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流行病預防協議 談判無果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WHO)會員國當地時間24日結束磋商,未能就因應未來流行病做法的全球協議內容達成共識,但各國都希望繼續推動這項具里程碑意義的全球協議。 COVID-19造成全球數百萬人死亡、經濟低迷、醫療系統癱瘓,各國深受重創後花了2年時間試圖就大流行病預防、準備和因應做法敲定具有約束力的承諾。相關會談在最後數週取得動能,但未能在世界衛生大會(WHA)登場前的最後期限內達成共識。 世衛秘書長譚德塞在瑞士日內瓦世衛總部的會談結束時堅稱:「這並非失敗。」他敦促各國將此視為「重振的好機會」。他說:「全球仍需要一項大流行病條約,而且需要做好準備。」 世衛大會預定本月27日~6月1日在日內瓦舉行,將評估進度並決定下一步行動。政府間談判小組共同主席德里斯和瑪索索表示,各國顯然希望達成最終協議。 主要爭議圍繞在各國境內檢測到的病原體取得機制,以及疫苗等對抗疫情的產品取得機制。其他棘手的議題包括永續融資、病原體監測、供應鏈,以及篩檢、治療和疫苗的公平分配和生產方式。

Read More

染幽門桿菌 胃癌風險增6倍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幽門螺旋桿菌是少數可存活於胃部的細菌。醫師指出,其已被證實會造成慢性胃炎,最終恐引發胃癌風險;研究統計,幽門桿菌感染者,胃癌發生風險增加6倍。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黃國維表示,幽門桿菌確切的傳播途徑雖尚未定論,但已知最重要傳染途徑是經口傳染。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家庭內的人與人相互傳染是重要來源。 由於幽門桿菌是少數可存活於胃部的細菌,已被證實會造成慢性胃炎,長期發炎將導致胃腺體破壞及胃黏膜萎縮及胃內菌相變化,進而產生胃黏膜腸化生,最終導致胃癌。研究統計,幽門桿菌感染者胃癌發生風險增加6倍。 黃國維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在1994年將幽門桿菌列為第1級的致癌物,若能透過幽門桿菌的篩檢以及根除治療,預期可以大幅降低胃癌的發生率。台灣、日本、大陸及韓國是胃癌盛行率高的國家,皆已積極評估幽門桿菌篩檢以及除菌治療來預防胃癌。 2018年政府開始在偏遠地區進行胃癌防治試辦計畫,提出以家戶為單位的篩檢法,以提升除菌效果,也避免交互感染。此外,胃癌高風險族群也是幽門桿菌優先篩檢的對象,包括一等親屬有胃癌病史者、50歲以上民眾、居住於胃癌高發生率地區民眾。 黃國維說,幽門桿菌的篩檢方法分為非侵入性及侵入性檢查。其中,非侵入性檢查包含血清學檢驗、糞便抗原檢驗、碳13尿素吹氣法等;侵入性檢查則是使用胃鏡採檢檢查。一旦篩檢出幽門桿菌,建議接受除菌治療。 目前第一線治療建議使用四合一治療,療程約10~14天;若第一線治療未成功,可採取第二線治療。至於病人該用哪種篩檢法及療法,建議由醫師進行評估。

Read More

麥得飲食 減緩失智症發生

三總營養部指出,麥得飲食有助減緩失智症發生及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研究證實,「麥得飲食」有助減緩失智症發生及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民眾可多攝取全穀類、豆類及深綠蔬菜,並以橄欖油為主要烹調用油,少吃奶油、起司、紅肉、甜點及油炸物,維護腦部健康。 三總營養部指出,全球失智症患者持續增加,失智症的預防與控制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根據2022年全球失智症報告顯示,全球失智症患者已達5500萬人,每3秒就有1人被診斷患有失智症;台灣地區65歲以上老人中約每13人就有1人失智患者,80歲以上更是每5人就有1人失智,而有輕微認知障礙者更占總人口的17.99%。 顏顥指出,近年來國際間研究證實,麥得飲食可延緩失智症發生,以麥得飲食為主的高齡長者,實行5年後可顯著減緩認知功能衰退速度,更可降低53%阿茲海默症風險。 三總營養部表示,麥得飲食是綜合「地中海飲食」和「得舒飲食」特色,以天然、植物性食物為主,亦稱為「心智飲食」。研究指出,麥得飲食能對神經系統產生保護作用,有益於大腦和心血管健康,建議民眾多攝取,全穀類、豆類、家禽及魚類、深綠蔬菜、莓果及堅果、牛奶,並使用橄欖油為主要烹調用油,並少吃奶油、起司、紅肉、甜點及油炸物,維護腦部健康。

Read More

〈醫師專欄〉腓骨肌腱脫臼

■吳重達 門診不約而同來了幾個因滑雪急性受傷的病人,有遠端橈骨骨折、有近端肱骨骨折,醫師得以欣賞韓國、加拿大醫生的打石膏手藝。還有膝關節韌帶拉傷,忍痛回台再就醫。 一位30多歲男性坐下來就表演「受傷」處給醫師看,直接挑戰性的問:「這是什麼傷?」醫師反問他如何受傷?受傷多久?他自己也不清楚,只知道是經歷了2、3季認真滑雪後,有一天突然注意到,傷悄悄地出現,沒有症狀。 病人「表演」左踝外側遠端腓骨附近,隨著活動踝關節,可以看到一條「東西」滑上滑下,進進出出。醫師壓住腓骨後某處,病人驚訝地發現,他的表演失效了。 診斷是腓骨肌腱脫臼,病人質疑「這麼簡單就看出來?」醫師開玩笑回說:「你今天碰到的是「老司機」呢!」接著,正色請病人再回想他滑雪的狀況。雖然沒有明顯大傷,一路跌跌撞撞,廢寢忘食的爭取時間練習;全身疲勞、局部關節酸痛,病人認為是應該的。不過,踝關節的不舒服比較明顯,畢竟穿的都是租來、不一定合腳的滑雪鞋。 推測的受傷機轉,踝關節不斷承受各種壓力、扭力、與鞋子的摩擦力等,固定腓骨肌腱的繫帶(retinaculum)因此有急、慢性變化,最終就無聲無息的斷了,肌腱脫臼就是結果表現。這是慢性,過度使用性傷害(Chronic Overuse Injury)。也是滑雪常見的傷害。 這種傷害並不常見。急性傷害是踝關節發生足面向上扭傷,加上旋轉力量,使得固定繫帶斷裂,此時可嘗試石膏固定保守療法,失敗率不低;慢性傷害就建議手術。及早治療很重要,滑進滑出的肌腱遲早會斷裂,那又是更棘手的問題。 醫師送他去做核磁共振檢查,確認傷處後轉介給專家同事處理。聽說,後來又可滑雪了。 (作者∕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

Read More

早期攝護腺癌 海福刀效果佳

醫師黃煒軒表示,「無創海福刀手術」是一項新興的攝護腺癌治療方式,降低術後尿失禁風險,保留勃起功能。(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59歲許姓男子因排尿狀況就診,抽血檢驗攝護腺特定抗原(PSA)偏高;近1年的追蹤觀察,PSA值持續上升,切片檢查確定罹患早期攝護腺癌。透過海福刀治療,PSA值從6降至0.4,恢復良好。 長安醫院泌尿科醫師黃煒軒表示,海福刀(HIFU)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治療方式,利用高強度的聚焦超音波、即時影像導引,精準對腫瘤進行消融。與傳統的完全切除攝護腺手術相比,過程中幾乎不會出血,不影響周圍組織,大幅降低性功能障礙和尿失禁等風險,病患術後仍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根據國外文獻報告,海福刀治療後5年可以達到90%以上的存活率,與達文西攝護腺根除術的效果相當。 黃煒軒指出,海福刀適用對象需為低度或中度危險性的早期攝護腺癌,腫瘤大小上限約40~50克、惡性程度不能太高,惡性較高或已有轉移的病例不太合適。 黃煒軒建議,50歲以上男性應每年接受攝護腺癌篩檢,透過監測PSA值,及早發現可能存在的疾病。

Read More

避免焦慮 有助改善耳鳴

老人家耳鳴主因為聽覺細胞老化,服藥、戴助聽器及避免焦慮可助改善。(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耳鳴」指在沒有外在聲音來源的情況下,卻感覺聽到聲音。耳鳴雖然會引起焦慮,但越焦慮,耳鳴的情況往往越嚴重,克服心理因素,也能降低耳鳴帶來的困擾。 北榮新竹分院耳鼻喉科聽力師藍佳洵表示,很多病都會有耳鳴的症狀,可能發生在單側或雙側,也可能單獨發生或伴隨聽力損失出現,要確認引起耳鳴的原因需做耳鏡、聽力及相關檢查,並從檢查結果中找出病因。 藍佳洵指出,耳鳴的原因可分為2大類,第1類是內耳因素,可能的原因包括聽覺中樞問題、聽神經問題或聽覺細胞損壞,因內耳的退化或損壞非常難復原,所以這一類耳鳴較難治療。第2類是中耳、外耳因素,可能是中耳聽小骨或耳咽管問題、耳膜破洞或外耳道阻塞,使聲音傳進耳朵的共鳴受影響,要復原相對比較容易,治療的可能性較大。 藍佳洵說,2類中以第1類的原因較常見,其中聽覺細胞老化造成的老年性聽力損失又占很大比例,雖然這一類的耳鳴治療效果不顯著,但仍有幾個方法可以改善。守先,可利用物理性的方式降低耳鳴,例如聽音樂;或是有聽力損失的人,就可以戴助聽器來放大環境音,相對降低耳鳴的音量來緩解,且有些助聽器也有耳鳴抑制的功能。其次,可服用藥物減少對耳鳴的感受力,但須注意藥物的副作用。第3係避免焦慮,耳鳴雖然會引起焦慮,但越焦慮耳鳴的情況往往越嚴重,像是因失眠造成耳鳴時,應先解決造成失眠的各種生活壓力及心理問題,而非將失眠歸因於耳鳴;若能克服心理因素,也能降低耳鳴帶來的困擾。

Read More

子宮鏡切除息肉 只要10分鐘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30歲女性因月經量多及出血時間過長,檢查發現子宮有息肉,進行手術切除;術中透過子宮鏡發現近3公分的息肉,經由冷刀幫助,手術在10分鐘內結束,完整切除息肉。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鍾凱丞表示,子宮息肉好發於育齡女性,約20~50歲左右。發生原因推測為與雌激素曝露相關;其中,以身材肥胖、多囊性卵巢,或是補充過多雌激素藥物的女性風險較高。如果息肉生長於子宮頸口,可透過內診檢查到;但若生長於子宮腔內,則需要透過超音波或子宮鏡確認。 鍾凱丞說,大部分的息肉為良性,沒有症狀可以考慮定期追蹤即可;但是當息肉造成症狀,如經血量過多、出血時間過長、非月經期間出血、停經後出血或影響懷孕等情形,則建議手術切除,除了緩解症狀以外,也可以透過病理檢查確認息肉的良惡性。 鍾凱丞指出,切除息肉的手術可分為傳統的子宮內膜刮搔術,後來發展出透過子宮鏡的電燒刀,以及新式的冷刀切除。 子宮內膜刮搔術無法在鏡頭下看著病灶處理,在刮除息肉時容易造成周圍的內膜受傷,產生術後沾黏的現象;後續發展出子宮鏡手術,醫師可以透過鏡頭準確地看著病灶進行切除,避免造成其他不必要的損傷。 新式的子宮鏡冷刀息肉切除則在鏡頭下對準病灶,透過高速旋轉的刀片將息肉切割、絞碎後,配合抽吸管直接將組織吸出子宮腔,不需要器械反覆進出子宮,減少手術所需時間。 鍾凱丞說,子宮鏡冷刀切除過程中沒有經過電燒,不會有熱傳導效應,降低手術後沾黏風險,保有較高的手術懷孕機率。冷刀的器械管徑也較傳統子宮鏡細,可避免因手術而過度擴張子宮頸造成受傷或出血情形。

Read More

賴談修法 籲遵守程序重民意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二十五日在臉書發文對立法院國會職權相關修法表達看法。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表示,總統捍衛憲法並正面回應民意,並在台灣內外交迫之際,強調團結才是戰勝一切挑戰的最大力量。 針對立法院國會職權相關修法,賴清德廿五日凌晨以臉書表示,公民社會已展現力量,要求立法院議事遵守程序正義,不同意見也應被充分討論。他強調,國家權力須分立且制衡,人民基本權利更要受保護,呼籲國會重視公民聲音,儘速恢復正常運作,讓國家繼續向前。 吳思瑤表示,賴總統發文讓站在第一線辛苦奮戰的民進黨團感到無比溫暖,更讓上街頭展現人民力量的公民朋友清楚知道不孤單,任何人面對憲法都要服從、面對民意更要低頭,總統當然要捍衛憲法,是全台灣擁有最高民意基礎的國家元首,也要正面回應民意。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則表示,民進黨團會盡力溝通,很多事情到臨界點時,都要冷靜坐下來好好談遊戲規則,國會不能永無寧日,五月二十八日是最關鍵的一天,「讓我們用民主的海嘯,來防止藍白聯手賣台」。

Read More

傅崐萁:不要在內部找敵人

立法院會廿四日挑燈夜戰續審國會職權相關修法,總統賴清德凌晨透過臉書呼籲立法院的議事運作應遵守程序正義。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左)廿五日召開記者會回應,不要在台灣內部找敵人,朝野應和諧,推動讓國家不會腐敗的法案。右為國民黨團書記長洪孟楷。(中央社)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立法院會挑燈夜戰續審國會職權相關修法,總統賴清德廿五日凌晨透過臉書呼籲立法院的議事運作應遵守程序正義。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回應,不要在台灣內部找敵人,朝野應該要和諧,全力推動讓國家不會腐敗的法案。 立法院會此前續審國會職權相關修法,經二讀表決,增訂聽證權的行使規範等。賴清德凌晨在臉書粉絲專頁表示,國家權力必須分立且制衡,更重要的是,人民的基本權利需要受到保護,不能任意侵犯;立法院的議事運作,應該遵守程序正義。 傅崐萁召開記者會指出,感謝賴總統再次表達對國會的關心。他要再次向大家報告,這次的審議不只在立法院經過委員會討論,也經過兩場公聽會、一場專案報告,以及超過四次以上的政黨協商。 傅崐萁指出,民進黨團將近七十次的意見表達中,對實質條文內容的探討非常少,都是在做人身攻擊或抹紅、抹黑,他對賴清德的說法深表遺憾。 傅崐萁說,這次審查總共有二十二條是通過民進黨團的版本,怎麼可以說民進黨沒有參與逐條討論與修法。他呼籲賴總統、民進黨,不要在台灣內部找敵人,朝野應該要和諧,全力推動讓國家不會腐敗的法案。 至於民間團體發起抗議行動,並揚言罷免,傅崐萁表示,任何讓國家往前邁進的過程當中,受到不公不義力量對待時,這都是身上光榮的標記,哪怕是流血流汗,都是對國家的歷史貢獻,會欣然面對。 與會的國民黨團書記長洪孟楷表示,在野黨排隊目的是為了開會、占主席台是為了立法院長韓國瑜主持會議,自始至終是民進黨團不同意這麼做,也是民進黨團先發起暴力衝突,這算是正常運作嗎。 洪孟楷表示,五成八民眾支持中華民國要有藐視國會相關法律、六成五民眾支持在野黨這次提出的國會改革相關法案,因此要問賴總統,未來四年是否都聽取少數聲音,而不願面對主流民意?且目前通過的法條中,有十八條條文是民進黨團版本、四條是三黨共同版本,尚待審議的十二條條文也將支持民進黨團版本,換句話說,這次修法總共有將近一半條文是採用民進黨團版本,民進黨團是否仍要繼續杯葛?

Read More

翁曉玲盼法案審議和平落幕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立委翁曉玲二十五日在臉書指出,下週二國會改革法案預計三讀通過, 衷心期盼法案審議和平落幕,所有委員健康平安。「民進黨黨團若有什麼不滿,就去提釋憲吧,再複製一次太陽花學運,只是賴政府找麻煩而已。」 翁曉玲表示,「國會調查權法制化」,明明就是民進黨多年以來一貫的主張,但為何只要輪到他們執政,就不想立法推動了呢?是怕被查弊案?怕貪腐真相大白? 翁曉玲指出,目前在立院審議的國會改革法案,裡面有非常多的條文內容是參考前兩屆民進黨立委的提案版本,而民進黨此次所提的再修正動議法案,仍有不少條文是與國、眾法案版相似,甚至訂的比國、眾法案版更為嚴格。 翁曉玲認為,無法和黨格分裂的民進黨委員溝通對話,他們根本無心討論法案內容,看看他們開院會台上的發言,就知道他們根本不了解法案的內容,完全沒有針對各項條文進行討論。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立法院會持續推進「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進度,引起社會關注。行政院官員說,一直都在關心修法進度,也期盼立法院傾聽民意,目前還沒收到法案,但未來必要時,將依憲法程序妥適因應。 政院官員表示,行政院若認為立法院通過的修法等窒礙難行,得移請立法院覆議。政院官員強調,政院是憲政機關,會在憲法架構下依法行政。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