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面對AI潮流的因應與實務 大專校院圖書館館長聯席會在東華

東華大學圖書資訊處主辦全國大專校院圖書館館長聯席會議,今年以「直面AI:機遇、挑戰、實踐」為主題,探討圖書館經營管理在AI浪潮下,帶來的機會、挑戰及實績。(東華大學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國立東華大學二十八日表示,東華大學圖書資訊處主辦全國大專校院圖書館館長聯席會議,今年以「直面AI:機遇、挑戰、實踐」為主題,探討圖書館經營管理在AI浪潮下,帶來的機會、挑戰及實績。這是一場已開辦三十六年聚集大學圖書館館長,交流分享圖書館經營管理問題與解決方案的平臺。 東華大學校長徐輝明表示,歡迎館長們來到東華,雖然東華在去年地震時遭受嚴重衝擊,但是仍以正面態度積極前行,所以會議中安排透過步行探訪東華自然生態、體驗東湖獨木舟、鐵馬遊覽校園等活動,感受東華校園的韌性,也讓館長們能放鬆平日繁忙的公務壓力。 東華大學表示,此次專題演講很榮幸邀請到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項潔名譽特聘教授以〈大學圖書館的變與不變〉為題,提出他對圖書館在AI時代的種種看法。 項潔表示,圖書館不變的是它的使用是創造文明的場域、是保存知識文化的所在,變化的是網路科技徹底改變知識保存與傳播模式,進而強調圖書館保存文化的責任,不僅要保存以前,更要保存現在的文化,最後,他以「圖書館不是工作,是事業」來祝福和勉勵圖書館人員。

Read More

中原大學CYCUMUN二零二五登場 青年外交新勢力齊聚共探全球議題

CYCUMUN二零二五中原大學模擬聯合國會議,展現青年外交新勢力共探全球議題的熱情與行動力。(中原大學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為拓展青年學子的全球視野與公共參與能力,中原大學於二零二五年四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七日隆重舉辦「CYCUMUN 二零二五中原大學模擬聯合國會議」。本次會議由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辦,桃園市青年事務局指導,中原模擬聯合國社團籌辦,吸引來自全台大專院校與高中共四十位優秀學子齊聚中原,展開為期兩天的外交模擬行動,攜手打造青年國際交流的重要里程碑,開啟與世界對話的新篇章。會議中,學生代表針對人工智慧治理與數位轉型兩大關注重點,分別提出推動「倫理影響評估機制」(EIA)與設立「全球數位轉型支援基金」(DTSF)等核心倡議,展現青年世代對全球未來發展的積極關注與行動力。 CYCUMUN二零二五與會代表合影留念,展現青年外交新世代的朝氣與團結。(中原大學提供) 本屆CYCUMUN會議全面採用北美模擬聯合國制度(North American Procedure)及哈佛世界模擬聯合國會議規則(WorldMUN Rules of Procedure),全程以英語進行,強調即席發言、主動協商及合作解決問題,營造沉浸式外交實境,全面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臨場應變與跨文化溝通能力。會議設置聯合國大會第一與第三委員會(GA一、GA三),分別針對「人工智慧對全球資訊安全與個人隱私的衝擊」及「科技發展與勞動權之間的平衡」兩大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柯惠鈴二十八日表示,自中心成立「人工智慧倫理與全球治理學苑」以來,致力於培養中原師生在AI時代下的國際觀與責任感。本次模擬聯合國會議不僅提供學生積極參與國際議題、勇於發聲的舞台,更是學習聆聽、協作與建立共識的重要實踐場域。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表示,本次CYCUMUN二零二五展現中原大學學生卓越的國際交流實力,與台灣大學、政治大學、成功大學等校優秀學子共同演練國際協商與共識建構過程。期盼透過此一平台,持續推動青年國際化發展,激勵更多中原學子立足台灣、放眼世界,成為新世代全球治理的關鍵力量。

Read More

健康台灣 5年挹注489億 陳志鴻:五大支柱降低可避免死亡率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總統府國策顧問陳志鴻27日指出,打造健康台灣需仰賴5大支柱支持政策,包括深化國家癌症防治計畫、三高888計畫、優化醫療工作條件、健保制度強化與改革等,有助降低「可避免死亡率」,追上日韓等國。 陳志鴻表示,健康台灣願景與核心目標是讓全台2千3百萬人能活得更久、活得健康、活得快樂,是跨黨派、跨族群、跨地域的全民運動,健康台灣獲總統與中央政府支持,包含5年計畫挹注489億元,且在規劃與執行上是依地區設計在地健康解方。 陳志鴻表示,打造健康台灣仰賴5大支柱支持政策,包含深化國家癌症防治計畫;落實888三高防治計畫,強化初級照護、提升健康識能,減少慢性病併發症與死亡率;充實全民心理健康韌性計畫,結合教育部推動社會情緒學習(SEL),加強青少年與成人的心理支持。 另外,還有優化醫療工作條件與強化醫療韌性。他表示,盼提升公立醫院薪資、改善護理人力與醫療設備,鼓勵醫院節能減碳,強化基層健康服務;確保全民健保永續經營也是重點,健保屆滿30年,需面對財務與公平性挑戰,正著手推動健保總額調整與健保署功能強化。 陳志鴻表示,如果從「可避免死亡率」來看,也就是透過治療可以預防的死亡,台灣從2001年到2019年,10年間改善了10%,雖然已有進步,但相較於韓國與日本等先進國家,進步幅度仍然落後,強化對三高患者的照護,有助於進一步降低可避免死亡率,提升國民健康水準。 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陳威明致詞時表示,面對高齡化、少子化與全球護理人力短缺問題,健康體系面臨前所未有挑戰,縮短不健康餘命是健康台灣的願景。

Read More

健保崩壞?學者提重症體系再設計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灣健保制度面臨嚴峻挑戰,醫界人士建議推動健保支付制度改革,逐步導入不同工不同酬、按質論酬的支付機制,並強化醫療人力永續政策,建立醫療韌性治理體系;學者認同論質計酬是變革重要方向,甚至應該改變醫療分級,重症體系再設計。 國際期刊「刺胳針」刊載台灣健保體系瀕臨全面崩潰之投書,內容被指有誤,中國醫大附醫前晚也發布聲明針對內容錯誤致歉。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雖然這篇文章引用數字錯誤應予以更正,但確實指出台灣健保制度當前面臨嚴峻挑戰,以及長期結構性問題對醫療人力與品質造成影響,值得各界正視與省思。 洪子仁說,健保制度過去30年成功實現高覆蓋率、低自費與高民眾滿意度,是全球少數以相對有限資源提供高可近性醫療服務的制度之一,但長年過度壓低醫療成本、忽視人力投入,尤其疫情後急診壅塞、新藥與新科技納入健保速度放緩、護理人力流失,資源配置失衡。 面對健保挑戰,洪子仁提出3點建言,第1點是推動健保支付制度改革,逐步導入不同工不同酬、按質論酬的支付機制,提升急重症、基層照護與偏鄉醫療的誘因,改善人力配置與服務品質。 第2為強化醫療人力永續政策,政府應與醫學會、護理團體及各級醫療機構協力合作,設立專責計畫,針對人力培育、執業環境、職涯支持等面向提出中長期改善策略,避免醫療崩盤從人力斷鏈開始。 洪子仁表示,第3點則是建立醫療韌性治理體系,建議借鏡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經驗,應強化全國整合式醫療應變系統,提升基層、區域與醫學中心協調量能,運用數位科技強化照護分級與病人流管理。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長、前中央健保局長鄭守夏說,健保仍以「按量計酬」為主,無法控制過度使用,也無法對高品質服務給予獎勵。若制度不改變,健保將難以永續,建議支出面從論量轉向論質,收入改革應擴大課徵基礎、彈性費率調整。 台灣醫療層級分為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及基層診所等4個分級,鄭守夏提出「重症體系再設計」構想,建議以重症中心取代醫學中心概念,不必一定要規模龐大,而是聚焦於功能與效能,同時鼓勵中型醫院具備重症處理能力,提升整體醫療韌性。

Read More

小針刀治療顳顎關節炎

■陳俊銘 「顳顎關節炎」有別於身體的其他關節,是一種很特殊可以滑動的關節,連接頭顱及下顎骨,上半部是由顳骨內凹的關節窩,下半部則是由下顎骨降起的骨踝,中間連著一片軟骨盤所構成,左右各一個關節位於耳朵軟骨的前方,外面有關節包囊及肌肉,是顳顎關節異常所致的疼痛來源。顳顎關節可以前後滑動使嘴巴張開,閉合約5公分寬,也可以左右移動約1公分,配合中間的軟骨盤,可以有效、無痛地咀嚼、吞嚥、說話,甚至作出一些誇張、戲劇性的臉部動作。 顳顎關節異常又名顳顎關節症候群、肌肉顏面疼痛症候群,簡稱「顳顎關節炎」,目前美國口腔顏面疼痛學會將顳顎關節異常分為兩種:一,源自肌肉性:症狀大部分來自牙齒咬合不良,少部分來自夜間磨牙或常咬牙齒或心理壓力,導致關節周圍肌肉痙攣所致。二、源自於關節性:比較少見,來自於關節本身退化、發炎、腫瘤身體免疫病變。因為顳顎關節外面包囊及肌肉的疼痛神經支配與耳朵的一樣,都是來自於第五腦神經─三叉神經,而且顳顎關節緊臨在耳朵前方,當顳顎關節疼痛時,腦部會以為附近同是三叉神經支配的耳朵也在疼痛,所以病人常覺得耳朵痛,流行病學上75%的成人在檢查時至少有一個顳顎關節異常的徵候,但只有5%的病人需要治療,男女比是1:4,女性較多,最常出現在20-40歲年齡層。 中醫治顳顎關節炎,可利用針刀先鬆解沾黏部位,配合針灸治療做後續調理,頭皮針、耳針、舌針、眼針、火針、腕踝針靈活運用,鞏固療效。再配合中藥行氣活血化瘀,常用桃紅四物湯加減丹參、川七、赤芍、蔦根、木瓜等,有助病情根本治療。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

落髮不是雄性禿 禍首是2期梅毒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皮膚科醫師柯偉立表示,造成掉髮的原因很多,應找出真正的原因對症治療。(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30多歲的年輕男性,平日工作忙碌、壓力大,幾個月前發現原本茂密的秀髮髮量卻越來越少,撥弄時還常可扯落一綹髮絲。其父親已有禿頭,深怕步父親後塵,前往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求診。但經檢查不似典型的雄性禿,也進一步發現他身上有許多不會癢的紅疹,經診斷發現是罹患2期梅毒造成,經治療後恢復茂密髮量。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皮膚科主任柯偉立說,問診中發現患者整體的掉髮表現,不似典型的雄性禿。雖然可以是壓力引起的休止期脫髮,或是廣泛型圓形禿,為求判斷無誤,因此進一步詢問患者有無其他的身體不舒服。這時患者也說發現身上有許多不會癢的紅疹。 柯偉立綜合評估後,認為很可能是罹患2期梅毒的皮膚與頭髮的表現,後經抽血證實該名男性罹患梅毒,並給予患者完整的抗梅毒藥物治療。3個月後,患者回診追蹤,其身上紅疹在完成治療後即已消失,如今也恢復往日的茂密髮量。 柯偉立指出,雄性禿、休止期脫髮、與圓形禿是其門診最常見的掉髮種類。雄性禿的典型表現常是髮線後退、局部或整體髮量減少、頭髮變細、脫髮速度緩慢。往往是由久未相見的親友或長期合作的髮型設計師最先發現髮量出現明顯變化。 柯偉立說,雄性禿雖是遺傳所致,但壓力會讓雄性禿提前表現與進一步惡化。壓力也是引起休止期脫髮與圓形禿的主要原因之一。休止期脫髮的掉髮速度明顯,患者很容易察覺到掉髮變多。典型的圓形禿是頭上會出現圓形的塊狀禿髮,但若是廣泛型圓形禿,掉髮的表現會雷同於休止期脫髮。 柯偉立建議,有掉髮困擾的患者應盡早就醫檢查,找出真正的原因。

Read More

翁腹部切口疝氣 3D腹膜內網膜修補改善

屏東醫院大腸直腸科醫師楊博翔,說明3D腹腔鏡腹膜內網膜修補手術,治療腹部切口疝氣。(記者毛莉攝)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一名年近80的老翁,因腹部切口疝氣造成身體不適就醫,屏東醫院施以3D腹腔鏡腹膜內網膜修補手術,不但傷口小,也無疼痛感,患者對術後狀況相當滿意。 79歲的辜先生,30年前因腹膜炎接受傳統腹部手術後,腹部留下約25公分的疤痕,最近發現傷口上方凸起,因腹部不適至屏醫大腸直腸科就醫。 經醫師檢查後發現是約2公分左右的切口疝氣,患者接受3D腹腔鏡腹膜內網膜修補手術,腹部僅4個約1公分的傷口,搭配防沾黏人工網膜及可吸收式螺旋固定器的方式,將人工網膜完整的覆蓋在腹壁缺口下方,術後隔天就可下床行走,搭配止藥幾乎感受不到傷口疼痛,第3天即可出院,之後門診追蹤2個月亦未復發。 屏醫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楊博翔說,腹部切口疝氣是腹部手術後常見的併發症,會導致腹壁的弱點處出現突出,形成疝氣囊,手術時腹壁的縫合不確實或手術切口過大,還有術後感染及超重或肥胖等因素,都會增加疝氣風險。 醫師楊博翔表示,雖然腹部切口疝氣無法完全預防,但避免術後過早提重物或劇烈活動、保持適當的體重,讓腹壁不會承受過大壓力,術後定期回診復查等,建議患者在術後密切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若有任何不適或異常,應儘速回門診檢查。

Read More

哈瑪斯願釋所有人質 換停火5年

記者康子仁/綜合報導 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組織哈瑪斯談判代表與埃及斡旋人員進行談判,有不願具名的官員告訴法新社記者,哈瑪斯對一項釋放所有人質,以及確保停火五年的協議抱持開放態度。 根據法新社報導,哈瑪斯與以色列在加薩的戰爭打了十八個月。哈瑪斯代表團在埃及開羅舉行談判的同時,加薩仍不寧靜,救援人員表示,以色列最新襲擊造成至少三十五人死亡。 以色列持續阻擋人道物資進入加薩已近八週,聯合國表示,當地糧食和醫療物資即將耗盡。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哈瑪斯官員告訴法新社,哈瑪斯準備好進行單一梯次的換囚行動,以及為期五年的停火協議。哈瑪斯隨後發表聲明說,代表團已離開開羅。 哈瑪斯這個月稍早才拒絕以色列提出的方案,理由是方案「不完整」。全新的方案改呼籲以「全面性」協議來停止以哈自二0二三年十月爆發的這場戰爭。 哈瑪斯高層官員透露,先前拒絕的以色列提議,包括停火四十五天,換取釋放十名仍在世的人質。 哈瑪斯對停戰協議向來有三大要求,包括結束戰爭、以色列全面撤出加薩走廊,以及大幅增加對加薩的人道援助。

Read More

探索菁寮老街 關注兒少網路安全

記者翁聖權∕後壁報導 配合《四二八兒保日》,北台南家扶中心於四月廿七日走進後壁菁寮老街,舉辦了一場融合教育與文化的「兒少保護暨數位探索活動」,吸引近兩百名民眾參與。北台南家扶主委呂明憲與台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主任施清發呼籲全民關注兒少網路安全議題。 活動亮點包括:透過闖關遊戲挑戰「全家福情報分析」、「網路安全情境大考驗」等關卡,不僅深入了解網路安全的重要性,還能親身體驗如何辨別網路陷阱。來自十個社政單位的團隊介紹自身服務,帶領民眾了解社福體系的角色,深化社會支持的概念。 由北台南家扶少年展力學生設計互動遊戲,參加者透過智慧型手機探索菁寮老街歷史;透過互動遊戲搜集「記憶的碎片」,探索地方故事,並創造屬於自己的數位回憶。 呂明憲指出,網路詐騙與霸凌事件頻繁發生,孩子在網路世界中更容易成為目標。提醒家長及兒少要提高警覺,勿輕信網路上的不明訊息或連結,保護個資並勇敢求助,例如撥打一一三保護專線。 家扶中心主任李桂平感謝後壁區農會及菁寮老街商圈的協助,俗女電力站及卡多利亞良食館的經費贊助,讓活動能順利進行。他呼籲社會大眾支持「兒童保護捐款滿額贈專案」,每筆滿一千兩百元可獲贈「家扶X貓爪抓多功能收納籃」等好禮,幫助受虐兒少修復身心傷痛。

Read More

聯結車失控撞22車 像轟炸

台中市沙鹿區向上路長下坡路段發生嚴重車禍,轎車被撞嚴重毀損。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沙鹿區向上路七段與屏西路長下坡路段二十七日一輛由謝姓駕駛的二節聯結車疑煞車失控,沿路撞擊二十二輛汽機車和腳踏車,許多機車和腳踏車被撞到人行道上,車損嚴重,共有十一名傷者,其中三人傷勢較嚴重,仍在加護病房觀察中。警方初步了解,聯結車疑為煞車失靈肇事。 清水警分局調查,二十五歲謝姓男子駕駛二節聯結車,沿向上路七段南往北方向行駛,疑因煞車失控,沿途至少撞擊十輛汽車、十一輛機車、一輛腳踏車,造成十一人受傷,其中九人由消防局送醫;謝男酒測無酒駕,聯結車撞車後再往前開約三百公尺才停下,駕駛沒有肇事逃逸,肇事原因仍在調查中。 追撞現場像被轟炸般混亂,多名傷者躺在地上,有轎車被撞到車頂凹陷,也有車被撞到車身剩一半,多輛機車被撞,從慢車道被撞上人行道,聯結車上載運的寶特瓶半成品散落地面。 光田醫院急診部主任林技政說,醫院共收治十名傷者,其中九人由消防局救護車送院,一人自行就醫。傷者中一對母女傷勢較嚴重,母親左側肋骨多處骨折合併氣血胸、多處四肢骨折,目前住加護病房觀察中。女兒則是頭蓋骨破裂,意識清楚,在加護病房觀察,還有一名男子有左側肋骨骨折、蛛蜘網膜下出血,留加護病房觀察中。其餘傷者分別住院、急診室留觀或已出院。 據目擊民眾指出,這輛載運寶特瓶初胚的肇事聯結車,發生事故後,大批寶特瓶初胚散落路面,還有被撞汽機車零件,現場一片狼籍。令人觸目驚心的是,其中被撞致幾近全毀三車的駕駛,幸運只受輕傷,相對車輛毀損程度,都叫人感到是奇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