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智慧一號店打造冠軍冰淇淋 張善政市長邀市民共享榮耀與甜蜜

桃園智慧一號店打造冠軍冰淇淋,張善政市長邀市民共享榮耀與甜蜜。(新聞處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桃園市長張善政十五日於市府一樓川堂,出席智慧一號店「應援桃園.再來一冠」冠軍冰淇淋推廣活動。張善政表示,為慶祝桃園璞園領航猿奪得二0二五年P.LEAGUE+總冠軍,智慧1號店特別推出象徵桃園奪冠榮耀的「冠軍冰淇淋」,藉由冰品的甜蜜滋味,讓市民一起感受桃園球隊帶來的感動與榮耀,歡迎市民朋友一同見證、品嚐桃園最好的紅茶冰淇淋,並持續為桃園城市球隊熱血應援,祝福在地球隊未來都能「再來一冠」。 桃園智慧一號店打造冠軍冰淇淋,張善政市長邀市民共享榮耀與甜蜜。(新聞處提供) 張善政指出,市府致力推動智慧行銷與農產加值,此次冠軍冰淇淋以龜山蜂蜜與冠軍茶農生產的紅茶等在地優質農產為原料,展現地方特色,並透過智慧1號店平台活化農業經濟與地方品牌。 張善政與桃園璞園領航猿球星白曜誠及Pilots Crew啦啦隊女孩Ruka,於活動現場和市民朋友一同挑戰「投杯乒乓」及「彈瓶蓋」遊戲,現場氣氛熱絡,觀賽民眾亦熱情高呼「再來一冠」,串聯球迷情感與運動精神,展現桃園智慧生活結合體育城市的創新與活力。 新聞處表示,「冠軍冰淇淋」於七月底前還有同口味第二杯半價、買三杯送一杯限時優惠,歡迎市民朋友把握機會嚐鮮,呼朋引伴一同體驗集杯樂趣。此外,智慧1號店還設有「ㄚ桃園哥X球隊聯名商品」、「天光雜貨店」、「桃園味」等智慧販售機台,展售多款在地特色文創好物、農產點心及潮流選品,展現桃園智慧展售與文創整合的多元面貌。

Read More

茂林木業行負責人宋錦森捐款扶助北埔國中偏鄉教育設備及活動經費

茂林木業行負責人宋錦森(右二)捐款扶助北埔國中偏鄉教育設備及活動經費,希望更多人關心偏鄉教育。(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在玄奘大學徐美慧老師的牽線下,竹縣茂林木業行負責人宋錦森十六日慨捐八萬元予北埔國中,專款用於扶助北埔國中偏鄉教育設備及活動經費,為學子打造更優質的學習環境。 宋錦森表示,每名孩子都值得擁有平等的學習機會,透過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希望這份捐款讓北埔國中的學子能在更優質的環境中成長,展現他們的潛能,追逐夢想。期盼透過他個人的?磚引玉,讓更多人關心偏鄉教育的未來。 徐美慧表示,教育界與企業界攜手合作,支持偏鄉教育,可說係企業回饋社會的最佳典範,期待能有更多像宋錦森這樣的企業家,支持偏鄉教育,讓每位學生都能獲得應有的學習機會。

Read More

〈中華副刊〉釀出生活最本真的甜

■喬志兵 兒時的時光總是慢悠悠的,那時判斷春之暖陽是否已然真正降臨人間,法子簡單質樸得令人心生懷念,卻又奇妙無比,在茅屋前尋得一處陽光毫無保留傾灑的愜意角落,定睛瞧一瞧蜜蜂們的動靜便知。當第一縷暖陽溫柔地照在大地上,沉睡世界的惺忪睡眼,若有幸見那些毛茸茸、圓滾滾的小傢伙們,在茅屋牆壁上星羅棋佈、天然蜂巢般的大小洞穴間,心急火燎卻又秩序井然地穿梭往來,忙碌得幾近忘乎所以,那便是春神踮著腳尖,輕叩大地之門扉的美妙聲響,意味著暖意在世間的每一寸罅隙裡悠悠悄然而來。 它們心無旁騖地專注於花粉的採擷,小巧玲瓏的身軀在洞口與繁花盛景間連綴成靈動飄逸的虛線,嗡嗡嚶嚶的振翅聲此起彼伏,似在和著春風的節拍,輕訴獨屬於春日的私密絮語。即便偶爾與人狹路相逢、打個照面,它們也極少亮出那令人忌憚的蟄針,多數時候只是旁若無人地翩然而過,人與蜂之間,就這般自然而然地達成一種無需言傳的默契共生,多年來相安無事。那份未經塵世沾染、毫無雕琢痕跡的親昵,是春日裡悄然潛入窗櫺的第一縷花香,總能在心底某個柔軟角落,悄然孵出一汪暖融融的溫情,經久不散。 當然,生活這幅寧靜的田園畫卷,偶爾也會闖入幾位不速之客——黃蜂。相較於蜜蜂的溫婉馴良,黃蜂恰似一群莽撞無禮的赳赳武夫,渾身散發著兇悍戾氣,那囂張跋扈的飛行姿態,尖銳刺耳的嗡嗡鳴叫,常惹人心生惶惶。可只要人深諳與它們的相處之道,及時斂聲靜氣,將身軀定格成一尊紋絲不動的雕塑,絕不莽撞挑釁,它們那看似洶洶的氣勢也不過是虛張聲勢,在周遭盤旋幾圈、耀武揚威一番後,便會悻悻然飛走。相較之下,蜜蜂始終如一的溫婉良善愈發顯得可親可愛,是鄰家乖巧懂事的孩童,默默為生活添彩,從不驚擾安寧。 記得那片金色海洋般波瀾壯闊的油菜花田,微風而來,花浪翻湧,芬芳馥鬱的氣息裹挾著整個春天的蓬勃朝氣。置身其間,總能瞧見蜜蜂們歡快得幾近癲狂的身影,它們是被花蜜灌醉的精靈,在繁花枝頭翩躚起舞,輕盈的翅膀振動出一曲曲夢幻樂章,彷彿要這般永不停歇地歌唱下去,讚頌春日美景,禮贊繁花饋贈。那美不勝收到令人幾近窒息,是塵世中的淨土一隅,純粹的美好肆意流淌,淌入觀者心間,凝鑄成永恆難忘的明媚畫面。 春夏時節,大自然這位神奇畫師打翻了調色盤,五彩斑斕瞬間暈染了整個世界。田野上,繽紛野花肆意綻放,似繁星點點散落綠綢;大壩上,倔強小花從石縫擠出,迎著驕陽展露笑顏;屋前屋後,薔薇牽牛攀援纏繞,粉紫嫣紅熱鬧非凡。目光所及之處,到處都能捕捉到蜜蜂們忙碌不迭的身影。蜜蜂,這些在天地間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生靈,卻有著極其獨特且令人驚歎的生活習性,是微觀世界裡恪守使命的行者。它們對於花朵,懷揣著一種近乎癡迷癲狂的熱愛,花朵便是它們呱呱墜地那一刻起,便篤定一生追尋的生命全部意義所在。在暖烘烘的金色陽光下,蜜蜂們輕盈地振動著那薄如蟬翼、近乎透明的翅膀,從一朵嬌豔欲滴的花輕盈飛向另一朵婀娜多姿的花,不知疲倦、周而復始。它們的飛行軌跡,乍一看孩童信手塗鴉般雜亂無章,實則暗藏玄機,有著自己嚴謹精密的規律和明快靈動的節奏,如同一場精心編排的空中芭蕾,舞者們心中有數,觀者卻需細細咂摸方能領悟其中精妙。每一只蜜蜂都宛如一位技藝精湛、兢兢業業的小工匠,晨曦微露時便離巢勞作,日暮西沉才匆匆歸巢,在花間奔忙的每一刻,都全神貫注,傾盡心力。 蜜蜂的生活,被一只無形卻精准的時鐘牢牢把控,規律得近乎刻板。每日晨曦初破,天邊第一縷曙光尚未驅散夜的濃稠,它們已然抖擻精神,準時在特定時刻振翅而出,奔赴漫山遍野的花海,開啟一天漫長艱辛的採集征程。直至傍晚時分,夕陽如血,餘暉將大地萬物勾勒出長長剪影,它們才裹挾著滿身疲憊與沉甸甸的收穫,循原路回到那溫暖熙攘的蜂巢。在蜂巢那昏暗幽謐卻井然有序的狹小空間裡,一場神秘莊重的「釀造儀式」即刻開啟。蜜蜂們齊心協力,用自己體內分泌出的特殊唾液,悉心塗抹在花蜜之上,施展神奇魔法,耐心地將花蜜中多餘的水分一點一點蒸發殆盡,使其歷經淬煉,華麗轉身為濃稠醇厚、香氣撲鼻的蜂蜜。而後,它們又憑藉著與生俱來的建築天賦與團隊製作精神,將這來之不易的甜蜜寶藏,小心翼翼地儲存在蜂巢那密密麻麻、迷宮般精巧構造的各個角落,嚴嚴實實封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恰似未雨綢繆的智者,為族群的存續精心謀劃,囤聚希望。這般小小的生靈,於平凡日常裡,演繹著非凡的生命律動,在歲月深處,釀出生活最本真的甜。

Read More

〈中華副刊〉「當代詩話」兩則

文/簡政珍 攝影/羅文華 一、回憶成詩的關鍵 往事是很多人詩作的泉源。「過去」的顯現經常是一個凝聚的意象。若非長詩敘述,詩中往事的浮現,不是經由原始事件的順序,不是追溯一棵樹從種子發芽、生根、成長,到蔚然成蔭。它可能是一個樹幹的橫切面,從切面看出時光縱橫交錯的紋理。 回憶成詩的關鍵是意象,而非敘事。 二、現在,累積成豐富的「過去」 詩人寫下一個殷實的「現在」,累積成豐富的「過去」。不僅是「過去」介入「現在」而完成詩作,抓住「現在」的某一瞬間,正是讓「未來」有一值得回味的「過去」。 因為注定成為「過去」,詩人以寫詩體現了當下存在的瞬間。

Read More

〈中華副刊〉除夕夜讀蘇東坡

■趙廷河 有人說,如果人生需要一位導師,那一定是蘇軾。「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2025年除夕之夜,我閑來無事,就又專心致志地捧讀起案頭這本由肖仁福著、有團結出版社於2020年3月出版的《蘇東坡傳》一書,在字裡行間探尋蘇東坡的人生之旅,從中認識到了一位「愛」與「樂」的蘇東坡。我讀著讀著,便覺得心頭豁然開朗。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進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諡文忠。 高山仰止,仰望東坡。蘇東坡學識淵博,善書詩詞文章,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還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蘇東坡一生勤於創作,在他短暫的一生中,為世人留下了3000多首詩詞,4000多篇知性文章以及無數高雅書貼和繪畫。他的詩詞文章裡所表現出的豪邁氣象和優美情致,豐富的思想內涵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在當時傾倒世人,被奉為天下文宗,死後彪炳後世。他用畢生才華結晶而成的作品集,毫無疑問,是古典文化寶藏中一塊璀璨的瑰寶。 蘇東坡的詩詞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等手法,獨具風格。品讀蘇東坡詩詞,可以走進他的內心世界,讀出他的人生況味,給我們的人生注入精神力量。他的詩詞既有「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的窮哭絕望,又有「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躊躇滿志;既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奔放,又有「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通透豁達;既有「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的超凡脫俗,又有「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的人間煙火;既有「小軒窗,正梳妝」的夫妻恩愛,又有「豈是吾兄弟,更是賢友生」的兄友弟恭;既有「農功各已收,歲事得相佐」的鄉鄰友好,又有「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自在灑脫;既有「好在堂前細柳,應念我,莫翦柔柯」的細膩溫情,又有「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美好祝願……我之所以喜歡蘇東坡,是因為在品讀他的詩詞的時候,能從中尋到自己的影子,並與之產生情感共鳴。正如肖仁福在《蘇東坡傳》這本書的結篇中所言:「東坡沒走,靈魂不滅,精神永存……只要打開這些作品,東坡就會燦然顯現,與你會心而笑。」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蘇東坡關注民生,滅蝗、抗洪、辦教育、救孤兒,力之所及,躬身踐行。蘇東坡一生築過三條長堤,分別在杭州、潁州和惠州,尤以杭州蘇堤聞名。北宋元祐四年(1089),蘇東坡擔任杭州知州,此時的西湖,葑草瘋長,亟須疏浚治理。此事涉及水利,攸關民生,蘇東坡十分重視,先後向朝廷上奏《杭州乞度牒開西湖狀》和《申三省起請開湖六條狀》,請求開浚西湖。得到朝廷批准後,他立即親臨工地,發動數萬民工挖淤泥、除葑草。在施工過程中,挖出大量淤泥,無處堆放。對此,蘇東坡因地制宜制定出一個圓滿解決方案,就是用淤泥築一條橫穿西湖南北的長堤,這樣,不僅能夠就地處理掉這些淤泥,而且還能夠便利百姓出行,可謂一舉兩得。為了避免葑草再次滋生,他又想出一個好的辦法,就是將岸邊的湖面租給當地百姓種植菱角。由此,疏浚西湖不僅完美解決了水利、民生、生態問題,而且造就了「蘇堤春曉」「三潭印月」等西湖美景。堤上修有六座橋,分別取名為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等。蘇東坡為西湖留下如:「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等許多美好詩句。在90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能夠受益和遊覽蘇堤,心中始終銘記著這些美好的詩句。 心有大愛,大愛無疆。蘇東坡的內心處處充滿著愛。東坡愛父母、愛兄弟,愛妻兒,愛親友,愛百姓,愛君國,愛古聖,愛今賢,愛儒教,愛道釋,愛山川,愛河流,愛花木,愛蟲鳥,愛詩文,愛筆墨,愛酒肉,愛美食,基至包括欲置其於死地的政敵。肖仁福在《蘇東坡傳》這本書的封底歸結道:「東坡苦難一生,卻過得比誰都快樂和幸福,就是他懂愛會愛。東坡故事告訴我們,人生最高智慧在愛。」 遊於物外,無所而不樂。蘇東坡人生中三分之一時間,都在被貶、流放的路上。他的足跡遍佈大半個國土,去過90座城市。他的一生雖然宦海沉浮,幾經貶黜,命途多舛,但是他卻從未放棄對生命的歡歌。烏臺詩案後,九死一生的他被貶黃州。窮到吃不起飯的他開荒種地,並將開荒種的50畝荒地,取名為「東坡」。「此心安處是吾鄉」這一千古名句,道出了多少人心中濃濃的鄉愁。在這裡,他與農民、漁父、樵夫、商販等談天說笑。據統計:蘇東坡一生入獄、被貶、又被貶……在放逐中度過十餘年,他的3000餘首詩詞中,有344首帶有「笑」字,占比11%。恰如肖仁福在《蘇東坡傳》中所說:「東坡是快樂的,無論得失,無論榮辱,無論浮沉,無論饑飽,無論冷暖,無論苦甘,無論酸辣,無論夢覺,無論醉醒,甚至無論生死,可謂無所而不樂。」 追溯蘇東坡的人生軌跡,不禁讓我感慨萬千。他的人生故事,承載著多麼深厚的情懷啊!這種情懷被記錄在文字裡,鐫刻在石碑上,成為連接我們的情感紐帶。有了這種情感紐帶,我們的社會風尚就有協商互讓的和諧基礎,我們的文化自信就有取之不竭的根脈源泉。

Read More

726大罷免 國民黨籲捍衛民主監督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面對七月二十六日即將登場的大罷免行動,國民黨十五日表示,該案若成功,可能危及國會監督力量與民眾福祉,呼籲選民踴躍投下不同意罷免票,捍衛民主機制與生活權益。國民黨同時關切適逢颱風季,選舉日若遇天災,中選會應儘早公布延期標準,避免選務混亂。 國民黨指出,民進黨號稱罷免是「人民的力量」,實為全面掌控輿論與國會的手段,目的是封殺反對聲音,壓制監督力量。若國會監督機能遭打擊,五天國定假日與普發現金等民生政策恐將遭到取消。國民黨強調,五天假期源自藍營爭取,卻遭民進黨立委質疑「放太多假會被AI取代」;而普發一萬元現金,更曾被綠營立委沈伯洋稱為「中共陰謀」,此類言論已與社會民意脫節。 黨內發言人鄧凱勛強調,普發現金並非撒錢,而是基於稅收超徵,應還於民的政策,且全球多國亦有類似措施。民進黨卻反覆立場,曾支持馬政府與二0二二年全民普發,如今卻轉為全面反對,形同自打嘴巴。 此外,鄧凱勛提醒,目前正值颱風密集期,七月二十六日全台二十四加一選區若遇天災,中選會是否啟動延期應變機制備受關注。他質疑現行規定缺乏統一標準,是否以地方停班停課為依據?若部分延期是否衝擊公平?中選會應儘速公布相關判定標準與調度規劃。 國民黨重申,投票是憲政保障的民主程序,任何干擾投票權的天災應有完整應變方案,否則將危及民主程序與公信力。呼籲全民七月二十六日站出來,投下不同意罷免票,守護監督力量,維護民主制度與生活尊嚴。

Read More

罷免成功撤假與現金?綠批造謠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七月二十六日罷免投票逼近,藍綠針對政策影響再起攻防。國民黨十五日表示,若大罷免成功,民進黨將收回五天國定假及普發一萬元現金政策,呼籲選民投下不同意罷免票,守住民主監督機制。對此,民進黨反批國民黨造謠,操弄政治話術,並強調不反對五天假,也未有撤回普發現金之舉。 國民黨透過社群貼文指出,民進黨宣稱罷免行動是「人民的力量」,實則為打壓異議、掌控反對聲音的手段。若失去國會監督力量,五天假期將面臨取消風險,未來只要一句「AI危機」,勞工可能全年無休。至於普發現金政策,國民黨表示該措施為稅收超徵下的還利於民,不應被視為政治操作。 國民黨更點名民進黨立委沈伯洋,稱其曾指「普發現金是中共陰謀」,質疑民進黨藉「國安」名義封殺民生政策。國民黨強調,若反對聲音遭全面排除,社會將失去民主監督基礎,呼籲民眾以投票行動拒絕罷免行動。 對此,民進黨發言人戴瑋姍回應,國民黨是出於對罷免案的恐懼才操弄假訊息。她指出,五天假放假辦法屬行政命令範疇,原本即無廢除問題,國民黨與民眾黨聯手修法僅為政治操作。至於普發現金,則涉及預算法規定,立法院無權逕行增加預算,國民黨的作法違反憲政慣例。 戴瑋姍表示,民眾具備判斷力,無法認同國民黨「罔顧法治、混淆視聽」的說法,奉勸國民黨應做一個守法、遵憲的反對黨,不應再散布虛假言論。

Read More

宣傳罷免 藍控綠高層涉期約賄選

國民黨立院黨團副書記長陳玉珍(右)、立委翁曉玲(左)質疑農業信用保證基金董事長賴坤成在網路上大罷免言論涉期約賄選。(中央社)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十五日召開記者會,再揭「大罷免」行動背後疑點,指控農業部所屬財團法人農業信用保證基金董事長賴坤成,月領十七萬元薪資,卻在臉書宣傳罷免藍委,涉嫌違反《選罷法》期約賄選,呼籲新竹、花蓮及台東地檢署及調查站儘速啟動偵辦,不要再「只准綠官惡罷、不准人民反罷」。 副書記長陳玉珍指出,賴坤成自四月起多次在臉書貼文支持台東罷免行動,甚至表示若罷免成功,將號召包台鐵專列、帶團遊花東挺罷免商家,形同以期約不正利益換取特定政治行為,觸犯《選罷法》第九十九條之一,檢調不應坐視不管。 副書記長翁曉玲也補充,此前已揭露花蓮縣議會民進黨團總召張美慧出資規劃返鄉專車接送外漂青年投罷免票,今日再揭發賴坤成、林志潔等人,均涉期約賄選。翁曉玲質疑,早於四月國民黨即赴新竹地檢署告發林志潔以咖啡換取連署,至今無任何進展,檢調對綠營案件「完全不作為」。 針對中度颱風「丹娜絲」重創南部災情,國民黨亦批評總統賴清德與副總統蕭美琴勘災發言冷漠。翁曉玲表示,災區至今仍有千戶停電,國軍卻被限制不得進入民宅協助,蕭美琴更稱學生返鄉即可支援,顯示執政高層對災民處境缺乏同理心。 陳玉珍痛批,根據《災害防救法》規定,重大災害時國軍應主動協助,賴清德卻聲稱「不能什麼事都靠國軍」,更讓長者自行爬屋頂蓋帆布,令人痛心。她強調,應將心思放在災民救助,而非推動「大惡罷」,呼籲總統正視民間疾苦,真正實踐政務為民。 國民黨團強調,風災後九日災民仍在苦撐,總統卻聚焦政治鬥爭,令人遺憾,並重申將在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要求法務部說明,相關違法行為為何遲遲未偵辦,呼籲政府勿以黨派區分司法標準。

Read More

中選會闢謠:罷免有投票通知單

中選會指出,罷免投票都有通知單,勿信網路謠言。(中選會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中選會十五日透過臉書指出,立委罷免案或市縣長罷免案,與其他重要選舉、補選、公投等相同,都會依照選務工作時程,由鄉鎮市區公所分送投票通知單,請外界勿信沒有投票通知單的謠言。 中選會表示,二十四位國民黨籍立委罷免案,以及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將於七月二十六日辦理投、開票。網路謠言指罷免不會有投票通知單,中選會表示,立委罷免案或市縣長罷免案,與其他的重要選舉、補選、公投等相同,都會依照選務工作時程,由各市縣政府戶政事務所依法編造印製,並由鄉鎮市區公所依照規定於投票日二天以前,分送至各家戶。 中選會表示,就算沒有投票通知單,只要符合選舉人或投票權人資格,且有攜帶身分證、印章,還是可以投票,請外界勿信謠言,並譴責網路造謠。

Read More

風災援助 翁曉玲轟賴冷血失職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中南部地區七月六日深夜遭受中度颱風「丹娜絲」侵襲,台南、嘉義、雲林等地傳出嚴重災情。國民黨立委翁曉玲十五日透過臉書發文指出,災後災區亟需援助,卻換來總統賴清德冷漠回應「不能什麼事情都靠國軍」、「社區要自助訓練」,質疑其缺乏同理心,不解民間疾苦。 翁曉玲表示,颱風過後隔日即接獲家鄉嘉義義竹地區總幹事求援,指當地道路中斷、斷水、斷電、斷炊,災民急需熱食與乾糧。她也立即在社群平台發出募資訊息,協助解決災民燃眉之急。 翁曉玲指出,災後眾多災民、尤其高齡者,向賴總統陳情希望派遣國軍協助清理家園,賴卻以國軍忙於演習、不得進入民宅為由推託,更有災民反映屋頂破損不敢爬修,賴清德竟當場回應「我們要自己爬啦」,引發輿論譁然。 翁曉玲強調,近日嘉義六腳一名八旬老翁因獨自爬屋修繕失足送醫不治,台南七股一名八十八歲老婦因屋頂受損、長期停電,點蠟燭照明不慎釀火災身亡。她痛批,災害防救法明定重大災害時「國軍應主動協助災害防救」,而賴總統竟要求災民「自己爬」,顯示其對基層苦況全無感受。 翁曉玲也提到,歷年風災中國軍從不缺席,總在第一線協助清理、重建,展現苦民所苦的精神。她直言,此次風災不僅重創中南部,更吹出政府所謂「城鎮韌性演習」的虛假宣傳,籲政府痛定思痛、檢討施政,傾聽災民心聲,儘速協助災區重建家園。 翁曉玲感謝所有參與救災的官兵與志工,並呼籲賴清德總統俯下身來了解民情,真正做到「人溺己溺、民胞物與」,以具體行動回應民眾期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