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大學化材系特聘教授鍾宜璋(左)指導碩士生郭梁朝威,成功開發以廢棄蛋殼製作「奈米級光觸媒材料」技術。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國立高雄大學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學系特聘教授鍾宜璋指導碩士生郭梁朝威,成功開發以廢棄蛋殼製作「奈米級光觸媒材料」技術,可應用於淨水處理,並有效降解有機污染物,體現「搖籃到搖籃」,生物循環、永續利用精神。研發成果將於今年「高雄智慧城市展—淨零新創主題館」展示,展期自二十至二十二日。
高雄大學化材系特聘教授、健康及仿生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鍾宜璋表示,蛋殼表面具有獨特的疏鬆多孔結構,非常適合用於合成奈米光觸媒材料。鍾、郭梁師徒開發節能高效的微波加熱技術,能夠在二十分鐘內將蛋殼轉化為「氧化鈣)基底光觸媒」,相較於傳統高溫煆燒技術,除了大幅縮短製程時間、降低能源消耗,產率高達九十九%,顯著提升了合成效率。氧化鈣基底光觸媒在使用後會自然轉化為碳酸鈣或可被人體吸收的鈣離子,對環境極為友善。
鍾宜璋指出,技術另一亮點是抗菌特性,光觸媒在光照條件下可產生「自由基」,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具有顯著殺滅效果,且不會對人體或環境造成負擔;蛋殼衍生的氧化鈣也可進一步轉變成過氧化鈣,在水中具有緩釋抗菌效果甚至可應用在醫療上對付癌細胞。蛋殼膜亦可被開發利用,轉變成可重複充電而長效抗菌的添加物,適量添加可使醫材、紡織、建材、日用品、公共場所等避免病原菌傳染,常保衛生。
此外,團隊提倡「綠色仿生」的概念,探討蛋殼加工後轉化為可再利用資源方面的潛力,未來可能應用於固碳、能源相關技術,為環境永續發展提供新解方。
高雄大學產學育成中心響應高雄市政府「智慧城市展」年年不缺席,今年邀請鍾宜璋團隊發表展出「蛋殼變光觸媒」成果;主任郭錦福表示,中心致力推動校園知識商業化,提供產學合作、技術移轉和人才培育等服務,目標是促進產學交流,支援地方產業發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