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人生〉黃江霖鑽研文史 終生不悔

為滿足自己好奇心而作文史的黃江霖,五十歲才學電腦,活到老學到老,不但不嫌麻煩,反而樂在其中。 (記者陳俊文攝) 素人文史工作者黃江霖,家住古早名為「蔡厝巷」的普濟街,他完全因興趣和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半生鑽研文史,常常在FB發表google少見的文章,自成一家之言,連很多碩、博士生也都常來他家找資料,臨界古稀之年,樂在以「文史」會友,堪稱文史界的奇葩。 46年次的黃江霖年輕時從事土地買賣,因工作忘了結婚,迄今仍是「羅漢腳」,一個人住在普濟街自家老宅,以鑽研文史為樂,終生不悔。 本身也是台南市鳳凰城文史協會的一員,因為在普濟殿旁長大,對宗教文物產生濃厚興趣,自年輕時代就協助相關的廟務工作,更曾擔任普濟殿官網的管理者兩年。 黃江霖研究文史會透過很多大量的考證去證明他的論述。他說,早期沒有電腦和google的年代,為找文獻資料,有長達3年的時間都浸在圖書館翻箱倒屜找舊報紙和文獻檔案。 另外,他大量購買很多相關的文史書籍回家閱讀,並積極參加很多文史研討會,從他圖書館找的資料加上自己無遠弗屆的田野調查做驗證。他強調,即使是政府編印的書,裡面謬誤甚多,不要說網路的資料了。 舉個例說,台灣文獻委員會編印的「台灣地名辭書」卷21、台南市,有關他居住的普濟里「蔡厝巷」,書上說地理位置」在普濟街西南,也就是現在海安路436巷一帶。從小在此長大的黃江霖表示,蔡厝巷其實就是現在普濟街,早期有很多蔡氏家族定居而得名。他有隔壁普濟街68號中藥店藥帖上地址寫的是「蔡厝巷」為證。 黃江霖指出,他50幾歲退休之後更專注於文史鑽研,非為出書立言,非為導覽工作,也不是為了提高知名度、出風頭,純粹只是一份愛鄉愛土的初心,更重要的是「要滿足自己對家鄉這片充滿歷史底蘊城市的著迷和好奇心」。 紙本作業需要大量空間儲存,50歲開始學電腦,利用電腦儲存大量的文獻和田野調查資料。然中年學電腦最大的罩門是鍵盤輸入,幾經測試後,改用手寫輸入法,一樣可完成任務。 有趣的是電腦對他來說也是陌生的領域,幾次檔案不見了,最後還是上自己的FB一一找回來,非常辛苦。 黃江霖語重心長地說,現在很多廟宇都在拚誰最早?誰是開基?有的年代根本就是「不可能發生」,但主事者執意將錯就錯、以訛傳訛。他強調,做文史要謹慎客觀,因為鐵筆錚錚,是真是假,就只有留待後世人去評說。 (記者陳俊文)

Read More

〈中華學園〉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台南市民德國中九班四班  ◎莊鎰芳 古人云:「得人思果千年記,得人花戴萬年香」,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絲溫暖與感動,來自於陌生又善良的人,他們甚至連謝謝都沒聽到就匆匆離去,如同冬天裡的一道陽光溫暖我們的心,那一次來自「他」的幫助,讓我銘記在心。 記得某一天的晚上,那是在一個鄉間小路的巷子口,我正悠閒的騎著腳踏車要去補習班,後面的車或許在趕時間,為了衝過紅綠燈,按著喇叭就不停的催我快點,嚇得我一緊張就摔車了,駕駛不僅一點慰問都沒有,反而是一個在附近公園散步的叔叔跑過來關心我的情況,並跟我指路附近有機車行可以修車,我看著那間機車行,一般恐懼湧上,心想著:「可是我沒有帶錢,那要怎麼辦?」那位叔叔似乎看出了我的擔憂,逕自地走向機車行,跟老闆說明我的狀況,還付了錢,我正要轉頭道謝,他卻早已沒了蹤影。 因為有了那位叔叔的協助,我才能順利的抵達補習班,也才能安心的回到家,我想跟他說:「有您,真好!」 每當想起那個晚上,心裡依然會有一股暖流,雖然那位叔叔的樣貌已模糊不清,但那份來自陌生人的善意宛如一盞明燈,在我心中光明璀璨,他教會了我,在這個廣闊的世界裡,每一個小小的善舉,都能成為他人生命中的燈火,照亮彼此的路。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不只是隻魚

■鐘佩玲 「馬麻,妳看!」 兒子捧回一隻夜市撈金魚,我忍不住皺眉,光想到魚鱗的觸感就頭皮發麻,不過聽他親暱喊著「小瀑布、小瀑布」,只得讓這名嬌客留下。 沒多久,小魚的鱗片脫落、鰓蓋凹陷,原來兒子疏於照料,罐子的水濁得像化糞池。他自責的模樣惹我心疼,趕緊到水族館買了玻璃缸和過濾器,滴上抗菌藥水,才撿回小魚一命。 又一日,我見小魚在地上掙扎,尖叫引來老公即刻救援。缸子置於三層櫃上,簡直像人從高樓躍下,免不了腦震盪或內出血?躺平的她竟勉強豎直身體,虛弱地搖擺尾鰭,在水中載浮載沉,歪斜游著,隔天完全看不出異狀。 「跳樓事件」後,我替魚缸加蓋,每有地震必火速衝至缸邊;出遠門前像神燈巨人般,把整座魚缸搬至友人家,我捨不得她再受一點傷害。 幾個無憂寒暑過去,兒子升上高三,小瀑布也六歲了。她從三公分長成十二公分,一雙黑眼珠骨碌碌,流線身型閃著亮橘色光澤,鱗片脫落處仍裸著,在我眼裡依舊很美。 她絕不是金魚腦,聽見腳步聲便搖頭擺尾湊過來,小嘴一開一闔討食,有時我故意把手指伸進水中,她不生氣只是輕吻指尖。她喜歡繞著吸水管玩耍,累了便窩在角落打瞌睡,任水流將身體沖上沖下。縱使她不會說話,也無法像犬貓抱在懷裡,然看著她自在的泳姿,紛雜的心緒便漸漸沉澱,變得透明。 偶爾想,魚理當生活在大自然,我卻禁錮了她。曾偷觀察她一個人,不,是一隻魚時,常對著鏡面倒影猛親,也許該幫她找個伴?但她生性柔順,遇到恐怖情人怎好?思前想後,只願她平安健康,能陪我很久很久。 某日,小瀑布的背鰭突然出現血絲,用藥仍未好轉。上網諮詢T校獸醫系,收到回覆:「腹部脹大但看不出原因,再觀察。」可小瀑布當晚拉出血便,我按捺不住拎著她赴另家水族館,店員斷定是寄生蟲感染,需禁食並將藥錠磨粉投入水中。 一週後,小瀑布的病狀似有改善,卻成日瘋狂在水面找食物。我line店員:「還不能餵食嗎?生病已經沒體力這樣會好嗎?」「不行,要減少消化系統負擔。」「好,我忍住不餵她。」 又三週,小瀑布胖胖的肚子不見了,但胸背腫脹,體色慘白,鱗片全無光澤。她眼神呆滯,病懨懨沉在缸底,一如我低宕的心。店員傳來:「出現逆鱗看來不妙。」 逆鱗,是死亡的預告嗎? 夜裡我輾轉反側,天亮一睜眼立即衝至缸前,果然小瀑布翻肚浮在水面,鰓蓋微弱開合,彷彿存一絲氣息等著告別。 喚來兒子,他難過得哭了。我輕聲向小瀑布說:「謝謝妳,請放心離開吧!」聽懂似的,她慢慢漂至最常棲息的角落,鰓蓋停止鼓動,留下失去色彩的魚鰭在水流沖刷下兀自擺動。 沒了流水聲,家裡很安靜,我仍每日守在魚缸旁。水裡有撈不完的寄生蟲,細細帶血絲或帶彎鉤的,蟲可能來自球藻或小盆栽,我為自己的多事一遍又一遍懊悔著。直至有天稍不留意,缸裡的水珠濺上眼睛,我連忙到水龍頭下沖洗,眼淚跟著一起嘩啦嘩啦。 那夜,我夢見一個藍色水世界,色彩繽紛的魚兒成群結隊游來游去,小瀑布也在其中,她的眼珠晶亮有神,著一襲流線型亮橘晚禮服,鱗片完好無缺,看起來如此幸福……。 醒來後,我著手收拾魚缸及配件,再買一盒點心送至水族館,感謝店員那些日子被我的line轟炸不嫌煩。 他檢視小瀑布的遺物,邊問:「沒想再養一隻嗎?」 環顧店內大大小小的水族箱裡,數不清的魚。我輕輕搖了搖頭:「孩子都大了。」

Read More

〈中華學園〉馬來西亞寒假遊

新竹縣陸豐國小四年甲班  ◎劉昀恩 寒假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個星期,但是忙碌的爸爸媽媽還是擠出時間,帶我和哥哥們一起到馬來西亞旅行。 馬來西亞是一個四季如春的地方,而且那邊有許多人種一起生活,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天我們穿上當地傳統的「娘惹」服裝,搭乘著裝飾花俏又浮誇的三輪車,由司機載著我們在大街上暢遊,因為三輪車的車速緩慢,所以有很多路人看著我們,讓我覺得特別的尷尬,真想找個地洞鑽進去。 另外我們還有去大名鼎鼎的黑風洞,我足足走了兩百七十二個階梯,雖然腿走得很痠,但是沿路有許多的猴子陪伴著我,看著又跑又跳的猴子軍團,即使雙腿不聽使喚,但是也非常有趣。 我覺得馬來西亞人很厲害,他們每個人幾乎都會二至三種語言,而且都說得非常流利,讓我十分佩服,那裡充滿著各種不同的文化,至今仍然讓我非常難忘。

Read More

台大范綱翔盼成立國家轉診中心

本報綜合報導 「轉院」對病況緊急的患者來說分秒必爭,台大兒童醫院兒科加護病房(PICU)護理師范綱翔深知兒童與成人照護差異,前往加拿大取經,成為台大兒醫外接團隊幕後推手,獲兒童醫療貢獻獎表揚。 台大兒醫2019年成立外接團隊,目標是到外院接回高危險孩童過程中,即時做好最適當處理。幕後推手范綱翔謙虛笑說,「我就是比較雞婆一點而已,功勞是整個團隊的。」 這份雞婆讓他觀察到外接形式存在許多問題,例如兒童和成人用藥劑量不同,甚至醫材也不一樣,但救護車上醫護不見得是兒童專科。抱著「到國外看看」心情,范綱翔前往加拿大學習外接轉運模式。 讓范綱翔印象深刻個案之一是團隊遠征花東接回病人,當時蘇花改尚未全線通車,部分路段僅單向通行,過程中得不斷下車把交通錐移開才能前行。台灣醫療城鄉差距讓這段外接路特別漫長,當他憶及過往,仍聽得出感嘆。 范綱翔期許未來能仿效加拿大模式,由國家成立轉診中心,培養兒童轉診護理師。他說,受過包括護理和器材使用的專業訓練,就不用擔心不同團隊專業落差導致無法順利合作或對接,讓需要外接轉運的病童受到最好照護。

Read More

〈彩繪人生〉李忻籲女性 善待兩房一廳

台大護理博士李忻全台推廣乳房按摩術,呼籲女性朋友顧好自己的“兩房一廳”。      (記者陳俊文攝) 曾在公立醫院服務20年,也曾和柯P在台大共事過,國際乳腺顧問(IBCLC)、台大護理博士李忻嫁來台南,推廣乳癌防治,呼籲女性朋友,防止乳癌上身不求人,自己的人生自己掌握,努力照顧好自己的「兩房一廳」,便可迎向彩色光明的人生。 李忻半生在醫院急診室打滾,形形色色的病人看很多,但有些女性輕忽自己「兩房」健康的程度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比如她在醫院碰過一位抱著「湯湯水水」雙乳來掛診的婦女,為了吸水,還替乳房穿衛生棉,結果是乳癌4期的分泌物,問她為何現在才來就醫?回答以為就只是分泌物,應該不嚴重,結果1個月就過世了。 李忻強調,台灣女性95%乳房硬塊都是另一半摸出來的,但她認為,健康是自己,求人不如求己,為何女性朋友不自己每天花個10分鐘,一邊按摩,一邊按壓檢查?乳癌從0期至2期的治癒率是高達百分之百。 這位護理博士表示,乳癌是台灣女性罹癌的第一位、死亡率是第三位,每年新增約1萬5千個病患,平均每36鐘就有一名女性罹患,且不只好發於4、50歲女性,她碰過最年輕的病患只有19歲,且不止女性會得乳癌,一樣有乳頭的男性也有百分之一會罹患乳癌,所以乳癌防治的衛教課,也歡迎男性參加。 她在全台各地推廣乳房按摩保養,優點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淋巴引流、促進乳腺暢通、防止乳房鬆弛、還可及早發現乳房硬塊。即使只是纖維囊腫,也可透過超音波和抽脂去確認是不是癌症。 至於乳房按摩,最常用的是畫圓式按摩法,以手掌中心點按壓乳房,依順時針或逆針方向進行圓形按摩,可從靠近腋下淋巴的位置開始,乳癌只要擴散至淋巴,癒後都不好。 李忻語重心長地指出,乳房是女性的「美麗與哀愁」,健康的雙乳很迷人,但一旦病變,若已到3、4期就是愁雲慘霧,所以她呼籲女性朋友:畢生要照顧好自己身體的「兩房一廳」,上兩房健康了,下廳堂也會跟著變好,這是兩全其美的健康保養方式。 (記者陳俊文)

Read More

〈彩繪人生〉謝惠娟:學習 豐富生命歷程

  台南市運動場所服務職業工會理事長謝惠娟,鼓勵大家透過學習投資自己,並分享學習帶來的快樂。 (記者陳佳伶攝) 台南市運動場所服務職業工會理事長謝惠娟,在參加南市勞工局的勞工領袖大學後開啟終生學習之路,後來並將大學、碩士和博士學歷都完成,她分享,學習是人生最重要也是最快樂的事,能豐富和圓滿生命歷程,鼓勵大家透過學習投資自己,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為職涯發展開創更多可能性,更為自己創造傳奇。 51年次的謝惠娟是台南人,個性獨立的她,國中畢業後開始半工半讀,一邊當會計,一邊完成高中補校學歷;在103年至105年間,發現工會發展和個人事業都面臨瓶頸,決定上課突破現狀。 她報名參加勞工領袖大學初階班、進階班、高階班、菁英班,讓人生視野大不同,更建立廣闊人脈,看到不同的人和風景。 謝惠娟說,經過勞工領袖大學一路上課,點燃學習熱情,她進而將學習轉化為一種習慣,陸續取得崑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法律系碩士,以及台南大學教育經營管理系博士學位。 為彌補未讀大學的缺憾,在台南大學研讀博士時,她同步再進修成功大學社會科學系取得大學學位並取得社工師資格,完成完整的學歷,並決定將所學能適切回饋於社會。 謝惠娟說,人生不過數十年,在有限時間裡「學習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讓學習豐富個人生命,透過不斷的學習,她成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3C共通核心職能講師、TTQS自主學習失業、就業辦訓單位暨講師,台南市勞工局勞動法令校園扎根宣導講師等,她不吝將多年來的學習心得,和更多人分享學習的快樂。 高齡人口越來越多,有越來越多的銀髮族重視運動健身議題,走進健身房健身,希望能健康老化,她準備培養更多中高齡健身教練,以鼓勵更多中高齡民眾能走出來,一起來學習健身,以運動開展健康的人生。 此外,充滿使命感的她,也要以自己的人生經歷,準備協助失業者提升學歷與專業技能、媒合就業,及輔導在業者第二專技能力,朝向更多元職涯發展,「人生不要設限」、「年齡不是問題」,勇敢做自己,只要你願意,隨時隨地都可以透過學習充實自己,讓人生風景大不同。 (記者陳佳伶)

Read More

〈中華副刊〉人生三步曲

■王俞德 星期日,不打卡,可依然到時醒來,生物鐘既精準也催得緊。囫圇吐下8個湯圓後,澆水泡茶,坐在26樓的南窗前任目光漫遊。 天上,難得一見的冬陽正穿雲破霧,雲隙間光影變幻。遠處雲遮霧籠,山木房舍若隱若現。而樓下正在施工的工地上機聲隆隆,在這條即將完工的路上,有作業者的緊張忙碌,有年輕的晨練者快速跑過,有中年人不疾不徐地散步,也有步履蹣跚的老者氣定神閑地漫步。 此情此景,讓我擰開保溫杯喝了口紅茶,口舌生津的同時,感慨生焉。歲月悠悠,慢鏡頭般在腦海裡流淌過眼角眉間:奔跑的青春,散步的中年,而今漫步在霜雪染鬢的老去的路上……彷彿我的人生三步曲。   跑步,追逐夢想的狀態 青春,是一首激昂的詩,荷爾蒙與多巴胺旺盛。我在它的韻律中奔跑,如同初升的太陽,滿懷激情與希望。 那時的我,腳步輕快,心中裝著整個世界,每一次呼吸都充滿了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跑步,不僅僅是一種運動,它是我對夢想的追逐,是對未知世界的探索。 那時,每天早晨,無論冬春,我從從位於望竹灣的學校出發,經許多地方,返回學校,再上早自習。汗水灑落在路上,也灑進了我的心裡,滋養著那顆渴望飛翔的心。我學會了堅持,即使前路漫長且充滿未知,也絕不輕言放棄。 年輕的我,用跑步的姿態,書寫著屬於自己的青春篇章,那是一段關於勇氣、挑戰與自我超越的旅程。   散步,品味生活的心態 歲月如梭,轉眼間,我已步入中年。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酸甜苦辣鹹澀麻,瑣碎庸常如同雞零狗碎。我從激情飛揚奔跑追逐漸漸變成並習慣了不緊不慢的散步。 這時的我,更加懂得欣賞沿途的風景,每一朵花、每一片葉,都蘊含著生活的哲理。散步,讓我有機會放慢腳步,與家人、朋友並肩而行,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在夕陽的餘暉中,我學會了傾聽,不僅是外界的聲音,更是內心深處的聲音。 風中散,雨中散,大街散,小路散,獨自散,結伴散。通過散步,體會到了生活的真諦——不在於目的地,而在於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這份從容與淡然,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漫步,感悟歲月的明智 當白髮悄然爬上鬢角,我迎來了人生的暮年。人生進入下場,但看眼前花開花又落,不論人間短和長。無所用心、隨興而行的漫成了一種心靈的修行。腳步雖慢,但每一步都踏得深沉而有力。我漫步在記憶的長廊裡,那些曾經的歡笑與淚水,如今都化作了嘴角的一抹微笑。 老年的我,學會了放下,放下那些曾經的執著與遺憾,讓心靈回歸最初的純淨。漫步在清晨的公園,或是黃昏的海邊,每一次呼吸都彷彿在與自然對話,感受著生命的律動與宇宙的和諧。 在這樣的漫步中,我找到了內心的平靜與滿足,那是歲月賦予我的最寶貴的禮物。我開始欣賞那些曾經被我忽視的美好,比如一朵花的綻放、一縷陽光的溫暖、一聲鳥鳴的清脆。這些簡單而平凡的事物,如今卻成了我心中最珍貴的寶藏。從跑步的激情到散步的從容,再到漫步的寧靜,每一步都是成長的印記,每一刻都是生命的禮贊,共同構成了我豐富多彩的人生畫卷。 我在漫步中彷彿聽見了時間的低語,它告訴我,生命的終點並非終結,而是另一種形式的開始。當肉體的溫度在塵世散盡,我相信,我已啟程,奔向另一世界,跑步、散步、漫步,開始生命的輪迴。如果遇見你,別怕,我還是我。

Read More

〈彩繪人生〉郵你真好! 陳志賢服務到家

  陳志賢服務到家,經常笑臉提供最大的協助。 (記者楊淑芬攝) 郵局許多隱藏版服務,不懂就問,找對人服務就到家。台南郵局行銷科的陳志賢用雙腳走出許多服務,既拓展他的人生,也讓更多人親近郵局,毫無懸念豎起大拇指,表達衷心感謝。 今年44歲的陳志賢在郵局服務超過15年,從東山郵局、新營郵局、台南總局到麻豆郵局,共輪調服務過4個地方。他是麻豆人,家中務農,栽種文旦柚為生,農人憨厚的性格,讓他特別珍惜人與人之間的交誼和友情,後來考入郵局,面對交付的任務,他都全力以赴,讓被服務過的人留下深刻印記,即使他已經調離原來的服務區,許多老客戶還是要翻山越嶺找到他,而陳志賢也從不令人失望,全力服務。 最近重現府城水文促進會出版《守護南山公墓》一書,公益書籍大量郵寄給全國各大學院校圖書館和台南市國、高中圖書館,郵寄數量很多,工作量大,夥伴們憂心不已,向郵局詢問尋求協助,很幸運的問到陳志賢,他親自到印刷廠了解書本的尺寸和數量,建議用一號便利袋郵寄,並且製作符合規格的郵寄名條,讓書本裝袋工作變得簡易,省時又省錢,還協助預約運送車輛,讓整個裝袋寄送流程,在半天之內完成,眾人感激不已。 陳志賢說現代是5G時代,也是物流時代,中華郵政公司是個百年老店,創立於1888年,直到2003年公司化,改制為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也迎向績效時代,郵寄和物流都面臨民間業者極大挑戰,行銷科揹負的壓力最大,所以他和同事都必須主動出擊,親自拜訪客戶,用最貼近的服務爭取信任;他一再強調郵局是和民眾最貼近的生活好夥伴,郵局提供比民眾知道更多的服務,若是「不知道就直接來問」,問到了服務也到。 (記者楊淑芬)

Read More

〈中華學園〉瓢蟲與我

台南女中一年十五班 ◎陳沛芳 在某年春天回奶奶家時,無意間看見一隻披著鮮豔亮麗紅色披風的瓢蟲在各種植物間穿梭。當時懵懂無知的我,在好奇心和熱情驅使下,把那隻代表春天的美麗瓢蟲抓進一個透明盒子中,希望能永恆保存屬於這個春天的「專屬記憶」。 在與牠「親密」相處的第一天,我總以好奇的心觀察牠的每個角度;以熱情的言語裝飾屬於我倆的世界;以自認為香甜新鮮的嫩葉餵滿瓢蟲對外面自由世界的渴望。在日後的幾天,我把牠當成自己最好的朋友,每天都和牠分享自己的許多祕密、趣事,彷彿牠也能感同身受。每天清晨,把鮮嫩綠葉放進小透明盒中,期待牠能品嘗我精心準備的美食;每日傍晚,我帶牠出門散步,期望一起建造屬於彼此的回憶小屋。當然,這些時間裡,那隻瓢蟲仍被我關在那密不透風的小盒中,度過了一段我自認美好的時光。 直到有天,那隻瓢蟲不再出現想要飛翔的動作,取而代之的是靜靜伏臥在小盒一隅的孤獨神情。我突然發覺,那隻瓢蟲在這幾天的相處中似乎沒有我想像的快樂。那些放在盒中的綠葉牠從沒嘗過,而我卻把自以為的幸福感強加於瓢蟲身上,只為彌補家中不能養寵物的遺憾。牠呼出水氣,在盒壁上形成淚珠,是悲傷卻無聲的哭訴;以一動也不動的行為表現出被我的好奇心捆綁的無奈:用背上一顆顆的黑點表達此刻世界的黑暗、無助。於是,我終於和自私妥協,讓牠回到本該屬於牠的自由和藍天之中。 看著牠頭也不回的飛向大自然,直到徹底消失於我的視線,我發現了自己的自私和欲望的可怕,並體認到不能因個人的私欲而限制任何生命的自由,甚至因此傷害了昆蟲的生命。謝謝那隻無辜的瓢蟲,讓我在無知的年紀中了解每個生命皆有其獨一無二的價值與意義,更使我在未來的人生中,更加懂得重視、尊重、愛護每個珍貴的生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