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歲未婚女 停經7年回春? 竟是子宮內膜癌

台中榮總婦女醫學部醫師孫珞指出,透過超音波可見患者子宮內有異常息肉。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58歲未婚的李女停經7年後突然陰道出血持續2週未止,家中長輩還打趣說她「回春了!」幸好姪女是護理師,察覺異常,建議她就醫,切片診斷為子宮內膜癌,接受微創手術,手術後不到24小時即可下床行走,目前持續門診追蹤中。 起初李女先到診所就診,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內膜增厚,先服藥物治療,但出血未改善,轉診至台中榮總,切片診斷為子宮內膜癌,須手術切除子宮、卵巢及骨盆淋巴腺治療。 李女說,得知要手術時,台中榮總達文西手術可提供多孔或單孔的選擇,「我怕痛,所以選擇只有一個傷口的方式,恢復得很快。」果真術後不到24小時即下床行走,目前持續門診追蹤中。 李女指出,這次異常出血剛好發生在參加土地公福宴的隔天,或許是土地公的庇佑,讓她能及時發現病灶,也感謝家人貼心陪伴,以及台中榮總專業的治療與照護,才能走向康復。 台中榮總婦女醫學部醫師孫珞表示,單孔達文西手術屬於「極微創」手術,透過單一入口進行操作,病患身體只有一處2.5至3公分的傷口。系統採用多關節、蛇型可彎曲的器械設計,模擬手肘與手腕動作,大幅提升醫師在腹腔與骨盆腔內的操作自由度與靈活性,同時具備傷口美觀、術後疼痛低、恢復期短等多重優勢。 孫珞解釋,傳統以腹腔鏡器械操作單孔手術,受限於直式器械、靈活度有限,可能降低病灶切除時的精細度與組織縫合的密度,對於有生育需求者來說若是肌瘤切除後子宮縫合不夠緊密可能影響未來子宮壁強度。現在採用新型的達文西單孔系統即可在單孔下靈活處理病灶,不過疾病適用與否必須經專業醫師評估,例如運用在子宮肌瘤手術中,肌瘤過大或過多顆則可能不適用,必須與臨床醫師討論。 孫珞提醒,子宮內膜癌的高風險群,包括初經早或停經晚、長期月經不規則、肥胖、糖尿病、代謝症候群、曾具多囊卵巢症候群病史、不曾懷孕、使用荷爾蒙治療等狀況,建議應定期接受婦科檢查。更年期後若有不正常出血,要盡快就醫檢查,才不會錯過治療時機。

Read More

常吃外食少蔬果 56歲男大腸憩室炎

  醫師江梓維強調,唯有從生活中落實飲食調整與良好習慣,才能真正遠離疾病,守護腸道健康。 (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56歲的林先生平時工作忙碌,長期仰賴外食,蔬果攝取不足,最近出現左下腹持續性隱隱作痛,起初以為只是輕微腸胃不適,未多留意,不料近日疼痛突然加劇,並伴隨發燒與惡心,經醫師檢查確診為急性大腸憩室炎,接受靜脈抗生素注射、禁食與靜脈輸液等,經一週治療後,症狀明顯緩解,隨後接受結腸鏡檢查以排除腫瘤等其他病變,結果顯示無礙,順利出院。 嘉榮大腸直腸科醫師江梓維指出,所謂大腸憩室炎,是指腸道壁因壓力上升,在較薄弱的部位形成小囊狀凸起(即憩室),一旦發炎或感染,即轉變為憩室炎,常見症狀包括左下腹疼痛、發燒、惡心嘔吐、腹脹與排便異常等,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引發腸穿孔、膿瘍、腸阻塞或腹膜炎等併發症,後果嚴重。 江梓維提醒,憩室炎與日常飲食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低纖維飲食、年齡增長、肥胖、久坐、抽菸及部分藥物使用(如非類固醇消炎藥)都是風險因子。 江梓維建議,為預防大腸憩室炎發作或復發,應養成高纖維飲食,多攝取蔬菜、水果與全穀類、規律運動及良好的排便習慣,同時避免菸酒與過度使用非處方消炎藥。若有持續腹痛或不明原因發燒等症狀,應儘速就醫,避免病情惡化。

Read More

南市醫232人受檢 188異常

醫師牟聯瑞(左)正為民眾做腹部超音波檢查。(南市醫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台南市立醫院今年免費為民眾作腹部超音波檢查,共有232人受檢,初步統計,檢查有異常者高達188人,占8成,包括疑似肝癌、肝實質病變、良性肝腫瘤、膽息肉、脾腫大、其他腹部腫瘤…等,已安排後續追蹤檢查與門診治療。此外,檢出109人有脂肪肝,比率達47%。 南市醫表示,為響應7月28日「世界肝炎日」,20日參與由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發起的「今年超了沒?全台免費腹部超音波檢查」大型公益活動,南市醫為232位年滿40歲以上的民眾進行檢查,盼能早期揪出肝臟病變,降低肝癌憾事的發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