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王邦雄以儒釋道闡述ESG

中華中道領導文化總會辦中道ESG系列課程,邀國學大師王邦雄(右三)講授「當代中道精神與儒釋道文化」。(記者王誌成攝)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由中華中道領導文化總會舉辦的中道ESG系列課程,十五日邀請國學大師、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王邦雄以「當代中道精神與儒釋道文化」為題發表專題演說。王邦雄表示,天道生萬物,關鍵在人心,做人處事要秉持良心,若能恰如其分、恰到好處,這就是中道。 王邦雄一開場就援引台灣鄉土情、中國文化情,詮釋當代中道精神與儒釋道文化,就中道來論述教義;並以孔子「不得中道而與之」,比喻人生往上走跟往下走的關係。 他強調,如果人心往下沉淪,容易被名利、物欲所控制,不自覺讓外在物欲主宰內心,天道生萬物,關鍵在人心,做人處事要秉持良心,要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處是謂中道。 王邦雄進而就儒釋道文化予以深入淺出表述。他說,儒者修身,齊家治國兼善天下;釋教治心,舍妄歸真寂靜無為;道本不生,法自天 然棲真玄學;而儒釋道三家涵蓋倫理、道德、因果、哲學,及科學等不同層面。儒家倫理講得最多,道家因果講得多,至於佛教,在哲學、科學裡面有相當豐富的經論。 王邦雄指出,儒家特別重視的是倫理道德,倫理講究人與人的關係、父子的關係、君臣的關係。也就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家庭的關係、社會的關係,如果真真切切知道這些關係,遵守道德的原則自然不難 唯有真正的謙卑,才能尊重別人、關懷別人、愛護別人,做到互助合作。 而佛教的教育,它講到過去、現在、未來。儒、道兩者,也講三世,但是不明顯,像佛教特別強調三世因果。佛教的基本理論是「緣起」,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為之「空」性。 王邦雄強調,道家講的「德」,亦即「實相」的根本,強調知識本身也是一種欲望,隨著知識增加,不再安於知足的思維,應順「德」而行的生活,讓心靈跟天道相呼應,以成就圓滿人生。

Read More

環長:2030後無新技術難零碳排

張子敬雖稱已提12大戰略 也坦言要能運用先進國家新技術 台灣才有機會達標 環保署長張子敬十五日表示,二0五0淨零排放目標不變,目前也在跨部會討論二0三0年的階段性目標,會務實地去看怎麼調整,希望年底前可以提出來。(中央社)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前中研院長李遠哲日前評二0五0年難淨零碳排。環保署長張子敬十五日表示,二0五0淨零碳排已提出十二大戰略,政府「有目標、有做法」,也預計年底提出二0三0年的階段目標。 李遠哲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如果要達成二0五0淨零碳排目標,二0三0年就應該減半,直言目前政府作法做不到,呼籲應減少消費、消耗需求。但現在政治人物在談的仍是經濟發展、GDP增加等。 對此,張子敬昨天表示,「大家看法不同」,總統蔡英文去年宣示二0五0年淨零排放是目標,今年三月環保署也提出路徑及做法,十二大戰略包含再生能源、節能、新能源,運具電動化等,是「有目標、有做法」。 張子敬表示,國際能源總署曾提到,二0三0年前全世界只能依靠既有的技術、盡量去達成;二0三0年後要達到二0五0淨零碳排一定要有新技術,否則光靠現有技術是達不到的。政府現在的策略規劃就是依照國際能源總署所提的,二0三0年前利用既有的技術盡量去做;等二0三0年後、先進國家新的技術出來時,台灣要能夠跟得上,也能夠運用人家開發的新技術,世界上先進國家達得到,台灣就有機會達得到。 張子敬也說,設立二0五0年淨零排放路徑時候並非憑空想像,包括工研院、中研院都有邀請進來一起討論,只是李遠哲可能沒有接觸所以不曉得,其實現任的院長都有參與討論。 張子敬說,考量國家發展這無法完全無視,如果把經濟發展通通放掉了,那環保也不見得就做得到,所以如何在維持國民的正常的生活下去達到減碳,這是為何要有不同減碳淨零路徑的原因。台灣能源全部依靠進口,必須考慮這些能源的替代怎麼辦,因此必須妥善規劃。 張子敬強調,二0五0淨零排放目標不變,目前也在跨部會討論二0三0年的階段性目標,會務實地看怎麼調整,希望年底前可以提出來。

Read More

半導體、IC專利侵權? 美要查台積三星高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表示,將就某些半導體裝置和積體電路(IC)及使用這些零組件的行動裝置,對韓國三星電子、美國高通公司和台積電展開專利侵權調查。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上月接獲Daedalus Prime投訴,指稱相關企業進口到美國及出售的積體電路、內含這些積體電路的行動裝置及零組件侵犯專利違反關稅法,要求發出「有限禁制令」及「暫停與停止銷售令」。經過表決,委員會決定調查三星電子和台積電生產的半導體,以及三星電子和高通的某些積體電路。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尚未就案件實質問題做出任何決定。委員會首席行政法官將指派一名行政法官負責安排時間舉行聽證,這名行政法官將對是否違反關稅法第三百三十七條做出初步裁定,初步裁定結果須經委員會審查。 如果委員會裁定這些裝置侵犯Daedalus Prime專利,可能依法禁止進口美國。針對的裝置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表,例如三星的Galaxy S20 FE和Galaxy A71 5G手機,以及Daedalus Prime指稱台積電為高通等美國公司製造的晶片。 Daedalus Prime向委員會投訴所主張的專利範圍,最初由英特爾公司開發,後被Daedalus Prime取得。 委員會一週前針對車用半導體展開調查,也是源於Daedalus Prime提出專利侵權投訴,進口這些半導體的企業包括賓士美國公司、恩智浦美國公司和安富利公司。 三星、台積電和Daedalus Prime的律師尚未回應置評請求。

Read More

北約將演練動用美在歐核彈

美再援助烏克蘭7.25億美元軍備 IMF指導委員會主席卡爾維諾(左)說,IMF成員國十五日幾乎全體一致呼籲俄羅斯結束烏克蘭戰爭,稱俄烏衝突是加劇通膨與拖慢全球經濟成長的單一最大因素。(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十七日展開「堅定正午」年度核武演習,將有至多六十架軍機在比利時、北海和英國上空進行飛行訓練,以演練動用美國部署在歐洲的核彈。美國也宣布,將再向烏克蘭提供七億二千五百萬美元(新台幣二百三十三億一千九百六十二萬元)的軍事援助。 北約表示,堅定正午演習與最近和俄羅斯的關係緊張無關,並說演習不會動用實彈。北約發言人龍傑斯古說:「這項演習有助於確保北約的核子嚇阻威力安全、有保障以及有效。」 比利時負責主持演習,共有十四國和至多六十架軍機參演,包括已上市的最先進戰鬥機,以及自美國北達科他州邁諾特空軍基地起飛前來的B五二長程轟炸機。 另外,美國國務院與國防部也宣布,美國將再向烏克蘭提供七億二千五百萬美元的軍事援助,運送彈藥與軍事車輛,以增強烏克蘭抵抗俄羅斯入侵的能力。最新方案包括更多用於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海馬士)的彈藥。這筆軍援也將包括反戰車武器、高速反輻射飛彈、車輛與醫療用品。 國際貨幣基金(IMF)成員國昨天則幾乎全體一致呼籲俄羅斯結束烏克蘭戰爭,稱俄烏衝突是加劇通膨與拖慢全球經濟成長的單一最大因素。

Read More

新變種!BQ.1、BQ.1.1占美感染率逾10%

佛奇憂恐傳播倍增 新型變異株在歐洲也掀新一波疫情 中央社∕亞特蘭大14日綜合外電報導 秋冬COVID-19疫情恐再起,美國CDC今天發布最新預估,1個月前剛命名的Omicron新亞型變異株BQ.1及其亞系BQ.1.1,已占新確診病例的10%以上。 美國哥倫比亞新聞網報導,白宮首席防疫專家佛奇接受訪問時表示:「一旦出現這樣的變異株,你要觀察它在變異株中的相對增長占比有多少,看來這次新變異株的傳播倍增速度相當棘手。」 美國CDC表示,目前估計BQ.1和BQ.1.1各占全國確診病例約5.7%,合計為11.4%。先前在夏季流行疫情中位居主導地位的BA.5,在流傳中變異株的感染率已降至67.9%。 美國CDC發言人諾德隆在一份聲明中表示:「BQ.1和BQ.1.1雖只代表Omicron變種病毒中快速增長分支中的一小部分,但目前BA.5在美國仍是主流病毒株。」 而BQ.1和BQ.1.1似乎有望超越目前感染率約12.2%的BA.4.6。 與此同時,美國衛生當局一直在為今年秋冬預計將再掀流行的COVID-19疫情預做準備。BQ.1變異株在英國、德國等歐洲國家已超越許多變異株,並已開始造成新一波疫情。 CBS News報導指出,BQ.1、BQ.1.1及BF.7都是從BA.5發展出來的分支。 英國衛生安全局10月稍早的一份報告指出,BA.5是迄今最具傳染力的Omicron亞型變異株,衍生出的3種亞系都展現出超越BA.5本身的成長優勢。

Read More

中研院醫療史研討 中醫團體首次合辦

中研院與中醫團體共同以「世變中的醫療史與疾病史」為主軸舉辦國際研討會,14、15日在台北舉行。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提供/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中研院與中醫團體以「世變中的醫療史與疾病史」為主軸,共同舉辦研討會。這也是中醫團體首次進入中研院殿堂,合辦醫療史的會議。 中研院及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等單位於14日到15日舉辦「世變中的醫療史與疾病史:近世傳統醫藥的知識、文獻與制度暨台灣中醫藥通史編纂」2022國際學術研討會。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表示,這2天會議包括有台灣、日本、美國、韓國等地的專家學者發表4場專題演講,並有5大發表主題,範圍涵蓋:近代的食物與藥物,中西醫教會視野下的疾病史,醫療史的跨領域書寫,傳播、報刊與醫藥知識,醫學典籍與知識流動。此次學術研討會是台灣中醫團體首次進入中研院,一起合辦醫療史的會議,可謂意義重大。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表示,這次會議的主辦方「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現任董事長林昭庚是今年度的新科中研院院士,也是台灣中醫界首名院士,也是國內少數學、碩、博皆在台灣本土完成訓練的醫師院士,由為大會主題演講、並全力贊助這場會議,更顯得這場會議的重要性與獨特性。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指出,中醫是醫師法認可的專業人員,但過去一直未被政府重視,在這次疫情期間,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讓國人注意到中醫藥的價值,未來這些都是台灣醫療史上重要的紀錄。

Read More

預防骨鬆7撇步 適度日曬規律運動

嘉縣衛生局引進高科技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儀器,幫助民眾測出骨質疏鬆。(記者張翔翻攝) 記者張翔∕嘉義報導 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指出,骨質疏鬆是一個盛行率高卻容易被忽略的隱形殺手,往往在輕微跌倒或突遇過猛外力,就可能造成骨折,嚴重還會影響生活品質。「1020世界骨質疏鬆日」前夕,嘉義縣衛生局特別宣導骨鬆防治照護7撇步,鼓勵大家多運動,預防骨鬆。 嘉縣衛生局15日在番路鄉民和國中舉辦社區健康篩檢活動,有預防保健、四癌篩檢、X光、中西醫義診、心房顫動、眼底鏡檢查、疫苗接種、BC肝篩檢等項目,今年特別引進高科技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儀器,幫助鄉親揪出骨鬆高危險群。並在活動中宣導骨鬆防治照護7撇步,包括適度日曬、戒菸戒酒、定期健康檢查、規律運動、均衡飲食、維持標準體重及放鬆心情,並鼓勵大家多運動,預防骨質疏鬆症。 衛生局長趙紋華表示,骨質疏鬆的危險因子有遺傳、飲食、運動及鈣質攝取不足等,使用某些藥物(如類固醇)也會促使骨質流失,女性停經後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也是女性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的原因之一,大家一起養成適度日曬、定期健康檢查、規律運動等7撇步,就能活的健康有骨氣。

Read More

美重症專家來台參加國際重症會議

排除萬難與會 藉由交流創造更多合作契機 邊境開放,美國重症專家睽違3年首度抵台參與國際重症會議。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2022年美國重症醫學會精華年會暨台灣急重症聯合學術年會,15、16日假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理事長暨前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教授表示,會議中共規劃37個專題,廣邀國內外100多位專家學者發表演說,涵括3場大師課程、4場工作坊及15場研討會,為國際及台灣專家學者提供廣泛的國際溝通平台。 台灣急救加護醫學會理事長暨光田醫院黃家樂教授表示,自2016年起積極拓展急重症醫療外交,先後於2016和2018年與歐洲加護醫學會(ESICM)締結合作學會關係,並連續兩年爭取在台北舉辦第3屆Euro Asia 2019 Taipei 和第4屆Euro Asia 2020 Taipei;2021年兩會進一步與美國重症醫學會合辦 Best of SCCM 2021 Taipei國際會議,因為成果卓越,獲得美國重症醫學會肯定,邀請2022再次合作舉辦美國重症醫學會精華年會。 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學術委員會主委暨高雄榮總重症醫學部主任黃偉春教授表示,基於台灣在人工智慧與數據科學的潛力和前景,創辦台灣自己發起的智慧急重症國際會議(SECC),與美國、歐洲、澳洲、紐西蘭、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香港及印度等重症學會合作開創國際智慧急重症品質平台。今年特別增加「金重獎」智慧醫療獎項,鼓勵台灣智慧急重症醫療百花齊放。 台灣急救加護醫學會學術委員會主委暨台大醫院張維典教授表示,今年國際會議主題為智慧急重症照護,期望藉由多國及多層次的學術交流和研究成果分享,為台灣創造更多數據科學和臨床試驗的多國多中心研究合作契機。 會議內容涵括敗血症、急救、急重症資料庫、機器與深度學習、新冠病毒、血流動力、呼吸重症、感染重症、血液淨化、腎臟重症、神經重症、譫妄鎮靜、創傷、營養、早期恢復、多專科跨領域團隊、品質與病安、重症溝通、醫病共享決策和重症緩和醫療等議題。 今年年會報名人數吸引28國、超過3000名國內外專家學者報名線上或實體蒞會,美國重症醫學會前任主席Gregory Martin教授及2021 SCCM President及學術主席Heather Meissen教授排除萬難來台與會,凸顯國際組織對台灣醫學成果的重視,希冀藉由台灣重症國際會議讓世界看見台灣。

Read More

員榮前進二水鄉 設巡迴醫療點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員榮醫療體系今年2月起走入偏鄉醫療資源貧乏區,在彰化田尾鄉建立第1個中醫巡迴醫療點,服務田尾鄉民眾後,再度推向彰化更南端二水鄉,設立第2個巡迴醫療點,讓二水鄉民眾可以免於就醫時勞途奔波,就地解決醫療問題。 員榮醫療體系響應中醫師全聯會計畫走入偏鄉,今年2月開始在田尾鄉設立第1個巡迴醫療點,每週服務1次,把全套在中醫部的設施複製到田尾鄉打簾社區活動中心,讓田尾鄉民眾免於就醫困境,迄今己駐點33次,服務530人次。 10月再度更深入彰化最南端二水鄉,設立第2巡迴醫療點,在這距離員林將近30分鐘車程的路途,對於年長者來說,往返看診所耗費的時間、精神和體力實是一大負荷,加上許多長者因為移動不方便,同時對疾病可能不夠了解,在症狀初發生常無法就醫,須等到病情無法忍受才求診,病程發展日久,也演變得較難處理。

Read More

心理健康博覽會 玩桌遊紓壓

台中市政府衛生局昨日於草悟道辦理「2022從心開始-心理健康及精神衛生博覽會」,邀請民間團體一同響應心理健康月活動。(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衛生局響應世界心理健康日,15日於草悟道辦理「2022從心開始-心理健康及精神衛生博覽會」,衛生局指出,受新冠疫情影響,民眾出現不安、憂鬱、焦慮、痛苦或失眠等情緒或症狀,顯見維護心理健康刻不容緩,昨日「心理健康及精神衛生博覽會」活動,由台中市臨床心理師公會、諮商心理師公會及心理機構設置互動性體驗攤位,透過桌遊、牌卡、纏繞畫教導民眾紓壓小技巧。另外,現場還有精神照護及復健機構成果展示區,展現康復之友各類手作藝品成果;康復之友也藉由展示、介紹產品特色,學習融入人群。 另外,活動也特別邀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系「涕川暗流」團隊,運用UR以第一人稱視角,運用擬真聲響以及3D動畫,將憂鬱症患者者的內心世界具象化,揭開神秘面紗,幫助民眾獲得心理健康以及精神衛生相關資訊,進而充備知識,消除一般民眾對於心理疾病的誤解,提升民眾對於心理健康議題與自我心理狀態的了解與重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