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島嶼盛宴 長汎假期打造馬祖國際藝術島主題遊程

第二屆藝術島常設展品《海就是我的陸》守望於馬港沙灘,由藝術家伊祐‧噶照運用舊船零件重組,詮釋馬祖的海洋文化。(長汎假期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第三屆「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自9月5日起至11月16日止,在馬祖四鄉五島盛大登場。本屆以《拍楸─你的海洋,我的陸》為題,並首次開放國際徵件,邀請來自9個國家、超過55組藝術家與團隊,展出逾50件全新作品。長榮航空直營旅行社─長汎假期,繼前兩屆推出馬祖國際藝術島主題遊程之後,本屆也將持續帶領旅人,從藝術文化的視角,深度探索馬祖的在地之美。 長汎假期精心規劃「馬祖國際藝術島3日」團體主題遊程,費用每人10,588元起,內容包括立榮航空來回機票、特色旅宿及當地美食,旅客可選擇由台北或台中出發,台北出發的旅客安排北竿進、南竿出的雙點進出航班;台中旅客則安排南竿往返,行程還包含馬祖島際間的交通船,並可前往欣賞藝術島精彩作品,一睹馬祖的藝術新風貌。 本屆最新作品包含策展藝術家劉致宏與在地居民共創的《漁汐》、《魚漬》,呼應本屆主題「拍楸—你的海洋,我的陸」;在南竿「二六據點」是由台裔加拿大藝術家李佩珊與在地藝文社群互動創作《不是誰的棋子,而我們是...》;在梅石特約茶室透過《白馬非馬》作品感受馬祖的島嶼信仰文化,當然也不容錯過前二屆藝術島的人氣常設展品,例如《打開老酒玻璃屋》以回收酒瓶打造的面海裝置藝術回應著馬祖老酒文化;走進《北竿電廠》,欣賞震撼人心的「軍魂之光」燈光藝術裝置,這些都是利用發電廠、軍事據點、老宅等廢置空間,透過藝術的轉譯,搖身一變成為震撼人心的展覽作品。 長汎假期不僅帶領旅人沉浸藝術之美,更要完整呈現馬祖的自然與人文之美:走訪馬祖的信仰中心「媽祖巨神像」;探訪「北海坑道」,親眼見證戰地前線的歷史痕跡,入住獨具特色的芹壁村閩式石屋老宅,並品嚐曾獲「500盤」美食評鑑的林義和私宅閩東風味餐,從味蕾感受在地風土故事。 除了長汎假期精心安排的團體行程,想安排自由行的旅人也可透過「立榮假期」官網快速搜尋最超值的馬祖「機+酒」組合,台北、台中天天出發,彈性選擇不同的航點進出,三天兩夜最低只要5,896元起。為響應藝術島盛事,立榮假期推出官網限定折扣,即日起至11月16日止,結帳時輸入折扣碼「2025matsu」,即可享單筆訂單折抵300元優惠,限量200組,數量有限,敬請把握。此外,凡於官網訂購機+酒方案,還可選擇加購優惠租車服務,讓馬祖藝術島之旅更加自在順暢。 長汎假期邀請民眾把握有限的展期,藉由這場藝術盛宴,親身體驗馬祖今秋最迷人的島嶼風情。更多旅遊產品資訊請上長汎假期官網查詢;「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https://www.everfuntravel.com/promo/special/matsubiennial 。

Read More

聯邦快遞參加2025國際半導體展聚焦物流關鍵角色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聯邦快遞首度亮相2025國際半導體展,聚焦物流在半導體產業發展中的關鍵角色。(見圖,聯邦快遞提供) 聯邦快遞首次參加2025國際半導體展(攤位號碼R7924),將展現物流在推動半導體產業全球發展的戰略重要性。 據瞭解,該公司於國際半導體展中展示其廣泛的全球網絡、高價值貨件的精準處理能力,以及以永續為核心的物流解決方案,協助半導體企業應對日益複雜的跨境供應鏈挑戰。深知半導體產品對震動、溫度變化、濕度及靜電放電極為敏感,聯邦快遞憑藉多年專業經驗,提供防震包裝、溫控運輸及端到端數位化工具,以確保重要貨物能夠安全與準時送達,這些服務也幫助製造商可更高效地應對緊湊的生產排程。 聯邦快遞台灣區總經理蘇智民表示,這是聯邦快遞首度在國際半導體展亮相,非常期待與半導體產業的重要夥伴交流。憑藉其深厚的物流專業與廣泛的全球網絡,聯邦快遞致力於透過創新、智慧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協助台灣半導體產業提升效率、克服挑戰並推動永續,協助客戶打造更具韌性與敏捷的供應鏈,持續保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優勢。」 該公司指出,台灣作為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製造中心,在國際科技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的資料 ,預計到2030年台灣製造商的產能將佔全球總量約八成。隨著人工智慧(AI)與高效能運算(HPC)需求不斷上升,供應鏈正承受逐漸增長的壓力,亟需具備更快、更具韌性與更安全的能力。 聯邦快遞同時重點展示全新部署於台灣的FedEx Surround? 監測與干預(MI)解決方案 ,以滿足半導體產業對於貨物追蹤高可視性與高可靠性與日俱增的需求。該解決方案結合SenseAware ID感測器與即時數據分析,可對全球貨件進行持續監控與主動干預。SenseAware ID採用低功耗藍牙(BLE)技術,每兩秒即傳送一次精準定位數據,遠超越傳統掃描方式,為高價值、重要貨物提供前所未有的透明度與即時反應能力。呼應國際半導體展聚焦永續製造,聯邦快遞亦展示其在低排放物流創新的進展。在台灣,聯邦快遞正透過採用創新且低排放的運輸技術來強化營運韌性。這些措施協助聯邦快遞在 2040 年前實現全球業務碳中和營運的目標。 除此之外,聯邦快遞在台灣已引進十二輛全電動 FUSO 遞送卡車,成為台灣首批導入電動車進行日常遞送作業的國際物流業者之一。聯邦快遞同時與 Gaius Automotive 合作,將 Rapide 3 電動三輪車納入城市遞送車隊。聯邦快遞亦提供「FedEx? Sustainability Insights (FSI)」工具,協助客戶存取排放數據,幫助客戶對其碳足跡做出以數據分析為依據的決策 。

Read More

臺中關9月25日辦理私貨及逾期貨物標售 多項品項開放投標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中關訂於今(114)年9月25日辦理,本次標售貨物有智能馬桶、岩板、鋁箔、梭織布及棉製印花床包組等,將於本年9月22日至24日上午9時至12時、下午1時至4時開放民眾申請看貨。 上述貨物不論廠商或個人,皆可參與投標,有意參與標購者請備妥押標金額之現金或支票,至該關3樓業務二組法務緝案課繳交押標金後領取投標單,並以限時掛號於開標當日(9月25日)中午12時30分前郵寄送達該關(地址:臺中市梧棲區臺灣大道10段2號 聯絡電話: 04-26565101分機301)。 投標民眾至臺中關索取看貨證、押標、開標或到各倉庫看貨等作業,請攜帶個人身分證件。相關資訊請至該關網站(http://web.customs.gov.tw/taichung)首頁「資訊公開」項下之「標售公告」項目頁籤,點閱下載標售須知、貨物組別清表及押標金額表等資訊。

Read More

運達航運與揚子江船業簽訂6+2艘 2900 TEU新造船合約

運達航運與揚子江船業簽訂6+2艘 2900 TEU新造船合約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運達航運總部(IAL HQ)發布消息稱,IAL與江蘇揚子江船業集團(YZJ)日前簽訂6+2艘 2,900 TEU 新造船合約,該批新船計畫於2028年陸續交付。 運達航運(Interasia)宣布與YZJ簽署新造船合約,正式訂造六艘 2,900 TEU 貨櫃船,並保留追加兩艘的選擇權。簽約典禮在揚子江船業總部舉行,由運達航運副總特助 Brendan Williams 與揚子江船業副總經理季鴻飛代表雙方簽署。(見圖,運達航運提供) 據了解,這是運達航運與揚子江船業的首次新造船合作,被視為該公司船隊擴張策略的重要一步。船隻計畫於2028年陸續交付,此舉將強化 Interasia 在永續與高效率航運上的優勢,鞏固其在亞洲市場的影響力,並拓展至更廣泛的國際航線。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運達航運總部(IAL HQ)發布消息稱,IAL與江蘇揚子江船業集團(YZJ)日前簽訂6+2艘 2,900 TEU 新造船合約,該批新船計畫於2028年陸續交付。 運達航運(Interasia)宣布與YZJ簽署新造船合約,正式訂造六艘 2,900 TEU 貨櫃船,並保留追加兩艘的選擇權。簽約典禮在揚子江船業總部舉行,由運達航運副總特助 Brendan Williams 與揚子江船業副總經理季鴻飛代表雙方簽署。(見圖,運達航運提供) 據了解,這是運達航運與揚子江船業的首次新造船合作,被視為該公司船隊擴張策略的重要一步。船隻計畫於2028年陸續交付,此舉將強化 Interasia 在永續與高效率航運上的優勢,鞏固其在亞洲市場的影響力,並拓展至更廣泛的國際航線。

Read More

亞太永續博覽會論壇 交部邀您淨零啟航瞭解海運減碳策略與路徑藍圖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交通部將於9月11日下午在2025亞太永續博覽會永續沙龍舞台辦理「啟航淨零:臺灣海運減碳策略與路徑藍圖」高峰論壇,邀集產官學界共同探討海運減碳轉型策略,並見證臺灣港務公司與港區業者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攜手邁向港埠淨零新境界。 根據國際海事組織(IMO)資料指出,航運業於2018年產生超過1,076百萬噸溫室氣體,佔全球排放量逾2%。為此,IMO於2023年明確訂定全球航運減碳階段目標,期望2030年減碳20%至30%、2040年減少70%至80%,並於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面對國際趨勢與減碳壓力,政府亦於2021年宣布2050淨零政策,積極規劃海運淨零轉型行動。 本次論壇聚焦海運產業的減碳挑戰、政策推動與技術應用。首先,將由交通部陳世凱部長親自見證臺灣港務公司與港區業者共同簽署淨零減碳合作備忘錄(MOU),攜手啟動港埠邁向淨零的行動方案;再來,將邀集來自產、官、學、研界專家進行「海運減碳推動策略與未來路徑」專題論壇,由交通部航港局葉協隆局長專題報告,續由交通部運研所黃新薰所長主持,臺灣港務公司王錦榮總經理、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海洋商務學院戴輝煌院長,及財團法人驗船中心鄭志文執行長進行與談,共同探討臺灣海運在政策、能源、技術與營運層面的轉型契機與挑戰;論壇內容包括建立減碳溝通平台、推動港口碳盤查、技術交流與資訊透明化,攜手落實港區內淨零轉型,期望共同打造綠色運輸樞紐,攜手邁向港埠淨零新階段。 未來交通部將持續接軌國際公約,加速國內海運綠色轉型,期能與產、官、學、研各界共同努力,打造一個更永續、智慧以及具韌性的航運新格局。

Read More

錦江航運物流越南公司開業與GMD深化合作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錦江航運物流(越南)公司日前在越南海防舉行開業儀式,上海港務集團(SIPG)黨委副書記、總裁宋曉東出席開業儀式,越南GMD集團、美森輪船、上港物流等合作方及客戶代表,共同出席見證。(見圖) 據瞭解,錦江航運物流(越南)公司是錦江航運與GMD再次深化合作,也是錦江航運首個海外物流項目,翻開錦江航運紮根屬地市場、發展航運物流事業的新篇章。 該公司在海防當地建成的物流場站,具備資源配置優勢,通過將先進的硬體設備與智慧軟體相結合,打造出更高效、更智慧的生產運營系統。場站佔地面積三萬平方米,設計存櫃量為3500TEU,將為區域內客戶帶來更加優質、便捷的精品服務。 錦江航運表示,下一步將繼續秉承“客戶至上、誠信經營、精品服務”的經營理念,發揮自身經營優勢與港航協同優勢,全力經營好、管理好、發展好錦江航運物流(越南)公司,使其快步走向經營正軌,在不斷加強自身能力建設、為錦江航運航線經營主業賦能的同時,圍繞屬地物流領域,進一步樹強品牌,深化港航貿合作交流,為區域航運物流事業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Read More

臺中港舉辦秋日熱血港動人心 公益愛心捐血活動

現場捐血夥伴合影。(臺中港務分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中港務分公司表示,隨著秋意漸濃,社會各地對血液的需求依舊殷切,為了幫助醫療院所穩定血源,讓愛心持續流動,於9月10日安排在港務大樓前舉辦「秋日熱血,港動人心」公益愛心捐血活動,號召大家以熱血行動傳遞溫暖,用實際行動支持公益,期盼能增益台中捐血中心血庫存量。 本次捐血活動在臺中港務分公司號召下及臺中港區業者熱情的響應,短短時間就捐出了247袋6,175CC鮮血,為中部血庫注入滿滿新能量,呈現臺中港夥伴們愛心不落人後,並展現「捐出熱血,無限守護」的博愛精神。此次捐血活動台中捐血中心派二輛捐血車服務港區捐血民眾,臺中港務分公司特別提供品牌襪子及7-11禮券(捐血一袋250cc二百元、捐血二袋500cc四百元),來感謝捐血做愛心的臺中港夥伴們。 臺中港務分公司表示,秋天是收穫與感恩的季節,我們希望透過這場活動,把社會的溫暖傳遞給需要的人,捐血不只是最直接的公益行動,更是一份生命間的連結,公司自101年成立以來舉辦捐血公益活動至今已13年,累計募得超過6,250袋血液,讓我們一起讓愛延續,永不止息。

Read More

海大輪機系潘柏丞勇奪國手資格 將代表臺灣征戰國際技能競賽

海大輪機系潘柏丞(右)勇奪國際技能競賽「工業機械」國手資格,左為海大附中林子堯老師。(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輪機工程學系二年級學生潘柏丞(國立海大附中校友),於「第3屆亞洲技能競賽暨第48屆國際技能競賽」第二階段國手選拔中脫穎而出,榮獲「工業機械」職類正取國手資格,不僅會在11月的亞洲技能競賽出賽,更將於2026年9月代表臺灣前往中國上海參加「國際技能競賽(WorldSkills Competition)」。值得一提的是,潘柏丞也是全國首位出自海事學校體系的國手,更展現了海洋大學從附中到大學一貫銜接的專業訓練與精神傳承。 潘柏丞自高一起便投入技能競賽訓練,在海大附中林子堯老師的指導下,逐步奠定紮實基礎。進入大學後,他在海大輪機系黃國銘副教授的指導與專業課程支援下,持續精進技藝,展現跨越附中與大學的完整成長歷程。2024年,他更榮獲教育部第20屆「技職之光—證照達人」殊榮,實力備受肯定。 潘柏丞表示:「希望能在世界舞台展現實力,為臺灣爭光。」工業機械職類之訓練內容極為嚴格,除需熟練車床、銑床等加工技術,亦涵蓋機械裝配、氣壓與液壓系統應用、自動化控制等多元技能,每一環節皆須符合產業實務標準,並於限時內完成高精度作業。 面對即將來臨的國際賽事挑戰,潘柏丞表示,將持續配合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及學校安排之訓練計畫,全力備戰、精益求精,爭取最佳成績。他也期許自己未來成為一位兼具實戰力與專業深度的工程師,將所學技術回饋社會,實踐職人精神。潘柏丞坦言,訓練過程中難免遭遇挫折,但他學會適時調整心態,堅持向前,是突破瓶頸的關鍵。 林子堯老師指出,潘柏丞在附中時期即展現自律與毅力,課餘與假日幾乎全年無休,始終堅持在工場磨練技術。黃國銘副教授則表示,潘柏丞進入進入大學後能持續精進專業學理知識承載專技之長,並展現高度抗壓性與持續精進的決心,這正是國際競賽所需要的特質。 目前潘柏丞每日接受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及學校安排的密集訓練,全力備戰國際賽事,爭取最佳成績。他認為,除技術外,心理素質與臨場穩定性更是致勝關鍵。他也期許自己未來成為一位兼具實戰力與專業深度的工程師,將所學技術回饋社會,實踐職人精神。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表示,學校將持續結合大學與附中的完整教育體系,並攜手家長會、校友會與文教教育基金會,提供潘柏丞最堅強的後盾。潘柏丞的成就,不僅展現了學生個人的努力,也凸顯海大與海大附中在人才培育上的特色與成果。海大將繼續培養更多優秀學子走向國際舞臺,讓臺灣在世界發光。

Read More

花蓮港迎來住宅式郵輪Odyssey 海上移動城鎮首航停泊展現港口新魅力

國際郵輪奧德賽(Odyssey)。(船方Villa Vie Residences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際郵輪奧德賽 「Odyssey」將於 9 月 13 日首航花蓮港,停靠一晚後於 9 月 14 日離港。這艘郵輪的營運模式與傳統郵輪大不相同,是以「住宅式郵輪」的概念營運,整艘郵輪就如同「海上移動城鎮」,乘客可選擇長期的環球航程(約三年半)或分段方式「居住」(35 至 120 天航段)。 「Odyssey」屬於中型郵輪,於 1993年建造,為巴哈馬籍,滿載噸位約 24,300 噸,可搭載約 900 名旅客,每三年半環球航行一次,旅客可一次探索七大洲 147 個國家/地區的 425 多個港口,享受全球居民的生活。旅客也可以規劃自己獨特的旅程,搭乘短天期的航段。 花蓮港務分公司近年持續推動郵輪行銷,不僅透過優惠方案鼓勵國際郵輪靠泊,更積極參與國際郵輪論壇,向全球郵輪營運商介紹花蓮豐富的觀光資源與港口條件。今(114)年預計有20艘次郵輪靠泊,5,919旅客人次到訪花蓮港,明年也將有24艘次郵輪靠泊,15,400人次到訪,許多的郵輪都是第一次蒞臨花蓮港,此次到訪的「Odyssey」即是首次靠泊花蓮港,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郵輪靠泊花蓮港,探索花蓮獨特的人文及美景。 花蓮港務分公司表示,這次的「過夜靠泊」是花蓮郵輪觀光的一大亮點,不僅讓國際旅客有更多時間親身體驗花蓮的自然美景與人文風情,也展現花蓮成為國際郵輪旅遊重要節點的潛力。未來,港務公司將與縣府持續合作,推動花蓮成為國際郵輪航線上的必訪之地。

Read More

《新冠全民認知大調查》 新冠死亡風險比流感高2.2倍

醫界提醒民眾勿讓錯誤資訊成為健康絆腳石,呼籲高風險族群10月1日起積極接種「左流右新」疫苗。(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新冠全民認知大調查》顯示,高風險族群疫苗因輕忽疾病與擔心疫苗副作用,猶豫比例仍高。醫界專家10日共同破解迷思,強調新冠死亡風險是流感的2.2倍,呼籲高風險族群應積極接種疫苗來保護自己。 疾管署署長羅一鈞坦言,去年公費疫苗「左流右新」接種率未達40%原訂目標。今年秋冬同樣採「左流右新」,同步自10月1日起分階段開打。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表示,根據疾管署統計,新冠併發重症患者中幾乎都是長者或慢性病患者,每5人就有1人死亡,但台灣65歲以上長者新冠疫苗接種率僅20.4%,遠落後英美韓等國。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輯陳偉婷表示,《新冠全民認知大調查》結果顯示,新冠疫苗的猶豫族群中,對新冠疫情的擔心程度平均為4.1分(7分為很擔心、1分為不擔心),僅不到4成民眾對疫情較為擔心,而主因是認為「確診後症狀變輕」以及「重症比例降低」。 台灣病毒暨疫苗學會理事長盛望徽強調,感染新冠病毒可能引發嚴重肺炎、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研究也指出,感染新冠的死亡風險是流感的2.22倍,不容輕忽。 至於調查也發現,疫苗猶豫族群中,4成對疫苗安全性沒有完全放心,近8成(75%)擔心接種後的副作用,另近5成擔心疫苗會導致潛在的長期後遺症,甚至有4成擔心mRNA疫苗可能會改變人體DNA。 對此,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邱南昌召集人分享,隨著新冠疫苗整體安全性已大幅提升,目前台灣新冠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率每10萬人約僅3件,在mRNA疫苗與蛋白質疫苗間也未見顯著差異,也與流感疫苗的每10萬人2件相近。 台大醫院特聘教授黃立民也澄清,mRNA技術已有超過20年研究基礎,mRNA疫苗不會進入細胞核,在體內會於數小時至數天內自然代謝,不會殘留,不會改變DNA或造成基因突變。 隨著秋冬流感與新冠疫情的雙重威脅即將來襲,專家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疾病的最佳方式,高風險族群10月1日起應積極接種「左流右新」,切莫因自身對新冠疫苗存在錯誤認知而不接種,對疾病預防有疑慮應諮詢專業醫師或查證資訊真偽,勿讓錯誤認知成為健康絆腳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