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務署台中關新任關務長張淑娟宣誓就職

關務署台中關關務長陳木生屆齡退休,職缺由高雄關副關務長張淑娟陞任,台中關舉行卸、新任關務長交接及宣誓典禮,由關務署署長彭英偉親自主持監交。(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關務署台中關關務長陳木生屆齡退休,職缺由高雄關副關務長張淑娟陞任,台中關舉行卸、新任關務長交接及宣誓典禮,由關務署署長彭英偉親自主持監交。台中港區相關機關及業者代表前往參加觀禮,場面溫馨隆重。 交接儀式中,彭英偉讚許卸任陳木生於台中關三年多任期內,不論通關服務或查緝走私,都交出亮眼成績,並稱揚新任張淑娟認真負責,精通資料分析,期許張關務長承先啟後,領導台中關同仁提供更便捷的通關服務。 台中關新任關務長張淑娟於七十四年進入公職服務,曾服務於關務署、基隆關、台中關和高雄關,關務業務嫻熟,行政歷練豐富,資歷完整,工作表現極為優異,深獲各級長官肯定。 張淑娟表示,面對全球政經局勢快速變化,海關角色須與時俱進,上任後將與全體同仁攜手,貫徹彭署長所提智慧便民服務願景,沿用數位工具,優化通關流程,致力於提供便捷高效率通關服務,並秉持彭署長智慧科技查緝理念,善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查緝工具,強化風險管理與查緝技巧,守護國門安全。

Read More

科技儀器輔助執法 追繳空汙防制費逾11億元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環境部十八日指出,近年透過科技儀器輔助執法,已查獲多起事業故意繞過合法排放管道或汙染防制設備的排放廢氣案,並與地方政府合作追繳空氣汙染防制費逾新台幣十一億元。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表示,近年來透過科技儀器及區域智慧空品感測物聯網等科技工具輔助執法,已查獲多起事業繞流(即故意繞過合法排放管道或汙染防制設備)排放廢氣案,並與各縣市環保局合作追繳事業短繳空氣汙染防制費逾十一億元。 環境管理署列舉近期一起運用智慧稽查的案例,揪出彰化縣一家從事PU合成皮業的公司,長期短繳空氣汙染防制費,台中高等行政法院於五月二十九日判決確定,公司須補繳空氣汙染防制費四千萬元。 環境管理署指出,這家公司也被查出未依固定汙染源操作許可證核定內容確實裝填及更換空氣汙染防制設備的活性碳,造成空氣汙染,違反空氣汙染防制法第二十四條第二項規定,經彰化縣環境保護局依法裁處十萬元罰鍰。 環境管理署呼籲事業應落實各項空氣汙染防制工作,妥善收集處理空氣汙染物,維護空氣品質,並應誠實申報原物料使用量,依法繳納空氣汙染防制費,倘有短漏報製程原物料使用量及短繳空氣汙染防制費情形,應主動向各縣市環保局補申報、補繳,切勿心存僥倖,否則一旦被查獲,將面臨科處刑責與追繳空氣汙染防制費。

Read More

興櫃轉上市 證交所審議通過驊陞IPO案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證交所十八日召開有價證券上市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電子零組件廠驊陞科技初次申請股票上市(IPO)案,後續將提報證交所董事會核議。 驊陞原本在興櫃掛牌,二0二五年六月十日送件申請股票上市,為二0二五年第十二家國內公司(不含創新板)申請股票上市。 根據證交所提供資料,驊陞主要業務為智能電子產品相關零組件,以及汽車產品零組件研發、製造及銷售。董事長陳宏欽、總經理陳正煌。公司登記地址在新北汐止,申請上市資本額約七點二六億元。 二0二二年至二0二四年的過去三年,驊陞稅前盈餘分別為一點一六億元、九千四百一十八萬元和二點四五億元,二0二五年第一季稅前盈餘已達九千四百九十四萬元。二0二二年至二0二四年年每股稅後純益分別為一點二七元、零點八二元和二點二八元,二0二五年第一季每股純益為零點八六元。

Read More

上市櫃公司協會:董事進修納文史哲藝 強化職場倫理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十八日建議台灣證券交易所調整董事進修制度,將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課程納入法定進修比重,作為強化企業倫理與領導人文化素養的重要策略。 上市櫃公司協會表示,日前一家新創公司執行長手刃科技長,雙方都是學有專精的高階主管,為何會發生令人匪夷所思的慘事,有沒有可能是因為大家都過度追求理性與科技,而忘了人與人之間該如何相處。 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於理監事聯席會議為此通過一項政策建言,將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文史哲藝課程納入法定進修比重。 上市櫃公司協會指出,近年來職場中屢見溝通失效、價值混淆與信任崩解等現象,顯示企業文化已出現系統性斷裂。儘管現行董事進修規範涵蓋治理、法務與財務領域,但對於倫理價值、人文關係的系統學習相對不足,無法有效支撐企業對人與人、群與人、群與群間的應對能力。 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此次提案由志聖工業董事長梁茂生與零壹科技董事長林嘉勳共同提出,獲得理監事一致支持。提案內容包括三項重點建議,包括董事進修正式納入人文課程比重,建議證交所明定董事每年進修課程中,文化倫理類課程(如文學、歷史、哲學、藝術)應占至少三十%。 其次,鼓勵管理教育引入倫理與文化模組,建議教育部與商管學院增設企業倫理相關課程,培育未來企業領導人具備價值判斷與倫理思辨能力。 另外,進修規劃納入人文專業意見,上市櫃公司協會建議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在課程開發與評估階段,邀請文史哲藝學者參與審議,提升內容深度與文化整合。

Read More

客委會攜手Plants打造蔬食饗宴

  客委會副主委范佐銘(左二)等人品嘗客家食材所研發的三道創新餐點。(客委會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客委會與企業植宿餐飲異業結盟,客委會副主委范佐銘十八日前往開箱此次合作運用客家食材所研發的三道創新餐點,他表示,期望透過跨界共創,讓大眾看見客家料理不僅有油、鹹、香的傳統風味,也能結合當代飲食趨勢,展現更多元、豐富且永續的可能性。 范佐銘指出,客委會落實賴清德總統的客家六箭政策,推動客食輔導推廣計畫,已籌組客食諮詢委員會,盤點出五十二項核心客家食材,並攜手七家企業研發出二十五道創新料理。此次品嘗到蔬食餐廳Plants打造的蔬食客味,令人耳目一新,也證明客家料理不只能展現傳統的澎湃風貌,更能轉化為精緻、永續、貼近都市生活的飲食選擇。 台灣首間主打植物性、無麩質與全食概念的蔬食餐廳Plants,結合客家食材與植物性飲食理念,打造出三道嶄新的永續客食料理,分別為擂茶蘿蔔餃子佐桔醬、烤白菜佐香蔥醬與老菜脯、福菜九層塔青醬麵包捲。活動參與者尚包括Plants創辦人饒孟蓁與共同創辦人林莉,以及長期關注台灣農村與客家文化的作家兼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陳美禎。

Read More

複合影像導引疼痛治療 國際專家齊聚台中交流技術

  複合影像導引疼痛介入治療工作坊,在集思台中新烏日會議中心揭幕。(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介入性疼痛治療隨著精準醫療時代來臨,邁入科技整合新階段。台中慈濟醫院疼痛治療科、台灣疼痛醫學會與台灣脊椎微創內視鏡醫學會主辦「複合影像導引疼痛介入治療工作坊」,18日在集思台中新烏日會議中心揭幕,三天課程吸引海內外臨床與學術專家齊聚,聚焦複合影像技術在疼痛治療的臨床應用,推動技術實作與跨領域合作。 台灣疼痛醫學會理事長陳貞吟說,國際專家經驗分享與臨床實作課程結合,推動台灣疼痛醫學朝向更高精準度與專業整合,帶給病人更安全、有效且個別化的照護,這正是精準醫療理念在疼痛治療領域的延伸發展。研討會以複合影像導引介入治療為主軸,強調X光與超音波雙影像的整合應用,透過更客觀、精準的導引,提升對脊椎、神經與肌肉骨骼疼痛病灶的診斷與處置能力。 台中慈濟醫院疼痛治療科主任唐宗詠指出,傳統依賴手感與經驗的操作方式逐漸被科技輔助取代,醫師唯有掌握新工具、深化解剖理解,安全與療效間取得最佳平衡。課程以「介入性疼痛核心議題」為主軸,涵蓋頸因性頭痛、椎板切除術後疼痛症候群、肩部肌腱損傷與深層軟組織疼痛等常見但診斷不易的問題。 美國伊利諾大學的Dr. Kenneth Candido分享最新頸椎椎間盤源性疼痛診斷與治療趨勢,花蓮慈濟醫院疼痛科主任王柏凱則從再生醫學角度,分享腰椎退化疾病的整合性治療策略。 台中慈濟醫院團隊展現本土技術深度,微創脊椎關節中心主任張建鈞與唐宗詠主任,分別從微創外科與疼痛介入觀點切入椎板切除術後疼痛處理,呈現跨專科協作的臨床價值。微創脊椎關節中心副主任謝尚霖則針對肩部旋轉肌群損傷,分享微創修補手術結合再生療法的臨床應用。 香港大學臨床副教授Dr. Stanley K.H.Lam以生物張力整合理論切入旋轉袖肌病灶,強調整體力學架構對組織功能與疼痛機轉的影響。 員榮醫院復健科主任陳冠霖與台北榮總復健部醫師林威廷分別分享深臀部疼痛症候群及上肢高階超音波應用的臨床經驗,展現影像診斷與導引技術在疑難疼痛案例中的解決能力。 美國UCLA的Dr. George Chang-Chien則聚焦透視導引操作技巧,補足醫師在精準定位與劑量控制的實務訣竅。 課程內容理論與操作兼備、臨床與科學並重,課程後續移師彰濱秀傳亞洲遠距微創手術中心,展開兩天涵蓋四大核心操作模組的實作訓練,包括「雙影像導引脊椎治療」、「超音波導引脊椎治療」、「超音波導引肌肉骨骼治療」與「內視鏡脊椎手術」,學員在專業引導,操練臨床常見處置技術,強化手術精準度與操作信心。

Read More

史萊姆黏土抽檢 5件硼超標

  台中市政府法制局公布市售史萊姆黏土產品檢驗結果。(法制局製表/記者徐義雄翻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史萊姆黏土具有高度可塑性且色彩鮮豔繽紛,深受孩子喜愛,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抽查發現有硼超標情形,111年發生幼童使用史萊姆黏土導致皮膚嚴重發炎的事件。台中市政府5月自實體及網路商店購得11家廠商的史萊姆黏土,6月間送檢,全部樣品重金屬均合格,有兩款產品中文標示不合格,有5家業者販售的史萊姆黏土硼元素超出法定標準,最高超標達8.6倍。 法制局長李善植說,為使液態的膠水凝固並具有彈性,製造商一般常使用「硼」元素製成史萊姆黏土供孩童玩耍。過去黏土檢驗僅止於重金屬檢測,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已公告,史萊姆黏土的新修正檢驗方式113年3月1日實施,規範檢驗史萊姆黏土的硼元素每公斤不得超過300毫克。 這次抽樣的商品分別自實體及蝦皮平台商店購得,11家廠商的史萊姆黏土,除1家係國內產製以外,其餘10家係自中國大陸進口。 消保官吳冠民表示,避免硼元素損害孩童的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不論業者是在113年3月1日以前或以後,只要是進口或製造史萊姆黏土應符合新修正的檢驗標準,確保兒童健康。 這次檢出超標商品比例不低,已流入市場販售,建議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全面抽檢史萊姆黏土。史萊姆黏土常因摻雜香料色素等而含有塑化劑,韓國的研究報告指出玩史萊姆的孩子被診斷為「周邊型性早熟」的機率,是沒玩史萊姆者的5.5倍。

Read More

小六女童乾癬難眠 中醫調理見效

  豐原醫院中醫師蘇紋華表示,乾癬並非傳染病,而是免疫系統失調導致的皮膚疾病。(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別再以為只是皮膚乾燥!中醫揭露「乾癬」真相,這是一種常見且反覆發作的慢性皮膚疾病。根據統計全台約有超過10萬名乾癬患者,其主要症狀為皮膚紅斑、脫屑與搔癢,嚴重影響外觀與生活品質。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指出,一名12歲的小學六年級女童,頭皮、手肘、膝蓋與小腿出現大片紅斑,伴隨銀白色脫屑,奇癢難耐,甚至癢到無法入眠,前往豐原醫院求診,4個月的中醫調理,皮膚逐漸恢復光滑,重拾自信笑容。 豐原醫院中醫師蘇紋華表示,天氣變化大,許多人出現皮膚乾癢、脫屑、紅疹等症狀,常誤以為只是單純乾燥,塗抹乳液即可改善,忽略可能是乾癬,中醫稱之為「白疕」,屬「癬症」的一種,與體質、情緒密切相關,乾癬並非傳染病,而是免疫系統失調導致的皮膚疾病。 當免疫細胞異常活躍,導致皮膚細胞過度增生與代謝異常,在表皮堆積,形成如魚鱗狀的脫屑,俗稱「銀屑」,乾癬常見好發部位為頭皮、肘部、膝蓋、背部等。 蘇紋華說,乾癬的發生與血熱內蘊、風邪外襲,以及情緒鬱結密切相關,許多患者有明顯壓力史或情緒起伏,易於冬季復發。中醫講求「體質辨證」再治,常見體質分為4型,「血熱型」紅斑劇癢、口乾舌紅;「血燥型」皮屑厚多、皮膚乾裂、舌紅少津,屬陰血不足;「血瘀型」疹塊色暗、反覆不癒;「氣血兩虛型」病程長、容易疲倦、病情遷延不癒。對不同體質,治療上採取「內調外治」3大策略,「內服方劑」依個人體質開立清熱涼血、養血潤燥或活血化瘀的中藥;「外用療法」衛教指導使用成分單純的清潔保養品;「日常調養」避免發物、辛辣與海鮮,維持規律作息與穩定情緒。 蘇紋華提醒,乾癬雖為慢性病,只要找出體質根源、配合生活調整,大多可有效控制。「減壓抗焦慮是關鍵,壓力過大容易誘發復發。」飲食應清淡,避免油炸與來路不明的偏方,以免加劇症狀。

Read More

三伏貼 氣喘惡化風險降60%

  中醫全聯會表示,易過敏及陰虛體質民眾可到中醫院使用三伏貼,為體內注入更多的能量,以改善體質。(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中醫全聯會指出,7月20日就是三伏天的初伏,提醒體質陰虛及易過敏的民眾,別忘了到中醫療院所貼三伏貼,這是中醫依據「冬病夏治」理念,利用陽氣最旺的夏季,以藥餅協助將能量儲存體內,再於冬季釋放並發揮療效。 恩主公醫院中醫部主任張晉賢指出,研究證實三伏貼透過調節發炎因子改善氣喘患者呼吸功能,平均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上升13%、氣喘惡化風險下降60%,可以有效改善氣喘、鼻過敏、過敏反應、感冒及睡眠狀況。 北市聯醫昆明中醫院副院長邱榮鵬指出,三伏貼主要適用於氣喘、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嗽及體虛易感冒者,尤其適合兒童、虛寒體質及銀髮族群。將逐痰、溫陽、通絡的中藥材研末後,調製成膏狀敷貼於特定穴位,可調節體內免疫功能,降低嗜酸性白血球數量。 中醫全聯會指出,三伏貼的藥材具有刺激性,應由中醫師問診後為民眾貼於特定穴位。(記者傅希堯攝) 馬偕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張絜閔表示,由於三伏貼藥效具有刺激性,有些人可能會感到輕微的刺痛或發熱,這屬是藥效發揮的正常反應,若感到強烈不適,應立即停止使用,孕婦、嬰幼兒、過敏體質者以及皮膚有損傷的人應避免使用,建議仍需中醫師評估。 中醫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指出,臨床上一位80歲的奶奶近10年每年都會到診所貼三伏貼,多年來的易感冒及氣喘的毛病,情況也都有好轉,這位奶奶連看病的次數都減少了,奶奶感覺用了三伏貼後,身體比70歲時還要健康。依健保資料台灣因過敏接受西醫診治人口約占總人口15%,這些民眾都可求診中醫使用三伏貼。

Read More

熟男複視重影 中醫眼針改善

  醫師徐靖翔運用特製細軟針具,從眼眶周圍的睛明穴、球後穴等穴位直接入針,沿著眼球外肌肉層,藉此改善眼部血液循環、活化神經與肌肉,並提升淚液分泌。(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一名40歲的林姓男子,近日突然出現「複視」症狀,看東西會出現重影,單眼在同一時間看到兩個重疊影像導致他無法專注工作,日常生活更是大受影響;經高醫中醫部診斷,採取眼針治療,經兩個療程後重影現象顯著改善,其他治療案例搭配西醫共同治療達到良好療效,成果也刊登於「中醫藥研究論叢」期刊,為眼疾患者帶來全新的治療契機。 高醫中醫部主任蔡政勳部表示,中醫眼針療法屬於針灸治療的一種,主要針對眼部及全身疾病進行微針刺激。醫師運用特製細軟針具,從眼眶周圍的睛明穴、球後穴等穴位直接入針,沿著眼球外肌肉層,深度可達3-5公分,藉此改善眼部血液循環、活化神經與肌肉,並提升淚液分泌。眼針治療使用的針具經過特殊設計,針體極細且針頭經過鈍化處理,大幅降低對眼部組織的刺激與損傷,提升安全性。 高醫中醫部推動眼針療法新趨勢,以中醫眼針搭配西醫共同治療達到良好療效。 (記者王正平攝) 主治醫師徐靖翔表示,多項研究已指出,眼針對視功能的改善具臨床實證,在系統性回顧與大數據分析研究中,眼針可促進眼底微血管流量與視網膜氧含量,有助於延緩退化與促進視神經再生。像是「乾眼症」可刺激眼周穴位,促進淚腺與瞼板腺功能恢復,改善體質與淚液分泌,有效緩解症狀;「視神經疾病與青光眼」可活化視神經細胞,促進視神經代謝與修復,減緩退化速度,並協助穩定眼壓。「眼底疾病」能促進眼底微循環,增加血液流量,加速病變組織的修復與吸收,並活化視網膜細胞,延緩退化。 徐靖翔也提醒,由於眼針屬深層針刺,針刺部位靠近眼球與重要血管神經結構,需要不斷練習才能掌握精巧熟練的手法,確保進針安全與療效,因此在操作時必須由受過專業訓練的中醫師進行,並配合眼科檢查如OCT、視野測試等作為輔助評估。在治療前,若有懷孕、蟹足腫體質、服用抗凝血藥或凝血疾病者,應主動告知醫師。治療後,建議48小時內先冰敷,48小時後改熱敷,有助於緩解不適與瘀青。 中醫眼針療法不僅能治療眼部疾病,對於乾眼症、青光眼、視神經退化等疾病,眼針療法已成為患者的新選擇,也能調節全身機能,透過調理肝腎、滋養氣血,從根本改善健康。臨床經驗顯示,結合西醫檢查與治療,能更全面地守護眼睛健康,提升治療效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