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老嫗駕車撞上單車騎士 2傷其一命危

成大校區旁大學路、勝利路口驚傳連續衝撞交通事故,造成兩騎士受傷,騎單車的七十多歲老翁命危送醫。(民眾提供)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東區成大校區旁大學路、勝利路口八日下午驚傳連續衝撞交通事故,七十六歲劉姓老婦駕車衝撞兩輛機車與一輛單車,之後又撞上路旁停放十多輛機車。騎單車的七十四歲陳姓老翁送醫搶救不治,兩騎士受傷送醫,肇事原因由警方調查釐清。 警方初步了解,劉姓婦人開車搭載一名女性友人,從大學路向西方向行駛,直到大學路、勝利路口先撞上兩名騎士,之後又撞到陳姓老翁,車輛未減速,成大光復校區旁停在路旁的十多輛機車也遭波及。 車禍現場一片凌亂,警消趕到現場後,陳姓老翁已失去呼吸心跳,送醫急救仍宣告不治,另外兩名騎士受傷送醫。 警方檢視劉婦車子衝撞肇事距離長達數十公尺,劉婦兒子得知母親出車禍後連忙趕到現場安撫老母親驚嚇的情緒。警方暫時封鎖車禍肇事現場,肇事原因待進一步調查釐清。

Read More

高雄市小太陽協會「自由的靈魂」慢飛天使畫展

高雄市小太陽「自由的靈魂」慢飛天使舉行畫展。( 記者吳文欽翻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市小太陽協會主辦的「自由的靈魂」—慢飛天使原生藝術的心靈饗宴,即日起至六月卅日在高雄市議會溫馨展出,大岡山產業發展協會執行長張騏晟,分享與小太陽結緣到天參加畫展,這一路上的感動,希望大家用更堅定的行動與愛,繼續陪伴這群慢飛天使,飛得更高、更遠,也誠摯邀請社會大眾蒞臨共賞。 高雄市小太陽「自由的靈魂」慢飛天使舉行畫展。( 記者吳文欽翻攝) 社團法人高雄市小太陽協會於民國九十五年成立,成立之初是由身障兒的家長共同組成,以協助政府推展身心障礙者醫療、就學及社會福利事項,並維護身心障礙者及其家屬合法權益,協會有多項才藝課程,以及社區作業設施服務。 這項畫展由小畫家郭雨晴,帶領慢飛天使們一同創作展出;郭雨晴表示,以自身對藝術的熱愛,陪伴每位孩子在畫布上自由揮灑,用色彩訴說內心的情感、用筆觸描繪夢想的輪廓,相信有愛就有奇蹟,歡迎大家走進展場,用眼睛看見不同的生命色彩,用心傾聽慢飛天使們無聲卻深刻的心靈語言。 「自由的靈魂」不只是藝術展覽,更是一場關於理解、接納與希望的生命交會,在這裡,沒有人被定義或排除,只有一顆顆發光的心靈,在愛中被看見、被尊重,他們的作品真誠純粹,卻蘊含最真摯的生命力量。每一幅畫背後,都是一段堅持與成長的旅程。 小太陽協會表示,在學習探索的漫漫長路中,慢飛天使雖然步伐稍慢,卻有著同樣渴望表達與被理解的靈魂,協會除注重藝術技能養成,更看重情感交流與同儕支持,讓孩子在創作中找回自我價值,並透過展覽與社會連結,實現文化平權與社會參與。 高雄市議員白喬茵、岡山區長陳振坤、大岡山產業發展協會執行長張騏晟,以及立委許智傑、邱議瑩、賴瑞隆、邱志偉的服務團隊,市議員黃飛鳳、陳慧文的服務團隊,也都出席開幕茶會表達支持,觀賞慢飛天使們的演出,以及創作展出。 高雄市大岡山產業發展協會執行長張騏晟。( 記者吳文欽攝) 大岡山產業發展協會執行長張騏晟表示,自2021年與他們結緣,這幾年來一路陪伴,從協助設計小太陽協會的招牌,到2023年圓夢登上101大樓、再到聖誕節的交換禮物活動,深深發現——對他們來說,那些看似遙遠的夢想,其實只是我們的日常,也正因如此,我們更堅定要用行動與愛,繼續陪伴這群慢飛天使,飛得更高、更遠。

Read More

小琉球姨姪爭吵相繼跳海 所幸均獲救

八日上午小琉球白沙漁港碼頭姨姪二人大聲爭吵後相繼跳海,所幸均被海巡人員救上岸。(記者鄭伯勝翻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屏東縣小琉球白沙漁港碼頭一對有姨姪關係的男女,於八日上午九時許酒後因事起爭執,二人大聲爭吵後竟相繼跳海,所幸聴見爭吵聲的海巡署南部分署第五岸巡隊小琉球安檢所人員欲靠近瞭解原委時,發現二人跳海後立即下水救援,順利將二人施救上岸,經消防人員檢傷後,二人均意識清醒無大礙。 八日上午九時許,第五岸巡隊小琉球安檢所人員在執行巡邏勤務時,發現白沙漁港碼頭右側有一對男女大聲爭執,欲靠近瞭解時,二人竟相繼跳海,安檢人員隨即果斷下水救援,順利將二人施救上岸。 事後經小琉球安檢所人員進一步瞭解,被救起的二人係姨姪關係,均有飲酒,因情緒激動在大聲爭吵後女方阿姨先跳海,男姪兒見狀也立即跟著跳;事後經據報趕到現場的屏東縣消防局第三大隊琉球分隊消防員初步檢查,跳海的姨姪二人均生命體徵正常,身體無明顯外傷,而二人都表示無須送醫,並由親友帶回。 八日上午小琉球白沙漁港碼頭姨姪二人爭執後相繼跳海,所幸均獲救。(記者鄭伯勝翻攝) 第五岸巡隊表示,民眾如於港區或岸際發生救生救難等危急狀況,請撥打海巡「一一八」報案專線,海巡署將會隨即派員趕往救援。

Read More

國家海洋日「海安12號演習」賴清德呼籲朝野一起當海巡後盾

國家海洋日海巡署在高雄港舉辦「海安12號演習」。(記者陸瓊娟攝) 記者陸瓊娟/高雄報導 6月8日是「國家海洋日」,2025第六屆以「萬象海洋,永續共融」為主題,由海巡署在高雄港舉辦「海安12號演習」,總統賴清德親自前往視導,賴總統表示,當前海巡署最需補足的就是紅外線熱影像系統的配置,讓海巡同仁在夜間也能準確掌握海域動態,他呼籲立法院不分黨派一起來當海巡同仁的後盾。 國家海洋日海巡署在高雄港舉辦「海安12號演習」。(記者陸瓊娟攝) 「海安12號演習」的海域演練科目,由海巡署艦隊分署所屬海巡隊及偵防分署特勤隊協同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國防部空軍救護隊及海軍反潛航空指揮部聯合實施演練,操演科目依序為「海上攔截圍捕」、「吊掛救援」及「海空分列式」等三項演練,展現海巡在海上治安及救護的重要功能。 國家海洋日海巡署在高雄港舉辦「海安12號演習」。(記者陸瓊娟攝) 總統賴清德表示,台灣四面環海,海洋孕育文化與生活方式,要深植海洋意識,更要團結守護珍貴的藍色國土。藉由「國家海洋日」向海洋致敬,也向世界展現台灣的韌性。而近年來國際地緣政治變化快速、極端氣候頻繁,台灣更面臨來自中國持續不斷的灰色地帶侵擾,海巡同仁始終站在第一線堅定執法,無論是打擊犯罪、查緝走私或救生救難,致力守護國人的生命財產安全。近日行政院運用歲計賸餘編列4,100億元的特別預算,其中包括海巡艦艇籌建計畫、無人機與環島智慧監控系統建置及人才培訓與專業裝備的升級。 國家海洋日海巡署在高雄港舉辦「海安12號演習」。(記者陸瓊娟攝) 賴總統進一步指出,當前海巡署最需補足的就是紅外線熱影像系統的配置,讓海巡同仁在夜間也能準確掌握海域動態。此外,無論是對於水下、水面或空中,都希望加強無人載具與智慧監偵設備的配置,提升海、陸、空三維偵蒐與防衛能力,讓海巡團隊守護藍色國土能更全面也更「立體化」。

Read More

立委許智傑力爭綠營高雄市長初選出線

立委許智傑力爭在綠營下屆高雄市長選舉初選勝出。(記者吳文欽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下屆高雄市長選舉綠營初選激烈,宣布投入高雄市長初選的立法委員許智傑,日前上電子媒體接受訪問時,大談高雄市長初選過程,以及自身被藍營罷免看法,詳細的內容引發討論 ,面對高雄市長民進黨初選,他說心態上以「積極不著急」來面對選戰。 許智傑分析,初選對手林岱樺、賴瑞隆政壇起步直接是立委,而邱議瑩是從國代到立委,只有他自己本身是從市民代表、縣議員、鳳山市長一路到現在的四連霸立法委員,基層實力相對渾厚,選舉是一場馬拉松,是比誰氣長,而不是誰跑的比較快。 他說,很多支持者都說對手看板、文宣品狂撒力求曝光,怎麼都沒看到他的?論「曝光」這件事,他從廿年前就開始一步一腳印在耕耘了,有自信四個人之中我是跑攤最認真的,而不管在公部門行政經驗、基層互動感受,資歷相對來說是最紮實漂亮的。 而談起與地方基層的互動,許智傑「高雄小金剛」的稱號,在高雄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表示,每個民意代表都會跑攤、致詞,就在想應該怎麼樣才能既有樂趣創意又能讓大家記住,於是「祝福大家,身體健康、滿面春風、走路有風、事業成功、萬事皆通,我是高雄小金剛」順口溜跟著他到現在。 有關民調上是否會被他人拉開?許智傑解釋,未來到底是誰代表民進黨參選,黨內標準會是採用對比式民調而不是互比式民調,就像他說的,選舉是比氣長,當然其他三人現階段所做的廣告都比他還多,當然會反應在民調上,但若是與國民黨的立委柯志恩對比,他們四個人誤差範圍都在3%以內其實是不分軒輊。 許智傑說,民進黨這四個人中,柯志恩最不樂見的就是他來當她對手,一來他是四個人中最早提出大高雄未來市政擘畫概念的人,高雄未來的市長,必須是站在「發展經濟、照顧弱勢」的基礎上,從AI科技、觀光經濟,並重視社會弱勢族群上的需要,才是普羅大眾能夠貼切有感的議題。 2026高雄市長大位到底是誰會延續陳其邁的市政?民進黨內的初選逐漸進入白熱化的階段,許智傑改採實力、成績、未來擘劃來證明給市民他才是準備好帶領高雄的人,他表示已經準備好,將用當仁不讓的決心來出線,取得黨內的提名,延續陳其邁的五星市政。 立委許智傑力爭在綠營下屆高雄市長選舉初選勝出。(記者吳文欽攝) 身為國民黨的「罷綠名單」其中一位,許智傑表示,罷免是民眾權益,但不能夠成為任何單位進行仇恨報復的工具,或企圖踰越法制的規範,他要求未來只要檢調查出有相關的違法情事,應該立即宣布第一階段的連署是無效連署並終止後續的所有罷免行動。

Read More

楠西玉荷包採收 因天候結果率欠佳

李彥賞種的玉荷包即使綠綠的,卻酸甜有味。(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楠西報導 楠西區種植玉荷包荔枝的李彥賞,面對極端氣候,仍努力忙著採收玉荷包,李彥賞表示,今年玉荷包因氣候日照等影響,果樹上可看到不少枯掉的花束,結果率不佳,但仍有部分可收成,喜歡吃的民眾得把握短暫的採收期。 玉荷包枯掉的花束還在樹上,嫩葉已長出就沒法再結果了。(記者張淑娟攝) 綠綠的玉荷包吃起來也很有荔枝味,但今年產量因氣候而減少,楠西區果樹產銷班第四十五班班長李彥賞表示,玉荷包得要日照足才會紅通通的,未能獲得充分日照的就會一邊紅一邊綠,不過吃起來還是很有口感的,只是今年比較晚開花,開花時,天氣又冷太久,再加上晴雨不定,讓一期花沒能好好授粉,而現正值採收期,又遇上暴雨,波折多,量不多且僅有兩星期。 李彥賞也指出,量不多但因採收期短又集中,使得在價格上很親民。除了種一甲地的玉荷包外,也種有紅心芭樂和酪梨。李彥賞說,三、四甲山坡地要管理,除了要用心管理外,都是看天吃飯的,今年荔枝受氣候影響,量減少,而芒果也遇上一樣的情況,至於酪梨似乎有比較好一點,忙完荔枝芒果之後,接著就要忙酪梨的套袋等,所以幾乎沒有農閒時刻。 李彥賞種的玉荷包即使綠綠的,卻酸甜有味。(記者張淑娟攝) 由於今年氣候影響到許多作物的產量,多少都讓農民的生計受影響,李彥賞表示,有地斯有財,有土地只要認真耕種,總會有口飯吃,雖然難免遇到天災,但相信用心耕耘,田地多元種植,總有作物可以收成,所以也種了其它作物,荔枝欠收,應該其他作物是可以收成的。

Read More

玉井區台三線上的蕎麥香

林家寶說台灣在地蕎麥做得吐司可真香。(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玉井報導 台三線玉井段上的台灣黃金蕎麥館陣陣麥香襲人,每逢週末假日均推出台灣本產的蕎麥烘焙新品,這週是「黃金蕎麥吐司」和「蕎麥芒果吐司」。創辦人林家寶歡喜指出,台灣蕎麥香,總讓路過的人忍不住停車借問。 林家寶表示,台灣黃金蕎麥館就在台三線旁,因此重機隊若路過總會停下來用餐,已是重機族喜愛的驛站,為了讓台灣本產的蕎麥,讓更多人認識,目前除了已開發數十項蕎麥產品外,在餐的部分更是多元的蕎麥料理,不只蕎麥麵更有新品蕎麥飯,每當新品一推出,總能讓人驚喜,所以才決定自這週起,推出一系列的蕎麥烘焙新品,讓路過的人可以帶著走,也可以嘗鮮。 而率先於假日推出的烘焙新品是用台灣在地蕎麥做的吐司,以及用蕎麥與玉井芒果結合烘焙出的蕎麥芒果吐司,林家寶強調,這兩種烘焙新品是「黃金蕎麥探索館」推出來獨一無二新品,且現場現做,搭配館內的蕎麥冰淇淋和蕎麥飲品,可說是夏日最清爽的絕配。 林家寶表示,推廣台灣在地蕎麥成果不錯,預計三年要契作三千公頃的蕎麥田,如今台南約有六百公頃,花東一帶有千餘公頃,而鄰近縣市也都已有契作的蕎麥田,相信目標將可望於明年可達成,而蕎麥將可成為台灣健康的主食之一,更是一種友善環境的作物。

Read More

新市區農會扎根食農教育學生歡喜採摘有機作物

新市區農會帶著學生到有機農場體驗採摘樂。(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新市報導 新市區農會帶著蓮潭國中小學生們一起力挺在地農業,前進到「嗎哪有機農場」,支持有機種植,並在農場主人王宗益的帶領下,採摘玉米筍,也認識作物的害蟲和益蟲,及如何以生物防治來做無毒耕作,讓學生們對自然農法的生態平衡有了更深的認識。 學生們體驗農場工作。(記者張淑娟攝) 新市區農會推動校園食農扎根,同時也響應地產地消、永續農業,特與蓮潭國民中小學攜手合作,帶著學生到嗎哪有機農場力挺在地農業。農場主人王宗益為學生們導覽農場,並強調九公頃的農場,堅持不施用化學農藥與化肥,主張自然共生、友善耕作。 學生們體驗農場工作。(記者張淑娟攝) 學生們到農場看到滿滿的玉米筍、絲瓜、茄子、胡蘿蔔、高麗菜等多樣有機蔬果,就想體驗採摘樂趣,也因是有機,農場內有不少昆蟲,吸引學生們驚訝聲連連,王宗益藉此實地介紹農作物上的蚜蟲、金龜子等害蟲與益蟲,並分享生物防治的經驗,包括保育蝸牛、善用天敵昆蟲等無毒耕作方法。 學生們仔細觀察葉片間的昆蟲互動,對於「自然農法的生態平衡」興趣十足。接著,學生們採摘著玉米筍,並辨識果穗成熟度到實際採收、育苗播種,同學們歡喜指出,原來玉米筍要等果穗紅了才能摘,之即選了一株有著紅紅果穗的玉米筍採了下來,並笑著說「好像一支毛筆呀」。 學生們歡喜認識有機農業。(記者張淑娟攝) 校長許嘉齡表示,與農會合作走進有機農場,讓學生從實作中體會食物得來不易,也明白支持在地農業對環境的意義。農會總幹事李美嬅則表示,扎根食農教育,讓學生們學會珍惜食物、尊重農民,未來也更有能力選擇對自己與土地好的生活方式,日後也將持續與學校、社區合作,推廣更多在地耕作、永續消費的教育活動。

Read More

害羞不輕易見人的翠翼鳩出現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

記者張淑娟/山上報導 有點點像縮小版鴛鴦的罕見野鳥翠翼鳩,竟出現在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引起愛鳥人士熱議。而該隻翠翼鳩就停留在園區B館前的木棧平台,毫不畏懼人群,顛覆大家對其「害羞、隱密」的印象。而這也顯見園區是個生態多元又友善的環境。 水博館指出,翠翼鳩平時多在林緣或灌木叢中活動,極少主動靠近人群,出現在園區的翠翼鳩,讓在場賞鳥人士與遊客驚艷不已。賞鳥人士指出,翠翼鳩(Chalcophaps indica)是中型地棲鳩鴿,特徵為羽翼翠綠閃耀金屬光澤,性格膽小、行蹤低調,主要棲息於低海拔雜木林、農地及灌叢間,過去少有出現在人為設施附近的紀錄。 由於翠翼鳩不輕易見人,此次在水博館主動現身,並與人群「和平共處」,相當難得,遊客驚喜表示,以前只在偏僻林地才可看見,沒想到能這麼近距離看到翠翼鳩,且還不怕人,實在太難得,而這也讓鳥友們不停按下快門留住其身影。 另外除翠翼鳩外,水博館近期還出現黃鸝、朱鸝、小領角鴞、鳳頭蒼鷹等珍貴鳥種。水博館指出,園區長期列為水源保護區,人為干擾少,自然環境保存良好,且近年隨著生態保育推廣及生態旅遊風氣興起,園區已成為南部重要的賞鳥地點之一,而依據成大研究團隊調查,半年內即記錄超過一百種動物,其中鳥類就達四十四種,且不乏珍稀鳥禽。

Read More

新北近800師生齊聚語文競賽 多元文化共融展現語言實力

黃寶雲老師中指導彭敬璇右三和薛筑勻右二等秀朗國小同學參加馬來西亞語競賽榮獲。(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語言學習結合多元文化,打開國際視野!新北市教育局日前於蘆洲國中舉辦「國際多元文化語文競賽」,吸引來自全市80所學校、近800名師生踴躍參與。活動融合東南亞七國語言及華語競賽項目,學生以歌聲唱出學習成果,外籍學生則以流利中文分享在臺生活與學習故事,展現新北校園多語教育的深耕成果與文化包容力。 新北市教育局表示,今年首度將東南亞語文競賽與外籍生華語競賽合併舉辦,分為「東南亞七語組—團體歌謠」、「華語組—個人歌謠」及「華語組—說故事」三組競賽項目,並納入全國性「新住民語文創新教學說故事比賽」市級選拔,共有30組代表隊脫穎而出參加全國賽,秀朗國小等7校榮獲優等、甲等與佳作獲得新住民語教學上的亮眼佳績。 學生表現亮眼、故事動人。來自復興國小五年級的張哲綱,因為爸爸工作關係經常到各地出差,讓他有機會接觸國際多元文化,對語言產生濃厚興趣,從低年級開始選修泰語,在呂曉昭泰語老師生動有趣的文化體驗課程中,透過品嚐青木瓜沙拉、千層糕等美食,以及認識潑水節和水燈節等節慶。愛上泰語與文化,今年更在泰語團體歌謠組勇奪特優。他分享語言能讓他走得更遠,未來想成為新北的泰國文化小大使。 秀朗國小薛筑勻與彭敬璇則在馬來語團體歌謠組獲特優,更於全國說故事比賽中勇奪佳績。她們在黃寶雲老師的引導下,以歌聲詮釋馬來西亞語「幸福的家」主題,她們不僅對語言學習有自信,更唱出跨文化交流的溫度與力量。 來自林口康橋高中的連詠樂同學,榮獲華語說故事組高中組特優。賽前她用心準備逐字稿,以中文、英文、注音、拼音、英文簡寫和表情包等標示比賽,沒想到當日比賽出現原稿無法列印的緊急狀況,她靈機一動以手寫卡片列出關鍵詞,自信流暢地與評審互動分享學習中文的樂趣。她笑說無法改變情況,但可以改變面對的態度!突顯學習國際語言所培養的應變力與自信。 復興國小張哲綱同學右一參加泰語組演唱曲目〈玩遊戲〉榮獲特優。(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指出,透過國際多元文化語文競賽展現學生語文學習的動態成果,同時增進學生的文化理解與尊重。新北市持續推動多語教育,厚植學子全球移動力,讓每位學生在多語與多元文化交會的舞台上勇敢發聲,成為未來世界公民的希望種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