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專欄〉肌少症-4

吳重達 身體功能測試有以下方法:步行速度(Gait speed)。 測病人以正常速度走4公尺花費的時間(4-m usual walking speed test)。這是個簡單、快速方便且可靠的測試法,也是EWGSOP2推薦使用的方法。EWGSOP2定義嚴重肌少症的判定標準,為每秒步行速度小於0.8公尺。 其他測試方法有:Short Physical Performance Battery(SPPB),測行走速度,平衡,由座椅站起等3項;需時至少10分鐘,多用在研究方面。400公尺行走測試與TUG測試法較費時,不如步行速度簡單、好用。 由於肌少症成因複雜,影響各類、各年齡層病人,希望靠單一指標物就確立診斷是不實際的想法。目前無法由血液或尿液中偵測與肌少症有關的特定生物標記物(Biomarker)。 EWGSOP2針對上述各項測試定了截斷標準(Cut-off points),再發展出診斷肌少症流程圖。(見文末) 所以,肌少症的判定與確立診斷並不是件輕易之事。 不能只看看病人外貌,雙手摸摸肌肉就跟病人說您可能有肌少症!這就像沒仔細評估就跟患了肩痛、肩關節行動受限的中年病人說您得了五十肩一樣的輕率。 問卷,握力測試,由坐而站,這三個簡單、易行的方法,在門診不需花費多少時間就可完成,應該可篩選掉一大部分正常的病人。這些人可快樂無虞的回家。 醫師個人的觀念是:隨著年齡增加,退化跟著而來。骨質疏鬆,肌少症基本上就是退化現象,不必大驚小怪。依常態(鐘形)分布圖看,大部分的人都處在正常範圍內,心情放輕鬆,不要被嚇,也不必自己嚇死自己。 只有少數人是在鐘形分布的極端負面處,醫者的責任就是找出這些人,給予關懷、適當的教育與治療。 (作者∕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

Read More

迎戰失智症 力拚預防照護

三動兩高/學者籲預防從年輕做起 各式科技創新照護產品也應運而生 博覽會中邀專家介紹創新失智症照護方式,涵蓋照護、診斷、科技、創新等四大主題。 (成大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台南國際失智照護博覽會15日在成大醫學院登場,老年學研究所長白明奇說,博覽會將讓更多醫護人員、照顧者,了解如何面對失智症患者並增加民眾正確認知,面對未來失智人口快速增加的世代,大家須有積極備戰心理。會中討論議題包括從失智預防、醫療確診到照護全面動員迎戰。 成大醫學院長沈延盛說,高齡社會70歲以上有一定的人口會逐漸失智,因此從預防宣導、醫療確診到如何照護,都是很重要的議題,醫學院集結許多高齡人口關鍵照顧的系所,成立細胞再生醫學與細胞治療的團隊,專門進行失智症的基礎研究,加上老人精神醫學與神經退化性疾病相關的醫學團隊,不遺餘力投入人力與資源,在高齡人口的照顧與治療上面,搭配相關的臨床服務與基礎研究,希望能開創更多創新的失智症照護方式,並透過相關的醫學研究「積極迎戰」失智症。 台南市社會局副局長顏靚殷表示,統計全市失智人口有2萬6千多人,失智症近年來受到重視,成大醫院成立台南市第一個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現全市有6個共照中心、40個據點,成大與市府攜手讓失智症的照顧者與患者得到更好的服務。 白明奇說,預防失智要從年輕做起,別忘記「三動兩高」口號,即頭腦要動、休閒活動並搭配有氧運動;兩高則是高度學習與高抗氧化,常與他人互動學習,且多吃高氧化番茄、洋蔥、葡萄、甜椒、菠菜、小藍莓等食物。銀髮族追求優雅老年生活,也要注意「三筋好、舒適老」,即顧好腦筋、保護好血筋不讓腦細胞與血管病變導致認知功能障礙,還有維持腳筋多做能達到足量心肺負荷的步行運動,就能達到行動自如與腦力健全,遠離失智。 成大老年學研究所長白明奇說,面對未來失智人口快速增加,大家要有備戰心理。 (成大提供) 博覽會邀專家共同討論生物標記、照護模式、非藥物的科技與創新失智症照護方式,涵蓋照護、診斷、科技、創新等四大主題,讓民眾對於失智症有更早的認識,場外也有知名廠商展示多項預防失智抗老化相關產品。

Read More

皮蛇抽痛 中藥+針灸緩解好眠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65歲林太太在額頭長了帶狀疱疹(俗稱皮蛇),疼痛難耐,令她苦不堪言,雖然經過西醫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2週後症狀好轉,但是皮膚傷口癒合後仍持續抽痛,影響睡眠,因此到中醫門診求助,經過針灸、中藥治療,終於不再抽痛,能好好的睡一覺。 奇美醫中醫部醫師許芳綺指出,帶狀疱疹在中醫又稱為「纏腰火丹」、「蛇串瘡」、「蜘蛛瘡」,患者早年得過水痘,痊癒後病毒便潛伏在人體的神經節之中,當年老、免疫力低下時,這些潛伏在神經節的病毒便重新被活化、繁殖而引發帶狀皰疹。若帶狀皰疹長在頭面部、或是在全身都有散布性紅疹皆是比較嚴重的情況,要盡快去皮膚科或感染科治療,避免留下如聽力喪失、失明等嚴重後遺症。 她說,中醫常見的證型有肝膽火盛、脾虛濕熱內蘊、氣滯血瘀,可以龍膽瀉肝湯來清肝膽火、黃連解毒湯解熱毒,除濕胃苓湯健脾利濕,搭配青黛膏、青珠膏來減少皮疹部位的發炎、促進傷口癒合,當皮疹消退後局部的氣滯血瘀可能會使患者感到抽痛不已,可使用川芎與延胡索等行氣活血兼止痛的中藥搭配針灸來治療。 許芳綺提醒,在帶狀疱疹發作時期宜穿戴寬鬆衣物,以免壓破水泡造成感染,飲食要均衡、清淡,不要食用烤炸辣等刺激性食物,不喝酒、咖啡、雞精,多休息、不可熬夜,多飲水以利體內毒素的排泄;病癒後應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營養均衡,並且保持運動的習慣,多注意紓壓,以提高免疫力避免再次發作。

Read More

首例 男打AZ毛細血管滲漏獲賠40萬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中市一名60多歲男子施打AZ疫苗後發生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核予40萬元救濟金。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表示,此案為已審議案件中,首例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個案。 根據疾管署最新公布的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第188次會議紀錄,共計審議70案,6案核予救濟,包括3案接種AZ疫苗,分別核予2萬、2萬以及40萬元;2案接種莫德納,各為1萬、5萬元;卡介苗1案,金額為5萬元。 在這次救濟案中,台中市一名60多歲男子接種AZ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經醫師診斷為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VICP審議結果為「無法確定與接種疫苗關聯性」,依規定核予救濟金40萬元。

Read More

本土+4.3萬 估下週續往下降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15日新增4.3萬多例COVID-19本土個案,比上週同期降約2.2%。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疫情高峰出現在前一週,這週看來有稍微下降,下週有可能繼續往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日公布,國內新增4萬3478例本土病例,比前一天減少4727人、降幅約9.8%,與上週同期相比減少989人、降幅約2.2%,確診個案新增中重症268例(中症190例、重症78例),其中77人死亡;另境外移入新增32人。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近來邊境開放,但研判對疫情影響不會太大,不過仍要考慮雙十連假效應,高峰出現在前一週,這週看來有稍微下降,當然下週有可能繼續往下,還是要看下週二、週三的數字會較為準確,至於是否脫離高原期,仍要持續觀察。 莊人祥指出,這次新增77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年齡介於40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沒有特殊死亡個案。 另,在重症方面新增1例13歲青少年特殊重症個案,本身有神經系統疾病且長期臥床,曾接種2劑疫苗。莊人祥說明,個案在10月5日因出現發燒、抽搐、嘔吐等症狀至急診就醫,檢查顯示左側肺炎、血氧濃度偏低、胃出血等情形,採檢PCR陽性確診,頭部電腦斷層沒有發現明顯變化,診斷為肺炎合併呼吸窘迫,收住加護病房插管使用呼吸器及瑞德西韋等藥物治療,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 根據指揮中心統計,目前國內13至18歲的青少年重症累計20例,重症種類分別為11例肺炎、5例MIS-C、3例共病、1例心肌炎,其中6例死亡(肺炎5例、心肌炎1例)。

Read More

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

高雄榮民總醫院長林曜祥。(記者許正雄翻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2022年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第15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也是美國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及楊吉川國際頭頸腫瘤論壇的聯合會議,15日起一連兩天在高雄榮總醫院舉行,高雄榮總醫院長林曜祥為國內頭頸癌專家,在研討會中發表口咽癌治療成果。 會議為期兩天,探討的主題都是世界最熱門頭頸腫瘤治療議題,由於新冠疫情未歇,國際講師尚無法親自前來台灣參會,因此會中邀請多位美國、日本等國際教授進行線上演講,每位都是國際知名學者,也是該領域的佼佼者,帶給國內醫學不同的新知與觀點。 國內則邀請包括頭頸腫瘤外科、口腔外科、重建整形外科、放射腫瘤科、血液腫瘤科等不同專業的專家共同與會;大會主席高雄榮民總醫院康柏皇醫師表示,希望藉由此次的學術研討會,讓國內各科醫師除向國際大師學習新知外,更能與其他科別醫師於現場進行充份交流,分享頭頸腫瘤治療最新的醫學新知與進展。 康柏皇指出,相信藉由2022年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第15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舉辦,讓國內醫療水準不斷進步,醫師們在會議中吸收新知、分享彼此經驗,以提供國人更優良的醫療服務品質,造福更多病友,朝向全人化、精緻化的醫療照護。

Read More

藍營大咖齊聚朴子 力挺嘉義縣長候選人王育敏

嘉義縣長候選人王育敏舉辦首場大型造勢晚會。(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嘉義縣長候選人王育敏十五日晚與議員李國勝在嘉義縣朴子市公所前廣場舉辦首場大型造勢晚會。藍營大咖包括前總統馬英九、黨主席朱立倫、中廣董事長趙少康、立委江啟臣、鄭麗文、李德維書記長、曾銘宗總召等人,以及過去曾為民進黨籍的前立委林國慶都到場為王育敏助講。晚會首先由議員詹琬蓁帶領的街舞委員會以熱舞開場,接著是太子龍獅團的戰鼓表演炒熱現場氣氛,現場聚集支持民眾超過兩千人。並喊出「我們才是真正的國嘉隊!會做實事的國民黨嘉義隊!」,希望所有的鄉親能夠支持國民黨的候選人們,讓真正的「國嘉隊」能夠全壘打。 立委鄭麗文,在台上痛批現在蔡政府過度親美,將使美國農產品傾銷到台灣,嘉義身為農業大縣所受的衝擊最為嚴重,呼籲嘉義鄉親一定要讓王育敏當選。 立委江啟臣稱嘉義縣是最艱困的選區,讚許王育敏的認真及能力,而嘉義縣現在是人口老化最嚴重的縣市,在社福這一塊王育敏絕對是最適合的專家。 前總統馬英九說,王育敏具備地方、中央的歷練,是非常成熟的人才。馬英九指出,嘉義縣的城市競爭力在翁章梁的治理下持續退步,翁縣長不僅治理成績差,還濫用職權,把嘉義縣全公車站亭都貼滿自己的個人廣告,不僅是公私不分、公器私用,更可以稱是一種貪污。 黨主席朱立倫指出,嘉義縣各項指標持續退步、人口流失,民進黨說是國民黨的錯簡直是世界大笑話,因為民進黨在嘉義縣執政已經二十年,執政成績差居然有辦法推到國民黨身上、或推託是「阿共的陰謀」。如此荒謬的說詞,人民不該忍受,要改變就要投給王育敏。 中廣董事長趙少康表示,被視為陳水扁「國師」的李遠哲,現在都出來批評民進黨越來越沈淪,可見民進黨的腐敗是客觀事實。民進黨在嘉義長年執政,但嘉義縣不是民進黨的,不能任憑民進黨擺佈,懇請鄉親選擇王育敏。 曾為民進黨籍的前立委林國慶過去力抗嘉義縣的「明文規定」,只問對錯、不問藍綠。這次他選擇站出來力挺王育敏選縣長,是因為王育敏的勇敢讓他感動,相信王育敏能與民進黨一搏,讓自己在有生之年看到嘉義的改變。 最後,嘉義縣長候選人王育敏向鄉親們喊話,她說,嘉義縣在民進黨長年執政下持續退步,民進黨二十年來做不到的就要換人來做。議員李國勝指出民進黨在嘉義縣執政的許多弊端,年底的選舉就是改變的契機,祈求民眾聚集每一票的力量,共同為嘉義打拼。

Read More

南美展頒獎 148件作品勝出

台南獎/東方媒材類蘇毓青18歲起參展成功獲獎 小眾攝影類林彣鴻歡喜奪首獎 市府文化局十五日舉行「二0二二台南美展」頒獎典禮,副市長趙卿惠(左)代表出席頒獎。 (市府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市府文化局十五日舉行「二0二二台南美展」頒獎典禮,邀請評審委員出席與頒獎,透過公開儀式恭賀、肯定並鼓勵所有得獎者,副市長趙卿惠代表市長黃偉哲出席頒獎典禮為獲獎者獻上祝賀,並頒發台南獎及第一名獎項給得獎者。 文化局表示,南美展今年擴大認定參賽資格,類別包含西方媒材類、東方媒材類、書法類、攝影類、傳統工藝類及立體造型類,總計徵得五百十七件參賽作品競逐,經評審後共有一百四十八件作品脫穎而出。 此外,為了進一步行銷推廣在地藝術家,明年將為三位台南獎得主於台南文化中心策劃展覽,並舉辦工作坊及拍攝創作影片。 今年度「台南獎」三位得獎者分別是「東方媒材類」–蘇毓青、「攝影類」–林彣鴻、「傳統工藝類」–陳一中。另三類第一名分別為:「西方媒材類」–李宜庭、「書法類」–許曉君、「立體造型類」–林澤男。其中,東方媒材類台南獎蘇毓青自十八歲開始參加南美展,而今年成功獲得大獎。而一直以來較為小眾的攝影類別,今年也是歷年來第一次,攝影類首獎在台南獎的評選中獲獎,十分難得。南美展所有得獎作品即日起至十一月六日止,將於台南文化中心各藝廊展出。

Read More

謝龍介競總10/22開張 拚逆轉勝

組成在野大聯盟 將邀柯文哲共襄盛舉 國民黨提名市長候選人謝龍介競選總部二十二日成立,他表示將會啟動「逆轉勝工程」。 (謝龍介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國民黨提名市長候選人謝龍介競選總部二十二日成立,他表示將會啟動「逆轉勝工程」。並透露組成在野大聯盟,未來也將邀台北市長、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前來。 謝龍介競選總部成立大會,前高雄市長韓國瑜、前總統馬英九、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立委江啟臣、陳以信,以及台北市議員王鴻薇都將到場。謝龍介表示,感謝所有好朋友的支持,競選總部成立後,就會啟動「逆轉勝工程」。 謝龍介指出,在最後關鍵時刻,會結合所有力量,贏得最後的勝選。總部成立後,預定十一月二十一日舉辦一場大型募款餐會,地點在花園夜市,將席開五百桌,邀請表演團體及藝人同歡,歡迎所有好朋友共襄盛舉,一起迎接十一月二十六日的勝利。 面對綠營在台南執政長達三十年,謝龍介指出,這場選戰將訴諸民主真諦,台南三十年沒輪替,缺乏制衡機制,導致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這次就是翻轉的最好時機,請鄉親跟謝龍介一起寫歷史。 他強調,為了掃除民進黨在台南的藏汙納垢,這場選戰結合不分黨派的有識之士,組成在野大聯盟,未來也會邀請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到台南,共襄盛舉。

Read More

挺青農 黃偉哲市集助行銷

台南市長黃偉哲(右二)與日本貴賓共同推廣山口縣農產品。 (市府提供) 記者翁聖權∕台南報導 台南市農業局十五與十六日兩天上午十一點至下午五點,在台南市立圖書館舉辦「萬聖。農安」青農展售活動,現場匯集超過三十攤來自台南各區青農的優質農產品。市長黃偉哲到場賣力行銷,邀請大家來青農市集選購優質特色農產品 黃偉哲表示,台南青農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南市府也會是青農最強而有力的後盾。現場不僅有青農,還有新住民、原住民以及來自日本的好朋友,見證台南的年輕活力與多元文化。歡迎大家週末到永康總圖閱之森公園走走逛逛,選購優質特色農產品。 農業局長李建裕指出,至今已於各區成立三十個青農分會,並培育超過一千七百五十名青年農民。市府會持續支持返鄉青年成為專業青農,也希望透過像這樣的展售活動,協助青農品牌曝光及媒合消費者,延續展售活動效益。 農業局今年度特別規劃至外縣市如桃園、高雄、新北、台中、台北及新竹等地,推廣台南在地優質農產品,目前已辦理四場次,每場次平均達二十萬元銷售成績,提供青農多元的舞台行銷產品,並讓各地民眾更加認識台南的特色農產品。 農業局長李建裕(中)與南市農會總幹事吳嘉仁、龍崎區農會總幹事林韋如、白河區農會秘書吳崑鐘、青農聯誼會長許玉靜等人共同推廣青農產品。(農業局提供) 兩天的青農市集活動除展售胡麻、台南好米、火鶴花、印加果油、木耳露、蓮系列等產品外,另有鹹鴨蛋製作教學、蘆筍壽司製作等食農教育及阿卡貝拉、戲劇等表演,讓大家買得安心、玩得開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