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泰源:護師跨科支援將訂指引

本報綜合報導 急診壅塞再掀護理人力不足等待解難題。衛福部長邱泰源12日與醫療相關工會代表開會,裁示將針對護理師跨科支援、颱風天出勤、落實給付等訂定明確指引及制度。 衛福部邀集相關工會團體代表,召開定期意見交流會議,會中主要達成3大共識。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理事長趙麟宇說明,首先是有關護理師跨科支援問題,不定期的跨科支援,比方說兒科調到精神科等不相干科系,造成護理師工作壓力、增加離職意願;邱泰源會中裁示盡快整合跨科支援指引,創造友善環境,不要讓護理人員再無故被調動,保障勞動權益。 第2項則是健保若增加護理費用給付,工會質疑如何落實?趙麟宇說,無論健保署代表、邱泰源都做出解釋,希望政策上能引導醫院制度讓給付越來越透明,讓護理師專業獲得應有保障。 最後是工會提出颱風天出勤指引建議版本。趙麟宇說,醫事司接受並承諾作為參考,工會跟衛福部預定3個月後會再召開協調會。 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副理事長郭蕢瑩強調,健保護理費原本應該要專款專用,過去卻遭醫院以其他名目濫用;衛福部除了一直灑錢,也要考量錢用到哪裡去,是否達到預計目標,並給予處罰,包括跨科指引在內。衛福部應會很快訂出相關規定。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表示,相關的共識及建議,會帶回研議並列管。政策要真正落實需要時間,有一些正開始規劃、有些已規劃一陣子,將儘快在妥適時間優先實施。

Read More

多巴胺促進劑 恐致賭癮性衝動

本報綜合報導 多巴胺促進劑藥物可用於治療巴金森氏症、腿部躁動症等疾病;研究顯示,可能引發的副作用包括衝動控制障礙。資料顯示,約6~17%服用多巴胺促進劑藥物的腿部躁動症患者,會出現賭博、性衝動等異常行為。 英國有數十名女性投訴,為治療腿部躁動症等疾病,她們服用醫師開立的多巴胺促進劑藥物,副作用卻毀了她們的人生;批評醫師及藥廠事先未充分告知,迫使她們承擔賭癮、消費或暴力衝動及性成癮導致的嚴重後果。根據英國國民保健署(NHS)的定義,若藥物引發的副作用可見於1%患者,即可列為「常見」副作用。 英國有研究顯示,每20名成年人之中,即有1人可能出現腿部躁動症症狀,且特別容易發生於女性。 而恥辱、懊悔等感受在相關案例也不罕見。劍橋大學神經精神醫學教授馮恩指出,考量社會觀感,許多病患不會向他人分享自己的異常行為,病患往往也不會懷疑異常行為可能與藥物有關。類似多巴胺促進劑藥物服用患者之間的盛行率究竟有多高,目前仍不明朗。 馮恩認為,NHS等單位有必要明確警告並監測藥物可能導致的高風險性行為,因為相關行為可能對病患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英國大型藥廠葛蘭素史克(GSK)2003年即發現多巴胺促進劑藥物及異常性行為之間的關聯。不只在英國,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訴訟案例,且多與巴金森氏症有關。 許多女性也提到,長期服用相關藥物讓腿部躁動症狀加劇。雖然在部分案例,藥物起初緩解症狀的效果奇佳;一旦症狀加劇,藥物服用劑量即增加,進而導致更嚴重的衝動或異常行為。 GSK聲明,Ropinirole(羅匹尼羅)等多巴胺促進劑藥物已用於全球超過1700萬起治療,並已通過廣泛臨床試驗;相關藥物已獲證實有效,且具良好安全性。所有藥物皆具潛在副作用,處方資訊已有清楚說明。而GSK不是生產相關藥物的唯一廠商。

Read More

肺炎鏈菌球感染 癌患風險增10倍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威脅全年都在,以冬季至春季為高峰期,去年重症病例為5年新高;癌症病患感染風險可達一般人近10倍。專家呼籲接種疫苗,以完整免疫保護力。 疾管署10日起擴大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對象,19-64歲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5大高風險對象納入公費接種,全年皆可施打,包括脾臟功能缺損、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腦脊髓液滲漏,以及1年內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者及器官移植者,可施打1劑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及1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指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全年均有案例。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去年累積315例確定病例,為2020年以來新高。本流感季自去年10月1日至今年2月24日累計999例重症,死亡204例。 流感病毒感染後引起的續發性細菌性肺炎,是引起重症或死亡主因;肺炎鏈球菌正是導致流行性感冒併發細菌性肺炎主要病原菌之一,若有慢性病會增加肺炎鏈球菌感染症風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