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榮智慧回收機 集點換魚飼料

  北榮與義美吉盛共同推動智慧回收機。(北榮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北榮總1日宣布啟用AI智慧回收機,推動院區內寶特瓶、塑膠杯、鋁罐與乾電池等資源分類回收,民眾可累積點數兌換院內商店購物折價券,或忘憂湖魚禽飼料。 北榮院長陳威明指出,為落實環境永續與綠色醫療理念,與生活廣場委託經營廠商義美吉盛公司攜手合作,導入AI智慧回收機,推出院區內寶特瓶、塑膠杯、鋁罐與乾電池等資源分類回收。 民眾透過智慧回收機投遞資源可累積點數,除可兌換院內商店購物折價券外,還可兌換忘憂湖魚禽飼料,將單純療癒空間轉化為環保與教育共融的場域,提升民眾參與意願。 北榮指出,根據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資料,回收一個600ml寶特瓶可減少約63.4克碳排放。智慧回收設備的導入,讓病患與醫護人員可輕鬆參與環保行動,日常即能落實減碳,展現醫療單位對永續責任的態度。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為加速智慧醫療的深化與實踐,嘉義大林慈濟醫院1日舉辦「卓越講堂」,邀請台北榮總副院長李偉強分享該院數位轉型的經驗與成果,吸引眾多醫療同仁參與,反應熱烈。 大林慈濟院長賴寧生致詞指出,隨著科技發展,醫療體系面臨數位轉型契機。院方持續推動人工智慧應用,期待透過創新科技提升臨床品質與病人照護。此次講座提供寶貴的學習與交流機會。 李偉強以「以病人為核心」為主軸,說明北榮如何整合AI、雲端、區塊鏈、邊緣運算等技術,建立智慧醫療系統;並串聯電子病歷、醫療影像、智慧排程等平台,優化病患就醫體驗。他強調,數位轉型不只是技術升級,更是一場醫療服務的深度革新。

Read More

本土M痘+4 均曾交友軟體約砲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1日公布上週新增4例M痘本土確定病例,均為本國籍30多歲男性。有鑑於暑期為M痘流行高峰期,籲請符合疫苗接種條件民眾儘速完成2劑接種。 疾管署表示,新增4例M痘本土確定病例均為本國籍30多歲男性,居住縣市為北部3例及南部1例,發病日介於6月17~23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皮疹、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經疫調發現皆曾透過交友軟體與不特定對象發生親密行為,其中3例未曾接種疫苗。 我國自2022年6月23日將M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6月30日累計確診468例病例(437例本土及31例境外移入);其中,今年累計16例(13例本土及3例境外移入)。我國仍以clade IIb為流行型別,目前未有clade I型之境外或本土病例。

Read More

草療提醒 暑假青少危險情境增 家長應警覺

記者張瑞惠∕南投報導 漫長暑假來臨,青少年擁有更多自由時間,也面臨更多來自人際、環境與內在壓力的挑戰。草屯療養院提醒家長,暑假是青少年行為偏差與接觸成癮藥物風險提高的關鍵時期,家庭的正向引導與支持陪伴,是預防問題發生的重要關鍵。 草療成癮治療科心理諮商員陳敏芳表示,青少年的發展任務與危機即「自我認同與角色衝突」,正處於初次建構自我認同的關鍵階段;若缺乏安全健康的價值觀與家庭正向引導,極易陷入物質誘惑與網路資訊帶來的錯誤認知中,誤以為追求「義氣」、講就「利益」就是人生方向。尤其在暑假期間,時間的空檔與過度接觸社群媒體,往往加劇其對錯誤價值的模仿與投入,而影響價值觀。 陳敏芳建議,家長可以透過支持陪伴,主動與青少年討論危險情境的因應技巧與策略。例如看到青少年使用毒品的新聞時,可以邀請孩子分享什麼情境中可能會接觸毒品,如何拒絕或遠離高危險情境,討論時可以引導孩子多方面、多向度的思考;透過模擬各種可能,討論各種危險的情境及因應策略,若孩子落實執行可適當給予獎勵與肯定。家長在決定事情或家庭活動前,可充分與青少年交換彼此的意見與看法,提升親子互動與正向關係。 草療院長丁碩彥表示,暑假期間家長可透過實際生活情境與孩子對話,鼓勵孩子分享觀點,共同模擬可能遭遇的風險情境,討論如何因應與拒絕,建立自我保護能力與正向思維。

Read More

健康促進 秀傳捐贈救國團百萬

秀傳醫療體系捐贈100萬元給救國團,持續攜手守護社區民眾健康。(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為深化社區健康推廣與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秀傳醫療體系舉辦「114年秀傳醫療體系社區健康中心『健康促進,服務有勁』關懷活動基金捐贈儀式」,捐贈100萬元給救國團,由救國團主任葛永光代表接受,攜手推動在地健康促進與衛教服務,持續守護社區民眾健康。 葛永光表示,救國團長期與秀傳醫療體系合作,將醫療資源深入社區,透過多元的健康促進講座與服務,協助民眾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念。 秀傳醫療體系社區健康中心陳進堂強調,醫療不該只存在於醫院,而應該深入每一個社區、每一位民眾的生活中;透過這次基金捐贈,期望讓更多長輩與居民獲得專業的健康知識與保健觀念,預防勝於治療,讓健康成為全民共同的目標。 南部院區總院長蔡良敏指出,此次捐贈將支持今年度在高雄市多個地點辦理的「健康促進,服務有勁」系列活動,主題涵蓋預防失智飲食、三高飲食控制、銀髮族營養保健、免疫力提升、中醫養生保健、失眠改善、爆汗有氧運動、芳療精油舒壓等。活動範圍涵蓋北高雄各地,期望透過多元健康教育,提升民眾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秀傳醫療體系總裁黃明和強調,透過與救國團的長期合作,將醫療專業走入社區,落實健康平權,不僅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展現,更是實踐「健康醫療在地深耕」的重要一步。未來,秀傳醫療體系將持續結合更多社會資源,攜手各界共同打造健康永續的社區環境,讓醫療不僅止於醫院,更深入生活角落。

Read More

日本腦炎單週+5 創5年新高

  台中市衛生局提醒民眾,按時帶家中適齡幼兒至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日本腦炎疫苗。(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戴淑芳、徐義雄∕綜合報導 疾管署1日公布新增5例日本腦炎病例,創下近5年來單週最高紀錄,個案皆居住中南部地區,居住地附近都有水稻田、鴿舍等高風險場域,皆在住院治療中。其中,在台中市南屯區的病例也是台中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確定個案。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新增5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居住地分別位於台中南屯區、彰化縣花壇鄉、雲林縣北港鎮、屏東縣崁頂鄉及高樹鄉,為3男2女,年齡介於40多~6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9~23日,症狀包括發燒、嘔吐、頸部僵硬、意識障礙、頭痛、頭暈等,經就醫通報採檢確診日本腦炎。 個案目前均住院治療中,同住者皆無疑似症狀。經衛生單位調查,5例個案居住地附近均有豬舍、水稻田或鴿舍等高風險場域,為降低疫情風險,衛生單位已於個案居住地周邊高風險場域懸掛誘蚊燈,提醒當地醫療院所提高通報警覺,同時加強民眾衛教宣導及適齡幼童預防接種等防治措施。 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表示,日本腦炎潛伏期約5~15天,大部分感染者無明顯症狀,嚴重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等,甚至昏迷或死亡。國內傳播的病媒蚊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豬是日本腦炎流行最重要的宿主,日本腦炎病毒可在豬體內大量繁殖,這些病毒再經由病媒蚊傳染給人類。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台灣每年5~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季,其中6~7月為流行高峰,國內今年截至6月30日累計6例確定病例,上週新增5例創下近5年來單週最高紀錄。2021~2024年全國同期確定病例數分別為14、7、12及15例,以40歲以上成人較多,惟各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提醒民眾應提高警覺,不可掉以輕心。

Read More

致敬羅慧夫義賣 助顱顏童重生

「2025致敬羅慧夫、傳承整形大愛」公益行動,唇顎裂患者分享心路歷程。(記者許正雄翻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國際白疤中心、國際史懷哲基金會亞洲分會與台灣美容醫學產業全聯會共同舉辦「2025致羅慧夫、傳承整形大愛」公益行動,3名接受治療的唇顎裂與白疤患者分享心路歷程。十餘件藝術品義賣獲得在場人士響應競拍,共募得30餘萬元,由3名主辦代表各捐贈16萬元給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顱顏中心,支持顱顏及白疤患者的手術與重建工作。 這場跨界公益活動在台北松菸文創大樓登場,開場影片播映羅慧夫一生致力於「讓顱顏患者重拾尊嚴」的故事,羅慧夫之子Dirck Noordhoff從美國前來與會,感謝台灣各界對父親的支持與承襲。他說,父親的工作跨越醫學的界限,也深入到患者的心靈層面,改變無數家庭的命運。 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致詞表示,整形外科最重要的是實踐,台灣的醫療體系在羅慧夫及許多醫療工作者努力之下,已成為全球整形醫學的重要基地。 國際白疤中心創辦人曹賜斌指出,恩師羅慧夫宛如現代史懷哲。唇顎裂是高難度手術,讓患者獲得身心拯救,達到治白疤除心疤的目的。 國際史懷哲基金會亞洲分會主席王杉財指出,羅慧夫不僅拯救無數患者疾患,更在全球推動整形醫學的進步與傳承,活動主題「唇裂白疤心疤醫治傳愛」與史懷哲的奉獻精神相呼應;台灣美容醫學產業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蔡豐州盼各界在愛的散播下從種子成為大樹。

Read More

預判伊科11型 新生兒染腸病毒 發病3天亡

  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國內新生兒腸病毒增1死,為今年第5例。(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1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死亡個案,為北部出生僅4天男嬰,經救治仍於發病第3天死亡,成為今年的第5例新生兒腸病毒死亡個案,型別還在檢驗中,預判是伊科11型。 今年國內腸病毒疫情遲未進入流行期,但「新生兒殺手」伊科病毒11型已累計有9例重症(含6死),為6年同期最高;其中,新生兒就占6例(含5死)。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上週新增腸病毒重症死亡個案為北部男嬰,出生4天開始陸續有嗜睡、活動力下降、發紺等症狀,隔天出現心搏過緩、呼吸困難,診斷為心肌炎、肝炎併休克疑似腸病毒感染,收治新生兒加護病房治療,並給予免疫球蛋白,檢驗為腸病毒陽性。 雖經醫療團隊積極治療,男嬰仍於發病第3天死亡。為今年第6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也是今年第5例新生兒腸病毒死亡。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腸病毒就診上週為6696人次,較前一週6892人次略降2.8%,尚未到11000人次流行期,評估是因為放暑假減少校園傳播所致。 目前社區流行病毒以伊科病毒11型最多(占37%),其次為克沙奇A6型(20%)和克沙奇A2型(19%)。預期7、8月因暑期活動或出遊,疫情整體趨勢仍可能上升,幼托機構、暑期班、夏令營請注意加強幼童洗手和環境清潔消毒。 羅一鈞說,因應新生兒腸病毒疫情,疾管署已發函要求全國1720家托嬰中心和255家產後護理之家15日完成防疫自我查檢,由地方政府稽核查檢結果,倘有不符合項目須追蹤機構於1週內完成改善。

Read More

百日咳+17 爆4起家庭群聚

  國內6月新增17例百日咳,包含1起家庭延伸校園群聚及3起家庭群聚。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左)指出,這起校園群聚共5名學生感染,為12年來最大規模。(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1日公布,6月份一口氣新增17例百日咳本土確定病例,含1起家庭延伸校園群聚及3起家庭群聚,分別是北部家庭延伸校園群聚9例、北部家庭群聚3例、中部家庭群聚2例、南部家庭群聚2例及散發病例1例,今年累計35例已寫下10年同期最高,且以青少年占近4成最多。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北部家庭延伸校園群聚案件的指標個案為北部10多歲青少年,5月下旬起陸續出現咳嗽、流鼻水等症狀多次就醫,經採檢通報後於6月中旬確診。衛生單位進行疫調共匡列145名密切接觸者,其中家庭接觸者4名及同校密切接觸者4名經採檢後確診,全案累計已有9例確診,預計健康監測至7月10日。 另3起家庭群聚案件分別為中部2例、北部3例及南部2例,衛生單位也已匡列接觸者及採取相關防治措施,預計健康監測分別至15、16及24日。 防疫醫師林詠青提醒,國內百日咳發病高峰為6個月以下嬰幼兒及11~18歲的青少年,前者尚未獲得足夠的疫苗保護力,後者則是疫苗保護力逐漸減弱的緣故。兩者臨床表現不同,青少年症狀比較輕微,如有咳嗽超過一週,尤其是陣發性咳嗽,或是伴隨有咳到吐、咳到有哮吼聲,一定要將百日咳列入鑑別診斷。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分析,這一波百日咳疫情的規模之大十分少見,北部校園群聚多達9人更是12年來最大規模。上一波國內出現較大校園群聚案件是在2013年,當時校園群聚個案數為8例。 羅一鈞強調,國內百日咳疫苗接種時程共5劑,包括出生滿2、4、6、18個月各1劑五合一疫苗,及滿5歲至入國小前追加1劑百日咳相關疫苗,呼籲家長帶嬰幼兒按時接種。國內ACIP和兒童感染症醫學會亦建議11~18歲青少年自費追加一劑減量破傷風白喉百日咳混合疫苗。

Read More

家有毛孩不怕! 三伏貼改善過敏

三伏貼療法強調在「三伏天」期間敷貼溫陽藥材在人體特定穴位,扶陽祛寒,補益正氣。(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37歲戴姓男子養了3隻柴犬,家中狗毛總是誘發嚴重鼻過敏、鼻水流不停。經完成三伏貼療法後,在家裡一整個星期都沒有再發生鼻子過敏流鼻水症狀,生活品質獲得明顯提升。 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陳郁文說,過敏一旦被誘發,便可能造成免疫力失衡。源自清代《張氏醫通》的三伏貼療法,實證醫學論文證實能增加免疫細胞數量以穩定免疫系統,有效降低過敏及氣喘發生率,提高抗病力。 傳統中醫運用五行理論解釋人體的生理功能;其中,「肺」的主要功能是呼吸,具備「向外宣發」及「向下肅降」特性。中醫認為,營養輸布全身靠肺「宣發」,氣要往下「肅降」,氣逆就會造成咳嗽。「向下肅降」的特性與五行的「金」代表的收斂、沉降的特質相似,五行歸類的「肺」就對應到「金」。十二天干的「庚、辛」屬金,古人認為選擇屬金的「庚日」以溫陽藥材敷貼在特定穴位,強健同樣屬金的「肺」,以提升身體抵抗力,體現古人「天人相應」的養生智慧。 三伏貼療法強調在夏季最炎熱的「三伏天」期間進行,「三伏」指的是夏至過後第3、4個庚日及立秋後第1個庚日。今年初伏為7月20日、中伏7月30日、末伏8月9日,中慈中醫部7月12日啟動為期1個月的三伏貼門診服務,僅敷貼1次效果有限,建議至少連續敷貼3次以上,可顯著提升體質與免疫功能。 除了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呼吸道相關疾病外,三伏貼穴位敷貼對胃腸道功能低下、慢性腹瀉、婦科症狀(痛經、月經不調)及骨關節痠痛、遺尿等虛寒型症狀都有改善效果。 陳郁文提醒,三伏貼敷貼期間需避免吃冰、喝冷飲,注意室內外溫差及維持正常生活作息,確保治療效果。如有發熱、咽喉腫痛、解便黏膩等濕熱、風熱的熱性症狀較不適合敷貼,進行療法前應由合格中醫師專業評估。

Read More

〈中華副刊〉簡政珍當代詩話 語言之前的沉默與之後的沉默

文/簡政珍 攝影/羅文華 沉默存在於語言之前,也來之於語言之後。 所謂「語言之前的沈默」是指語言陳述已開始,卻又缺少足夠開展的空間。這時人取一個空間作為有力的立足點,以產生力度和懸疑感。 「語言之後的沉默」是當人體會到語言若繼續陳述,就反而破壞表達力的時候,人們就會珍視沉默的價值。 沉默不受制於時空,語言占有的是有限的時空,語言中的沉默使其有限趨近無限。語言的痕跡在空間所占的位置和浩瀚沉默的宇宙相比微不足道,以現有的文學作品放在時空中如此,以某特定的作品來說也如此。 作品中書寫的部分,視覺上似乎占有大部分的書頁,但實質上未書寫的部分卻充斥廣泛的抽象空間。但讀者時常只注意既有的文字,而忽視未書寫的部分——沉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