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卵巢早衰 中醫調理產男寶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常務理事曹偉,分享「早發性卵巢早衰中醫治療優勢」。(中央社)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卵巢早衰是指年齡小於40歲且持續4到6個月沒有月經或是月經量少,發生率約為1%。1名32歲女子月經不規律,證實為早發性卵巢衰竭,婚後求子經西醫調經未果轉求助中醫,以疏導肝氣等治療,按時服藥不到1年,成功懷孕生下健康男寶寶。 中醫臨床醫學會常務理事曹偉指出,早發性卵巢衰竭並非現代醫學才開始關注,中醫古籍文獻早已記載,包含明朝成書的景岳全書婦人規等都有提到,可歸屬於中醫的閉經、不孕、血枯的範疇,中醫病理分析,腎是血氣之根,早發性卵巢衰竭不僅與腎脾虧虛氣血不足有關,且不孕症多數有肝問題。 桃園長庚中醫婦科主治醫師呂怡瑾指出,卵巢早衰的患者,臨床問診會發現大半長期熬夜或有過度或錯誤減肥的病史,建議此類患者規律地作息、飲食適量,藉由改善生活習慣而達到體內的氣血平衡。 曹偉指出,早發性卵巢衰竭病程長,治療困難,常見症狀是閉經、不孕、陰道乾澀、性冷淡,導致夫妻關係緊張,妻子常多思慮、擔心很多事情,因此患者容易肝氣鬱結。早發性卵巢衰竭治療需健脾補腎,疏肝養血,活血化瘀,以利氣血疏通。 呂怡瑾表示,臨床上中醫對不同患者會開出不同的藥方,但一般而言,10到20歲女性常使用女貞子和旱蓮草,來滋補肝腎補充先天不足;20到30歲女性用藥偏向滋補肝腎陰為主;30到40歲女性則會增加睡眠用藥。 曹偉提醒,未病先預防非常重要,女性平時要注意月經改變,當月經稀發或過少、延後、過早、閉經、性慾減退等,出現類似更年期症狀就要立即就醫,當心卵巢早竭的出現;至於卵巢早竭患者經治療後規律月經,仍須繼續用藥防復發。 呂怡瑾提醒,卵巢早衰的女性除了月經週期不規律的困擾外,也需要考慮後續可能發生的問題,包括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3高以及睡眠情緒問題等。中醫在相關的治療上,採取個人化給藥,依據年齡、生活習慣、懷孕需求等依相關症狀等開立符合的方藥。

Read More

30歲男心梗 高血脂惹禍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一名30歲男子,日前突然胸痛、冒冷汗,送醫確診為心肌梗塞,經醫師緊急做心導管術,擴張梗塞的冠狀動脈,男子才轉危為安。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禎元表示,男子不菸不酒、也不胖,首次心臟病發,就是致命急症。原來是男子有高血脂,過多膽固醇在血管壁,易逐步變成粥狀斑塊,致使血管狹窄,遇天冷血管收縮下,斑塊可能破裂形成血栓,導致心肌梗塞。 李禎元表示,男子在血液報告顯示,血中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達200多mg/dL(正常值在130mg/dL以下),以往男子都覺得這沒什麼,且自己不菸不酒,沒有不良習慣,怎麼也沒想到會突然心肌梗塞,還差點喪命。 醫師表示,心肌梗塞好發於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患者、抽菸、肥胖、過量飲酒、有家族史與年長者,男子雖年輕、不算胖,沒高血壓與糖尿病,但有著高血脂危險因子,血管壁裡有著過多壞的膽固醇,可能日積月累形成粥狀斑塊,造成血管阻塞、狹窄,遇天冷或溫差大情況下,血管急遽收縮,心臟負擔重,斑塊可能破裂形成血栓,導致心肌梗塞。

Read More

點石成金-立順興(二)尋找活路 立順興研發新建材

2017年銅鑼茶廠示範工程施工。 金鋼石鋪面節能、低碳、透水 盼為台灣提供更耐候高抗磨性營建基礎材 事業廢棄物產品去化管道多元,但是成本價格逐漸攀升,只有生產更高值化的產品,提升品質尋找新的活路,呂東璇以「鋼碴安定化」技術為基礎,發展友善環境的低碳綠建材,研發出「金鋼石」鋼質鋪面基礎材,是節能、低碳、透水、優質的綠建材,期許能為台灣提供更耐候且高抗磨性的營建基礎材。 金鋼石與一般透水鋪面相比,是對環境更加友善的優質綠產品,路面高效能、更耐磨、高抗壓,雨水瞬間滲透率可以倍增,減碳成效更卓越;最關鍵的是工程造價成本大幅降低,讓每個城市都有成為海綿城市的本錢。 立順興觀摩會展示場。 2017年工業局為協助電爐石氧化碴再利用於瀝青混凝土鋪面道路工程,並建立使用者信心,在彰化全興工業區興工路及工西二路以天然料粒和金鋼石試做鋪面對比;這個路段是大型貨運車進出要道,鋪設之後,證實金鋼石在抗滑、回彈模數及平整度部分與天然粒料差異不大;但在車轍方面,天然粒料路段已有輕微車轍產生,但是金鋼石段則尚未發現車轍情形,明顯優於天然粒料。 2018年立順興在桃園歐楓街示範金鋼石透水鋪面的成果,在新闢道路工程以金鋼石透水級配鋪設,經實驗金鋼石降雨容受度每小時達121.3毫米,可延緩1.6小時峰降雨量;與舊道路鋪面相比,舊道路雨天會溼滑反光,新的鋪面遇雨迅速排水,地表流水往道路基底下滲儲留,飽滿後型排入側溝,可達附近區域遲滯洪峰之效應。 過去都市開發,不透水的瀝青、水泥遍布城市各個角落,為生活帶來便利,卻也使雨水無法下滲到土壤中。當雨水得不到土地的包容,只能匯聚在一起,變成水患的潛在禍源。金鋼石可以使城市中大面積、硬鋪面的開放空間如公園、廣場、道路等,在極端強降雨時,扮演蓄水、滯洪的角色。 呂東璇說生產高值化產品是為了循環經濟找活路,減碳效能更不用說,每年生產「金鋼石」鋼質鋪面基礎材12萬公噸計算,如果不走循環資源體系而採取掩埋處置,其單位碳排放量為每公噸產生232公斤CO2;如果採取安定化資源再利用方式,其單位碳排放量為每公噸產生22公斤CO2,以每公噸相差210公斤CO2計算,相當於增加64.8座大安森林公園的減碳效益。 彰濱工業區高透水級配料。 進駐台中港 走向世界   2023年是產業界碳焦慮的時代,對呂東璇來說卻是大展身手的時代,面對2050台灣要淨零轉型,2026年正式實施後,商品含有多少碳就須支付相應價格;因此企業要進到全球供應鏈,必須要有低碳內容,否則將被課以高額碳稅,喪失價格競爭力。 說到捕碳,呂東璇更是火力全開,用高倍速轉動;機會總是留給行動者,他從3年前就開始布局,大聲的宣告立順興是第一家算出砂石的碳足跡碳權的業者,他在2021年與BSI簽訂計畫,進行組織及產品碳足跡盤查,2023年就取得2張BSI產品碳足跡認證以及2張環境部產品碳腳Y標籤。 立順興減碳排放,以控制性低強度回填材料CLSM為例,以每年出貨20萬立方米計算,預估創造1萬噸二氧化碳的減碳效益。2024年應用低碳膠結技術產製CLSM,每立方米又可再減量60公斤二氧化碳;預計2025年通過BSI產品碳足跡及環境碳減量標籤認證,再次創造1萬2000噸的減碳效益。這些珍貴的減碳效益正是身處碳饑渴業界最需求者,立順興做的是基礎建設的級配和建材,呂東璇認為手握「碳價值」足以和市場對話。 呂東璇今年進駐台中港,成立「台中港循環經濟營運中心」,以台中港的駐廠商為務對象,每年處理台中港區工業資源物質60萬噸,研發碳捕捉技術,產製低碳與負碳商品,以低碳航運行銷全球。 而在台中港經濟循環中心,則分三階段發展,前5年生產低碳材料,減碳來源是再生材料、轉廢為材、原料再生製程,預計每年減碳15萬噸;第二階段以生產韌性都市建材為主,預計每年減碳量17.8萬噸;第三階段生產負碳韌性都市建材,每年預計減碳33萬噸。 台中港區的企業以煉鋼和火力發電為主,製程中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是淨零行動中首要面對的課題;其實二氧化碳經碳酸化轉化,將具有轉化價值材料轉成有用的產品,在此過程中會將二氧化碳轉成穩定的碳酸鹽類,經黏著技術及配方技術,生產負碳韌性都市建材。 六角方塊模施作。 呂東璇說二氧化碳再利用預估值2030年每年約有70億噸再利用的潛力,市值超過8000億美元。其中以建築材料市場及減量貢獻最大,建築材料包含混凝土材料及碳酸化骨材為最大的潛力市場,二氧化碳再利用與建築材料,有兩個優勢,一為碳酸化反應能源需求相對較低,二為二氧化碳用於混凝土養護較傳統性能更好。 立順興專利開發的負碳反應器使用碳酸化反應方法,讓爐石轉化為捕碳材料,變成捕碳產品,預估一年有60萬噸處理量,每公斤可達0.13公斤的二氧化碳捕捉量,而捕獲後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材料中,可延長生命週期、強化功能,並可製成高強度的基礎建設材料、高透水的海綿城市材料,將碳封存於各種基礎建設中永不逸散。 UL減碳效益 全台第一個合作   對減碳的執著,呂東璇主動找上UL公司(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Inc)討論碳減量效益carbon dioxide reduction,雙方都極具冒險精神,一拍即合,這將是國內第一個成功的合作案例,呂東璇也正號召諸多企業友伴一起加入UL的碳減量效益,創造屬於台灣自己的減碳方法學。 為控制溫室效應,減少碳排放,各國紛紛開徵碳稅,各國的碳稅不一,歐盟國家大約是一公噸3000元,美洲大約2000元,而亞洲地區新加坡最早徵收,2019年每噸大約100多元,再逐年提高,日本也於2年前開始徵收,大約每噸60元左右,台灣並非京都議定書的締約國,起步較慢,2023年2月才通過氣候法,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公布預計2025年徵收碳費,但是費率尚未決定。 呂東璇認為台灣政府呈現碳怠惰,無助於企業的減碳行動,立順興2021年開始內部碳盤查,今年11月和UL公司合作,UL是國際認證公司,標榜「這個世界靠信任運轉,我們UL傳遞信任」,呂東璇受其感召,而他著眼的正是國際市場,UL的認證可追溯可持久,他要把台灣的努力通過UL的認證,讓世界都看得到。 為引起更重要「碳意識」,他還倡議捐出經過BSI認證過一萬噸的減碳效益,和各界交換,喚起產業界、學界、服務業、金融業…各界的重視,以自身對於台灣社會的貢獻提出具體行動計畫,透過社會賢達所組成評選小組決定合作對象。以實踐社會交換理論,將減碳效益價值最大化。 推動里山塾 蓋生態園區   立順興推動里山塾活動,呂憲坤父子倆親手做竹筒飯。 呼應里山倡議,立順興推動「里山塾計畫」,與在地的小農、學校、社團推動共好生活,曾辦過種自己的米、檸檬農務事、柳丁體驗活動等;與在地的德頭護專科學校、國立聯合大學頒發清寒獎學金,鼓勵學生進行循環經濟推動專案計畫、低碳專題、負碳專題研究等。 在工廠內也成立環境設計推動小組、真善美工作坊,鼓勵員工將工廠公園化,進行節能設施、水資源循設施,重新設計企業識別系統CIS設計等。 呂東璇說「2015年以前我只想要賺錢,現在我要做對社會有價值的事」,他的立順興里山塾也和別人不同,以ESG做為關鍵策略,從傳統的環境、社會、公司治理三個面向,推衍出elite優質、share共享、gung-hoow共好三個執行準則。三個ESG面向再加上三個ESG執行準則,凝聚成最穩固的蜂巢六角形構造企業核心價值。 從里山塾延伸下來的理想是他要蓋一個與在地連結的文化生態園區,把從砂石場到資源再生循環的理念,像播種種子一樣,擴散出去。 立順興就位於後龍交流道附近,交通便利,園區就是當年父親呂憲坤投資的土石堆置場,再加上近年來租用廣達10公頃的園區,將是立順興企業總部,也是資源循環示範區,和體驗互動區,與花蓮台泥DAKA園區一樣,與在地共存共榮。 迥異的是興建的理念,呂東璇說他要像儲存撲滿一樣,需要的資金自己累積,需要的建材自己生產,需要的人力自己員工來,省工省材自力建造,是內循環投資自己的概念。這一套模式已經開始執行,員工利用上班前2小時或是下班後2小時蓋園區各司其職,而且額外的工作有額外的薪資,呂東璇希望以三年的時間蓋好立順興文化園區,並且完工之際推廣自己成功的模式。 員工旅遊團體合照。 單車狂熱者 騎向全球   呂東璇是單車狂熱者,很早以前就組了車隊上山下海,他說做生意和騎單車一樣,剛開始精神飽滿歡樂出發,用盡力氣騎車,力量耗盡了,用毅力騎車「到了第3天屁股就裂了」,開始忍受身體的痛苦,接下來的日子剩下精神,用意志騎車,最終到達目的地,就是天上人間。 立順興的發展,從懵懂入行,滿懷希望,努力研發,做到業界頂尖,還正走向全世界,其中的磨難不少,停工關廠,又重新打掉重來,呂東璇從父親一代累積了20年的實力,眼見最高的山峰即將到來,他滿懷信心,立順興的資源循環體系,不僅要做到全台灣第一,也是全世界第一。 (文∕楊淑芬,圖∕立順興提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