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終章序曲

蜀葵 蔡莉莉 油畫 30x80公分 2002 文/圖 蔡莉莉  職場就像一本慢慢發黃的冊頁,畫著從前遙遠而美好的風景,終究有畫完的一天。 最初,攜帶生活的重量,說服自己將安全感定錨於工作。在各種重複又重複之中,像一個薛西弗斯。一晃眼,三十年倏地流逝,初始的追尋,隱匿一旁。 職場就像一本慢慢發黃的冊頁,畫著從前遙遠而美好的風景,終究有畫完的一天。正如,再動人的戲也要告一個段落。近日,心頭擁擠著去留的猶豫,有個聲音響起:「是時候了!」我決定將過往交還給歲月,開始思索人生的走向,模擬登出之後的這些與那些。心中不時浮現《關於羅丹—日記擇抄》的那句話:「但是我走向哪裡?我走得出去麼?」彷彿一個行至草原邊緣的牧羊人,岔路躲藏霧中,遠方茫然於時間之外。 想像中,跨越生涯的換日線是一種釋放,一種重整。心情似火車出洞,風景發光著,草木叩問著,眼睛在山谷間搜尋著猶可白描的什麼。設想卸下披掛身上的角色與價值,回到自己,回到一無所有,能像十六世紀法國作家蒙田那般:「保留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自由空間,猶如店舖的後間,建立起真正的自由,和最最重要的隱逸和清靜。」 我認真預習起退休生活,成了吃東西前會先確認成份標示,心算熱量額度的人。不久,美食所餵養出的脂肪終於蒸發。而後,開啟前所未有的重訓模式,目標並非像三島由紀夫《金閣寺》小僧人眼中的「年輕下士官們幾乎將金鈕扣彈飛的健壯胸脯」,只想挽留逐年流失的肌肉,期待日漸精實的肌群,分擔長年擠壓已如變形骨牌的脊椎之辛勞。 在退休金突然短縮,開源已失心力,享壽年歲又無法預知的諸般尷尬下,未來是一種隱隱的飄搖。清簡度日似乎是必要之修煉,想起《兒女英雄傳》的:「須先生出個方兒,把這幾樁事,撙節得長遠些,享用著安穩些便好。」所幸,清淡飲食已成日常,輟宴飲無須動用意志即可貫徹。每週例行的重訓已取代慣常的閒晃,戒血拼亦不難。 少了團體歸屬,閒閒度日或恐導致生活欠規律。猶記年輕時,每在咖啡館見到西裝領帶的白髮紳士,優閒翻報吃早餐。從前以為那是管理階層的生活餘裕,現在明白,那應是退休族維持作息的一種啟動儀式。就像法國哲學家馬塞爾所說的「依照社會的功能性和時間表來辨識自己」的那一種人,懷著依戀與不安,將生活節奏滯留於世間脈動。 然而,我不是一個享受規律、堅持著一種姿勢的人,總是好奇,總是求變。儘管用一道書牆隔絕外界喧鬧,在書頁的擁抱,文字的撫觸,畫筆的梳理之下,或許仍不免東張西望。無法預想自己是否會像過早綢繆退休的蒙田一樣,歷經十年心靈探索仍未衰老,終又打開生命這本大書,涉入世間,行走他方。就像楊牧〈行路難〉寫的:「在夢裡把自己搖醒,追求另外一場搖不醒的夢」 許多青春已走遠,許多可能已擱淺。在視茫髮蒼的此刻,循著時間的虛線回溯,那初始的追尋竟如缺頁的夢想,無從想起,成了記憶經緯度上模糊的存在。忽然懂了電影《莫內和他的朋友們》竇加和馬內的對話:「年輕時的我們把靈感鎖在櫃子裡,老了才發現,鑰匙已丟失。」 然不復尋又如何?停一下腳步,繞一段遠路,經過生活的間歇浮世的轉化,揚鞭一起,或許會在歲月的煙塵中,看見一個未知的自己,一如初生。

Read More

〈中華副刊〉窮人的禮物

嚴忠政 父親喜歡鮮活的鰓 像在罐頭工廠 想像海的樣子 他希望世界都活了過來   天灰灰是銀 卡其色是黃金 草地是桌布 蟋蟀編織   他總是在小麥色的紙裡醒來 文字哄騙文字去睡 睡眠均衡了三餐 或者義憤保持胸肌   我問他,像信仰一樣問祂 那些未實現的。後來都成為 想像力

Read More

〈中華副刊〉牢籠

■黃美綺 人一旦開始太在意了一件事或一個人之後,心就會不自覺的被關進了牢籠。而人偏偏很難甚麼都不在意,所以人一生當中至少會有一段時間是在牢籠裡渡過的吧!我想人之所以為人,就是那豐富的情感跟想像力了。 情感太豐富的人,看個劇就可以淚流滿面;情感太豐富的人,禁不起曲終人散的落寞;情感太豐富的人,是因為太在乎,而太在乎的人往往就輸了。就情感的角度來說,被拒絕、被分手、被傷害的人是輸家,可是就人生歷程的角度來說,因為曾經被傷害、被分手、被拒絕,所以自己成為了一個有故事的人。往往人是有了故事之後才慢慢懂得怎麼去同理受傷的人,沒有痛過的人生是沒辦法去想像別人有多痛的。不是自己經歷的人生是沒有資格評論他人的,因為我們不知道他經過了多少的掙扎、多少的努力、多少的夜裡獨自哭泣。當一個人的心在牢籠時,如果你回應他:「門沒鎖」,對他來說你只是個沒能懂他的熟悉的陌生人罷了,每個人身邊一定都有很多這樣的人吧! 其實不能怪朋友不懂你,因為他可能還在找自己的故事,而你,已經提早了他走在有故事的路上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藍色斷想

■黃克全 161.悲劇英雄也許不幸,但他容易讓人理解,因為他走了一條經由普遍性、倫理的路,那是人人皆懂的路。我們用普遍、倫理來譴責他,或憐憫他,至少他贏得了世間的理解,因此他並不是最不幸的人。 162.人的一生是荒謬劇,輕重緩急的荒謬,80分的荒謬、70分的荒謬、60分的荒謬……,唯獨沒有零分的荒謬。 163.人成為孤獨者的原因,是因為有些東西無法跟別人分享,無法成為公共財產。譬如某些痛苦和歡忻,某一隱約之物,某些靈性之物的感領等等。你只能獨自擁有或獨自承受,因此成為一個孤獨者。 164.所有的相對性事物都有底限,譬如說倫理;唯獨絕對性之物沒有底限,譬如說宗教信仰。這也就是為什麼宗教信仰易步入瘋狂的原因——儘管古希臘人說那是一種神聖瘋狂。 165.夢是我們此生最大的報償,夢是我們和此生藕斷絲連的另一個世界。夢是珍珠,儘管夢也是廢鐵。

Read More

〈中華副刊〉簑衣黃瓜

文/張燕風 圖/雨順 好友珍的院子裡,有一棵很大的樹。夏天枝繁葉茂,卻擋住不少進屋的光線,而秋天又紛紛葉落滿地,似乎永遠都掃不乾淨。 珍和先生一直猶豫著,是否乾脆把樹給砍掉,圖個明亮清爽。 這些日子來,因為美國新冠疫情太兇猛,大家都盡少外出,各自憋在家裡。那天,珍打電話來,說她家園丁剛剛爬梯修剪過大樹枝葉,從客廳落地窗望出去,大樹像顆巨型蘑菇,又像把超級陽傘,估計樹蔭下可寬鬆的擺放十餘張椅子。珍繼續興奮的說:「還好,我們沒有把那棵大樹砍掉!現在不是不准室內群聚嗎?那來我家戶外聚餐吧!我再找幾個好久不見的老朋友,一家帶一兩個菜過來,我們在大樹下聊天、分享美食,解解悶吧。」 珍知道我廚藝不精。 她體貼的建議,就帶我習慣做的兩道聚餐菜:「咖哩牛肉餃」和「涼拌拍黃瓜」。 老實說「咖哩牛肉餃」要做到皮酥肉香的地步,還是得有點程序和功夫的。但對這次難得一聚的餐會,帶個拍黃瓜就顯的太簡單,太不夠誠意了。珍說那妳就換個花樣,做個「簑衣黃瓜」吧!同時用line寄來她示範的做法和照片。 「簑衣」這兩個字多富有詩意呀,令人立刻聯想到絲絲細雨中,簑衣翁獨釣寒江雪、或踽踽獨行水田中。再說了,簑衣是用棕梠片和葉子纖維編織成的,和黃瓜能扯上什麼關係? 原來,珍所說的「簑衣」是一種刀工,適用於黃瓜茄子蘿蔔草莓等蔬果上。珍用黃瓜舉例:下刀時,用兩隻筷子夾住黃瓜兩側,在朝上的黃瓜面上斜切薄片,刀碰到筷子自然會停,這樣就不會一刀到底切斷黃瓜,然後黃瓜翻面再夾住,用同樣刀法正切薄片。 如此切出來的黃瓜,一拉像彈簧一樣有彈性夠柔軟,可以卷曲擺盤,露出一稜一稜鑲著翠綠邊白玉似的瓜肉。示範照片中,盤內還點綴著小紅椒粒、白色蒜米和一片汪汪的麻油,賞心悅目極了。 行,我且捨粗獷亂拍的涼拌黃瓜,改做一盤秀氣斯文卷曲有致的簑衣黃瓜吧。但我這新手膽子小,總怕切片太薄會斷掉,也沒等刀碰筷子就剎車。如此切出來的黃瓜只能微微彎曲,擺在盤內像幾個胖胖的傻瓜。 當珍看到我帶去的「新作」時,一陣愕然後撇嘴一笑。說時遲那時快,院子裡飛來一隻大黃蜂,端端停在黃瓜上。珍反應快,她說,「這黃瓜賣相雖然有點兒抱歉,但肯定好吃,妳看,大黃蜂都賴著不走了……」

Read More

五福大帝張公爺聖誕 僅內部拜壽

白龍庵五靈堂五位除瘟之神,由左至右分別是趙部、劉部、張部、鍾部和史部。(記者陳俊文攝 )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台灣民間信仰的五福大帝是瘟疫之神,當年登革熱肆虐時,曾由五福大帝出符令供信徒索取化解。新冠肺炎期間雖然封廟,但民間對五福大帝的拜拜未曾中斷。八月十七日(農曆七月十日)是五福大帝老大的張部顯靈公聖誕,北區主祀五福大帝的元和宮和全台白龍庵五靈堂,今年受疫情影響,祝壽活動全部取消,只由委員會內部拜拜祝壽,兩廟慶讚中元普度,也奉神明懿旨,縮小規模辦理。 五福大帝又稱五靈公,據說唐朝時代有五位舉人結伴參加省試,夜宿客棧,半夜看到瘟鬼在水井中下毒,便以身試毒,死在井旁,提醒民眾不要飲水,讓福州避免一場瘟疫浩劫,全城百姓感念五位書生,立像祭祀,這便是五福大帝的原型。 五福大帝後於清朝隨福州官兵來台,最早在白龍庵供奉。五部各有堂主,分別是張部、劉部、趙部、鍾部和史部,各有神明,一般都以張部顯靈公張元伯為老大。 全台白龍庵五靈堂廟前擺出紙紮的朱衣金甲為張部顯靈公祝壽。(記者陳俊文攝) 張部顯靈公的聖誕是農曆七月十日,這也是少數於鬼月過生日的神明。神像特徵常是金面,額頭上有一道裂痕,文史專家謝奇峰表示,據傳是當年落井時所撞傷。往年顯靈公聖誕時,都會大肆慶祝。 今年受疫情影響,改為內部拜壽。白龍庵五靈堂昨天在廟前三川殿下擺出一對「朱衣金甲」,朱衣金甲是府城祭祀慶典或神明聖誕的清醮儀式中,常見的紙紮神祇,一尊是老態龍鍾的文官朱衣星君,另一尊是英姿煥發的南天門武神,佇立於壇場更顯莊嚴,兩者都會在普度之後火化升天。 今年五靈堂普度訂在農曆七月十四日,元和宮則於七月十九日才登場,受疫情影響,今年都縮小規模「微」普,五靈堂的張部公還顯靈,要求只在廟前巷弄內小普一下就好,以免好兄弟分不夠還跑進來找他投訴。

Read More

普度用國產水果雜糧 金澎湃

農糧署南區分署普度拜拜,選用國產水果作為供品,包括應景的文旦、紅龍果、木瓜、酪梨等。(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中元節快到了,農糧署南區分署也依往例舉辦普度拜拜,祈求國泰民安、疫情儘快結束、農民收益穩定。農糧署南區分署長羅正宗表示,很推薦以國產農產品來作為供品,應景的文旦、紅龍果、木瓜、酪梨等國產水果產量及品質都非常好,且價格親民,還有國產雜糧、蜂蜜、良質米及有機產品,也都是款待好兄弟的不錯選擇。 農糧署南區分署除了關心轄內農業發展,推動生產優良農產品,對於民俗重要節慶及傳統禮俗也相當重視;循往例由分署長羅正宗率同仁辦理普度拜拜,特別準備正值產季的文旦、紅龍果、香蕉、酪梨、檸檬、西瓜、芒果等國產水果及國產雜糧、蜂蜜、良質米等供品,誠心祈求風調雨順、疫情早日結束、農民收益增加及分署業務推動順利。 羅正宗表示,選擇這些水果除了現正值產季,營養、好吃又新鮮外,還有其他寓意,文旦柚有保佑全家平安的意思;香蕉台語叫「金蕉」可以招來財富。 此外,好兄弟大魚大肉吃多了,來一點檸檬加蜂蜜,不但增強免疫力還可以去油解膩;火龍果因為外型火紅、顏色討喜,是供桌上不可獲缺的供品;酪梨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是很好的油脂及維生素等營養價值,有幸褔果之稱。除了水果外,還選用有「拜米旺財、食米旺運」意思的良質米,祈求平安順利福氣來。 羅正宗表示,中元普度是國人重要節慶之一,對於供品的選擇建議以健康、新鮮為主,選購正值產季的國產水果,品質佳,不僅病蟲害少,相對用藥量也少,農藥殘留疑慮較低,招待好兄弟採用在地的新鮮蔬果,經濟實惠、健康又有誠意。

Read More

假日湧車流 市長籲做好防疫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疫情趨緩,剛結束的週末日台南交通流量大幅成長,市長黃偉哲呼籲民眾務必做好防疫,否則疫情再起後悔就來不及。市府交通局統計,這兩天區主要道路及主要觀光景點車流狀況已經快要回到疫情前的數據。 黃偉哲表示,前兩天的週末假日,台南市的車流成長非常驚人。隨著疫情趨緩,大家的一些行動較自由,還有一些接觸的限制也越來越減少,但是這個行動自由度還是必須靠防疫作為來維持的,因此呼籲一定要落實防疫。 交通局長王銘德表示,根據週末假日台南市區主要道路及主要觀光景點的交通監控數據顯示,整個車流狀況,比三級警戒最低的時候,大幅增加七十七趴,已經快要回到疫情前的數據。 除了市區的交通量明顯增加之外,文化局跟觀旅局在很多的景點都有人流警示。黃偉哲表示,大家出門前可以先注意一下,如果要去的地方已經很擁擠,可以選擇到比較不壅擠的地方,兼顧防疫的措施。 至於長途運輸的部分,經市府向高鐵及台鐵查詢,週末日台南站進出運量,已接近疫情爆發前的九成。對此,交通局針對公共運輸的加強防疫會持續落實,包含旅客的這個戴口罩的稽查。

Read More

麻竹筍正當季 大坑吃法多元

新化區蔬菜產銷班第三班班長陳基旺剖筍子功夫迅速。(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新化報導 現在正是吃麻竹筍的好季節!新化區大坑里是麻竹筍重要的產地,每年可由二月採收至十月,足足有九個月的產季,因此麻竹筍的料理相當多元,尤其是鹹飯(筍仔飯)最讓人津津樂道。新化區蔬菜產銷班第三班班長陳基旺強調,現正是麻竹筍最好食的季節,大家別錯過。 新化區大坑里的筍農正忙著採收麻竹筍,大坑的農家也忙著做筍子加工品,產銷班長陳基旺更展現自己剖竹筍的好功夫,剝筍只要五秒就完成,動作相當俐落。陳基旺表示,今年的麻竹筍遇上乾旱又遇上豪雨,真的是一波三折,不過,大坑里的麻竹筍產季相當長,每年可從二月開始陸續採收至十月,現暑夏將結束,節氣已立秋,此時正好食,要吃筍子可以把握。 大坑農家更將筍子做成許多料理,劉木雄指出,麻竹筍做涼拌筍可不輸給綠竹筍,且還可以製成筍醬拌著筍粥吃,天下一絕,另麻竹筍製成的筍干可以終年使用,如今麻竹筍透過冷凍還可以保存相當久,讓大家一年都可以吃到筍子。 大坑里長黃永源表示,曾舉辦過一場筍子產業文化活動,滿桌的麻竹筍料理,豐富又有好滋味,同時還有筍子的伴手禮,讓大坑的麻竹產業帶動大坑的名氣,所以要吃麻竹筍,選大坑的錯不了。

Read More

北榮智慧雲端隔離照護 患者按讚

北榮專責隔離病床啟用智慧雲端隔離照顧系統,提供每位住院病人一組智慧照護包,為隔離照護好幫手。 (北榮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因應今年五月中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住院病人遽增,台北榮總於2週內緊急開設大量專責隔離病房246床,透過使用廣達科技公司所研發的智慧雲端隔離照顧系統(QOCA),大幅縮短護理人員於病房停留的時間,染疫風險亦大為降低。 北榮表示,新冠肺炎病人需監控體溫、脈搏、血壓、血氧等各項生命徵象,隨時掌控病情變化,作為醫療決策重要參考。以人工量測方式,護理師需穿戴全套防護裝備進入病房,再將資料填入電子病歷中,費時費力,雖有病人體貼護理師辛勞自行量測,但仍需再以電話告知護理站,十分不便。 廣達科技所研發的智慧雲端隔離照顧系統(QOCA),教導病人自行量測體溫、脈搏、血壓、血氧等,即使9歲病童也能獨立操作完成,各項數值同步上傳雲端,護理師不需進入病房即可獲得完整量測記錄,操作十分簡易,大幅縮短護理人員於病房停留的時間,染疫風險亦大為降低。 北榮專責隔離病床啟用智慧雲端隔離照顧系統,提供每位住院病人一組智慧照護包,為隔離照護好幫手。 (北榮提供) 北榮指出,運用智慧雲端隔離照顧系統,提供每位住院病人一組智慧照護包,內含平板電腦、耳溫槍、血壓計及血氧儀各1台,護理師會先利用智慧平板上的教學影片教導病人使用。智慧平板會定時發出嗶嗶聲響提醒病人量測,數值藉由資訊系統自動上傳雲端,護理資訊系統亦同步零時差接收,護理師只需一指選取即能輕鬆記錄,操作簡單容易,獲得病人一致讚賞及好評,讓隔離照護更方便更安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