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月電價6/1上路 家庭月均破千

本報綜合報導 夏月電價六月一日開始實施。根據台電試算,一般家庭夏季平均月電費一千零七十九元,較非夏季平均月電費增加四百七十八元;但增加的電費當中,僅三成是受夏月電價影響,其餘七成是天熱冷氣用電增加所致。 每年六至九月循例進入夏月電價期間。台電說明,為供應夏季期間較高的用電需求,夏月電價可合理反映夏月、非夏月供電成本差異;而且夏月電價較高,非夏月電價就會較低,並非調漲電價,全年平均電價並未改變。 根據台電資料,去年一般家庭夏季平均月用電量四百二十八度,月電費為一千零七十九元;非夏季平均月用電量三百零五度,月電費六百零元,夏月電費較非夏月增加四百七十八元。 台電表示,夏月因冷氣空調用電增加,夏月的用電量比非夏月多一百二十三度、約四成,使民眾易感電費增加。進一步分析,夏月增加電費中,約七成、三百五十一元是因用電量增加,導致電費上升;其餘約三成、一百二十七元才是受到夏月電價所影響。 台灣住宅電價共分六級距,採累進制,住宅每月用電高於千度部分,夏月電價每度達八點四六元。 台電補充,夏月電價僅影響每個月用電一百二十度以上(一期兩個月用電二百四十度)的電費部分,比非夏月高出百分之十三到二十八。換言之,全台三百八十三萬戶每月平均用電在一百二十度以下,只須維持平時用電情況,便完全不受夏月電價影響。 上述夏月電價適用對象為住宅、小商店、低壓用戶等共約一千五百萬用戶;至於科技業、傳產、百貨旅館業等二點六萬戶高壓、特高壓用電大戶,夏月電價已自五月十六日展開,一路實施至十月十五日。

Read More

今明北宜花濕涼 28日鋒面接近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中央氣象署指出,二十五、二十六日水氣偏多,加上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和宜、花地區仍偏濕涼,預計高溫在二十二至二十五度;二十八日將會有另一波鋒面接近台灣。 氣象署表示,二十四日鋒面通過台灣,雨勢趨緩;但之後兩天水氣仍然偏多,二十五日各地仍是局部短暫陣雨,特別中南部地區可能會有陣雨或雷雨,以及局部較大雨勢發生機會。 受到東北季風影響,二十五、二十六日北部、宜蘭、花蓮地區偏濕涼,白天高溫約二十二至二十五度;中南部、台東相對較溫暖,高溫約二十八至三十一度。 氣象署指出,二十六日水氣逐漸減少,但仍有機會出現短暫陣雨;二十七日東北季風減弱,各地天氣多雲到晴,在東半部、恆春半島會有零星短暫陣雨,午後南部和其他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 至於下週將有另一波鋒面來襲。氣象署說,二十八日東半部地區可能會有局部短暫陣雨,北部地區則為零星短暫陣雨,預計下午隨著鋒面接近,西半部地區將轉為局部短暫陣雨;二十九日鋒面影響將會更明顯,各地會是陣雨或雷雨。 五月三十日至六月一日為端午節連假,預估鋒面在三十日抵達巴士海峽,但接近鋒面的南部、花東地區,仍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其他地區為零星短暫陣雨,並轉為多雲天氣,而午後山區會有短暫雷陣雨。 氣象署表示,端午連假第二天(三十一日)水氣將更進一步減少,花東地區、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為多雲,而午後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

Read More

學生靜坐籲退手機管理草案

學生團體二十四日在教育部前發起靜坐,要求退回「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攜帶行動載具到校管理原則」草案。(中央社)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多所高中學生二十四日到教育部前靜坐及宣講,呼籲退回行動載具(手機)到校管理草案,回歸更廣泛民主參與程序。教育部允諾六月一日舉辦座談會,與全國學生對話。 教育部二十一日正式公告「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攜帶行動載具到校管理原則」草案。由多所高中學生組織的「捍衛全台學權行動」與「台灣未來的主人們」數十人上午到教育部前靜坐。 王姓學生代表指出,他們最主要的訴求就是希望教育部把草案收回,因為這「集中收手機」的規範,不利於未來教學;一味地管制,也無法解決網路成癮的問題。學生最大的壓力來源是考試升學,網癮只是其中一種逃避的反應。 桃園市育達高中學生王吉米(化名)說,高中應該是學習為自己行為負責的起點,而不是被過度限制的年紀。他支持上課時尊重老師的管理,手機該收就收。至於下課時間,應回歸學生的自主選擇,不是全面禁用。 對此,教育部表示,草案目前處於「預告」程序中,尚未定案,歡迎各界提出建議與回饋。同時也允諾六月一日舉辦學生座談會,邀請全國學生團體及學生代表共同對話,具體座談資訊將另外公告。

Read More

台鐵和仁至崇德段恢復雙線行車

台鐵北迴線和仁至崇德間,二十四日恢復雙線行車。(台鐵公司提供,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 受日前強降雨影響,台鐵北迴線和仁至崇德間發生土石流中斷,東正線二十一日搶通,採單線雙向行車。台鐵表示,西正線二十三日晚間完成搶修,首班車在二十四日清晨五時四十五分從花蓮開出,恢復雙線行車。 台鐵和仁─崇德間十八、二十日兩度受到強降雨影響,造成和仁─崇德間電力設備損壞及土石泥流淹沒東、西正線。 台鐵表示,經動員上百人次及各類施工機具車輛(包括挖土機、吊車、工程維修車、電力維修車、石砸車等),東正線先於二十一日搶通,恢復單線雙向行車。 西正線因受損情形較為嚴重,二十三日晚間十時完成搶修,並進行試運轉後,首班車203次於二十四日清晨五時四十五分從花蓮開出,恢復雙線正常行車,但考量行車安全,採取限速慢行措施。

Read More

高中儀隊賽 港明奪魁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儀隊競賽二十四日舉行決賽。圖為鶯歌工商展現拋槍動作。(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 國防部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儀隊競賽決賽二十四日舉行,來自全國九所學校齊聚兩廳院廣場一較高下,最終由港明高中拿下冠軍,明道中學、高雄女中分居第二、第三名。 第八屆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儀隊競賽決賽在台北國家兩廳院藝文廣場舉辦,本屆分別在北、中、南區舉行初賽,共有四十五所學校報名參加,最後由北科附工、嘉義女中、鶯歌工商、屏東女中、北斗家商、莊敬高職、港明高中、高雄女中及明道中學等九所學校晉級決賽。 賽前雖下起滂沱大雨,但未澆熄學生熱情,也有許多來台參與世壯運的外國選手在場邊觀賽。  

Read More

川普擬課非美製iPhone關稅

本報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警告蘋果公司,其在美國銷售的iPhone若非在美國本土製造,可能被課徵至少百分之二十五關稅;徵稅對象不只蘋果,還包括韓國三星等所有手機製造商,預計六月底公布實施。 對此,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表示,台灣蘋概股一定會承受壓力,畢竟部分產線拉到美國製造成本一定增加,會造成很大的疑慮,台灣這一波反彈的科技股又會面臨考驗。 川普對大陸課徵高關稅,引發外界擔憂iPhone供應鏈及其價格將上漲之際,蘋果將印度定位為替代大陸的製造基地。 蘋果執行長庫克月初透露,因應關稅變數,蘋果持續調整供應鏈產能布局,到第二季大部分銷售至美國市場的iPhone產品,主要由印度廠區生產。至於在美國以外市場,庫克指出,蘋果大部分產品的生產來源地仍以大陸為主。

Read More

交通部擬設法擴大機師來源

本報綜合報導 為擴大飛機駕駛員來源,交通部預告修正《航空人員檢定給證管理規則》,將商用駕駛員申請檢定年齡從二十歲下修至十八歲,民航運輸駕駛員也從二十三歲放寬為二十一歲。 根據草案修正內容說明,主要是因應國際作法及實際業務運作需求,參酌《國際民航公約》及《歐洲聯合航空安全法規》。一般草案預告期為兩個月,外界對公告內容有任何意見,可自刊登公報次日起六十天內向民航局陳述。 台灣現行規定,國籍航空公司駕駛員年齡不得超過六十五歲,六十歲以上駕駛員每四個月需體檢一次並合格,這部分均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規範相同。 部分針對飛機駕駛員年齡規範仍相對嚴格,民航局舉例,ICAO規定兩名以上駕駛員共同執行國際航線勤務時,駕駛員年齡均可大於六十歲;反觀台灣現行規定國際線派遣的駕駛員,僅可有一名超過六十歲。 不僅如此,ICAO規定商用駕駛員、多組員飛機駕駛員應年滿十八歲,民航運輸駕駛員應年滿二十一歲,台灣現行規定分別訂有年滿二十、二十三歲限制。 民航局指出,經觀察主要國家法規執行情況,擬將上述規範,修正為與ICAO規範相同。 根據修法草案,未來規劃將商用駕駛員、多組員飛機駕駛員申請檢定年齡從原本二十歲下修至十八歲,民航運輸駕駛員同步放寬,申請檢定年齡從二十三歲調降為二十一歲。 由於新冠疫情後觀光旅遊復甦,旅運量快速升溫,航空公司出現機師荒。根據草案內容,修法後將兩名以上駕駛員共同執勤時年齡上限調整為六十五歲,可提升航空公司派遣駕駛員彈性;而調降機師申請檢定年齡,可望擴大機師來源,有助整體航空業發展。

Read More

川普禁哈佛招國際生 法官喊卡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日前撤銷哈佛大學招收外國學生的權利,哈佛大學美東時間二十三日對川普政府提起訴訟,法官裁定暫停川普政府對這所全球知名學府招收國際學生的禁令。 哈佛大學提出訴訟數小時後,美國地區法官巴洛茲即做出這項裁定。哈佛大學表示,川普政府撤銷其學生及交換訪客登錄系統認證,是對該校拒絕接受政府意識形態政策要求的「明顯報復」。該系統是讓外國學生獲准在美就學的主要系統。 巴洛茲同時也負責審理哈佛大學另一項針對川普政府凍結數十億美元聯邦補助款所提出的訴訟。 川普政府與哈佛近來紛爭加劇。美國政府二十二日撤銷哈佛招收外國學生的權利後,哈佛在向麻薩諸塞州聯邦法院提交的訴訟文件中寫道:「哈佛大學行使自身受到憲法第一修正案保障的權利,拒絕政府掌控哈佛大學治理、課程及『教職員生意識形態』的要求後,這明顯是政府對哈佛大學採取的最新報復行動。」 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諾姆在寫給這所常春藤盟校的信中表示:「哈佛大學的學生及交換訪客登錄系統計畫認證已被撤銷,立即生效。」哈佛隨即抨擊這項措施「違法」,將對校園和國家整體造成「嚴重傷害」。 據哈佛大學統計,二0二四到二0二五學年招生總數中,約百分之二十七是外國學生,近六千八百人。 川普聲稱哈佛大學是反猶太主義和「覺醒」自由意識形態的溫床,要求校方接受招生和聘僱方面的監督。他上月揚言,若哈佛不同意政府要求,接受外部政治監督,將不得招收外國學生。

Read More

台灣學生嚇到 猶豫要不要回鄉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撤銷哈佛大學招收外國學生的權利後,哈佛數千名外籍生陷入行政困境,正在尋找替代方案,有人擔憂校方勝訴也不能保證外籍生可入學。就讀的台灣學生指出,大家心情當然不好,「我們到底能不能離境,暑假到了能不能回家?」 美國法官裁定川普政府須暫停執行對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禁令,不過外界認為邊境移民官員權力大,如何執行難以預測。 就讀哈佛法學院的研究生蔡同學表示,哈佛與川普政府衝突已一段時間,這段期間大家心情忐忑;日前被通知國土安全部能夠取消國際學生的資格,心情很不好。 他說:「自己已取消四月旅行,現在很猶豫六月要不要回台灣,真是太不可預測了。一旦被拒絕入境,未來五年內都不能入境。」 哈佛大學包括即將入學的台灣留學生約有五十多人。 哈佛校內有二百六十名日本籍學生或研究人員,有人已對此感到不安與憤怒,東京大學則有意接收受波及的留學生。澳門官方鼓勵澳門的大學留意最新情況,為受影響學生提供轉學便利及協助,吸引他們赴澳門升學,並指已聯絡在哈佛就讀的澳門學生。

Read More

賴接見世衛行動團 11友邦挺台參與WHO

總統賴清德二十四日接見「世衛行動團」,肯定他們在第一線為台灣爭取醫療人權。(總統府提供,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王超群∕台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二十四日接見「世衛行動團」,強調雖然台灣今年未能受邀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但政府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0)、爭取台灣二千三百萬人的健康人權是不變的理念。外交部則表示,國際社會對我國參與WHO的支持較去年有增無減,凸顯台灣參與國際衛生體系的正當性及必要性,獲得廣泛認同。 美國將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台灣世衛行動團分享今年明顯感受到世衛大會正面臨財源、運作等挑戰。賴清德明確指示行動團,台灣堅定參與,讓世界看到台灣醫衛貢獻的步調不改變。 賴清德指出,此次行動團由衛福部長邱泰源領隊,結合醫衛團體、青年與僑團成員,在立委視導下赴日內瓦,進行四十餘場雙邊會談與國際活動;更與日內瓦大學醫院及國際醫院聯盟簽署合作備忘錄,展現台灣參與全球公共衛生的決心。 外交部則指出,今年至少有十一個友邦在大會或委員會中直接發言支持台灣,另有日本、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澳洲、捷克、立陶宛、以色列等十五個理念相近國家及歐盟,也由波蘭代表接力為台灣發聲。 外交部強調,台灣擁有高度醫衛專業及貢獻國際的能力與意願,呼籲WHO秘書處勿屈從大陸政治壓力,應正視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民的健康人權。外交部將持續與衛福部合作,推動「醫療外交台灣隊」在國際發聲,實踐「共創健康世界」目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