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川普重擊東亞,台灣如何自求多福?

川普關稅「放榜日」東亞國家淪為重災區,日本、南韓被課百分之二十五重稅。圖為白宮發言人李威特公布川普給南韓的關稅信件。(路透) 全球屏息的川普關稅「放榜日」,東亞國家淪為重災區,日本、南韓被課百分之二十五重稅;東南亞更是哀鴻遍野,越南雖然因為率先投降換來減為百分之二十的待遇,但轉出口商品仍被處百分之四十高關稅。東亞成為川普關稅戰的重磅攻擊目標,台灣面對鄰國的遭遇,切勿抱持幸災樂禍心態,應該自求多福尋求出路。 觀察川普從四月二日「解放日」到最近「放榜日」的關稅戰極限施壓手段,可以歸納出攻擊—拖延—威脅—再出手的基本套路。例如,越南選擇第一時間就「跪下」,看似得到不差的待遇,但最終還是輸家;尤其在普遍淪為焦土的東協區域經濟體系,很難獨善其身。川普的終極目的,是希望透過關稅牢牢掌控亞太地區,藉以圍困中國大陸;然而亞洲國家真的甘心被美國掐住經濟命脈?川普算盤恐怕未必能妥妥實現。 川普不輕饒日、韓,因為兩國的新領導人,不再是美國說了算的順民。東南亞除了是川普以力服人的最好目標,更是川普認定為中國大陸洗產地的重點區域。這兩個關鍵因素,都給台灣幾個清楚的啟示,執政當局有必要深思妥應。 首先是越南經驗告訴我們,選擇對美國百依百順,未必能獲取較大利益。川普關稅戰老調重彈,不分敵友無差別與全世界為敵,考量的核心因素還是美國利益,甚至以「血洗」對方為優先戰術,從未顧及盟友利益。台灣在川普的戰略布局中,到底是「堅若磐石」的盟友?還是牽制中國大陸的棋子?賴政府應該慎思明辨。 第二,切勿犧牲台灣權益,尤其攸關生死存亡的農工等項目,一旦門戶洞開,若干產業恐將雪上加霜,經濟可能重創,面對競爭激烈的全球經貿,台灣更無招架之力。特別是東南亞已非避風港,企業恐陷入出走和生存都困難的窘境。 第三,勿以經貿換武器,如果賴政府選擇以犧牲台灣產業,換取美國軍購等虛幻的戰略誘餌,更將深陷兩岸關係螺旋狀惡化的泥淖,台灣將在川普棋局中兩頭輸。賴政府應以阿富汗、烏克蘭為戒,謹記守住經濟才能保台灣。 第四,應降低對美國的依賴。從關稅戰過程可以領悟,只要能堅持立場,不對川普輕易妥協,即便難逃美國重拳,然而只要擁有核心實力,長期就有與美國周旋的籌碼,川普如果討不到好處,他的「彈性」還是可能出現。 川普先喊話對加盟金磚加課百分之十關稅,只是反映出他的憂心,而且恐將加速更多國家另謀出路。以金磚為核心的全球南方經濟架構,才是美國未來的大敵,也是川普促成的全球經濟秩序重組契機。台灣應審慎評估,尤其是看清川普的企圖心之後,賴清德還要脫中入北嗎? 東亞淪為川普關稅戰的重災區,給台灣極為清晰的啟示。東南亞哀鴻遍野之際,勢必加快和中國大陸結盟共生。川普其實低估了東協的實力與潛力,還在用高高在上的心態頤指氣使;然而東南亞已非吳下阿蒙,與中國大陸的歷史、經濟淵源,更非川普可以斬斷紐帶。台灣面對川普的不確定性,除了自求多福,更須深思在亞洲地緣政治與經濟的角色,不能盲目成為美國的棋子,否則將在因川普質變的東亞局勢中更顯孤立,一旦被美國用完即丟,處境將更危險。 川普重擊亞洲,關稅戰只是冰山一角,深層意義與未來發展,台灣沒有誤判的空間。

Read More

質疑浮動光電涉弊 藍籲徹查

國民黨九日上午召開記者會,強調應徹查浮動式光電計畫是否涉及補助濫發與利益輸送,要求經濟部與環境部負起責任。(記者王超群攝)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丹娜絲颱風侵襲屏東沿海,引發海上光電棚架殘骸堆滿佳冬海岸,引發國民黨質疑能源政策失當。國民黨九日上午召開記者會,強調應徹查浮動式光電計畫是否涉及補助濫發與利益輸送,要求經濟部與環境部負起責任。 台北市議員張斯綱指出,經濟部補助一億多元設置屏東佳冬海岸浮動光電系統,如今僅見棚架散落海岸,嚴重破壞生態,經濟部長郭智輝至今未說明,令人質疑是否有藏鏡人中飽私囊。他強調,過去「山也太陽板、海也太陽板」政策未經完整規劃,應全面檢討。 張斯綱提及,前總統蔡英文二0一六年曾高調支持再生能源,強調「錢也到位、法也到位、人也到位」,屏東縣當年被視為綠能產業新元年,時任縣長潘孟安大力推動,如今卻淪為災害現場。他呼籲相關決策者應對政策失誤向民眾道歉。 對於經濟部稱光電板在颱風前已移除,張斯綱反問為何棚架殘骸仍堆滿海岸,質疑是否根本未建立回收機制。他批評經濟部對能源實驗計畫敷衍應對,難以自圓其說。 張斯綱指出,經濟評論人謝金河曾公開肯定旭東環保公司董事長董基旭推動浮動光電,並為民進黨能源政策背書。旭東公司董事席位涉及多位前民進黨地方首長與政務官,形成特定關係人網絡,應予釐清。 國民黨發言人楊智伃進一步指出,蔡英文選前曾與董基旭密談四小時,旭東公司獲高度支持。前屏東縣長曹啟鴻與環保局長魯台營先後擔任旭東獨董,與民進黨政界關係密切,形成跨代派系串聯。郭智輝至今沉默,是否與此有關,值得關注。 楊智伃強調,台灣能源政策須務實理性,民進黨應面對海上光電政策造成的破壞與補助疑雲,停止不切實際政策推行。國民黨呼籲縣市政府與中央部會負起責任,並對外說明。

Read More

藍委籲雲林農損補助比照嘉嘉南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九日上午召開記者會指出,中央應比照嘉義縣市、台南市,將雲林縣列為「全品項、免現勘」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地區。(記者王超群攝)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丹娜絲颱風侵襲南台灣造成農業重大災損,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九日召開記者會指出,雲林縣農損金額截至八日上午十時已高達新台幣二億六千三百二十五萬元,呼籲中央應比照嘉義縣市、台南市,將雲林縣列為「全品項、免現勘」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地區,並儘速啟動擴大補助,協助農民復原、復耕。 國民黨團副書記長王育敏表示,根據農業部統計,截至七月八日止全國農損金額已逾十億元,其中嘉義縣損失最重,超過五億元,其次為台南市二億八千萬元、雲林縣二億六千萬元。王育敏指出,本次風災除農作損失外,溫室、農業器具與設備亦受重大損害,呼籲農業部調整補助內容,增加對農業設備損壞之補助,並提高金額。 王育敏指出,嘉義新塭地區台電設置之光電板遭強風吹毀,碎片飛散至住家造成破壞,甚至有飼養場屋頂因光電板受損而倒塌。部分地區尚未恢復供電,養殖業者憂心魚群大量死亡,整體農損恐將擴大。她呼籲行政院動用第二預備金,儘速提供補助;並指出農業部訂出農損申請截止日期為七月二十一日,時間過於緊迫,應予放寬,讓農民有充分時間申請補助。 王育敏並提到,災損不僅侷限於農業,一般住戶亦有屋頂與門窗毀損,建議行政院就非淹水受災戶部分,研擬專案補助機制,協助民眾度過災後困境。 對於民進黨立委林楚茵批評在野黨的言論,王育敏表示,災後救助刻不容緩,不應再有政治口水,呼籲各界集中力量投入救災與重建。 雲林縣立委丁學忠指出,雲林此次農損與嘉義、台南相近,但農業部在七日晚間即公告嘉義、台南為「全品項、免現勘」補助地區,卻未同步將雲林納入,直至公告時間也較晚。他質疑農業部處理災損不應因縣市別而有差異,要求一視同仁,將農民權益放在首位。 丁學忠補充,雲林多處農作如蔥、花生,因風災後豪雨造成延遲性損害,損失持續擴大。呼籲政府儘速展開災後復建,同時將雲林納入「全品項、免現勘」農損補助區域,協助農民恢復生產。

Read More

包含台灣? 川普將公布7國關稅

記者黃翠娟∕綜合報導 繼公布針對十四國的新關稅信函後,美國總統川普表示,將於美東時間九日上午發布至少七國相關的貿易訊息,美國會陸續發出關稅函,大概過兩天會寄給歐盟;儘管美國總統川普以全面性關稅引燃商業戰爭,根據聯合國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球貿易仍較去年下半年增長約一點七%、貿易額增逾八點七兆元。 川普原本計劃要公布更多關稅信函,但他在社群媒體發文寫道,將於九日發布至少七個國家相關的貿易資訊,「下午還會發布更多國家」。他稍早也在內閣會議上透露,大概還有兩天就會寄出關稅函給歐洲聯盟(EU)。 法新社報導,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經濟學家尼吉塔表示,儘管美國總統川普以全面性關稅引燃商業戰爭,今年上半年全球貿易仍較去年下半年增長約一點七%。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聲明指出,「但政策不確定性持續、地緣政治緊張和全球成長趨緩的徵兆,對今年下半年貿易構成風險。」而服務方面的貿易仍是全球經濟成長「主引擎」。 全球貿易今年第一季成長約一點五%,第二季預計成長至二%左右。報告指出:「已開發經濟體今年第一季成長超越開發中國家,扭轉近期有利於全球南方國家的趨勢…這項轉變由美國進口增加十四%和歐盟出口成長六%所帶動。」然而,開發中國家進口下降了二%。 根據報告,貿易失衡「在過去四季擴大,美國貿易逆差增加,中國和歐盟的順差則持續擴大」。川普稱貿易失衡是他全面實施關稅措施的原因。報告指出,包括鋼鋁在內的新美國關稅「已增添貿易碎片化的風險」。 不過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稱「復甦的跡象仍在」,但將仰賴「政策明確性、地緣經濟發展與供應鏈的適應能力」。

Read More

朱立倫:災損補助別虧待雲林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丹娜絲颱風造成中南部嚴重災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九日在中常會質疑,賴政府只針對受災嚴重的台南和嘉義予以全面補助,卻對同樣受災嚴重的雲林有差別待遇,令人完全無法接受。 朱立倫表示,感謝所有最辛苦的救災人員以及國軍的協助。災後的重建與補助絕對不能分藍綠,不能有政黨之別。中央竟然只針對受災嚴重的台南、嘉義予以全面的補助,對同樣受災嚴重的雲林卻有差別的待遇,令人完全無法接受,拚政治也不能因顏色之別來虧待災民、讓農民受損,要能苦民所苦。 此外,對八日在新北市新店發生的消防員救災溺斃事件,勇敢的警消同仁不幸殉職,朱立倫表達哀悼與不捨。他指出,除了追悼,也應該要針對消防預算、消防人員的設備,以及消防同仁的待遇與退休的支持,表達國民黨的立場。 朱立倫質疑,幾個月前討論警察跟消防同仁的退休保障福利時,民進黨強烈反對,不要「今天公祭、明天忘記」,針對最辛苦勇敢、冒險犯難的警察、消防或國軍弟兄與救災人員,不但要支持,當討論他們的退休或者福利的時候,希望社會共同支持。

Read More

宜蘭海岸線傳將設風電 地方反彈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長達一百零一公里的宜蘭海岸線風景優美,近日卻傳出宜風電力公司籌設處計劃在五結鄉至蘇澳鎮沿岸,設置十四座風力發電機,平均每五百公尺一座,全長約七公里。消息一出,引發地方震驚與生態團體強烈反對,主要原因是部分風機選址緊鄰蘭陽溪口國家級重要濕地,恐對當地珍稀動植物與生態系統造成嚴重衝擊。 五結鄉長沈德茂表示,此計畫恐衝擊生態與居民生活,公所持保留態度。縣府則回應,尚未接獲正式申請,將尊重地方民意。開發單位台亞風能表示,目前仍處籌設初期,預計八至九月舉辦地方說明會,並強調未來將進行四季生態調查,確保開發程序公開透明。 儘管少數民眾支持風力發電作為綠能選項,但在地反彈聲浪不斷,開發案未來走向仍充滿變數。

Read More

特別條例 藍週五拚三讀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外傳國民黨立院黨團將在本週五力拚特別條例草案完成三讀,除力主增加新台幣兩千三百億元普發現金,也會同意政院的四千一百億元版本,支持國土韌性和補助台電千億。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九日回應,特別條例草案要力拚十一日三讀,至於是否放行補助台電的一千億元,還要等黨團討論決定,「但不排斥」。 九日有媒體報導,因應美國對等關稅風暴衝擊,政院推出特別條例因應,但朝野對於補助台電、國防韌性及普發現金意見分歧。據了解,國民黨立院黨團將在十一日力拚草案完成三讀,除加上兩千三百億元普發現金,也會同意政院的四千一百億元版本,不再阻擋國土韌性、台電千億,預算規模將達到六千四百億元。 傅崐萁受訪時表示,由於經濟非常淒慘,產業一片哀號,在以全民經濟為重的狀況下,十一日一定要通過特別條例草案。 據了解,國民黨團上周因美國對台關稅政策結果尚未出爐,因而暫緩闖關後,國民黨中央與國民黨團近日密集討論草案內容,初步共識為支持政院原編列的四千一百億,不再阻擋國土韌性與台電千億補助,但要求另外再編列兩千三百億普發現金,也就是共編列六千四百億。 據了解,國民黨團會在立院三讀時提出附帶決議,主張既然政院已給予台電千億補助,將要求台電三年內不得再漲電價。

Read More

賴清德:與地方通力合作救災復原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剛遠離台灣的颱風丹娜絲不僅是今年第一個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的颱風,罕見的路徑更造成中南部嚴重災情。兼任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九日表示,丹娜絲造成中南部嚴重災情,各項災後復原工作刻不容緩,中央與地方務必要通力合作,讓國人盡早恢復日常生活。 賴清德在民進黨中常會致詞表示,感謝國軍、警消、台電、台水、公路局、清潔隊,以及其他關鍵基礎設施第一線工作人員,不但在風雨中助民眾疏散撤離,也以最快速度搶修各項基礎建設與清理家園環境,「大家辛苦了」。 賴清德指出,如今颱風已遠離,各項災後復原工作,無論是基礎建設的修繕工程,還是農漁產、民宅的災損補助都刻不容緩。 賴清德說,前一天他和行政院長卓榮泰分頭前往台南跟嘉義,了解農損與台電搶修情形。接下來,中央與地方務必要通力合作,讓國人盡早恢復日常生活,也請黨公職協助地方上颱風過後所需要幫助的事情。 據了解,民進黨中常委、立委王定宇在中常會上建議,台南很多地方斷電,台電從全國調度員工搶修,不過有住宿問題要處理。

Read More

星韓普發現金 朱立倫:台灣一定要做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因應美國總統川普四月二日提出的對等關稅,立法院正在處理行政院提出的四千一百億元特別條例草案。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九日表示,既然民進黨不願意針對國防、社會另外再提特別預算案,那大家就各退一步,國民黨只要求增加普發全民現金一萬元,經濟補貼部分從原本僅有的九百三十億元規模,增加為三千兩百億元。 朱立倫九日在國民黨中常會表示,所謂的四千一百億元特別預算一直被誤解為救經濟,但名稱很清楚叫做強化經濟、社會、國安等三大主題,其中經濟部分只占九百三十億元,社會的一般補助一千六百七十億元,國家安全與國防占一千五百億元,但民眾最關切的部分還是經濟。 朱立倫指出,新加坡從八月六日開始就要普發現金,韓國國會日前通過第二次追加預算,同樣準備普發現金,總計追加了四十五點六兆韓元,約為新台幣九千多億元,若以韓、台的經濟規模相比,台灣至少應達韓國的一半,但台灣卻只有九百三十億元,而且沒有普發現金。 朱立倫估算,如果除了九百三十億元外,再加上全民普發現金一萬元的兩千三百億元,金額也只有韓國的三分之一。針對國防與社會補助,他已經強調國民黨支持,只不過民進黨既然要三合一在這次的特別條例,國民黨立場就很清楚,只要求一項普發現金,經濟部分增加到三千兩百億元,藉此刺激經濟,「新加坡、韓國做得到,各國做得到,台灣當然一定要做」。 朱立倫說,現在大家最關心的是美國關稅會變多少,希望政府能談出好的結果,但這段時間以來政府可說是籌碼盡出,再來是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從四月初的三十三點二元升值到目前的二十九元,漲幅達十三%,意味企業收入減少了十三%,如果關稅超過十%,對所有企業絕對是重傷,台灣為何不能像英國一樣關稅十%,大家都要求政府在籌碼盡出後,應獲得最好的結果。

Read More

中道總會開講 前交長葉匡時 跨文化談管理

  中道總會理事長陳樹(右)邀請前交通部長葉匡時發表專題演說。(中道總會提供)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中道領導文化總會主辦二0二五中道高峰會和平永續幸福人生延續課程,九日晚間於台北市鎮江街中道總會舉行,邀請實聯精密化學副董事長、前交通部長葉匡時以「從文化深處談管理」為題發表專題演講。葉匡時從文化觀察出發,深度剖析中西方制度差異與管理思維,吸引現場與線上聽眾踴躍參與。 活動由中道總會董事長陳樹開場引言,他指出:「中道領導強調文化的深化與轉化,這場演講正是從制度的背後,看見文化如何塑造行為模式與社會結構。」他並特別提到葉匡時過往在政壇與學界的豐富歷練,對於跨文化理解與治理現場觀察具有獨特視角。 葉匡時表示,文化並非抽象價值,而是具體表現在日常制度與互動中。他舉例指出,在台灣大學研究室常見「表面透明、實際遮蔽」的現象,反映出制度倡議與文化習性之間的落差。他稱此為「陽奉陰違」文化,並提醒若要制度發揮效果,須從文化根本調整觀念。 中道總會昨日晚間進行和平永續幸福人生延續課程。(中道總會提供) 在飲食文化方面,葉匡時分析圓桌與長桌的安排差異,指出圓桌代表群體和諧、關係重視,而長桌則強調位置與權責的界線。他進一步指出,台灣的夜市與廟會文化,也展現個人信仰行動化與社會熱鬧性的集體偏好。 針對會議與領導制度,葉匡時對比台灣行政會議與美國內閣制度,指出美國內閣人數精簡、資料簡要,有助於決策討論;反觀台灣則人數龐雜、設備冗多,實質上多為命令下達,缺乏實質討論。他強調:「制度的形式反映文化對權力與責任的理解,改變制度,需先改變文化邏輯」。 在宗教行為比較方面,他指出,西方宗教強調共同信仰與集體聚會,而台灣民間信仰則偏向個人祈求,反映文化中對「集體與個人」的不同期待。他也以打橋牌與打麻將為例,對比西方團隊合作與華人社會的單打獨鬥,呈現思維模式的深層差異。 葉匡時認為,模仿與創新也是文化管理的關鍵。他指出中國企業從模仿iPhone到推出華為、小米等自主品牌,已逐步實現技術突破。他強調:「從模仿走向超越,是文化演化的指標」。 演講最後,葉匡時鼓勵在場青年多觀察日常文化細節,從制度背後的文化邏輯出發,思考管理與領導的深層結構,實踐包容與彈性兼具的領導策略,促進個人與組織的和諧共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