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楔子

張成彥 我感受到風暴以一種 沉默的方式,抵達我的掌心 發生的事就讓他發生,寂寞的人 每天都在物質與物質之間 感受新的仇恨:空氣之音 受到雨滴確認;像一隻巨大的鳥 採收水波裡呼吸的生命   我感受到他的來襲 六月紅花翻,朱槿之心 像一些凝聚起來的歌謠 那並非我該去同情的事物 先鋒的水氣進入我的房間 對於飛鳥兼具力與退縮的 路線,我在窗邊有一些看法   水與空中有兩顆齒輪錯合 發出摩擦音—— 我靜,物事與我都有些距離。

Read More

〈中華副刊〉在古詩詞中邂逅清明

梁征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傳統節日,也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從古至今,文人墨客為我們留下了眾多優美的詩詞。在這個清明,讓我們一起在古詩中追尋清明文化,感受清明時節的生活習俗。 提起清明節氣,很多人都會吟誦起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為唐代的大節日之一,這一天,或闔家團聚,或上墳掃墓,或郊遊踏青,活動多樣。杜牧在池州所過的清明節卻不見陽光,只是「天街小雨潤如酥」,細雨紛紛。詩人用白描的手法鮮明生動表達了世人清明時節的思想情感,因而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同,使這首〈清明〉詩流傳甚廣,成為清明詩的代表作。 其實,古時描繪清明節的詩歌不僅只有這首〈清明〉,從古至今,多少文人在這個煙雨迷蒙的風光中,寄存過一段情愁;又有多少文人在這個悼念亡人的日子裡,寫下一紙離殤。 有一種緬懷叫清明,人們在這一天祭拜先祖,遙寄哀思。宋代高翥的〈清明日對酒〉「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我們都是人生的過客。故人已逝,記憶永存,忘卻的是傷痛,不忘的是思念。點一盞心燈,燃一束香。願天堂沒有痛苦,願人間充滿歡樂。宋代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寒食節與清明節並舉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由此也讓清明節成為一個寄託哀思的節日。這首詞是清明悼亡詞中的傑作,對亡妻的思念之深,情感真摯,催人淚下。 有一種鄉愁叫清明,人們在這一天出遊踏青,盡享春光。明代高啟的〈清明呈館中諸公〉「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曾幾何時,我們為了夢想,背上行囊,離家遠去,見一見外面壯闊的天地。歷經千帆,才漸漸懂得,無論走多遠,心緒都牽掛著那片承載記憶的土地。唐代韋應物的《清明日憶諸弟》「終令思故郡,煙火滿晴川。」此年清明,詩人憔悴臥病。但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卻在這個節日氤氳的氛圍中變得格外清晰。他低聲吟誦著詩句,眼前浮現的是遠在天涯的親人,是家鄉的點點滴滴。倦鳥思巢,落葉歸根。 時代發展到今天,放眼四野,春光明媚,春和景明,我們應當在清明節禮感恩盡孝,增進親情,緬懷先賢先烈的功績,送上自己的思念與敬意。同時,要珍惜來之不易的盛世清明,走向大自然,感受「清潔和明淨」,不負大好春光。 桃花墜,梨花落,煙雨遲遲,芳草萋萋,又是一年清明。朋友,你有多久沒有回家過清明了?或許對每個在外的遊子而言,清明永遠是記憶中抹不掉的鄉愁。清明時節,是時候,該回家鄉看看了。

Read More

個人偏好 大腦神經活動掌控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陽明交大、台北榮總與美國紐約大學的研究團隊6日公布神經機制對於個人偏好影響的研究成果,大腦中的眼眶額葉皮質、腦島和海馬迴的神經活動,會影響個體的獨特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個別差異,該成果將為理解人類行為和決策提供重要基礎。 人類的偏好是如何形成?又如何受到外在環境影響而改變?一直以來都是科學家探究的重要課題。這項突破性研究發表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通訊》。 主持研究的陽明交大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吳仕煒表示,了解人類偏好與決策是經濟學、心理學等領域關心的重要課題。透過神經科學的研究,有助於解答偏好如何在大腦形成,又如何受到情境因素影響。 他進一步解釋,偏好反映了每個人對於不同事物的主觀感受,研究偏好,其實就是在研究不同個體的獨特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個別差異。因此,這項研究也為神經科學、經濟學與心理學3種不同學科的對話奠定基礎。 有別於當下研究人類大腦所使用的功能性磁振造影,只能觀察到釐米等級的大腦活動,這次研究是少見在微米層次解析度上觀察到人類大腦的神經細胞活動,為科學家提供前所未有的神經活動細節。

Read More

〈中華副刊〉複寫 冬藏

蔡慶輝 時序進入歲末,牆上溫度計內的水銀柱,高度陡降,趨向尾部位置,零度以上的空間,早已壓縮成矮個子。數字指向,十度邊角落徘迴不去。 幾天前氣象預報,未來氣候溫度,變成今天的開獎數字,是否我們也該有中頭彩般,預報神準的喜悅?那是氣象台,越來越精準的時空透視,更是人類追索的科技文明,早己日積月累的星空飛行。 而涼感拂面,涼是稍涼了一點,衣著稍有不慎的隻身單薄,便可能又是外邪入侵的絕對理由。若說傳統醫學養生觀照,軀體臟腑經絡,自我巡行脈絡套路可解,只是外邪何來何往?卻也來去無影無蹤,難以捉摸底定。 這人體內的一股邪氣,靜悄悄,來去自如,無色素、無鹹甜,卻讓身體不慎成了傷害記憶體,於是承載一場病痛成型,發燒、頭痛、流鼻涕,輪流上陣,兵戎相見。最後也只能聽從醫生,千古不變箴言,多喝溫開水、多休息、然後回以一針,推送身心順暢的汁液,向肌裡管路前行,另配幾包藥丸子,熱情前來共襄盛舉。 季節應然地,短袖衣櫥入藏,長袖開始佈展,這一季服裝秀,應該都是幾年來的過期摩登藏品,時尚的概念太前衛,自我的保守經濟觀念太落後,在日常行走的台步裡,幾不可能有流行的絲棉線風采相牽連,太多的新衣飾,其實也很難裝扮,有如已故楊牧大詩人筆下,一頭令生命漸次衰老的「孤獨之獸」,這是宇宙不變的定向旅次,點滴從身體的四面八方,無聲無息的崩沮前來。 感悲秋嘆冬,許是大自然無限輪迴之氣象,葉黃飄零無歇息,千古不變一嘆,歲末乍涼,寒意漸漸因襲前來,緊衣厚衫輕問,猶記得某散文大作家,嘗寫過的字句,「有多少遠方,就有多少追尋?」是否迷人遠方的追尋?還是駐足無關美醜之原點,人生叩問,不斷重複複習,每一個不同的年度,相同的時序綿延不輟地經過問題。 北臺灣盛世,眼前依然如故,這漂遊多年的島之北端,異鄉遊子眼前的天空,向零度以上低頭,也是心情圍了一圈圍巾的盆地,淡水河、基隆河流水,依然演繹出海的遊戲,彷彿是不變的童年,嬉戲歡笑的回憶,臨老的歲月,加註美好影像的清晰度。 想像是否人生也該有清涼之演藝?可讓身心靈的歇息休憩,若有一條距離的繩索,隨時倚身捆綁,是否讓生活的陀螺,暫時可以脫離向心力拘束?傾身停止 不斷的俗世纏繞,不斷繞圈旋轉、旋轉。 喘口氣吧!疏解身心如何?何不自我勇敢嚐試輕鬆的嚮往,憶想追尋面向太平洋的永久開闊空曠自然?

Read More

麻豆香信眾鬥毆 16人涉案

麻豆香參香群眾發生糾紛鬥毆,麻豆警方出動優勢警力壓制。 (民眾提供) 記者黃文記∕麻豆報導 為期三天的「麻豆香」,五日是遶境最後一天,六日凌晨卻在麻豆代天府停車場發生疑似陣頭成員聚眾鬥毆事件。 警方調查,鬥毆事件有十六人涉案,其中有四名青少年受傷,多為肢體擦挫傷;麻豆警分局獲報後出動維安優勢警力到場,壓制現場滋事人員,並全數帶回調查,偵訊後將涉案六人依聚眾鬥毆、傷害罪嫌移送台南地檢署偵辦。 警方表示,麻豆代天府主辦的「甲辰年香科遶境」活動,六日凌晨進行入廟儀式,現場湧現香客人潮,其中參香的洪姓犯嫌等十二名信眾,與被害劉姓、王姓少年等四人,雙方於代天府停車場因細故發生爭執,進而於演變成聚眾鬥毆,當場造成被害劉姓、王姓少年頭部及肢體擦挫、瘀傷。 麻豆分局廟會安維警力當場發現並制止,立即集結優勢警力將現場十六名涉案關係人有效壓制,並全數帶案調查。 經彙整現場蒐證影像,配合被害少年與證人指證,過濾出洪姓犯嫌等六人涉嫌動手群毆被害人,經被害少年在家屬陪同下提出傷害告訴;全案依聚眾鬥毆、傷害罪嫌,移送台南地檢署偵辦。 麻豆警分局長章振國強調,優質宮廟文化是社會共同的期待,維持公共秩序是警方首要任務,任何形式的妨害社會秩序,警方都會強勢執法,依法究辦,絕不讓祈求平安的廟會活動因而變調。

Read More

模範環保專責及技術員遴選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環境部為表揚績優環境保護專責及技術人員,舉辦「一一三年度模範環境保護專責及技術人員」遴選;市府環保局表示,即日起至六月七日接受報名,詳情可至環保局網站訊息公告查詢下載。 環保局表示,活動遴選對象為依環境保護相關法規規定設置的環境保護專責及技術人員,需擔任機構環保專責人員二年以上,本人及任職機構一年內未違反環保法規而受處分,最近三年內未曾獲得同一類別獎項,且有具體優良事蹟者,即可由任職機構檢具報名表報名。 環保局指出,環保專責及技術人員,係指機關學校及事業機構依環保法規設置之人員,類別包括空氣汙染防制、廢(汙)水處理、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廢棄物清除及處理、環境用藥製造、販賣業及病媒防治、室內空氣品質維護、土壤汙染評估調查、健康風險評估等。收件後將由業務單位檢視報名資料周全與否,並給予相關建議修正,再統一將資料轉交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由環境部辦理後續初評、複評及決選。 環保局說,模範人員選拔迄今已連續辦理十七年,南市從一0七年至一一二年,共十二位環境保護專責人員獲獎,歡迎各單位踴躍推薦績優人員參選,激勵更多人投入環境保護工作。

Read More

男K書後找不到機車 警10分鐘尋回

警方經比對嚴男前往書局的時間與行車路線,短短十分鐘順利尋獲其停放於永福路機車。(讀者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廿多歲的嚴姓男子五日中午至西門路某書局看書,晚間七時欲離開時卻發現怎麼都找不到停在附近的機車,匆匆向警方報案求助。市警二分局民權所調閱監視器,短短十分鐘順利尋獲嚴男車輛。 嚴姓男子五日至西門路某書局啃了一下午的書,晚間拿著剛買的參考書準備回家時,卻找不到機車,在周邊巷弄道路搜索許久均無發現,也想不起當初將車停放何處。 嚴男無奈之下報警求助。五日下午七時許,市警二分局民權所巡佐莊民誠、警員趙國君、黃毓晴、賀旌迪獲報到場,經查詢嚴男車號,初步排除拖吊可能,後根據嚴到書局的時間點及其到書局的路線等,擴大調閱路口監視器。 警方根據嚴男騎乘車輛的軌跡,進一步循線查找,短短十分鐘就在永福路路邊機車停車格發現嚴男停放車輛。見機車失而復得,嚴又驚又喜的同時,對自己忘記停車地點感到不好意思,頻向警方道謝。 市警二分局強調,民眾外出時,如車輛停放在不熟悉路段或停車場,建議下車時記下附近清楚地標,隨手以手機紀錄周遭景物或路邊門牌拍照留存,以免忘記停放地點,造成自身困擾。

Read More

娃娃機店火災 疏散5房客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安南區安和路五段一家娃娃機店六日近午突發生火災,冒出濃煙,並有火舌竄出,消防人員出水搶救,並疏散三男二女共五名租賃房客,火勢約在二十分鐘後控制,起火原因由火災調查科調查。 台南市消防局救災救護指揮中心於上午十一點五十五分接獲報案,指稱安和路五段一家娃娃機店失火,一樓冒出濃煙,並有火舌竄出,馬上派遣安和等分隊十三車三十八人馳往搶救。 消防人員發現火災現場為四樓水泥建築物,燃燒一樓娃娃機上方雜物,消防人員疏散二至四樓,三男二女共五名租賃房客。出水滅火後火勢約在二十分鐘後控制,沒有人員受傷。

Read More

軍人水庫釣魚失聯 只尋獲橡皮艇

軍人身分的釣客在烏山頭水庫釣魚失聯,警消五日晚上搜尋未獲。(民眾提供) 記者黃文記∕官田報導 官田區烏山頭水庫五日晚上有一名釣客失聯,警消獲報後立即出動搜救,只尋獲簡易無動力艇,並未發現被協尋人,考量天色已暗不利救災,搜救人員先行收隊;六日上午八時三十分再次下艇搜救,仍未有所獲。 市府消防局指出,一名二十四歲的葉姓軍人,五日上午使用簡易無動力艇到烏山頭水庫釣魚,到了中午其妻子打手機卻遲遲未獲回應,直至晚間仍聯繫不上人後焦急報案。 警消獲報後出動官田等分隊共計四車、十人前往搜救,於晚間九時三十八分尋獲葉男使用的橡皮艇,但卻不見人影;由於當時天色已暗不利救援,經過與家屬溝通後,搜救人員先行收隊,並於六日上午再度展開救援。 警消六日上午下艇搜尋,潛水人員正在收集資訊研擬搜索方法。(民眾提供) 警消於六日上午出動救生艇、潛水人員、特搜隊等前往搜尋;葉男為軍人身分,據了解在高雄市某部隊服役,軍方六日上午也派員到場了解。

Read More

安平閒置魚塭 鳥類上演覓食秀

雖雖然節氣已過立夏,安平區國平重劃區東側靠近水資源回收中心一處私人閒置魚塭,仍可見鳥類覓食。 (記者陳銀全攝)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雖然目前已過了立夏,安平區國平重劃區東側,靠近水資源回收中心的一處私人閒置魚塭,仍有白鷺鷥及高蹺鴴等鳥類覓食,成為市區賞鳥景點。 位於健康路三段台南地檢署對面的國平重劃區,面積不小,建商看準商機,區內興建不少棟大樓,還有公園、道路等設施,沿健康路向西行至漁光島,附近還紅樹林保護區等。 重劃區位於國平東路東側,有一大片私人閒置魚塭,成為鳥類休憩和覓食的場所;民眾表示,冬季時,魚塭內除了一般常見的紅冠水雞、雁鴨科鳥類,甚至白冠雞等候鳥也會出現覓食。 目前雖然節氣已過了立夏,但該處魚塭內,仍有白鷺鷥及高蹺鴴等鳥類覓食,有時還可見到白冠水雞等,成為市區最方便的賞點景點。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