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健署封殺網購菸品 下架逾萬件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回應台灣拒菸聯盟,國健署19日表示,網路違法販售加熱菸、電子煙依法重罰,平台下架逾萬件,同時凍結境內網域。 國健署表示根據菸害防制法於明確規範電子煙等各式類菸品及未經核准通過健康風險評估之加熱菸產品為違法商品,任何人不得製造、輸入、販賣、供應、展示、廣告或使用相關產品,違反規定者將面臨依法嚴懲。 國健署統計,於114年1至7月網路監測違法案件計1萬578件,經網路平台業者(如Google、Meta、蝦皮購物、露天拍賣等)合作,已下架1萬256件,下架率達96.9%。另針對境內、外違法網站,已請台灣網路資訊中心執行停止解析計837件(含凍結境內網域名稱34件),未來仍持續與平台業者合作,以避免我國人透過該管道接觸或購買電子煙等違法產品。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一杯奶茶裡的文學情誼

■曹建龍 那日,我正伏案於如山的文案間,手機突然震動。快遞員清亮的嗓音裹挾著夏日熱浪傳來:「您好,您訂的奶茶到啦,在警衛室門前,來取!」盯著螢幕上的陌生來電,我怔在原地——連日被工作纏得脫不開身,分明未曾點過奶茶,莫不是送錯了? 「是不是弄錯了?我最近根本沒下過單。」我握著電話追問道。快遞員爽朗一笑:「怎麼會錯!訂單顯示二十分鐘前剛提交,您這就忘啦!」望向窗外的快遞摩托車,對方正焦急等待,我不便多耽擱,快步走向警衛室,簽字後拎回印著可愛圖案的紙袋。 陽光透過辦公室玻璃傾瀉而入,在茶百道的紙袋上鍍上一層金邊。拆開包裝,「楊枝甘露」四個燙金小字映入眼簾,宛如盛夏枝頭飽滿誘人的果實。消費清單背面,醒目的藍字寫道:「我們為什麼喝奶茶」,角落裡,一行淡黃色小字寫著:「奶茶的一分甜,可以讓生活變得十分甜。」 吸管刺破封口的瞬間,清甜果香與醇厚奶香交織漫開。剛抿上一口,手機震動起來,微信對話框跳出熟悉頭像:「這杯楊枝甘露,有沒有把你從忙碌中解救出來?」是吳發獎!這位中學老師,與我因一本刊物結緣。雖同處一座城,卻因工作忙碌,見面機會寥寥。 思緒飄回到去年。身為散文欄目編輯,我在郵箱發現他的投稿。他的文字如靈動溪流,流暢且富有文采,很快有一篇被採用。為幫這位異鄉人融入本地,我提議他書寫對這座城市的印象。交稿後,文中雖描繪了龍歸坪雲霧、秦漢古道、通天山景致,卻稍顯空泛。 我在文檔逐句批註、逐條回饋,建議聚焦一兩處景致,融入風土人情。沒想到他欣然接受。此後,他背著相機一次次踏訪風景區、穿梭大街小巷。再審稿時,字裡行間滿是對小城的深情,彷彿能看見他在夕陽下追逐光影的身影。 自那以後,我們成了彼此的「文學雷達」。每當文章在報刊發表,都會截圖分享、交流投稿心得,字裡行間藏著獨有的暗號與默契。他偶爾邀我去奶茶店小聚,暢聊文學與夢想,可日程總像錯位的齒輪,一次次錯過相聚。 前幾天,他的散文登上報刊,我興奮截圖祝賀。他突然發來消息:「曹老師,想不想喝奶茶?」我盯著螢幕苦笑,隨手回了句:「喝奶茶?我早已忘了奶茶的滋味了,有時間可以。」未曾想,這句無心之語,竟化作今日這份意外驚喜。 喝著這杯奶茶,甜香裡藏著意外驚喜、綿長情誼,更有文學牽起的奇妙緣分。或許生活就像這杯奶茶,平淡日常中,總會藏著不期而遇的溫暖,而與志同道合的朋友攜手同行,便是歲月給予的最珍貴的甜味。

Read More

〈中華副刊〉蕭蕭文化隨筆/葉嘉有傳,茶香遠傳

文/蕭蕭 畫/李佳燕 一、東坡與佛印 少年時候就喜歡蘇東坡,卻不是跟一般人相同,迷上詞賦「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這樣的明月清風。 少年時候,晚間在八卦山腳趕場欣賞王祿仔(ông-lók-á)的表演,他們走跳江湖,不完全是賣藥、賣藝人士,有時扮演的腳色是佛教宣講員。我記下的第一首蘇東坡的詩是閩南語發音的「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稽首」二字的發音在布袋戲裡常聽聞,只是不會寫成漢字,但整首詩記得牢牢靠靠,因為後面故事的發展,出現了胖嘟嘟的佛印,也出現了「放屁」的髒話,反差極大。 我當時感覺自己是那送字過江的小書童,把蘇東坡得意的禪定詩送到對岸給佛印,原來也跟東坡一樣希望得到佛印按一個「贊」,卻看見佛印在詩箋上寫了大大的「放屁」兩個字,一時跟東坡一樣愣住了,然後感覺那畫面就是非常非常的突兀--蘇學士的得意詩箋∕和樂的禪師之間,出現了嘲諷式的「放屁」二字。我是那個送字過江的小書童,揣著嬉鬧、看戲又疑惑的心情,跟著動了氣的東坡過了江,來到佛印的書齋前,佛印不在,遊江遊山,逍遙天地去了,齋前留了兩行字「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送字過江的小書童不知東坡先生悟了沒有,我倒是覺察到「屁」真的可以跟「風」對上,而且對得好,平仄協,物態合。一生就這樣記住了這「八風」與「一屁」的人生斷片。   二、東坡、佛印、蘇小妹 東坡與佛印的故事裡,往往會攪進一個蘇小妹。 最有名的是禪坐的坐姿何所似的對話。 這一天,東坡、佛印相對閉目禪坐了一段時間,相較於佛印的定力,東坡先睜開眼睛,問禪師:「你看我坐姿如何?」 佛印說:「莊嚴,如一尊佛。」說完,又閉上眼,禪定中。 東坡忍不住又說:「你怎麼不問我,我眼中的你像什麼?」 「是啊,那你看我像什麼?」 「像一坨牛糞。」 「是喔。」佛印繼續禪坐。 得意的東坡,回家跟蘇小妹說,與佛印鬥智、鬥嘴這麼久,今天終於佔了上風,蘇小妹問了經過,笑說:「你還是輸了。」 「怎麼會?我是一尊佛,他是一坨糞。」 「佛印心中有佛,眾生皆是佛;你心中積滿穢物,禪師也成了牛糞。」 蘇小妹的高度,隨心一站,就跟佛印等高。但,蘇小妹只活躍在筆記小說、典故雜事錄裡。蘇東坡寫有兩千七百多首詩、三百闋詞、四千兩百篇文與賦,竟無一詩一文提及這個多心多竅的蘇小妹。兄弟情深的蘇轍,也沒有一言半語提及這位姊妹。 三言兩拍是明朝五本古典白話小說集,馮夢龍寫的《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其中《醒世恆言》第十一卷〔蘇小妹三難新郎〕,連蘇東坡的學生秦觀(少游)都被安排為蘇小妹的新郎,其中語文遊戲,奇巧妙語,連篇而來,讓人目不暇給,再三拍案驚奇! 《醒世恆言》之第十二卷才是〔佛印師四調琴娘〕,佛印的故事還在蘇小妹之後,只是佛印(俗姓林,名了元,1032-1098)是江西饒州府浮梁縣人氏,《醒世恆言》說他姓謝名端卿,表字覺老,還真有其人,宋惠洪《禪林僧寶傳》卷二十九有〈了元傳〉、宋惟白《建中靖國續燈錄》卷六是〈了元章〉。 虛虛實實蘇小妹,倒還真的為這虛虛實實的人生,添增了可觀的色彩。   三、東坡、葉嘉、葉嘉傳 多少後人為東坡增了家人蘇小妹,天真、調皮、文才活潑鮮妙。他們是否在回應蘇東坡自己在歷史長河裡所虛構的一位漢朝人物,煞有其事的〈葉嘉傳〉? 〈葉嘉傳〉一開始即說,葉嘉是福建人,其祖先住在上谷郡(今河北廣靈縣),點出中國人安土重遷,卻總是不得不遷徙的漂離命運。曾祖父叫葉茂先,是一個高修養的人卻不想當官,自然山水中任情觀賞,所以愛上了武夷山水,天游峰、九曲江,就定居下來了!傳文裡,蘇東坡透過葉茂先的話,說是:「吾植功種德,不為時采,然遺香後世,吾子孫必盛於中土,當飲其惠矣。」用了「植」功「種」德的文字,已開始透露這葉家人不是真的是歷史上的人物,「不為時采」相當於不在春天與萬紫千紅爭奇鬥艷之意,「遺香後世」、「中土當飲其惠」云云,逐步點出蘇東坡是為茶樹、茶葉,「人格化」寫傳。「葉嘉」之名,應該是陸羽說茶是南方之嘉木而來,但是蘇東坡也儘量拉近現實,說:葉茂先死後葬於郝源,而其後代也成了郝源人。經查,郝源應蓋該是「壑源」的諧音,約今福建建甌市東峰鎮福源村附近,真有其地,真有葉氏家族。 茶聖陸羽唐朝人,著有《茶經》,蘇東坡也在陸羽身上著了一點墨,說葉嘉「少植節操」,用了一個「植」字,但因不喜武術,因而出游,遇見陸先生,不直接點名陸羽,擦了個邊球,陸先生寫了他的〈行錄〉傳於世。形成傳中有傳,史上見史,古今穿越的有趣戲碼。嗜閱經史的漢帝,讀其行錄而喜歡葉嘉這個人,感嘆:「吾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因而引出覲見者的推薦「臣邑人葉嘉,風味恬淡,清白可愛,頗負其名,有濟世之才。」讀這些文字,就有「是人是茶」兩可之間的趣味。 葉嘉晉見皇帝的場景: 皇帝回頭對大臣們說:「看葉嘉外貌像鐵一般黑,稟性剛強,難以重用,必須用鐵鎚敲打、鑿子搗碎。」所以就恐嚇葉嘉:「砧板鐵斧在你面前,大鍋巨鼎在你身後,要將你搗煮一番,你意下如何?」葉嘉突然振奮起來,深深一呼吸「我是住在山林鄙賤粗人,有幸被陛下採摘到此,只要能夠利益眾生,即便是粉身碎骨,我也絕不推辭。」 寫的就是茶葉的遭遇與犧牲,烘焙不斷,煎煮沖燙不停,以人為喻竟然是「砧斧在前,鼎鑊在後」,如果不是蘇東坡,或許不可能有此奇文。   四、葉嘉傳之後 〈葉嘉傳〉之後,或許也能期待,有人為「一輪明月」寫傳,為「兩袖清風」寫記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