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期照護 乳癌術後不焦慮

奇美醫院推出手術全期照護3部曲,提升乳癌病人術後復健成效,減輕心理壓力。(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65歲黃姓婦人因乳癌接受乳房切除手術,擔憂造成上肢活動度受限。護理團隊透過手術前、中、後3階段全期照護訪視,術後6個月再定期電話訪視病人情況,回診時雙上肢活動功能全達滿分,大幅提升乳癌術後照護品質,也降低病人心理壓力。 奇美醫院護理部開刀房護理長黃代泱表示,手術室對多數人來說,常常給人冰冷、陌生的印象;加上疾病本身的影響,病人對手術的焦慮和恐懼難以避免。 乳癌為我國婦女癌症發生率首位,手術是乳癌治療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手術前病人往往對這一未知的過程感到不安,術後又要面臨疼痛、胸壁緊繃感、患側手臂水腫及患側手臂與肩膀活動受到限制等問題。 乳癌病人除面臨生理問題,心理也恐會有困擾。針對全乳手術併淋巴結切除病人,護理團隊偕同物理治療師秉持全人照護理念,發展涵蓋手術前、中、後的「乳癌手術全期護理模式」,提供病人手術相關訊息,強化其自我照護效能並提升整體醫療照護品質。 黃代泱表示,有感於全乳手術併淋巴切除病人常因術後淋巴水腫、手臂與肩膀活動度降低,影響日常生活活動功能。為提供全乳手術併淋巴切除手術病人的照護品質,奇美開刀房整合外科、復健部及癌症中心、社服部社工師與外科病房等相關團隊提供全面專業模式,建置「全乳手術併淋巴結切除病人」手術全期照護3部曲。 同時,利用實證手法建立全乳房手術併淋巴結「切除術前擺位照護」、「切除身體心像改變照護」及「切除病人上肢活動功能照護」等相關病人照護標準。 奇美醫護理部開刀房護理師凃怡君表示,2022年手術後6個月病人上肢功能評估分數平均從8分提升至13分,去年平均從術後9分提升至14分,病人患側皆可恢復術前上肢活動功能。

Read More

蔬菜冷凍後再烹煮 保鮮也易進食

南投縣衛生局辦理質地飲食輔導課程,希望能幫助長者輕鬆進食,營養不流失。(南投縣衛生局提供)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許多長者面臨牙口不好導致進食困難,影響到營養攝取與生活品質。南投縣衛生局建議使用湯鍋或慢煮鍋,不僅能保存食材的鮮味,還能讓長者在進食時感受到更柔軟的口感。另外,也可以利用刀工,或是將新鮮蔬菜冷凍幾天後再烹煮,可有效軟化其質地,幫助長者輕鬆進食,營養不流失。 為提高長者的飲食品質,衛生局社區營養推廣中心辦理質地飲食輔導課程,針對長輩及其照顧者進行飲食教育,讓民眾掌握調整飲食質地的技巧,確保長者的營養需求得到滿足。 信義鄉青雲文化健康站照服員表示,過去大都提供細碎軟食給咀嚼能力差的長者,這些餐點雖然製作方便,但缺少了色彩變化,且不一定適合每位牙口不好的老人家。透過參加質地飲食輔導課程,不僅學習到如何提供合適的餐點給不同咀嚼能力的長者,也了解飲食對於長輩健康和心情的重要性。 衛生局提供民眾幾個簡單有效的撇步,可幫助長者輕鬆進食,營養不流失。 1.增加燉煮時間,可讓食材變得更加軟爛,便於長者咀嚼和消化。建議使用湯鍋或慢煮鍋,不僅能保存食材的鮮味,還能讓長者在進食時感受到更柔軟的口感。 2.在備餐時將食物切成丁、絲或打成泥狀,不僅能降低長者咀嚼負擔,還能增添食物的多樣性和趣味性。 3.新鮮蔬菜冷凍2、3天後再烹煮,可有效軟化質地,不但不影響蔬菜營養成分,還可讓長者攝取到足夠的維生素和纖維。 4.利用鳳梨和薑等天然酵素,可幫助軟化肉質。處理肉類時加入一些鳳梨或薑,在冰箱靜置30分鐘後再烹調,增添風味又能讓肉質更柔嫩。 5.優先選擇質地較軟食物,如蒸蛋、豆腐、香蕉、地瓜、絲瓜等,配合多樣化軟食菜單,讓長者有不同的驚喜。

Read More

〈中華副刊〉動與靜

■陳香君 社區附近兩個特別的建築,從外觀看,格調都很雅緻,尤其是這個建築的使用價值高,佔地寬廣,很明顯的兩大目標;一幢建築是每個人最終都會去的地方,非常的安靜,肅穆,假日尤其較多的人,因為他們可以放假去參加告別式;這幢建築就是殯儀館,位於十字路口的交叉,非常的醒目,公車也可抵達,所以非常的便利。在這裡,直到火化告別式圓滿完成,這當中,你的親友可以來此,也跟辭世者說說話,是一種真實的告別。 另外一幢建築也是春夏秋冬都可以去,有很多的人群,早上更多銀髮族會去晨泳,使用蒸氣烤箱,平日的晚上很多人,他們下班最喜歡選這個地方來放鬆,遇到假日更有許多球賽,或者是運動項目的比賽,如火如荼的舉行者,這幢建築就是運動中心。 兩幢建築都發揮了無比的效用,兩幢建築也扮演著生與死會去的場合,人生不也是如此嗎?當我們生的時候,有出生證明,也早已註定了辭世的日期,總是讓我們覺得活著就是要活動,參與不同的運動項目,鍛鍊體魄,強健身體,感到人群的活力,無論我們在什麼樣的場合,都是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夠去從事不同的活動,勉勵自己過健康開朗的人生。 當我們告別,能夠無聲無語,瀟灑自在,安安靜靜的離開,也是人生的一大福分,告別在世的依戀,到另外一個國度,在都市的角落暫居一個靈魂安靜的時刻,也是鬧中取靜的安息。 每當我騎車等紅綠燈的時候,這兩幢緊鄰的建築,心中有很大的波濤,活在當下,認真過每一天,生命的長短不在於長度,在於寬廣度,珍惜周遭的人事物,把握時間做些助人的事情。

Read More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免開胸

醫師陳胤嘉表示,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傷口小、恢復快。(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90歲黃姓老嫗因胸痛、走路會喘、呼吸困難,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有嚴重主動脈狹窄合併嚴重心臟衰竭,需考慮置換人工瓣膜;考量病人年紀大,醫師建議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TAVI),由心臟血管內外科團隊進行手術後順利出院。 嘉基心血管內科醫師蔡翰林表示,主動脈瓣膜狹窄是高齡者常見的退化性心臟瓣膜疾病,主要是因心臟的主動脈瓣膜增厚、鈣化,造成瓣膜無法完全打開,導致心臟無法有效地供血,進而引發胸痛、走路會喘、呼吸困難、頭暈甚,至昏倒或猝死等症狀。這些症狀會隨著主動脈瓣的狹窄程度嚴重而變得更為惡化。 心血管外科醫師陳胤嘉指出,TAVI通常適用於年齡在75~80歲以上的中高風險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相較傳統開胸手術,有傷口小、恢復快的優點,可以透過鼠蹊部股動脈或其他小切口,經導管將支架型人工瓣膜置入心臟,不僅降低手術的創傷,還讓患者能在短時間內重返日常生活。 醫師說,隨著飲食習慣、生活型態及高齡化導致心臟疾病的盛行,TAVI已成高風險患者治療嚴重主動脈狹窄的重要醫療方式,不僅能夠避免傳統開胸手術的創傷與感染風險,也大幅提高手術成功率,縮短病人恢復的時間。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嘉藥攜手阿蓮 優化長者照服

嘉藥USR團隊協助田寮成立銀髮健身俱樂部。 嘉南藥理大學「嘉藥攜手阿蓮:賦能偏鄉社區×築夢幸福家園」USR計畫團隊協同社團法人高雄市田寮區山城農村發展協進會,導入「優化偏鄉照顧資源」、「銀髮多元健康促進」與「友善食品營養加持」等3個分項執行策略,提供「遠距健康諮詢服務」,讓社區民眾能就近到關懷據點進行健康諮詢,推廣運動與宣導銀髮健康飲食,優化照顧服務品質。 嘉藥USR計畫團隊從111年與田寮區山城農村發展協進會合作,在「老人關懷據點」設置「田寮高年級健身俱樂部」,並陸續成立「成人教育班」及「長青學苑」,藉由運動健身器材資源進駐,以及協同嘉藥高福系及社工系校友擔任駐點健康促進活動業師,為當地高齡長者提供一處具教育學習及多元運動功能的舒適空間。 此外,並在社區建置「高雄市阿福食物銀行田寮站」,並由USR團隊導入POS管理系統,有效的進行物資整理及管控,解決民眾物資領取及物品進出貨之紀錄問題,同時提供學生更多實務操作及實習機會,也讓長輩享受到專業的服務及熱忱。 取得體適能指導員證照校友於社區擔任駐點健促教師服務長輩。 該USR計畫主持人副校長張翊峰表示,藉由USR計畫的支持,培養長輩規律運動習慣,達到延緩失能及健康老化的目的,並減少長照資源浪費。經由多元跨域合作,有效促成田寮社區偏鄉再造,善盡大學社會責任的目的。  USR計畫助力安南  環境永續文化傳承雙驅動 嘉南藥理大學與地方社區攜手推動「永續安南環境生態與綠色產業」計畫,致力於開發安南區的生態旅遊輕遊程,並透過活化社區閒置空間,實現在地特色發展與地方創生。計畫由共同主持人劉瑞美教授偕同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系郭珮君副教授帶領學生,透過「鹿耳門龍魚公園石墩彩繪活動」,與媽祖宮-九塊厝生態園區及鹿耳門生態旅遊發展協會合作,5年內完成龍魚公園周邊57座石墩的彩繪。 作品內容涵蓋鄭成功登陸、媽祖信仰歷史及廟會文化等,展現安南區的歷史與文化,吸引遊客深入了解在地故事,促進生態旅遊與文化傳承。活動成功美化公共空間,並加強居民與文化資產的連結。 為安南區公園石墩彩繪上在地風情。 計畫也協助城西里及媽祖宮里成功取得低碳永續家園銅級認證,透過多場教育與宣導,計畫團隊推動社區在綠能節電、資源循環及低碳生活等方面的改善,居民環保意識顯著提升。此舉為地方發展注入新活力,並透過多元就業開發方案,促進在地產業與就業機會,達成經濟與環境協同發展的目標。 計畫主持人林瑩峯教授表示,透過大學與社區的合作,不僅創造了美麗的文化地標,更讓永續與環境保護的概念扎根人心。  後現代城鎮漣漪翻轉  啟動南方聚落軸線復興力量 嘉藥USR二仁溪計畫團隊,係以「漣漪擴散、軸線翻轉」為理念,促進社區幼老健康關懷、精進商圈創造就業契機、帶動地方創生、環境教育落實扎根與低碳社區輔導認證等目標。近期,為社區長者規劃手拉坏藝術主題輔療活動,在專業陶藝老師的指導下,長者們創作屬於自己的作品,不僅提升認知能力與手眼協調,並有效減少憂鬱情緒,延緩失智失能現象。 二仁溪環境生態教育踏查。 在創新地方數位行銷方面,與灣裡黃金商圈發展協會共同舉辦「假鬼假怪大遊行暨歹銅古社市集」灣裡季活動。變裝踩街遊行吸引眾多小朋友與家長踴躍參與,營造歡樂熱鬧之商圈氛圍。讓學生實際走進灣裡商圈店鋪,協助商家規劃數位行銷活動,為在地商家的行銷問題注入解決新動能,也讓學生將專業知識付諸實踐,產生了雙贏效果。 同時透過課程培育導覽人才,讓地區人文地景產及眷村文化,促進地方活絡及創生。該團隊結合二仁溪文化與生態數位教材,導入環境教育體驗課程,引導鄰近社區民眾關懷環境生態。並至中小學進行低碳教育宣導、輔導社區申請低碳家園認證,目前已成功取得一銀兩銅的優良成果,為未來之永續發展奠定基礎。 計畫主持人許桂樹教授表示,希望以創新模式為基礎,將持續深化漣漪擴散效應,從社區健康、商圈活化到環境永續,帶動二仁溪流域全面復興,攜手打造美好永續發展社區。 培育在地學生成為志工導覽員延續在地文化。 攜手校友研發好運麵麵 實現農產加值與青年返鄉 嘉南藥理大學藥理學院秉持「大學社會責任」(USR)精神,積極推動人才培育、在地關懷、青年返鄉及農業創新加值。在食品系主任邱致廣的帶領下,黃珮瑄、黃嘉安、劉佳耘等食品系優秀學生與青年返鄉傑出校友─孫偉翔聯手合作,將其經營農場盛產的酪梨與火龍果轉化為富有吉祥寓意的產品「好運麵麵」,賦予這些在地農產品更高的附加價值,並帶動地方產業升級。 嘉藥食品系校友孫偉翔返鄉後以友善環境為核心理念經營自家農場,專注於酪梨與火龍果的栽培。他堅持永續農業的原則,並採用低碳足跡的種植方式,這些經過精心栽培的優質水果成為「好運麵麵」的核心原料,象徵健康與環保的雙重價值。 學生將酪梨、火龍果精心處理,融合在地特色與創新製作好運麵麵過程。 在「好運麵麵」的研發過程中,參與者從原料挑選到技術研發全程投入,使這款產品融合了當地農產特色,並透過創意開發為傳統農產品注入新活力。「好運麵麵」不僅以其名稱傳遞吉祥意涵,還象徵著嘉南藥理大學在USR計畫中的深度承諾。這款創新產品透過食品開發,讓學生與返鄉青年重新認識農業的價值,更激勵參與家鄉發展。 嘉南藥理大學藥理學院院長王四切表示,「青銀共生-活酪大內樂居地」USR計畫今年已邁入第五年,持續推動地方產業升級與人才培育,展現大學與社區攜手合作的價值,努力成為落實大學社會責任的標竿典範。  西港風‧敘事雲  推動在地創生社區永續發展 「西港風‧敘事雲」USR計畫延續學校「健康、關懷」的辦學理念,推動在地關懷、食農教育及文化創生,計畫團隊還結合社會工作系及藥學系,推動銀髮族健康促進活動,培訓社區志工,提供健康意識提升及居家訪視服務,增強獨居長者的自我保健能力。 計畫團隊與生活保健科技系、幼兒保育系及餐飲管理系合作,舉辦農作體驗活動與特色料理饗宴,開發創新芝麻產品,並引入食品安全檢測及生物炭技術,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領銀髮族結合越南生促進世代交流。 團隊深入西港進行文化資源調查,與社區發展協會及在地小農合作,編輯在地職人電子書及設計文創商品,此外計畫培育學生並於2024年綠點子國際發明暨設計競賽中獲得銅牌,展現創意設計與文化融合的成果。 該團隊由智慧生活學院院長薛雅明、餐旅系主任戴揚飛及孫靖玲老師策畫,9月份在校內餐旅大樓舉辦「芝麻香傳秋情,手作團圓餅」活動,邀請西港區42位長輩、餐旅系學生及30位越南國際生一同製作「芝麻椒麻酥餅」,體驗台灣中秋節文化。 薛雅明院長表示,「西港風‧敘事雲」計畫透過社區參與及跨文化交流,深化學生對地方文化的理解並強化社區合作,未來將持續推動活動,促進社區永續發展與學生社會責任的培養。

Read More

〈中華學園〉我的拖延症

台南市崇明國中二年五班 ◎林晅瑾 看著窗外黑得彷彿深不見底的天空,再看向那堆我尚未寫完的功課,此時已經十一點五十九分了。我在想,時間明明很長,為何我每次總無法將事情做完? 六月三十日,我看著厚厚一疊的功課,心裡暗中興奮,幻想這兩個月的「充實生活」,對著「國一暑假」有很多想法,想著追幾部動漫,想著整理房間,想著盡快將暑假作業寫完,想著預習將來的課業…,想了很多很多,卻沒想到最大的變數——我的拖延症。 七月首週,我有一趟美好的旅程。第二週,我想著還有很多時間,便先悠閒的滑手機,從第三週到八月的第二週都得到學校上半天的課,下午依舊只是在睡覺或是滑手機的,直到最後一週我才意識到:暑假要結束了。在這之前,我總以「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為藉口搪塞自己,而我在最後一週還有趟為期五天的旅程,禮拜六下午才回到家,這意味著,我必須在三十九個小時內將六十四頁、有著五科(國、數、自、社、英)的暑假作業正確完成,這聽起來很容易,但我還得保持正常的作息呀!這使我不禁懊惱、後悔,我不該一直拖拖拉拉。一直認為還有很多時間,導致我做不完我該做的事。雖然最後還是將暑假作業順利地交給老師,但我也學到了教訓,我下次不該再這樣做了——才怪。 看著窗外天色漸亮的天空,終於完成了作業,繼續思考:為什麼時間那麼長,我卻總是無法做完該做的事呢?

Read More

〈中華學園〉乘風

新竹縣嘉豐國小一年三班 ◎邵晨綾 小小幼苗已逐漸壯碩, 就像蒲公英的種子, 張開翅膀準備飛翔, 等待著風兒, 來吧~來吧~ 像船兒般, 揚著帆乘風破浪去~

Read More

〈中華學園〉我是「百變怪」

台中市龍泉國小六年丁班 ◎陳彥縢 其實我就是「百變怪」,像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會七十二變,在不同的人面前會變成不同的動物。 在弟弟的眼中,我是一隻小麻雀,因為我很愛講話,像小麻雀成天在電線或樹上「唧唧唧唧」的叫著。有一次寫功課時,我大叫天花板上有一隻壁虎,人家嚇一跳時,我接著滔滔不絕的說:「是不是可以用橡皮筋射下來呢?」「還是用掃把把牠弄下來呢?」講個沒完。 在朋友的眼中,我是一隻快樂的小土狗,下課鐘響,馬上拉著朋友的手說:「去看獨角仙和烏龜。」不然就是衝去打籃球。我都會把下課時間記在便利貼上,時間一到就會像小土狗全力衝刺,迎上我最愛的去處。 在媽媽的眼中,我是一隻淘氣的小猴子,老是跟她吵著要看電視或是打電動,只要她說不可以,我就會使出必殺技,就是一直吵、一直吵,直到她終於答應了為止。 希望我可以交到更多朋友,當我變化為不同的動物時,讓大家都來看看哪一種最可愛?

Read More

〈中華學園〉書法

Read More

〈中華學園〉我是足球控

台中市永順國小五年乙班 ◎陳品嘉 每個人都有最喜歡的事物或人物,相信你也會被稱為「oo控」吧? 我從小就跟著哥哥進入足球隊,起初,只是鄰居間互約,然後找一個教練,但教練發現我們的實力還不錯,便帶我們去參加比賽,意外的踢出好成績,從此就更認真的練習。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班的時候,踢進全國賽四強大戰,雙方戰況非常膠著,僵持到最後幾分鐘,對方發角球的時候,我們的隊友不小心把球碰進了自己的球門,就這樣以零比一輸了,雖然扼腕,我們還是贏了季軍賽,榮獲第三名。 國小也有一次打進了全國賽,可惜預賽就被淘汰,但我們還是很努力地享受比賽。記得那一天非常寒冷,還下著毛毛細雨,主辦單位很貼心的準備熱飲,比賽結束後一邊喝飲料暖身,一邊看比賽,觀摩人家優異的球技,這種感覺真好。 在校長的支持下,學校擁有足球校隊,儘管練習很辛苦,我還是樂在其中。我有些隊友是為了踢足球才轉來這個學校,擁有能一同奮戰的戰友真幸福,我會好好堅持下去,踢出未來的一片天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