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騎車與汽車碰撞 女兒死亡 汽車駕駛判十月 媽媽獲緩刑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黃姓男子去年十月開車行經一處交岔路口時,剛好陳女騎機車載著女兒也行至該處,二車發生碰撞,造成陳女受傷,其女兒則傷重不治。彰化地院審結,認黃男為肇事主因,陳女為肇事次因,依過失致死罪將黃男判處十月有期徒刑。陳女處二月徒刑,得易科罰金,緩刑二年。 判決書指出,黃男去年十月二十三日晚上九點二十九分許,開車行至伸港鄉中華路六七0巷及中華路九五八巷交岔路口時,疏未注意,未先停止於閃光紅燈號誌交岔路口前,讓幹道車優先通行,即貿然直行。 適陳女騎機車搭載女兒,沿伸港鄉中華路九五八巷由東南往西北方向往彰新路七段四0一巷直行行駛,至該閃光黃燈號誌交岔路口,亦疏未注意減速接近,二車因而發生碰撞。造成陳女右側股骨轉子下粉碎性骨折等多處傷害;其女兒則右側股骨幹第一型開放性骨折合併壞死性筋膜炎,經送醫急救,仍於去年十月二十九日凌晨一點二十五分許宣告不治。 黃男於警方前往現場處理時,當場承認其為肇事人,自首接受裁判;陳女亦於警方前往醫院處理時,承認其為肇事人,而自首接受裁判。二人均符合自首的規定,均依法減輕其刑。 法院審酌黃男因金額差距過大未能與陳女、被害人家屬達成和解,陳女遭喪女之痛,其內心已倍受煎熬且悲痛自責,及黃男就本件車禍發生為肇事主因,陳女為肇事次因等情,分別量處上述之刑。 另考量陳女因一時過失致犯本案,肇致其女兒死亡,精神上所受痛苦已遠甚於任何的刑事處罰,經此刑之宣告,當足促其警惕,而宣告緩刑二年。可上訴。

Read More

培養客語新世代播報人才 客委會舉辦「二0二五後生客語主播營」

培養客語新世代播報人才,客委會舉辦「二0二五後生客語主播營」。(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培養客語新世代播報人才,台中市政府客委會與豐盟電視台合作舉辦「二0二五後生客語主播營」。客委會十六日指出,首次辦理獲熱烈迴響,成果發表當天,十三位學員走進電視台攝影棚,穩健的台風與流利的客語播報新聞,展現驚艷的學習成果。 培養客語新世代播報人才,客委會舉辦「二0二五後生客語主播營」。(記者徐義雄攝) 客委會表示,營隊邀請資深客語教師劉惠月與資深主播李姿嫻擔任講師,課程涵蓋客語表達、新聞播報技巧、鏡頭語言與棚內實作演練,基礎訓練到上台實戰,培養學員的媒體素養與自信。參加學員多為國小高年級至國中生,透過沉浸式學習,短短幾天內蛻變為小小「後生客語主播」。 客委會主委江俊龍說,颱風的影響,課程被迫縮短一天,孩子們堅持完成挑戰。即便面對多次NG,沒有人輕言放棄,每位學員勇敢站上主播台,努力完成播報任務。 劉惠月說,小朋友學習客語的管道有很多,一般教材語速慢、聲情一致,站在「初學者」角度,此次訓練突破朗讀習慣,強化實際口說能力,雖然過程中,有人因壓力哭泣、忘詞重錄,幸好在地的客語老師已打好基本功,上課的學員很認真配合。 營隊成果影片剪輯後上傳至台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官方臉書粉絲專頁「聽,看臺中客」。

Read More

青蔥健康種苗 病害綜合防治暨施肥管理講習會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於大安區農會舉辦「青蔥健康種苗─病害綜合防治暨施肥管理講習會」,專家演講青蔥健康種苗生產、 合理施肥等,吸引四十餘位青蔥專業農友參與。(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為強化大安區青蔥產業發展,提升在地農友生產管理與防疫技術,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於大安區農會舉辦「青蔥健康種苗─病害綜合防治暨施肥管理講習會」。由農改場農業推廣科吳建銘科長與蔡建宗總幹事共同主持,動植物防疫檢疫署及中區分署均派員與會,農業科技研究院院方人員亦出席並進行問卷調查,期望透過多面向的交流與指導,協助農民強化青蔥栽培專業知識與永續經營能力。 講習會由多位研究專家進行專題演講,主題涵蓋青蔥健康種苗生產體系的建立、氣候變遷下病害防治策略,郭建志副研究員介紹「微生物資材應用於青蔥栽培」,說明不同微生物資材對提升植株抗逆力及減少化學藥劑使用的效果。接著由錢昌聖副研究員講授「粉蔥種子繁殖技術」,詳細解說高品質種苗篩選與生產流程,有助提升蔥苗健全度與田間種植成效。 除此之外,因應近年氣候型態異常,青蔥捲葉型炭疽病逐漸成為青蔥生產的重要威脅。王照仁副研究員以「青蔥捲葉炭疽病及其防治策略」為題,剖析病原特性及傳播途徑,並提出整合性防治措施,強調健康種苗來源、田間衛生及藥劑使用需搭配管理,才能有效降低損失。曾副研究員則以「青蔥合理化施肥管理」為主題,分享不同季節及生育期所需之肥分調整方式,兼顧產量及品質,並減少肥料資源浪費與對環境的影響。 除技術講座外,趙佳鴻副研究員也針對目前農業政策、相關補助資源及推動方向進行說明,協助農友了解政府對青蔥產業輔導措施與未來發展規劃,期望在公私部門共同努力下,強化農業競爭力。 不僅在地農友踴躍參加,亦有來自彰化芳苑等外縣市青農遠道而來,共同探討青蔥生產面臨的挑戰與解方。蔡建宗總幹事表示,此次講習會現場吸引近四十位青蔥專業栽培農友參與,以平時栽培過程中常見的病蟲害管理、肥培調整與種苗選用等問題,積極提出疑問與經驗分享,討論十分熱烈、學習氣氛濃厚。

Read More

蘆竹分局「鐳射對戰,流汗不留憾」青春專案 寓教於樂反詐反毒顯成效

蘆竹分局「鐳射對戰,流汗不留憾」青春專案,寓教於樂反詐反毒顯成效。(蘆竹分局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蘆竹分局於十五日在桃園市立光明國民中學盛大舉辦「鐳射對戰,流汗不留憾」青春專案活動,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提升青少年對詐騙、毒品、性剝削及網路賭博等犯罪產生防制意識,同時提供健康的暑期活動空間。 蘆竹分局「鐳射對戰,流汗不留憾」青春專案,寓教於樂反詐反毒顯成效。(蘆竹分局提供) 本次活動吸引逾六十名青少年熱情參與。現場設置鐳射對戰體驗、定向越野及闖關活動,讓學子們在揮灑汗水的同時,學習團隊合作、溝通協調的重要性。蘆竹分局特別將青春專案四大主軸融入活動設計,包括「防制少年遭受假網路拍賣、假遊戲點數、假求職詐騙,並強化法治教育,使其認識民事侵權行為連帶損害賠償責任,避免被吸收成為詐欺集團成員」、「防制少年接觸新興毒品與(電子)菸害」、「防制兒少性影像、兒少性剝削相關犯罪與危害」以及「防制青少年涉入實體及網路賭博,避免財務糾紛及被犯罪組織吸收」。 藉由本次活動,引導青少年透過實體活動認識自我、發展潛能,並於活動後引導反思,協助其建構正向認知,提升自我保護能力,使青少年預防詐欺犯罪、遠離新興毒品、防制性暴力及杜絕組織犯罪。 蘆竹分局分局長楊贊鈞表示,保護青少年是警方責無旁貸的使命。未來將持續結合各界資源,規劃更多元且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期盼所有青少年都能「流汗不留憾」,擁有一個充實且平安的暑假。

Read More

僑委會語言文化工作坊委由中原舉辦 強化歐美華語教師教學及文化力雙軌並進

「一一四年臺灣華語文學習中心與主流臺裔教師來臺語言及文化工作坊」,參與的四十六位老師來自歐美各國。(中原大學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為提升海外華語文教師之專業素養,並促進臺灣與美國、歐洲各地僑校和主流學校之合作,僑務委員會委託中原大學於一一四年六月三十日至七月十一日舉辦「一一四年臺灣華語文學習中心與主流臺裔教師來臺語言及文化工作坊」。邀請來自美國、捷克、荷蘭、法國、德國和西班牙等地共四十六位華語老師參與。研習期間安排七十四小時的密集課程,全面強化海外華語教師在教學及文化推廣能力。 參與工作坊的教師們至苗栗體驗原住民染布工藝DIY,認識原住民藝術。(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大學十五日表示,工作坊課程內容兼具創新與文化深度,特別著重AI科技在教學的實際應用,像是利用AI進行出題設計、備課輔助等實作訓練,幫助教師提升教學效率與互動力。同時也安排多門文化課程,包含茶藝、剪紙、國畫等傳統藝術,讓教師們更深入理解臺灣文化的細緻與美感。 此外,課程亦安排原住民族文化探索,透過理論與實地參訪,讓老師們接觸臺灣原住民族多元文化特色。此外,研習期間安排兩天一夜的教學參訪活動,走訪苗栗「石壁染織工坊」體驗原住民族的植物染布工藝,也到新竹學習客家擂茶的製作過程。透過「課堂學習+實地體驗」的雙軌設計,教師們不僅學到專業技能,也能將親身體驗的臺灣文化內容帶回歐美各地,與當地學生分享,成為臺灣的文化外交官。 工作坊於七月十一日在中原大學金榮商學講堂舉行結業典禮,僑委會張良民副委員長、僑教處陳柏琴副處長、僑教處李偉農科長及中原大學華語文教學中心歐德芬主任皆出席參與。張良民表示,僑委會長期關注歐美地區僑校及主流學校的華語教學發展,他相信透過此次工作坊的豐富課程,參與的老師們在教學專業與文化素養上都有成長與提升。

Read More

十三行博物館新北南島文化節26、27日登場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二0二五新北南島文化節」將於七月廿六、廿七日登場,圖為去年活動之一。 (十三行博物館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二0二五新北南島文化節─島嶼織縷?繽紛十三」將於七月廿六日、廿七日登場,這次首度攜手花蓮縣政府,匯集五國世界南島文化、十六大原民族群,共織北台灣最大規模的南島語族嘉年華;現場將有二十場表演帶來精采的傳統樂舞、真人服飾展演,從台灣原住民到世界南島語族跨域活動輪番上陣,還有深受歡迎的部落手作體驗。 新北市南島文化節活動深受歡迎的部落手作坊,與南島工藝師一同編織珍貴文化體驗。 (十三行博物館提供) 十三行指出,今年南島文化節以「織文化、織傳承、織永續」三大主軸為核心理念,呼應正在展出的「島嶼織縷─古代南島衣飾文化特展」,活動透過震撼人心的樂舞表演、深度沉浸的技藝體驗,及琳瑯滿目的精選文創市集和道地特色美食,全方位展現南島文化的深厚底蘊與傳承之美。 最受矚目的「部落手作屋」,邀請民眾與南島工藝師一同編織珍貴文化體驗,包括魯凱族公主包鳳玲傳授流傳千年的樹皮布工藝,製作栩栩如生的貓頭鷹吊飾;泰雅族織女梁美花分享傳統弓織技藝,引領參與者編織出絢麗多彩的傳統織帶。創新的皮件工作坊引導民眾繪製具有深刻意義的傳統圖騰皮革手環,編織出專屬於自己的獨特文化記憶與生命故事。 十三行博物館並自即日起於Facebook粉絲專頁推出線上互動「南島小教室」,民眾只要在指定貼文中破解南島編織服飾謎題,並標註三名好友,就有機會獲得精美的環保餐具組、手工編織扇等十三綠時尚友善環境選品。 十三行館長羅珮瑄表示,從大坌坑遺址到十三行遺址的考古發現,不僅印證台灣是南島語族的重要原鄉,更見證古代技藝的傳承與創新發展;「二0二五新北南島文化節」就像是一座跨越時空的編織機,將傳統與創新、在地與國際、古老智慧與現代美學,共同編織出嶄新的文化風貌,看見南島文化的豐富多樣,歡迎大小朋友七月廿六日、廿七日到十三行參與活動。

Read More

桃園智慧一號店打造冠軍冰淇淋 張善政市長邀市民共享榮耀與甜蜜

桃園智慧一號店打造冠軍冰淇淋,張善政市長邀市民共享榮耀與甜蜜。(新聞處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桃園市長張善政十五日於市府一樓川堂,出席智慧一號店「應援桃園.再來一冠」冠軍冰淇淋推廣活動。張善政表示,為慶祝桃園璞園領航猿奪得二0二五年P.LEAGUE+總冠軍,智慧1號店特別推出象徵桃園奪冠榮耀的「冠軍冰淇淋」,藉由冰品的甜蜜滋味,讓市民一起感受桃園球隊帶來的感動與榮耀,歡迎市民朋友一同見證、品嚐桃園最好的紅茶冰淇淋,並持續為桃園城市球隊熱血應援,祝福在地球隊未來都能「再來一冠」。 桃園智慧一號店打造冠軍冰淇淋,張善政市長邀市民共享榮耀與甜蜜。(新聞處提供) 張善政指出,市府致力推動智慧行銷與農產加值,此次冠軍冰淇淋以龜山蜂蜜與冠軍茶農生產的紅茶等在地優質農產為原料,展現地方特色,並透過智慧1號店平台活化農業經濟與地方品牌。 張善政與桃園璞園領航猿球星白曜誠及Pilots Crew啦啦隊女孩Ruka,於活動現場和市民朋友一同挑戰「投杯乒乓」及「彈瓶蓋」遊戲,現場氣氛熱絡,觀賽民眾亦熱情高呼「再來一冠」,串聯球迷情感與運動精神,展現桃園智慧生活結合體育城市的創新與活力。 新聞處表示,「冠軍冰淇淋」於七月底前還有同口味第二杯半價、買三杯送一杯限時優惠,歡迎市民朋友把握機會嚐鮮,呼朋引伴一同體驗集杯樂趣。此外,智慧1號店還設有「ㄚ桃園哥X球隊聯名商品」、「天光雜貨店」、「桃園味」等智慧販售機台,展售多款在地特色文創好物、農產點心及潮流選品,展現桃園智慧展售與文創整合的多元面貌。

Read More

茂林木業行負責人宋錦森捐款扶助北埔國中偏鄉教育設備及活動經費

茂林木業行負責人宋錦森(右二)捐款扶助北埔國中偏鄉教育設備及活動經費,希望更多人關心偏鄉教育。(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在玄奘大學徐美慧老師的牽線下,竹縣茂林木業行負責人宋錦森十六日慨捐八萬元予北埔國中,專款用於扶助北埔國中偏鄉教育設備及活動經費,為學子打造更優質的學習環境。 宋錦森表示,每名孩子都值得擁有平等的學習機會,透過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希望這份捐款讓北埔國中的學子能在更優質的環境中成長,展現他們的潛能,追逐夢想。期盼透過他個人的?磚引玉,讓更多人關心偏鄉教育的未來。 徐美慧表示,教育界與企業界攜手合作,支持偏鄉教育,可說係企業回饋社會的最佳典範,期待能有更多像宋錦森這樣的企業家,支持偏鄉教育,讓每位學生都能獲得應有的學習機會。

Read More

〈中華副刊〉釀出生活最本真的甜

■喬志兵 兒時的時光總是慢悠悠的,那時判斷春之暖陽是否已然真正降臨人間,法子簡單質樸得令人心生懷念,卻又奇妙無比,在茅屋前尋得一處陽光毫無保留傾灑的愜意角落,定睛瞧一瞧蜜蜂們的動靜便知。當第一縷暖陽溫柔地照在大地上,沉睡世界的惺忪睡眼,若有幸見那些毛茸茸、圓滾滾的小傢伙們,在茅屋牆壁上星羅棋佈、天然蜂巢般的大小洞穴間,心急火燎卻又秩序井然地穿梭往來,忙碌得幾近忘乎所以,那便是春神踮著腳尖,輕叩大地之門扉的美妙聲響,意味著暖意在世間的每一寸罅隙裡悠悠悄然而來。 它們心無旁騖地專注於花粉的採擷,小巧玲瓏的身軀在洞口與繁花盛景間連綴成靈動飄逸的虛線,嗡嗡嚶嚶的振翅聲此起彼伏,似在和著春風的節拍,輕訴獨屬於春日的私密絮語。即便偶爾與人狹路相逢、打個照面,它們也極少亮出那令人忌憚的蟄針,多數時候只是旁若無人地翩然而過,人與蜂之間,就這般自然而然地達成一種無需言傳的默契共生,多年來相安無事。那份未經塵世沾染、毫無雕琢痕跡的親昵,是春日裡悄然潛入窗櫺的第一縷花香,總能在心底某個柔軟角落,悄然孵出一汪暖融融的溫情,經久不散。 當然,生活這幅寧靜的田園畫卷,偶爾也會闖入幾位不速之客——黃蜂。相較於蜜蜂的溫婉馴良,黃蜂恰似一群莽撞無禮的赳赳武夫,渾身散發著兇悍戾氣,那囂張跋扈的飛行姿態,尖銳刺耳的嗡嗡鳴叫,常惹人心生惶惶。可只要人深諳與它們的相處之道,及時斂聲靜氣,將身軀定格成一尊紋絲不動的雕塑,絕不莽撞挑釁,它們那看似洶洶的氣勢也不過是虛張聲勢,在周遭盤旋幾圈、耀武揚威一番後,便會悻悻然飛走。相較之下,蜜蜂始終如一的溫婉良善愈發顯得可親可愛,是鄰家乖巧懂事的孩童,默默為生活添彩,從不驚擾安寧。 記得那片金色海洋般波瀾壯闊的油菜花田,微風而來,花浪翻湧,芬芳馥鬱的氣息裹挾著整個春天的蓬勃朝氣。置身其間,總能瞧見蜜蜂們歡快得幾近癲狂的身影,它們是被花蜜灌醉的精靈,在繁花枝頭翩躚起舞,輕盈的翅膀振動出一曲曲夢幻樂章,彷彿要這般永不停歇地歌唱下去,讚頌春日美景,禮贊繁花饋贈。那美不勝收到令人幾近窒息,是塵世中的淨土一隅,純粹的美好肆意流淌,淌入觀者心間,凝鑄成永恆難忘的明媚畫面。 春夏時節,大自然這位神奇畫師打翻了調色盤,五彩斑斕瞬間暈染了整個世界。田野上,繽紛野花肆意綻放,似繁星點點散落綠綢;大壩上,倔強小花從石縫擠出,迎著驕陽展露笑顏;屋前屋後,薔薇牽牛攀援纏繞,粉紫嫣紅熱鬧非凡。目光所及之處,到處都能捕捉到蜜蜂們忙碌不迭的身影。蜜蜂,這些在天地間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生靈,卻有著極其獨特且令人驚歎的生活習性,是微觀世界裡恪守使命的行者。它們對於花朵,懷揣著一種近乎癡迷癲狂的熱愛,花朵便是它們呱呱墜地那一刻起,便篤定一生追尋的生命全部意義所在。在暖烘烘的金色陽光下,蜜蜂們輕盈地振動著那薄如蟬翼、近乎透明的翅膀,從一朵嬌豔欲滴的花輕盈飛向另一朵婀娜多姿的花,不知疲倦、周而復始。它們的飛行軌跡,乍一看孩童信手塗鴉般雜亂無章,實則暗藏玄機,有著自己嚴謹精密的規律和明快靈動的節奏,如同一場精心編排的空中芭蕾,舞者們心中有數,觀者卻需細細咂摸方能領悟其中精妙。每一只蜜蜂都宛如一位技藝精湛、兢兢業業的小工匠,晨曦微露時便離巢勞作,日暮西沉才匆匆歸巢,在花間奔忙的每一刻,都全神貫注,傾盡心力。 蜜蜂的生活,被一只無形卻精准的時鐘牢牢把控,規律得近乎刻板。每日晨曦初破,天邊第一縷曙光尚未驅散夜的濃稠,它們已然抖擻精神,準時在特定時刻振翅而出,奔赴漫山遍野的花海,開啟一天漫長艱辛的採集征程。直至傍晚時分,夕陽如血,餘暉將大地萬物勾勒出長長剪影,它們才裹挾著滿身疲憊與沉甸甸的收穫,循原路回到那溫暖熙攘的蜂巢。在蜂巢那昏暗幽謐卻井然有序的狹小空間裡,一場神秘莊重的「釀造儀式」即刻開啟。蜜蜂們齊心協力,用自己體內分泌出的特殊唾液,悉心塗抹在花蜜之上,施展神奇魔法,耐心地將花蜜中多餘的水分一點一點蒸發殆盡,使其歷經淬煉,華麗轉身為濃稠醇厚、香氣撲鼻的蜂蜜。而後,它們又憑藉著與生俱來的建築天賦與團隊製作精神,將這來之不易的甜蜜寶藏,小心翼翼地儲存在蜂巢那密密麻麻、迷宮般精巧構造的各個角落,嚴嚴實實封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恰似未雨綢繆的智者,為族群的存續精心謀劃,囤聚希望。這般小小的生靈,於平凡日常裡,演繹著非凡的生命律動,在歲月深處,釀出生活最本真的甜。

Read More

〈中華副刊〉「當代詩話」兩則

文/簡政珍 攝影/羅文華 一、回憶成詩的關鍵 往事是很多人詩作的泉源。「過去」的顯現經常是一個凝聚的意象。若非長詩敘述,詩中往事的浮現,不是經由原始事件的順序,不是追溯一棵樹從種子發芽、生根、成長,到蔚然成蔭。它可能是一個樹幹的橫切面,從切面看出時光縱橫交錯的紋理。 回憶成詩的關鍵是意象,而非敘事。 二、現在,累積成豐富的「過去」 詩人寫下一個殷實的「現在」,累積成豐富的「過去」。不僅是「過去」介入「現在」而完成詩作,抓住「現在」的某一瞬間,正是讓「未來」有一值得回味的「過去」。 因為注定成為「過去」,詩人以寫詩體現了當下存在的瞬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