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兒醫環境 台大籲推動2策略

本報綜合報導 少子化加健保給付等因素衝擊,醫院面臨招不滿兒科醫。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李旺祚呼籲,政府應推動3歲前全人照護、成立國家級兒童健康研究中心,打造願景、帶動兒童醫療往前衝。 30年前李旺祚剛到台大服務時,健保還未上路,當時很多弱勢病童過世後,家屬只能拿接受病理解剖的補助,填龐大醫療費。 隨著健保制度實施,很多弱勢家庭有了平等看病機會,但李旺祚直言:「健保改革的腳步太慢了。」總額成長追不上新藥新科技發展,只好用砍藥價等方法減少支出,造成很多隱形傷害。 另一個問題在於兒童醫療給付過低。李旺祚說,台大兒童加護病房若要打平收支,占床率要達到至少120%,開了就是賠錢;但規模不足的醫院不見得能做到。兒科看診時間比成人病患多了好幾倍,就算給付已有所加成,相對來說仍偏低。 台大醫院小兒部住院醫師去年首次出現招收不到一半狀況。李旺祚強調,這也是為什麼一直倡議政府應推動3歲前兒童全人照護、成立國家級兒童健康研究中心。當小孩子生的越來越少,加強預防醫學工作很重要,政府若能提供0~3歲幼兒完整評估發展、體質等,後續疾病發生率若因此下降,台灣可望成為國際借鏡典範。 另,現在政府提出很多補助計畫申請,但通常都有期限;應該要讓願意投身兒科醫療人員無後顧之憂,成立國家級兒童健康研究中心絕對是重中之重,一方面可以確保經費來源,從臨床、教學到研究,讓全台小朋友都能得到同樣水準以上的照顧,也會讓年輕醫師看到願景,帶動台灣兒童醫療往前衝。 談到近期年輕醫師「直美」現象,也就是年輕醫師完成學士後醫學訓練(PGY)就直接受聘到醫美診所。李旺祚認為,不應該苛責那些不願留在醫院奮鬥,或是所謂「直美」的醫師;應該從不同層面去思考,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個結果。 在臨床第一線治療病童的馬偕兒醫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葉庭吉說,隨著少子化,也許兒科臨床需求變少,但醫療工作分很多面向,包括教學、研究、服務等,可以考慮把時間拿來研究跟教學,甚至國際醫療。當醫院做出區隔,若還能加上好的升遷制度,就能吸引人才加入。

Read More

醫療用量激增 南部缺O型血

  高雄捐血中心推出集點換「王博玄同款黑熊潮T」。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隨著農曆年後病患陸續回診,加上近期南部地區醫院出現多名O型重症患者,O型醫療用血大幅增加。高雄捐血中心說,上週缺O訊息發布後,雖然O型捐血人有增加,但目前O型血液庫存仍然吃緊,要充分供應給醫院仍捉襟見肘。 對此,高雄捐血中心緊急呼籲南部地區民眾,目前天氣已逐漸轉暖,只要年滿17歲,男性體重超過50公斤、女性超過45公斤,符合捐血條件的民眾,利用228連假假期至附近的捐血站或捐血車捐血。每一袋熱血是病患的生命希望。 另外,在WBC資格賽中表現優異的王博玄,帶領中華隊以6比3擊敗西班牙,取得2026年世界棒球經典賽門票。高雄捐血中心今年度捐血集滿3點,即可兌換「王博玄同款黑熊潮T」,展現對捐血和台灣棒球的熱愛與支持。 另外,近期不少民眾詢問施打流感疫苗是否影響捐血?高雄捐血中心表示,注射疫苗後若無發燒或其他不適症狀,即可捐血;若曾罹患流感,建議先休養,康復後自痊癒日起暫緩捐血14天。若曾服用感冒相關藥物,停藥14天後再捐血。

Read More

〈中華學園〉生命的獨特

台南市復興國中三年十一班 ◎王丞宥 鷹就該翱翔於天空,鯨就該在汪洋大海中,象就該在廣大莽原中,世上萬物都有自己獨一無二之處。 我是頭象,就該在莽原中,並且活用自己的鼻子,去採集、喝水,我不能像猴子靈活的爬上一棵大樹,任憑我多麼努力的跳也爬不上大樹,此時的長鼻在這裡毫無助力,身旁的金魚也是一樣,不管嘗試幾次,終究脫離不了魚缸的束縛。如今的題目是請爬上那棵樹,猴子才能贏得比賽,但若題目是請游到對岸,那麼金魚就能發揮才能,贏得比賽。 若你用「請爬上那棵樹」來評判金魚和象,金魚和象便覺得自己沒用,畢竟萬物都有自己,若執著於做自己不擅長的事,可能得不償失,如同金魚想要爬上樹,它脫離水,到了樹上,也只會死在樹上。即使象爬上樹,樹承受不了重量而倒下,傷到的終究是自己。但仔細思考題目,是請爬上那棵樹,而非請自己爬那棵樹,若團隊合作,若猴子拿魚缸,再踩著象,不就可以一起獲勝? 世上萬物是獨一無二的,所擁有的長才也不盡相同,是象,就回到自己的草原上,是魚,就回到大海。天分是上帝給的禮物,縱使象不爬樹,也有草原等著它。

Read More

〈中華學園〉冬日暖陽

台南市港明高中一年十一班 ◎王家樂 漫步在偌大校園中,不時便有三五好友熱切地向我打招呼,我也熱切的回應他。與同學擦肩而過後,我不禁在想自己在他人眼中是什麼模樣。而自己腦海中多數的答案不出幾個形容詞:樂觀、陽光、開朗。 漸漸的越發熟悉自己後,發現自己似乎和師長、同儕說的一樣:在沒有得名可能的比賽中,我會鼓勵大家不要放棄;若是不幸輸掉比賽,我會微笑著鼓勵同學們:「下次會更好!」在很多人眼中的我是如此,而我也對此樂此不疲,我喜歡成為一株向日葵照耀著大家,展現微笑與自信。 時間回到國小,有個女同學擁有一雙水靈澄澈的眼睛,皮膚潔白如玉,是許多男生的心儀對象。在盛飯時一定有人為她服務;在生病時有人殷切的關心,而在情人節時,各式各樣的禮物更是多到不勝枚舉,她就如同一朵鮮麗的玫瑰一般,對男生來說不心動都難。 有一天,我見到手機中有她的訊息,她寫說:「其實我很想要變得和你一樣,身邊總是充滿著朋友,也總是開朗的笑著,在他人傷心時,你能夠給予適當的安慰,如同冬季的陽光,永遠能溫暖他人。」 當下的我雖十分錯愕,卻發自內心的感到快樂。錯愕的是這麼多人喜歡的她,竟然沒有因此而感到喜悅;而開心的是,我竟然得到了這樣一個正向的稱號。從那天起,我就暗自期許自己要成為他人心中的冬日暖陽,使大家可以在日常中總是掛著微笑,欣喜的迎接明天的到來。 自那天起,我便常常在她難過時開導、安慰她。後來才得知她因為太多異性喜歡而遭到其他女生排擠,甚至患上憂鬱症。不知是不是因為我的鼓勵,後來的她也變得樂觀、開朗;而見到她這樣,我便感到自己的心願已然達成,也期許自己能永遠像冬日的暖陽,保持這樣的溫暖、友善。

Read More

〈中華副刊〉循聲

■昫安 我在大度山坡上的租屋處,是公寓改建的學生分租套房,每晚九點以後,總會聽見一陣,細碎、嘈雜而不間斷的流水聲。 這陣聲音和我休學那年住在外婆家時,聽到的聲響不一樣,竹南海口尾的外婆家,那裡的聲音是安靜且自然的,可以很容易地聯想到,應是附近圳溝灌溉水源的流水,圳溝流水時,偶爾會伴著陣雨,因為合院加蓋的鐵皮,擋水的瓦片來不及擋住的漏雨,因此,漏雨經常伴隨流水聲,啪答啪答地流過寂靜的夜晚。 然而,租屋處晚上九點以後不間斷的流水,聽起來不太自然。 租屋處外的流水聲,有些聽起來很遠,有些卻又好像近在咫尺,我不確定那些聲音哪裡來的,畢竟,我從沒找到這些聲音的確切發聲位置,但可以肯定的,這陣流水聲從來沒有停滯過,而且大部分的時候很湍急。 分租套房的流水聲聽起來極度不清澈,總好像絆著什麼似的,激起漣漪後,又暗潮洶湧地繼續流動,卻又無法預知下一個會被絆住的地方在哪裡。剛搬進來的第一個月,我以為這種偶發性的聲音會造成不安與焦慮,進而加重我的原發性失眠,原本我還想著,回新竹看診時,該拜託醫生讓我多備幾顆安眠藥,然而,住了一個月後我發現,異常迷幻地,這陣流水聲在我入睡時,竟極為安定地,流過我的夢境,甚至,晚上我必須聽著這個聲音入睡,沒有流水聲的那晚,總感覺少了些什麼。 這個行為似乎是某種癮頭,藥劑似地,我常猜想,這種流水聲也許媲美安眠藥的強大功效。 有時候,住處外的流水聲常伴隨陣雨聲,陣雨聽起來應是暴雨前的小雨,弔詭的是,每當我拿著傘走出套房、步下樓梯,然後漫過迴廊,鑰匙感應後推開大門、打傘,瞬時,才突然發現,原來外面根本沒有下雨。 我一直以為,只有自己能聽得到這種難以言喻、好像幻聽的聲音。直到一天,我北上回家,待在貓所住的那個房間裡,也聽見同一陣流水聲。 而且,貓也聽到了。 貓豎起耳,轉了轉頭,尾巴彎成了問號的形狀,接著,開始在房間裡兜兜轉轉,再依著順時針方向畫圓,倏忽,有一聲分貝很小,但頻率很高的撞擊,刺進我的耳膜,我感覺到自己的耳垂下方的肌肉緊縮一陣,外耳耳骨向上抽動,力量撐開耳蝸,我家的貓同時別了頭,眼神銳利地刺透空氣,快速擺動耳片,並像雷達那樣用力探測著。 我們同時望向地上的排水孔,並試著靠近,貓有些害怕,往前踏一步後就停了下來,我大步跨上前,蹲下細聽。 確實,那陣聲音是水珠撞擊鐵管的聲響,但是我和貓所待的那個房間,只有一個裝有冷水水龍頭的水槽,水槽的S管,連接牆壁,水槽旁留有排水孔,但多年未使用。排水孔之所以被留下,只是因為我的建築師父親設計房子的時候,為了要方便之後的空間利用,於是,未雨綢繆地,預留了一個排水孔,但直到現在,那個排水孔基本上形同裝置藝術,毫無用處。 我的手機在沙發上亮起,屏幕顯示:媽傳了一則訊息。 「上樓洗澡,我洗好了。我在樓上叫妳幾百遍,妳都沒反應。」 我望向身旁的貓,牠走了過來,盯著排水孔好久,弓起背,整團像爆炸的毛球,我蹲下身摸了摸牠的頭,順順毛,另一手夾住牠的身軀,停了五秒。 放開牠後,牠蹭了我的膝蓋,眼神和緩許多。 我丟下屏幕發亮的手機,將貓抱離排水孔,接著,順起鑰匙往家門外走去,站在對街,回望整棟建築。我的視線依循著筆直的樓房垂線,發現一條水管,水管下方開了口,哇啦啦地出水,出水水量隨時間漸緩,自溫度凝成的水珠,在秋夜裡,啪答啪答地敲打鄰居家的鐵皮。 流水聲的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住在同一種空間的人們,彼此依存,卻互相不理解,因而殘留了聲響?不過,如果真是這樣,這陣聲響,有可能所有人都聽得到,但彼此當作不知道嗎? 真的只是……這樣嗎? 「妳到底要不要洗澡!」 不知何時,媽已經出現在我的身邊。 聽起來……挺湍急的。

Read More

〈中華學園〉便利與挑戰

台南市後甲國中二年七班 ◎胡芷瑞 「叭!叭!叭!」的喇叭聲此起彼伏,無論你身在何處,每條街道都少不了這個「大發明」——汽車。這項發明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帶來了無數的便利。 汽車能夠帶領我們前往各地,讓我們不再依賴雙腳或動物的力量,無論目的地多遠,只需四顆輪胎就能輕鬆到達。不僅如此,車內的冷氣能在炎熱的夏季為我們帶來清涼;車上的影音系統使長途旅行不再枯燥乏味;當我們疲憊時,車內的椅背讓我們可以依靠休息;而在時間緊迫時,汽車高速行駛幫助我們與時間賽跑。汽車的存在,讓我們的移動更加便捷,時間似乎也在它的駕駛下被牢牢掌控。 然而,隨著汽車數量的激增,城市的街道上「車山車海」,空氣中也充滿了廢氣。北極熊的家園逐漸消失,我們的春夏秋冬也開始變得模糊不清,視野中的空氣變得越來越「朦朧」。因此,環保意識逐漸覺醒,越來越多的綠建築和空氣清淨機應運而生。而由於每個人幾乎擁有一台汽車,這些車輛所排放的廢氣遠遠超過了大眾運輸工具的排放量,這也促使了公共交通的發展,比如公車和YouBike等,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古人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有事物都不可能只有好處,汽車雖然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也無法改變它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為了保護我們的地球,除了開車,大家也應多利用大眾運輸工具,共同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Read More

熱敷按穴位 有助緩解鼻塞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許多民眾在空氣品質不佳時容易出現呼吸道不適等症狀。中醫師提醒,鼻塞就忍不住狂擤,反而可能加重鼻塞;建議用熱毛巾敷在鼻子外,可多按摩鼻通穴、迎香穴與四白穴3個穴位,有助改善鼻塞、過敏等症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林舜穀表示,近來西半部地區空氣品質不佳,南部地區空品更為嚴重,提醒所有族群減少戶外活動。空氣汙染不只影響肺部,還可能造成鼻塞、流鼻水、鼻竇不適、過敏性鼻炎發作,甚至讓人頭昏腦脹。 林舜穀指出,很多人一鼻塞就狂擤鼻涕,這是錯誤行為;用力擤鼻可能讓鼻腔內壓力升高,反而加重鼻塞。其他像是挖鼻孔、不喝水等,不僅容易造成黏膜受傷增加感染風險,且水分不足會讓鼻腔分泌物變黏稠,加重鼻塞。 他建議,在日常保養上,可用大概攝氏40度的熱毛巾敷在鼻梁上5~10分鐘,幫助血液循環。按摩3大穴位也有助呼吸更順暢,包括位在鼻翼上方、鼻梁兩側,鼻骨與軟骨交界處凹陷處的「鼻通穴」;鼻翼外側、鼻唇溝中點(約0.5公分)的「迎香穴」,以及眼眶下方1指寬、瞳孔正下方凹陷處的「四白穴」。

Read More

〈彩繪人生〉鐵粉曾吉賢 烏樹林名譽站長

一手推動台糖烏樹林車站再生的曾吉賢(左)說,這座車站可說是一座完整的鐵道知識園區,裡面有太多珍貴文化資產。 (記者陳佳伶攝) 台糖鳥樹林車站,是台灣第一個以糖廠鐵道做為常態性行駛和車站再生成功案例,再生計劃的重要推手是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長曾吉賢,從小關注鐵路、熱愛火車,長大後,用影像去記錄走入歷史的糖廠、糖鐵,他要將把烏樹林車站再生故事寫成書、拍成記錄片,期待喚起更多人對糖鐵和糖廠文化資產的重視。 今年57歲的曾吉賢是屏東潮州人,父親曾文山在鐵路局服務40年,由臨時工做到列車長,來自鐵路家庭的他,從小就對鐵路、火車、車站有特別的情懷。 曾吉賢說,小學時期就常跑到父親工作的火車站,父親在行李房工作、在票房賣票時,他就在旁邊觀察、幫忙,也看到很多鐵道員勞動的身影,深為感動;高中時就喜歡揹著相機,到父親待過的車站留下影像,為美麗的木造車站、消失的鐵路支線留下最後身影;到台北就讀「世新」廣電,視野更廣,礦場、糖廠、糖鐵逐步消失,不忘以影像留下記錄,並建立保存與維護影像文化資產的觀念。 曾吉賢後來到台南藝術大學就讀音像紀錄研究所,他將觸角伸向台糖後壁烏樹林車站,1946年落成啟用的烏樹林車站,曾擔任新營、白河、東山3地重要的交通樞紐,在1983年關閉;2001年當時是南藝大研究生的他,向新營糖廠提出「開往烏樹林」再生計畫,和一群南藝大研究生、糖廠員工,合力完成烏樹林車站、道班房、內燃機車庫、保警室的展示,烏樹林車站由2001年底開出第一班觀光田園列車、成為台灣第一個以糖廠鐵道做為常態性行駛和車站再生成功案例。 曾吉賢說,在糖廠停併、糖鐵告別的時代,他逆向操作要讓烏樹林車站再生,曾被笑是「做夢」,他不斷透過管道遊說,後來獲得當時的新營糖廠副廠長黃秀雄等人的支持,以有限的經費進行車站環境、車廂改造整理後上路,他義務規劃及再生台糖烏樹林車站,獲聘為名譽站長。 曾吉賢說,烏樹林車站可說是一處「鐵道知識園區」,裡面有太多珍貴的文化資產,這也是當初他力推再生的原因,這些文化資產需要好好保護以外,究竟如何發展,應有願景和藍圖,同時應思考如何彰顯糖業文化主體性,展示自己的歷史經驗、提升文化價值,並進一步延伸跨域加值的可能。 20多年來,他對烏樹林車站的愛,有增無減,在曾吉賢的臉書中,可看到他以感性文字記錄,站內一座具日式建築風格的小小廁所,經他搶救保留下來,「每當回到烏樹林總會到這裡使用它,在短短不到2、3分鐘裡,我總會從木窗望出去,想著烏樹林的變化,思考人生的意義,以及安慰我20年來複雜的心情」。 存放在台糖烏樹林內燃機車庫後方的木造客車,陪伴著曾吉賢再生「烏樹林車站」,在遇挫折時呆坐在裏面,被批判時客車的傷痕撫慰著他;還有找出在烏樹林糖廠所屬糖業鐵道運轉的紀錄,看到員工辛勤奔波的勞動身影,人、火車與鐵道自然的呼吸與運轉成為令人讚嘆又迷人的風景,他要將烏樹林車站再生過程的故事寫成書,做成紀錄片,車站再生不只是田園列車上路而已,要讓糖鐵和糖廠豐富珍貴文化資產,被更多人看見。 (記者陳佳伶)

Read More

傷後常軟腳 當心前十字韌帶斷裂

■林敬為 20歲「小立」拖著腫脹的膝蓋,愁眉苦臉走入診間,開口就問:「林醫師,我昨天打籃球時,在爭搶籃板的過程中,膝蓋被人從外側撞了一下,然後馬上就腫起來無法走路了。請問我的膝蓋怎麼了?」 這是每次門診都會聽到的問題。籃球是台灣最流行的運動,而膝蓋受傷是打籃球最常見的運動傷害。從案例受傷機轉,搭配一系列的身體檢查以及影像佐證後,確認是運動傷害中常見的「前十字韌帶斷裂」。 位於膝關節內的前十字韌帶負責穩定小腿,不要有過度地向前移動;一旦前十字韌帶受傷失去功能,就會造成在快走慢跑或是下樓梯時,發生小腿過度向前,有「軟腳」的感覺。許多病患也因此不敢從事原本熱愛的運動。 造成前十字韌帶斷裂的受傷機轉,大多是膝蓋遭受外側力量的撞擊,或承受過度旋轉的力量造成。除了籃球外,足球、橄欖球,以及台灣民眾很喜歡前往日本從事的滑雪運動,都較容易造成前十字韌帶的運動傷害。 面對前十字韌帶斷裂,剛受傷的急性期會先以消腫及恢復活動度為目標,透過適度的冰敷以及復健,讓患者恢復日常生活的行動能力。後續再觀察患者日常生活中會不會有「軟腳」的情況發生。 一旦軟腳的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或是年輕以及想早日恢復往常運動習慣的患者,就需要考慮接受「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由於前十字韌帶本身的血液循環不佳,一但斷裂後,修補縫合的效果無法預測,因此使用自己或是他人捐贈的韌帶,透過微創關節鏡手術的方式重建前十字韌帶,是目前效果最佳的手術方式。 接受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配合復健團隊的指導,從膝蓋活動度及肌力訓練、柔軟度訓練、平衡訓練、核心練訓等復健,一步步協助患者恢復日常生活。最後,再依據個人喜好的運動種類及需求不同,強化專項訓練,在術後6~9個月後逐步重新回到運動場上。 (作者∕奇美醫院骨科醫師)

Read More

〈中華學園〉其實,我真的很棒

台北市和平實小四年級欒樹班 ◎陳楚棠 地球上沒有人是完美的,人生就像是一座山,要嘗試突破自己的極限,才有辦法進步。 我的個性相當勇敢,毫不畏懼向我挑釁的人;我的優點是相當擅長手作。在學校的數學成績總是特別出色,體能也是班上數一數二的。我覺得我的優點是值得驕傲的,但也還有許多要精進之處。 出門在外時,我會主動幫助他人,雖然有時我的幫忙沒有發揮任何作用,甚至反倒使事情更加糟糕,這時我感到相當自責。有朋友說我是一個比較愛生氣的人,我覺得很難過,但老師安慰我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 我知道我真的很棒,我想做一個乖巧的小孩,但是有時控制不住我的情緒;我不想輕易讓失落和悲傷攻擊我的心靈,所以我只聽天使給我的稱讚,而不去理會講我壞話的妖怪。 以前我不怎麼喜歡自己,現在,我學會愛自己,因為我發現要專注在自己的優點,不要輕易受到他人的批評影響,要做好心目中的自己。 我希望我的人生可以隨時鼓勵我自己:「我真的很棒!」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