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消除C肝 加強藥癮等3族群篩檢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力拚2025年邁向消除C肝目標,衛福部長邱泰源12日表示,已經走到消除C肝的「最後一哩路」,期待能超前WHO訂定之2030年全球消除目標,提前在2025年克服此一嚴峻的公共衛生挑戰。 為消除C肝,衛福部舉辦「2024台灣消除C型肝炎國際研討會」,邀請歐、美、日、澳等國內外專家進行交流。前行政院長陳建仁表示,台灣每年投入新台幣數十億元經費根除C肝,經過積極篩檢與治療,成績斐然,如今治療個案數高峰已過,未來必須控制高風險族群再感染率,同時繼續鼓勵45歲以上民眾接受篩檢。 邱泰源指出,B、C型肝炎一直是台灣重要疾病負擔之一,每年造成1萬1000人因肝硬化和肝癌死亡,經過各項防治措施,相信台灣明年可達標消除C肝,甚至在金、銀、銅認證獲得金牌肯定。最後一哩路將加強藥癮者、共病者與監獄受刑者篩檢與治療。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指出,台灣在WHO提出之C型肝炎防治「計畫性指標」與「影響性指標」已有良好表現:目前C肝病人診斷率、治療率、輸血安全性、注射安全性均已達標,藥癮者清潔針具數接近達標,截至今年6月,C肝診斷率已超過90%目標、也高於8成治療率目標,達到95%以上。期待台灣能於2025年順利認證消除C型肝炎。

Read More

肺癌轉甲狀腺癌 中西醫合療改善

中醫全聯會指出,甲狀腺癌患者經中醫調理,可使常年偏高的甲狀腺球蛋白指數,明顯降低為正常值,且不再有頭暈、呼吸喘等症狀。(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中醫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12日指出,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之效果是1加1大於2,58歲鮑小姐是肺癌轉甲狀線癌的患者,在中西醫合療3個月後,其常年的偏高甲狀腺球蛋白指數,明顯降低成為正常值,不再有頭暈、多痰、呼吸喘及虛弱之症狀。 詹永兆表示,健保署自113年起推動中醫癌症患者加強照護整合方案,結合中西醫力量共同照顧患者,明年度將擴大實施,納入子宮頸與子宮體癌症及甲狀線癌。 高雄榮總傳統醫學部主任邱鎮添指出,甲狀腺的健康是維持身體新陳代謝恆定的重要元素,但美國甲狀腺協會統計,有高達60%的甲狀腺疾病患者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病情。 台北榮總傳統醫學部主任龔彥穎指出,中醫將甲狀腺疾病稱為癭氣、癭瘤、癭囊、影袋等,甲狀腺病症在不同階段對身體氣血也有不同反應,須投以不同的藥方醫治,在甲狀線腫大的藥方中夏枯草及紫蘇子是非常重要的引經藥,而針灸則以合谷、天突、內關等穴位為主。 高雄鳳山醫院中醫科主任鄭宇真指出,甲狀腺癌患者接受甲狀腺手術後,宜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可減緩局部腫脹,化解手術引起氣滯血瘀,改善手術後的後之喉部神經損傷、水腫導致聲帶功能異常,及眩暈、倦怠乏力、胸肋悶脹等症狀,達成祛邪扶正預防癌症復發。 北市聯醫中醫兒科主任陳重嘉指出,甲狀腺疾病導致代謝紊亂,可能引發情緒波動、焦慮及社會適應等心理問題,可採取調和氣血、疏肝解鬱、養陰益氣、溫養脾腎等方劑調理體質,減輕疾病對心理的影響,並經由飲食、運動與生活方式的調整,恢復身體平衡促進健康。

Read More

茶包花草茶農藥檢測 散裝8件4違規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消基會12日指出,近期檢測共28件市售茶包及花草茶樣品農藥殘留結果,其中散裝8件都是單一成分,有4件超標或不得檢出、1件查無殘留標準;20件包裝品中,14件無虞、6件違規或無法確認違規。 消基會今年5到6月在實體商家、網路平台隨機購買28件樣品檢測。結果發現,其中8件為散裝單一成分,20件為包裝品,裡面有11件單一成分、9件為複方。 在散裝單一成分的8件中,有3件沒有檢出農藥殘留,但有4件檢出超標或不得檢出的農藥,還有1件為金銀花,消基會說,無論是作為中藥或是食品,都沒有農藥殘留容許標準,有待主管機關確認是否無虞。 另,11件單一成分的包裝樣品部分,有9件無虞,包含4件未檢出農藥殘留、5件有檢出農藥殘留但符合限量標準;其餘1件檢出超標,另1件檢出2種農藥超標、1種不得檢出農藥。 9件複方成分的包裝樣品方面,消基會指出,其中5件都未檢出農藥殘留,另有3件檢出有農藥殘留,不過數值都低於所含個別成分的作物農藥殘留標準,但消基會認為這是複方產品,此檢驗結果是否代表合格,要由衛福部確認。至於還有1件,消基會說有檢出亞烈寧,但沒有用在此產品所用作物上的殘留標準可檢視,須請衛福部檢視。 綜合上述包裝樣品共抽驗20件,消基會確認無虞的有14件;散裝方面抽驗8件,僅3件確認無虞,風險比較高。並也不清楚為何金銀花沒有檢驗標準,以及複方產品的檢驗要如何確認無虞,皆將請衛福部制定。

Read More

腳像黏在地上邁不出去 僵硬人症候群 免疫治療讓她游泳踏青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一名30幾歲的女子兩年多前雙腿異常沉重,「腳就像黏在地上,跨不出去。」原以為是運動傷害,但遍訪醫師、復健治療也無法緩解,直到國際巨星席琳狄翁罹患僵硬人症候群的新聞曝光,才警覺就醫確診;目前定期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療,走路不再像機器人,偶爾還能悠遊較平坦的郊山,重拾笑顏。 收治女子的北醫附醫神經內科暨台北神經醫學中心神經退化科主治醫師戴瑞億表示,由於熱愛戶外活動,也常挑戰百岳,病人一開始懷疑可能是運動傷害,輾轉於各科求診,包括類固醇及肌肉鬆弛劑等藥物、熱敷和電療都無法緩解肌肉的僵硬感,直到發現席琳狄翁的症狀和自己極為類似,轉赴北醫附醫就診。 目前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及職能治療,藥物如抗癲癇藥物、肌肉鬆弛劑、免疫抑制劑等,其中,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為主要的免疫治療方式,藉此調整異常的自體免疫狀態;病人自112年春季接受注射,肌肉僵硬獲得緩解,夫妻倆偶爾還會到比較平坦的郊山踏青或一起游泳。 僵硬人症候群盛行率約百萬分之一,全台估計20餘人罹病;致病原因仍不明,但越來越多研究顯示,主要和自體免疫系統異常有關。僵硬人症候群多發生於30~60歲的成年人,也有少數1~2歲幼童個案,女性為男性兩倍;發病通常從下半身開始,逐漸影響到走路,走起路像機器人,最後會因肢體扭曲而舉步維艱。 戴瑞億提醒,僵硬人症候群常被誤為巴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纖維肌痛症候群、肌肉強直症或焦慮、恐慌等身心症狀,臨床上透過神經學檢查及血液、腦脊髓液的檢測即可確定診斷,若出現下肢感覺異常且合併有步態問題,應盡速至神經內科就診,及早接受治療。

Read More

幼園教室換氣不足 染疫風險X3

台大醫院及台大公衛學院研究顯示,幼兒園教室內二氧化碳濃度與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相關。(台大醫院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與台大公衛學院12日指出,研究幼兒園教室內二氧化碳濃度,可量化為空氣中病毒傳播風險,發現到了下午教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最高,當室內換氣不足時,增加COVID-19傳染風險,且達3倍之多,建議減少在室內停留時間,降低室內人數,增加室內空氣置換次數,以降低傳染風險。 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及台大公衛學院環境及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團隊,於2021年對北市某幼兒園進行連續3個月的室內空氣品質監測,發現幼兒園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會在上課週間快速累積,病毒則透過這些微粒傳播,提高感染風險。 台大醫院醫師蘇大成及陳宗延與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及副教授陳佳堃等,共同進行室內空氣品質與環境健康研究,研究團隊於2018即對台北市國民小學進行室內外空氣品質監測,研究結果發現部分教室的空氣懸浮微粒濃度超過空品標準,且與學童的氣喘診斷密切相關。 研究團隊指出,由於氣膠傳播為COVID-19傳染關鍵路徑,於是在疫情期間的2021年選定台北市某幼兒園進行3個月的室內空氣品質監測,並以「Wells–Riley模型」量化空氣中病毒傳播風險。發現幼兒園教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會累積,並在下午達到高峰,平均二氧化碳濃度普遍可達850ppm以上,結合「Wells–Riley」模型計算「基本傳播數(R0)」,上課期間室內R0值範圍為3.01至3.12,顯示新冠病毒傳染風險也隨之增加。 研究團隊表示,在如幼兒園教室這種更擁擠的環境中,二氧化碳濃度應降低至550到650ppm。研究模擬推估,要在教室內維持可接受的感染風險,則需要降低的室內人數、減少室內停留時間及降低二氧化碳濃度,這3種策略的結合運用比單一策略更具靈活性和可行性。 以30坪的教室為例,若此教室容納30人,則至少每小時需將整間教室的舊空氣以新鮮外氣取代3.6-5.4次。並建議監測二氧化碳濃度,並動態調整室內人數與停留時間,以降低感染風險,如有需要甚至可在室外上課,而在通風換氣不足之教室,須使用具高效率空氣微粒子過濾網之空氣清淨機作為輔助。

Read More

所長涉洩密收賄?檢方同日深夜聲押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檢方十二日持搜索票前往歸仁分局大潭所搜索,並傳喚所長許凱智到案,同日訊後認許涉犯洩密、收賄等,罪嫌重大且有湮滅證據及勾串共犯及證人之虞,十二日深夜十一時許當庭逮捕,檢方後續已向法院聲請羈押禁見。至於林姓業者涉犯行賄訊後諭知十萬元交保。 南市檢方十二日上午指揮南市警局督察室、法務部廉政署南部地區調查組等前往歸仁分局大潭所搜索,同日傳喚所長許凱智及林姓運輸業者兩名被告及兩名證人到案,全案指向一起環保犯罪案件,認許疑似走漏消息給特定人士,幫助非法土資場回填建築廢土。 台南地檢署同日晚間訊後,認許姓所長涉犯刑法洩密及貪污治罪條例收賄等罪嫌,犯嫌重大且有湮滅證據及勾串共犯及證人之虞,深夜依法當庭逮捕並向台南地院聲請羈押禁見。林姓運輸業者涉犯行賄罪嫌,晚間訊後諭知十萬元交保,其餘兩名證人訊後請回。

Read More

陽交大宜蘭醫院引進全台首座醫療界特斯拉HYDRID助陣

陽交大宜蘭醫院醫生蔡健和解釋行動複合手術室的功能。(記者張正量攝)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12日宣布全台首度引進全球領先的行動複合手術室行動HYBRID OR,這台行動複合手術室有醫療特斯拉之稱,可結合術中3D影像與定位導引功能,可靈活移動至任何需要的手術室,不僅能提升手術精準度,更能大幅改善患者安全性與醫護團隊的效率。 陽明交大醫院外科部主任蔡建和表示,行動HYBRID OR展現出跨科整合的臨床價值,為創傷科、骨科、神經外科、胸腔外科及血管外科手術提供實質效益。在創傷治療中,可以不受空間限制利用電動遙控進行影像導引,還能提升手術的精準度與效率,即時提供3D結構影像,快速精準定位需緊急處理的部位,縮短檢查時間,大幅提升搶救效率;在骨科與神經外科手術中,如脊椎微創手術、椎間盤手術及骨腫瘤切除,提供高精度影像導引,有效提升手術準確性與患者安全性,在肺癌手術中,即時3D影像協助快速定位病灶,確保精準切除並減少術後併發症。 院長楊純豪表示,陽明交大醫院一向致力於提供最先進的醫療設備與技術,為患者帶來高品質的醫療服務。此次率先引進全台灣第1台行動HYBRID OR,並於第8屆台灣醫療科技展展出這台超越醫學中心等級之新設備,不僅展現醫院在醫療技術方面的持續進步,更為東部地區的醫療服務水準注入了新的活力。

Read More

尹錫悅再談戒嚴 惹怒自家人

韓國總統尹錫悅十二日再度就戒嚴事件發表談話。(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韓國總統尹錫悅十二日上午第二次就戒嚴事件發表談話,主張他發布戒嚴的正當性。在野黨隨即在下午再度向國會提交彈劾尹錫悅的議案,將於十四日進行表決;執政黨國民力量也緊急召集黨內會議,討論開除尹錫悅黨籍,並將統一黨內對彈劾案投下贊成票。 尹錫悅上午二度發表對國民談話,但非以直播進行,而是以預錄方式將長達二十九分鐘的談話影集,提供給媒體播放。他在談話中強調,不會逃避任何法律、政治責任,但主張宣布戒嚴是因為面對「巨大在野」的國會獨裁,不得不的行為,而非在野黨等輿論所稱的「內亂」。 他主張,在憲法範圍內行使總統權限,讓人民知道在野黨的「反國家」行為,以守護自由民主憲政;並表示無論是彈劾或調查,都會堂堂正正面對,守護韓國民主到最後一刻。 首爾街頭仍有大批抗議民眾要求尹錫悅下台。(路透)   在尹錫悅談話播出後,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及祖國革新黨、改革新黨、進步黨、基本收入黨及社會民主黨所屬一百九十一名議員下午共同發起二次彈劾尹錫悅的議案,計劃十四日就此案進行表決。 國民力量黨魁韓東勳也緊急召開記者會,表示完全沒預想到尹錫悅的談話內容,「比起反省更像辯解」,「更確認尹錫悅無法再執行總統職務」。他也緊急召集黨內倫理委員會會議,商議將尹錫悅開除黨籍,黨內並將一致對彈劾案投下贊成票。 此外,針對上次韓國國會未表決通過針對第一夫人金建希的特檢案。十二日在出席國會全體會議的二百八十二名議員中,法案以一百九十五票贊成、八十五票反對及兩票棄權通過門檻。 國會全體會議也以一百九十五票贊成、八十六票反對、兩票棄權,通過「關於任命獨立檢察官查明尹錫悅政府通過違憲緊急戒嚴發動內亂事件真相的法案」。 國會同時對「十二月三日緊急戒嚴事件」,通過彈劾法務部長官朴性載和警察廳長趙志浩。兩人將遭到停職,由憲法法院針對彈劾案作出最終裁定。

Read More

川普邀習近平見證就職 陸沒回應

美媒透露,即將重返白宮的川普已邀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明年一月二十日的就職典禮。圖為二0一七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川普在海湖莊園與習近平互動。(路透資料照)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新聞網美東時間十一日引述多名知情人士報導,川普已邀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明年一月二十日的就職典禮。美國國務院一八七四年以來的紀錄顯示,從來沒有外國領導人出席總統交接儀式。 CBS新聞網指出,川普在十一月初、美國總統大選後不久邀請習近平,但目前還不清楚習近平是否答應出席。大陸駐美大使館發言人沒立即回應;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僅回答,目前沒有可發布的消息,未再多言。 此外,川普團隊還提出明年一月二十日在國會大廈接待其他領導人的可能性。跟川普有交情的匈牙利總理奧班本週才去川普在佛州的豪宅「海湖俱樂部」。消息人士透露,奧班「仍在考慮」是否出席。 川普過度團隊發言人李威特對CBS新聞網表示,「世界領導人正在排隊與川普總統會面,因為他們知道他很快就會重新掌權,透過美國在全球的力量重建和平」。 川普核心圈成員仍對習近平政府抱持尖銳批評態度,包括被川普任命為國務卿的參議員盧比歐,以及即將上任的國家安全顧問瓦爾茲。 川普曾揚言要提高對大陸商品的關稅。但他長期以來也認為,領導人之間密切的關係是國際上促成協議的關鍵。 自選舉日以來,世界領導人紛紛前往「海湖俱樂部」,包括加拿大總理杜魯道。阿根廷總統米雷伊也去見了川普。 法國總統馬克宏則是自川普贏得二0二四年大選以來第一位在海外接待他的外國元首。當時出席聖母院重新開放典禮的政要還包括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及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 川普二0一七年首次就職時,世界舞台上幾乎沒人知道這號人物。而這次,川普還沒正式入主白宮,全球領導人基本上已經將他視為現任總統。

Read More

政院霸凌通報平台13日上線

行政院十二日宣布霸凌通報平台十三日上線。(中央社)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行政院霸凌通報平台十三日上線,採具名申訴但會加密,確保內容不外洩;若經通報,三天內要將處理狀況回報人事行政總處、一個月內要結案,所有公務員都可申訴。 勞動部霸凌引發公家霸凌案連環爆。人事行政總處人事長蘇俊榮十二日在行政院會報告指出,行政院霸凌通報平台提供多元管道申訴,並設計加密措施保護當事人隱私;平台收到申訴案件後,由權責機關三天內回報,並於一個月內結案。 行政院長卓榮泰於行政院會表示,行政院霸凌通報平台十三日上午正式上線。對此,他特別提出四項原則:第一,透過作業流程的縝密規劃,務必保護當事人隱私,避免造成二度傷害;第二,請各部會針對通報案件務必據實調查、說明清楚,絕不能讓外界認為官官相護,也不能打擊無辜;第三,要做到速查速決,不能拖延;第四,平台機制需取得社會公信力,不讓參與協力調查的外部人員形象受到傷害。 此外,他也向所有公務同仁說明,此通報平台會一直存在,提供所有受到傷害的公務同仁一個保護機制。

Read More