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議會議長邱奕勝捐贈棒球裝備 助偏鄉學童築夢球場

  邱奕勝議長捐贈棒球裝備五十萬給仁和國中。(桃園市議會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為支持基層體育發展、改善偏遠地區學校棒球隊訓練環境,桃園市議會議長邱奕勝七日捐贈總計一百五十萬元經費予大溪區仁善國小、仁和國中及觀音區新坡國小三所學校,每校各獲贈五十萬元,用於購置發球機、練習球、手套、護具及選手衣物等裝備,為熱愛棒球的小選手們注入強大後援力量。立法委員邱若華、涂權吉服務處主任、桃園市議會吳進昌議員及許更生議員服務處主任、李柏坊議員服務處秘書等佳賓,也共襄盛舉參與這場盛會。 本次捐贈儀式由虎頭山國際青年商會擔任媒介,會長林繼誠等人也一併出席活動,並加碼邀請桃園偏鄉、弱勢學校球隊學員於八月二十二日免費前往觀賞職棒賽事,這是第十屆舉辦的公益看棒球,讓孩子們有機會近距離觀摩球星風采、汲取實戰經驗。 邱奕勝表示,偏鄉學校資源有限,球具與訓練設備耗損速度快,卻常因經費不足而難以汰舊換新。因此,他希望透過這次的捐贈,實質改善學校的訓練條件,讓孩子們能在更安全、更完善的環境中努力訓練、勇敢逐夢。他指出,在市府、學校以及議會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桃園的棒球運動表現亮眼,在各級賽事中屢創佳績,也讓這項運動在地方蓬勃發展。 邱奕勝強調:「孩子們的潛力是無限的,只要給予適當的支持與資源,他們就能茁壯成長,在各種舞台上發光發熱。這不只是棒球的希望,更是台灣的未來。每一分投入,都是對下一代最有價值的投資。」 林繼誠表示,感謝議長支持,促成這項善舉,也期望透過青商會持續連結更多資源,協助有夢想、有潛力的孩子開拓更寬廣的舞台。 桃園擁有從少棒、青少棒到青棒的完整三級培訓制度,為基層運動扎下深厚根基。桃園市議會未來將持續關心基層運動發展,並透過市議會平台凝聚民間力量,打造更友善的體育環境,讓桃園的孩子們在球場上發光發熱、為市爭光。

Read More

力成科技攜手清水國小 打造偏鄉教育共融新典範

  力成科技攜手清水國小 ,打造偏鄉教育共融新典範,為下一代鋪設成長道路。(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清水國小位於新埔鎮與桃園市的交界,曾因少子化與人口外移面臨裁併壓力,自二0一九年起,力成科技與清水國小合作,由力成科技贊助「週三課後多元社團課程」等,學校逐步穩定學生人數,並打造具有在地文化特色的課程,展現小校也能發光發熱的教育能量。 力成科技與清水國小的合作今年邁入第七年,七日於校長交接典禮中,由新任校長陳芃名感謝力成科技的協助,雙方並簽署合作錄,將延續企業的愛心,持續發展多元社團課程、科技教育,力成科技也持續整合專業資源,融合地方需求,深化偏鄉扶助行動,展現共築教育的共融典範,為台灣打造更加永續與共好的未來。 力成科技在「週三課後多元社團課程」持續支持自然體驗、文化探索與體育運動等多元社團活動,讓孩子們在課堂之外也能培養興趣與自信,有效提升整體學習成效,同時協助清水國小推動科學教育,激發學生對科技的好奇與探索精神,培養未來的小小科學家。 清水國小發展「自然環境教育」、「農業文化」與「客家文化」三大主軸課程,亦延續至課後社團活動,成為延伸學習與落實素養教育的重要平台。透過課後學習,學生得以更全面地接觸不同領域,從中發掘自我潛能與志趣。 力成科技表示,基金會長期關注「偏鄉教育」、「教育扶助」、「運動培育」及「青年培力」四大領域,持續以具體行動為台灣注入正向能量。企業發展不僅追求營運成長,更應承擔社會責任,為下一代鋪設成長道路。

Read More

宜蘭傑出演藝團隊「聚樂坊」 8/11日首登國家音樂廳

  宜蘭縣傑出演藝團隊「聚樂坊」八月十一日晚間七時三十分將首度登上國家音樂廳舞台,主辦單位誠摯邀請旅居台北的宜蘭鄉親及全台愛樂人士走進國家音樂廳,見證宜蘭青年音樂家的精彩表現。(宜蘭縣文化局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宜蘭縣傑出演藝團隊「聚樂坊」,由一群宜蘭青年國樂演奏家組成,長年深耕宜蘭地區國樂推廣,致力於傳統音樂的創新與教育。八月十一日晚間七時三十分,聚樂坊將首度登上國家音樂廳舞台,舉辦年度音樂會「聚人Cohesion」,象徵著「凝聚」的力量——凝聚人與人、地方與國際、過去與未來。 這場音樂會由團長林秉曄與知名指揮家劉江濱共同執棒,並邀請來自香港的胡琴演奏家毛清華、嗩吶演奏家曾榆尹與笛演奏家黃士晏同台演出,陣容堅強、備受矚目。演出曲目融合臺灣文化語彙與現代創作視角,展現多層次的音樂景觀,帶領觀眾踏上一段回望故鄉、凝視文化根源的心靈旅程。 宜蘭縣文化局表示,聚樂坊此次進軍國家級殿堂演出,是文化扎根、人才培育與藝術共鳴的最佳見證,不僅是地方團隊的榮耀,更是宜蘭藝文實力的具體展現。此次音樂會由聚樂坊與國立宜蘭大學共同主辦,展現教育機構與在地藝文團體攜手合作的豐碩成果。未來將持續支持在地藝文創作,協助青年藝術家拓展舞台,讓宜蘭的文化能量被更多人看見與聽見。 主辦單位誠摯邀請旅居台北的宜蘭鄉親及全台愛樂人士走進國家音樂廳,見證宜蘭青年音樂家的精彩表現,感受音樂與土地、記憶與文化交織而成的集體回響。

Read More

薇帕颱風受災民眾 公路監理業務權益照顧措施

  為照顧災區民眾權益,公路局公布「0七一九0薇帕颱風受災民眾辦理公路監理業務權益照顧措施」,宜蘭監理站提醒如因颱風以致車輛受損需辦理監理等事宜,均可展延至今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辦。(記者林坤瑋翻攝)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七月十九日薇帕颱風影響臺灣,造成部分地區災情嚴重,為照顧災區民眾權益,公路局公布「0719薇帕颱風受災民眾辦理公路監理業務權益照顧措施」,受災民眾只要持有村里長、警察局、派出所、鄉鎮市區公所或相關機關出具之證明,相關包含「補發汽機車駕照、行車執照、牌照登記書」、「辦理車輛報廢、繳註銷、停駛及號牌遺失或損壞」、「車輛定期檢驗」、「交通違規罰鍰繳納、裁罰及汽車燃料使用費繳納」、「職業駕駛執照審驗」等監理事宜,均可展延至今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辦。 宜蘭監理站提醒如因颱風以致車輛受損需辦理報廢、繳註銷、停駛者,汽車燃料使用費計徵至災損前一日止;辦理汽車修護者,憑汽車修理廠開具之證明文件,按修車日數減免之,也請民眾於今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提出申請。 另如有受災車輛所有人死亡,親屬辦理車輛繼承過戶或報廢、繳註銷牌照者,交通違規案件免罰及積欠汽車燃料使用費免繳,辦理汽機車繼承過戶者免徵該項規費。

Read More

七縣市齊聚新北 共建情緒學習跨域支持系統

  學習體驗以情緒牌卡來探索情緒。(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情緒教育已經是全球教育新趨勢!新北市教育局八月五日、六日攜手桃園、宜蘭、花蓮、雲林、臺南、高雄與屏東等七縣市,共同舉辦「SEL跨縣市教師共感營」,打造全國首座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SEL)實踐協作平臺。邀集縣市課程督學、課發中心、輔導團及校長共襄盛舉,聯手推動SEL社會情緒學習校園深耕計畫,開啟教師情緒支持與跨縣市行動學習,帶動情緒教育向下扎根、向外擴散。 教育局表示,此次共感營響應國教院發布「社會情緒學習(SEL)五年計畫」,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創新中心陳佩英教授以「教師的情緒智慧關係同行」為題,分享最新研發的「幸福O3」教師賦能系列課程,並強調深化轉化型社會情緒學習Transformative SEL(TSEL)理念,培育具文化敏感度與多元價值視角的種子教師引導教師從理論到實務啟發自我覺察與關係經營力。 家庭教育與兒童發展專家吳怡萱教授深入解析SEL五大核心面向與教學策略,協助教師發展具體可行的教學藍圖。營隊更設置「寧靜心海」、「航向星海」、「探尋心知」與「聆聽新意」四大體驗場域,透過靜心瓶製作、情緒牌卡、劇場演出與表達練習,引導教師親身體會「自我管理」、「社會覺察」、「人際技巧」等SEL教學實踐,有效轉化為校園教學能量。 新北市教育局也分享三大推動層面成果,從政策系統、學校經營到教師實作一應俱全。其中石碇高中吳瑋琳教師將SEL融入多元選修與彈性課程,陪伴偏鄉學生重建自信;丹鳳高中李燕菁教師則以特教班實踐SEL,引導學生正向改變,感動現場與會者。多縣市教師亦表示,透過新北示範經驗,讓SEL不再停留口號,而能轉化為具體教學行動。 教育局表示,今年十一月也將與芬蘭城市進行國際經驗交流,攜手全球為下一代情緒教育開創更具韌性與關懷的未來。

Read More

中央大學攜手桃市府 辦國際生醫研討會與新創媒合展

中央大學醫學系與桃園市府等多單位舉辦的臺灣國際再生醫學材料應用研討會和BIOMED-X生醫新創媒合博覽會一連三天在桃園會展中心進行。(照片中央大學提供) 記者丘安/中壢報導 第七屆「臺灣國際再生醫學材料應用研討會」(ISOMRM 2025)和首屆「BIOMED-X生醫新創媒合博覽會」,七日開始在中壢青埔的桃園會展中心舉辦,這次是由中央大學和桃園市府等單位共同舉辦這兩場活動,中大表示,此項活動讓桃園一躍成為全球生醫科技關注的焦點。 大會主席、國立中央大學特聘教授李宇翔表示,ISOMRM 2025以「產學共榮」為核心精神,期盼透過跨域對話與國際鏈結激盪出更多創新突破。他強調,唯有讓學術研究走出實驗室,真正對接臨床需求與產業機會,台灣的醫療科技才能在全球舞台上展現更高的價值與能見度。 與ISOMRM同期舉行的「BIOMED-X 生醫新創媒合博覽會」,則由工業技術研究院生醫與材料研究所主辦,這是全台首度針對生醫新創量身打造的媒合平台,專注於臨床驗證、技術加值、法規導入、CDMO製造、創投資金及國際市場等六大關鍵資源鏈結,目標是建立一條貫通醫療創新與商業化的高速通道。 此次ISOMRM與BIOMED-X首度合辦,象徵學研體系與產業端首次大規模對接,成功打破領域藩籬,從知識匯流走向應用實踐,建構出一個涵蓋學術研究、臨床應用與產業轉譯的創新驅動模式。透過「雙引擎升級」策略,台灣正逐步邁向一個能兼顧創新研發與全球商機的醫療科技新時代。

Read More

土城醫院攜手元培醫事科大 打造智慧醫療與教學創新聯盟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院長賴旗俊(左)與元培醫事科技大學校長王綮慷(右)簽署MOU,攜手打造智慧醫療與教學創新聯盟。 (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六日與元培醫事科技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展開跨域整合的策略合作,院校攜手將結合學術研究與臨床實務,在臨床實習、智慧教學、產學協作與社區健康等領域展開深度交流,開啟學用合一、教研共融的新篇章。 土城醫院院長賴旗俊指出,身為醫者不僅關注當前病人的健康,更需為醫療未來播下種子,醫院長年扎根智慧醫療與社區照護,這次與元培攜手將是重要里程碑,期許透過合作不只是培育即戰力人才,更建立一個強調臨床思辨、人文關懷與創新實踐的教學環境,更培養能承擔時代責任的健康守門人。 元培醫事科大校長王綮慷指出,在後疫情時代,醫療教育面臨重新思索與定位的挑戰,元培致力推動實證導向、科技融合與人文關照並重的教學理念,土城醫院正是極佳的策略夥伴。 王綮慷表示,土城醫院於智慧醫療應用與臨床教育場域,將為學生提供高度真實性與系統性的學習機會,雙方合作也象徵技職教育與臨床實務的深度對話,進一步實現大學社會責任,回應時代對健康專業人才的新需求。 土城醫院表示,未來雙方將攜手推動多項合作計畫,包括臨床教學場域開放、跨專業協同學習、VR與數位教材共創、社區健康促進計畫等,並強化臨床師資培育與教學制度優化,打造一套智慧教學與在地照護並重的整合模式。

Read More

讓你變老的不是時間!肥胖超過10年 老化恐達48%

  蔡明劼醫師說,真正讓你變老的,是肥胖本身。(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肥胖不僅影響外觀,更可能從細胞層級悄悄「偷走你的青春」。新陳代謝內科醫師蔡明劼透過臉書表示,根據《JAMA Network Open》於2025年7月刊登的研究指出,長期肥胖會讓生理年齡提早加速老化,影響遠比我們以為的還深。 他貼文指出,該研究追蹤205位智利年輕人(年齡約28~31歲),分為3類:體重正常者、青春期肥胖者,以及兒童時期即肥胖者。結果發現,只要肥胖超過10年,生理年齡就比實際年齡多出15~16%,甚至有些人老化程度高達48%。 這些所謂的「生理年齡」並非主觀感受,而是根據科學指標來評估,包括DNA甲基化變化、端粒縮短、慢性發炎指數(如IL-6、CRP)上升,以及代謝激素異常(如IGF-1下降、FGF-21上升)。這些老化徵兆本應出現在中老年,卻在20多歲的肥胖族群中提早出現,顯示肥胖就是「老化的催化劑」。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從小肥胖和青春期肥胖者的老化指數相近,顯示時間的積累是關鍵。 細胞層級的老化會影響免疫力、內分泌功能、能量代謝與神經退化,未來更易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與失智症。 不過,蔡明劼醫師提醒別灰心:體重可以控制,細胞也具備可逆性。透過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正常作息,仍有機會讓細胞恢復年輕狀態。別再誤信「瘦會顯老」的說法,真正讓你變老的,是肥胖本身。

Read More

專家籲納預防政策核心 偏頭痛 中風 青年健康隱形殺手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約有200萬名偏頭痛患者,其中7成為18至50歲主要勞動人口,女性GDP損失是男性兩倍。偏頭痛與中風成青年健康隱形殺手,專家籲納入預防與治療政策核心。 成大大學藥學系教授歐凰姿指出,根據德國WifOR研究機構推估,偏頭痛每年對台灣造成相當於GDP 2%的生產力損失,經濟衝擊甚至超越心血管疾病,對青壯年勞動力影響尤鉅。 偏頭痛也伴隨更高的心理健康風險,應列為公共健康優先議題。近來臨床建議指出,若每週發作一次以上或每月頭痛超過4天、影響生活,或止痛藥效果不佳,應盡早接受神經專科評估,啟動預防性治療,以降低反覆發作與失能風險。 歐凰姿呼籲政府,將偏頭痛納入健保給付與預防性治療體系,降低青壯年因病失能與離職的風險。 此外,中風近年有明顯年輕化趨勢,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湯頌君指出,台灣每年新增3萬至5萬名患者,平均每18分鐘有1人罹病,每44分鐘有1人因此失去生命。另4成病人半年內會出現肢體痙攣恐釀失能,每5名失能有1名會癱瘓長期臥床,且10名中風患者有7人無法回到原來工作崗位,1年更需至少50萬以上照護費用。 值得關注的是,台灣每年新增中風人口中有15至20%是45歲以下的青壯年,但多數民眾對症狀辨識不足,加上部分院所因人力與制度限制,無法於黃金時間內完成取栓手術等關鍵處置。湯頌君建議,應擴大溶栓藥物使用可以幫助降低青壯年中風失能率到10%以下,強化區域型醫院的急性期處置能力,並於職場端落實高血壓、代謝症候群等危險因子的篩檢與健康促進。透過臨床、社區與職場三方並進,將有助於降低中風帶來的長期失能與家庭經濟衝擊。

Read More

中醫養肝 重心情開朗 莫鬱鬱寡歡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知名主持人沈玉琳近日因猛爆性肝炎緊急送醫,而引發外界對於肝病的高度關注。崇學馬光中醫診所院長黃千瑞從中醫角度,傳授養肝關鍵。 黃千瑞表示,中醫的肝,指的是「臟腑」,是以功能劃分。《黃帝內經》提到:「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中醫的肝,就像是軍中統帥,負責謀劃思考,並且影響或管理其他臟腑的功能。 例如「肝喜條達而惡抑鬱」,表示肝喜歡心情開朗,而不是鬱鬱寡歡。這裡的肝,包含了情緒與心理層面的調節,類似西醫的自律神經系統。 「肝氣鬱結、肝鬱化火」,當肝氣無法正常舒暢,則容易產出現煩躁易怒、脅肋脹痛、頭痛頭脹、面紅耳赤、口苦口臭症狀。另外也會間接影響生殖內分泌功能,例如月經不調、肌瘤囊腫、乳房結節、甲狀腺異常等。 要養肝,黃千瑞指出,從中醫古籍《黃帝內經》來考證,「肝藏血,心行之,人動則血運於諸經,人靜則血歸於肝藏,肝主血海故也。」原來是肝膽互為表裡經,也就是說如果可以早點就寢,那中醫的肝與膽就會得到休息,避免過於勞累影響身體。 其次,黃千瑞表示,可以常按摩肝經太衝穴,太衝穴位於足大腳趾跟與第二腳趾跟交界處1公分,可以沿第1第2趾間橫紋向足背上推到有一凹陷處即是。太衝穴可以降肝氣,舒緩因肝氣旺盛而導致的血壓上升、頭暈頭痛、排便不順。 另,「肝開竅於目」,壓力大的時候眼睛容易疲憊,其實現代人不論是長時間工作或看書,有時候甚至熬夜,加上本身情緒緊繃,很容易肝氣不疏,出現眼睛酸澀、眼壓高、流眼油,伴隨肩頸緊繃頭痛頭暈,這時候就可以沖泡一杯菊花枸茶飲用,菊花清熱明目,枸杞滋陰補肝。 此外,黃千瑞表示,也可以絞股藍顧肝續健康。絞股藍,味甘、無毒,其皂甘的化學結構與人參類似,因此有「南方人參」之譽,在日本被稱作「福音草」。有五葉或七葉之分,七葉就是俗稱的七葉膽。絞股藍偏涼,有助於清熱去濕,特別適合熬夜過多、容易疲倦、口苦口臭的溼熱體質民眾。另外也有文獻記載可以搭配山楂沖泡飲用,可以減少血脂問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