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登陸鹿耳門 27日重現

  鹿耳社區將舉辦「府城300-體驗鄭成功登陸」活動。 (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台南市鹿耳社區將於四月二十七日舉辦「府城300|體驗鄭成功登陸」活動,大夥手持兵器及「反清復明」大旗,模擬三百多年前鄭成功揮軍鹿耳門,旌旗飛揚,讓民眾體驗這段歷史之路,了解台南的歷史文化內涵。 西元一六六一年,鄭成功率領的四百餘艘戰艦進入鹿耳門,從此改寫台灣歷史。四百年來,台灣首次擊敗海洋霸權國家,當年的「台灣之門—鹿耳門」,現今仍細說著過往的繁華與開台故事。 鹿耳社區舉辦模仿鄭成功登陸活動,當天將穿著古裝,手持「反清復明」大旗,重現鄭氏部隊集結、祝禱天地,從鹿耳門溪口登舟,模仿登陸經過,希望透過實地體驗歷史事件,將書本與歷史現況相互結合,讓更多鄉親認識台灣歷史。 鹿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蔡登進表示,重現鄭成功艦隊登入鹿耳門溪、驅趕荷蘭人的歷史過程,仿佛在演古裝劇一般,歷史不只是課堂上的教材,親自下場演一遍體會更深刻,也更能記住。

Read More

鐵路地下化綠美化 以民為本

針對南鐵地下化後續的地面景觀綠美化工程,立法委員陳亭妃召集府相關單位研商。(陳亭妃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針對台南鐵路地下化後續的地面景觀綠美化工程,立法委員陳亭妃二十二日召集議員陳怡珍,以及交通部鐵道局及市府相關單位共同研商,並初步與當地里長及學校代表交換意見,強調未來的規劃必須「以民為本」,確實納入在地需求與建議。 會中,聖功女中特別提出交通動線與學生安全的關切,強調盲帶設計與綠園道間的緩衝帶不可忽視,應充分兼顧交通與綠地的縫合,避免產生新的安全死角。而開元國小、大光國小、成功國中也表達必須把校門納入一致性的設計規劃。 地方里長也表達民眾對工程進度的關心,詢問地下化工程何時完工、水利排水設施後續如何處理。此外,由於施工過程中挖掘出具有文資價值歷史遺址,地方亦期待相關單位能提出具體的文化回饋措施,讓民眾了解整個保存與活化過程。 陳亭妃強調,八點二三公里的鐵路地下化綠美化工程綠園道,不僅是一項重大工程,更是台南未來的重要地標,後續規劃一定要以開放透明的方式與地方持續溝通,納入各方聲音,確保設計更貼近在地期待。 陳亭妃也表示,未來將持續邀集相關單位、里長、學校與居民開會,透過具體透視圖說明設計理念,確保整個工程不僅具備功能性,更能成為居民引以為傲的城市空間。

Read More

守護台江 親師生發起寫作接力

  海佃國小「小台江」騎單車巡守山海圳綠道。(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世界地球日,也是小台江成立二十週年,親師生發起「小台江20」守護河川寫作接力,以小公民之筆,呼籲政府及國人「種樹築道」、「整治河川汙染」,因為環境變好了,生物自然會找到回家的路。 小台江領祝員吳茂成表示,海佃國小「小台江」河流讀書會創立於二00五年四月二十二日,這一天也是世界地球日,親師生以河為師,愛鄉護水,開創台江流域學習的新風氣,曾經榮獲全國十大推動環境保護有功社團。 每年五月第一個週日策辦「台江水日」,從台江沿著嘉南大圳,單車溯源到烏山頭水庫,推動愛鄉護水行動,讓招潮蟹回到學校的校門口,鼓勵更多親師生加入台江流域學習,以小公民的學習力量,復育未來生活家園。 小台江親師生發起「小台江20」守護台江河川寫作接力,親師生一人一文,書寫以河為師的流域學習經驗,並在指導老師陳彤羚、黃靖雅帶領下,以廢紙箱製作小台江騎單車、守護河川故事箱,以及守護台江河川的壁報故事展。 小台江現任船長,也是海佃國小校長郭芳朱表示,今天是小台江二十歲的生日,船長要向所有引水人及水手們說聲「生日平安」,祈願小台江這艘愛鄉護水的生命之舟,永續航行於台江母親之水。

Read More

南應大幼保系取經德國幼教

南應大幼保系師生參訪德國全世界第一所幼兒園的發源地,現為福祿貝爾博物館,體驗當地文化與民情。(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用科大幼保系師生結合業界以較經濟的方式,規劃精緻又實惠的教育與文化宴饗,自助行前往德國參訪全世界第一所幼兒園發源地,現為福祿貝爾博物館,深入體驗德國文化民情,拓展國際視野。 台南應大幼保系師生繼前兩年參訪德國幼兒園,今年再度安排德國參訪。幼保系師生坐火車走訪最古老的德國大學城海德堡,並參訪全世界第一所幼兒園所在地,目前為福祿貝爾博物館。大家仔細聆聽館長娓娓述說福祿貝爾在此地創辦幼兒園的歷史,並親自示範操作恩物,同學驚訝不已,紛紛表示能親眼見到書中的畫面,真的不虛此行。 另一個最大收穫則是參訪歐洲水療之父Sebastian Kneipp將五大健康理念(水、草藥、運動、營養和內心平衡)融入幼兒園活動,一行人看到幼兒正進行水療與觸覺按摩課程,課後享受自己種植的食物,並彼此幫忙發碗盤與餐具、自己盛飯與整理桌面,畫面如此和諧,正如園長Jugeleit所言,幼兒園是家庭的延伸,孩子在這裡學會照顧彼此。 南應大幼保系主任李介至表示,透過此次參訪可觀察德國多元族群、福氏恩物如何操作?及自然環境如何融入幼兒課程?除鼓勵師生反思教學理念,也能了解基於遊戲的體驗式學習為幼兒發展最重要的事項,落實以幼兒為中心的理念。

Read More

玉井公所到府表揚10位模範母親

  玉井區長顏振羽(前排左二)前往各里模範母親家中祝賀,感謝其辛苦付出。(玉井區公所提供) 記者盧萍珊∕玉井報導 慶祝母親節,玉井區公所二十二日舉辦「模範母親到府表揚活動」。區長顏振羽代表市長黃偉哲在各里里長陪同下,逐一到府致上誠摯的祝賀,送上匾額、鮮花,感謝模範母親們辛苦付出。 玉井區共表揚十位模範母親,分別是玉井里黃陳秀圓、玉田里邱胡月汝、中正里王林炒、竹圍里溫江秋霞、沙田里林吳金治、三浦里吳黃香惠、三和里葉許伴、望明里江邱金妹、層林里李玉美及豐里里葉景。 代表玉井區接受市府表揚的三和里模範母親葉許伴,八十四歲的她出生在務農家庭,養成勤勞樸實的個性,結婚後照顧公婆和子女,注重身教要求孩子們應從實際生活中學習,強調做人要誠實、待人要和善。 顏振羽指出,母親不僅是家庭的核心,也是社會的基石,辛勤與付出值得每位子女珍惜和感恩,透過表揚活動讓更多人感激母親的偉大,並在日常生活中,關心和照顧母親的健康和福祉。

Read More

雲林石梯田書屋國際獲獎

雲林縣古坑華南村石梯田書屋登國際舞台,勇奪芬蘭設計大獎銅獎。(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雲林縣府攜手古坑鄉華南社區發展協會推動的「華南村石梯田書屋」,榮獲二0二五年芬蘭國際設計大獎–銅獎,展現台灣農村空間活化與公共設計的國際競爭力。 古坑鄉華南社區與在地華南實驗國小長年投入農村再生,針對偏鄉「限界集落」所面臨人口流失與產業式微問題,社區與縣府攜手合作,透過「社區規劃師輔導計畫」推動石梯田復育、產業活化及空間再造。得獎作品「石梯田書屋」即為此行動核心成果之一。 雲林縣古坑華南村石梯田書屋登國際舞台,勇奪芬蘭設計大獎銅獎。(記者陳正芬攝) 華南社區以「石梯田書屋」為基地,整合自然資源、農業景觀與休憩產業,推動導覽體驗、農產推廣等多元經營模式,展現農村再生的實踐力。書屋建築結合原有共生田與閒置工寮及配藥池,透過在地匠師砌石修築駁坎,並導入友善通用設計,讓原本破碎地景重現生命力。空間內部設計融合導覽、閱讀、教育等多元機能,成為連結地方文化、歷史與未來的新場域,不僅復育傳統地景、活化閒置空間,更吸引青年回鄉深耕,實踐空間永續與文化延續雙重目標。 縣長張麗善說,縣府推動社區規劃師計畫多年,致力協助在地由下而上規劃未來。此次國際獲獎,不僅為雲林社區營造成果注入強心針,也讓台灣農村之美躍上國際舞台,未來縣府將持續支持各地社區深耕地方,串聯文化、產業與空間創新,讓更多台灣農村故事被世界看見。

Read More

馬戲團推廣雜耍 明德里民同樂

南區明德里長陳瑞華,邀馬戲團雜耍工作坊,廿二日在里活動中心,舉辦「一起來玩吧」雜耍活動,還教里民及小朋友耍球的技巧,讓小朋友度過快樂的一天。 (記者陳銀全攝)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右手開、左手開」,南區明德里長陳瑞華,廿二日在里活動中心,舉辦「一起來玩吧」雜耍活動,邀馬戲團雜耍工作坊,不僅表演雜耍,還教里民及小朋友耍球的技巧,讓小朋友度過快樂的一天,馬戲團雜耍工作坊更說,這也是該工作坊,首次至里內舉辦活動。 陳瑞華指出,由於目前正值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在南市舉行,不少學校都停課,許多家長都帶著學生出國,加上「FOCASA幾米馬戲樂園」,正在水交社文化園區內演出,為了讓沒有出國的小朋友在家無聊,因此結合馬戲團雜耍工作坊,舉辦該活動,讓沒有出國的小朋友,也能度過歡樂的一天。 馬戲團雜耍工作坊除了群體演出外,還有呼拉圈表演,以及大環演出,甚至還教小朋友及里民,如何雜耍丟球,大小朋友們玩得不亦樂乎。 馬戲團雜耍工作坊表示,該工作坊在北部,平時除了至校園推廣外,也曾至偏鄉舉辦夏令營,希望讓小朋友從小喜歡雜耍,推廣雜耍,此次則是剛好在水交社文化園區演出,因此和里辦公處合作,首次和鄰里交流,也希望藉由活動,讓里民會喜歡雜耍表演,同時吸引小朋友目光,推廣雜耍。

Read More

後壁尋香 公所替代役男展成果

後壁區三名替代役男與民政局主秘楊雅苓(右三)、後壁區長李至彬(右一)、泰安宮主委王子豪(左一)等人合影。 (記者翁聖權攝) 記者翁聖權∕後壁報導 後壁區公所廿二日上午在泰安宮舉辦替代役男社區營造成果發表會,播放「後壁尋香」影像作品。民政局主秘楊雅苓頒獎三名役男,感謝他們服役期間為地方盡心付出。後壁區長李至彬也肯定三名役男為自己服役生涯增加色彩,加深民眾對地方民俗文化的認識與情感連結。 後壁公所指出,這次社區營造之主題為「後壁尋香」,為後壁區獨特之遶境文化做成影像紀錄及文創展現,開場由替代役所剪輯之參訪各宮廟之影像紀錄。三名役男游耀中、黃奕霖、龔鈺鈞分別為台灣大學、成功大學土木相關研究所之高材生,在服役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實地走訪茄苳媽遶境所行經之各宮廟,並藉此探索其宮廟所在的歷史背景,並與社區之間的生活連結。 三名役男並在與各地耆老訪談中,記錄各宮廟的傳說故事、信仰脈絡,以及象徵社區價值的歷史事蹟,如解決民間困境、護佑地方的經典事例等。這次社區營造為後壁區茄苳媽媽祖遶境文化製作了遶境路線手札,作為文化傳承與推廣的媒介,讓茄苳媽媽祖遶境的歷史、傳統與文化能夠融入日常生活,也進一步加深公眾對地方民俗文化的認識與情感連結。 李至彬強調,後壁區的遶境活動以「卅六庄下茄苳泰安宮暨五十九庄頭宮廟巡禮遶境」為最具代表性,泰安宮遶境路線涵蓋台南市後壁、東山、新營、白河區,以及嘉義縣鹿草鄉與水上鄉。

Read More

龍肚國中皮影戲補天記5連霸

  龍肚國中皮影戲隊以原創作品《補天記》,榮獲全國學生創意戲劇賽全國特優,並創下連續五年蟬聯特優記錄。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美濃區龍肚國中皮影戲隊以原創作品《補天記》,參加全國學生創意戲劇比賽,在一百六十六隊競爭對手中脫穎出,榮獲最高榮譽「特優獎」,創下連續五年蟬聯特優記錄,為學校與團隊推動地方傳統藝術寫下耀眼的一頁。 皮影戲指導老師周崇梅說,作品《補天記》改編自女媧補天神話,將客家文化的天穿日重新演繹;這次演出最動人的地方,在於學生真正投入角色情感,他們不只是表演者,更是文化的承載者。 參賽學生劉芳語說,與同學們不斷從操偶、口白上練習,大家要將《補天記》以最好最美的神話傳達,雖然過程有許多波折也很辛苦,但在燈光投影中看到團隊傾力演出,讓角色活靈活現,所有辛苦都變得值得。參與同學們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機會讓大家認識皮影戲,並將這份文化傳承下去 評審給予高度肯定,指出「現場表演將傳說新編,展現創意的魅力,戲劇張力十足,整體演出口白、操偶合一,搭配情境、音樂,使故事旨趣鮮明,是一齣令人欣賞的好戲!」 龍肚國中校長黃翠蓮表示,未來將持續投入傳統藝術與創意課程的發展,鼓勵學生勇於表達、發掘自身文化能量,讓教育不只在教室中,也在舞台上發光。

Read More

屏縣客語親子課程 開放報名

  屏東縣客家文化中心去年辦理客語親子系列活動,十分受到親子民眾的支持及歡迎,今年屏東縣政府客務處擴大辦理,即日起開放報名。(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屏東縣客家事務處在客家文化中心辦理客語親子課程,包含客話講故事及客語家庭培力課程,五月起每週六及週日推出優化後親子系列活動,即日起報名。 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表示,客話講故事及客語家庭培力課程非常適合親子共學與增進親子關係,亦能有效提升客語能力與客家文化背景知識,講師與志工歷經主題挑選、聲音模擬、肢體動作及手作DIY等實務演練,以教學互動方式演繹主題的精髓,並讓親子感受客語的魅力。 客務處指出,客話講故事每場次九十分鐘,透過繪本引領生動有趣的故事與手作;客語家庭培力課程每場次三小時,將生活客語融入童玩、文化體驗手作、閱讀、音樂、戲劇、運動及科學等多元形態的活動中,讓學習客語變得輕鬆自然,進而融入日常生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