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台電簽MOU 首推去碳燃氫應用

記者陳柏翰、王誌成∕台北報導 中央研究院一日宣布與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減碳及綠能技術發展應用合作備忘錄,將合作推進減碳及綠能技術,並首推「去碳燃氫」應用,以加速零碳電力進程。 中研院長廖俊智表示,因應二0五0淨零排放的國家目標,中研院於去年十一月發布「台灣淨零科技研發政策建議書」,具體建議「創造足夠的零碳電力」是台灣淨零科技推動策略的重中之重,因此也迅速開展五大創新淨零科技的研析,包含去碳燃氫、地熱、海洋能、高效太陽能電池及生質碳匯。 廖俊智指出,這次與台電的首要合作項目正是建議書中首推的「去碳燃氫」發電應用,希望透過研發端連結應用端,加速技術落地實踐,幫助台灣儘速提升零碳電力的占比。 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表示,在台灣邁向淨零排放目標的路徑上,台電必須扮演關鍵角色,除了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藉此逐步調整供電結構之外,如何將相對穩定的化石燃料發電去碳化是一大技術研發課題,也是台電要積極面對的挑戰。 曾文生說,很高興中研院發展「去碳燃氫」技術已有初步進展,台電多年來整合電廠系統累積的經驗,是「去碳燃氫」技術得以落地實用的最佳助力,將共同努力,讓這個重要技術大幅縮短開發時程。 中研院表示,零碳電力創新科技需要即時投入研發與及時落地實踐,中研院與台電將密集啟動人員交流及技術資訊交換。首先啟動「去碳燃氫」技術應用於天然氣混氫,甚至是將來的全氫發電;未來也將陸續在地熱發電、海洋能發電等綠能技術進行交流與分享。

Read More

挺台 捷克議長3月率團來訪

 繼台灣、捷克元首創下通話首例之後,根據捷克台灣商會透露,捷克眾議院議長艾達莫娃(圖,取自臉書)將於三月二十五日到四月一日率團訪問台灣與韓國,並可望搭乘捷克政府特別安排的專機,從布拉格直飛台北,此行包括舉行「第十八屆台捷經濟會議」,舉行「捷克-台灣中心」成立儀式以及參加智慧城市論壇暨展覽的捷克館開幕儀式、以及台灣公司舉行企業間B2B對話等。 (圖臉書,文∕本報記者)

Read More

立法保障著作權 立院擬提媒體議價法案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國內多位法律與新聞學者一日共同舉行線上記者會,說明台灣媒體和跨國平台協商後相關動態發展,並對台灣媒體議價立法提出建議,盼盡快走入立法程序,建立雙方協商依據。 學者表示,目前已有三項相關的法案,將由民進黨立委范雲、林楚茵與國民黨立委李貴敏,在立法院新會期中先後提出。 原由政治大學法律系特聘教授王立達草擬的「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草案」,將委由范雲在新會期提案,范雲辦公室規劃二月十五日在立法院舉行首場公聽會。 王立達表示,這部法案最主要的宗旨,是促進媒體與平台的議價談判,草案內容以「多階段的促進談判程序」與「最終的強制仲裁機制」作為兩大重點。推動時程上,這部法案如果能和目前媒體與平台間的議價談判雙軌同步推動,更能促使雙方早日達成具體協議,完成付費協商。 台大新聞所教授林照真表示,目前全球媒體都在焦急等待政府立法,以獲得來自數位平台的新聞使用費。台灣新聞媒體除採取法律手段,立法強制跨國平台和媒體議價外,已別無他法。  

Read More

海基會今復辦台商春節聯誼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已經停辦三年的大陸台商春節活動,海基會二日在台北美福飯店重新舉辦。由於海基會尚未召開臨時董事會完成內部人事案,主要工作仍由代理董事長許勝雄、秘書長詹志宏主持。 海峽交流基金會台商春節聯誼活動因疫情影響已停辦三年,二日的活動預計恢復以往規模。這也是行政院內閣改組後,首場舉行的大型涉及大陸台商的活動。 近期涉及海陸兩會的人事調動,陸委會主委邱太三獲留任,原總統府秘書長李大維回任海基會董事長。原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詹志宏將轉任陸委會副主委、原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則轉任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 陸委會也進一步說明,由於海基會新任董事長、副董事長等職務,依財團法人法的規定必須召開董事會,完成法定程序後方能上任。

Read More

空汙費率擬漲 估年減排1.5萬噸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行政院環保署一日預告固定汙染源空汙費率修正草案,除調升空汙季費率外,也修正廢氣燃燒塔費率及調整戴奧辛與重金屬費率等,預估每年可減少一萬五千公噸空氣汙染排放量。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幾經周折、加強產業溝通後,於二月一日預告「固定汙染源空氣汙染防制費收費費率」修正草案,預期最快上半年法規生效後,以價抑量,每年可減一萬五千公噸空氣汙染物排放量,每年可多挹注空汙基金約新台幣六點五億元。 草案修正內容包含新增大戶費率與擴大季節性費率差距、修正廢氣燃燒塔費率計算方式、調整戴奧辛與重金屬費率,並新增有害揮發性有機物(VOCs)個別物種及配合徵收物種致癌權重調升費率,以經濟誘因方式,強化整體減量效益,預期法規生效後,每年可減一萬五千公噸的空氣汙染物排放量。 環保署說明,新增大戶費率與擴大季節性費率差距方面,即促使大型固定汙染源強化其防制設備處理空氣汙染物排放,新增加排放量大戶業者適用之費率,並搭配調升第一季及第四季空品不良季節費率,以經濟誘因方式,促使業者於秋冬季節調整產能或提高防制設備操作妥善率,降低空汙季節之汙染排放。 調整廢氣燃燒塔費率及計算方式即結合環保署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管制,納入年度累積使用次數、時數及流量等因子計算,促使業者主動減少廢氣燃燒塔使用情形。 檢討有害空氣汙染物種費率即以健康風險概念,調整戴奧辛與重金屬費率十至二十倍,並新增徵收氯乙烯、1,3-丁二烯及丙烯等三個有害VOCs個別物種及調升有害VOCs個別物種收費費率,促使業者減少有害空氣汙染物種排放。 環保署表示,這次收費費率預估影響對象主要為石化業、電力業、半導體、面板業、塑膠業、金屬製造業、鋼鐵業及焚化爐業者等對象,期藉由經濟誘因機制,鼓勵公私場所於空品不良季節時自主調整產能減少空氣汙染排放,除可減少空汙費支出成本,亦達改善空氣品質之目的,創造環境與經濟雙贏。

Read More

「不要等徵召」趙喊話侯:要選總統就參加初選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國民黨如何推出下屆總統人選,新春伊始已經成為政壇話題。已對外表態有意角逐大位的中廣董事長趙少康一日表示,徵召方式比較不適合,用初選至少能有個機制;他也向新北市長侯友宜喊話,不要想著等徵召,要選就自己出來參加初選,若是一直拖、不鬆口,氣勢會被拖下去。 國民黨預計在三月初針對總統提名展開內部研擬作業,目前已有趙少康、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表態爭取提名,侯友宜、黨主席朱立倫也是黨內期待人選。此外,也有藍營支持者期望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能重回國民黨選總統。 趙少康說,現在這個時候,徵召比較不適合,因為張亞中已表態,加上若郭台銘也有意願,可能還是用初選的方式會比較好,侯友宜在競選連任新北市長時就常被逼問是否會參選總統,雖然侯未鬆口,但市民都知道侯友宜可能會選總統。 趙少康指出,侯友宜最終還是贏了對手四十六萬多票,這顯示新北市民沒那麼在意市長轉身競逐大位,所以他勸候友宜不要想太多,「你若想,就大膽地說出來」,而不是在等著黃袍加身。 談到郭台銘,趙少康則說,郭台銘是很適合的總統人選,各種民調顯示郭台銘若出來,可以打敗民進黨可能的對手、副總統賴清德,加上郭台銘在台灣最需要的時候,捐贈疫苗,甚至還親自跑到德國去交涉,展現出行政能力,是真的愛台灣,所以郭台銘若願意出來參選,是很適合的。

Read More

男想矯正齒列 發現嚴重牙周炎

病人經牙周再生手術後,X光片中顯示骨頭已長回到較高的位置。(記者曾芳蘭翻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一名年約33歲的陳先生,沒有蛀牙急性的疼痛史,僅有齒列不齊的問題,到新竹台大分院諮詢牙齒排列矯正,醫師檢查後發現患有嚴重慢性牙周炎,且部分牙齒周邊牙齦及骨頭已有明顯流失破壞情形。 新竹台大分院牙科部醫師莊雅淳說,牙周組織包含牙齒周邊的牙齦、牙周韌帶、齒槽骨及牙骨質,這些構造支持並連結著牙齒,豐富的血管供應牙齒養分,其內包含精細的免疫系統,抵擋口內細菌毒素等刺激,也承載著每一次咬合及外力衝擊。牙周病的導因為細菌與宿主免疫系統不平衡,當口腔衛生不佳、牙周致病細菌過多、牙菌斑及牙結石堆積等,都會造成一連串發炎反應,漸漸引起牙齦腫脹、容易出血、骨頭吸收、牙齒動搖等症狀。另外如糖尿病、抽菸等,也會提高罹患牙周病的機會,甚至讓病況更嚴重,治療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莊雅淳表示,牙周病治療大致分成3階段,第1階段包含全口牙周檢查紀錄、系統性疾病諮詢控制、口腔衛生教育、控制牙菌斑、全口牙結石刮除、牙根整平術及去除造成細菌堆積的各種因素(例如置換不合的假牙),同時可以輔助以雷射或局部抗生素藥膏治療, 第1階段完成後的1-2個月會複檢,倘若仍然嚴重需要進入牙周翻瓣手術,若條件適合,也會安排牙周再生手術。第3階段為維持期,進入牙周支持性治療,需要定期回診檢查牙周狀況是否穩定。

Read More

周予天開春獻禮 健美身材大方露

周予天推聯名內著品牌系列,公布露內褲頭酷帥主視覺照。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陽光男孩」周予天開春動作頻頻,1日宣布推出聯名內著品牌系列,並公布露內褲頭酷帥主視覺,好身材一覽無遺,令粉絲元宵還沒吃、就大吃天花板冰淇淋。 周予天延續「全明星運動會」餘威,2022年大豐收,專輯、寫真集、電影、戲劇如連珠砲從去年炸到今年,人氣大爆發,「mumm」主理人余函彌一眼相中周予天聯名合作,藉由跨界聯名,帶來時尚穿搭靈感外,也同時傳達想傳遞的美好生活態度。 首度為貼身衣物聯名的周予天表示:「覺得很興奮啊!」更不吝在鏡頭前微加性感,展露精實體魄拍攝主視覺,一開春就大辣粉絲眼球一波。但對於拍攝性感主視覺,「還是有一點點害羞。」雖然有過拍攝寫真集的經驗,但因為這次現場很多自己的朋友,他笑說:「有種在家中客廳沒穿衣服宴客的感覺。」又說:「我上半身沒穿,然後下半身拉鍊大開,但為了讓心血結晶(內褲)美美露出,我豁出去擺出各種姿勢,看我七十二變!」 周予天為聯名內著品牌展露好身材 周予天也慶幸有拍過寫真集的經驗,預抓了1.5個月的時間嚴格控制飲食,一天只吃1餐,一週重訓3次外,其餘天還加入有氧,只為了讓體脂更下降,胸、腹肌和手臂線條更完美,更在開拍前24小時暫時斷水,只為肌肉鏡頭前更剛猛、讓體態在無數鎂光燈中無懈可擊。 此外,周予天也將於2月11日在Human Haus Taipei台北店擔任一日店長,提前與大家共度情人節。

Read More

首例境外 瑞士男二度就醫才確診瘧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1日公布今年首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個案為50多歲瑞士籍男性,有西非象牙海岸共和國旅遊史,出現發燒、頭痛等症狀,二度就醫才確診,所幸經治療已出院。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該名男性於去年12月下旬至今年1月上旬曾至西非象牙海岸共和國,但未服用瘧疾預防用藥;1月9日入境後,出現發燒、頭痛症狀於17日就醫,採血檢驗發現疑似瘧原蟲,經通報檢驗於20日確診感染惡性瘧、又稱熱帶瘧,但經治療已出院,衛生單位將持續追蹤個案健康狀況及檢驗報告。 疾管署說明,瘧疾是由感染瘧原蟲之瘧蚊叮咬人類而傳染的疾病,可分為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 (又稱熱帶瘧)、卵形瘧;其中以間日瘧及惡性瘧(又稱熱帶瘧)最常見。 依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5年(2019-2023年)累計14例確診瘧疾,均為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地區以非洲國家為多,檢出病原體以熱帶瘧為主,其次為間日瘧。 大多數人感染後,症狀可能於7天至30天內出現,早期症狀與流感類似,主要為發燒,也可能出現頭痛、肌肉痛、關節痛、惡心、嘔吐和疲倦等症狀,如未接受適當的治療,發病數天後會出現間歇性或週期性的畏寒及顫抖、發燒及出汗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導致脾腫大、黃疸、休克、肝腎衰竭、肺水腫、急性腦病變及昏迷。 疾管署進一步說明,間日瘧跟卵形瘧可能潛伏在肝臟數星期或甚至數年後再復發,所以在治療完血液瘧原蟲之後,必須要加用primaquine服用14天做根除治療,以避免間日瘧或卵形瘧復發。 疾管署呼籲,民眾前往瘧疾流行地區,請至少於出國前1個月,先至國內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並依醫師指示於出國前、出國期間及返國後持續不中斷服用瘧疾預防藥物;旅遊期間請盡量落實防蚊;返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提供醫師旅遊史及曾服用的瘧疾預防藥物等資訊,以做為診斷與治療參考。

Read More

本土較上週增92% 拚5月降級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疫情持續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日公布,國內新增3萬1501例本土個案,較上週三增加約92.9%,但仍預計今(2)日公布口罩令等防疫鬆綁,至於變更確診通報定義、降成第4類法定傳染病等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以5、6月降級為努力方向。 由於國際疫情趨緩,各國已陸續展開防疫鬆綁作業,世衛(WHO)最新開會決議,對新冠肺炎仍維持全球最高警戒級別,未從「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移除,但莊人祥指出,WHO會中也說明現在已是轉折點,預計4月底再開會就會解除。 莊人祥指出,日本、美國將在5月調整新冠肺炎級別、結束緊急狀態,國內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也於6月底到期,因此國內調整COVID-19的法定傳染病等級時間點,目前5、6月是努力方向。 至於在新任閣揆拍板下,指揮中心也預計2日公布室內口罩令解禁,指揮官王必勝也透露,未來放寬方向參照韓國,朝強制、自主、建議戴口罩等方式。至於變更確診者通報定義、從第5類法定傳染病改成第4類等其他事項,尚在討論中。 關於國內疫情,本土新增3萬1501例本土個案及300例境外移入,本土病例數較上週三增加約92.9%;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8例死亡,其中新增1例特殊死亡個案,為40多歲女性,有高血壓等慢性病史,未接種新冠疫苗,1月3日快篩陽性確診,1月9日突發呼吸喘,在家昏迷緊急送醫,至急診時已無生命徵象,心電圖顯示有心律不整及疑似急性心肌梗塞,經急救無效不幸於當日過世,死因為新冠病毒感染併呼吸衰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