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縣農遊 3山線逐風趣

竹縣森林系農遊「逐風趣」開始報名,縣長楊文科(前排中)邀您深度探索尖石、橫山、峨眉。(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政府今年度推出全新三條山線農村旅遊體驗路線,邀請民眾一同「逐山之風、共享豐收」,深入峨眉、橫山及尖石等三鄉鎮,體驗人文底蘊與自然魅力的農村風貌。 竹縣府表示,活動將於十一月每週末舉辦,即日起開放報名,額滿為止,成功報名者還能獲得限量「有機手工皂」伴手禮,邀您一起「逐風趣」。 竹縣府指出,為持續推動新竹縣休閒農業與永續農遊發展,今年度「逐風趣」活動以「茶園橘鄉」及「香草森林」兩大農遊軸帶為主軸,結合果園山峰、香草部落及茶香秘境等主題,帶領遊客親身走入產地,認識農業生產、地方文化與產業特色,展現新竹縣農村在地深耕與創新的多元樣貌。 縣長楊文科十四日前往峨眉推廣遊程,品嘗六款台灣茶,包含碧螺春、高山烏龍、包種茶、東方美人、紅烏龍、小葉紅茶,體驗茶香風味。現泡茶搭配東方美人茶冰淇淋與茶凍,讓他驚呼「真的好好食!」 農業處表示,三大農遊體驗路線特色分別為「峨眉逐風-湖畔茶鄉與百年茶染工藝」、「橫山逐風-果園逐蜂,森林系旅行者的甜蜜滋味」、「尖石逐風-原鄉植物療癒法,香草園的氣味冥想」,活動期間報名民眾可獲得限量「有機手工皂」伴手禮,分別融入茶葉、香草與柑橘等三條路線特色物產,由在地業者純手工製作。

Read More

竹市育兒津貼 滿2歲無法追溯補助

新竹市政府提醒家長,家中如有未滿二歲兒童記得申辦育兒津貼。(新竹市政府提供)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政府配合中央「0至六歲國家一起養二點0」政策,提供家長首位子女每月五千元,第二位子女每月六千元、第三名子女每月七千元的育兒津貼,市府提醒民眾在完成幼兒戶籍登記後把握自身權益。 代理市長邱臣遠十四日表示,竹市每月領取育兒津貼之未滿二歲幼兒約為四千三百六十七人,市府也推動「零至六歲市府養政策」,從備孕到養育,推出一系列的友善服務。在育兒政策方面,加碼「托育補助」、完成「一區一定點臨托」、擴增「夜間及假日臨時托育服務」、增設「兩歲專班」、補助「托育人員健康檢查」、實施「托育人員久任獎勵制度」等,提高幼托量能及品質,讓家長能放心養育。 新竹市政府提醒家長,家中如有未滿二歲兒童記得申辦育兒津貼。(新竹市政府提供) 社會處提醒,家長如已領育兒津貼,請領期間將幼兒送托與政府簽約的公共化或準公共托嬰中心或居家托育人員,則可改請領托育補助,育兒津貼則註銷資格;相反的,如果停托後,請記得立即「重新申請」育兒津貼,當年申請可以追溯未領取的月份,最後申請時間為滿兩歲前,得追溯當年補助,滿兩歲後則無法追溯補助,請家長一定要留意。

Read More

明年度教育預算增10.8億

  明年度台南市的教育經費較今年增加十億餘元,希望全面提升台南的教育力。圖為沙崙國際高中。(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市府教育局十四日向議會提出工作報告表示,明年度預算編列三九九億,較一一四年度增加十點八億,會向中央爭取經費,確保學生午餐品質、教師人力及學校水電補助等經費確實到位。 新版財劃法實施,國教署經費大幅減少,議員擔心國教受影響,蔡筱薇關心關心高中職改隸議題,建議做好配套設施,莫只徒趕進度,並應設置專門科,局長鄭新輝說,國私立高中職約有四十一校,經費高達上百億,若只補助三十五億,無力接管。 立委王定宇日前在沙崙K12學校召開沙崙地區發展說明會,議員鄭佳欣不得其門而入,在議場砲轟,獲得蔡育輝、吳禹寰伸援,教育局指並非主辦方。 幸福城市評比,台南市在文教評比績效差,引起議員關心,教育局指台南地區發展不一,相關評鑑標準不盡公平。林冠維爭取大橋國小遷移至砲校,指該校教室不夠、道路寬度也不足,建議通盤規劃;教育局說,會先在大橋國中規劃增設國中小班級,遷校規劃將列為長期檢討,陳秋萍也要求許多重劃區應超前部署設校。 蔡宗豪指民德國中前通學步道將施工,建議交通助理員協助,朱正軒、余柷青也關心大橋、新化附近交通規劃。 匿名檢舉氾濫,教育部根據相關法規,針對匿名陳情檢舉案件,依法得不予處理,引起陳昆和、郭鴻儀、朱正軒、王家貞等人關心。教育局強調,若陳情案涉及校安事件,基於公益考量及維護學生安全,會依照相關規定通報,由學校查證,確認學生人身安全無虞,並加以評估,若經查無具體事實,依法不處理,兼顧行政效率與校園安全維護。 議員黃肇輝詢問是否有機會設置台語實驗小學,教育局指已有十七校推動沉浸式教學,設置專校牽涉師資、家長和學生反應。林美燕關心機器人教育推動,指目前只有三分之一學校實施,陳碧玉關心霸凌通報,尤榮智建議全面LED燈具,沈震東關心成功國小師生返校進度,陳昆和關心身障人員進用比例。陳怡珍指有學校摺紙影片使用對岸版本,內含有簡體字,要求檢討。

Read More

台南好做工 勞局新宣導片上架

勞工局發表《台南好做工》宣導新片,藝人安心亞擔任代言人,強調「育嬰留停,安心有我挺」。 (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提升大眾對職場性別平等認識,勞工局推出全新宣導短片《台南好做工:捷伴安心闖職場》,邀請金鐘獎入圍藝人安心亞、補教名師呂捷及台灣首位執法全國賽的女性棒球主審、《通靈少女》真實人物劉柏君共同演出,以戲劇方式詮釋職場性別議題。勞工局表示,邀請名人代言,並同步在其平台播映,安心亞代言,讓勞工更「安心」。 影片內容鎖定育嬰留職停薪、懷孕歧視與職場性騷擾防治等三大主題,安心亞飾演「溫柔的傾聽者與代言人」、呂捷飾演「歷史觀察家」、劉柏君則是「行動派執法者」,在劇中於當事人最無助時現身協助,傳遞正確法令與互助精神;完整版影片除在官方頻道播放,也同步於三位名人社群上架。 根據勞工局統計,去年受理懷孕歧視申訴八件、育嬰假七件,其餘為安胎假與性別權益等案件。近年因《性別平等工作法》修法加強職場性騷擾防治,諮詢案件增多,其中職場性騷擾一二七件,占全數七成六,成為最大宗。勞工局說,目前接獲最多的仍是「育嬰留職停薪」問題,許多員工面臨隱性壓力或遭公司設下門檻,顯示職場性別友善仍有努力空間,市府會成為勞工最強後盾。   勞工局發表《台南好做工》宣導新片,藝人安心亞擔任代言人,強調育嬰留停有我「『安心』」停。(記者林雪娟攝) 安心亞也特地南下站台,並化身主持人,當場考問黃偉哲南市相關勞工性平問題,黃偉哲通過考驗。台南女兒安心亞入圍金鐘獎最佳綜藝主持人,黃偉哲也貼心送上後壁出產、名為「第一名」的蘭花祝福,預祝她安心亞「金鐘奪魁」。 甜心安心亞身為代言人,強調「育嬰留停,安心有我挺」拒絕懷孕歧視,面對職場性騷勇敢說不;黃偉哲說,希望藉由名人宣導,讓台南成為職場友善城市。

Read More

認識新豐糖業文化 桌遊發表

關廟青文化協會在保東國小發表糖業文化桌遊。 (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關廟報導 關廟區「保東窯考古遺址」獲指定為市定考古遺址,為了讓在地小朋友認識台南的糖業文化與早期製糖的糖漏等資訊,關廟青文化協會帶領保東國小學童種甘蔗、採甘蔗、煮糖,並將相關課程轉化為桌遊,十四日舉行發表會。未來希望在新豐區等曾大量種過甘蔗地區的小學,介紹台南的糖業文化及珍貴糖漏窯遺址保存。 關廟青文化協會表示,在地文史工作者徐世和老師於一一0年四月在鹽水溪畔發現清朝的保東糖漏窯遺址,並於一一二年末籌組保東糖漏窯守護聯盟,保護珍貴的糖漏窯遺址;幾經各界奔走之下,一一四年八月終於讓「保東窯考古遺址」成為直轄市定考古遺址。 為了讓關廟區的小學生們認識台南早期製糖用的糖漏型制與物質文化,還有糖的來源及生產,關廟青文化協會一一三年開始申請台南市政府文化局社區營造計畫,在保東國小及五甲國小連續兩年辦了暑假的糖業文化工作坊。 關廟青文化協會執行長許玓維表示,去年開始在關廟保東國小及五甲國小帶小學生種甘蔗、採甘蔗、榨甘蔗汁、再熬煮成黑糖,並由學童參與共同設計糖業文化桌遊,將課程內容圖案化,做成牌卡,以遊戲方式增加對糖業文化內容的記憶。 未來將推廣於關廟區、歸仁區與仁德區等各級學校,這些曾經大量種植過甘蔗的地區小學,讓大家認識「台南甜」、「全糖城市」的由來,並可以作為復甦在地食農教育的相關教材。關廟青─新豐糖業前世今生工作坊糖業文化桌遊,目前可以直接跟關廟青FB粉絲頁私訊訂購,二十日開始於關廟區的正興書局現場展售。

Read More

和平島B區 升格國定考古遺址

基隆市和平島B考古遺址經文化部文資局召開考古遺址審議會一致通過升格為國定考古遺址。(立委林沛祥辦公室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文化部文資局召開第十屆考古遺址審議會,出席委員一致同意通過「基隆市和平島B考古遺址」升格為國定考古遺址案,正式成為全國第十三處國定考古遺址,也是基隆市首座國定考古遺址;立委林沛祥強調這是基隆文化發展的重要里程碑,為此感到非常欣慰。 林沛祥指出,和平島B考古遺址升格過程並非一蹴可幾。早在今年五月二十六日,他便邀請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親自到基隆實地考察,並當面向文化部文資局爭取,希望能加速國定考古遺址的審議流程,經過多次協調與溝通後,文化部於十月十三日正式通過審議,後續將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辦理公告程序。 林沛祥表示,和平島B考古遺址不僅是基隆珍貴的文化資產,更見證西班牙來台四百年的歷史軌跡,是台灣與大航海時代交流的重要證據,身為基隆立委及立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委員,他過去曾多次召開協調會,推動和平島B考古遺址使用案及爭取和平島B考古遺址解說中心工程經費約二點二億元,並協助中央與地方完成土地協議書簽署,從協調、跨部會溝通到實地考察,林沛祥強調這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讓基隆的文化能被更多人看見。 林沛祥說,和平島B考古遺址成功升格為國定遺址,是對基隆文化資產價值的肯定,更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相信未來隨著解說中心的完工啟用,將能以文化帶動觀光,結合和平島一帶的自然景觀與歷史故事,打造兼具教育、旅遊與文化價值的全新亮點,讓國內外旅客更深入認識基隆,也讓基隆人為自己的城市感到驕傲。

Read More

南應大歐丞耘奪大學聲總冠

  南應大流音系學生歐丞耘全國大專院校歌唱創作比賽,榮獲大學聲總冠軍。(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用科大流行音樂系學生歐丞耘(小歐),在全國大專院校歌唱創作比賽「大學聲」中,憑藉極具個人風格的原創作品脫穎而出,勇奪總冠軍,並因此獲得錄製發行個人單曲的機會,也為母校校譽、宣傳注入亮眼能量。 「大學聲」為國內具規模與影響力的大專院校音樂創作與演唱競賽,每年吸引許多具才華的青年參與。比賽不僅要求參賽者能唱,更要求必須以原創歌曲參賽,評分標準橫跨旋律創意、歌詞質感、編曲完整性與現場表現。歐丞耘的參賽曲目〈在光裡走〉以流暢的旋律線條、真摯的歌詞情感,及編曲上的細膩度,令評審與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評審林宥嘉、蕭敬騰與艾怡良三人對歐丞耘的作品皆給予高度評價。林宥嘉表示,歐丞耘的聲音具備明顯辨識度,曲調成熟、潛力十足;蕭敬騰則盛讚他在舞台上的情感詮釋與現場控場力;艾怡良更直言〈在光裡走〉這首歌已經具備商業發片的條件。 LINETV曾於官方Facebook頁面上分享歐丞耘在「大學聲」舞台現場演唱原創曲目的影片片段,並引起不少網友留言討論。 除總冠軍頭銜與獎金外,小歐也獲得與知名音樂製作公司簽約的機會,將正式進入錄音室製作並發行個人單曲。主辦單位亦承諾將協助其媒體宣傳與演出安排,使其未來的音樂之路更加順遂。 除總冠軍外,歐丞耘也獲得與知名音樂製作公司簽約機會,將正式進入錄音室製作並發行個人單曲。主辦單位亦承諾將協助其媒體宣傳與演出安排,使其未來的音樂之路更加順遂。

Read More

北門三寮灣韌性評估 初評揭曉

  每年中秋節過後的一大清早,三寮灣在地的婦女便忙著在田間穿梭種植紅蔥頭。 (林保署嘉義分署提供) 記者黃文記∕北門報導 為打造北門三寮灣社區為里海社區,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十四日舉辦首場「三寮灣里海倡議培力深化暨韌性評估推展平台會議」,並發表「社會─生態─生產地景與海景韌性評估」初步評估結果,共同為三寮灣紅蔥頭產業與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尋找協力機制。 嘉義分署長李定忠指出,三寮灣社區素為紅蔥頭傳統重要產地之一,因在地農民休耕期間「關水」傳統,利用五至九月份的梅雨、西南氣流與颱風,將天然降水積攢於田中稀釋土壤鹽分,以利在每年中秋節後,田區逐漸乾枯時開始種植種植紅蔥頭。 三寮灣在地紅蔥頭農友林東邦表示,自從當地將水稻轉為旱作的紅蔥頭種植,幾乎不抽取地下水,加上「關水」的習慣,讓地下水位維持,使困擾西部沿海地區多年的地層下陷、海水倒灌等問題,在三寮灣不曾發生,更在每年「關水」期間,營造出水鳥合適的棲地。吸引不少季節性候鳥前來覓食、繁衍,形成人類活動與自然生態共存共榮的景象。 嘉義分署透過「社會─生態─生產地景與海景韌性評估」工具,深入訪談了包含三寮灣社區的蔥農及文史工作者等多方利害關係人,以「由下而上」的方式,盤點在地優勢與弱勢,並釐清社區當前最迫切的議題。 根據韌性評估結果,可發展友善品牌,協助在地紅蔥頭產業升值,也希望導入友善環境耕作同時,仍可維持既有產能與產值,另外也期盼與賞鳥活動結合,吸引更多友善消費客群,以「人網」與「產業網」的串聯,保障生產地景「綠網」的存續,讓「關水」農法持續發揮保育功效。

Read More

市警局10警官職務異動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基隆市警局基於現階段推動治安工作需要,為有效發揮整體治安功能,經參據各適任人選的品德操守、專業能力、工作績效、發展潛能、職務倫理及內外勤職務歷練等原則作通盤檢討,期能適才適所,發揮所長,提升整體治安效能,本次計調整十員內、外勤職務,分別於十月十五日早上十點到職,辦理交接。 市警局調整職務人員包括,一、第一分局巡官黃甜甜調陞保安科警務員。二、第二分局和一路派出所巡官兼所長陳智楷調陞該所警務員兼所長。三、第三分局七堵派出所巡官兼所長曾昭展調陞該所警務員兼所長。四、第四分局安樂派出所巡官兼所長林頌軒調陞該所警務員兼所長。五、第三分局暖暖派出所巡官兼所長蔡懷毅調陞該所警務員兼所長。六、第二分局巡官吳金順調陞勤務指揮中心警務員。七、第三分局七堵派出所巡官兼副所長何駿逸調陞該所警務員兼副所長。八、第三分局巡官李斌韜調陞政風室警務員。九、第四分局分隊長張皓博調陞刑事警察大隊警務員。十、勤務指揮中心警務員簡宏雄調派交通警察隊警務員。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警二分局新生報到,注入新力軍為轄區治安及交通打拚。中央警察大學第九十期三名、臺灣警察專科學校第四十二期行政警察二十三名、刑事警察七名畢業分發以及統調二名同仁,十三日正式報到,加入警二分局行列,為分局注入嶄新能量與活力。 分局長童寶賢指示業務組專人,配發每一位新進同仁全新個人警便帽、反光背心、警用透氣雨衣、指揮棒及袖套等基本應勤裝備,象徵新進人員正式肩負守護市民安全的使命。每一件裝備皆為警察人員勤務中不可或缺的防護配備,不僅代表執勤員警安全的保障,也象徵警察堅守崗位,隨時為民服務的精神。

Read More

海大校長獲有庠科技講座獎

海大校長許泰文(中)以其在海洋永續工程及綠色科技推展上的卓越貢獻榮獲有庠科技講座。(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第二十三屆有庠科技獎舉行頒獎典禮,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校長許泰文推動「與海共生」理念,設立海洋工程科技中心於海洋大數據整合、海洋能源開發、海洋能測試場建置及河海災害預警系統建立等成果卓著,榮獲「有庠科技講座」(綠色科技)殊榮,肯定他在海洋永續工程及綠色科技推展上的卓越貢獻。 許泰文專注於近岸水動力學、波浪與潮流模擬、海岸開發與保育及海洋能源應用等領域,推動「從海洋工程到永續願景」的實踐;許泰文強調,現代海洋工程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生態共榮的實踐。近年推動「近自然工法」理念,以自然協同的工程模式,發展出兼顧安全、景觀、生態與親水功能的海岸治理新思維。 在產學部分,許泰文設立海洋工程科技中心開發海洋能源、離岸風電關鍵技術、河海災害預警系統,國科會與產學或相關部會補助總金額高達七點二億元,此外,產學合作計畫共計五百四十件,總金額為四點三九億元,促進相關產業發展。 另,智慧化海洋能測試場透過蒐集水文及地質數據,進行離岸風電、潮汐及波浪發電技術驗證,推動海洋再生能源的本地化與商轉化發展,尤其在浮式風機研究,帶領團隊開發出「無網格法電腦模擬模式」,能在不同海況下精確預測平台動態,以打造更安全、高效且能適應台灣海域條件的浮式風機系統。 在教學與學術貢獻方面,許泰文發表國際高影響力期刊論文超過一百四十篇、指導國內外碩博士生逾二百人,培育出無數國內海洋領域傑出人才。出版的「近岸水動力學」、「海岸工程」及「永續的鑽石海岸」等專書,已為國內外海岸海洋工程設計教學與實務工作的重要參考書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