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前夕 3機關單位關懷欠稅弱勢單親媽

台南分署、健保署南區業務組及社會局社工,前往關懷積欠7萬多元健保費的陳姓單親媽媽。(台南分署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行政執行署台南分署、衛生福利部健保署南區業務組及社會局30日共同前往關懷一名積欠7萬多元健保費的陳姓單親媽媽。陳婦與2名未成年子女同住,其中一名在小學就讀的孩子因病須進出醫院,又陳婦手受傷無法負擔醫療費用而未治療,因而不能工作,經濟困難。 台南分署愛心社捐助款項6千元及生活物資這名單親媽媽;健保署南區業務組以愛心專戶補助陳婦繳交5萬元健保費及愛心物資;社會局提供急難紓困、代用餐券及民間團體的為期1年每月5千元的補助,希望以有限的資源,協助陳婦渡過難關。 台南分署表示,陳姓婦人家住西港區,執行人員現場查訪時,發現陳婦生活困頓,除先行轉介慈善團體給予協助外,立即通報台南分署愛心社。由台南分署、健保署南區業務組及社會局北門區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社工人員到陳婦住處關懷,並將愛心捐款及物資親自交到陳婦手中,希望能結合公私資源,協助陳婦渡過難關。

Read More

全國科普論壇徵稿 探索科學教育與淨零未來

  二0二五全國科普論壇將於九月二十五日與二十六日於海科館盛大登場。論壇圍繞「科學教育與淨零未來:從知識傳播到公民行動」為主軸。(海科館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由教育部指導,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主辦,攜手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工藝博物館、海洋生物博物館共同合辦的「二0二五全國科普論壇」,將於九月二十五日與二十六日於海科館盛大登場。論壇圍繞「科學教育與淨零未來:從知識傳播到公民行動」為主軸,期望深入探討數位科技、跨領域合作及博物館在推動科學素養與淨零減碳行動中的創新角色。 海科館表示,為呼應論壇主軸,徵稿主題涵蓋多元,歡迎來自科學教育、博物館學、環境科學、人工智慧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與實務工作者踴躍參與投稿。議題包括:「數位科技融入科學博物館」,探討沉浸式技術及新媒體在科普內容創作與推廣上的應用;「跨領域合作」,關注博物館與教育、社會機構間的協作機制;「博物館在科學溝通及公眾參與中的角色」,探討博物館如何回應多元社會議題並強化行動力;「非制式科學學習」,涵蓋遊戲化學習、STEAM教育與針對弱勢族群的教育設計;「淨零減碳的科普教育與管理策略」,聚焦於展覽、營運與公民科學如何助力減碳行動。 海科館館長王明源表示,論壇關注科學教育與社會實踐的結合,特別強調透過跨界合作與AR、VR、短影音或Podcast等數位科技推動公民參與與環境行動力,論壇也將探討如何以科普營隊、媒體素養課程及針對性別與族群弱勢設計的教育方案,擴大社會影響力;同時聚焦於展覽設計、能源管理與館舍改造等低碳轉型策略,透過公民科學驅動氣候行動,攜手共創永續未來。 _

Read More

陶藝大師陶土藥罐 贈興濟宮收藏

  旅居台南的陶藝大師翁國禎今年將讓失傳的陶土藥罐重現江湖並敬獻興濟宮地藏王菩薩。(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從鶯歌南下在台南南寧街調養身體的陶藝大師翁國禎,近幾年和興濟宮保生大帝結緣,多次奉獻其作品給廟方收藏,今年則將獻上現在幾已停產的陶土藥罐,有趣的是在藝術界一向「叛逆」著稱的翁國禎還製作「左把手」的藥罐,將在今年農曆七月地藏王菩薩聖誕再度捐贈興濟宮永久典藏。 時代變遷下,一些傳統技藝都已逐漸斷層,坊間煎中藥的藥罐也是其中之一。現年七十餘歲的翁國禎回憶,他在國小時代,舉家投入陶土藥罐的製作,他的三個弟弟養土、再將陶土分成大小塊,他負責拉胚和作壺嘴、壺蓋;父親負責製作側把。光一個藥罐就能讓全家人溫飽。 翁國禎指出,傳統民間煎藥用的藥壺稱「三元仔」、「急燒仔」、「急煨仔」,最早由日本傳來,造型就像日本的側把壺。當時全家人排出一條龍的生產線,大家分工合作,一個小時就能產出一百多隻藥壺,全家大小的生活開銷就看它。除藥罐之外,還創作出小件的「殿桌腳」,迄今回想起來,仍覺得有趣而溫馨。 翁國禎當兵回來後以藥壺為雛型,發展出側把壺,有別於傳統茶壺的型態,使用上更加順手而方便,深受很多茶藝界人士喜愛。 六十年過去,翁國禎迄今回想當年全家一條龍生產藥罐的情景,最近再動手讓回憶成真,製作一系列藥罐,包括左手專用的藥罐,作品將在地藏王菩薩聖誕和盂蘭盆節獻給一直眷護他健康的興濟宮保生大帝收藏。 傳統藥罐配合多數人使用習慣都製成右把手(右),僅翁國禎會跳TONE製作左把手的藥罐。(記者陳俊文攝) 現在的藥罐,已經沒有人在使用了,大家煎藥改用方便的電爐,沒有人再費精神去燒柴起火煎中藥。因此,藥罐變成藝術品和收藏品。一般藥罐配合大部分使用習慣都做成右把手,僅翁國禎會創作左把手的藥罐。 他強調,其實左把手讓右手使用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會「卡卡」的不太順手。也有人利用體積較大的藥罐泡茶,若很多人圍著等喝茶,用藥罐泡茶可更加省時省力。

Read More

民政處長涉洩個資 綠要求徹查戶政

民進黨基隆市黨部主委林明智、議會黨團總召張之豪召開記者會。(記者張上耕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民進黨基隆市黨部針對國民黨違法亂紀,民政處長張淵翔涉嫌洩漏個資、偽造文書一事,三十日中午召開記者會,由主委林明智、黨團總召張之豪兩人主持。主委林明智呼籲,謝國樑市長即刻處置,負起政治責任,將張淵翔停職查辦;總召張之豪說,民政處長已經認罪,接下來要查是否有「共犯」,應徹查戶政系統的相關人員。 林明智表示,針對罷免張之豪第一階段提案連署,名冊查對結果不合格率百分之四十三,共有七百二十個提案數,大部分有偽造文書及戶籍不清楚的問題,經詢問中央選委會,目前司法調查已啟動,要維護張之豪與鄭文婷議員的權益,呼籲基隆市選委會立即對提案人數,進行行政程序的詳細調查,不要等司法調查結束後再處理,會浪費很多公帑,讓民眾在虛假、無意義的事情上打轉。 議會黨團總召張之豪指出,民政處長如果要用戶政系統來洩漏個資、犯法,難道是他一個人能做到的嗎?希望接下徹查民政系統底下,戶政相關的人員有沒有張處長的共犯?在戶政事務所裡面,相信大部分都是奉公守法的公務員,但張處長要能犯案,單靠他一個人真的有辦法做到嗎?所以要求全部徹查戶政系統相關涉案人員,總共有哪些人。

Read More

一日乖孫送愛到家 96歲嬤開心

華山基金會舉辦一日乖孫活動,小朋友對阿嬤說出祝福。(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麻豆報導 母親節將至,華山基金會台南A區舉辦「一日乖孫」活動,前往麻豆區九十六歲張阿嬤家中探視,小朋友熱情送上卡片,並為阿嬤奉茶、搥背,還一起切蛋糕,提前慶祝母親節。 華山基金會學甲天使站長劉芳吟指出,張阿嬤在十四年前接受華山基金會麻豆天使站服務,現已九十六歲了,早期都會參加基金會舉辦活動,但因年齡增長,身體機能退化,行動較不方便,為讓長輩可以感受各界的溫暖,特別選在母親節前夕,舉辦一日金孫活動,讓阿嬤與小朋友同樂。 參加的樂人幼兒園小朋友,事先寫好了祝福卡片,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張阿嬤家中,接著幫阿嬤抓龍、奉茶,大聲說出對阿嬤的祝福,讓阿嬤好激動,直說家裡已經很久沒這麼熱鬧過,謝謝大家來陪伴,覺得很溫馨。小朋友用稚嫩聲音唱歌傳遞祝福,讓阿嬤不再孤單,臉上露出笑容。 華山基金會表示,高齡化的社會長照服務需求更大,尤其是偏鄉地區更有需求,感謝岱稜科技的熱烈支持,持續贊助孤老服務經費,也協助推動「送愛到家|認助計畫」,讓弱勢孤老感受社會溫暖,實踐為社會做出貢獻的願景。

Read More

iMarine航港發展資料庫 增新聞關鍵字訂閱

記者郭基生∕基隆報導 航港局iMarine航港發展資料庫為提供更優質之服務,提供全新的「新聞訂閱」功能上線,讓使用者設定關鍵字就可即時獲取國內外海運新聞資訊,確保不錯過任何重要動態,精準掌握最新脈動,歡迎國人多加利用。 為因應海運數位化發展及資訊共享趨勢,航港局將既有的航港發展資料庫進行大幅改版,並正式升級為「iMarine航港發展資料庫」,提供一站式的航港資訊服務,資料庫不僅呈現全球海運指數、臺灣數據統計、航港法令及國際組織動態等重要資訊,更運用人工智慧(AI)技術自動蒐集國內外新聞社群,每日提供海運新聞訊息,並自動翻譯、分類,針對熱門議題以文字雲方式呈現,讓使用者一目了然時下最熱門的議題。 航港局表示,iMarine上線後,使用率顯著增加,其中最受歡迎的功能即為「海運焦點新聞」,使用者登入iMarine後,可設定一個以上的關鍵詞進行新聞訂閱,系統功能不僅提供個人化新聞體驗,更大幅提升資訊獲取的即時性與便利性,減省查詢的時間,滿足現代社會高效率的資訊傳播需求。 此外,航港局仍將持續以「使用者導向」不斷精進iMarine功能,有效引導初次接觸e的使用者,快速入門,航港局將持續落實資料開放,提供民眾豐富航港資訊,並進一步優化服務。

Read More

中西區公所表揚慈暉媽媽戴玉蘭

  中西區公所表揚慈暉媽媽大涼里戴玉蘭。(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溫馨五月天,中西區公所三十日表揚慈暉媽媽大涼里戴玉蘭,中西區區長蔡佳甫致贈紀念匾額表達祝賀之意,也向天下所有的母親致上最深的敬意與祝福,希望子女們把握當下,及時行孝。 戴玉蘭出生於安定區,家中有八位兄弟姊妹,為減輕家中負擔,學做裁縫也賣過雜貨,之後嫁入侯家,育有三名子女,侯先生服兵役時,戴玉蘭獨自撫養孩子並侍奉公婆,待侯先生退伍,自己經營小雜貨店並照顧一家人生活起居。 夫婦倆一同投入社區志工服務行列,靦腆的戴玉蘭隨著夫婿在社區忙進忙出,與人分享物資,甚至是別人不喜歡掃的公園廁所,總是看到她不發一語帶頭清掃,日後更帶領兒子、媳婦、孫女們一起投入志工行列。 不只奉獻於社里,侯家子女於各行各業也是翹楚,大媳婦陳香君傳承志工血脈,目前擔任大涼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孫子輩個個都是大學以上學歷,堪稱後人楷模。

Read More

日治捐地紀念碑遭棄置 基市啟動文資審議

  距今九十二年的越智兵五郎捐地紀念碑,原在基隆八堵路旁私人土地上,業主施工暫置後山,文史者希望保留爭取文資身分。(記者王慕慈攝) 記者王慕慈∕基隆報導 原位在八堵路中油加油站路邊,一九三三年(昭和八年)日本公益社商人越智兵五郎捐地紀念碑消失了,文史工作者發現後PO文協尋,三十日更提報給基隆市文化局建議文資追蹤,搶救這座在地九十二年的石碑。記者實地採訪,發現是中油加盟站管線老舊進行建物拆除與管線更新工程,紀念碑沒有不見,因為矗在工區內,暫置後山坡小徑旁,等工程完工再決定如何處置回復。 文觀局表示,越智兵五郎捐地紀念碑尚未指定歷史建築,三十日已經接獲文史工作者提報的文資追蹤程序,將依相關規定進行勘查及審查。 市議員陳冠羽指出,近期八堵路往市區方向的中油加油站正進行重整建,不幸收到地方文史老師反映,原立此處的「越智兵五郎捐地紀念碑」疑遭破壞、拆毀,當成廢料棄置。這個紀念碑上記載八堵車站周遭三千坪土地原屬基隆吳福店主越智兵五郎持有,一九三三年(昭和八年)為了地方發展捐贈土地,當時為表感謝,設立此紀念碑。 距今九十二年的越智兵五郎捐地紀念碑,原在基隆八堵路旁私人土地上,業主施工暫置後山,文史者希望保留爭取文資身分。(記者王慕慈攝) 八堵車站一帶曾經是基隆市一帶重要鐵工業及交通運輸樞紐,但諸多歷史紋理,隨著城鄉快速發展早已難以辨認。陳冠羽說,「越智兵五郎捐地紀念碑」是少數可以回憶且透過文史老師訴說八堵發展的重要史材,希望市府文觀局能妥善對待,通過文資審議留存。 越智兵五郎是明治年間,日本人在基隆成立,財團法人基隆公益社的一員,據了解,這座「越智兵五郎捐地紀念碑」昭和八年紀念當時在義重町(現信二路、義二路一帶)經營吳服店(和服店)及借貸行業,傳也捐基隆的本願寺鐘樓,但早在日本時代早就拆光了,即現在的極樂寺。 記者實地採訪,發現是中油加油站管線老舊進行建物拆除與管線更新工程,工期到今年底,紀念碑沒有不見,因為在工區範圍內,所以,將原有基座及碑文分開,暫置後山坡小徑旁,等工程完工再決定如何處置回復。

Read More

S-LIFE新生活藝文誌5月號出刊

  《S-LIFE新生活藝文誌》五月號雙月刊出刊,以「族群」為主軸,勾勒出大新營地區族群融合與生活樣貌的發展軌跡。(新營文化中心提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新營文化中心出版的《S|LIFE新生活藝文誌》五月號雙月刊出刊,這次以「族群」為主軸,藉由歷史脈絡,勾勒出大新營地區族群融合與生活樣貌的發展軌跡,訴說大新營區的人文歷史故事和多元族群文化風貌。 新營文化中心指出,大新營區由最早居住於此的西拉雅族等原住民族開始,到明清時期及日治時期遷居白河的客家移民;再到二戰後隨國民政府來台的榮民軍眷,藉由時間推移,勾勒出大新營地區族群融合與生活樣貌軌跡。 這次邀請三位長期關注並推廣在地多元文化的專家學者剖析,包括台南市西拉雅族部落發展促進會理事長段洪坤,介紹台南東北角原住民族的歷史與文化變遷;台南市南瀛客家文化協會榮譽理事長黃永珍,詳述客家族群遷徙及在地融合的歷程;白河區竹門國小校長簡辰全分享戰後軍民榮眷在地落腳與社區發展故事。 新營文化中心說,各族群因應地理環境與農產條件,發展出各具特色的醃漬文化,為了保存食物與風味傳承留下歷史印記,這次推出飲食文學專題,探討動人飲食記憶,及關子嶺湖南臘肉的起源。 端午節將到來,探討傳統節日背後的文化意涵,訪問白河區詩社「玉山吟社」,由邱瑞寅老師談詩社的發展歷程與漢學私塾的教育傳承;介紹端午節期間常見的「五毒符」與「淨符」習俗,從香包與詩人吟詠中,感受節令文化的深度與美感。 《S|LIFE新生活藝文誌》月刊,可在新營文化中心、民治市政中心服務台、大新營區的圖書館等地點索閱。

Read More

學術研究卓越 海大3教授獲國科會肯定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校長許泰文(右)獲國科會「傑出特約研究員」獎項肯定。(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舉行學術研究獎項頒獎典禮,國立台灣海洋大學不僅在應用研究前瞻創新,在基礎科學也有堅實的根基,包括河海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兼校長許泰文獲得「傑出特約研究員」、生命科學暨生物科技學系特聘教授黃志清及電機工程學系教授吳政郎獲得「傑出研究獎」等三位教授獲國科會肯定。 海大校長許泰文專精於海岸開發與保育、波浪理論、近岸水動力學、海洋海事工程及離岸風電與海洋能技術,並出版「近岸水動力學」、「海岸工程」及「永續的鑽石海岸」等領域專書,廣泛應用於海岸海洋工程設計與教學,落實本土化政策。 其相關研發技術亦在國內外普遍應用,其中WWM風浪模式,在氣候變遷下能精準並快速的預報暴潮與巨浪;EEMSE波浪折繞射模式能應用於海底沙波地形,近岸波浪淺化及折繞射與反應預報。RANS模式考慮流體的旋性及黏滯性,解析海流流經沙坡底床與結構物,研發海岸調適策略與防護工法(離岸潛堤近自然系列工法),達到海岸保護及美化的效果。 生科系黃志清特聘教授長期投入奈米複合材料合成與生物醫學材料開發,利用天然活性物質製備碳化奈米材料,能廣泛應用於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發炎與抗凝血等領域。黃教授不僅連續多年入選全球前百分之二頂尖科學家,近五年發表四十三篇國際期刊論文,其中二十篇影響因子超過十,展現研究的重要性。其碳化奈米材料技術安全且高效,已與超過十五所大學及研究型醫院合作,並取得多項專利,成功推動產學合作及技術商品化,未來將持續深化應用於畜牧業、生醫治療與健康食品領域。 電機系吳政郎教授則專注於控制理論研究,涵蓋多目標控制、切換控制系統、網路控制系統及非線性控制等領域。吳政郎以屏障法及控制李亞普諾夫函數為核心,發展出多項創新方法,有效設計高性能控制器。其研究成果能廣泛應用於無人車、無人機自主移動與避障、無人機編隊防撞,以及微電網能源調控等領域,展現高度應用潛力與產業應用價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