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中心展現AI試產線人才培訓成果

金屬中心展現人工智慧試產線人才培訓成果。(記者許正雄翻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為響應賴清德總統打造產業人工智慧應用生態系之政策願景,配合政府政策與十四家研發法人,積極投入推動AI試產線與人才培育,並舉辦成果分享會展現培訓成果及企業導入案例分享,深化業界對AI應用的實務理解及帶來的助益。 「AI試產線人才培訓成果分享會」十二日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與來自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李冠志署長、產業技術司郭肇中司長、產業發展署顏鳳旗組長等政府代表,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莊大立理事長、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陳紳騰理事長、彰化縣水五金產業發展協會張家烈理事長、台灣金屬熱處理學會吳忠春理事長等公協學會代表及研發法人代表,共同見證AI導入製造業的實務成果與產業轉型新契機。 金屬中心展現人工智慧試產線人才培訓成果。(記者許正雄翻攝) 金屬中心執行長賴永祥表示,金屬中心作為製造業AI應用推動的核心法人之一,配合「實作導入、企業驗證、人才落地」三大策略,已完成模具、扣件、水五金、手工具、鑄造、銲接、車用鈑件、醫材、食品等九條AI試產線建置,率先啟動扣件、水五金與手工具三條試產線七班次課程,完成培訓七十三人次,服務六十家企業,試產場域除導入高端設備外,更整合AI模型與即時檢測技術,協助企業提前驗證產品設計與製程品質,獲得業界廣泛好評。 中心更在AI試產線展示區呈現扣件、水五金、手工具三條產線開班成果,透過專人導覽,詳細解說金屬中心於AI課程設計、產線導入與實務應用等完整流程,展現中心推動AI技術落地的具體作法與特色;邀請優先導入AI協作的典範企業金昶螺絲於會中進行經驗分享,成功提供輾牙製程的最佳參數建議,使單次試樣次數減少至四次以內,整體生產成本降低逾百分之廿五,成功案例展現AI應用於傳統製造流程中的具體效益。 (金屬中心廣告)

Read More

見證西螺歷史 街長宿舍修復75%

原西螺街長宿舍修復工地展,未來以西螺客廳迎接各地訪客。(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雲林縣府為保存珍貴歷史資產、活化地方記憶,推動日治時期和洋混合歷史建築原西螺街長宿舍修復工程。該西螺地方首長日式官邸,見證西螺政經發展歷史脈絡。縣府獲客委會二七九四萬元補助,一一三年七月啟動修復工程至今進度已達七十五趴,預計今年十一月完工。 縣長張麗善說,原西螺街長宿舍一0五年登錄為雲林縣歷史建築,見證了西螺地區從日治時期地方行政治理發展,承載著深厚地方歷史與居民共同記憶。官舍是日治時期西螺街首長的住所,光復後成為多位重要鎮長辦公與居住地,更對西螺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原西螺街長宿舍修復工地展,未來以西螺客廳迎接各地訪客。(記者陳正芬攝) 為讓民眾親身參與歷史建築修復過程,雲林縣府在修復期間特推出「空間構造及材料工法體驗之旅」。文觀處長陳璧君說,修復工地展覽是難得機會,民眾可透過專業導覽穿越時空,親眼欣賞日式宿舍獨有特色構造,如屋架、雨淋板及編竹夾泥牆等工法,感受日式建築精湛技藝。透過建築師及修復匠師現場解說,增加民眾對日治時期官舍的了解,更深化對詔安客家文化的認同。 原西螺街長宿舍修復,是雲林縣文化資產保存重要里程碑,更是將詔安客家文化與日治歷史融合,未來希望透過西螺公所營運跟縣府共同規劃,為西螺帶來新的人文氣息與觀光亮點。期這承載著豐富歷史記憶的建築,未來能以「西螺客廳」嶄新面貌,迎接來自各地的訪客,共同編織屬於西螺的當代故事。

Read More

印尼籍男子病重返鄉 移民署跨國協力助團圓

印尼蘇姓男子在移民署人員陪同在機場等侯返鄉。(宜蘭移民署提供)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印度籍蘇拜延十三日下午,在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宜蘭收容所人員陪同下,順利搭機返國,結束近十年的臺灣生活。為確保他平安返鄉,宜蘭所積極與印度台北協會合作辦理旅行文件,並協調博愛醫院治療其糖尿病。 蘇男於一0四年持觀光簽證入境,今年七月遭警方查獲後移送宜蘭所收容。因罹患糖尿病且在外無力就醫,收容期間參加慈濟人醫會義診時被發現血糖嚴重不穩,緊急送往博愛醫院診治,確診有酮酸中毒,經治療後康復返所。其間,宜蘭所人員除細心照料,亦給予心理安撫。由於護照過期,宜蘭所多次與印度台北協會協商,加速文件核發,終助他啟程返鄉與家人團聚。 候機室裡,蘇男激動握著人員的手顫抖道:「謝謝移民署,你們照顧我,我好了,能回家了。」雖有語言隔閡,但真摯情感溢於言表。 所長莊懿強表示,宜蘭所將持續與各國駐臺機構合作,加速辦理旅行證件,並與鄰近醫療院所保持良好協作,確保急重症個案能即時送醫,落實精進收容管理與遣送任務,讓更多人平安踏上返鄉之路。

Read More

宜蘭特搜隊成軍獲國家認證防災應變能量再升級

宜蘭縣代理縣長授旗防災特搜人員。(宜蘭縣消防局提供)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宜蘭縣政府十四日在宜蘭大學舉辦「國際防災論壇暨韌性社區及防災士研習營」,吸引逾百位防災夥伴參加。內政部政務次長馬士元與代理縣長林茂盛出席,強調海嘯防災的重要性,並肯定地方防災團隊的努力。 會中舉行特種搜救隊成軍授旗與合作備忘錄簽署,包括縣府、銘傳大學國土減災規劃設計中心、防災士協會及臺灣化學纖維公司,攜手整合資源投入防災工作;同時頒發防災士協會幹部當選證書,凝聚民間力量,論壇邀請日本立正大學李(甫方)昕教授及佐佐木孝子博士,分享臺日海嘯預警、疏散及災後重建經驗,促進國際防災技術交流。 宜蘭縣消防局特種搜救隊於七月二十五日通過消防署「特種搜救隊國家認證計畫」評測,取得中型搜救隊資格,未來有機會代表臺灣參與國際人道救援。該隊自一一三年起歷經嚴寒酷暑及惡劣天候進行高強度訓練,模擬建物倒塌現場,涵蓋聲納與影像搜索、鋼筋混凝土切割、繩索救援等,並與縣內醫院與技師公會合作,完成管理、搜索救援、醫療及後勤的專業整合演練。 宜蘭縣將於九月十七日至十九日辦理「一一四年國家防災日大規模震災救災動員演練」,模擬琉球海溝規模八點五地震引發海嘯,邀集國內外特搜隊、國軍與國際救援隊進行三天實兵演練。

Read More

桃園桃寶網奪金圖獎最佳應用系統張善政盼持續優化

「桃寶網」榮獲第二十一屆金圖獎最佳應用系統獎,張善政市長肯定智慧地政發展成果。(新聞處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桃園市長張善政十三日主持市政會議,接受地政局呈獻榮獲台灣地理資訊學會第二十一屆金圖獎「最佳應用系統獎」。張善政表示,台灣地理資訊學會是國內歷史悠久且極具影響力的專業組織,集結全國相關領域的學者、產業專家,具有高度指標性。本次獲獎顯示桃園在地政相關系統應用的成果備受肯定,也期許地政局持續優化「桃寶網」,透過友善的操作介面及智慧化系統整合,讓地政業務的推動更有感、更便利。 地政局長蔡金鐘說明,本次獲獎系統「桃園住宅及不動產資訊桃寶網」是市府在不動產與地理資訊領域的重要應用工具,廣受市民及各機關同仁使用。該系統自九十七年啟動規劃起,桃園市即為全國首個獲中央補助的縣市,並在三年補助期結束後,由市府每年持續編列六十至八十萬元預算,依民眾與各機關需求滾動檢討與擴充功能,持續提升系統便利性與服務能量。 蔡金鐘指出,桃寶網整合住宅、都市發展、地政及地價等多元資訊,並以人性化介面設計,讓市民能迅速查詢所需資料,落實交易資訊透明理念。一一三年更推出「桃寶網實價登錄AI輕鬆查」服務,導入生成式AI技術,讓使用者僅需輸入簡單口語關鍵字,即可快速取得房屋或土地實價資訊。截至目前,桃寶網累計瀏覽人次已達四千萬,顯示系統穩定性與高度使用黏著度。未來地政局將持續精進系統功能,打造更優質的便民服務,邁向智慧城市願景。

Read More

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揭曉 近300件作品創歷屆新高

(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提供) 114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揭曉 近300件作品創歷屆新高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由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主辦的114年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名單今(14)日揭曉,今年參賽作品近300件,創歷屆新高,展現社會對於媒體呈現光明面議題的高度關注。評審委員會由黃肇松擔任主任委員,另有王毓莉、莊伯仲、洪瓊娟、蔡念中、杜聖聰、賴祥蔚、黃葳威、莊克仁等傳播領域專家學者參與審查。 由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主辦的第114年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名單今日揭曉,由理事長妙熙法師,帶領評審委員會,黃肇松擔任主任委員,另有王毓莉、莊伯仲、洪瓊娟、蔡念中、杜聖聰、賴祥蔚、黃葳威、莊克仁等傳播領域專家學者參與審查。(前鋒傳媒提供) 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理事長妙熙法師表示,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自設立以來,一直強調新聞倫理與公共責任。今年看到媒體同仁從不同角度發掘社會正向力量,不論是關懷弱勢、環境議題,或是文化、體育領域,都呈現出新聞專業的深度與溫度。 妙熙法師強調,新聞不只是事件報導,更是社會價值的傳遞者。公會希望透過贈獎行動,鼓勵媒體持續關注光明面議題,讓社會大眾看見希望與行動力,也凝聚公眾對新聞專業的信任,支持媒體人探索社會光明面,共同推動社會進步。」 評審委員會主委黃肇松表示,本屆最大亮點是參賽件數創新高,且作品呈現多元廣泛,不僅限於好人好事善舉,專題報導、深度追蹤及創新題材皆有代表性。評選過程採合議制,各組委員對作品標準與原則達成共識,經得起各界檢驗,得獎作品充分展現社會光明面各種角度與核心元素。 今年得獎作品亮點豐富,《人間福報》「王建民大聯盟初登板20周年─尋找下一個王建民?」專題,首次有體育新聞報導入圍並獲佳作,回顧王建民20年前在大聯盟的首度亮相,並探討台灣職棒及棒球選手培育現況;特優由《聯合報》「升溫危機─北漂的埃及斑蚊」奪得,關注登革熱防治與公共健康議題。 電視媒體組特優作品「創紀錄!腦麻兒小比『登玉山』」記錄腦性麻痺患者挑戰極限的感人故事;廣播媒體組特優「世代交換所:青年返鄉」深入探討青年返鄉創業與社區參與的價值;學生組優等作品中,世新大學「雙手推夢想!身障夫妻帶團 挑戰騎車划舟」及中正大學「雙視共融:翻開閱讀新視界」,皆展現年輕世代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注與實踐。 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表示,頒獎典禮將於8月28日下午2點假台北生技園區多功能廳舉行,地址為115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2樓。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邀請各界踴躍參與盛會,以表彰並鼓勵媒體工作者的努力與貢獻。     ※114年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得獎名單   ◎平面媒體類-會員組(6名):特優聯合報,作品名稱:「升溫危機-北漂的埃及斑蚊」追蹤報導,得獎人:鄭朝陽等15人;優等中央通訊社,作品名稱:「雅斯敏尋親」,得獎人:田習如等11人;佳作人間福報,作品名稱:「王建民大聯盟初登板20周年-尋找下一個王建民?」得獎人:曾博群等5人;佳作聯合報,作品名稱:「扭轉高齡化社會下的公廁文化」專題追蹤報導,得獎人:鄭朝陽等9人;佳作工商時報,作品名稱:「擦亮信託神燈 守護所信所託」,得獎人:陳衣怜等12人;※佳作東森新媒體ETtoday,作品名稱:「AI詐騙時代來臨」,得獎人:陳詩璧等4人。 ◎平面媒體類-學生組:特優從缺;優等世新大學新聞學系,作品名稱:「飄洋過海求生計 外籍漁工權益無保障」,得獎人:代表人洪子涵等3人;佳作銘傳大學影音新聞暨社群傳播學系,作品名稱:「剩食重生的新隱憂 惜食變現的新商機 資訊透明與食安成待解難題」,得獎人:代表人游昀芳等6人。 ◎電視媒體類-會員組:特優民間全民電視股份有限公司,作品名稱:「創紀錄!腦麻兒小比「登玉山」紀錄片上映感動人心」,得獎人:代表人周容萱等2人;優等中華電視股份有限公司,作品名稱:「在灶人生」,得獎人:代表人林志儒等2人;佳作台灣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作品名稱:「長照喘息 該被照顧的照顧者」,得獎人:代表人黃禹馨等2人;佳作客家電視台,作品名稱:「山城裡的菜車」系列報導,得獎人:代表人林秋伶等2人;佳作財團法人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作品名稱:「白冷之愛:跨越半世紀的守候」,得獎人:代表人吳志怡等2人;佳作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作品名稱:「為愛前行-拐杖牙醫林易超」,得獎人:代表人李心嵐等2人;佳作壹傳媒電視廣播股份有限公司,作品名稱:「無聲告別 孤獨死成未來?」得獎人:代表人王欣怡等6人;佳作鏡電視股份有限公司,作品名稱:「在地風景裡的未來」,得獎人:代表人管佈霖。 ◎電視媒體類-學生組:特優:從缺;優等世新大學新聞學系,作品名稱:「雙手推夢想!身障夫妻帶團 挑戰騎車划舟」,得獎人:代表人潘品心等2人;佳作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作品名稱:「守島者-Matsu」,得獎人:代表人陳品勻等2人;佳作世新大學新聞學系,作品名稱:「行善團修繕老屋 志工愛心溫暖弱勢」,得獎人:代表人陳柔樺等2人;佳作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作品名稱:「行動診間 牙醫到宅服務」,得獎人:代表人高怡萱等2人。 ◎廣播媒體類-會員組:特優正聲廣播股份有限公司,作品名稱:「世代交換所:青年返鄉系列報導」,得獎人:代表人黃薰葳;優等中央廣播電臺,作品名稱:「那似乎愈來愈稀少的公門美德 被遇見」,得獎人:代表人王照坤;佳作國立教育廣播電臺臺北總臺,作品名稱:「不老英雄,和世界拼一場」,得獎人:代表人張毓芹;佳作內政部警政署警察廣播電臺臺中分臺,作品名稱:「偏鄉移動守護者」,得獎人:代表人陳怡伶。 ◎廣播媒體類-學生組:特優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作品名稱:「雙視共融:翻開閱讀新視界」,得獎人:代表人葉詠泓。

Read More

【風尚】夜幕下鄉愁味! 台北條通「華燈初上」 台菜盛滿人情味

招牌「南靖豬肝」鹹香下飯。徐力剛攝 記者徐力剛/台北報導 臺菜,不只是味道,更是國人心底的鄉愁與牽掛。台北市條通商圈隱藏著一家充滿人情味的台菜餐廳「華燈初上」,在這裡,每天觥籌交錯間,好菜、好酒樣樣不少,吃的是美味,更是鄉愁。 位於長安東路「華燈初上台日料理」鄰近善導寺捷運站,10分鐘路程即可抵達,交通十分便利,餐廳由好客的老闆莊錫弘(David)一手打造,每當日落時分,條通商圈換上一幅嶄新面貌,五光十色的夜生活,怎能少了那一口美味佳餚!全店規劃多種包廂,可依照人數需求調整空間配置,海派的David哥希望每個來到「華燈初上」的人,都有回家賓至如歸的感受,不僅包廂沒有低消,自備酒水亦不收開瓶費,讓吃飯成為生活的儀式感。 「華燈初上台日料理」是無數饕客下班好去處。徐力剛攝 一家好餐廳,美食必不可少。招牌「南靖豬肝」是無數饕客的心頭好,身為宜蘭人的David哥嚐遍各式美食,尤其獨鍾炒豬肝這一味,他好奇多數餐廳都以「五香豬肝」命名,直到有次回到宜蘭老家,聽家中長輩敘述「南靖」源自中國福建南部的南靖縣,遂以此命名。有別坊間薄片豬肝,豪邁厚切保留口感,大火快炒鎖住香氣,鹹中帶甜醬汁超下飯,讓人回味無窮。 「台式炒米粉」口感蓬鬆,無須過度調味就很好吃。徐力剛攝 「台式炒米粉」也是一絕,主廚精選超細炊粉,David哥分享,炒米粉美味秘訣在於多次「靜置」,如同牛排煎烤時靜置鎖住肉汁,這道「台式炒米粉」快炒後需經過靜置,方能不油膩,入口乾爽香氣十足,添加宜蘭特有吃法甜不辣拌炒,美味再升級。建議先從原味嚐起,可依照個人喜好加入少許乾辣椒醬油,鹹中帶香超誘人。 升級版「金沙九孔鮑」鹹香帶勁,讓人回味再三。徐力剛攝 升級版「金沙九孔鮑」將常見的中卷以九孔鮑取代,拌入鹹蛋黃調味,Q彈口感很是豐富。另道「干貝鮮蚵煎蛋」靈感來自傳統台式蚵仔煎,加入干貝提升海味,入口能嚐到大海鮮味。 「干貝鮮蚵煎蛋」充滿大海風情。徐力剛攝 「懷舊小封肉」肥瘦相間,入口不油膩。徐力剛攝 肉肉控最愛的「懷舊小封肉」,肥瘦相間五花肉小火慢燉,焦糖色澤在燈光下閃爍光芒,鹹香不膩口,簡單就是好吃。隱藏版「宮保旗魚肚」是老闆的私房下酒菜,大火快炒逼出多餘油脂,醬香味濃郁,彈牙滋味讓人難忘。 下酒菜「宮保旗魚肚」是老饕必點美食。徐力剛攝 ※提醒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Read More

跨越宜縣蘭陽舊橋廢文資惹議 公路局:依法廢止、保留部分遺構

  (公路局東工分局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跨越宜蘭縣蘭陽溪的蘭陽大橋,緊鄰的歷史建築舊蘭陽大橋(鐵公路共構橋)因應後續治理計畫,歷史建築文資身分遭廢止,公民團體搶救並提訴願後,文化部回函認為,宜蘭縣政府廢止程序疑有違失。公路局東工分局十四日下午回應,會保留第一跨橋墩及堤上平台,作為保存歷史記憶。 蘭陽大橋因通洪斷面不足將改建。東工分局指出,蘭陽大橋緊鄰的歷史建築舊蘭陽大橋(鐵公路共構橋)因舊蘭陽大橋歷史建築保留與拆除,均納入橋梁改建計畫評估方案,如歷史建築廢止程序完成後,舊蘭陽大橋及鐵路橋,未來將保留第一跨橋墩及堤上平台,移設保存良好的欄杆至景觀平台。 東工分局指出,舊蘭陽大橋申請廢止過程及法源依據,近二十年來蘭陽大橋(含舊蘭陽大橋)曾於民國九十五、九十六、一0一及一一二年均曾因颱風暴雨溪水高漲接近梁底,有危及橋梁安全之虞,為確保民眾通行安全,前已有數度採取預警性封橋措施之紀錄。其中舊橋於一一二年四月完成檢測,評估報告顯示,舊橋結構老舊、耐震能力不足,且上部結構鋼梁腐蝕嚴重,加上梁底低於計畫洪水位,若被沖毀其構件漂流可能撞擊下游緊鄰的鐵路橋導致倒塌,涉及公共危險。 東分局強調,後續將邀請地方文史、社區營造、藝術創作專業參與,進一步探討本區域的文史精神,提供更好平台,提供一個更好的平台供民眾了解舊蘭陽大橋與鐵路橋對台灣歷史演進的重要性,以期文化保存與橋梁及河防安全能兼顧並共創雙贏局面。

Read More

民眾黨雲縣黨部拜會縣長及議長交流能源政策 尋求支持核三延役公投

  民眾黨雲縣黨部拜會縣長及議長交流能源政策,尋求支持核三延役公投。(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台灣民眾黨雲林縣黨部主委林淑芬偕同備位立委蔡春綢、議員陳乙辰及黨部多位幹部,分別拜會縣長張麗善與縣議會議長黃凱及議會各黨團總召等多位議員,就當前備受關注能源政策、電力供應問題,以及將於八月廿三日舉行的核三延役公投案進行交流,並尋求地方支持。 林淑芬說,台灣民眾黨所提出核三延役公投案目的,在於透過民主機制,讓全民共同決定台灣未來的能源選擇。強調,核三電廠延役不只是單一電廠議題,更關係全台電力的穩定性、產業競爭力及民眾用電安全。雲林不僅是全國重要農業大縣,也擁有許多用電需求高的產業,穩定且合理的電力供應更是守護經濟與民生之根本。 張麗善對於民眾黨推動公投並主動溝通作法表示肯定,強調,好的政策就該主動支持,中央與地方應齊心努力。同時分享已排定舉辦多場地方講座及安排宣傳車深入鄉鎮,協助鄉親了解此次核三延役公投案內容,讓民眾更清楚資訊做出選擇。 民眾黨雲縣黨部拜會縣長及議長交流能源政策,尋求支持核三延役公投。(記者陳正芬攝) 黃凱議長與各黨團總召鍾明馨議員、李明哲議員、廖偉晴議員等多位議員也表示,能源政策攸關全民權益,應真正以人民需要為出發點,制定出更安全、友善且可長可久政策方向。認為對如此重大議題,應回歸理性討論與專業評估,讓人民透過公投表達意見。 蔡春綢說,現行能源政策若缺乏長遠規劃,將導致民眾面對更高電價與環境成本,透過公投讓人民直接表態,是民主社會中必要機制。陳乙辰說,能源政策應以「科學、安全」為優先原則,透過核三延役方式確保電廠安全運轉,是當前避免電力短缺與減碳重要手段。 林淑芬表示,雲林縣黨部持續透過地方拜會、社區宣講及街頭行動,向更多縣民說明核三延役必要性與正當性,並誠摯呼籲鄉親八二三公投日投下「同意」票,攜手為台灣爭口氣。

Read More

玉山攜手國資圖舉辦繪本創作工作坊 繪本創作課程首度融入SEL理念

玉山攜手國資圖舉辦繪本創作工作坊,玉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美麗(左三)、國資圖館長馬湘萍(右三)、插畫家林廉恩(左二)、前波隆納書展台灣館策展人張淑瓊(右二)共同揭開活動序幕。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為鼓勵更多教師投入繪本教育,玉山文教基金會與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於8月14日至15日舉辦「用故事療癒心靈:探索繪本創作的無限可能」工作坊,吸引來自全國各地70位教師報名參加。今年適逢臺灣首度擔任「首爾國際書展」主題國,特邀焦點作家林廉恩與貓魚老師親授課程,並首創結合「社會情緒學習(SEL)」概念,引導創作者從心出發,打造兼具藝術性與療癒力的繪本故事,強化國際視野與敘事深度。 玉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美麗表示:「在推動繪本創作這條路上,需各界有志一同一起投入,非憑單一資源可以辦到。特別感謝老師們站在第一線,指導學生創作,運用國資圖平台讓學生作品被看見」。國資圖館長馬湘萍也表示:「我們希望繪本創作能成為一場心靈的旅行與對話」。除了創作技巧外,本次融入「社會情緒學習(SEL)」的核心精神,引導學員不僅是學習繪畫技巧,更是探索如何將個人情感與生命經驗轉化為動人故事,讓繪本成為連結自我與他人的橋樑,在創作過程中,學員將學習如何透過故事與角色,傳遞同理心、自我覺察與人際關係等SEL核心價值,使作品不僅是視覺的饗宴,更能觸動心靈深處的共鳴。 今年6月臺灣以主題國之姿在首爾國際書展大放異彩,本次工作坊特別邀請到首爾國際書展中兩位備受矚目的繪本插畫家擔任講師。林廉恩,其作品《Home》曾勇奪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拉加茲獎」故事類首獎,是臺灣首位獲此殊榮的創作者,擅長以拼貼手法回應社會議題;貓魚,則是金鼎獎與臺北國際書展大獎得主,作品以多樣媒材與深刻的敘事觸動人心。課程中分別以「拼貼繪本故事的敘事地圖」與「繪本從草稿到完稿」為題,分享從靈感、媒材、分鏡到圖文整合的實戰心法,為學員帶來國際級的創作視野。為提供全方位學習體驗,第二天課程由兩位資深業界專家,前波隆那書展臺灣館策展人張淑瓊老師分享出版實務與評選觀點;童書翻譯家黃筱茵老師剖析繪本文字結構與敘事技巧。 玉山與國資圖合作繪本創作工作坊,鼓勵更多教師投入繪本教育。玉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美麗(前排左四)、國資圖館長馬湘萍(前排左五)、插畫家林廉恩(前排左六)、前波隆納書展台灣館策展人張淑瓊(前排左二)。 玉山文教基金會與國資圖長期合作致力於推廣原創繪本,除邀請專業師資外,更為學員提供食宿,吸引來自各界的創作者齊聚一堂,激盪出更多元的創作火花。這不僅是一場繪本創作課程,更是一次與大師對話、探索內心,為前進國際舞臺暖身的最佳機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