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石破茂(左)日前赴美會見川普(右),做出多項承諾讓川普大帝龍心大悅,或有機會對日豁免關稅。(路透)
李沃牆
自稱「關稅人」的美國總統川普,其主張「美國優先」、「讓美國再度偉大」的貿易政策改變全球經貿秩序,他擬計劃對主要貿易對手國祭出對等關稅。台灣對美貿易順差持續擴大,被列為第二級目標,恐難逃川普關稅制裁。
川普第一任期發動美中(中國大陸)貿易戰,關稅加重企業成本,導致全球供應鏈重組,不少企業已轉移部份生產基地,如東南亞、印度、美國或墨西哥。然而,美國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消費支出占全球三成;再者,美元是全球主要儲備貨幣,對外貿易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各國均難以完全放棄這市場。
台灣作為美國重要的貿易夥伴,向美國出口半導體、電子零組件與高科技產品為主要大宗。近幾年「親美遠中」政策奏效,對美貿易順差持續擴大。根據財政部統計,去(二0二四)年對美出口一千一百一十三點七億美元,淨出口(順差)躍升至六百四十九億美元(年增百分之八十三點五),不僅成為美國第八大順差國,順差已接近中國大陸。
然而,巨額順差使台灣成為川普「對等關稅」政策的目標。台灣目前出口到美國半導體金額約七十四億美元,只占我晶片出口百分之四點五。但台積電有七成營收來自美國客戶,川普並多次揚言對半導體晶片課百分之一百關稅,實無可厚非。
面對關稅政策的挑戰,台灣應在全球布局與保護利益之間尋找平衡,企業應積極調整營運策略。一、多元市場布局:為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及避開川普關稅,台灣應加強與東南亞、印度、歐洲等地的貿易合作。二、強化本土產業升級與創新:面對國際競爭,企業應持續推動產業升級與技術創新,尤其是在半導體與智慧製造等領域,建立更具競爭力的產品與服務,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舉例而言,由於台積電技術全球領先,若川普對晶片課百分之百關稅,則可轉嫁給美國科技大廠。
三、爭取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台灣除了爭取與其他國家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以降低出口關稅壁壘外。同時,亦應積極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以確保經濟多元化與發展。四、與川普政府積極協商減免關稅:其實,川普以關稅做為手段,主要目的乃在要求各國企業承諾赴美投資設廠,創造就業機會。
目前,除中國大陸有較多籌碼反制外,其他國家無力招架。君不見,日本首相石破茂日前赴美會見川普,承諾對美投資總額提高到一兆美元,包括汽車巨頭赴美設廠,以及擴大採購能源和科技產品,讓川普大帝龍心大悅,或有機會對日豁免關稅。
有鑑於此,台灣應透過政府與產業界的協調,與美國進行積極的談判,爭取減免關稅或獲得特殊待遇。例如,台積電可能會配合川普製造業回美政策,有望在既有三座晶圓廠基礎上,加碼投資美國亞利桑那州廠,換取關稅減免或補貼優惠。此外,中油正在評估增加美國阿拉斯加天然氣進口的可行性,或是增加農產進口及軍購數量,此一舉措或許有助於縮小與美國的貿易順差,並降低川普施加貿易關稅壓力。
川普的關稅政策對台灣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面對這場全球貿易新變局,唯有從政策、產業與市場等方面積極應對,藉此加速產業轉型與市場多元布局,才能在國際經貿體系中化危機為轉機,維持自身的競爭力與經濟韌性。
(作者為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