專業醫師配合治療,確保母嬰健康。 陳瓏方指出,如果出現眼睛乾澀、關節痠痛、皮膚對光敏感,或是嘴巴乾燥到進食時需要水協助吞嚥,甚至半夜因口渴頻繁起床飲水,且症狀持續超過3個月,應盡速前往風濕免疫內科就診,接受專業評估,以免病情進一步惡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