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連10漲 最低工資審議會登場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勞動部最低工資審議會二十六日舉行,雖然有美國關稅衝擊,但勞方和學界主張保障勞工基本生活成本應調整最低工資;勞動部內部研究也建議調整,將挑戰最低工資連十年調漲。 勞動部二十六日召開最低工資審議會,邀請勞、資、政、學四方委員共同審議,並於審議會後召開記者會宣布審議結果。全國產業總工會也動員工會團體前往勞動部,表達應調漲最低工資的強烈要求。 依照過往審議會調幅默契,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全反映以及經濟成長率由勞資共享,明年調幅可能會以百分之四做為討論依據。如審議後確定調漲,將是台灣連續十年調漲最低工資。 除了勞團和部分學者表達期望基本工資合理調漲;勞動部最低工資研究小組近日也提出報告,建議最低工資調整幅度至少以CPI年增率為基礎,反映物價上漲事實,以達到保障勞工基本生活目的,並讓勞資雙方可以共享經濟成果的果實。 不過,今年四月以來部分產業籠罩於美國關稅的陰霾之下,部分資方呼籲凍漲;勞方則認為不能因少數受關稅衝擊產業來壓低整體最低工資調幅。如何在產業差異大情況下審議最低工資?將是一大挑戰。

Read More

台股下跌172.88點 新台幣重貶1.17角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警告美股估值可能過高,週三美股連二黑,台積電收跌,回測五日線,拖累台股二十五日回檔,終場下跌一百七十二點八八點,收在當天最低點二萬六千零二十三點八五點,成功守住二萬六千點大關,成交值四千八百八十八點二七億元。 自營商買超七十點一七億元、投信賣超十八點二四億元、外資及陸資賣超一點四三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買超五十點五億元。 三大權值股漲跌互見,台積電終場下跌二十元、跌百分之一點四九,以一千三百二十元作收;鴻海近期獲外資連續買超,終場股價大漲七元、漲百分之三點一四,收在二百三十元;台達電高檔震盪,終場下跌七元、跌百分之零點七九,收八百八十四元。 匯市方面,鮑爾演說點出美股估值偏高,且降息應審慎,澆熄金融市場樂觀情緒,美股回落,台股跟著修正,隨著熱錢流出,新台幣兌美元貶勢加劇,收盤收三十點四三八元,重貶一點一七角,改寫逾半個月低點。台北及元太外匯市場總成交金額十五點六一五億美元。 匯銀人士指出,從鮑爾發言看來,後續降息步調還是偏審慎,今年到底會不會降息二碼存在變數,市場操作轉為保守,並在股市創高之後先行獲利了結,台灣股匯市也因此出現修正。

Read More

中山大學AI監測 揭文蛤求生祕技

文蛤水管伸出外殼外露是應對環境壓力的反應。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中山大學跨領域研究團隊觀察到台灣文蛤在鹽度溫度變化時,會改變水管活動、鑽出底泥,甚至在池底「走路」,試圖逃離不利環境。這些行為模式經量化分析後,不僅揭示文蛤如何面對環境壓力,也為文蛤養殖業找到新的警示線索。 文蛤養殖是西南沿海重要產業。但近年受氣候變遷影響,極端高溫與暴雨頻傳,常導致水質惡化、缺氧和大規模死亡,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中山大學海科系博士生徐聖翔(右二)及教授劉莉蓮(右一),攜手資訊工程學系博士生慕艾力(左二)及教授黃英哲(左一)共同研究智慧監測文蛤逃生行為。 (記者王正平翻攝)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博士生徐聖翔及教授劉莉蓮,攜手資訊工程學系博士生慕艾力及教授黃英哲組成研究團隊,將文蛤的行為劃分為水管伸出且殼埋藏、水管縮回且殼埋藏、水管伸出且殼外露,以及水管縮回且殼外露四種狀態,並設計行為觀測實驗,探討牠們在不同逆境下的行為策略。 結果顯示,在鹽度驟降至六psu(每公升水公克鹽量)的低鹽環境下,文蛤會關閉水管、加深埋藏,像是把自己「藏起來」以抵禦滲透壓失衡;而當溫度升至攝氏三十二至三十六時,文蛤反而會增加水管活動,反映出代謝需求上升。一旦高溫超過攝氏三十六,多數個體會急速鑽出底泥,甚至在池底表面大幅移動,最終死亡率也明顯升高。 這些行為模式與漁民口中的「翹角」(鑽出底泥)或是「走路」經驗相符。結果證實,文蛤的行為比體重變化更能反映早期壓力,監測行為可在問題惡化前及早預警並介入管理。 研究團隊透過人工智慧影像辨識系統,將文蛤的細微行為即時轉化為數據,蒐集分析七千八百六十張文蛤在一般環境與逆境下的影像,以此訓練YOLO深度學習模型,自動辨識文蛤的露殼與水管活動,準確率九成七以上。 這項智慧監測與養殖技術曾成功應用於白蝦養殖,於二0二一年起陸續獲得科技部未來科技獎、國家新創∕精進獎、國際APICTA Award等;近期更獲資策會與資訊軟體協會合辦的二0二五「A* Awards 金仝獎」肯定。 研究團隊表示,下一步將把此自動辨識系統推向戶外養殖池,並結合水質感測器,朝建立即時預警平台邁進。此成果不僅有望於協助台灣文蛤產業因應氣候挑戰,也為全球貝類水產養殖提供新的監測模式。該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期刊《水產養殖工程》。

Read More

廢清法修法加重刑責 10月送審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環境部二十五日指出,《廢棄物清理法》及《資源循環推動法》修正草案已在政院審查,盼最快十月中下旬送立院審查;除了納管光電板、風機葉片,也加重汙染環境罰責,最重可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這兩部法令修法的籌備過程已超過五年,雖然已達到行政部門的最後一階段,但送達立法部門後又是另一個過程。這兩部法案非常重要,關乎如何將廢棄物視為資源,對未來的循環經濟有很大的幫助。 資源循環署長賴瑩瑩補充,雙法修法著重棍子(管理)及胡蘿蔔(激勵)。《廢清法》部分,首先擴大生產者責任範圍,納入新興廢棄物納管如太陽光電板、風機葉片等;其次是強化全流向管理,如營建剩餘土石方、再利用規程控管。 此外,修法並加強嚴懲不法、加重刑責。任意棄置有害事業廢棄物,未來可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一千五百萬元以下罰金;若在農地或是環境敏感地區內,得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修改法規文字「足以生汙染環境」的適性犯,代表只要有可能導致環境汙染就可適用。 另為避免犯罪行為人脫產,修法後會將聲請假扣押的時點提前至書面行政處分送達時,確保債權保全有效性;義務人、公司負責人或大股東需負連帶責任。

Read More

成大南工技能競賽 戰果輝煌

  成大南工全國技能競賽摘下金銀銅等廿六個獎,並在國手選拔獲得一正取、三備取佳績。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成大南工師生團隊在第五十五屆全國技能競賽決賽表現卓越,包括冷作、板金等職類共計榮獲四金、五銀、一銅等廿六個獎項;另第三屆亞洲技能競賽及第四十八屆國際技能競賽國手選拔,獲得建築鋪面職類一正取、一備取,及自主移動機器人職類兩位備取。 成大南工教學理論與實務並重發展,這次全國技能競賽共計廿六學生獲獎,其中由老師吳信昌指導的建築鋪面職類金牌蔡均祥榮獲正取國手,銀牌林緯璿備取國手;易駿龍、陳春明兩位老師指導的自主移動機器人職類金牌朱泰翰、王彥鈞兩人榮獲備取國手。彰顯成大南工在技職教育深耕多年的努力成果。 蔡均祥表示,能獲選國手代表台灣參加國際技能競賽是其夢寐以求的榮耀,非常感謝指導老師與學校的支持與鼓勵。朱泰翰、王彥鈞則說,準備過程雖辛苦,但每一次挑戰都讓他們更有信心,能獲選備取國手是對他們最大的肯定。林緯璿也表示,未來會持續努力發揮所學,期盼有一天能在世界舞台上為國爭光。 在佳績背後,學校行政與教學團隊是不可或缺的支柱。實習主任尤致文指出,這些榮耀不僅屬於學生,也歸功於指導老師及行政團隊的付出,更感謝家長會在經費與後勤支援的協助,及全泰科技、君帆工業、志鋼金屬等企業提供資源與支持,讓學生能專心投入訓練。 校長黃耀寬表示,這次的成果展現學生們紮實的專業實力與堅定毅力,及老師們辛勤培訓指導,更特別感謝成大在設備資源、師資交流與研發技術上的支持,讓學生能銜接大學端教學資源,進一步提升競賽表現。

Read More

和順科技中心與故宮推AI共創課程

  和順科技中心推AI共創課程,學生簡單人物畫作透過AI生成古代人物。(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和順科技中心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合作推動「AI共創」課程,帶領學員從青銅器、青花瓷等典藏文物汲取靈感,透過生成式AI設計獨一無二的皮件吊飾,還把學生的人物畫作轉化成古代人物,讓學生驚嘆原來AI還能這樣玩。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教育局長期重視智慧科技融入教育,積極推動全市八所科技中心成為AI與數位學習的重要基地。今年以「AI共創」為核心,整合八所科技中心,推出生成式AI創作、AI簡報設計、機器人控制、媒體識讀與資安等主題課程,並結合課程研發、師資培訓與學生實作,讓科技學習更貼近生活情境。 和順科技中心近年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合作推動的「AI共創」課程就很有特色,和中教務主任李舒婷表示,透過課程發展了跨域的「跟著小翠穿越清明上河圖」活動,在這個課程裡,國寶翠玉白菜化身為小精靈「小翠」,穿越進去「清院版清明上河圖」的場景,讓學生在找小翠的同時,也一邊欣賞古文物。 李舒婷還分享「AI小畫師」的成果,可以把學生手畫的簡單人物畫作,讓AI根據特徵,神奇轉化成好像名畫家畫的古代人物。「AI合作共創皮件吊飾」課程則是藉由故宮博物院的線上3D互動,引導學員認識掐絲、琺瑯等各類金屬胎體的古工藝流程,最後與AI合作創作出個人化的皮件吊飾。 教育局補充,本學年度各科技中心將推出多項AI課程,包括「AI工具解放教學創造力」、「與AI共創—神獸村的小皮匠」、「芒果磚機器人:PID循跡控制」、「micro:bit擺攤神器—夜市打靶機程式」、「AI互動光劍製作」、「Canva AI設計與熱轉印體驗」等,協助學校有效導入AI教育並深化應用。

Read More

南台攜手基隆商工創新AI教育

南台科大與基隆商工簽署MOU,共同為台灣技職教育的AI轉型注入創新動能。(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為深化南北技職教育合作,南台科技大與基隆高級商工職業學校簽署策略聯盟合作備忘錄(MOU),除為兩校建立長期合作基礎,更將南台AI教育的優勢與基隆商工創新研發的卓越成果結合,共同為台灣技職教育的AI轉型注入創新動能。 南台科大以「AI起航 南台領航」為核心理念,長期深耕實作型AI教育,並以其自主研發的「AI Maker平台」開放給高中職學校使用。而基隆商工近期以「多功能智慧藥盒」勇奪2025IEYI世界青少年發明展銀牌,成為本屆賽事中唯一獲獎的國立高級中等學校。 此作品靈感源於對家人健康的關懷,融合航電與商業經營跨科專業,展現出基隆商工在創新研發與國際競爭力的頂尖水準,同時也體現技職教育的溫度與高度。兩校此次的策略聯盟,堪稱是南北技職教育的強強聯手。 此次策略聯盟簽署,象徵兩校共同致力於落實技職教育的垂直整合與資源共享。南台將透過在AI、資訊科技及創新教學領域的深厚基礎,結合基隆商工在技職教育的實務經驗,展開多層次合作,包括AI Maker平台運用、產學攜手與教學協同機制及資源共享等,強化學用合一的學習成效。 南台校長黃能富表示,希望透過這項策略聯盟將南台教學經驗與AI Maker平台開放給基隆商工使用,推動從高中職階段即培AI素養,共同擘劃AI時代技職教育新藍圖。

Read More

崑大車電系專業培訓力優

  崑大車電系將技職教育向下扎根,指導高中職選手參與第五十五屆全國技能競賽,榮獲電子職類佳作。(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電動車暨智慧電子系致力培育校內專業人才,更將技職教育向下扎根,與多所高中職校進行技術交流,其中老師鄭詠聰指導新化及花蓮高工學生青年組選手參與第五十五屆全國技能競賽,分別獲得電氣裝配類第五名與電子職類佳作,展現該系專業培訓實力。 全國技能競賽為最高層級的技能競技舞台,匯聚各地優秀青年選手同場較勁。崑大車電系鄭詠聰老師指導高中職選手在激烈賽事中,展現專業知識與實作能力,在全國賽事中脫穎而出獲獎,展現跨校合作的學術能量。 鄭詠聰表示,此次能夠獲獎,不僅是選手努力不懈的成果,更展現出崑大在「電動車與智慧電子專業領域」的扎實培育與前瞻課程設計,藉由競賽實戰經驗,學生不僅強化了專業技能,更培養了臨場應變、團隊合作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崑大工程學院長暨車電系主任江智偉指出,該校鼓勵學生勇於挑戰並將專業知識應用於實務場域,此次由老師指導高中職校學生奪得全國技能競賽佳績,正是該校技職教育向下扎根成果的最佳展現。

Read More

曾文家商學生做紫芋酥送獨老

中秋前夕,曾文家商學生手做紫芋酥關懷獨老。(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麻豆報導 中秋送暖,國立曾文家商餐飲管理科二年級學生手做紫芋酥,送到附近一百五十位獨居長輩家中,提前向長者賀節。 這項獨老製作中秋月餅已持續十一年,今年由六十八位餐管科學生手做烘焙,並在科主任侯景瀚、崑山科大餐飲管理及廚藝系老師洪孟巽指導下,透過實作提升糕點的製作手藝,也開心為公益付出一己之力。 研發適合長者食用的紫芋酥,外皮以傳統中式酥油皮結合天然紫薯粉製成,紋理細緻、層次分明,展現出優雅的螺旋造型,外觀亮眼吸睛。內餡則選用香氣濃郁、口感滑順的芋頭泥,綿密中帶著淡雅甜香,是一款口感與視覺兼具的傳統中式點心。出爐的紫芋酥飄散著芋頭香氣,包括印尼籍洪裕朝、越南黎國寶、馬來西亞韓學享三名外籍生,在每份月餅附上學生親手書寫的祝福小卡、精心包裝後獻上誠摯的祝福。 曾文家商校長洪思農說,藉由充滿經典風味的傳統糕點紫芋酥,傳遞中秋節的愛與關懷,曾商中秋送愛心活動連續十一年不間斷,與華山基金會麻豆天使站一起將月餅分送給獨老,讓長輩們感受曾商師生們滿滿的愛心與活力。

Read More

台江處推出半日漁夫鮮體驗

  穿著青蛙裝,走入魚塭體驗漁夫的工作日常。(台江處提供)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辦理「與國家公園有約」系列活動,十月十八日將推出「半日漁夫鮮體驗」,讓一般大眾、親子家庭有機會穿著青蛙裝走進魚塭,實際體驗漁獲收成,分享漁夫的工作與日常。 台江國家公園擁有多條溪流、濕地、沙洲及潟湖等自然環境,提供生物棲息、覓食等良好場域,孕育了台江地區豐富多樣的自然環境及生態資源,更是進行保育、教育、文化與研究工作的重要場域。 「半日漁夫鮮體驗」是台江處預約熱門的環境教育課程,將帶領民眾穿「青蛙裝」下水實際體驗漁家生活,還有生態觀察記錄、戲劇表演、議題討論、在地漁民現身說法,餐桌上的美味海鮮從何而來?每天吃的魚又是如何牽動海洋生態? 台江處表示,七股潟湖是台灣最大的潟湖,也是許多當地人賴以為生的地方,「半日漁夫鮮體驗」將邀請在地漁夫擔任課堂講師,以質樸真誠的口吻,述說專屬漁人的生活故事,引導反思魚類資源與人類的相互關係及重要性,探討人類如何守護漁業資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