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10死 40多歲男肺浸潤不治

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特殊流感死亡個案。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21日公布,上週國內新增10流感死亡個案,最年輕僅40多歲男性,有慢性病史,沒接種疫苗,住院5天就不治。惟上週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連續2週下降,代表首波高峰已過,推估接下來流感分別會在12月初以及農曆過年前後達到巔峰,民眾不能掉以輕心。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上週國內新增的流感死亡個案中,最年輕的1名40多歲男性,患有糖尿病與慢性腎病,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住院前2天曾出現咳嗽、輕微喘症狀,就醫時已出現血氧偏低情況,X光檢查顯示雙側肺部浸潤,治療後症狀迅速惡化,最終於住院第5天宣告不治。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上週類流感門急診就診計12萬8915人次,較前一週下降7.8%,新增53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及10例死亡,國內流感疫情處於流行期;目前社區中流行呼吸道病原體以流感病毒為主。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推估國內流感疫情呈現緩降趨勢,首波流感高峰已過,但無法判斷是否已脫離流行期,未來4週可能會有些微波動,但整體走勢預期將持續緩慢下降。不過,推估自11月中旬開始,疫情將再度上升,12月起進入加速上升階段,並於農曆年前後達到高峰。 另外,國內新冠疫情處低點波動,第42週門急診就診計1792人次,較前1週上升5.8%,主流變異株為NB.1.8.1;目前社區中主要流行的病毒仍以流感等呼吸道病毒為主,新冠比例較低,將持續監測社區病毒競合。 曾淑慧提醒,近期氣溫變化明顯,預期呼吸道病毒將更活躍,隨著光復假期將至,民眾出遊、聚餐機會增加,呼籲民眾務必儘速接種疫苗,並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落實勤洗手、有發燒、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戴口罩及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如有危險徵兆(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發紺、血痰、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應儘速就醫。

Read More

小習慣大改變 嘉基醫師出版健康生活指南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健康,不只是醫院裡的事,更是你我每天的選擇。」嘉義基督教醫院21日舉辦的一場新書分享會,現場吸引大批民眾參與。活動由內分泌新陳代謝科戴在松醫師主講,以他多年臨床心得與專欄文章集結成書《健康其實很日常─陪你從生活做起》,其中強調生活的態度也能是直接影響健康的概念,是一本實用的預防醫學健康指南,希望此書可陪伴大家做出「有意識的健康選擇」與疾病說掰掰。 戴在松醫師長期於民雄文教基金會發行的《民雄文教》月刊撰寫健康專欄,內容從飲食、運動到睡眠,強調「小習慣,能帶來大改變」。他指出,新陳代謝症候群並非突如其來,而是長年累積的結果。高血壓、血糖偏高、腰圍過大及血脂異常等徵兆若未加以控制,往往會引發心血管疾病甚至糖尿病。與其等到疾病纏身,不如在日常生活就採取預防措施。 其中也有談到藍光對健康的危害,除了對眼睛的危害,更因會抑制的褪黑激素分泌,影響睡眠品質,甚至打亂晝夜生理節律,甚至影響賀而蒙分泌,提高罹癌乳癌、攝護腺癌、失智的風險。 他特別提醒,睡眠不足不僅影響免疫力,還與心血管疾病及腦部退化有高度相關。改善睡眠品質並非只能依靠藥物,透過調整生活作息與壓力管理,也能達到顯著成效。戴在松醫師鼓勵民眾:「別等生病才重視健康,從今天開始,養成一個好習慣,就是給自己最好的醫療投資。」 戴在松也分享自己的養生方法,早上泡五穀粉,中午時常因看診忙碌幾乎不休息,晚餐吃7分飽;歷年研究顯示,早年10大死因多為急性感染疾病,隨醫學發達,現在10大死因以慢性疾病為主,呼籲民眾要達到「無疾而終」目標,轉變健康生活,定期健康檢查及施打疫苗預防急性感染疾病,減少罹患慢性疾病風險,延長健康的壽命。

Read More

高風險群 應積極使用抗骨鬆藥物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骨質疏鬆症已成為影響國人長者健康的重大慢性病之一。專家指出,對於骨密度偏低、骨鬆或曾發生脆弱性骨折的高風險患者,除了調整生活與營養,更應積極使用抗骨鬆藥物,以降低骨折風險。 今年世界骨鬆日全球以「別再忽視骨骼健康 」為號召。美國骨骼健康基金會與國際骨鬆基金會建議,對於骨密度偏低、骨鬆或曾發生脆弱性骨折的高風險患者,除了調整生活與營養,更應積極使用抗骨鬆藥物,可降低骨折風險、提升治療效果與安全性,並有助於減少死亡率。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骨科部教授陳崇桓表示,骨鬆治療應比照慢性病長期管理,著重於「接續」與「持續」,並從骨折前就積極防治,才能有效守護骨骼健康與行動力。 根據最新《2025 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之共識及指引》提出「骨骼健康優化」概念,強調以整合性的治療流程改善患者預後,並減輕醫療負擔。其中,包括術前骨質檢測、術中與術後營養與藥物治療,以及長期骨密度追蹤,可有效降低手術後併發症與再次骨折的風險,並促進患者恢復。 在骨鬆藥物治療上,則應採取「接續治療策略」,陳崇桓說,促骨生長藥物(或稱促骨質生成劑)能快速重建骨架、提升骨密度;抗骨流失藥物(或稱抗骨質再吸收劑)則可延緩骨質流失、鞏固治療成果。兩階段的治療銜接不僅能持續改善骨質,更能有效地降低再次骨折風險,突顯長期治療與持續監測的重要性。 陳崇桓指出,許多患者在首次骨折發生前並無明顯症狀,容易忽略骨骼健康的重要性,一旦骨鬆骨折發生時,對患者、家庭與社會皆帶來沉重負擔。然而,隨著健保擴大骨鬆藥物給付政策上路,台灣骨鬆防治策略正式邁向「預防導向的新里程碑」,首度將尚未發生骨折但屬高風險族群(糖尿病使用胰島素、類風濕性關節炎、長期使用類固醇者)納入初級預防(未骨折)保障。 此外,更在次級預防(已骨折)中,擴大骨折給付部位至遠端橈骨骨折(手腕骨折)與近端肱骨骨折(上臂骨折),透過健保新制雙重防線守護,讓更多高風險族群可更早啟動骨鬆治療。

Read More

異物梗塞 黃金6分鐘哈姆立克救命

醫師林高源表示,呼吸道異物梗塞,如能在黃金時間4-6分鐘內發現即刻搶救,將能挽救生命。(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一名6旬婦人日前在家吃芭樂時,疑似吞太急,水果卡在喉頭導致窒息,當場「噎到沒氣」失去呼吸心跳,經送醫仍傳出不幸。醫師呼籲,一旦發生異物梗塞,可以張口、兩手交叉抓住喉嚨,讓旁人快速發覺異狀即時處理,旁人可藉哈姆立克法,同時聯繫救護車立即送醫,以搶救生命 衛福部嘉醫急診科醫師林高源表示,常見呼吸道異物梗塞有的會激烈咳嗽,有的會逐漸呼吸困難臉色發紫進入完全梗塞,時間就是生命,如能在黃金時間4-6分鐘內立即發現搶救,將能挽救生命。 林高源指出,第一時間可以讓患者低頭用力咳嗽,將異物咳出,若實在咳不出,可以使用哈姆立克法同時聯繫救護車立即送醫,不要耽誤時間,避免造成嚴重的後果。 排除異物梗塞急救方法為哈姆立克急救法,當病人沒有咳嗽、呼吸更加困難或不能呼吸、吸氣時有高頻率的雜聲時,救護人員站立於患者背後,前腳成弓箭步置於患者兩腳之間,一手握拳(大拇指與食指形成之拳眼面向肚子)放於上腹部正中線,位置於肚臍上緣,另一手抱住放好之拳頭,兩手環抱患者腰部,雙手用力向病人後上方快速重複推擠,且留意是否有異物吐出,直到氣道阻塞解除,意識昏迷則等待救護員抵達手後續照護。

Read More

更年期跑女 注意3管齊下

醫師安欣瑜呼籲,女性跑者應注意「荷爾蒙平衡、營養補給、肌肉維護」三管齊下。(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各項長跑場跑道上發現女性跑者越來越多,然而正值更年期前後的女性跑者,面臨肌肉量流失、骨密度下降與荷爾蒙劇烈變化等挑戰情況下。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醫師安欣瑜提醒,女性跑者應注意「荷爾蒙平衡、營養補給、肌肉維護」三管齊下。 安欣瑜提醒,女性跑者最常見的錯誤是「吃太少、練太多」,導致身體無法修復。她說,肌肉合成與分解像拔河,年紀愈大蛋白質攝取不足,分解就占上風。有運動習慣者每日蛋白質應達體重每公斤1.2至2.0公克,平均分配於每餐,每3至4小時補充一次。運動後兩小時內是「肌肉修復黃金期」,應補充含白胺酸的高品質蛋白,如乳清蛋白或豆製品。 她也建議可搭配白胺酸代謝物HMB,幫助減少肌肉損傷、促進修復,研究顯示對中年族群特別有效。此外,中年女性備賽時應兼顧訓練與休息,避免硬撐,且能量需補給充足,尤其比賽前三天增加碳水化合物儲備。若出現睡眠不穩、情緒波動或疲勞感等更年期徵兆,也應主動尋求專業協助。 雌激素在維持肌肉與骨骼健康中扮演關鍵角色,能促進肌肉幹細胞修復與再生。開業婦產科醫師黃瑛悌指出,更年期後雌激素下降,肌肉受體減少,即使訓練量不變,也會覺得力量下滑、恢復變慢,這並非意志力不足,而是生理自然變化。 她建議,中年女性應補充鈣質、維生素D與優質蛋白質,採地中海飲食,攝取足夠Omega-3脂肪酸,穩定荷爾蒙與心血管功能。若出現明顯更年期症狀或骨質流失風險,可與醫師討論新型複方荷爾蒙療法,在專業監測下安全使用,穩定訓練品質。

Read More

類鼻疽累計68例 歷年同期第3高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21日表示,樺加沙颱風後1個月內發病之本土類鼻疽病例累計4例,分布於高雄市2例、台中市及屏東縣各1例,個案都沒有花蓮足跡,與洪災救災無關。 考量近日台灣附近海面低氣壓持續發展,可能增加類鼻疽、鉤端螺旋體病及腸胃炎等傳染病發生風險,疫管署發言人曾淑慧呼籲民眾,雨後清理環境時請落實「裝備保護、飲食保護、清潔保護」防疫三保,避免傳染病威脅。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統計,今年國內累計68例類鼻疽本土病例(含11例死亡),為歷年同期第3高,低於2024年(101例)及2005年(72例),以65歲以上(38例)和50-64歲(22例)為主要年齡層,分布縣市以高雄市(50例)為多,其次為台中市(10例)、屏東縣(4例)、台南市(3例)、宜蘭縣(1例)。 今年累計63例鉤端螺旋體病本土病例(含1例死亡),以50-64歲(25例)及25-49歲(18例)為主要年齡層,分布於15個縣市,以台中市(12例)為多,其次為新北市(11例)、屏東縣(9例)、高雄市(8例)及台南市(7例),其餘10個縣市介於1-4例,其中花蓮縣1例。 曾淑慧表示,因應花蓮縣類鼻疽之檢驗需求,疾管署積極輔導該縣具檢驗能力之醫療院所加入在地檢驗網絡,提升地方檢驗量能。除花蓮慈濟醫院已為類鼻疽認可檢驗機構外,經與該縣醫療院所聯繫並盤點現行檢驗方法之適用性,門諾醫院及台北榮總玉里分院先後於10月15日及10月20日順利輔導成為該縣第2及第3家類鼻疽認可檢驗機構,共同加入該縣之類鼻疽檢驗工作。

Read More

〈中華副刊〉簡政珍當代詩話 心中的平衡,不同的自我

文/簡政珍 攝影/羅文華 寫詩是心中的一種平衡 寫詩是對心中縈繞不去的臉孔或情景但又深覺束手無策的一種平衡。 所有的問題一陣喧騰後將再重演,主事者仍會胸前佩帶紅花在酒會中穿梭。但詩使那一段日子以書寫空間的形態,在時間的流動中留下一個標記,記下那個臉孔,記下那個瞬間。 詩能容納真正不同的我 只強調藝術性的詩人容易使詩變成文字技巧的遊戲;而一旦墜入遊戲,人生的大我已經萎縮成自我而不自覺。 反諷的是,表象玩弄遊戲,似乎充滿變化,但其實是自我意識強勢的引領,已經沒有空間容納真正不同的我。

Read More

童矯具遭洪水沖走 門諾只花6天趕製

原本矯具製作需2-3週,門諾團隊特別加快進度,從設計到完工只花了6天。(門諾醫院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光復鄉堰塞湖潰決,家家戶戶泡在淤泥裡。8歲的恩恩因腦性麻痺,行走需靠足踝矯具輔助,卻在洪水中失去了這雙「腳」,恩恩媽媽心急如焚打電話到門諾醫院求助。 門諾醫院表示,義肢矯具中心聽聞後立刻接案,從丈量、設計、製模到試穿,全程免費,還貼心為他印製最愛的小汽車圖案,僅用6天就趕工完成,讓恩恩能更安全踏上求學之路。 恩恩媽媽回憶,洪水發生時,屋內瞬間水淹至6、70公分高,當時能拿的先拿,來不及的只能放棄,傢俱、家電全壞了,但最讓我心疼的,是恩恩每天都要穿的矯具被沖走了。 恩恩媽媽說,恩恩沒有矯具,走路時就容易墊腳尖、失去平衡,一不注意就會跌倒。這幾天,恩恩不停問:「媽媽,我的鞋子不見了,那我怎麼去上學?學校有沒有被沖走?」 由於恩恩天天吵著想背書包上學。於是,她鼓起勇氣撥電話給門諾醫院看看能不能幫我孩子重新做一副矯具? 門諾醫院義肢矯具中心資深治療師吳健銘表示,恩恩是腦性麻痺患者,雙腳肌力張力過高、走路常墊腳尖。他說,踝足矯具能幫他穩定踝關節、減少跌倒風險。 吳健銘表示,原本矯具製作需2-3週,團隊特別加快進度,從設計到完工只花6天。他說,我們還幫恩恩加上卡通圖案,印上他最愛的小汽車,希望他戴上時會開心一點。 吳健銘表示,此次光復鄉洪災,共有6名使用義肢或輔具的民眾失去矯具。門諾團隊會持續到府評估、重製矯具或義肢,全程免費協助。「我們一個一個去看,一個一個重配,能讓他們安全走上路,就是最好的復原。」

Read More

徵中班廚助

34400起 洽西門路二段332號

Read More

台南遠百夜班保全 .市立醫院夜班保全

1.台南遠百夜班保全 薪39000起 2.市立醫院夜班保全 薪38000起 電0917-101998  洪小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