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全原運勇奪全國第3 感恩餐會喜頒獎金653萬元

副市長陳純敬公開表揚傳統樂舞隊選手。(圖/新北市政府原民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代表隊日前於114年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拿下26金、32銀、30銅成績,累計88面獎牌,榮登全國第3名,並以總積分排名全國第5,展現出新北市在原住民族體育發展上的深厚實力。新北市政府今(6)日辦理感恩暨表揚餐會,新北市副市長陳純敬特別出席表揚選手及教練,並感謝每一位成員對於賽事的努力。 新北市原民局指出,本次全原運新北市共派出868位選手及隊職員參與15項賽事,創下歷年新高。為感謝教練與選手們在比賽期間的努力與付出,新北市政府今(6)日晚間於彭園新板館舉辦「新北代表隊感恩暨表揚餐會」,由副市長陳純敬親自出席,頒發象徵獎勵的大型紅包,公開表揚各單項前三名得主與教練,並與獲獎人員合影留念,肯定大家為新北市所帶來的榮耀與感動。 副市長陳純敬公開表揚角力四連霸選手黃瑞棋。(圖/新北市政府原民局提供) 本屆代表隊在各項賽事中皆展現出穩健的競技實力,其中田徑隊與角力隊分別斬獲9金與8金,成為新北市的奪金雙主力。同時,選手們在賽場上展現堅定意志與團隊榮譽感,為全場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在個人表現方面,來自明德高中的林子婕選手備受矚目。她於青少年女子100公尺跨欄賽事中以13秒70打破全原運歷年紀錄奪金,隨後又在全中運以13秒48再度刷新自身成績,並打破U18全國紀錄,成為近年田徑場上最耀眼的新星之一。林子婕的優異表現不僅為新北市再添佳績,更體現原住民運動員的潛力與希望。 副市長陳純敬致詞。(圖/新北市政府原民局提供) 副市長陳純敬於致詞中表示,這次代表隊不僅在賽場上成績斐然,更展現了堅韌不拔的精神與穩健的團隊凝聚力。從選拔、集訓到正式出征,每一位選手與教練的付出都值得最高肯定,也特別感謝體育總會、各單項委員會、市府團隊及親友們在背後的支持與陪伴,讓這支隊伍能夠穩健前行。 副市長陳純敬感謝選手辛勞。(圖/新北市政府原民局提供) 新北市政府強調,未來將持續強化原住民族運動發展政策,整合多元資源與訓練機制,打造更穩健的支持系統,全力備戰116年全原運,目標再創高峰。

Read More

挹注經費 張善政力挺大溪農業發展

  花彩節、韭菜花季擦亮地方招牌,桃園市長張善政力挺大溪農業發展。(農業局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桃園市長張善政交農業市政成績單,六日出席大溪區農會農政宣導活動向農民報告,自一一二年上任以來攜手農會推動各項農業政策,包括提供農機具補助、產銷班資材、食農教育推廣、推動大溪韭菜花季等,市府挹注大溪區農業預算超過六千九百萬元經費全力支持;張善政同時親頒獎牌恭賀農會三首長、理監事、會員代表等新任選任人員就任,期許持續為地方農業打拚。 花彩節、韭菜花季擦亮地方招牌,桃園市長張善政力挺大溪農業發展。(農業局提供) 張善政表示,市政府長期支持地方農業,在大溪區挹注超過六千九百萬元經費,提供包括農機具補助、病蟲害防治藥劑、產銷班資材、國產有機質肥料計畫補助、稻作運送費、烘乾費等補助;給予農友技術輔導、區域合作、食農教育推廣、花彩節、地方創生及農村再生等各項活動。期許農會新任三巨頭,總幹事曾繁春、理事長張世明、常務監事黃睿斌,持續引領大溪開創農業新藍海。 農業局長陳冠義表示,一一二年起市府積極與大溪區農會合作,挹注經費支持各項農事活動,像是大溪水岸花彩節、大溪韭菜花季都是重點特色活動。此外,農業局也與教育局合作,將大溪韭菜、綠竹筍等在地食材導入學童營養午餐;市府今年也持續輔導當地組織團體,透過在地資源整合,規劃古蹟、美景、美食及農特產等各式體驗活動,希望透過產業型活動規劃,以及科技化農業技術運用,為大溪打造永續產業環境,同時發展地方特色。

Read More

打詐竹縣隊出招 反詐影片實例分享

打詐竹縣隊出招,縣府製作假投資詐騙伎倆影片,提醒民眾多查證勿上當。(記者彭新茹翻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政府將打詐視為治安工作的重中之重,縣長楊文科親自指揮成立「打詐竹縣隊」,統合縣府各局處資源,提升反詐工作執行效能、全力攔阻詐騙案件發生。 縣府新聞處與警察局全新製播反詐宣導影片《小心!這是假投資詐騙篇》,邀請縣警局刑警大隊長李奇勳、科技偵查隊長杜承諺分享打詐實際案例及如何強化識詐能力,以新竹縣最常見的「假投資」網路詐騙為主題,打造身歷其境的詐騙情境劇,從「加好友」開始的每句對話,都是犯罪集團精心設計的陷阱,讓觀眾親身感受被害人如何陷入騙局,喚起強烈共鳴與警覺心。 新竹縣警察局統計,去年至今年三月,新竹縣查獲詐欺集團四十六件四百八十七人、查扣不法利得三億五千七百四十八萬餘元。成功攔阻詐騙二百五十七件、攔阻金額達二億二千八百一十四萬餘元,分析歸納將近九成的詐騙類型為「假投資」。 警察局表示,新竹縣一名年近八十歲的被害人,在臉書上看到自稱是「張忠謀」的公益廣告,聲稱基金會為回饋民眾,只要投入六萬元資金認購股票就可獲得十萬元之公益事業回饋金,並邀請加入投資LINE群組,群組內成員也分享成功獲得報酬的經驗取信被害人,等到被害人前往匯款時,金融機構行員機警發現其無法清楚說明匯款原因且神情飄忽不定,遂通報轄區員警到場查證,在警方與行員不斷勸說之下才打消匯款念頭。 楊文科呼籲,民眾們務必保持警覺,對於不確定訊息要先查證,也希望大家彼此提醒、相互關心,一起打造「全民反詐」的堅強防線。

Read More

嚴管空汙排放 桃酸雨改善

  桃園多年努力酸雨明顯改善,空汙嚴密管控排放三策略奏效。(環保局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桃園市環保局多年來積極推動空氣汙染防制政策,透過科技創新、制度強化等多元管制手段,成果逐步顯現。依據環境部監測資料顯示,桃園市酸雨狀況已大幅改善,尤其是過去酸雨較為顯著的中壢測站,雨水pH值由一0七年的四點七改善至一一三年的五點三七。 桃園市府自八十二年起即委託國立中央大學林能暉教授研究團隊於桃園市境內建置酸雨監測網,今年二月完成長期監測分析,確認酸雨改善與硫氧化物排放管制成效密切相關,並將成果發表於國家環境研究院環境調查研究年報,顯示整體環境品質明顯改善。這項成果不僅展現地方政府在空汙減量方面的努力,也顯現桃園邁向永續環境、減碳淨零的堅定決心。 桃園多年努力酸雨明顯改善,空汙嚴密管控排放三策略奏效。(環保局提供) 環保局長顏己喨指出,為有效改善酸雨問題,環保局從源頭減量、科技治理與資訊公開三大策略著手。首先在源頭減量方面,針對固定汙染源加強稽查與許可管理,特別針對排放硫氧化物的設施,推動改燃天然氣、增設脫硫設備等,降低硫氧化物的排放量,同時藉由補助與政策誘因,協助業者導入節能減碳技術,促進產業升級與環境友善共存。針對移動污染源方面,市府積極推動電動車輛與公共運輸升級,並加速汰換高汙染柴油車,搭配路邊排煙檢測、車輛定檢制度及環保駕駛宣導,有效降低車輛排放對空氣品質的影響。 顏己喨進一步說明第二項策略,在科技治理方面,環保局於營建工地導入AI揚塵辨識系統,透過即時影像與氣象資料自動啟動灑水設備,降低施工期間產生的粉塵汙染。大幅提升工地的環保水準,展現AI科技導入環境治理的成效,不僅獲得獲得中央與各界支持外,也榮獲許多國際環境治理大獎,。此外,全國首創的「機動車輛智慧辨識系統」亦已上線,可即時辨識駛入特定區域的高汙染車輛,進行精準稽查與管理,顯現桃園在智慧空汙防制領域的領先地位。

Read More

南山公墓恐邊緣化 守護派惋惜

  南山公墓未登錄文化景觀,護墓團體將繼續提報個別墳墓列級文化資產,繼續保護南山公墓。(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南山公墓經審議,不登錄為文化景觀。守護南山公墓青年陣線深感遺憾,認為對致力推動者,無疑是沉重打擊,強調將持續進行個別墓塚的文化資產提報,補充文化景觀登錄的新事證,並呼籲市政府應正視保存團體所提建議,納入更完善的文化保存願景,回應社會大眾對於南山公墓的深切期待。 過去六、七年,致力保持南山公墓的朋友們,努力以各種方式倡議南山公墓保存,希望身為台南文化首都的台南,能展現不同其他縣市的文化視野與魄力,讓南山公墓成為台灣首座公墓文化景觀,與日本青山靈園、新加坡武吉布朗墓園、歐美各地歷史墓園等並列。為台灣文化保存開創新的典範。 然而,不登錄後,南山公墓日後恐僅留下零星墓塚為象徵性保存,而墓區所承載的人文意涵與自然生態價值,恐將遭邊緣化,成為殯葬專區的附屬設施,對於這座台灣本島歷史最為悠久的漢人墓葬群,無比惋惜。 青年陣線針對審議會討論內容回應,認為南山公墓結合有形地理環境與墓葬群及無形喪葬文化與歷史記憶,公墓規模與複雜性,凸顯其文化厚度,若無全區保存,恐無法抵擋未來開發壓力,建議南山公墓朝向「墓葬文化園區」方向發展,開放多元墓葬方式,兼顧歷史意涵、生態資源與未來教育功能,成為台灣首座具前瞻性的公墓文化景觀典範。

Read More

頭屋自來水延管 竣工通水

苗栗縣頭屋鄉自來水延管工程今年全部完工,六日舉辦竣工通水典禮。(記者謝國金攝)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耗時六年,苗栗縣頭屋鄉自來水延管工程今年全部完工,六日舉辦竣工通水典禮,頭屋鄉民等了一甲子,家戶終於有自來水飲用,也解決長期以來民生飲用水問題。 苗栗縣自來水普及率長期位居全國倒數前五名,為改善苗栗縣頭屋鄉居民用水,前立委徐志榮任內積極努力爭取將簡易自來水改接台水延管工程,台水公司指出,第一期以台十三線延管工程為主,已於一0九年七月完工;第二、三期分別針對,獅潭、北坑、象山及頭屋村進行延管工程,第二期在一一0年十二月完工,第三期工程也在今年三月全部完成,受益戶總計九百七十四戶。 水利署署長林元鵬表示,他也是苗栗人,對於苗栗有這麼重大的工程完工非常高興,特別感謝許多苗栗鄉親願意無償提供土地使用,省下徵收的冗長程序,才能加速工程完工。 立委邱鎮軍表示,苗栗縣有五座水庫,但自來水普及率卻只有百分之八十七,長期處於全國倒數前五名,他延續徐志榮委員的使命,上任後即積極協調自來水公司,調高自來水延管工程每戶平均成本上限,從六十萬元調高為八十萬元,住在水庫附近的可以調高為一百萬元,這樣未來苗栗鄉親的延管申請案才能有機會成案。 縣長鍾東錦表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加強地方水電供應,他上任後特別要求工商發展處成立四大管線聯繫會報,適時解決管線挖掘問題,讓水、電接管工程可以加快施工。現在泰安、南庄及卓蘭水質較硬,急需要改善,水利署也提出天花湖水庫建設,讓苗栗自來水普及率跟上全國。

Read More

更新延宕多年 促進會盼啟動規劃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南山公墓經南市文化資產審議會審查,決議不登錄為文化景觀;對此,南山公墓更新發展促進會六日發表聲明,呼籲市府盡速就西門路以西,永成路以東,中華南路以北,先行遷移鄰近居民居住的南山公墓區域,啟動具前瞻性且符合民眾期待的發展規劃。 南山公墓周遭三里的明亮里長蘇三柱、郡南里長王全益、府南里長尤俊銘三人也指出,該此區更新議題已延宕多年,居民長期生活在空間使用受限、發展停滯的環境中,深感無奈。 促進會表示,市府應把握機會,以尊重地方民意為原則,加速推動規劃進程,讓此區能朝向「宜居、宜業、宜生活」的方向轉型。促進會強調,將持續與各界保持溝通,盼市府能傾聽在地聲音,攜手共構符合居民需求的發展藍圖。

Read More

南美館詠唱世 AI與人類共創

南美館推出「詠唱世─人工智慧給人類的一封挑戰信」展,展現藝術家和AI共同合作的創作。 (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人工智慧正迅速從科幻世界走進生活日常。讓科技和藝術結合,南美館推出「詠唱世─人工智慧給人類的一封挑戰信」,集結十三組來自不同領域的藝術家與團隊,透過作品探索AI與人類之間協作、共存到融合的各種可能,重新思考藝術本質與創作者的角色定位。 南美館指出,隨著AI生成內容與大型語言模型技術迅速進步,創作早已不再是專業藝術家專利,只要輸入「提示語」,任何人都能生成文字、圖像、聲音,甚至影像。 這場技術革新對藝術創作帶來巨大衝擊,也打開前所未有的想像空間。「詠唱世」不只是展現一個以提示語驅動的創作時代,更像是一場人類與機器智慧共同構築未來的實驗與思辨。 策展人羅禾淋集結不同領域藝術家和團隊,對應AI發展,分協作、共存、融合主題,邀請不同領域創作者,實際嘗試與AI共同創作。 協作聚焦讓AI參與資料蒐集、初稿撰寫等階段,進行跨媒介創作;共存則是運用AI大量生成視覺與聲音內容,探索新的表達形式;融合部分,探討人機間更深層次的互動關係,展現人機共演的智慧迴圈,挑戰人們對創作貢獻定義。 展覽不將焦點放在「使用AI是否正確」,而是邀請創作者思考,當AI成為創作一部分,該如何重新定位自身,又該如何找到與機器智慧共存、共創的方法。展期至十月十二日。

Read More

西港慶安宮光雕 為千歲爺祝壽

西港慶安宮為慶祝聖誕並彰顯慶安宮所在地鯉魚靈穴,將廟宇頂樓的九鯉化龍池增設光雕,夜間投影於廟前廣場十分吸睛。 (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西港報導 「台灣第一香」西港慶安宮將於九到十一日舉辦千歲爺祝壽活動,將有九十七間宮廟參與,廟方為慶祝神誕並彰顯慶安宮所在地鯉魚靈穴,將廟宇頂樓的九鯉化龍池增設光雕,夜間投影於廟前廣場十分吸睛。 西港慶安宮總幹事方一峰指出,西港刈香每三年一科並舉辦王醮,而未逢香科年就辦理祝壽慶祝,並有一一四年西港刈香文化祭活動,今年內容有剪黏鯉魚公及解說員培訓等課程、恭請青龍宮保生大帝、至王船地請王、千歲爺祝壽、中小學社團表演、文陣及武陣表演及歷屆旗牌宮、各宮廟、五大主會、王船幹部、斗燈首等宴王。八日至王船地請王、九到十一日為千歲爺祝壽。 方一峰表示,活動邀請高中、國中小學學子才藝演出,參與學校有西港國小合唱團及小提琴表演、西港國中武術表演、成功國小薩克斯風及二胡表演、港明高中儀隊表演。 另也邀請通過台南市市定文化資產審議的檨子林鳳安宮宋江陣演出,並致贈加菜金二萬元。歡迎各地信眾至慶安宮參拜祈福為千歲爺祝壽,也為個人祈求好運。

Read More

竹縣快捷9號 5/12二階試營運

  竹縣快捷九號十二日起第二階段試營運,每日增至十八班次並開始收費,作為未來新竹輕軌捷運的運量培養。(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為便利學生通學、民眾通勤需求,新竹縣政府新闢快捷九號公車路線,十二日起進行第二階段試營運,每日增加至十八班次,並依照市區公車票價,採取二段式收費。為增加快捷九號路線之旅客識別度,第二階段試營運起公車車身將改採「皮皮獅」塗裝,以利旅客辨識並招手搭乘,歡迎多加利用。 交旅處表示,快捷九號路線自今年二月十一日起第一階段試營運,發車情形漸趨穩定,截至四月已累計七千八百廿一人次搭乘,上午時段每班次平均人數為廿六人,下午時段每班次平均人數為五十一人,該路線業者已逐漸熟悉路線搭乘狀況,並穩定經營,因此將於正式營運前先進入第二階段試營運。 第二階段試營運自十二日起展開,為補足公車搭乘需求,每日總計營運十八班次,並開始依照市區公車票價採取二段式收費。其中配合學生通學便利性,尖峰時刻新增去程上午六時四十五分及返程下午五時廿分之班次,由其他路線混合調度尚未塗裝之車輛,以利學生通勤。 收費方式一段票為「全票十五元、學生優待票十二元、半票八元」、二段票為「全票卅元、學生優待票廿四元、半票十五元」,全線皆可使用桃竹竹苗通勤定期票搭乘,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交旅處長陳盈州說,為使新進駕駛員更適應路線,已開始試跑路線,試跑期間不載客。未來希望增至每日四十八班次於路廊行駛,作為日後新竹輕軌藍線的先導公車,與新竹市已開通的輕軌紅線先導公車,形成環狀路線,為未來輕軌推動先行培養運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