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大新竹附醫攜手清大 腦波診斷助揪早期阿茲海默症

陳睿正(左)醫師說,腦波診斷模型工具已應用於研究與臨床測試,未來有望成為台灣社區型失智早篩的重要技術。(記者彭新茹翻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我才58歲,怎麼會得失智症?」一位竹科企業CEO,長年帶領上百人團隊的許先生,在一次簡報中突然忘詞,連公司基本財報數字都說不出來。起初他以為是壓力太大,但幾個月內狀況愈來愈明顯,甚至在高鐵上忘了該在哪一站下車。 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科醫師陳睿正,經由腦波診斷模型與電腦化心理評估,發現其認知功能下降,進一步Aβ PET檢查,顯示他腦中出現大量β類澱粉蛋白沉積,確診為早期阿茲海默症。 陳睿正表示,阿茲海默症發生的原因,目前無法完全明瞭,但主要與腦部蛋白質異常、基因遺傳、生活習慣和環境等多重因素有關。臨床經驗顯示,阿茲海默症越來越為大家所熟知,有早期就醫的趨勢,但學歷較高的患者做基本的神經心理評估,對他們來說太簡單,因此,可能出現測試正常,但其實是是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的情況。 中醫大新竹附醫與清華大學教育學院許慧玉教授、姚在府教授與丁志堅教授團隊合作,開發早期診斷系統「腦波診斷模型」,透過非侵入性腦波儀分析記憶相關電位變化,找出尚未出現臨床症狀的早期阿茲海默症徵兆。 陳睿正指出,亞健康的人如果想確認是否為阿茲海默症高風險,可以先透過腦波診斷模型。腦波診斷模型工具已應用於研究與臨床測試,未來有望成為台灣社區型失智早篩的重要技術。 陳睿正說,「腦波診斷模型」比失智症檢測題目更深入,像是在玩遊戲打電動一樣,測試者認識圖像回答答案,接上腦波儀偵測測試者在空間上是否有缺損,經由腦波去偵測他的腦波有沒有異常。 陳睿正提醒,阿茲海默初期的病人,可能會出現短期記憶力的喪失,比如說昨天吃什麼東西可能會想不起來,有些人會有空間感的喪失,比如說迷路,常去的地方會忘記怎麼走,建議即早就醫即早治療。 陳睿正表示,傳統失智症藥物只能暫時改善記憶,但無法阻止病程惡化。新一代單株抗體藥物,如 Lecanemab 和 Donanemab,是針對「阿茲海默症真正的病因」──β類澱粉蛋白沉積,進行免疫清除的標靶治療。研究顯示,這類藥物可顯著減少腦內病理蛋白,延緩認知惡化約30%以上,成為全球首批獲FDA核准、針對病因設計的阿茲海默症藥物。不過,這些藥物也需謹慎使用。治療期間,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包括腦部局部水腫或出血,大多輕微可逆,但需定期MRI監測。

Read More

中草藥師證書違法 衛福部要查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自稱為「中華民國中醫醫學會全國聯合會」近核發之「中草藥師證書」在網路上流傳,基層藥師協會表示,這個單位非經國家考試卻使用藥師名稱應涉違法,衛福部中醫藥司8日指出,衛福部正向發證單位了解與查證,釐清是否違法。 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於臉書指出,近日網路上頻繁出現民眾公開展示由「中華民國中醫醫學會全國聯合會」核發的所謂「中草藥師證書」,並藉此對外宣稱具備中草藥專業資格,此舉已違反現行法規。 基層藥師協會表示,「中草藥師證書」並非由政府機關核發,也無相應的國家考試制度,名稱中使用「藥師」一詞,極易誤導民眾,誤以為是具備受國家認可的藥事專業資格,若持該證書者進一步從事藥物諮詢、販售或其他藥事行為,已涉嫌觸法應予嚴正處理。 衛福部中醫藥司科長謝采蓓指出,經初步了解該醫學會近期確實有開設課程,並頒發了「中草藥師證書」,但這些課程及證書均未經衛福部審核或核可,正在向發證單位了解發證數目,及「中草藥師」一詞的確切含義,後續將由醫學會所屬地衛生局了解查證。

Read More

染人類間質肺炎病毒 女童高燒氣喘

醫師林愛惜說,hHMP患者發燒逾三天或高燒(逾攝氏40度),出現呼吸困難及皮膚、嘴唇或指甲發紺症狀,趕快就醫。(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4歲女童反覆高燒,又出現喉嚨痛、流鼻水、咳嗽及氣喘發作,經送急診就醫,脈搏竟飆至每分鐘140下,檢查確診為「人類間質肺炎病毒」,經住院治療後,症狀緩解。郭綜合醫院小兒科部長林愛惜說,是一種很常見的呼吸道病毒,主要是飛沫和接觸傳染,可引起輕微感冒到嚴重肺炎,目前無特效藥及疫苗,治療為支持性療法,預防措施以感染控制為主。 林愛惜指出,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是一種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毒,為單股負鏈RNA病毒,2001年在荷蘭首度被發現,多數人5歲以前有得過,一生中可能多次感染。小於5歲幼兒(尤其早產兒)、大於65歲長者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癌症、自體免疫疾病等)、有哮喘或是慢性阻塞性疾病。其症狀和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相似,包括咳嗽、流鼻水、發燒、呼吸困難、皮疹;嚴重的如細支氣管炎、哮吼、加重氣喘、肺炎、中耳炎等。 她說,據《柳葉刀全球健康》2021年發布的研究顯示,2018年5歲以下兒童約有1420萬人感染hHPV病毒,其中60多萬人住院,超過1.6萬人死亡。治療hHMP方面,目前無特效藥及疫苗,以支持療法為主,如休息、水份補充、退燒藥、止咳化痰藥等。若病情嚴重需住院治療,可提供:氧氣治療,靜脈注射液體,皮質類固醇。抗病毒藥物無效所以不建議使用。 林愛惜說,hHMP患者發燒超過三天或高燒(超過攝氏40度)、呼吸困難,及皮膚、嘴唇或指甲發紺,必須趕快就醫,症狀在幾天內沒改善,健康問題惡化,可能增加重症機率,甚至嚴重須住院者須數週才會痊癒。

Read More

沙卡里巴4攤位近140人搶租

沙卡里巴公有零售市場釋出四個攤位,吸引近一百四十人報名,極為搶手。 (市場處提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為引進市場新活力,台南市市場處近期公告「沙卡里巴公有零售市場」釋出四個攤位,釋出的每個攤位每月租金約三千二百元,吸引近一百四十名民眾報名,九日上午將進行公開抽籤作業,確定攤位承租人,市場處表示,由民眾熱情參與,可看出台南市場的營運潛力和創業吸引力。 經發局說,沙卡里巴市場名稱源自日文「盛場」音譯,為日治時期台南熱鬧的小吃聚集地;市場歷史悠久,匯聚在地經營數十年的人氣老店,包括曾入選國宴的「榮盛米糕」、傳承三代的「阿財香腸熟肉」、創始於赤嵌的「棺材板」以及販售古早味點心的「林家番薯椪」等,都深受消費者喜愛。 沙卡里巴市場鄰近赤嵌樓、國華街等熱門觀光區,具備交通便利、人潮穩定等優勢條件。(市場處提供) 沙卡里巴市場鄰近赤嵌樓、國華街等熱門觀光區,具備交通便利、人潮穩定等優勢條件,約有近二百個攤位,此次釋出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和八十九號攤位,每個攤位每月租金約三千二百元,頗具誘因,吸引有志投入餐飲業的民眾爭相報名參與。 市場處處長王俊博表示,抽籤作業將秉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辦理,確保攤商權益與市場秩序;市府將持續打造兼具傳統風貌與現代特色的沙卡里巴市場,帶動周邊商圈繁榮。 接下來,台南夜貓子最愛去的夜間食堂友愛公有零售市場預計七月十一日至十七日開放五格空攤申請,想加入市場創業的市民可把握機會提出申請。

Read More

原安平長青公寓耐震補強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市府為因應超高齡社會需求,八日由市府社會長郭乃文及衛生局長李翠鳳代表市長黃偉哲,舉行安平區「建平路二號」建物耐震補強及整修工程開工典禮,未來將提供南市長者二百床住宿式服務、一百廿人之日間照顧場所。 「建平路二號」建物原是在地的指標性地點「長青公寓」,該建物於一0九年耐震詳細評估建議補強,社會局尋求各項專業評估後,決定補強並活化、整合空間與功能。於一一三年五月委託建平路二號經營案籌備暨執行團隊進行建物補強整修及營運,八日舉行開工、預計一一六年六月前營運。 市長黃偉哲指出,南市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未來將開辦綜合式長照機構,以及復能、復建、遠距醫療及人才培訓功能,在人才培訓部分,未來更將設立「全齡健康產業人才孵育中心」,創造長照產業鏈整合模式,提供從基礎照服員到進階管理者的職涯培育環境。 郭乃文表示,目前南市已布建二百一十九家住宿式機構,可提供一萬五千九百卅七照顧床位,預計一一六年至一一七年會再增設八家共一千二百五十一床位,提供從家庭支持、居家、社區到住宿式照顧多元連續服務。

Read More

台文館翻譯擂台發招募令

由台灣文學館與愛爾蘭都柏林大學三一學院文學與文化翻譯中心、駐愛爾蘭台北代表處攜手推動的「翻譯擂台」詩歌翻譯競賽,公開招募全球譯者共同參與挑戰。(台文館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由台灣文學館與愛爾蘭都柏林大學三一學院文學與文化翻譯中心、駐愛爾蘭台北代表處攜手推動的「翻譯擂台」詩歌翻譯競賽,公開招募全球譯者共同參與挑戰。台文館表示,本屆競賽主題為台灣原住民族詩人董恕明教授的〈如歌——致107歲mumu遠行〉(Like a Song—To 107-year-old Mumu on her journey),希望共譯台灣原住民族詩歌。 卑南族的董恕明為著名詩人與學者,詩作融合華語、英語、卑南族語及傳統歌謠元素,以一0七歲辭世的外婆如歌般的一生為內容,映照卑南族群百年來的歷史與生存處境,展現台灣原住民族文學豐富的語言層次與文化厚度。 台文館表示,「翻譯擂台」致力搭建連結台灣與愛爾蘭詩歌傳統的國際平台,去年起,台文館正式加入共同主辦行列,持續推動台灣文學走向世界。 「翻譯擂台」歷年競賽主題詩作涵蓋台灣多元語言、族群的詩歌創作,包括曹馭博華語詩〈夜的大赦〉、鄭順聰台語詩〈掠百年的埕過〉、曾貴海客語詩〈天光〉及黃璽Temu Suyan以華語創作的泰雅族部落〈莎拉茅群訪談記事〉。台文館說,這些詩作呈現台灣文學語言風貌與社會、自然生態關懷,引領國際讀者更深入認識台灣的語言與原住民族社群所面臨的挑戰。 台文館期待透過「翻譯擂台」活動,讓全球譯者與台灣原住民族文學進行歷史記憶對話,共譜台灣文學走向世界的動人篇章,詳洽官網。

Read More

溪北災損嚴重 市府加快復原腳步

颱風雖遠離,沿海和溪北地區受創嚴重,八日仍有十六區停班停課,台南市災害應變中心仍開設。 (民眾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颱風雖遠離,對台南仍留下眾多災損,台南市災害應變中心八日調整為二級第一階段開設。市長黃偉哲表示,仍有多區有停電、路樹傾倒等災情,尤其是溪北地區災損情形較為嚴重,指示各單位務必加快災後復原腳步,協助市民儘速恢復正常生活。 市府原希望七日晚間能全面供電,至八日下午四時,尚有三萬五千餘戶停電。黃偉哲說,雖然台電已全力投入修復,仍有不少地方處於停電狀態,甚至連通訊都受影響,他已責成區公所與中華電信合作,借用行動基地台與移動式發電機,讓民眾可就近至區公所充電或連網,以解燃眉之急。 對市區多處尚未清除的倒塌路樹,黃偉哲也要求相關單位加強人力與機具調度,儘速清理市容。台南市至七日晚,仍有近七十所學校停電,校園樹木也傾倒,黃偉哲要求教育局著手盤點受損學校設施,並加快修復進度,確保校園安全無虞。 台南市八日共有十六區停止上班上課,市府也公布封路訊息,包括封閉七路段、部分封閉四路段,台61線快速道路嘉義東石至台南北門路段,七日中午解封。另,道路預警性封閉一處,新市區三舍椰樹腳涵洞及周邊道路。道路一般性封閉六處,包括六甲區林鳳營地下道;學甲區及佳里區省道台19線雙向116K+500~117K+500道路,預計十二日下午五時解封;學甲區南1線竹篙山靈骨寶塔周遭路段;安平區安北路(州平二街至州平三街路段);東山區南314線5K處往西(新營)路段;白河區南91線4K~5K處。 道路部分封閉仍可通行四處,將軍區省道台17線150K處南下路段,預計九日下午五時解封,目前單向雙線通行中;北門區省道台17線144K~150K處南下路段,預計十二日下午五時解封,目前單向雙線通行中。

Read More

風災戶免收戶政規費

市府宣布,受災戶至戶所辦理戶籍登記,免收規費。(民政局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丹娜絲颱風造成台南市部分地區嚴重災情,為減輕市民受災後規費負擔,市府宣布,即日起,災民前往台南市各戶政事務所辦理各項戶籍登記及申請證明文件,如因颱風導致遺失或損毀而需換領戶籍資料、國民身分證、戶口名簿、門牌證明或鋁製門牌者,皆可免收規費。 民政局表示,這項便民措施,希望減輕受災市民經濟負擔,加速災後重建腳步,讓受災民眾能儘速取得重要身分證明文件,恢復正常生活,並展現市府對市民的關懷與支持,共度難關。 民政局長姜淋煌說明,戶政體系將持續強化服務彈性和應變能力,確保每位市民在災後都能獲得即時且溫暖協助。市府強調,希望減免戶政規費,減輕民眾生活壓力,協助各界早日重建家園。

Read More

畜試所突破幹細胞分化技術

豬誘導多能性幹細胞型態。(畜試所提供) 記者黃文記∕新化報導 農業部畜產試驗所於再生醫學與組織工程領域取得重要技術突破,成功開發高效率豬誘導多能性幹細胞分化技術,能將其轉變為平滑肌細胞與內皮細胞,並進一步構建組織工程血管,重現血管原生的結構特性,並確保血管具備良好的彈性與緊密度,未來將可應用於心血管再生醫療與疾病模型之建立。 畜試所表示,組織工程血管的製作需仰賴優良的細胞來源及精細的組織重建技術。畜試所開發的平滑肌細胞與內皮細胞的分化效率皆超過百分之九十,細胞純度與功能性表現優異,顯著優於傳統方法。 此外,運用自主研發的細胞堆疊技術,有效引導血管內細胞按自然排列生長,重現血管原生的結構特性,並確保血管具備良好的彈性與緊密度。整體製程不依賴動物來源支架,符合實驗動物替代、減量與精緻化的3R原則。 目前該技術仍處於實驗室階段,尚未進入臨床應用,但已為未來心血管疾病治療與再生醫學研究奠定堅實基礎。未來畜試所將持續優化製程,進一步提升血管結構的穩定性與功能表現。 畜試所表示,該項技術的開發不僅補足了豬誘導多能性幹細胞研究領域的重要缺口,更為組織工程血管於大型動物模型中的應用開啟全新方向。

Read More

綠輸不起就翻桌 藍反惡罷短片上線

國民黨八日舉行「我不同意輸不起的惡罷,反惡罷CF上線」記者會。(記者王超群攝)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國民黨八日舉行「我不同意輸不起的惡罷,反惡罷CF上線」記者會,邀請台北市議員柳采葳、國民黨發言人鄧凱勛等人出席,針對民進黨支持團體發動罷免案表達嚴正抗議,並公開最新反惡罷宣傳影片。 國民黨痛批民進黨輸不起選舉結果,訴求藉罷免重回政壇,根本是以鬥爭代替民意,呼籲民眾七月二十六日踴躍出門投下「不同意罷免」票,守住台灣民主制度的基本價值。 鄧凱勛指出,二0二四年大選以來,民進黨持續未正視選民關切的實質議題,包括青年低薪、高房價、國際關稅壓力等問題,反而執意發動大規模報復性罷免。他痛批總統賴清德只想擴權集權,將罷免作為工具全面鬥爭在野黨,並稱「民進黨輸不起就翻桌」,這一年來的種種舉措,正是民主退步、制度淪喪的警訊。 鄧凱勛更指出,民進黨從選後第二天即由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主導規劃大罷免,雙方角色如同「一個乩童、一個桌頭」,分進合擊、互為掩護。他表示,賴清德以「團結十講」為名,實則是「亂台十講」、「鬥爭十講」,其中一講講的不是施政,是仇恨;一講講的不是願景,是鬥垮政敵,根本是以行政資源進行政治清算。 鄧凱勛介紹上線的反惡罷CF,影片邀請反罷免志工、青年代表共同演出,內容也諷刺民進黨內某些形象主導者對政策荒腔走板,卻只重視外貌包裝。他提到影片中一位「國際著名的中分頭愛好者」,其特徵是「國政可以擺爛、演講可以自嗨,但中分頭絕對不能亂」,藉以反諷政治人物過度造神、忽略治理實質。 柳采葳則從地方實例切入,指出民進黨多位落選者選後即積極投身罷免行列,並列舉林志潔、林靜儀、張廖萬堅、江肇國、謝志忠等人為例,批評他們不但選輸不認輸,還將民意視為雜質,用假消息、造謠與群眾動員進行政治報復。 柳采葳進一步指出,包括高嘉瑜、苗博雅、吳崢、曾柏瑜、賴品妤、鄭文婷、吳音寧、蔡明軒、蔡培慧、蘇治芬、張美慧、賴坤成等人,也都在落選後轉戰罷免,將罷免作為日常,甚至還有官員辭去公職,如莊競程辭去行政院中部辦公室執行長之職,轉身投入罷免行列,企圖為自己鋪路補選立委。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