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空大舉行畢業典禮 展現終身學習的歡樂力量

高雄市原民會主委阿布斯(左起第三)頒發原民好學獎給優秀的原民學員們。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立空中大學十三日舉行一一三學年度畢業典禮,畢業生齊聚一堂,在親友與師長的祝福下,完成學業、翻開人生新頁;副市長李懷仁、內政部部長劉世芳均出席致詞,以今年畢業主題「空大有光 學在遠方」,共同見證每一位畢業生跨越時間與空間完成雲端學習的旅程;李副市長頒獎表揚七十歲以上長青好學及泰國班畢業生,與各界貴賓一同祝福並歡送今年七百多位畢業生。 高雄空大本屆畢業典禮,堪稱是一場跨國、跨海、跨文化的大團圓,來自泰國海外班的四位台商學員王明宗、詹錫霞、趙麗玲、李秀梅,攜家帶眷、遠渡重洋參加畢典;一對攜手相伴的銀髮夫妻文藝系畢業生林錦春與邱美菊,攜手共學、雙雙考取研究所,成了典禮最動人的風景。 此外,還有來自不同國家的新住民畢業生十二人、不同族別的原住民畢業生十七人,以及各地校外班、警察專班、軍職專班畢業生計二百九十五人,為典禮注入滿滿的多元風貌,現場熱鬧非凡、精彩萬分。 李懷仁致詞表示,高雄空大畢業生多為在職成人,肩負家庭、工作與學業重擔,仍不放棄學習,展現高度自律與毅力;特別的是,今年畢業生多元背景令人感佩,包括泰國、越南境外班的台商學員,以及原住民、新住民、軍職、甚至矯正機關中的學員,突顯高雄空大實踐教育平權、終身學習理念的決心。 他表示,市府對高雄空大絕對全力支持,並與學校攜手前進;並強調,「今天不僅是畢業典禮,更是高雄這座學習城市的榮耀時刻。」 陳月端校長致詞表示,終身學習是一條漫長的路;但沿路有師生相陪,並不孤單,是充滿喜悅的學習過程,並指出「空大有光」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真正翻轉人生的力量。

Read More

宋冠宜捏塑展登場 用藝術與信仰重啟人生

《藝術神佛&鳥蟲花卉展-宋冠宜的捏塑世界》十三日開幕式,場面熱烈。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文化中心雅軒十三日舉行《藝術神佛&鳥蟲花卉展-宋冠宜的捏塑世界》開幕式,在人生事業巔峰之際,毅然選擇投身藝術創作的宋冠宜感性表示,自己只是個平凡女人,是佛神和信仰把自己從谷底拉回來;她希望透過這場展覽,不僅讓更多人看見她的藝術與信念,也讓人相信:人生任何時刻,都能重新開始,只要不忘最初那道微光。 《藝術神佛&鳥蟲花卉展-宋冠宜的捏塑世界》,展出宋冠宜歷年來精心創作的作品,包括送子觀音、觀白在、彌勒佛、關聖帝君、土地公與虎爺等神佛塑像,歡迎民眾踴躍前往觀展,展期至九月二十日。 六十七歲的宋冠宜從小夢想成為一名捏塑師,因家中經濟困難、半工半讀完成二專學業,為了家計投入心算教學,因教學風格生動活潑、學生成績突出,當年可說是「補教界網紅」,但就在事業高峰、四十歲那年,她毅然決定追尋壓在心底多年的夢想,成為一位真正的捏塑藝術家;初入藝術世界,她從自己熟悉的教學主題出發,創作出結合陶藝與心算的教具,卻因不懂市場與經營,兩間房子也賠了進去。 宋冠宜的作品「關聖帝君」。 (記者王正平攝) 為了將稍縱即逝的花朵化為永恆之美,宋冠宜拜師日本花卉捏塑大師宮井和子,由於對花卉的癡迷,她在家中廣植繁花,細心觀察花朵從含苞到盛開,再至枯萎的過程,並經常廢寢忘食、反覆地琢磨塑形,只為呈現最真實且永恆的花藝之美。 同時,宋冠宜也深受台灣傳統文化的薰陶,對神佛藝術懷抱敬仰與信仰,她認為,神佛雕塑不僅是宗教的象徵,更是一種心靈寄託與文化傳承,因緣際會下,她拜師於人形雕塑大師游曜鴻,學習神佛雕刻技藝,並在創作中融入個人獨特的藝術表現,讓觀音菩薩、關聖帝君等神祇顯現出更親和的氣息。 宋冠宜家中供奉瑤池金母,每次捏塑前,她總會先誠心膜拜、靜坐冥想,心中自會浮現要創作的佛神形象,她笑說,許多與她結緣的有緣人,在請回佛像後,事業順利、家庭和諧,她深信這是一種神聖的緣份。 這次展覽中,一尊關聖帝君的作品更有一段神秘奇妙的經歷,她說,完成神像後特地回到高雄苓雅區武廟參拜,想向帝君稟報,焚香跪拜時,忽然雙腳發軟,像被什麼力量牽引,她半跪祈求指示,五分鐘後,擲筊獲得聖筊「手中不應拿春秋,而應換成青龍偃月刀、騎赤兔馬」,她依神意重新調整神像,完成後神韻更加鮮明,彷彿關公親臨。 在人生事業巔峰之際,宋冠宜毅然選擇投身藝術創作,這條路雖歷經艱辛,但她始終堅持初心,不曾動搖;無論是一朵精緻的花卉,還是一尊充滿靈性的神佛雕塑,她的作品皆承載著深厚的情感與信仰,期望透過藝術與更多人結下美好緣分,帶來感動與喜悅。

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只想惡罷 打詐國家隊忘光光

蔡炫 總統賴清德挾其「團結國家十講」,配合民進黨全面展開針對在野陣營的「惡性罷免」,為了能在0七二六累積所有量能,現有內政問責可說兩手一攤,全然無視民意反撲。尤其,台中豐原五口命案震驚全台,至今不見司法檢調投注大量資源查辦,進行全台反詐搜索羈押的「打詐行動」。民進黨政府為了翻轉立院少數,全心全意進行一場權力分配,瓦解監督制衡的民主機制,顯然漠視打詐只想罷免護權。 全台六月詐騙件數早已破萬,平均每天超過百人以上受害,從內政部警政署的打詐儀表板,綜合各種行騙手法,累積金額攀升至八十九億元以上。根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指出台灣網路詐騙活動犯罪日益猖獗,今年四月發布的一份報告,已在東南亞國家稱霸「洗錢中心」,而法務部卻是駁斥損及台灣形象。賴政府面對如此嚴峻的治安挑戰,展現決心卻遠遠不及其投入罷免程度,光從動員行政資源、策動領銜人加入、搭配側翼公民團體,不難看出賴政府對詐騙整肅的相對冷淡,無疑形成諷刺對比。 賴清德以四成民意當選加上立委席次沒有過半而淪為雙少政府,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早劇透,神預言在0七二六進行罷免投票,甚至公開爆料也與行政院長卓榮泰溝通過,顯然這是一場二0二四總統大選與立委選戰的延長加賽。民進黨先以公民團體作為前哨部隊,執行罷免操作的戰術運作,企圖營造「非政治化」的中立形象,以此提升過關門檻,等到公民團體連署過兩階段後直接不演,如此伺機而動再來收割,也讓政治罷免難逃「清算異己」的斧鑿痕跡。 賴清德年初打詐高喊:「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宣示四路並進的政策決心,要以組織面、法制面、政策面、預算面切入,表示詐騙已成為生態系,還要打擊黑金槍毒。如今,「行政機關擺爛」成為破口,無論通過檢察官助理增補人力、提供偵查機關打詐武器,藉由科技偵查法或通保法修法,甚至召開跨部會議(法務部、高檢署、地檢署、警政署、數發部、金管會以及調查局),但從打詐儀表板顯示超過一半以上的損失金額都是「假投資詐騙」,沒有阻斷詐騙源頭。相較查緝在野罷免行動,檢調積極正本溯源,查緝死亡連署不遺餘力,對比打詐儼然無視民間亂象。 以國內詐騙亂象近期數起案件為例,已有多個家庭因此走上絕路,釀成集體自殺的社會悲劇,但在政府失能與體制缺位的雙重破口下,依舊沒能接住被害者們。政府若能夠像罷免一樣,積極投入與公民團體同行,在每個縣市設下反詐宣導據點,部署人力張貼防詐告示、舉牌提醒並且提供檢舉求救機制,能讓專人現場協助並且連結地方與中央,詐騙集團還能如此肆無忌憚嗎? 顯然,賴政府在打詐治理的行政投入相對匱乏。 「打擊詐騙」必須有與「罷免鬥志」等量齊觀的決心與方法,如果能對罷免敵意轉化,面對全台無所不在的詐騙亂象,真正透過制度策略來回應民意,如同罷免宣傳藉由全國動員與資源傾注。反觀政府看待罷免可說磨刀霍霍,中央行政官員積極勤奮下鄉宣講,甚至還讓部會首長成為惡罷的代理人,只為遂行政權防衛工程,投入府院黨的國家機器讓罷免三箭齊發。 賴清德啟動「團結國家十講」以來引發各界探討,先前公告要以不同主題說明當前面臨的挑戰以及政府的政策,包括國家、團結、憲政體制、國防、外交、兩岸、民主、和平、繁榮及均衡台灣,至今沒有取得社會高度認同,多數停在政治層面的意識形態。然而,若以「團結國家十講」作國家願景與施政藍圖,想要化解當前少數民意,不該只為大罷免來增添柴火,而是透過打詐工作團結中央與地方合作,才是名副其實的團結國家。 然而,數位發展部日前針對Meta裁罰一千五百萬,認定平台廣告服務有系統性缺失,顯然違反《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中央對於「打詐突破」固然值得欣慰,但把廣告平台當成打擊對象,對於操弄詐騙廣告的「跨境集團」視而不見,加上沒有結合地方查緝「在地協力」集團成員,圍堵平台反而陷入打詐盲點。賴政府打詐仍停留在「一六五反詐」宣傳模式,沒有結合地方政府建立社區預警系統,乃至大幅提高電信詐騙與金流斷源的技術門檻,打詐難道不該排入「團結國家十講」嗎? 賴清德以「團結國家十講」自詡領導願景,卻在執政實踐上本末倒置,選擇性動員國家資源投入政治鬥爭,對於橫行全台的詐騙亂象卻反應遲鈍。從豐原五口命案對比失衡,全台投資詐騙金流攀升,數據民怨早已敲響警鐘,卻讓司法檢調「重罷免輕治安」的戲碼荒唐上演。 (作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本文為國戰會論壇授權刊登) 台中豐原一家5口命案,檢警朝詐騙方向偵辦。國民黨台中市議會黨團召開記者會表示,政府應該更重視打詐,不應打壓異己。(中央社)

Read More

徐欣瑩媒合大學光學捐1600副眼鏡 助弱勢護眼健康

立委徐欣瑩(右五)媒合大學光學科技,捐贈一千六百副眼鏡予竹縣弱勢家庭國中小學生及弱勢團體。(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大學光學科技十三日於竹北市舉辦「護眼eye新竹公益」活動,捐贈一千六百副愛心眼鏡予竹縣府,由縣長楊文科代表接受。其中,六百副眼鏡在立委徐欣瑩媒合下,專門提供給弱勢家庭國中小學生及弱勢團體,另有一千副眼鏡由社會處統籌發送給弱勢家庭,共同守護民眾的眼健康。 徐欣瑩表示,擔任民意代表多年,一直致力於整合社會資源,做各種公益活動,有捐贈白米、生活用品、禦寒外套、學生上網學英語等各種多元的公益捐贈,這次感謝大學光學科技捐贈總價一百九十八萬元的眼鏡予全縣卅一所國中小的弱勢家庭學生,以及七個社會弱勢團體,讓學子擁有更好的學習條件,也讓需要的鄉親有更多的支援。 大學光學科技董事長歐淑芳表示,「大學眼科」長期致力於照顧國民眼健康,以孩童眼疾、視力發育及眼健康預防、學童及青少年近視控制、成人近視、老花眼、白內障、視網膜黃斑病變、醫學驗光配鏡等,提供全人全眼照護、一站式零距離服務。同時藉由持續公益活動,回饋社會,期望為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帶來支持與光明。 楊文科表示,「眼睛是靈魂之窗」,期盼透過此項公益行動,能有效改善弱勢族群的視力健康,進一步提升其生活自立能力與學習表現。 大學眼科榮譽總院長林丕容表示,受贈者可以憑藉「愛心公益眼鏡兌換券」前往竹北大學眼科診所進行驗光檢測,並獲得一副眼鏡,兌換期限至今年年底。 社會處表示,本次捐贈的「愛心公益眼鏡兌換券」,將由社會處經專業社工評估後,發放給縣內符合資格的弱勢家庭成員。

Read More

竹市「輔具服務專車計畫」 打造有愛無礙城市環境

新竹市政府推動「輔具服務專車計畫」,以巡迴、定點及到宅方式,主動深入社區,針對高齡者與身心障礙者提供專業輔具評估、維修、展示及補助申請諮詢。(新竹市政府提供)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為提升輔具資源的可近性與使用率,新竹市政府委託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新竹分事務所推動「輔具服務專車計畫」,以巡迴、定點及到宅方式,主動深入社區提供服務,針對高齡者與身心障礙者提供專業輔具評估、維修、展示及補助申請諮詢。社會處表示,截至一一四年六月止,共計服務一百五十個單位,服務達四千二百九十七人次,讓有輔具需求的市民朋友,確實獲得更便利、快速且完善的服務。 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為延續市長高虹安推動的「身心障礙六大平權」政策,並落實於醫療、教育、交通、資訊、文化、運動等面向,市府積極推動平權,並打造溫暖且有愛無礙的城市環境,透過輔具行動車服務,能更主動、更有彈性地將資源帶到需要的人身邊,特別是對於偏遠地區或行動不便的市民來說,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感的支持與服務。 新竹市政府推動「輔具服務專車計畫」,以巡迴、定點及到宅方式,主動深入社區,針對高齡者與身心障礙者提供專業輔具評估、維修、展示及補助申請諮詢。(新竹市政府提供) 社會處表示,目前「輔具專車服務」以申請輔具維修及宣導活動為最多,今年市府共規劃二十一場次巡迴竹市各區,包括市民活動中心及共餐據點等地點,提供輔具諮詢與現場評估、輔具展示與體驗試用、簡易輔具維修與保養指導、輔具補助申請諮詢與輔導、輔具借用及回收等服務。除了到點巡迴服務,市府也同步推動身心障礙者輔具補助方案,目前補助項目涵蓋電動輪椅、助行器、助聽器、沐浴椅、氣墊床、視障與聽障專用輔具等,依身分及需求不同,每項輔具提供百元至萬元的補助,期望藉此減輕有需求家庭的經濟負擔,同時提升使用者的生活自立。 社會處指出,市民朋友如有輔具專車服務需求,或是想更了解輔具服務或補助的民眾,請洽竹市輔具資源中心專線,或可上官網( http://www.hcarc.com.tw/ )查詢。

Read More

台北下水道管理邁向智慧化 「污水雲端系統」獲金圖獎

全國首創!北市污水管線動態影像,檢修效率大提升。(衛工處提供) 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台北市工務局衛生下水道工程處(衛工處)與日陞空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汙水下水道雲端智慧管理系統」,日前榮獲台灣地理資訊學會頒發第二十一屆金圖獎「應用系統獎」。該系統以創新數位技術整合管線檢修、巡檢維護及數據分析,成功提升台北市污水管理的效率與精準度,展現智慧城市治理的具體成果。 台北市汙水下水道建設已超過五十年,管線總長達二千七百二十二公里,相當於環繞台灣全島三圈,人孔框蓋更高達七萬二千座。為確保龐大設施的運作效能,衛工處自民國一00年起推動「管渠檢視延壽計畫」,並於近年導入雲端智慧系統,解決傳統紙本紀錄難以保存與查詢的問題。系統以地理資訊為核心,整合巡檢、通報、修繕等模組,透過大數據分析優化維護策略,讓市民享有更穩定的污水處理服務。 衛工處表示,過去檢修人員需攜帶大量紙本資料或影帶至現場比對,如今透過系統的「跟隨式地下管線動態影像」功能,只需點選地圖上的管線位置,即可立即調閱該段管道的巡檢影片。系統還以顏色標記缺失類型,並以類似病歷表的方式記錄修繕歷程,大幅降低人為誤差。維護科長顧睿瑜強調,此功能為全國首創,使檢修效率提升逾三十%。 資訊室主任曾國倫說,系統的另一優勢在於「視覺化決策」。管理者能透過圖表掌握巡檢進度、異常熱區及風險預測,例如發現某區域人孔蓋損壞率偏高,便可優先安排更換。未來衛工處將持續擴充系統功能,結合物聯網(IoT)技術即時監測管線狀態,進一步落實智慧防災與永續治理。 此次獲獎不僅肯定台北市在公共建設數位轉型的努力,也為其他縣市提供參考範例。台灣地理資訊學會指出,該系統充分展現地理資訊技術的應用潛力,未來可望推廣至防災、交通等領域,加速智慧城市的發展進程。

Read More

花蓮市部落團練大會舞 魏嘉彥盼南島聯合豐年節精彩亮相

2025太平洋南島聯合豐年節即將在18日至20日盛大舉行,花蓮市各部落族人利用晚上時間加緊腳步練習。(花蓮市公所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二0二五太平洋南島聯合豐年節即將在十八日至二十日於花蓮縣立體育場旁德興大草坪舉辦,為完美呈現千人共舞的歌舞盛宴,花蓮市各部落族人利用晚上時間在市公所前廣場加緊腳步練習,市長魏嘉彥在排練時前往探班,慰勞部落族人辛勞,期盼豐年節大會舞時讓全世界看見花蓮原住民族的熱情與魅力。 花蓮市公所表示,在教練的指導下,部落婦女們在炎熱夏日中,隨著音樂節奏認真練習大會舞,市長魏嘉彥在主任秘書翁美華及原行課長張金蓮的陪同下,送上冰涼的仙草蜜及甜點,感謝部落族人為文化傳承及觀光推展付出心力,日前花蓮縣政府原民處藝術文化科長蔡樹芬也致贈排練費鼓勵族人。 魏嘉彥表示,一年一度的太平洋南島聯合豐年節是暑假期間吸引國內外觀光客造訪的活動,每年的千人共舞更吸引眾人關注,感謝花蓮各部落族人利用休息時間練習今年的大會舞,希望活動當日,大家都能充分展現原住民族歌謠舞蹈的精髓,進而讓更多人認識花蓮的原住民族,讓歷史悠久、優美的原民文化代代傳承、發揚光大。 市公所表示,今年太平洋南島聯合豐年節的主題「洄到花蓮,南島共響」,延續花蓮作為太平洋南島文化樞紐的角色,強調文化根植於土地,透過聲音、舞蹈與記憶,串聯南島語族歷史的脈動與情感。其中,今年一大亮點為與復活節島官方授權合作打造的「一比一摩艾雕塑裝置」首次曝光,成為打卡新熱點。

Read More

婚姻教育成長課程 攜手開啟幸福人生

婚姻教育成長課程中邀請劇團進行戲劇演出,演繹婚姻中常見的婆媳互動與情緒勒索等,引發學員強烈共鳴。(花蓮縣政府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縣政府主辦、花蓮縣家庭教育中心承辦的「預約幸福」婚姻教育成長課程,十三日在花蓮縣政府客家事務處演藝廳溫馨舉行。活動邀請多對準新人與對議題有興趣的民眾和伴侶共同參與,透過兩天的學習與對話,提升親密關係的經營能力,攜手為婚姻生活奠定穩固基礎。 花蓮縣政府表示,本次課程邀請慈濟大學隋彧彬老師擔任講師。隋老師長期在校園中陪伴許多學生走過從戀愛到步入婚姻的重要階段,累積了豐富的實務經驗。 縣府強調,隋彧彬老師擅長運用腦科學的觀點解析伴侶之間在認知與情緒上的差異,課程透過案例討論與引導練習,協助學員更深刻地理解伴侶需求,學習有效溝通與情感調節,讓關係更有韌性。 縣府表示,此次活動最特別的是邀請逗點創意劇團進行戲劇演出,演繹婚姻中常見的情境議題,如家庭分工、婚前準備、婆媳互動與情緒勒索等,引發學員強烈共鳴。演出結束後,由隋老師帶領學員進行深度解析,將劇情轉化為關係經營的具體策略,讓理論與實務接軌,提升實際應用能力。 縣府表示,為讓民眾充分了解婚後與育兒福利政策,現場亦安排衛生局分享孕產婦與兒童醫療保健、心理健康與托育支持等資源。另社會處也提供育兒補助、月嫂、坐月子服務等相關宣導單張給準新人,了解縣政府所提供的福利。透過實用資訊與資源分享,期盼能正向推廣人口學議題,鼓勵家庭重視生育、撫育與教育,共同營造友善幸福的社會環境。 縣長徐榛蔚表示,親密關係是一段需要持續對話與經營的旅程,唯有透過理解與溝通,才能讓彼此走得更遠、更穩。感謝家庭教育中心多年來持續推動「預約幸福」課程,協助眾多伴侶在進入婚姻前建立良好溝通模式,攜手邁向幸福未來。

Read More

漢光演習 第二作戰區整體防空作戰演練

花防部裝騎官兵運用雙目雷射測距望遠鏡觀測。(軍聞社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第二作戰區十三日實施「整體防空作戰演練」,模擬面對敵空中威脅時的防空接戰作為,全面檢視各級指揮管制、情報傳遞及接戰流程,強化快速反應能力與作戰效能,展現國軍堅實的作戰實力。 花防部表示,防空連為確保防區空域安全,迅速以復仇者飛彈車佔領戰術陣地,官兵依標準作業程序完成裝備放列及彈藥裝載,並建立順暢的通信聯絡,確保指管作業精準無誤,全時待命應對威脅。 隨著飛彈班班長下達接戰命令,「射手注意,將發射塔轉至方位一八0度、俯仰二0度!」待上級發布狀況後,官兵於飛彈車內對空中進襲之敵機搜索、鎖定並模擬發射刺針飛彈。過程中,官兵沉著應對、密切協同,充分展現平時實戰化訓練的專業及默契,為防區築起一道堅實可靠的空防屏障。 另外,花防部裝騎連也於防空連戰術陣地周圍實施警戒,透過對空監偵、對陸警戒與對地防護的多層次整體部署,建構出全方位、立體化的防護網,憑藉官兵平時嚴格戰備與實戰化訓練成果,築起堅不可摧的防衛屏障。

Read More

法舟40公益祈福法會捐贈物資 王明鉅感謝善心善行

法舟四十公益祈福法會捐贈物資,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感謝公益團體善心善行。(新聞處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十三日下午前往中壢區,出席桃園市真佛宗法舟學會「法舟四十週年白度母公益祈福大法會」。王明鉅表示,感謝法舟學會多年來持續關懷弱勢、推動公益,在四十週年紀念活動中特別捐贈市值二十一萬元之物資,惠及桃園市十五個身心障礙團體。期盼法舟學會未來持續在桃園深耕,發揮宗教向善力量。 王明鉅指出,市府重視身心障礙朋友的福祉,自身也長期關注相關福利政策與推動工作,惟政府資源有限,感謝法舟學會發揮宗教與慈善團體同理精神,協助填補公共服務缺口,給予身障者實質且持續的支持。 法舟四十公益祈福法會捐贈物資,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感謝公益團體善心善行。(新聞處提供) 社會局表示,法舟學會自二0一七年起與社團法人桃園市身心障礙聯盟建立合作關係,秉持宗教慈悲濟世理念,八年來持續投入桃園在地身障團體的物資捐助與關懷行動,期盼透過實際行動傳遞希望,亦鼓勵社會大眾響應公益,凝聚善的力量,營造正向循環。 包括市議員彭俊豪、黃崇真、市府社會局專門委員羅炤月、中壢區長李日強、真佛宗桃園市法舟學會公益祈福大法會主壇上師釋蓮郢等均一同出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