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朝向航運金融貿易發展轉型推動人民幣計價及結算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今年以來香港港口業績持續滑落,惟香港政府正朝向航運金融貿易發展轉型及推動以人民幣計價及結算。 香港特區政府發布訊息稱,香港建設“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的相關工作正穩步推進,並將在年內公佈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國際黃金交易中心相關方案,以迎接香港貿易航運金融發展新契機。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指出,供應鏈的整合和貿易形態的重塑,為香港的貿易、航運、金融、專業服務等帶來新的發展契機。國際地緣局勢持續演變,美國關稅措施將繼續抑制環球貿易表現,而關稅政策的不確定因素則可能困擾企業信心、投資和供應鏈。宏觀局勢及科技變革雖然為經濟前景帶來巨大挑戰和不確定性,卻也同時存在龐大機遇。 以出口貿易為例,在地緣政治和關稅戰正重塑國際貿易格局和供應鏈佈局的背景下,香港作為貨物的中轉港,最近幾個月的商品貿易均取得兩位數的增長,這一方面固然反映部分出口商或趕在關稅戰暫緩期間提前出貨,但另一方面亦折射出轉變中的國際貿易格局,特別是區域貿易合作深化帶來的機遇。 今年上半年,香港對越南和馬來西亞的整體貨物出口增幅分別超過五成和三成,而從這兩個地方進口的貨值亦分別增長約七成和三成。東盟作為香港第二大交易夥伴,其所佔香港貿易總額由2021年的12.1%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4.8%。 對於市場關注的“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建設,今年初香港加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全球倉庫和交割網路,和全球最活躍的金屬交易市場更緊密地連接起來,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LME認可倉庫在香港設立,有助提升有色金屬配置的效率、降低相關物流的時間和成本,同時亦有助關鍵金屬資源在區內的穩定供應。一方面,這能把香港的國際自由港和零關稅優勢、清關高效順暢和物流網路通達全球等特點發揮得更好。另一方面,大宗商品在港的貿易和交割活動,除了增加對相關航運服務的需求,亦帶動貿易融資、保險和風險管理、對沖和衍生工具等金融服務的發展。 長遠而言,香港將更具有利條件推動更多大宗商品交易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為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的發展增添新動能,為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作更積極貢獻。 自今年一月香港成為LME許可交付地點以來,在短短七個月時間內,八個獲批認可倉庫已全數投入營運;本(八)月初已有超過8000噸的LME註冊倉單,支持LME合約交割。此外,香港特區政府亦已成立專責小組,檢視與黃金金融交易相關的各個範疇,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國際黃金交易中心,包括支援實體的黃金交割將在年內公佈有關方案。對於要“出海”企業來說,香港是設立境外財資中心和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的首選平臺。投資推廣署和香港貿易發展局已聯手建立高增值供應鏈服務機制,為希望通過香港“出海”的企業提供一站式諮詢服務。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今年四月成立“The Cradle出海服務中心”,與中國大陸創科機構合作,為在港設立辦事處的大陸“出海”企業,提供研發支援、應用及技術評估,以及海外法規專業諮詢等服務。

Read More

〈中華副刊〉桑葚成熟時

■榮月 去市場買菜時,途經小學巧遇幼兒園正在進行教學活動,看老師將桑樹枝條拉低,跟小朋友說:「這是桑葚,要摘顏色較深的呵,吃起來才會甜。」 一群小蘿蔔頭仰著臉很認真地搜尋著,等相中目標後迫不急待採果,老師不忘叮嚀:「記得先洗乾淨才可以吃,小心不要沾到衣服,會開出好多點點花呵。」老師真是幽默,逗得眾人哈哈笑。 看孩子的臉,就可以猜到是吃了甜果或酸果。若雙眼瞪得銅鈴大,嘴巴不時發出嘖嘖聲響的,多半是甜的。如果眉眼鼻皺成一團,直吐舌頭的,肯定是吃到酸的。學齡前孩童對「顏色較深」的概念模糊,摘了對眼的就往嘴裡送,需幾次嘗試後,才明白醜不啦嘰的黑桑葚「甜」,漂亮寶石般的紅桑果「酸」。 看他們生動的表情變化,不禁莞爾一笑,小神農嘗百果,失敗為成功之母,終能苦酸盡甘甜來。這讓我憶起兒時爬桑樹嘗野果往事,小時候上自然課為了養蠶寶寶,得到處找桑樹,桑葉是給蟲兒啃,桑果留給人兒吃,因為眾多學子採桑,得起早俐落些,不然沒口福事小,餓著了蠶事大,會化不成蛾。 剛長出來的桑果呈青白色,看起來很像臃腫的毛毛蟲,初時對它望而卻步,後來漸紅轉變黑紫,像極一串串袖珍型小葡萄,鮮嫩飽滿多汁模樣,誘得人是垂涎三尺。一上樹,忙得很,左手摘桑葉放入袋內,右手採熟果直送口內,手指牙齒全被染得又紅又紫,嘴唇和舌頭也發黑,證據確鑿,偷吃擦嘴也沒用。 古時農村房前屋後都會種植桑樹,孟子在遊說各君王施行仁政時就說:「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可見桑樹對百姓民生的重要,除了桑葉養蠶、桑果可食,它的根、枝、皮、葉和果都能入藥,有黑髮明目、養顏健脾等療效,渾身是寶。但是,現在連鄉間也少有人種,所以能在都會區裡看見它的身影,歡喜心自不在話下。 想起孟浩然的「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窗一開就得見安寧幽靜田園風光,多麼令人心曠神怡閒適自在。外婆家稻埕旁也有棵老桑樹,一到夏季結實累累,大人忙曬穀,小孩忙摘果,鄉野生活好不快活。 現下又到了桑葚成熟時,「蔫紅有紫簇成堆」熟透桑葚紅中帶紫,「但摘兒童莫更猜」只讓孩童摘不用再猜疑。輕攏桑枝條,採擷紫桑果,就讓我返老還童片刻,摘一個,含嘴裡,甜心底。

Read More

〈中華副刊〉倒影中的餘暉

文/莫云 畫/嚴玟鑠 西風的故事 六日舒心的鄉間車遊與卅年悲喜憂歡的回憶之旅即將結束前夕,獨坐韋茅斯頓海濱,被逐漸沉降的暮色圍裹,等待著碼頭彩燈亮起的史帝文斯,心中究竟有沒有遺憾呢? 《長日將盡》(The Remains of the Day)是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1988年出版,並於次年榮獲布克獎的名著。在大銀幕上觀賞過安東尼.霍普金斯卓越的演技多年後,回頭再閱讀原著,更能感受作者對人性的觀察入微與角色心理的細膩詮釋,教人為之驚絕歎服。 故事背景是一戰後到二戰結束期間的英國。一個子承父業,任職於達林頓爵邸多年的管家史帝文斯,在繁華落盡,年近古稀之時,獲得新主人的同意休假出遊,也藉此尋訪曾經愛慕他而別嫁的女管家肯頓小姐。全書以史帝文斯一人的娓娓獨白,不僅栩栩描繪了英國傳統文化下形成的、極其嚴謹的主僕關係,精密鍛造了一個言行宛如機器人般盡忠職守、剛直冷漠的角色,也讓讀者得以窺知大英帝國在二戰前夕的國力衰退,以及貴族制度的終將式微。 是的,先生;是的,夫人……嚴格要求下屬將每一件銀器擦得炫亮,每個細節安排得面面俱到,務求每一次宴會都能賓主盡歡;自己則侍立在一個不礙眼的角落,靜候主人的隨時招喚。這就是內斂沉穩,既專業又敬業,因而名列「海斯協會」名門尊邸一流總管的史帝文斯。三十年來如一日的使命必達,也因此將自己訓練成「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僵化性格,甚且在面臨父親病逝,愛人隔門絕望啜泣的時刻,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熨平內心激盪的情緒,冷靜節制地表現得穩重有禮。他的日常作息恆常是層序分明、有條不紊,儘管看似波瀾不興,卻也自信又自傲於工作的成就與榮譽感;除了無條件(或是別無選擇)地支持主人的決策,更確認自己提供的服務能輔助政壇核心人物運籌帷幄,間接對世界秩序的安定貢獻了棉薄之力。 就是這樣一個嚴以律己,決絕地割捨親情與愛情,連無意間被肯頓小姐發現私下閱讀言情小說,都能以「精進英文能力」為藉口,面不改色地維護自己賴以安身立命的「尊嚴」的人;史帝文斯的一生,儼然存活在一個被社會階級制約,進而極力自我壓抑的,繭居般封閉的小宇宙裡。可讀者依然能在作者徐徐鋪陳,耐心形塑一個固守執念的角色的字裡行間,時而窺見他心底彷如無聲閃電般、瞬間怦然激盪的情緒起伏——儘管那也是轉瞬即被他訓練有素的理性壓制,看似不著痕跡的忐忑情愫。 除了天生敏銳的觀察力,石黑一雄也別具宏觀的視野。即便身為移民,他從未陷溺於身分認同或國族主義的糾結,甚且自許為國際主義的作家,期待能用多元文學的省思與共創未來的普世價值,消弭種族隔閡與極端主義的褊狹,讓世界再度找回團結的力量。他的作品不僅「充滿巨大的感情力度」(諾貝爾評審讚詞),而且題材都別具創意,往往帶給讀者不可思議的驚嘆與視角翻轉的觀想。此外,石黑的小說中還經常以現況帶出回憶,讓兩者交錯前行;而他也總是有意無意地藉此暗示著記憶不僅不盡可信,也絕非生命的救贖。(在2015出版的魔幻寫實小說《被埋葬的記憶》一書中,他更諷喻地揭示了神話的迷霧散去之後,所有面目不堪的真相,都將在復原的記憶中無所遁形地顯影;有時,「選擇性的遺忘」反倒是是生命中剪理不斷的難題解方。) 往事已隨風,錯失的情愛終究無可追挽,曾經被回憶與憧憬繃緊的情感張力也逐漸鬆弛;長日將盡,而暮年的史帝文斯,終將與帝國的榮光一起沉入落日餘暉中。只是,當海濱第一盞夜燈亮起時,水面粼粼的波影,恍惚映照著昔日片段的美好時光,卻也讓讀者慨嘆著,宛如瞥見了那個孤獨落寞的老人心中惘惘的、碎裂的惆悵。

Read More

不是只有年長者才會骨鬆 骨折高風險族群 糖友入列

嘉南療養院神經內科醫師顏世卿提醒,預防骨質疏鬆要及早開始。(院方提供) 記者黃文記∕仁德報導 7月底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BMJ)的研究指出,骨質疏鬆症不只是年長者才會有的問題,糖尿病患者也被列為新的骨折高風險族群!這代表即使沒有到骨密度很低的程度,只要有糖尿病,也要小心骨折風險。醫師提醒預防骨質疏鬆要及早開始,現在就拿起啞鈴、走到陽光下,讓骨骼更強壯,才能穩穩走得更久、更遠。 衛福部嘉南療養院神經內科醫師顏世卿表示,骨質疏鬆症是一種骨頭變脆、容易斷裂的疾病,尤其是髖部骨折,可能造成長期臥床,甚至在1年內奪走患者生命。除了年齡、停經、家族病史之外,糖尿病、肌肉減少、重大減重手術後等情況,都需要提早注意骨骼健康。 好消息是,我們可以用運動幫骨頭加分!研究指出,阻力訓練(如舉啞鈴、彈力帶運動、深蹲等)不僅能增加肌肉力量,還能刺激骨頭變得更結實,搭配平衡訓練更能預防跌倒。日常生活中,充足攝取鈣質、維生素D(必要時加上維生素K),也能幫助骨骼維持強度。 顏世卿提醒預防骨質疏鬆要及早開始,並且結合多種方法,包括定期檢查骨密度、健康飲食、適量曬太陽,以及持續運動。若有高風險(例如糖尿病或曾經骨折),應諮詢醫師,必要時配合藥物治療,並定期追蹤。 顏世卿指出,骨頭就像房子的梁柱,要從年輕就開始保養。從今天起,拿起啞鈴、走到陽光下,讓骨骼更強壯,才能穩穩走得更久、更遠。

Read More

代謝症候群防治3週年 42萬人受惠

國民健康署自民國111年7月起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至今已滿3週年,累計全國近3100家診所、5200名醫師參與,協助超過42萬人邁向健康生活之路。(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自111年7月起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至今已滿3週年,累計全國近3100家診所、5200位醫師參與,協助超過42萬人邁向健康生活之路。為肯定診所執行優良成效,國健署公開表揚156家績優診所,並將自114年9月起擴大開放醫院層級參與,強化社區與醫療院所的慢性病防治量能,以期守護更多國人健康。 國健署評選出全國或縣市排名前5%,或緩解率達40%以上的156家績優診所,公開表揚其積極協助民眾改善生活習慣、預防三高慢性病的努力。 國健署表示,代謝症候群是一種慢性病,約5成患者因為不健康生活習慣所致,若家族中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更屬於高風險群。 為協助民眾改善生活型態、降低三高慢性病風險,國民健康署自111年7月起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由醫療團隊評估病人生活習慣,與病人共同研訂可行目標,提升參與及改善成功率。計畫推動3年來,已有近3100家診所、5200位醫師參與,專業指導超過42萬人管理健康,參與診所平均收案逾百人,且完整衛教指導率超過85%,展現第一線醫療團隊的積極投入與專業貢獻。 國健署指出,統計顯示,收案個案中近80%腰圍過粗或屬肥胖族群,約70%有血壓或血脂異常,逾60%飯前血糖或糖化血色素偏高。提醒民眾可多加利用如勞工健檢、公教健檢、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等多元健康檢查資源,並與醫師討論檢查結果,若發現罹患代謝症候群,及早加入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改善健康狀況。 截至目前,已有約12萬人追蹤管理至少6個月,其中37%成功改善至少1項代謝症候群異常指標,17.8%成功脫離代謝症候群。診所亦持續追蹤改善中的個案,確保健康行為長期穩定。

Read More

農產品農藥殘留抽驗 不合格率逾1成

食藥署抽驗標示無農藥殘留的杭菊,卻檢測出含有18種農藥。(食藥署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21日公布市售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結果,共抽驗987件農產品竟有115件不符規定,食藥署已將其中70件移請農政單位處辦,本次也發現翁益祥蔘藥行販售標榜無農藥之杭菊花,卻檢出多達18種農藥殘留,相關單位已裁罰供應商璟元堂生技公司7萬元。 食藥署指出,本次抽檢分為2個部份,首先是分析過往違規大數據資料,以風險為基礎之精準抽樣方式抽樣565件農產品,檢驗結果463件符合規定,合格率81.9%,另外,也隨機抽驗市售蔬果422件樣品,檢驗結果409件符合規定,合格率達96.9%,顯示透過精準抽樣方式,確實可提高揪出不合格樣品之機率,提升整體食品安全管理成效。 食藥署表示,這次違規情節最嚴重者,是在新北市翁益祥蔘藥行抽驗的杭菊花,竟檢出多達18種農藥殘留,包括不得檢出的農藥因滅汀、陶斯松等,但外包裝卻標示無農藥殘留,已涉及標示不實,且包裝產地標示為中國大陸,但供應商璟元堂生技公司卻提不出具體上游資訊,高雄市衛生局已裁處供應商7萬元。 而本次自台南地區抽驗出不合格者,包括學甲市場羅姓攤商之香菜,佳里黃昏市場祐誠農產行之菜頭,尚青後甲黃昏市場之白杏菜,長榮路黃昏市場楊姓攤商之甜豆等。 食藥署建議,民眾選購蔬菜水果時,除了選擇當季蔬果外,可挑選具有機、產銷履歷及CAS優良農產品等標章農產品或信譽良好商家,以提升農產品食用安全。

Read More

罹皮蛇1週內 長者心梗風險增68%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及台灣感染症醫學會21日上午共同在衛教記者會發表「心血管病患疫苗接種指引」,具體建議預防5大傳染病,包含流感、肺炎鏈球菌等。藝人賈靜雯(左1)擔任衛教大使。(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每4人約有1人罹患心血管疾病。醫師指出,心血管病患若得到帶狀疱疹,不只容易導致患者病程惡化,兩者更具有雙向關聯性。因此,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聯合台灣感染症醫學會於今年共同發表《心血管病患疫苗接種指引》,建議預防的5大疾病包含流感、肺炎鏈球菌、新冠肺炎、呼吸道融合病毒、帶狀疱疹等。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黃景泰表示,年長者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都是帶狀疱疹的高風險族群,而心血管病患超過8成都屬50歲以上,代表心血管病患已有兩項以上的風險因子,故更須小心帶狀疱疹會引發的併發症。建議應維持良好生活作息提升免疫力,並主動與醫師諮詢預防方法、多管齊下,積極預防帶狀疱疹。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李貽恒指出,帶狀疱疹對國人、特別是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衝擊不容忽視。國人終身平均每3人就有1人可能深陷皮蛇纏身的風險,而若患有心血管疾病,罹患帶狀疱疹風險更是較常人為高。 美國研究指出,罹患帶狀疱疹後1週內,年長者心肌梗塞風險比未罹患皮蛇時增加68%;根據本土研究,罹患帶狀疱疹後1年內,發生中風的風險也比起未得過皮蛇者高出31%;反之,另一篇台灣研究顯示,中風後一年內,得到疱疹機率更是一般人的25倍,顯示心血管疾病與帶狀疱疹具雙向關聯性,對健康影響不容忽視。 李貽恒說,心血管病患的血管壁本就相對常人脆弱,若血管再次受到損傷,將提升心衰竭、中風、心肌梗塞的發生風險。因此,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與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兩學會籌組專案小組,匯集16位跨科別醫師的專業,統整近百個國內外資料,於2025年正式發布《心血管病患疫苗接種指引》,建議預防的5大疾病包含流感、肺炎鏈球菌、新冠肺炎、呼吸道融合病毒、帶狀疱疹等。 黃景泰呼籲,心血管疾病患者務必與主治醫師討論帶狀疱疹的預防方式,維持良好睡眠、攝取均衡營養、了解疫苗接種資訊等,建立完善的帶狀疱疹防護網。

Read More

〈中華副刊〉吃茶的心境

■周德全 我沒有其他什麼愛好,對吃茶卻有一種特別的嗜好。 吃茶也叫喝茶。我覺得吃茶一詞將喝茶的情趣和韻味表達得淋漓盡致,更值得回味。我原來是不吃茶的,嗜好喝茶是上班以後才養成的。喝茶的時候,把茶放進一個大號的杯子裡,用滾燙的開水一沖,一次能喝上半天。那時候喝茶追求一個「濃」字,茶水的顏色非淡得白了才行。我時常備著小袋裝的綠茶,閑來就喝。特別是八小時之外的晚上,不願融入到朋友們的猜拳行令、風花雪月之中,蝸居在不足十平方米的斗室裡,我喜歡看看書,上上網,寫寫文章。但每晚必須泡上一壺清香四溢的金寨毛峰或霍山黃芽,香茶濃濃的。蹙眉凝思之間隨意地呷上一口,熱熱的、爽爽的,頓覺才思泉湧,那讀書和寫文的樂趣便溢於心頭,爬上額頭。否則,我是一篇文章都看不進去,一句妙文也寫不出來的。細想想,喝茶不光是為了解渴,更多的也是為了「找樂」,追求一種放鬆的狀態。 晚上吃過茶後,夜裡睡得好,早晨起來就神清氣爽。這時候,泡一杯黃山的野菊花是最適宜的。我總覺得早晨是喝菊花茶的最佳時間。菊花茶,白色的小小花瓣,紙屑一般,在水裡綻放,香氣四溢,唯一不同的是,水裡的菊花是向下開放的,心藏在蕊中,茶色是陳舊的淡黃。其茶清淡,但清而豐,淡而腴,更主要是色鮮味新,能除一宿舊氣。 據說愛吃茶的人,對泡茶的器具也是極為講究的,一般以紫砂為上,但我泡茶卻愛用玻璃杯,主要是為了欣賞它的茶色。泡茶時,要在杯內先注上水,再加茶葉,因為它極為鮮嫩,一如二八妙齡,太熾熱了會傷了它。熱水緩緩注入,小而嫩的葉子便在水裡一片一片復活,竟是從未見過的翠綠。我在注水時,是不使杯滿的,留兩截手指節的餘地,茶葉放下後,忙把杯口湊近鼻子,香會濃郁地在鼻端瀰漫。因為早為它留下了空間,這香就顯得飽滿,停佇的時間也就長些。 不管怎樣,吃茶最終講究的是一種品味,可淋漓盡致表達出種種閒情逸致。文人品茶,常喜歡從茶中找出許多意境來,比如禪、比如道。凡人飲茶,卻總能從茶中品出情來,親情,友情。你我皆凡人,能從一杯清茶中發現這些愛就足夠了,愛自然,愛親人,愛朋友,也愛自己。有了愛的心情,就像三春的暖陽,心花怒放。我認為吃茶其實是一種心境,一個人平日裡散淡恬靜,與世無爭,輕聲細語,拈花微笑,就可以說是有「吃茶的心境」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一張一甲子的照片

■紀小樣 眼睛不大,但看得出 堅定的眼神、單眼皮 美人尖、油亮光澤的「海結仔」 蔥管鼻、飽滿的天庭、豐潤的臉頰 難得看見的「內庫帶」、「西米羅」 側轉頸項、斜撐廳前石柱、單手插腰 烏黑清澈的眼瞳裡有一件白紗的反光 以及一抹稚氣又深信愛情的微笑 偶會跟隨帕金森先生出去散步的母親 被我說得羞紅著臉——這是清明節前 對一幀平面的、父親的遺像 惘為人子的我,所能做的 最深入的觀察 【註】 海結仔:來自日語「ハイカラ」的臺語發音,華語稱為「西裝頭」,即梳平的三七分髮型。 內庫帶:英文「necktie」,日語發音「ne-kut-tái」,臺語「領帶」之意。 西米羅:日文念做「セビロ」(SE BI RO)。「西米羅」並非日語,原是英文Savile Row Street,是一條街道名稱。”Savile Row Street”是英國倫敦頂級西服手工縫製聖地,有超過250年的歷史。臺語「西米羅」(西裝)的發音,即從此轉化而來。

Read More

指甲兩側剪短穿高跟鞋 她急性甲溝炎

醫師王羽安呼籲,甲溝炎若出現紅腫、疼痛或化膿,要盡早尋求皮膚科醫師檢查找出成因,對症下藥治療。(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25歲女子小淳習慣將指甲兩側剪短,又喜歡穿前端很緊的高跟鞋,出門不慎踢到一側大拇趾,邊緣指甲深嵌到旁邊肉裡紅腫滲血,走路像被針扎,痛得直冒冷汗,指甲下也冒出大片膿皰。醫師診斷為急性甲溝炎,執行局部清創引流搭配口服抗生素消炎藥,治療2週腫脹明顯消退。 奇美醫院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王羽安表示,甲溝炎是門診最常見的指甲疾病之一,原因可能是外傷、習慣性咬指甲、長期接觸水或化學刺激物、黴菌感染、藥物副作用或捲甲。若不及早處理,疼痛和感染不只影響工作與生活,還可能造成長期變形或手部功能障礙。 王羽安說,臨床上,急性甲溝炎常因外傷、過度修剪指甲或咬指甲引起,造成甲板受損,並連帶讓旁邊的甲摺發炎,嚴重時會在甲溝處形成肉芽組織,在一些神經功能退化的人,例如嚴重糖尿病人更應特別注意末梢的保護;慢性甲溝炎則常見於長時間接觸水或手直接接觸刺激性較強的化學物質的人,由於甲床及甲溝慢性發炎,因此手部皮膚會脫屑發紅、發癢,且甲板周圍的甲摺會腫脹,和甲板之間的縫隙會變深。 另一大主因則是黴菌感染,尤其常見於老年病人,黴菌感染的甲板會呈灰黃色,故得名「灰指甲」,甲板異常不均勻的增厚,就會使指甲變形而壓迫到附近的甲溝。 王羽安強調,甲溝炎最重要的治療其實是預防,剪指甲的時候應從甲板中間往邊緣剪,且兩側不宜修剪過度,以防甲板往前推進時重複嵌入旁邊的甲摺。若甲摺組織已開始腫脹疼痛,可用紙膠帶將甲摺拉開,減少甲板及甲摺的接觸,並盡量穿寬鬆鞋襪,同時減少上坡或劇烈運動等會過度使用大拇趾的活動。 王羽安表示,指甲雖不起眼,甲溝炎痛起來卻會極度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帶來心理壓力。若出現紅腫、疼痛或化膿,一定要盡早尋求皮膚科醫師檢查治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